中国古代军事历史漫谈
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演变
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演变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演变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
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许多战争,这些战争不仅塑造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对其军事战略和战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演变,从战争的起因、战争的形式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古代的战争起因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
在中国古代,领土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不同国家或部落之间常常发生领土争夺的战争。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就经常因为领土的争夺而发生战争。
此外,政治权力的争夺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频繁,不同的王朝之间往往会因为争夺皇位而发生战争。
这些战争不仅是政治斗争的延伸,也是对国家统一和统治权力的争夺。
在中国古代,战争的形式多种多样。
最早的战争形式是部落间的小规模冲突,这些冲突通常是为了争夺资源或解决领土纠纷。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大规模的国家间战争。
典型的例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各个诸侯国之间进行了长达几百年的争斗。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战争形式,即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
这些战争通常发生在边境地区,游牧民族侵犯中原的领土,中原农耕民族则进行抵抗。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军事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早的战争形式是以步兵为主的近战战争,双方通常使用长矛、弓箭等武器进行战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形式逐渐发展为以骑兵为主的远程战争。
骑兵的出现使得战争的速度和灵活性大大提高,对军队的组织和指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兵器的改进也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火药的发明和火器的使用使得战争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墙的防御力量大大削弱,同时也使得步兵的作用相对减弱。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战争的起因多种多样,形式也各不相同。
军事技术的发展对战争的结果和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军事与战争策略的演变
中国古代军事与战争策略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争策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是对军事科技的迭代更新,更是对战争思想的争鸣与发展。
本文将从战争思想的演变、武器装备的发展以及战争策略的改变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军事与战争策略的变迁。
一、战争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的战争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孙子的《兵法》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了“奇正相生”、“兵无常势”、“以逸待劳”的战争原则,强调灵活运用兵力,取得战争胜利。
孙子也强调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重要性,认为全面了解敌情是制定战略决策的基础。
秦朝的统一战争,标志着中国战争思想的深刻变革。
秦始皇崇尚“法家”思想,强调军队的规模与组织,提倡集中统一的指挥体系。
这种以强大军事力量压制对手的思想,为后世的战争思想奠定了基础。
随后,汉朝的国际战争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秦朝的军事思想。
而三国时期的蜀汉军事家诸葛亮则提出了“空城计”、“火攻”等战略策略,表现出更为灵活多变的战争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对军事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佛教的“非杀生”思想渗透到军事战争中,使得中国古代军事思想逐渐趋于和平、谋略、变通。
唐宋时期,李靖的“四镇抗辽”和范仲淹的“岳飞反金”等军事策略,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巅峰。
二、武器装备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武器装备也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早期,石器与木器是主要的战争工具,如石头、弓箭、木矛等。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铜剑、铜戈等武器逐渐普及,提高了战斗力和杀伤力。
战国时期,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使得钢制武器大量涌现。
刀剑、战戟、反弹簧等兵器开始主导战争装备。
汉朝的兵器装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良,铁甲、强弓等武器的使用程度显著提高。
到了唐宋时期,火药武器的问世引领了军队战争的全新发展。
火枪、火药、硫磺等武器广泛运用,使得战斗形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多种新兵器,如利用火药发射的火箭、导弹等。
中国古代的历史军事与战争演变
中国古代的历史军事与战争演变中国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战争的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军事和战争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变革。
这些演变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中国古代军事的演变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各国之间的争霸和割据,战争成为常态。
为了适应战争需求,各个国家纷纷进行了军事改革。
其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孙武《孙子兵法》和韩非《韩非子》的兵书。
这些兵书强调了军事组织、战争策略和军事管理的重要性,对后世的战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秦朝的军事革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一个军事强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革命,使中国的战争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秦始皇推行了军功爵位制度,以激励将士勇猛作战。
其次,他建立了以阶级划分的军事等级制度,使士兵和军官之间的权益得到了明确和保障。
此外,秦始皇还大力发展军事科技,改进了兵器装备和战争机械,提高了战争效率。
这些军事革命为秦朝的强大和疆土的扩张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三国时期的兵法发展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
三国魏、蜀、吴之间的军事对抗激烈,为了取得胜利,三国各自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兵法发展。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魏国的司马光《兵法》和吴国的陆逊《吴子》,这些兵书以实际战例为基础,探讨了战争的策略、战术和军事组织。
