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教案第五册1.2.3
初中科学课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初中科学课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案一:物质的种类与转化本节课主要介绍物质的种类与转化的基本概念和实例。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转化过程。
活动设计包括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性质,进行实验验证物质转化的实例,并讨论物质的变化原因及其影响。
教案二:力及其作用本节课主要介绍力的概念、种类和作用,以及力的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方式。
教学活动包括力的实验测量和分析,以及力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案三:能量与能量转化本节课主要介绍能量的概念和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物体具有的能量形式,并探索能量的转化过程。
教学活动包括对不同物体的能量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及能量转化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教案四:生物的组成与功能本节课主要介绍生物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其功能。
教学活动包括观察和记录不同生物的特点,以及进行有关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实验和讨论。
教案五:物质的运动与力本节课主要介绍物质的运动规律和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并掌握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方式。
教学活动包括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观察和实验验证,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的模拟和分析。
教案六:能量与生活本节课主要介绍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转化。
通过实例和探究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能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式。
教学活动包括能源的观察和分析,以及能量转化实例的探索和讨论。
教案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本节课主要介绍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将能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方式。
教学活动包括对水资源的观察和记录,以及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的讨论和实践。
教案八:空气污染与防治本节课主要介绍空气污染的原因、影响和防治方法。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将能够了解空气污染的影响和如何进行空气污染防治。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及其探究方法,第2节科学观察与实验,第3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第2节生物的分类,第3节生物的进化。
3. 第三章《生物圈》:第1节生物圈的概念与结构,第2节生态系统的类型,第3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4. 第四章《物质与元素》:第1节物质的概念与分类,第2节元素与原子,第3节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圈的概念与结构,了解物质与元素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结构,物质与元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2. 知识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2)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
(3)解释物质与元素的关系。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教案
教师备课笔记上课日期月日星期教学课题第三节科学观察课型课堂形式纵横□ / 小组□ / 马蹄□ / 其它□人数3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3、知道人直观判断的局限性,要通过实验科学的判断,实事求是过程与方法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能正确的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借助工具可以扩大观察的内容和范围.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难点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板书设计第三节科学观察一、用心观察观察的定义:略拓展观察力二、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三、观察与实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辅助常见实验器材,鸡蛋、白醋、食盐、放大镜、PPT课件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教学过程引入学生回顾进入科学研究的方法介绍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最重要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用心观察学生观察并体会眼见不一定为实。
展示错觉图片让学生做出判断引出为了扩大观察范围必须借助工具,为工具使用教学做好铺垫。
序号观察结果记录与整理看书,从书中找到几种观察结果的记录方法,并感知记录方法的好处。
介绍观察结果记录的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观察与实验学生动手做实验并体会实验步骤和实验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学会实验现象的记录并能尊重实验事实。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记录和实验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课堂小结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一定的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提炼和总结能力教学反思教学中感觉较好的地方以及原因:教学中感觉不足的地方以及原因,改进方案:。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2
呢,又会怎么样) 3 做实验:叫两位同学上来做,一男一女,男的用玻璃棒搅拌,女的放盐,一般要放比较多的盐, 期间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鸡蛋浮起来的原因。 (等鸡蛋浮起来的时候,拿着瓶子在班级里逛一 圈,让学生记录现象) 。 4 然后用另一个烧杯里加糖,自己示范,故意说糖不够,这样蛋就没浮起来。然后让学生回去自己 做,然后下节课告诉老师答案。 5 让学生回答上浮的原因。 (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 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 6 把鸡蛋放入白醋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同时演示闻白醋的方法) 三、判断 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前后,让学生知道,不能光凭直觉去判断一个物体。而应该通过实验,比如 用尺量书上的线是否直,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来证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指纹实验 2 个人一组,观察自己的指纹,实现可让学生回答大家的指纹是不是都一样。最后有印泥,让学生 把指纹映在上面,然后用实物投影仪让大家一起比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 的 利用这一点,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可以先让学生举例回答。 (007 的指纹锁,银行用指纹确定 身份,超市保管钱物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等) 五、其他测量工具 显微镜,已经提到过,再强调卫生,并引出微生物的概念。 天文望远镜,哈勃,观察星体等等 雷达,红外线遥感,侦察卫星(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做简单的介绍) 六、课后练习 作业本第 2 节 第四题实验一定要去做 课 教 学 目 标 题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了解长度的概念,单位,米,m 2、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 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 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6、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 2、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改变平时使用刻度尺时的一些错误的习惯,从课件 规范的看从而掌握读数的方法,然后慢慢的渗透测量一些特殊物体的方法。 这里面,一些测量的技巧是重点,可让学生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课 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探究;2.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3.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 第四章:能量与生活;5.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6. 第六章:生活中的科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2.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形成系统的物质观念;3. 培养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够分析生活中的能量现象;4. 