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一、引言二、问题串设计的概念与特点问题串设计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系统串联的教学设计方法。
它以问题为起点,通过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有机的串联,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串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导向:问题串设计是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系统性:问题串设计是一种有机的系统串联,通过合理的问题排列和组织,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整体的结构。
3. 应用性强:问题串设计注重问题的应用性和实际性,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1. 设计原则问题串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保证教学效果和实际应用性。
问题串设计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为基础,考虑学生的兴趣、思维习惯和知识水平,合理设计问题,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问题串设计要注重问题的质量和难度的递进性,问题的设置应该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得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知识的逐步深化。
2. 实践效果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问题串设计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和应用。
问题串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思考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串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连续的问题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问题串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问题串设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问题串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感和应用能力。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习的实际感和应用能力。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和引导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和引导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和引导的重要意义现在的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启发探究,通过课堂中有效的设问和引导,建立起师生双方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调节课堂中教与学的活动,成为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师的设问、引导要以激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根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
(一)设问和引导能够激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就其基本属性和主要特点而言,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实践。
其特殊性的主要表现是: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本知识(间接经验)进行认识与实践活动的。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引起和组织学生本身积极地活动,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方面取得效果。
课本知识对学生而言,潜在许多需要加以解释、发现规律性、解决课题的问题。
这些问题与学生知识、能力原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学过程之所以会发生、发展的潜在动力。
但是,当这些问题还不能被学生自己发现或意识的时候,也不能构成教学的动力。
这些潜在的有意义的问题真正变成为教学动力的契机,便是依靠教师的有效地设问。
设问引起学生的思维,但学生被设问所唤起的意识内容与思考,仍然潜在存在各种差别与意见分歧,并激化它,借以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紧张的思考,去辨别是非、评价优劣;有时则仅仅点拨一下思考的方向或者思考的策略,为学生的思维定向;有时是接二连三的层层设问,为学生的思考铺设层次,逐步引到问题的核心。
象这样,组织学生本身积极、深入而且有效的认识活动,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
在引导的基础之上,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基本知识的领悟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并且能够深刻的理解数学中基本概念的实质,更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设问和引导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学数学要多思考。
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往往在于不知从何处思考起,也就是不会发现问题。
数学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数学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引言在当今教育体制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然而,在数学课堂上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挫伤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数学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改善教学效果。
二、主要问题描述1. 缺乏足够的实际应用示例。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将重点放在抽象概念和公式推导上,忽视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这使得许多学生难以理解为何需要学习数学,感到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毫无关系。
2. 教师讲解方法单一。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简单地展示解题步骤,并且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
这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限制了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缺乏互动和合作。
传统数学课堂通常注重个人竞争而忽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这导致了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让数学变得孤立和枯燥。
4. 鼓励机械记忆而非理解。
目前的教学模式倾向于依赖复制和背诵而不是推理和理解。
学生只需记住公式并应用到特定问题中,而无需真正掌握其背后的底层原理。
三、改进建议1. 引入实际应用示例。
数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实例来展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创新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3. 倡导互动与合作。
为了营造积极互动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团队合作。
这种互动与合作的方式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强调理解而非记忆。
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记忆公式和步骤。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型,培养他们关联知识点、拓展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创造积极评价环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串设计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数学问题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浅谈了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串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后,立即进入到下一个相关问题中,从而形成一个“串”。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探索,并且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在实践中,问题串设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问题的选择:问题的选择要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太简单以至于没有挑战性,也不能太难以至于让学生望而却步。
2. 问题的难度递进:问题串中的每一个问题应该具有递进的关系,既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又要有逐步迈向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渐进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3. 问题的设定和引导:问题的设定要简明扼要,清楚明确。
在问题的引导上,可以通过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4. 问题的讨论和展示:问题串设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进行全班展示。
通过分享和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他人的解题思路中获取启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 问题的延伸和拓展:问题串设计可以延伸和拓展到其他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求解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运算、公式、图形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应用,提高学习的效果。
问题串设计是初中数学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提高数学知识和能力。
教师在问题串设计中也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时间掌握和知识结构的关系,以提高问题串设计的实施效果。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略
机 , 而 会 对 课 堂 教 学 带 来 干 扰 , 生 思 维上 没 有 创 新 性 . 反 学 因
此 , 设计 问题 时 要 充 分 考虑 发 散 性 . 在 例 如 :在 R AA C 中 , C=9 。 4 =3 。AB=2 求 t B 0, 0, ,