这些兵书不仅对当时军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唐朝的军事改革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朝的军事改革主要集中在战争技术和军事组织两个方面。
首先,唐朝加强了弓弩和战马的培育,提高了军队的火力和机动性。
其次,唐朝推行了军籍制度,实行军户制度,将战士编入户籍,建立了完善的战争组织和文官武将分立的军事体制。
这些军事改革使唐朝的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完成了统一的国家征服了辽东、西域等地。
古代中国军事历史漫谈
数千年权力社会的中国,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奇特理念。帝王官僚的权术被奉为神明,细节的技术则被看成不值一提的旁门左道。人们对战争历史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谋士的狡猾和武将的蛮勇。
这种“独尊权术,废黜技术”的历史观,可谓对战术家和技术工匠智慧的莫大侮辱。很多时候,他们,以及他们精心制定的队列编组,精心设计制造盔甲材质,武器的构造和特定使用方法,才是真正决定的关键。
和具备加害者和被害者双重属性的士兵不同的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民在暴力主宰的战乱时代,只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一位伟人坚信“原子弹”的杀人效率不如关公的大刀(虽然所谓“青龙堰月刀”在三国时期并未出现),而现在一些人口史学家却徒劳的证实古代史中的大规模人口减少并不存在。笔者更接受这位伟人的关点。仅从曹操“旧土人民,死丧略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巨大的破坏性就可见一斑。
被遗忘的战争参与者
战争的历史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是人写的,战争也是靠人来打的。《三国演义》里虽有大将和谋士,却很少有普通士兵的真实写照。而后者才是战争中的真正多数。
绝大多数不识字的普通士兵们没有记录下感受的可能。对他们的遭遇,只能从文人“额外”地描述中获知一二。战乱时代,他们可能是加害者,可能过着“饥则寇掠,饱则弃余”的匪徒生活。但驱使他们去卖命的强权者,为了自己的霸权,虽然可以允许士兵们肆意妄为;但也可以为了自己的霸权而肆意剥夺士兵们的生命。三国时代制订的军法,坚持着“过轻惩重”的原则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把士兵处死。虽然这些军法很多时候只是遮羞布和门面,但必要时也可以加倍严厉。失败一方固然只能身首异地,神行俱灭;而即使在胜利者一方也只有充当垫脚石的份。
且不论那些即使深藏地下2000年,依然乌黑发亮的精良武器,单纯一个甲札,就要通过打札、粗磨、穿孔、错穴、裁札、错棱、精磨等诸多工序才能完成,然后才能以数白上千这样的甲札以皮条编缀成一领铠甲,最后加上衬里才算完成。而在唐代,标准编制下每50名士兵就要配备30领铠甲,12500人的军队则要配备7500领!同样一支部队还要装备10000口配刀、2500口陌刀以及大量其他武器装备。如此巨大的装备量,都必须以手工精心制造才能完成。这需要工匠们付出何等的辛苦劳作和精巧心思!但长期以来,这一切都在舞台和小说中,被作为权力者阴谋场的华丽装饰而严重失真;战争的具体安排过程,则被间单化为玩弄伎俩者策划的打群架!
中国古代军事史研究
中国古代军事史研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军事大国,它的军事历史可以至少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近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军事经历了许多大规模的战争和战役,这些战争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军队构成要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首先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军队构成。
在中国古代,军队主要是由士兵、将领和军官组成的。
士兵是军队的主要战斗人员,他们的训练和装备决定了军队的实力。
将领是军队的指挥官,他们的能力和经验对军队的成败关系非常大。
军官则是负责军队日常管理和后勤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古代中国军队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有兵制、户籍制、徭役制等。
在战争时期,军队通常由各地的兵马、官兵和义军组成。
兵马是由军户担任的,他们在战争时会被征发加入军队。
官兵是由士人选拔成为官,每个官都带着自己的部队。
义军则是由一些志愿者组成的,通常是由当地的豪绅或官员组织起来的。
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和武器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和武器也非常重要。
在中国古代,军队主要使用的武器有长矛、大刀、弓箭、戟、戈、铠甲等。
其中,弓箭是最主要的远程武器,长矛、大刀、戟、戈等则是近战武器。
铠甲则可以提供士兵更好的防护力,让他们更容易在战场上存活下来。
在中国古代,军事技术非常发达。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和兵书,如孙子兵法、吴子、六韬、三略等。
这些兵书详细阐述了许多军事战略和战术,对于中国古代的军事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军事科技的发明,如火药、指南针、雪橇等,这些发明在当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中国古代战争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战争和战役。
其中一些战争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战争:1.秦朝灭六国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国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中国古代军事史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古代军事史的回顾与思考中国古代军事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夏、商、周三代开始,中国就有了自己的军队,并且逐渐发展壮大。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军事对国家的安危至关重要,而每个朝代的兴衰往往与军队的强弱息息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中国古代军事史,并从历史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考。
远古时期:手持石斧的战斗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正式的军队,更不用说说战争学了。
人们只是以部落为单位,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助。
当遇到敌对部落时,人们只能靠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来与之对抗。
当时的战斗方式极为原始,就是以石器进行殴打。
战斗力强的人当然会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所以就形成了有力量者为首的等级制度。
古代战争开端:个人英雄化战争当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制作武器,出现了一些个人英雄。
这些英雄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技艺,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成为当时非常受人尊敬的人物。
同时,这些英雄之间也会产生一些竞争和冲突,这也是后来世代标志性的“羊角哀战”中的一种表现。
随着国家规模的不断扩大,部落与部落之间的竞争和战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这时,武器的制造、战争策略和组织方式等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战争中最重要的是个人英雄的表现,带领着更多的士兵开展战斗。
中国古代战争的发展:重视军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军事技术和思想都开始不断地向前发展。
在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注重军制建设。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特色的军事理论和战争策略。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一部兵法著作。