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5. 通过对生活中科学的探索,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能量转化和守恒、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模型、图片等;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科学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与演示:教师对科学探究方法、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等进行讲解和演示;3. 实验与观察: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享心得体会,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5. 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 能量转化与守恒;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6.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列举几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现象;3. 描述一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分析其原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 拓展延伸: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家庭小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探究;2.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3. 第三章:物质的构成;4. 第四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5.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6. 第六章:人体与健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使学生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3. 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构成,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4.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使学生了解人体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形成与演变、物质的微观构成、生物的进化等。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人体与健康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地球仪、显微镜、实验仪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大陆与海洋的分布,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成与演变。
2. 章节讲解:(1)第一章:科学探究。
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如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
(2)第二章:地球与宇宙。
讲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广阔与神秘。
(3)第三章:物质的构成。
讲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4)第四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讲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5)第五章:生物与环境。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等。
(6)第六章:人体与健康。
讲解人体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如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选取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1---3节教案
初一科学上第一章1-3【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额实验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3、了解实验室里的设备;4、认识实验室里常见的器材及使用方法;5、了解实验室安全守则;6、掌握常见基本操作;【教学重难点】1、认识实验室里常见的器材及使用方法是本节的重点;2、掌握常见基本操作为本节的难点;【教学过程】一、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思考完成教与学P2页基1、2题,能1、2、3题二、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分为仪器室和实验室;1)实验室和仪器室都要配有电源插座、灭火器、消防桶、急救箱等设备;2)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2、实验室常见的器材及使用操作方法1)温度计: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2)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压和电流3)试管、试管架、试管夹:试管用于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给少量物质直接加热4)酒精灯:用来给物体加热注意事项:a、酒精灯里酒精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1/4 ,少于2/3;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c、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d、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e、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5)分子模型:形象地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6)秒表:用来测量时间7)放大镜:放大物体,便于观察8)显微镜:观察生物或其他物体的微观结构9)烧杯:用于配置溶液或者大量溶液的反应容器,也可用来给液体加热,但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10)天平:用于称量物体的质量11)胶头滴管:取少量液体注意事项:a、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b、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c、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12)铁架台三、实验室安全1、实验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2、实验室内的危险品应存放于特别指定的地点3、实验时如果被烧伤或烫伤,要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口处;如果被化学试剂灼伤,要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完成教与学P4页基1、3、4题,能1、3、4、5、6题完成教与学P6页基1、3题,能1、3、4、5、6、9题。
初中科学七上第一章教案
初中科学七上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要素。
2.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科学探究的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学探究?2. 学生分享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要素。
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例如:“树叶变色是因为季节变化。
”3.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例如:观察不同季节树叶的变化。
4. 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例如:拍摄不同季节树叶的照片。
5.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论证,例如:比较不同季节树叶的变化。
6. 学生评估实验结果,例如:总结树叶变色的原因。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分享探究成果。
三、方法与技巧(15分钟)1. 教师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例如:观察法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要点,并进行点评。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2. 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和技巧,进行自主探究。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要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3. 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13节)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第2节:观察与实验第3节:科学探究方法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47节)第4节:生物与非生物第5节:生态系统第6节: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第7节:人与生物圈3. 第三章:人类的探索(第810节)第8节:从自然世界到科学技术第9节:科学技术的进步第10节:探索未知世界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了解生物的适应与进化;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关爱地球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实验报告单、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学习新课: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指导解题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内容:以章节为单位,列出重点、难点,配以图表、关键词等。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本教案共涵盖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内容。