驱 使 个 体 积 极 思 维 , 断提 出 问题 、 决 问题 , 而 形 成 了发 不 解 进 现 问题 、 究 问 题 、 决 问题 、 用 问题 的 良性 循 环 状 态 , 研 解 应 最 终 达 到 提 高 学 生 综 合 能 力 的 目的 . 面谈 谈 本 人 在 课 堂 提 问 下
角边等于斜边 的一半 . 求 出 B 可 C:1 用 勾 股 定 理 可 得 C , , 再 将 两 个 比 的 值 求 出. 生 的 思 维 角 度 就 会 发 生 变 化 了 , 学 随 着 A 角 度 的 变 化 , 种 可 能 是 A =4 。 这 时 曰=4 。 此 一 5. 5, 时 aAB C为等 腰 直 角 三 角形 了 !学 生 就 会 作 出猜 测 , 一 种 第
课 堂 教 学 是 对 学 生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的 主渠 道 , 计 好 课 堂 设
教 学 问 题 质 量 是 上 好 课 的 关 键 . 学 中 要 密 切 联 系 学 生 生 活 教
有 效 提 问需 要 使 问题 保 持 一 定 的 开 放性 . 教 师 的 提 问 当 过 于琐 碎缺 乏基 本 的 开放 性 时 , 只有 唯一 答 案 的 问 题 领 着 用
尊
。 ・
. I 女
●
教 学 方 法
辔 赫 。
学田园国学0宿 阃题腿 国 略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高年级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也是为中学阶段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重基础概念和计算技巧的讲授,忽略了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多样化的数学实践,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渐降低。
对策一: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学研究,并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问题二: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采用传统的讲授和练习的方法,忽略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法单一,容易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刻板印象,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倦的情绪。
对策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探索几何形状的特性,提高学生对几何学的理解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问题三: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计算和答题能力,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容易使学生形成应试心态,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对策三:综合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数学项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来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口头答辩、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评价内容单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内容往往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很少涉及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一来,评价内容就变得单一化,无法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评价方式不合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书面测验和口头提问来进行的,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有些学生在书面表达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口头提问又只反映了学生答题的一时一刻,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评价标准不明确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评价标准往往不够明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有些老师可能只凭主观感觉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有些老师可能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接下来,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上述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活动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解决评价方式不合理的问题。
可以通过作品展示、课堂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从而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可以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细则来明确评价内容和方式,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教师进行评价,并且能够更公正的评价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不合理和评价标准不明确,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和明确评价标准来解决这些问题。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也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
它可以温故知新,引出新的内容;它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揭示和解决矛盾;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课堂教学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巧妙设计提问?一、围绕“重点”设计问题1.通过“模糊点”设计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对这些模糊点必须予以澄清。
而设计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列表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通过模糊点进行设问,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2.抓“盲点”设计问题所谓“盲点”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
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盲点。
如教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时,当学生明白“质数、合数”的概念后,我提问学生“1”是什么数?部分学生很快回答“1”是质数。
这时我设问:“1”除了它本身有没有别的因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忽视的盲点抠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
3.抓“发散点”设计问题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的方法,思维的方向由一点发散出去,不断扩至各种渠道、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以求问题的灵活解决。
二、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只有学会了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学得快、悟得深、做得好。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对以上三者深度思考,设计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在问题设计中注重以下几方面:1.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是指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回答的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而数学课堂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对教学质量的检验,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却经常面临着一些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指标不全面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通常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这样一来,评价的全面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2.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很多数学课堂评价都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应试心态,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情况。
3.评价标准模糊在数学课堂评价中,评价标准缺乏明确的规范,导致教师难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给学生带来了困惑,不知道如何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学习。
4.评价结果单一在数学课堂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结果往往只是一个数值,无法真正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潜力,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阻碍。
以上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和客观性,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动力。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积极寻找对策,以期改进数学课堂评价的现状。
二、对策分析要改进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现状,就必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拓展评价指标可以在数学课堂评价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解题思路等方面。
通过综合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数学水平。
2.多元评价方式在数学课堂评价中,可以尝试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观察、讨论、作品展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还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水平。
3.明确评价标准数学课堂评价应该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规范,让学生和教师都清楚地知道评价的依据和要求,从而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浅谈数学高效课堂中的提问设计
就 无 从 下手 . 师应 该 从 “ 教 发散 性 ” 人手 , 学 生 去涉及 多 方 面 、 让
多角度, 多思 维 的角 度 去培 养学 生 , 以便更 灵 活地 解 决 问题 .