这本书包含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大量经验和智慧,并以其独特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战争方式。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典籍,同时也是全球古代军事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很长时间的历程。
尽管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另一些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说,中国古代的军队经常出现斗争性的贵族缺乏纪律性等问题。
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史
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史中国古代是一个军事强国,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战争经常发生。
许多战争塑造了中国的历史,并影响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
中国古代的战争是如何进行的呢?让我们一起探索中国古代的军事战争史。
古代兵器古代军事战争离不开兵器。
中国古代的兵器种类非常丰富,有弓箭,长矛,戟,短剑,长剑,斧头等。
其中,弓箭是古代战争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中国古代的弓箭分为两种,一种是马弓,一种是步弓。
马弓是专门为骑兵设计的,它的弓和箭都比较大,可以射击较远的距离。
步弓则是为步兵设计的,弓和箭比较小,可以方便地携带。
除了弓箭外,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
戟是长兵器中的一种,它可以击倒敌人,还可以切割敌人的盔甲。
战争战术在古代战争中,战术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古代的战术非常多样化,主要分为阵型战术和鸟兵战术。
阵型战术是指将士兵按照一定的阵型排列,保持一定的纪律,并且随时准备攻击或防御。
鸟兵战术是一种特殊的战术,在鸟兽面前,人类的武力是无法抗衡的。
所以,古代中国的鸟兵战术弥补了这一缺陷。
鸟兵战术主要被用于骑兵的进攻和追击,具有很高的效率和杀伤力。
除了这些战术,中国古代还有一些特殊的战术,比如说守势战术。
在守势战术中,士兵们被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守在城墙上,一部分躲在城墙后面。
这样,士兵们可以熟悉整个城墙,并且对敌人的攻击有更好的掌控力。
古代军事人才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史中有许多著名的将领和统帅。
其中,最著名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军事家、政治家。
他以机智过人、谋略过人而著名。
他发明了很多机关和阵法,使中国军队在战争中获得了许多胜利。
还有一位著名的将领是岳飞。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将领,他在东南地区与金军几次交战,最终抵御了外敌,为后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有一位著名的将领是韩信。
韩信是汉代末年的一位将领,他发明了许多新的战术和策略,使中国军队在战争中更加灵活和有力。
总结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史是一个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话题。
古代中国的传统军事与战争文化
古代中国的传统军事与战争文化中国历史悠久,其传统军事与战争文化在古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篇文章将探讨古代中国的军事战争理念、战术策略以及战争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
1. 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著名的兵家思想家孙武(孙子)提出了《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主张善用谋略,灵活运用兵力,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战争计划的精确性。
在此之后,刘备时期的《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兵书《七擒孟获》也成为了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一环。
这些兵书不仅在古代被广泛流传,而且对于现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 古代中国的战争策略古代中国的战争策略十分丰富多样。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兵力的合理运用。
以三国为例,蜀国的刘备最擅长的是拿下敌人的人心,并善于巧妙运用人力资源。
而魏国的司马懿则擅长运筹帷幄,以众多策略和计谋获取胜利。
而东吴的孙权则倾向于联合其他势力,形成强大的联盟。
各种不同的战争策略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层出不穷。
3. 古代中国的战争手段古代中国的战争手段包括兵器、阵法、谋略等等。
其中,兵器的制造工艺和品质在古代非常重要。
著名的古代兵器有剑、戟、弓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形式。
同时,中国古代的战争还注重了军队的配合和协同作战,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兵书中描绘的各种阵法。
这些阵法在古代的战争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被广泛运用。
4. 古代中国战争文化的影响古代中国的战争文化对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文化强调民族团结和忠诚,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
其次,战争文化培养了人们的勇气和毅力,使其带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胜利。
另外,战争文化促进了技术和工艺品的发展,如兵器的制造和战争策略的进步。
最后,战争文化也塑造了中国的军事形象,如擅长奇袭的蜀国孔明、谋略多端的魏国司马懿等等。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传统军事与战争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思想、策略和战争手段都为古代中国的军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的军事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的历史军事与战略
中国古代的历史军事与战略中国古代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征服的时期,历朝历代都有不断的战争纷争。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思想和战略理念。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历史军事与战略,从军事组织、战争策略和兵器装备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军事组织中国古代的军事组织主要包括军队编制和指挥系统。
在中国古代,军队被分为兵和将两个概念。
兵是军队的基本单位,将则是指挥军队的高级将领。
1. 兵种分类中国古代的军队根据作战用途和兵员构成分为多种兵种。
其中最重要的兵种包括步兵、骑兵和弓弩手。
步兵是中国古代军队的主要兵种,他们通常配备长矛、刀剑等武器。
骑兵则是根据马匹的机动性发展起来的军种,他们擅长骑射并能迅速机动。
弓弩手则是远程攻击的专业兵种,他们使用弓箭和弩弓作战。
2. 指挥系统中国古代的军队指挥系统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
历朝历代的君主们都十分重视军队的统一指挥,他们设立了军机官等部门来协助君主进行军事决策。
同时,君主也会委任将领来指挥军队作战。
这些将领通常由皇族、大臣或者英勇善战的将士出任,他们具备较高的统帅能力和作战经验。
二、战争策略与战术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与战术经历了不断的革新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战争策略和战术。
