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共20页文档
说课稿《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稿《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八中一姐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十分高兴能参加这次说课评比活动,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向大家做相关的解说。
一、教材分析分三部分(一)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学习其他代数方程的基础。
方程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章中重要的数学思想。
解各种方程和方程组,都要通过降次、消元等方法,最终都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
而移项不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也适用于解各种方程,而且适用于解不等式等,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如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2)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法则。
数学思考:通过移项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决问题:通过移项法则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已非常熟悉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的基本步骤,而移项是新事物又是解方程的关键,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移项法则及其应用。
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往往注意不到项的符号及移项后的符号变化,很容易出现符号错误。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移项的同时要变号。
二、说学法与教法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热情高。
从知识层面上看,学生已经具备有理数计算及整式的加减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勇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的目的。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解形如 ax b cx d 的方程.
2.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 1】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 以学生身边熟
人分 3 本,则剩余 20 本;如果每人分 4 本,则还缺 悉的实际问题
想;
2.过程与方法
能够找出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
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移项”解方程.方程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
移项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
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动到另 一边. 注:①从等式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
②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1;
③通过移项,使方程更接近 x a 的 形式;
④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 数化为 1.
系数化为 1,得 x 5
(2)移项,得 x 3 x 1 3 2
合并同类项,得 - 1 x 4 2
系数化为 1,得 x 8
-x=-45
系数化为 1
x=45
由上可知,这个班有 45 名学生. 【问题 4】根据移项的定义回答以下问题
(1)由 2x+3=4x-5 变为 3+2x=-2+4x 是否叫移
项?为什么?
(2)上面移项的依据是什么? (3)在解方程中“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 (4)采用移项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例 1 解方程(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通过学生的思 考、教师的讲
学习的 x+2x+4x=140 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节第1课时内容,是一堂探究用“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活动课。
人们对方程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节乃至全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3、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②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这一知识领域。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等式的性质、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解方程打下基础。
为了更好的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教科书设置了从生活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途径,列出方程,利用前面所学的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为探索移项法则做好了铺垫.然后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归纳进而得出移项法则。
为了突破移项变号的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加入了“移项的专门练习”和一个“找错误的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移项以及辨别方程的哪些变形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改正。
然后,通过例1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移项法则的理解。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咀嚼和深入品味,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重点:学会移项,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则是:难点是移项法则的探究。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此,教学中我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移项法则。
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一堂好课,目标是根,主线是枝,细节是叶,下面我就从目标,主线,细节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 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 通过比较移项与多项式的化简,让学生了解移项要变号,化简多项式无需变号。
3. 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三维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预设了以下四大环节,接下来具体介绍和说明这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导入,获取新知通过情景题:例:把一批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 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首先利用上节课学习的等式的性质解3x+20=4x-25学生思考会发现:方程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和常数项(20与-25).使方程右边不含4x的项,等式两边都减4x,使方程左边不含常数项20等式两边都减20.得:3x-4x=-25-20。
说课稿《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稿《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吴继华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
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解方程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
解方程是代数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元一次方程有许多直接的应用,最主要的,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其它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石”。
解各种方程和方程组,通过降次、消元等方法,最后都归纳为解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的内容是等式的有关概念,等式的性质以及方程的有关概念;第二方面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以及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解方程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本章的学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否正确的解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3、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进一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具体例子,归纳移项法则;会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汤神庙中学的王亚琴,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教学设想: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小节。
移项的理论依据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即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这一性质在第一小节已学习过,在此可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材在这节内容中首先讲解了合并同类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解题的方向明确,学生容易理解;从教材安排的角度看,它使得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相互衔接,并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步骤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数学学习中,知识和具体方法是很重要的,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发展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正确地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特点和教材以及七年级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式子变形的转化作用。
•能力目标:体会解方程中的思想,会移项、合并同类项解ax+b=cx+d型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方法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种“授予—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新知识意义的过程,教师不应仅扮演“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了对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为主线,通过师生互相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而在拓展延伸部分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
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三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合并同类项、一元一次方程有关概念及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基础上归纳出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它是为解更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铺垫,也是解多元方程、高次方程、解不等式及研究函数的基础。
因此,本节说的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应用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经历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一元一次方程变形的过程,体会解方程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已知的方程推导出未知量,形成概念,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难点重点:用移项法则解方程难点:移项要变号二、教法与学法(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学生已经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好的学生已经会解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一些学困生可能不知从何着手,而大部分学生对于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没有根本上的理解,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喜欢使用逆运算。
