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媒体对警察形象的影响
浅谈警察执法中网络舆论的影响
浅谈警察执法中网络舆论的影响作者:郑麒静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9年第01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警察的执法变得更加公开更加透明。
网络舆论对警察执法产生了或有利或有弊的影响。
本文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并产生反思,网络舆论对警察执法的利弊影响是什么以及采取什么措施去扬长避短。
关键词:公安机关;警察执法;扬长避短随着社会的发展,警察的执法变得更加公开更加透明。
不仅仅是《今日说法》《大家看法》《法治最前线》等法制栏目的播出,还有网络社交媒体上警察执法视频的公开,都使得警察执法透明化。
而随着执法过程公开,警察执法一次次被推上网络舆论的浪尖,网络舆论对其也产生了或有利或有弊的影响。
我们不禁要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并产生反思,网络舆论对警察执法的利弊影响是什么以及采取什么措施去扬长避短。
一、网络舆论对警察执法的积极影响(一)网络舆论加快执法进程随着对公民法律意识的普及以及国家法制教育的建设,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已经基本得到了提高,同时对法制社会建设的参与感也大大提升。
通过曝光警察执法的相关信息,可以引导网名对相关案件的了解以及对犯罪嫌疑人的监控,不仅可以在心理上对在逃犯罪嫌疑人进行施加压力,迫使其赶快投案自首,案件报道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也帮助警察在现实生活中多了更多双发现的眼睛,更有利于提供警察犯罪分子的行踪以及破案线索,帮助加快了警察的执法进程。
(二)网络舆论增加警察在民众中的信誉对案件的跟踪报道过程不仅可以更直观全面地展示出警察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情况,也可以更好的赢得社会民众的良好评价。
当警察借助社交媒体发布成功侦破的案件之后,网民依据这摆在眼前的事实就会有更好的心理依据去支持警察,信服警察的执法力度,而不会更容易受到一些“警察根本没有用”的言论影响。
在丰满的现实和空乏的言语面前,民众更会接受有现实事例依托的舆论倾向。
这样,通过网络舆论,就可以更好的增加警察本身的荣誉感以及肩负这份使命的神圣感,提高警察这个职业在民众中的威信。
论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作用(1)
论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作用摘要:在当今信息化、大众化的传媒时代,新闻媒体引导舆论、实施监督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公安机关正确认识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作用,恰当处理二者关系,成为公安机关为实现自身目标和使命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公安工作新闻媒体作用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职责有着不同于其他部门的特殊性,其中公安工作具有特定的广泛性和公众参与性,公安机关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提升警察的公信力和塑造良好形象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实践公安工作的重要途径。
新闻媒体是群众的耳目口舌,他们向群众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然而,公安工作中必须持有沉默和谨慎,公众的猎奇心理促使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表现过于“热情”,致使双方在相关事件上的理解和处理产生较大差异甚至冲突。
大众对新闻媒体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和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安机关主动正确认识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一、积极作用(一)传播信息,配合公安工作的开展民主社会公民的知情权是通过新闻等传播方式得到实现的,公安工作需要借助传媒将警务信息传递给大众满足其知情权。
当然在警务工作的实践中,民警也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布告等形式来发布警务信息,但这些方式在现代化信息时代都只能是辅助手段。
新闻传媒具有及时、快捷、受众广、影响大等特点,公安机关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信息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传统公安工作中的神秘主义和与世隔绝的思想同现代公民要求的知情权存在冲突。
公安机关要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同社会公众沟通信息。
只有在交流中才能使公安信息为公众所接受,增进公安工作的效益。
过去,公安机关出于社会稳定,避免增加社会紧张气氛的考虑,在案件没有侦破之前,一般不会将重大案件的信息公之于众。
现在,随着形势的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为了更有效的打击犯罪,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协助公安机关破案,各级公安机关在发生重大案件后往往会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刊登相关信息,加快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媒介报道中的警察形象
媒介报道中的警察形象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报道和监督越来越多,民警的日常工作变得越来越“透明化”,新闻媒体警察对基层民警侦办案件、处理纠纷、抢险救援等活动进行报道,媒介对于警察的各类报道也越来越多,而在这些报道中,对警察褒贬不一,在宣扬警察敬业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同时,也不乏警察负面形象的报道。