1. 攻势战争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以攻势战争为主。
攻势战争是指主动出击,采取迅猛的攻击手段打击敌人。
这种战争策略体现了中国古代军队的力量和士气,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风险性。
2. 城池攻防在中国古代,城池战术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战术之一。
古代城池通常由高墙和深沟构筑而成,用以保护城内人员免受敌军侵袭。
攻城战术则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古代军队通常会采取攻城器械和云梯等手段攻破敌方城池。
3. 针对性作战中国古代的战争中,针对性作战是一项重要的战术手段。
这种战术手段通常是根据敌军的情况和地理环境制定作战计划,选择合适的兵种和战术进行作战。
这些战略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使古代战争得以取得成功。
三、兵器装备中国古代的兵器装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改进。
历史初步认识古代军事
历史初步认识古代军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军事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古代,军事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统一、领土的扩张以及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古代军事的基本概念、战争方式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历史、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和提升个人知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战争的诞生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现象之一。
古代,人类以部落为单位组织生活,随着领土扩张和资源争夺的加剧,部落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频繁,从而催生了战争。
战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进入了一种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二、古代军事的基本概念古代军事的基本概念包括战争、兵种和战术等。
战争指的是国家或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权益而使用武力的斗争形式。
兵种是指军队中的不同类型的士兵,如步兵、骑兵、装甲兵等。
战术则是根据敌情、地形和兵力等因素制定的战斗方针和策略,目的是达到最终胜利。
古代战争中,兵种的类型和战术的运用对于战争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古代战争的方式古代战争的方式主要包括近身格斗、远程攻击和围城攻坚等形式。
近身格斗是最早出现的战争方式,不同兵种之间在战场上进行肉搏,并利用各种武器进行攻击和防御。
远程攻击则是通过弓箭、投石器等远程武器对敌人进行杀伤,可以远距离攻击,提高兵力的杀伤力。
围城攻坚是指对敌方城市进行包围并攻破城墙,进而征服城市。
四、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对于战争方式和战争结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代,军事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武器和装备方面。
最早的武器是石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金属武器,如铜剑、铁戈等。
战车的出现改变了战争形态,让骑兵具有更大的机动性。
古代还出现了火药和火炮,这使得远程攻击的威力大大增强。
五、古代军事对社会的影响古代军事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军事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比如冶铁技术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突破。
其次,军事对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扩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历史上许多帝国的兴亡与军事的胜败息息相关。
中国古代军事与战争古代军事策略与战争史
中国古代军事与战争古代军事策略与战争史中国古代军事与战争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军事与战争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中国的军事策略和战争史贯穿整个历史时期,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军事文化。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军事策略和战争史,包括古代战争的起源、战争规模、战术技巧和军事思想的演变等。
古代中国的军事起源可以追溯到毛遂自荐或黄帝时代。
早期的军事活动主要是为了保护领土和人民的安全,并渐渐发展成各个朝代的征战与征服。
各个朝代都形成了不同的兵种和军事组织,以适应不同的战争形势和敌人的战术。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古代的战争可分为两大类型:防御性战争和侵略性战争。
前者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边境安全和领土完整,而后者则是为了扩大领土和影响力。
在古代中国的战争中,军事策略和战术技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和将领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他们运用不同的战术手段,如埋伏、袭击和围困等,取得了多次重大胜利。
例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和晋朝的淝水之战都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展示了古代中国军事策略的卓越智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也在不断演变。
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思想家和军事家,如孙子、吴起和兵学家孙武等。
他们的著作和思想对中国古代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孙子兵法》被视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世界各国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借鉴。
古代中国的军事与战争史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诸多方面。
军事力量的强大与弱小,不仅与国家的政治实力和地理环境有关,也与社会制度、文化氛围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战争的结果往往会影响到古代中国社会的走向和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争史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内容和价值。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智慧和技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动态变化。
通过深入研究古代中国的军事策略和战争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现实情况。
中国古代的军队与战争文化
中国古代的军队与战争文化中国古代的军队与战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古代中国的军队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安全而存在,更是承载了中国人民的荣誉与尊严。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军队的起源、战争文化的体现以及影响等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的军队与战争文化。
一、中国古代军队的起源中国军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部落战争。