(二)教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
(二)、学法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基本上掌握了解决方程的另一种方法------移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经过自学、探究,谈论、概括得出移项的要点,还可以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可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以及设计意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明水三中吴迪。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定义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对于移项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对于移项的法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法则,提高解方程的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移项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
2.教学难点:移项的法则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含字母的方程的移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移项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和方法。
4.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移项的过程。
5.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6.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来进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稿: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第2课时)
3.逐步引导:从简单到复杂,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移项的方法和技巧。
4.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移项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2.提出问题: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
3.引发思考: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演示移项过程: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资源,直观演示移项的过程,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移项法则。
3.学会分析问题,找出解题关键,提高解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习惯;
4.互动游戏: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移项法则,提高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讲述一个与移项有关的生活实例,如分配物品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稿: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移项原理,熟练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数学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例如,他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对数学符号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解方程的方法还不是很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独立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独立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移项的原理,能够熟练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移项的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新课导入: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理解移项的原理。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以及移项的原理。
通过板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理解移项的原理。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关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既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方程的学习中,移项作为基本的解题技巧,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移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4. 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在教材中,本文的地位举足轻重。
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方程类型,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方程和不等式打下基础。
通过掌握移项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正确表示一元一次方程;(2)掌握移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能够运用所学的移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2)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移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 教学难点:(1)理解移项的原理,掌握移项的方法;(2)运用移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移项技巧,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说教法在教学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突出教学亮点。
1. 启发法:- 为什么需要移项?- 移项的原理是什么?- 如何正确进行移项?2. 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说课稿【教材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第四节《移项》,是一元一次方程中比较重要的一节课。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利用移项姐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得到移项法则的过程,发展类比、总结的能力;体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发展思维,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分析】1、重点:会用移项解方程;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学生分析】该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尤其是听课习惯、学习方式急需培养,运算能力普遍不高,数学思维迟钝。
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还算可以。
整体上分为不同层次的两个组。
【教学设计及设想】1、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课堂中设置了多个探究学习的活动,坚持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的模式,如观察总结移项法则和分析世界问题。
2、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主要体现在:(1)改变教材编排顺序。
教材中力求通过尝试教学让学生引发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
然而本版一半以上的学生是不会体会到这样用意的,只能是加重学习负担,失去继续听课的信心,很难有成功的感受,所以我把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在了前面。
(2)降低难度、多引导、抓关键。
由于学生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低,我设置了复习、探究学习等环节,低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是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做了必要的反复强调,力求完成教学任务。
(3)分组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为了体现人人参与的原则,同时便于讨论交流,我在问题设置、提问、习作上对两个组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对B组多指导、帮助,让A 组多一些自主合作。
(4)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快乐的学习。
本节课中,学生相互帮助,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和鼓励都有目的的进行了准备和实施。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方案讲课讲稿
每人分3本,共分出了3x_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_3x+20_)_本。
每人分4本,需要4x本,减去缺少的25本,这批书共(4x-25 )_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问。
教师展示问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找出相等关系,合理地设未知数、列式子。
(2)、3x + 1 = -2
(3)、10x–3 =7x +3
(4)、8–5x = x + 2
4、思考:
移项的根据是什么?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5、数学小史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早在一千多年前,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就已经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非常重视了。
说明基本事实: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具有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移项
1、思考:方程3x +20 = 4x -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 25),怎样才能使它向x= 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2、观察:
(1)、上述演变过程中,方程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与前面解方程的程序化操作相比,现在又多了一道程序(移项),并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教师巡视、辅导。
引导学生回答:解方程时,应使含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一边,常数项集中于另一边。解方程就是要使方程不断向x = a的形式转化。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
学生思考回答
使学生熟练掌握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上面把方程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 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思考:移项时要注意什么? 移项要变号
设计意图:移项的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得出的。通过观 察结果强调“变号‘这个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移项法则是由 于解方程的需要有依据地产生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法则。
慧眼找错
1、3x+7=2-2x ,移项,得 3x-2x=2-7 2、化简 2x+8y-6x=2x+6x-8y=8x-8y 3、6x=8 移项,得 x=8-6 4、3x=9-4x 移项 得 3x+4x=-9 5、5x-2=3x-7移项 得5x-3x=7-2
3、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这是学生身边的问题,能给学生一种轻松的心理 氛围,易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再者教材中的题目永远 是最好的。之所以给孩子们这样的问题是帮他们降低 难度,引导学生列方程。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学生自 主完成,然后小组内展示,再大展示。设计意图:这 里将新的内容(移项)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去,使解方程的过程更完整。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式子的转 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 具体例子,归纳移项法则;会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 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好习惯.