对江西省的邱娥国,广东的麦杰俊他们的报道,展现了警察爱岗敬业,深入百姓,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新华网报道的“湖南汨罗民警因威胁欲殴打宣传部副部长被免职(2011.7.20)”以及今日早报“网友转载外省警方负面报道被找上门号称抓杀人犯”这两则新闻报道,则体现了蛮横跋扈、滥用职权的不良形象。
以重庆有关警察的新闻报道为例,谈谈媒介报道中的警察形象。
近段时间查看了不少关于重庆警察形象的新闻报道,发现在各类新闻报道中,重庆警察形象褒贬不一,饱受争议。
《新京报》2009年10月27日的一片名为“重庆多名警员沦为涉黑保护伞打黑支队将重组”的新闻,报道了在重庆警察公安打黑行动的开展的同时,一些公安刑警利用职权为打黑对象打掩护,开绿灯,被媒体称为“比黑社会还黑”的警察形象。
为大众所熟知的文强为其典型。
《重庆商报》2010.9一篇名为“两民警吸毒被逐出警队”的新闻,报道了渝北区公安分局民警舒成以及南岸区公安分局民警陈凡两民警因吸毒被逐出警队。
该报道一方面揭露了一些公安民警知法犯法、玩忽职守的不良形象,另一方面又表现了重庆警方不怕自爆“家丑”、绝不姑息养奸,能引以为戒的良好形象。
而在此之前,5月27日一名女嫌疑犯在杨家坪派出所跳楼身亡,已使得民警受到大众质疑。
而在各大媒体报道警察负面新闻的同时,也不乏有关警察良好形象的报道。
如最近为百姓普遍称道的重庆渝中区公安分局交巡警袁家岗平台民警王静,《重庆晨报》报道其“竟然空手接住了跳桥女孩,像电影里面演的一样!”一女子欲跳楼,在救生垫还未到的情况下,王静下意思伸出双手去接该女子,女子获救。
浅谈社会舆论监督对警察执法的影响
浅谈社会舆论监督对警察执法的影响引言社会舆论监督是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准确、科学、客观的评论和监督。
警察执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的关键工作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舆论监督对警察执法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潜在问题。
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影响1.提醒警察保持执法公正性:社会舆论监督可以帮助提醒警察工作中的失误和偏见,促使他们保持执法公正性。
舆论监督能够及时发现警察违法行为或滥用职权的情况,并通过媒体报道和舆论压力迫使相关部门采取行动。
2.鼓励警察更加规范执法: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可以迫使警察改正不适当的执法方式。
当社会上对某一案件的舆论压力越大,警察部门就越有动力对执法进行自我监督和改进。
这有助于激发警察更加规范执法的动力。
3.增加警察依法办案的意识:社会舆论监督的存在可以增加警察的依法办案意识。
在面对公众的关注和舆论声浪时,警察通常更加谨慎,更加注重依法办案,以避免被社会舆论责难或批评。
潜在问题与挑战1.舆论导向的扭曲:社会舆论监督存在一定的舆论导向,某些媒体或网民可能会片面报道或扭曲事实。
这可能对警察形成不公正的批评,干扰警察正常执法工作,甚至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2.警察压力过大:社会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对警察也会造成压力。
频繁的执法过程会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而这种非常时刻的关注可能会对警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避免警察过度维权:社会舆论监督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警察的权益。
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社会舆论监督可能会对警察自身形成恶劣影响,导致警察在工作中表现过于谨慎或过度维权。
如何实现社会舆论监督与警察执法的良性互动1.加强警察的职业素质培养:警察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通过培养警察的执法能力和尊重公民权益的意识,可以有效提升警察执法的公信力。
2.完善执法机制和监督机构:建立严格的执法规范和监督制度,确保警察执法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也要建立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让舆论监督成为调整警察执法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
新媒体时代网络涉警舆情分析及处置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网络涉警舆情分析及处置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情的迅速蔓延,其中涉及警方的舆情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网络涉警舆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置策略。
首先,网络涉警舆情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网络平台上的言论和评论进行搜集和整理,可以了解公众对警方行动的态度和观点。
警方可以根据舆情分析的结果,及时了解公众对警方工作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可以帮助警方发现和解决矛盾和问题,减少社会矛盾的激化。
其次,针对网络涉警舆情的处置策略应当合理有效。
首先,警方应当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引导,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释放信息,增加透明度。
通过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警方可以更好地解释自己的行动和政策,减少误解和不信任。