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古代文明就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军队体系。
这些军队主要由武装力量与统治者的亲属组成,负责保卫土地、对抗侵略,确保统治者的地位与权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军队的组织结构逐渐完善,兵种也日趋多样化。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各国纷纷加强军队建设,兵器装备也越来越精良。
兵器的发展对战争的方式和战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战争文化的体现中国古代军队与战争文化的紧密联系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古代中国重视军事的同时,也注重武德与武术的培养。
武德被视为士兵的核心素养,鼓励士兵忠诚、纪律和勇敢。
同时,古代中国人注重武术修炼,崇尚勇猛与技艺,将武术融入战斗中,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战争文化。
其次,古代中国军队在战争中注重用兵之道,强调智谋与谋略的运用。
孙子兵法作为古代中国最著名的军事典籍之一,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兵法之一。
孙子兵法中强调军队的灵活性、战斗节奏以及智慧指挥官的决策能力。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军事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中国古代军队与战争文化还体现在军旗、军器等战争标识与符号的运用上。
古代中国军队常常在战场上使用鲜明的军旗,既起到了指挥作用,也传递了一种秩序与力量的象征。
同时,中国古代精湛的冶铸技术也使军器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兵器锻造、弓箭制作等。
三、军队与战争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军队与战争文化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军队的存在与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与统一。
同时,战争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塑造了中国人民对于和平、忠诚与勇敢的理解。
中国古代战争史中的战术发展与军事智慧思考的历史研讨
中国古代战争史中的战术发展与军事智慧思考的历史研讨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经历了多个朝代和王朝的更替。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战术,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智慧。
本文将从古代战争的战术发展以及军事智慧思考两个方面进行研讨。
一. 古代战争的战术发展1. 兵法的出现和影响中国古代战争的发展离不开兵法的指导。
《孙子兵法》作为最早的兵书,对古代战争的理论和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兵法强调战争的计划和组织,提倡以小搏大、以弱胜强的战术,对后世战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如《孙膑兵法》、《吴子兵法》等兵书也对战争战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阵法的发展在古代战争中,阵法是一项关键的战术手段。
随着战争的发展,阵法不断创新和完善。
例如,齐桓公时期的“龙蛇阵”和庞涓的“千钧一发”等阵法都彰显出古代军事家们对战术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创新的阵法将士兵的战斗力最大化,提高了作战的胜算。
3. 兵器的改进和运用古代战争中,兵器的发展和运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矛、戟、剑、弓等兵器的改进,士兵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提升。
同样,兵器的合理运用也成为古代战争中的一项关键战术。
例如,诸葛亮在对抗曹魏的过程中,善用火攻等战术手段,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和敌方虚实,获得了多次胜利。
二. 军事智慧思考的历史研究1. 统帅的智慧在古代战争中,优秀的统帅是胜利的关键。
从项羽、刘邦的角逐到曹操、刘备、孙权的三国鼎立,每一位统帅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军事智慧。
他们善于分析敌情、研判形势,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例如,刘备在战争中经常采取仁爱之策,争取民心,有效地组织起民兵力量,提高了战斗力,最终成功建立了蜀汉。
2. 战略部署的思考在古代战争中,制定合理的战略部署是取胜的关键。
军事家们通常通过分析敌方和己方的实力、地理环境等因素来做出决策。
例如,诸葛亮在对抗曹魏的时候,采取巧妙的“空城计”、“草船借箭”等战略,有效地牵制了曹军的攻势,保护了自己的势力。
中国的军事史与战争传统
中国的军事史与战争传统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许多战争与军事冲突,形成了独特的军事史与战争传统。
这些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中国今天的军事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古代中国的军事史在古代中国的军事史上,兵法思想得到了广泛发展与应用。
《孙子兵法》是古代中国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应用于实际战争的策略与战术。
孙子提出了“虚实相生”、“敌我相间”等重要思想,强调战争中的变化与不确定性,这些思想对中国军事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代中国的战争传统也包括了重视战略地理与外交手段。
战争中,古代中国军队注重选择战略要地进行布防,并同时运用外交手段,以争取在战争中取得有利条件。
这种战略的灵活性和外交的综合施策在中国的军事历史中反复出现。
二、近代中国的军事史近代中国的军事史主要包括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一系列由中国发起的战争。
这些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成为独立的国家,并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权力基础。
在近代中国的军事史中,军队由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转向现代化。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并提出了军事改革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提出了“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必要手段”这一思想,这对中国军事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国的战争传统与现代军事战略中国的战争传统对现代中国的军事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军事战略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包括了积极防御、灵活机动等特点。
中国军事战略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积极防御。
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战略一直注重以守为攻,就是在战争中保持战略的主动权,同时以精确的布防和灵活的机动来应对敌方的进攻。
这一战略理念体现了中国军队的谋略和智慧。
中国的战争传统还包括了强调灵活机动。
尤其是在近现代的战争中,中国军队展示出了非凡的机动能力,能够在战场上灵活转移,从而使得敌方难以捉摸和应付。
这一特点在中国近年来的军事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强调。
总结中国的军事史与战争传统是中国近代军事战略的重要基石。
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争