目的性 、 谨 性 , 多 的 是 随 意 性 . 些 提 问 是 “ 意 义 的 ” 严 更 一 无 ,
例 子 , 学 生 体 会 到 在 不 同 平 面 上 . 条 直线 可 以 不 相 交 . 让 两 但
不 是平 行 的关 系.比如 一 条 直 线 画 在 黑 板 上 .还 有 一 条 画在
要 围 成 三 角 形 , 不 是 随 便 选 三 根 小 棒 就 可 以 的 , 们 之 间 并 它 有着 这 样 的关 系 :两 条边 的长度 之 和要 大 于第 三边 . 于是 再 出
几道 类 似 的题 目. 孩子 们都 能 轻 而易 举 地选 出 三根 符合 要 求 的 小棒 . 样 的难点 , 经 过 实践 后 , 这 在 在失 败 后 , 不攻 自破. 总 之 , 堂 提 问 是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艺 术 , 为 主 导 地 位 的 课 作 我们 , 善 于 问 , 妙 地 问 , 活地 问 , 能 真 正 “ 活 ” 生 , 要 巧 灵 才 激 学 使 主 导 的 我 们 和 主 体 的他 们 融 为一 体 , 成 默 契 , 高 效 率 . 生 提
的 学 习 习惯 . 过 教 师设 计 的种 种 环 节 , 学 生 学 得 更 轻 松 、 通 使
更 扎 实 . 以教 师 的 提 问 不能 只 为 了热 闹 的气 氛 ,而 更 应 该 所 注 重 实 效 性 、 对 性 . 出 的 问 题 , 促 成 学 生 主动 学 习 . 针 提 应 主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影响到整个农村教育的质量。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资源匮乏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很多教师都是编制不足或是临时招聘的“教师代课”。
这样会导致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教学用具和教学设备也相对简陋,教师们在教学中往往难以展现出数学的魅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程内容难易不合理由于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他们在掌握课程内容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难以对课程内容做出合理的难易安排,导致有些学生觉得数学太难、有些学生觉得数学太简单,这种情况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不平衡。
3. 学生基础薄弱由于农村教育的落后,很多农村小学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薄弱,他们在入学时往往已经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一些农村小学教师可能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难以挖掘学生的潜力,导致学生无法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对策措施1. 提高师资力量为了改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点是要提高教师的师资力量。
可以通过举办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班,邀请专业的数学教育专家,为他们提供系统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授课方法。
可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政策支持力度,激励他们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解决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设备。
政府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鼓励社会各界提供捐赠和支持,帮助农村小学建设更好的教学环境。
针对课程内容难易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在教研活动中加大对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研究力度,确保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
可以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其他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可以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方式。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特 别 是 难 度 很 大 的 问题 , 要 精 心 设 计 , 如 , 以设 计 成 一 更 例 可 系 列 问题 , 这 些 问题 组 合 成 由 浅 入 深 、 旧导 新 、 易 到 难 的 问 让 以 从
得轻 松 , 堂 效 率 也 高 , 课 是一 个值 得 我 们 大 家 探 讨 的 问 题 。 下 面 笔
v0 . N 0 1 3
妲嘲蠹粥孝 茄 C ]
A get 2 0 uus 09
浅 谈在 数 学课 堂教 学 中的 问题 设 计
周 裕 河
( 四川 省威 远 中学 校 四川 威 远 6 2 5 4 4 0) 摘 要: 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 说 : 学 而 不 思则 惘 。” 就 是说 , 们 只 学 习 , “ 也 我 不思 考 就会 感到 迷 惘 。因 为 只有 有 了对 问题 的思 考 , 们 才会 不断 我