其次,警方应当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危机。
通过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可以及时了解网络舆情的动态,防止舆情的蔓延和升级。
最后,警方应当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警方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减少误导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新媒体时代网络涉警舆情的分析及处置策略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提升警方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警方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合理有效的处置策略可以帮助警方减少舆情的蔓延和升级,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涉警舆情的分析和处置策略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工作。
警方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形象建设,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新媒体时代下警察形象的塑造
三、 塑造 良好警察形象的意义和 重大作 用
( 一 )有 利 于 警 察 工 作 的 更好 展 开 良好 的警 察 形 象 .一 方 面 体 现 了 人 民 群 众 对 警 察 工 作 的 认可 , 另 一方 面 , 一 旦 人 民 群 众 接受 良好 的警 察形 象 , 那 么, 在 警 察 的 日常 执 法 中 . 由 于人 民群 众 对 警 察 的信 任 。 将 更 为 有 力 的促 进 警 察 工 作 的 顺 利 进 行 ( 二 )有 利 于 建 立 良好 的 警 民关 系 良好 的警 察 形 象 离 不 开 人 民 群 众 对 警 察 工 作 的支 持 . 而 在 同 时 .这 种 支 持 一 定 是 建立 在警 察 为人 民 群众 更好 的 服 务 上 面 。所 以 , 在 塑 造 良好 的警 察 形 象 过 程 中 。 人 民 群众 的 力 量 不可忽视。 ( 三 )对 建 立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有 巨大 的 推 动 作 用 在 建 立 良好 的警 察形 象 的过 程 中 , 警 民之 间 的 和 谐 互 助 . 由于 两 方 面 都 是 属 于 比较 基 层 的群 体 。 这样 。 基 层 群 体 之 间 的 和 谐 程 度 将 达 到 一 个 新 的 高 度 .从 而促 进其 他 群 体 方 面 的 和 谐发展 . 而 国 家每 年 的 国策 都 强 调 和 谐 社 会 的 重 要 性 . 基 层 的 和谐一旦达到 . 正如蝴蝶效应一般将影响社会上的方方面面 。 和 谐 社 会 的 建 立 将 触 手 可 及 结 束 语 :警 察 形 象 是 人 民 群 总依 据 一定 的条 件 和 辅 助 对 定 时 期 内警 察 工 作 表 现 和 总体 成 绩 的 印象 .人 民 群 众 对 警 察 的 评 价 可 以 作 为 评 定警 察工 作 好 坏 的 指标 之一 。 良好 的 警 察形象 . 既可 以说 明警 察 工 作 的 顺 利 . 另 一 方 面亦 可 以 说 明 社 会治安的好转。 而且 。 在 一定 程 度 上 , 良好 的警 察 形 象 , 人 民 群 众 看 着 舒 适 愉 悦 .因 为好 的警 察 形 象 必 定 以好 的社 会 治理 为 基础 , 而且 , 在 良好 的 社 会 环 境 中 。 良好 的警 察 形 象 可 以 提 升 人 民群 众 与 社 会 执 法 者 之 间 的关 系 .从 而 营 造 一 个和 谐 温 馨 的社 会 氛 围, 。 在 新 媒 体 时 代 的 不 断 发 展 的进 程 中 。 希 冀 我 们 公 安 队伍 能 够 将 新 媒 体 时 代 发 展 带 来 的压 力 转 化 为 动 力 . 加 强警察形象的建设 . 推 动 警 民关 系 的 优 化 . 做 人 民 群众 满 意 的 警察 。
浅谈新媒体对警察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浅谈新媒体对警察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作者:史长明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13期摘要当前,随着微博、论坛、博客等新型互联网媒体形式出现,预示着我国已进入高度媒体化的传媒时代,“微时代”和公民社会的来临,各种意愿、情绪通过新媒体被释放、宣泄,然而就是这股不可小觑的“微力量”却作为一种影响大众思维、引导舆论发声、助推公安工作前进的巨大的社会力量。
近年来新型媒体越来越受到各级公安机关的重视,如何处理警察与新媒体的关系,发挥新媒体正能量作用,是当前公安机关无法回避的全新课题。
本文以“平安哈尔滨”微博为分析范本,积极探索新媒体的特点及传播规律,使其成为警察公共关系的宣传员,警察良好形象的代言人。
关键词新媒体警察形象平安哈尔滨作者简介:史长明,东北石油大学2012级硕士,哈尔滨市公安局民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185-02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传媒已经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络媒体不但逾越了时空的界限,在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言论舞台的今天,网络舆论的强大力量也正逐渐突显出来。
另外从形象致胜的角度出发,社会各组织、团体、部门都格外关注自身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无不重视舆论对其本身的印象评价。
如何利用好新媒体传播即时、反馈迅速的独特优势,不仅是警察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警察塑造新形象,传播正能量必要的环境条件。
一、新媒体成为警察形象塑造的主力军(一)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基于新的传播手段的媒体,它主要是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网络媒体。