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争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军事与战争在古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军事与战争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对社会、文化以及科技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古代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入手,分别介绍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秦朝的军事制度以及宋朝的军事思想。
一、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战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的军事变革不仅仅是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也关系到各国政权的兴衰。
战国时期,各国开始大规模地招兵买马,加强军事力量的发展。
同时,他们还对军事战略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重组。
比如,赵国采用了轻装甲步兵的作战方式,齐国发展了弩和战车等战争武器。
这些军事变革使得战国时期的战争更加复杂和激烈,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
二、秦朝的军事制度秦朝是中国古代战争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迎来了统一的局面。
为了巩固统一局面并确保国家安全,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
他实行“兵固”制度,即将军队编为六部,每部相对独立,相互制约。
此外,秦朝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军队,并采取严厉的军事法规和纪律,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统一性。
这一军事制度为秦朝的统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以后的军事制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宋朝的军事思想宋朝是中国古代战争发展的后期阶段。
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宋代将门文人的兴起和《孙子兵法》的重新提倡上。
宋代的将门文人,如岳飞、李纲等,倡导重视军事训练和实战经验,提出了许多军事理论和战争策略,对于战争的实施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同时,宋代重新提倡《孙子兵法》,并在军事教育中加以普及和宣传。
这一军事思想的兴起与发展,为宋代的军事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总结: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争对于国家的兴衰、政权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战国时期,军事变革推动了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秦朝的军事制度则为统一局面的保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宋朝的军事思想的兴起则为后来的军事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中国古代军队和军事战争
中国古代军队和军事战争中国的古代军队和军事战争是一个特别的话题,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从早期的春秋战国时期到后来的明清两代,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战争和军事英雄。
这些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也塑造了中国历史。
古代中国的军队主要以步兵为主,少量的骑兵和车兵。
这些军队比较大,由几千到几万人不等。
在古代中国,军队没有国家和民族的概念,而是以封建家族和城邦为单位。
许多家族和城邦形成军队,进行军事训练和战争。
这种军队虽然没有统一的指挥和控制,但它们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常常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后来,秦朝统一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和国家。
这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古代军队是很不容易维持的。
军队需要食物,水和衣服,同时还需要房屋和设备。
所以,士兵们在许多时候需要自己生产食物和衣服,修建房屋和制造工具。
古代军队也因为这个原因经常在战争中被称为“民兵”。
古代军队有相对严格的行军和驻扎规定。
队伍需要保持有序,在行军中不能出现混乱和轻率。
对于士兵来说,团队合作和忠诚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必须服从指挥官的命令,并尽力完成任务。
在战争中,士兵需要保持战斗意志和勇气,同时需要根据敌人的动向和行为进行思考和决策。
从农业社会到封建帝国,中国古代的军事战争不断发展。
其中著名的战争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之争,秦朝的统一战争,唐朝的征服战争,宋辽金元四朝的对峙和动乱,明清两代的外侵和内乱等。
这些战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并成为中国军事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军队和军事战争的历史是深刻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它催生了许多英雄和传奇故事,对中国文化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强对古代军事历史的研究和了解,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
论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论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
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 21 世纪至 1840 年)便是其中一支绚烂的奇葩。
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不同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有不同的军事思想。
同一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军事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也有区别。
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从公元前 21 世纪到 1840 年这一时期人们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有其鲜明的思想特征:(1)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早、发展快,内容博大精深。
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是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
(2)舍事言理,思辨深邃。
中国古代之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素有从哲学高度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传统,因而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较高的理论概括性。
(3)崇尚道义,以和为贵。
中华名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名族,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以战止战。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指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4)注重谋略,以智使力。
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羽扇纶巾,胸藏奇谋方略、锦囊妙计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前21世纪—前8世纪)大约从公元前 21 世纪至公元前 8 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