趣 盎 然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兴趣 , 让 他 们 产 生 强 大 的学 习动 力 . 而 会 进 提 高课 堂效 率 。教 师 可 从 几方 面人 手 , 是 提 问 就要 注 意 趣 味 性 : 一 二 是教 师要 从 材 料 中 选择 能 引起 学 生 兴 趣 的 热 点 :三 是 问题 要 贴
点 、 点 及 相 关 习题 类 型 。 样 根据 课 堂 教 学 内 容需 要 来 设计 目标 难 怎
问题 更 好 呢 ?例如 新 课 导 人 的 问题 需 要 新 奇 、 新 意 。学 习 指 导性 有 的问 题 要切 入 主 题 准确 等 。总 之 , 的课 堂 问题 不 是 随 意 就 有 的 , 好 而 是 需要 我 们 精 心 设计 、 备 。 准
线 是 不 是没 有 交 点 ? ” 当然 提 问 也 不 可 太 难 , 只有 提 问 有适 当 的坡
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5篇)
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5篇)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篇一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所以改变小学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态度,改变以往小学生对数学存在的偏见和讨厌,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动力,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理想的成绩。
所以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响应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特点的教学活动,改善学生们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态度,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出现一个新的高度。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1、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始终以老师为主体。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却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老师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教学,对课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关注了黑板上的画面,并没有去认真的思考问题,更是没有对其进行独立的研究。
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课文进行了简单的和表面的了解,在老师的牵动下对问题进行回答。
虽然这种学习方式能很快的将学习内容讲解完毕,但是却忽略了学习的渐进性特点,学生也没有从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到什么技能和思维方式。
2、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数学的难点就是由于小学生还处在一个心智发展的阶段,在此时缺乏一定的想象力,所以很难将抽象的数学图案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但是数学知识他本就有具体性,即如果把抽象的数学图案转换成一定的数学模式,就会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数学概念形象化,容易将数学概念和数学现象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接受复杂的几何图案和数学公式,并且很清晰的找到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培养了小学生们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3、教学资料单调,学生缺乏探索的领域: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资料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教材,教师并没有去利用其他的工具进行详细的了解,即这样获取的数学知识的内容就会很少,根本不足以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走不进数学的天地,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
性 , 发学生 对课 堂教学 的兴趣 , 他们 真正地 成为 学 有 思 维价 值 、空 泛 的提 问 ,提 出无 法 引起 思 考 的 问 激 使
二 、 题 的 设 置 要 遵 循 学 生 的 认 知 规 律 问
; 。 -
识 截 住 。因 此 , 授 新 课 前 课 题 的 引 入 , 在 以及 在 新 课 的讲 出结 论 。只 有这 样 ,才 能充 分 发 挥学 生 的 主观 能动 参
性 , 活 其思 维 的积 极性 。 激
习 的 主 体 。 那 么 在 教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 何 科 学 、 理 地 题 。课 堂 教 学 中 问 题 设 置 的 核 心 在 于 设 疑 , 在 激 发 如 合 旨
设 置问题 呢?