这些教案应适用于所有七年级科学老师,以帮助他们在课堂中有效地教授这些教材。
教案结构
教案被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涵盖一个主题。
每个模块包含以下组成部分:
- 目标:阐明本模块的教学目标。
- 预备知识: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预备知识。
- 教学步骤:列出教学步骤,以帮助老师正式讲授课程。
- 典型问题:列出典型问题及其答案,以帮助老师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回复。
- 作业:每个模块的结尾都有作业可以分配给学生。
教案修改和适应性
这些教案应视为初始版本,需要根据特定的教育水平和地理位
置进行修改。
教师可以使用这些教案作为模板,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和适应。
他们还可以从这些教案中获得启示,并自己创建新的教案。
结论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是一个有用的资源,可以帮助老师
教授科学知识。
这些教案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资源和想法,但也可以
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适应,以获得最佳结果。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教案
第四节温度的测量一、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了解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和温度计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了解温度计有许多不同的种类.通过观察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和单位,观察不同温度计的不同构造,通过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方法,养成观察能力.[科学思考]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温度计与体温计为什么有不同的精确度与量程?[解决问题]能对物体的温度进行估测.[情感与态度]激发学习兴趣,领会到科学的价值,感受到实验的趣味,并享受合作的快乐.二、要点扫描[课标解读]《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进行科学探究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如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涉及的工具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天平、秒表、温度计、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地图和地球仪、星图、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等.温度的测量是学生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温度计)进行测量和观察的科学探究基本技能.[内容分析]《温度的测量》是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温度测量是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几种测量之一,本节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意义,温度计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温度单位及写法.通过对冷和热的不同感受引起学生的认知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了解温度的意义.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和使用使学生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介绍新的测温工具,特别是红外线测温仪的问世,在2003年的非典防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等例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理解科学推动技术进步的思想.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情认识]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往往不能区别温度与热量、能量等关系.本课时将现实生活与科学的概念相联系,体现“科学来自生活,生活处处有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快乐,在合作中得到成果,在交流中有所提高,从而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巩固打好基础.[学法点拨](1)实验激疑,创设情境.本节课从“同一个人的两只手放在冷热两杯水中后同时放入温水中而具有不同的感觉”引入,激起了学生疑问,创设了一个乐于探究的情境.(2)实物对比,认识差别.通过提供的多种不同类型的温度计的观察、比较,从结构上分析它们的差别,从而分析它们的原理、功能等.(3)认真实验,科学操作.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除了认真的演示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认真严谨的态度.[经验介绍]根据“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说明温度计使用在测量范围内的重要性,特别是根据这一点说明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再通过温度计与体温计的结构对比,进一步学习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人声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声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章:物质的性质和分类第一节:物质的性质本节介绍了物质的性质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教学上,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或实验演示等方式。
第二节:物质的分类本节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在教学上,可以通过图片或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第三节:物质的变化本节介绍了物质的变化概念和分类方法。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并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第二章:空气与氧气第一节:空气本节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占比,加深学生对空气的认识。
第二节:氧气本节介绍了氧气的概念、性质和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氧气对生命和工业的重要性,并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
第三章:金属元素和金属材料第一节:金属元素本节介绍了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第二节:金属材料本节介绍了金属材料的常见类型和几种重要的制备方法。
通过讨论和实验,让学生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机制,并研究基本的金属加工技术。
第四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第一节:解决资源短缺的措施本节介绍了解决资源短缺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讨论和调查,让学生了解资源短缺的背景和严重性,并研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节:环境保护本节介绍了保护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调查,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影响和治理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以上为本教材的全部内容,每章节内容丰富、多样,适合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3节)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探究的注意事项2. 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第46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及其组成3.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79节)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的适应性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注意事项。
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了解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理解绿色植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植物的生长与繁殖,了解植物的适应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过程的了解。
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的认识。
绿色植物适应性及生长繁殖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显微镜、模型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通过实例讲解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包括详细的作业题目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2. 生物与非生物特征分类生态系统3. 绿色植物结构与功能生长与繁殖适应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生物和非生物,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描述一个你熟悉的生态系统,包括其组成和功能。