也就是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为什么说它初步形成?军事思想处于萌芽状态,对军事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军事专著比较少。
这时期军事思想的特点:(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主要承职能是对内统治;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探求如何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的反抗的问题。
中国古代的历史军事与战略
中国古代的历史军事与战略中国古代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略发展经历了许多变化。
从战国时期到秦朝、汉朝,再到隋唐和宋代,中国古代的军事发展从一开始的部落战争逐渐演变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军队,同时在战略思想、兵器发展和军事组织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的历史军事与战略。
1. 战国时期的军事与战略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与战略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七雄争霸的局面,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这个时期的军事思想主要注重兵力的集中与战术的灵活运用。
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就是在这个时期整理形成。
《孙子兵法》强调了夺取主动权、策应、持久战、避实就虚等许多军事原则,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秦朝的军事与战略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为了建立统一的国家,秦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秦朝的军事思想主要是集中力量、速战速决,采取了“以战养战”的策略。
同时,秦朝还进行了兵器的改革和军事组织的重整,形成了以重步兵为主要力量的军队,提升了作战能力和军事实力。
3. 汉朝的军事与战略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盛世之一,也是军事与战略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军事思想注重了兵员的选拔和军事训练,同时也加强了兵器的研发和生产。
汉朝建立了兵营制度,实行了军队编制的制度化,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汉朝还进行了对匈奴的多次战争,实行了雄图霸业的战略思想,与匈奴的边界战争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
4. 隋唐时期的军事与战略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与战略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士兵装备和战争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发明了火药,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火药的出现使得军事战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增加了火器的使用,并且对城堡和城市的攻防战也带来了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还出现了禁军制度,将兵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增强了军队的纪律性。
浅谈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发展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发展演变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产生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
私有财产的增加和阶级分化的加剧,刺激了氏族显贵和父权家族首领的贪欲。
为了掠夺邻人的财富和供使用的奴隶,经常发动对周围氏族部落的战争。
出于战争和防御的需要,几个地域相近或有一定共同利害关系的部落组成了部落联盟。
这一时期,也叫做军事民主制时期。
这一时期中,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是部落联盟,部落联盟中有部落大会,其决策机构是联盟议事会。
部落联盟的首领通常出自联盟中实力最强大的部落。
军事民主制时期是阶级社会和国家出现的前夜,部落联盟是其最高组织形式,已具有国家雏形。
他有两个重要特点:一,它的军事性。
部落结成联盟是为了军事需要。
二,部落联盟保留了一定的民主色彩。
阶级社会出现第一支军队出现在夏朝,是从军事民主制时期军事首领周围的亲兵集团蜕变而成,因而带有不少的原始性。
这是夏朝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巩固对平民奴隶统治和对外掠夺性战争的需要。
夏王是夏朝军队的最高统帅,可以控制中央王朝的军队和地方侯伯的军队。
夏朝的军队兵农合一,没有常备军等的原始性影响了其指挥系统不完善,将佐文武不分。
但其军事制度在对内镇压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对外掠夺和扩张的战争中,巩固了夏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并扩大了版图,成为奴隶主阶级的重要支柱。
到了商朝军队成为其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统治者对国家拥有统领指挥权。
从武丁时期开始,军队中出现了编制单位,商王室军队称为师或旅。
商代军队中“王师”最强大,用于镇压各种反抗力量,巩固统治地位。
讨伐诸侯反叛稳固王朝的统一。
商朝也同夏朝一样通过不断的征伐战争掠夺了大批奴隶和财富,扩大了王朝领土。
西周时期,已初步形成战时指挥系统,周王是中央军和诸侯地方军的最高统帅,有权指挥和调动全国的军队。
执政大臣太师、太保是王以下最高指挥官。
西周的军队由中央王朝的正规军和诸侯地方军组成。
中央王朝军队有西六师,成周八师的正规军、王室禁卫军和特殊的夷隶兵等几部分组成。
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制度
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制度中国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国家,其独特的战争与军事制度为历史留下了深刻印记。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战争的起源、战争形态以及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战争的起源中国古代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类为了获取资源和保护自身利益,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争斗。
从最早的石器战争,到农业社会的部落战争,再到后来的城邦争霸,中国古代战争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战争的形态在中国古代,战争的形态随着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大规模的国家间战争成为主要形态。
兵器的改良和战术的进步使得战争的规模逐渐扩大,并且出现了多种战争形式,如合纵连横、兵分多路等。
三、军事制度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军队分为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两个层次。
中央军队由皇帝直接领导,主要承担对外战争的任务,而地方军队则主要负责维护本地区的治安和防御。
3.1 中央军队中央军队由官员招募和派遣,其组织结构严密,有明确的等级制度。
武将是军队的核心力量,他们负责指挥作战和训练士兵。
另外,中央军队还设立了军事职能部门,如兵器局、军械局等,用于管理军队装备和军事物资。
3.2 地方军队地方军队由地方政府组织,遵循地方官员的指挥。
地方军队主要负责边防和内部安全。
他们常常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地方情况来制定作战策略,以便更好地保卫本地区的安全。
四、战争的思想与技术中国古代战争与军事制度的发展离不开扎实的战争思想和先进的战争技术。