一
。 鼍 毒
。 叠
学生兴趣 , 活学生思维 , 激 引起 他 们 的探 索 活 动 , 在
三、 问题 的设置 应 联 系实际 培养 能力
0 毒0
誓 0
学生 的认知是 由简单到 复杂 , 由低 级 到高级 , 教师
在设置课 堂问题时要遵循学生的这些认知规律 。 () 1 问题要有梯度
在 数学 课 的教 学 中我们 不能 只重视单 一知识 的教
学 , 能 只 为 了使 自 己讲 得 透 、 得 多 , 自己 的 思 维 让 不 讲 把
层面 , 达到怎 样 的一 个高度 , 师要 做到 心 中有 数 。 教 问 不 知 所 措 。因此 , 师就 必 须 结 合 生 产 和生 活 中 的实 例 , 教 考 而有 所领 悟 ,这都 不 利 于学生 智 力 的发展 和 提 高 。 }素 , 学习生活 中的数学 。还可利用现代 教育技术手段创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对于评价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评价存在的问题,如评价内容单一、方式呆板、过分注重学生的得失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评价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改进和提升。
一、评价存在的问题1.评价内容单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题能力。
这种评价内容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只关注知识点的学习,忽视了数学思维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评价方式呆板在评价方式上,老师往往采用固定的评价形式,比如单一的笔试、测试,忽视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考察。
这种呆板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会死记硬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欠缺。
3.过分注重学生的得失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得失,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是通过分数来体现,忽视了学生的成长,给学生造成了过大的心理压力。
二、对策1.拓宽评价内容针对评价内容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拓宽评价内容,增加对学生解题过程和思维能力的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取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考过程等方式,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多样化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评价、实践评价、作业评价等,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学生的成长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可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成长,不仅仅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还可以通过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的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有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
使学生在课堂 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 在 学 生 的兴 趣 和 求 知 欲 是 学 生 积 极 思 维 的动 力 ,要 激 发 学 生 学生 的思维得 以拓展 ,
学 习数 学 的 兴趣 和 求 知 欲 ,行 之 有 效 的方 法 是 创 设 数 学 课 堂 问 题情景, 问题 情 景 能使 学生 的思 维 由潜 伏 状 态 转 入 活 跃 状 态 。 在 数 学 问题 情境 中 ,新 的知 识 接 受 与 学 生 原 有 的 数 学 知 识 系 统 存 在 着 认 知冲 突 , 种 冲 突 能 引起 学 生 的新 奇 和 惊 讶 , 而 诱 发 学 这 从
中碰到某个 问题, 应该怎么解决而去探索思考。 如用多媒体创设
问题 情 景 , 能使 学 生 的思 维 活 动 由静 态 转 化 为 动 态 , 开 启学 它 是
生创 新 思 维 的 钥 匙 。 二、 扣课 题 提 问 , 发 创 新 思维 诱
一
在课堂教学 中, 问要适生、 时、 量、 提 适 适 适度 。课堂提 问既
发展 。
一
在教学形式上 , 教师可采用分 分发 挥 学 生在 课 堂 中的 主 体地 位 , 极 思考 , 动 参 与 。 此 , 积 主 因 通 使 问题教学形式 由传授变 为探究 。 与性 , 学生通过对 问题 的讨论 , 使 逐步 找到 问题 的解 决方法 , 消
除疑 虑 , 获得 知 识 的 同 时 , 会 分 析 , 在 学 学会 交 流 , 会 合 作 。 问 学 设 问题 情 景 , 导 学生 思维 引 题 讨 论 是 教 与 学 的 深 化 过 程 , 知识 的迁 移 和 运 用 过 程 , 时使 是 同 讨 论 中 ,学 生 发 表 各 自的 见 解 ,教 师 特 别 要 鼓 励 学 生 提 出 独创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2 . 教 师教 学 理念领 会 不深
师: 别数 , 你有 什 么办 法验 证?