四、说重点难点
由于合并同类项学生已非常熟悉,系数化成1实际 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而移项是新事物又是解方程的关 键,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移项法则及其应用。
解设 这个班有x人,依题意得 方程3x+20=4x-25
解:移项得 3x-4x=-20-25 合并同类项得 -x=-45
系数化为1得 x=45 答;这个班有45人。
思考:1.移项的根据是什么? 2.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思考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移项的的依据,移项其实 是等式性质的推广的结果。预期结果:一部分学生能回答, 部分学生可能不能理解“依据”什么意思。
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孩子活波好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 心。但目前这些孩子受大气候的影响是筛选出来 的,基础差,不善于思考,表达能力较弱,且参 差不齐,但孩子们的天性还是存在的,结合教育 心理学和教学经验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有所成效。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特点以及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 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问题: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等式的基本性质? 3、解方程的步骤? 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而使学 生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在不知不觉中引入课题。这一过程 限时3分钟内完成,此环节体现了教学中温故而知新的教学 原则。
(二)、创设情境
解方程: (1)4x - 15 = 9;
在得出定义以后还要注重强调变号,移才变,不移不变。
例题: 解方程 7-2x =3-4x;
解:移项,得 -2x+4x=3-7
合并同类项,得 2x=-4
系数化为1,得
x=-2
例题设计目的:总结解方程的步骤,结合解方程
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有关步骤(如合并同类项、移项
等)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反复体会化归的思想,教学
台板演) 解:两边都加15得
4x=9+15 合并同类项得 4x=24 系数化为1为得 x=6
(2) 2x = 5x -21.(两名代表上
解:两边都减5x得 2x-5x=-21
合并同类项得 -3x=-21 系数化为1为得x=7
4x-15=9 4x =9+1x = -21
4x-15=9 2x =5x-21
4x =9+15 2x-5x = -21
由方程一到第二个方程的变形,就是把-15移到了方程的右 边,-15发生了什么变化?改变了符号
设计意图:移项的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得出的。通过观察 结果强调“变号‘这个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移项法则是由于解 方程的需要有依据地产生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法则。
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往往注意不到项的符号及移向 后的符号,很容易出现符号错误。因此我确定本节课 的难点是:移项的同时要变号。
说教法
1、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环境.
2、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总结方法.授课中通过一系列 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尝试和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1
1 说教材
2 说教法
3 说学法
4 说教学过程
5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一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二节课。
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小学简易方程的继续,又是今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 础,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本。所以学好解一元一次方 程是方程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初步知识。解方程隶属“数与代数”,包 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教材中设置了新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 从中获取信息,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 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总之,这节课无论从知识 还是技能形成,思维训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也是为了
提醒学生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
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在需要移两项或两项以上的
时候要注意各项的符号。
例题2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 本,则剩余20本;如果没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 个班有多少学生?
问题:1、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 2、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
这节课重点学习移项: 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移项时要注意几点: (1)移项时要变号; (2)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移项时我们通常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 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3)列方程,解方程的步骤。 小结的目的是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的短时记忆向长时 记忆转化,最终成为永久记忆;起强调的作用。
说学法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解决实际 问题发现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进而通过独立思考、合作 交流等方式,充分经历“观察——尝试——解决——归纳” 的全过程,学生充分体验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 一般结论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及能 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