从内涵上看,新媒体指的是上世纪后期在世界科技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不同的新型媒体;从外延上看,新媒体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高清晰度电视、互联网、手机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等等。
论媒体与警察形象的关系
待遇 , 讲奉献只 求索取 , 不 忘却 了全心 全意 为 民服 务 的 公仆精神 。遇事 不能从维护党和人 民的根本利益 出发 , 而是私心膨胀 , 贪小利 、 图享受 , 与人 民群众对 人 民警察
的期望和要求形成明显反差。
监督。
体在社会公众和人 民警 察之间形成了一座无形 的天 桥, 公众 通过媒体传播 出来 的信 息了解了人 民警察 , 从而对 人 民警察产 生了看法 、 印象 , 在心 目中渐渐 树建设起 到了举足轻重 的 作用 。
警察作 为与人 民群众 联系最为密切 、 接触最为广泛 深入 、 百姓最爱 评议 的一 个群体 , 老 自然而然 也成 了媒 体挖 “ 闻”的一个源泉 , 新 先进典型 、 英雄模范等警 察正 面形象容 易引起媒体 的关注, 尤其是对 涉及公安机 关及 警察形象 的负面新 闻, 更是部分媒体和 记者乐此不疲 的
媒体关注的焦点 近年 来 , 各级公安 机关 从践行 “ 三个 代表 ” 要思 重 想、 面提高 “ 全 四个 能力 ” 高度 , 一步在全体 民警 中加 进
高警 察组 织 自身 的影响力 , 为社会 提供最 佳服务 , 立 树
象或感受, 即社会公众对警察的总体评价。显而易见, 媒
工具。 第二, 引导功能 。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 民的宣传工
具, 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 可信性 。因此 , 当媒体 强调什 么 时, 公众就注视什么 。 第三 , 监督功能。 在我国, 以正面宣 传为主 并加 强引导, 这是新 闻媒 体必须严格遵循 的一条 重要 的方针 , 但新 闻媒体还 有一个重 要功 能, 是舆论 就
追逐对象 。
加强警察形象建设 , 打造一支严格 、 正、 公 文明执法 的公 安队伍 ,在群众 中树立起人 民警察的 良好形象 , 赢 得广 大人 民群众 的支 持与称赞 , 是人 民警察 践行 “ 三个 代表 ” 重要思想, 履行新时期三大历史 使命 的根 本要求 , 是公 安机关 贯彻 “ 立警为 公, 执法为 民” 全 心全意为人 、 民服务宗 旨意识的具体体现 但 目前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 区: 公安 队伍 中存在 的 问题近年来似乎越来越 多, 其实是 以前媒体 没有那么发
浅析网络媒体对警察形象的影响
浅析网络媒体对警察形象的影响[摘要] 网络媒体对警察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它对于塑造正面的警察形象,赢得公众的舆论支持有促进作用,同时,因网络媒体的负面强化功能也会对警察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公众对警察形象的形成是受社会心理和大众传媒双重作用的结果。
在网络媒体环境下,警方应加强自身素质和媒体意识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宣传工作模式,建立健全警察形象危机处置机制,全力塑造和维护警察形象。
[关键词] 网络媒体警察形象体现成因建议网络媒体是指以互联网和手机通讯网为渠道,电脑和手机为终端的传播形态。
网络媒体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它只用了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就拥有了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用数十年、上百年时间才拥有的公众。
网络媒体以其具有的诸多优势,已经全面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在不断吸收壮大用户群的过程中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不可须臾离弃的手段和方式。
公安机关是处于打击违法犯罪最前沿的政府机关,其与人民群众各方面关系最为紧密,其一言一行都处于公众的高度关注中,更易受到网络媒体的关注。
一、网络媒体影响警察形象的体现(一)正面影响1.“公民新闻”①使警察的执法工作更易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公民新闻”赋予了广大公众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空间,使其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传播者而成为公民记者,在对传媒的深度参与中实现了传媒接近权,打破了传统传媒的舆论引导特权。
在许多场合,“公民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使公众对于警察的日常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警察执法活动的开展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同时,来自网络媒体的舆论支持以其独特的语言活力和生动性,让基层执法干警更加乐于把来自网民的关注压力转化为执法动力,增添了警察的自信。
例如,成都电视台的“平安成都”节目开办了一个“谭谈交通”的栏目,通过交警谭乔作为节目主持人以现场直播交通行政执法的方式,向观众介绍交通安全知识。
基层公安部门如何应对网络媒体涉警负面报道的几点思考
基层公安部门如何应对网络媒体涉警负面报道的几点思考4月底,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有幸赴京参加了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宣传处(科)长培训班。
培训期间,笔者聆听了部局交管局副局长刘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公共传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胡百精博士、公安部网监局信息中心主任张宏业等领导及专家学者关于网上涉警舆情控制、应对媒体涉警负面报道等专题讲座,受益匪浅。