以《孙子兵法》、《吴子》为代表的兵书对古代中国的战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军事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指导。
另外,军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如铁制武器的广泛使用,弓弩技术的进步,也为古代中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五、对历史的启示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制度对于当今我们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们强调了组织的重要性、战术的灵活性以及科技的应用。
这些经验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战争的需求,提高军事实力,确保国家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遗忘的故事——古代中国军事历史漫谈(朱世巍)
中国存在于东亚大陆,无论按照何种标准,也度过了数千年的光阴。
岁月虽然漫长,和平的日子却屈指可数,而围绕权利、土地、财富、仇恨而展开的厮杀,却充斥着动荡、挫折、沧桑与苦难的历史。
这以无数血泪汇聚而成、充满恨意和怨念的杀戮之途,也就形成了所谓古代中国军事历史。
但凡战争与杀戮,无不伴随着巨大的破坏与毁灭。
毁灭的不仅是生命与财富,也包括真实本身。
尸骨巨塔被岁月侵蚀而颓废,血海的殷红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去。
最后只幻化出舞台上涂脂抹粉的威武,虚构出话本评书里纸糊的金戈铁马。
而真实的历史却早已被遗忘。
被遗忘的历史真实
对历史而言,最可怕的倒不是遗忘,而是篡改。
历史是人写的,但凡是人就有可能说谎。
说谎的理由虽然有千千万万,而最核心的永远是趋利避害。
古代的中国真正的贵族早就消亡了,剩下的只有垄断着文字垄断着历史的文人。
而用这些垄断权向强势者换取利益甚至部分权利,正是他们的天然属性。
匈奴酋长(所谓大夏天王)赫连勃勃,强征十几万户民众为他构筑都城,期间屠杀了数千民工。
而文人胡义周作《统万城铭》,却吹捧说人民感念赫连勃勃的功德高厚,主动前来为他服务,所谓“庶民子来,不日而成”。
强权之下,把屠杀说成善举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创意。
将杀一人说成是“一住菩萨”,杀十个人说成是“十住菩萨”也是有的。
但在中国早期历史中,文人毕竟还残存着旧有的贵族独立精神,还愿意为了记述下真实而努力。
而随着封建皇权的逐步加强,知识分子的集体官僚化,历史在为权势者服务的功能性日益增强。
发展到清代,封建集权加上民族压迫,在文字狱的刀斧之下,彻底犬儒化和汉奸化的知识分子更是开创了系统化历史造假的先河。
只要看看一长溜的毁禁书目。
看看《四库全书》中被篡改的一塌糊涂的文字,看看满清版《明史》中“张献忠杀人六万万有奇”的空前无常识无廉耻的捏造,再看看顾诚先生《南明史》中引述的原始资料和官方史书的对比。
我们就会明白,有多少“历史”失去它应有的真实。
战争的历史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而在有一部真正经过严格检验的详细古代通史前,我们对古代战争历史的认识,恐怕依然只能局限于小说和戏剧里的龙争虎斗。
历史的绝对真相虽然不可强求,但相对真相却可以接近。
史学的精神是怀疑,史学的生命是探寻。
唯有秉承怀疑的精神刻苦研究,才能使我们尽可能的接近真实。
被遗忘的战争参与者
历史是人写的,战争也是靠人来打的。
《三国演义》里虽然有大将和谋士,却很少有普通士兵的真实写照。
而后者才是战争中的真正多数。
绝大多数不识字的普通士兵没有记录下感受的可能。
对他们的遭遇,只能从文人“额外”地描述中获知一二。
战乱时代,他们可能是加害者,可能过着“饥则寇掠,饱则弃余”的匪徒生活。
但驱使他们去卖命的强权者,为了自己的霸权,虽然可以允许士兵们肆意妄为;但也可以为了自己的霸权而肆意剥夺士兵们的生命。
三国时代制定的军法,坚持着“过轻惩重”的原则,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把士兵处死。
这些军法虽然很多时候只是遮羞布和门面,但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加倍严厉。
三国东吴的一个士兵仅仅因为偷了100个钱,就被拉去公开砍头。
至于大量在战争中遗尸荒野的战士,自然也不会有“青史留名”的机会。
失败一方固然只能身首异地,神形俱灭;而即使在胜利一方,也只有充当垫脚石的份儿。
和具备加害者与被害者双重属性的士兵不同的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民在暴力主宰的战乱
时代,只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一位伟人坚信“原子弹”的杀人效率不如关公的大刀(虽然所谓的“青龙偃月刀”在三国时期并未出现),而现在一些人口史学家却徒劳地证实古代史中的大规模人口减少并不存在。
笔者在这个问题上更愿意接受这位伟人的观点。
这里不需要引述大量的人口史料,并去论证迁徙、战乱、饥荒在人口减少中不同的比重。
仅从曹操“旧土人民,死丧略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以及大量相关记载中,巨大的破坏性就可见一斑。
战争的破坏程度与战争性质紧密相关。
东亚大陆的数千年中,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持续着战争,在农业民族的内部战争中,处于同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毕竟遵循着一定的原则。
从《吕氏春秋·怀宠》时代的军队禁令如:不会田苗,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俘虏的人民要发还原籍等等,到曹操的割发代首,无不体现着保护农业资源和劳动力的目的。
而不同生存形态间的战争,则只有“马前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残酷杀戮,以及对生产和生态的巨大破坏。
作为东亚农业民族主体的汉族,一直期盼着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可以保护他们的权益不受游牧民族的侵害,但屡屡落空。
随着先进军事技术的外泄,文人官僚化的国家僵化腐败,经济文化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农业民族国家,反而经历了两次全面败亡,付出了生产力遭空前破坏,丧失民族活力,发展停滞的巨大代价。
清醒认识这悲惨的历史和其间亿万人民的遭遇,应成为中国史学界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被遗忘的技术历史
数千年权利社会的中国,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奇特理念。
帝王官僚的权术被奉为神明,细节的技术则被看成不值一提的旁门左道。
人们对战争历史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诸葛亮的“黑”和司马懿的“厚”,谋士的狡猾和武将的蛮勇。
这种“独尊权术,废黜技术”的历史观,可谓对战术家和技术工匠智慧的莫大侮辱。
很多时候,他们,以及他们精心制定的队列编组,精心设计制造的盔甲材质,武器的构造和特定使用方法,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
且不论那些即使深藏于地下2000年,依然乌黑发亮的精良武器,单纯一个甲札,就要通过打扎、粗磨、穿孔、错穴、裁札、错棱、精磨等诸多工序才能完成,然后才能以数百上千这样的甲札以皮条编缀成一领铠甲,最后加上衬里才算完成。
而在唐代,标准编制下每50名士兵就要配备30领铠甲,12500人的军队则要配备7500领!同样一支部队还要装备1万口佩刀、2500口陌刀以及大量其他武器装备。
如此巨大的装备量,都必须以手工精心制造才能完成。
这需要工匠们付出何等的辛苦劳作和精巧心思!但长期以来,这一切都在舞台和小说中,被作为权力者阴谋场地华丽装饰而严重失真;战争的具体过程,则被简单化为玩弄伎俩者策划的打群架!
遗存的缺失,也成为阻碍我们认识古代军事技术的重大障碍。
秦汉时代在坟墓中随葬大量兵器的习俗逐渐消失;而地面上的物质则往往被战乱所毁灭;频繁的王朝更替造成的历史断代一个接着一个;许多实物只能在海外寻觅。
如唐代的无环首短柄长刀,唯能从日本正仓院所存“唐样大刀”探其型。
这也无怪厚达304页的《中国古代兵器图集》中,介绍东汉后的内容只有124页。
而周纬先生苦心而为的开山之作《中国兵器史稿》也不免受资料欠缺的困扰。
唐代的陌刀到底是什么样子?西安长乐公主墓壁画上人物腰际那奇怪的长柄物体究竟是什么?等等等等。
有些谜团已经解开,但更多的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
对于中国古代的战争历史,人们遗忘的已经太多太多。
惟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这个领域的研究才有可能唤起部分记忆。
希望我这个外行不像样的文章,多少可以为从本期开始的《古代战争》栏目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军事世界画刊》2007年1月号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