七上第一章1、2、3节教案、例题及练习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次教学内容:第一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2、3节二. 重点、难点:1. 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2. 如何正确的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3. 介绍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 什么是《科学》?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
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 科学离我们很远吗?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3. 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实验和观察1. 重视实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同学们会发现,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做一些小实验,有时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有时到实验室亲自动手,而更多的是在家中进行,可别小看了这些实验,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各种能力,还可以巩固知识。
2. 学会观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同学看到一些感兴趣的实验时非常开心,往往就容易忽略掉要观察什么,最终只是看看热闹,这样的实验就失去了意义。
建议大家最好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要仔细,正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最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确这个实验说明了哪些问题。
最新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全套
最新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全套第一单元: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第一课: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 教学内容:- 介绍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解释生物分类的重要性;- 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生物的图片,描述它们的特点;- 小组合作,讨论生物分类的原则;- 制作生物分类的海报或PPT,展示给全班同学。
- 教学评估:- 口头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生物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评估学生制作的海报或PPT,检查其对生物分类原则的掌握程度。
第二课:生物的进化-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
- 教学内容:- 介绍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解释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探讨生物进化的意义和影响。
- 教学活动:-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 小组合作,讨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创建进化树模型,展示不同物种的进化关系。
- 教学评估:- 小组展示进化树模型,检查学生对进化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章,写下自己对生物进化的思考。
(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教案...)教学资源- 课本:最新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视频:相关生物进化和分类的教学视频- 海报制作工具:海报纸、彩色笔等- PPT制作工具:电脑、投影仪教学备注- 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和兴趣,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生物实物、显微镜观察等实践活动。
- 每课时的教学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根据学生研究情况适当调整。
- 制作教学海报或PPT时,鼓励学生主题明确、内容简洁、图文并茂。
以上为《最新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全套》的概要,请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祝您教学顺利!。
教科版小学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食物和能量第一节食物与营养课时一食物课时目标- 了解食物的概念;- 能够辨认食物的来源。
教学重点- 食物的概念;- 食物的种类;- 食物的来源。
教学难点- 食物的来源的概念及理解。
课时二营养课时目标- 了解营养的概念及补充方式;- 知道不同类型的营养在身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营养的概念;-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作用及来源。
教学难点- 不同类型的营养在身体中的作用。
第二节生命体的基本需求课时三生命体的基本需求课时目标- 了解生命体的基本需求;- 了解生命体对环境的依赖。
教学重点- 生命体的基本需求;- 生命体对环境的依赖。
教学难点- 生命体对环境的依赖的理解。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第三节物质的性质课时一物质的分类课时目标- 了解物质的分类;- 熟悉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 物质的分类及相关概念的理解。
课时二物质的变化课时目标- 了解物质的变化及特点;- 能够进行物质的简单变化实验。
教学重点- 物质的变化及特点;- 物质变化的条件;- 物质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 物质变化实验的能力。
第四节物质的元素和化合物课时三物质的元素课时目标- 了解元素的概念及性质;- 知道元素的来源和用途。
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及性质;- 典型元素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 元素的概念及性质的理解。
课时四物质的化合物课时目标- 了解化合物的概念及性质;- 知道化合物的分类及应用。
教学重点- 化合物的概念及性质;- 化合物的分类及应用。
教学难点- 化合物的分类及应用的理解。
第三单元物质的运动第五节物体的运动状态课时一物体的运动课时目标- 通过实际例子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能够描述当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 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受力的情况及相关变化。
教学难点- 物体运动及受力变化的理解。
课时二物体的平衡状态课时目标- 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 能够分析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七年级上学期课件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课件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科学1.1 科学思维方式介绍科学思维的基本方式,如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1.2 科学方法讲解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练习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二、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
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识别生物的特征。
2.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第三章:人体的运动系统3.1 骨骼与骨骼肌介绍骨骼和骨骼肌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通过模型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骨骼与骨骼肌的关系。
3.2 运动与神经系统讲解神经系统对运动的作用,如神经传递信号、控制肌肉收缩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神经系统的功能。
四、第四章:营养与健康4.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介绍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通过食物模型,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
4.2 合理膳食与健康讲解合理膳食的原则,如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控制热量摄入等。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五、第五章:地球与宇宙5.1 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的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通过地球模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的结构。
5.2 宇宙的探索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如古代的天文学、现代的太空探索等。
通过观看宇宙探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奥秘。
六、第六章:植物的生态与生理6.1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6.2 植物的适应与生存讲解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沙漠植物的节水机制、水生植物的氧气获取等。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植物的适应与生存策略。