结合基层公安部门工作实际,撰文谈谈基层公安部门如何应对网络等媒体涉警负面报道。
涉警负面报道是指因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负面报道造成公众对警察形象的认知危机。
它是由于媒体产生的舆论引导效应造成的,它会令公安机关荣誉度遭受严重考验。
涉警负面报道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对突发案(事)件、接处警救助、服务群众等报道上,媒体记者故意夸大事实甚至进行恶意炒作以及透露公安机关侦办案件的手段等方面。
如果不及时、不果断应对处置,将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干扰公安机关正常工作秩序。
当今社会,媒体宣传是一把双刃剑。
新闻媒体在正面宣传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讴歌了广大民警在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创新举措、突出成效以及涌现出来的英雄先进人物,为公安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但是,也存在个别媒体为了迎合人民群众猎奇心理,制造卖点,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救助行为、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媒体上进行曝光,在社会上、在百姓心目中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防止涉警负面报道,公安机关应积极应对有关形象危机的负面报道,以挽回影响,重塑公安机关良好形象。
一、近年来涉警负面报道几年前,上海同济大学在校研究生兀培玉被几名歹徒追打至河中溺水而死一事的报道,众多新闻媒体都进行了连续追踪报道。
因为被打至水里造成溺水而死的是一名有着很好发展前景、可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在校研究生,我想,此案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歹徒行凶时开了一辆有“法院”字样的警车,其中一人还穿了制服。
新媒体视域下警察形象宣传的新途径--以警察主题微电影为例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传播范围有限,覆盖面窄 信息传递单向,互动性差 宣传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 宣传成本高昂,效率低下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警察形象宣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新媒体时代带来了新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如短视频、直播等 新媒体时代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警察形象宣传不断创新和适应
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广告投放功能,精准 推送警察形象宣传内容,提高宣传的覆盖 面和影响力。
短视频平台的特点: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用户粘性高
警察形象宣传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优势:直观生动,形式多样,互动性强
短视频平台上的警察形象宣传案例:抖音、快手等平台上警察官方账号的 运营 短视频平台对警察形象宣传的影响:提升警察形象认知度,增强公众对警 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对生活。
通过微电影展 现警察的英勇 事迹和职业道 德,树立警察 在公众心目中 的良好形象。
微电影可以通 过情节和人物 塑造传递社会 正能量,引导 观众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
警察主题微电 影可以借助新 媒体平台广泛 传播,扩大影 响力,进一步 弘扬社会正气。
警察主题微电影能够通 过生动的情节和真实的 场景,让公众更加深入 地了解警察的工作内容 和职责。
警察主题微电影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警察形象,对抗“污名化”现象,提升公众 对警察的认知和信任。
微电影能够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深入挖掘警察的职业特点和精神内涵,塑造出正面的警察 形象,增强公众对警察的认同感和尊重。
微电影在宣传过程中,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警 察形象宣传的效果。
警察公共关系与新媒体
警察公共关系与新媒体
警察公共关系与新媒体
一、引言
新媒体的兴起给警察公共关系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警察公共关系与新媒体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新媒体对警察公共关系的影响
1-新媒体对舆情引导的影响
2-新媒体对警察形象塑造的影响
3-新媒体对警察公共安全宣传的影响
4-新媒体对警察与公众互动的影响
三、警察公共关系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谣言传播与虚假信息处理
(1)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渠道
(2)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与沟通
2-网络谩骂与舆情危机管理
(1)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2)制定应对危机的预案
3-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应用
(1)培训警务人员掌握新媒体技能
(2)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警务宣传与教育
四、新媒体在警察公共关系中的应用案例
1-社交媒体在警察宣传中的应用案例
2-网络直播在警方行动中的应用案例