生 : 画 圆 圈。
很 多教 师 感叹 : “ 现 在 的新教 材 真是 没法 教 , 情景 图多 , 习题少 , 不知 重 点在 哪里 。 ” 新 课程 改革 后 , 教 材 的编 写发生 了很大 的变 化 , 由于 一些 教师 不认 真 阅读 数学 课程 标准 , 不 深研 教 材 , 吃 不透 编者 的编 写 意 图 , 所 以 无法准 确 制定 教学
师: 我们 班 语 文 组有 5源自 人 , 数学 组 有 9个 人 , 但老 师
只有 l 2块 磁铁 , 其 中有 2块 上 面既 写有 语文 , 又 写有 数学 。
大 部 分 教师 经 常 忽 视评 价 环 节 , 对 学 生 的 回答 要 么 简单 地
说一声“ 坐下” , 不 给 予任 何评 价 ; 要 么对 学生 进行 “ 太好 了 ” “ 真棒 ” “ 太棒 了 ” 等 一些 毫无 针 对性 、 导 向. 『 生的 评价 语言 。 这 样 的 评价方 式 单 一 、 乏味 , 没 有 多大 的激 励作 用 。 4 , 课 堂表 面热 闹, 华 而不 实
教 苑 时空 ・ 教法探讨
浅谈 数学课 堂教学 中的一些 问题与对策
广西南宁市 良庆区那马镇 中心学校( 5 3 0 2 0 2 ) 苏凤 良
随着课 程 改革 的深 入 实施 ,小 学数 学课 堂教 学发 生 了 可 喜 的变 化 , 但 如何 在课 堂 上全 面 落 实 新课 程 所 阐述 的 基 本理念 , 许 多教 师 还 是 感 到 茫 然 和 困 惑 , 教 学 中 也 出 现 了
数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数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数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在现今教育环境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目,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讲解为主导。
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给予知识灌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
这种单向传递的方式容易使得学生产生枯燥乏味和缺乏兴趣的感觉,在长时间内难以保持高度集中力。
其次,在数学课堂中存在着对于实际应用场景与概念理解之间脱节现象。
很多时候,教师过于注重公式推演和题目计算能力,并且把注意力过度放在纸上完成题目结果而忽视了背后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的原理解释。
此外,在评价方法方面也有待改进。
很多时候考试成绩是衡量一个人数学能力优劣唯一标准,并根据结果排序排名。
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展示出个别学生独特的数学思维模式,以及在解题过程中展现出的创造力与应变能力。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针对以上所提到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一是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授课方式可以辅以一些交互式、案例式和探究性学习方法。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兴趣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是注重实际应用场景与概念融合。
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教授某个概念时给予具体应用示例,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意义。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数学意义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认知。
三是多元化评价方案。
除了传统考试形式外,可以引入更多开放性、综合性或项目制评价方式,关注于培养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少侧重计算结果而更加人文科技蕴含量大较高因素,并帮助每位同學找到合适评价方式展示个人独特数学思维模型。
最后,也可以通过举办数学竞赛、参观实验室、请行业专家等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的旨在将课堂内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为学生创造更多探索知识的机会。
总之,在优化教育体系与教育方法方面,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解决现阶段数学课堂上存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婚 ●
案 例 剖 析
《 夏 ・
●
浅谈数学课璧咿 阀题设 钸
◎ 廖 石 平 ( 国 防科 学技 术 大 学 附属 中 学 4 1 0 0 0 3 )
将 教 学 目标 问 题 化 , 让 问 题 引 领 课 堂 教 学 已 经 成 为 一 种常态化教学模式. 然而 , 在 实际操 作过 程 中 , 经 常 出 现 问 题设置无效等不 合理 现象. 那 么 怎 样 才 能 提 出 问 题 引 导 学
人深 、 由感 性 到 理 性 地 设 计 问 题 . 这 样 才 能 引 导 和 帮 助 学 生 思考问题 、 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案 例 1 梯 形 的 中位 线 性 质
这 个 问题 的 证 明 并 不 难 , 但 教 学
不 能 到此 为 止 , 教 师 可 以设 计 如 下 问
( 4 ) 能否证 明 E F为 A B G的 中 位 线 ? 关 键 在 于 证 明 什
么?( F为 AG的 中 点 )
说明
通 过 问题 ( i ) 的探索 , 激发 学生 的探 索热情 , 问
题( 2 ) 的解 决 让 学 生 体 会 到这 一 问 题 的 本 质 所 在 ( 对 角 线 的 条 件 决 定 中点 四边 形类 型 ) , 问题 ( 3 ) 从 特 殊 走 向一 般 , 是 培
解数学 , 提高素养. 一 节数 学课 , 有 什 么 核 心 概 念 ? 涉 及 哪
些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要 解 决 哪 几 个 主 要 问题 ? 怎 样 去 发 现 ?
每 一 个 问题 的解 决 需 要 铺 设 哪些 “ 台阶 ” ?学 生 可 能 会 遇 到 哪 些 问题 ?这 些 都 是 教 师必 须 在 教 学 设 计 中 要 给 予 充 分 考
养 数 学 能 力 的 重要 一 步 , 问题 ( 4 ) 有 助 于 让 学 生 深 人 理 解 知
( 5 ) 怎样证 明 A F= A G ?