七(上)第一章教案
时间的测量三甲中学阮仙利教材分析本章科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和观察、长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是本章科学探究基本技能的最后一项,相对前面长度和质量的测量,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时间相对比较抽象。
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短。
2、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3、理解时刻、时间间隔的区别,能区分这二者时间表示方式。
4、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燃香、日晷等几种计时器,激发爱国热情。
5、学生通过制定作息时间表,培养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时间的单位及换算;时间的测量及读数;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分。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奥运新闻:2004年8月27日的夜晚,雅典田径赛场刮起了“中国旋风”。
首先是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获得冠军。
他以匪夷所思的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
当大家还在为刘翔欢呼的时候,又传来了另一个好消息:中国小将邢惠娜以30分24秒36的成绩夺得了女子一万米赛跑的金牌。
新课1、引出测量时间的工具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破了奥运会记录,那么这个12秒91是用什么工具测量的呢?你还知道其他测量时间的计时器吗?除了计时器还有其它方法测量时间吗?燃香、沙漏、日晷、各种钟表、手机、计算机、电子石英钟表、原子钟等总结计时工具或方法,展示一些计时工具图片,教师补充:精确地测定时间,要用天文方法,而我国用天文的方法测时和报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提问:日晷、沙漏、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交替等方法和工具为什么能用来计时呢?教师总结:在自然界,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2、分析奥运新闻,寻找时间单位让学生在上面新闻中寻找时间的单位。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年、月、日、分、秒外,还有其他表示时间的单位吗?并继续提问,这些单位之间如何换算呢?1天= 时= 分= 秒1秒= 毫秒1.3时= 分= 秒2时15分= 秒= 时强调时间的常用单位为秒,国际单位制中时间单位也是秒。
初中教学七年级--教案上科学教案计划
窗体顶端七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时安排教课进度表周次起讫时间教课内容课时履行状况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其实不神奇1-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4学生实验第3节科学察看第4节科学丈量2-讲堂练习4学生实验3-第5节科学研究4单元复习及检测试卷剖析4-第二章察看生物4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5-中秋节、国庆节(9月30日—10月7日,放假调休)6-第2节细胞3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7-第4节常有的动物38-第5节常有的植物4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9-单元复习及检测4试卷剖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10-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4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11-期中考试复习4期中考试试卷剖析12-第3节构成地壳的岩石4第4节地壳改动和火山地震第5节泥石流13-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4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14-本章复习及检测4试卷剖析第4章物质的特征15-第1节物质的构成4第2节质量的丈量学生实验第3节物质的密度16-学生实验4第4节物质的比热17-第5节融化与凝结4第6节第6节汽化与液化18-第7节升华与凝华4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9-第4章复习及检测4期末复习20-期末复习421-期末考试教课剖析与举措教科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上册第一版社2012年7月第1版一、教材剖析《科学》教材的逻辑系统是:自然界由不一样层次的物质构成,这些物质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而物质构成、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科学就是认识的有效门路。
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在《科学入门》以后就安排了三章教课内容。
它们分别是“察看生物”、“人类的家园---地球”、“物质与特征”几个内容,由这三个部分构成了由“宏观”到“微观”的不一样层次的物质系统。
一共四章第1章“科学入门”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年纪特色和心理特色,有序地开始较为系统的科学教育。
所以,本章主假如惹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气奇心,初步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最后指引学生初步进行科学研究。
【K12学习】《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案浙教版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架:放置试管;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停表:测量时间;托盘天平:测量质量;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药匙:取粉末状固体;烧杯:配制溶液。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1米=10 分米=10 厘米=10 毫米10千米=1米=10毫米=10微米=10纳米=10埃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测量范围:计量器具所能够测量的最小尺寸与最大尺寸之间的范围被称作该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
最小刻度值:测量工具上面任意两个最近的刻度线表示的数量差值 b.使用时要做到: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②放对: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放正。
若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应选另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③看对:视线与刻度面垂直,不能斜视;④读对:读数时先读出刻度线所对应的值,再在两条刻度线之间进行估读,即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⑤记对:记下读数,并注明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熟练掌握实验步骤、现象分析,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熟练掌握实验步骤、现象分析,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课前准备
镁条、锌粒、铜片、石灰石、碳酸钠(Na2C03)、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锈铁钉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教学过程
施教教师修改方案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酸与盐反应
盐酸和石灰石(CaC03)、碳酸钠(Na2C03)反应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结:
实验现象:镁、锌表面有气泡产生,铜表面没有气泡
实验现象:
红色铁锈消失,产生黄色溶液。
实验现象:
必须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进行。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这是鉴定碳酸盐的方法。
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拓展不够,如应补充酸与氧化铜的反应现象。
2、当堂检测的题目设计不充分。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实验:
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
盐酸和镁条、锌粒、铜片反应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和石灰石(CaC03)、碳酸钠(Na2C03)反应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和镁条、锌粒、铜片反应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和锈铁钉(氧化铁Fe2O3)反应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河初级中学教师备课活页稿
集体备课执笔教师:童国其备课时间:10.9
施教时间
9月日(第1周星)
施教教师
童国其
教学内容
第5册第1章第2节重要的酸第3课时
教学目标
l.认识目标: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进一步深化对酸的化学性质的了解
2.技能目标: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溶液间相互反应的操作,及滴管使用
3.思想情感目标:通过酸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实验三:酸与碱反应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反应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反应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盐酸和锈铁钉(氧化铁Fe2O3)反应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