3-警察微博运营的成功案例
附件:相关法规及指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2-《公安机关网上询问办法》
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舆情引导:指通过舆论导向的方式对公众的观点和情绪进行引导和操控,从而达到影响公众主观看法的目的。
2-虚假信息处理:指对于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核实、辟谣和追责等处理方式。
3-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指专门用于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评估的技术和流程体系。
4-微博运营:指警察机关在微博和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宣传、互动和服务的活动。
自媒体对公安执法的影响及对策初探
摘要当前,伴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网民群体规模总量的迅速攀升,我国已经大步迈入到快捷高效的信息时代。
特别是在网络平台这种第四媒体样式之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一个被称为自媒体(We-Media)的时代应运而生。
自媒体不仅是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充斥着暴力、攻击、诋毁、谩骂的宣泄平台。
一些舆论焦点、热点问题在虚拟社会被恶意放大,个别甚至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以及政治产生了巨大冲击,影响和威胁到现实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和有序平稳的秩序,也影响到了公安机关正常的执法活动。
如何利用好自媒体的力量,排除自媒体的负面能量,努力构建和谐向上、有序运行的社会和经济氛围,已经成为整个公安系统在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解决的政治性问题。
本文通过探讨自媒体对公安执法的影响,分析出造成影响的三个方面的原因,即公安执法调整难以适应转型期新要求;管理流程化公共管理的意识和经验不足;监管困难造成负面舆情频发,并给出了四点解决建议,即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提高依法治网的能力,加强警民关系建设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加大全方位互动有效引导自媒体传播,加大警员培训力度提升涉警舆情的应对能力。
关键词:自媒体,公安执法,提高能力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a rapidly changing information society. In the fourth media - the Internet, everyone has a microphone, everyone is a reporter, everyone is a news communicator, a known as the media (We-Media) era came into being. Since the media is not only the expression of the peopl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flow of public opinion, pool their wisdom, but also full of violence, attacks, slander, abuse their platform. Some hot issues are the focus of public opinion, malicious amplification in the virtual society, individual or even to the social economy, culture, have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life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and the threat to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unity and smooth order, also affected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normal law enforcement activitie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power of the media, to exclude the negative energy from the media, to 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has become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the new situati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and solve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from the media to the public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 influence, analyzes three reasons of the influence,: the adjustment of public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 is hard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ition period;public management lack of awareness and experience; hard to supervise that makes the negative