说明
该案例 中的提 问从 学生 的认 知水 平 出发 , 设 置
的问题是从“ 已知 区 ” 逐步靠 近“ 未 知 区” , 促 使 学 生 积 极 主 动探求新知 , 使新 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 产 生有机联系.
此 题 的 证 明对 大 多 数 学 生 是 有 难 度 的 , 教 师 应 该 设 计
以下一组问题 :
四条 边 的 中 点 , 所 得 到 的 是 什 么 四
边形 ?
① 平 行 四 边形
② 矩形
③菱形
④ 正 方 形 ⑤ 梯 形
( 1 ) 这 个 题 目 的 结 论 部 分 与
⑥直角梯形
边 形 ?它 们 是 正 多 边 形 吗 ? ( 4 ) 从 上 述 问题 的解 决 过 程 中 , 你受到哪些启示?
( 2 ) 能 把 F转 化 为 某 个 三 角 形 的中位线吗?
( 3 ) 已 知 E是 A B的 中点 , 能 否 使 点 F成 为 以 A为 端 点 的 某 条 线 段 的 中点 呢 ? 应 该 怎 样 添 加 辅 助 线 ?
虑 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 要 以问题为 主线 , 启 迪学生 思考 ,
在学生学习勾股 定理一 课 时 , 教 师 设 计 如 下 课 堂 小 结
案例 3 探 究 中点 四 边 形
生主动参与 , 使 我 们 的数 学 教 学 问 得 出 彩 有 效 呢 ? 下 面 结
合 教 学 实 际 笔 者 谈 谈 的一 些 做法 与认 识 .
一
、
问题设计应落 在 “ 最近 发 展 区” , 突 出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如图 , 在 四边 形 A B C D中, E, F, G, 日分 别 是 A B, B C ,
现 什 么规 律 ? B
⑦ 等 腰 梯 形
哪 个 定 理 比较 接 近 ? ( 三 角 形 中位
线定理 )
( 2 ) 决 定 这 些 中 点 四 边 形 的 因 素 是 什 么 ? 从 中 你 能 发 ( 3 ) 顺 次 连 接 ( n t4 > ) 边形各边 的中点 , 能得 到 怎 样 的 边形?顺次连接正 1 7 , 边形各边 的中点 , 得 到 的是 怎 样 的 n
二、 问题 设 计 应 体 现 学 法 指 导 。 促 进学生反思学 习 反 思 可 以沟 通 新 旧 知 识 的 联 系 , 促 进 知 识 的 同 化 和 迁 移; 可 以拓宽思路 , 优化解法 , 完善思维过程.
案例 2 勾 股 定 理 来自识, 体 会数学思想及研究方法.
四、 问 题 设 计 应 基 于 对 数 学 的理 解 。 有 效 达 成 教 学 目标 新课程改 革的一个 显著特 点 就是 把握数 学 的本质 , 理
会 了 总结 数 学 课 堂 学 习 活 动 , 培养 学 生 的 自我反 思 能 力. 三、 问题 设 计 应 落 实探 究 的理 念 。 实 现 学 习方 式 的 转 变
依 据新 课 程标 准 , 教 师通 过设 置 若干 组 问题 , 由 表 及 里, 层层推进 , 引导学生探求问题 的实质 , 把 握 问题 的 核 心 , 拓展延 伸 , 为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力 、 实 践 能 力 搭 好 台阶 .
C D, D A 四边 的 中 点 , 连接 E F G H . 求证 : 四边 形 E F G H 是 平 行
四边 形 .
学生是课 堂中的主 体 , 问 题 的 设 计 应 该 从 学 生 的 认 知 水 平出发 , 以学 定 “ 问” , 立足 于学生 的“ 最 近发 展区 ” , 由浅
题 引 导 学 生 进 一 步 探 究 该 系 列 问 题 的本 质 . ( 1 ) 分 别 顺 次 连 接 以下 四 边 形 的
C
如图 , 在 梯形 A B C D 中, A D∥ B C, A E =B E, D F=C F, 求
1
证: E F ∥ c , E F= ÷( A D+ 占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