news,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strengthening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ublicity,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manage the network according to law,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police and the people and improv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public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adding all directional interaction, effective guidance from the media,increasing police training effort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cope with the police public opinionKEY WORDS: We-media, Law Enforcement, Improve the Ability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I 目录. (V)第1章绪论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方法 (1)1.3 研究思路 (2)第2章自媒体及公安执法的相关理论 (3)2.1 自媒体的定义及常见类型 (3)2.2 自媒体传播的特点 (5)2.2.1 参与度高受众广 (5)2.2.2 传播快互动强 (5)2.2.3 良莠不齐信度低 (6)2.3 自媒体在公共管理的应用 (7)2.3.1 自媒体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 (7)2.3.2 自媒体在公安执法中的应用 (8)2.4 自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11)2.4.1 媒介融合 (12)2.4.2 传播趋于理性化 (12)2.4.3 管理逐渐规范 (13)第3章自媒体对公安执法能力的促进及存在问题 (15)3.1 自媒体对公安执法能力的提升 (15)3.1.1 对公安执法部门内部管理水平的改进 (15)3.1.2 对公安执法部门外部应对手段的丰富 (16)3.2 自媒体在公安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7)3.2.1 负面舆情影响公安形象 (17)3.2.2 谣言传播干扰执法公正 (18)3.2.3 缺乏自媒体手段影响执法效率 (18)3.3 自媒体在公安执法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19)3.3.1 公安执法调整难以适应转型期新要求 (19)3.3.2 管理流程化公共管理的意识与经验不足 (20)3.3.3 监管困难造成负面涉警舆论频发 (20)第4章自媒体与公安执法案例分析 (23)4.1 案例分析一:粉碎谣言保平安理性爱国须引导 (23)4.1.1 主动发布权威声音 (23)4.1.2 监测重点敏感信息 (24)4.1.3 积极开展搜集线索 (25)4.1.4 放大温情瞬间感性细节 (25)4.2 案例分析二:微博直播受肯定警民互动保平安 (26)4.2.1 精选“微话题” (27)4.2.2 传播“微力量” (27)4.2.3 捕捉“微讯息” (27)4.2.4 传递“微感动” (27)4.2.5 营造“微互动” (28)第5章自媒体对公安执法效果提升的改进建议 (29)5.1 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提高依法治网的能力 (29)5.1.1 观念先行 (29)5.1.2 完善网络实名制 (30)5.1.3 尽快完善法律体系 (30)5.1.4 推动自律与法律并举 (31)5.2 加强警民关系建设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 (32)5.2.1 发挥公安微博平台作用 (32)5.2.2 创新开展网民互动活动 (34)5.2.3 建立网上意见领袖数据库 (34)5.2.4 推动网络实名举报和核查反馈 (34)5.3 加大全方位互动有效引导自媒体传播 (35)5.3.1 强化议题设置 (35)5.3.2 网上网下联动引导舆情 (35)5.4 加大警员培训力度提升涉警舆情的应对能力 (36)5.4.1 严格规范执法服务行为 (36)5.4.2 加强培训 (36)5.4.3 要加强对涉警网络舆情引导失职的责任追究 (36)5.4.4 提升民警对警队认同度 (37)第6章结论 (39)参考文献 (41)致谢 (45)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研究意义当今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特别是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一起普通的案(事)件,也可能掀起一场舆论风暴,甚至诱发社会危机。
媒体宣传与基层民警形象塑造的手法与策略
媒体宣传与基层民警形象塑造的手法与策略近年来,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媒体宣传在社会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公安系统中,如何通过媒体宣传的手法与策略,有效地塑造基层民警的形象,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媒体宣传方式,并提出一些基层民警形象塑造的策略。
一、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媒体宣传的主要手段之一。
针对基层民警形象塑造,新闻报道可以通过正面报道、突出个人英雄事迹、奖励典型等方式,树立基层民警的崇高形象。
同时,利用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展示基层民警解决案件、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成就,有效地提升公众对基层民警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二、视频宣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视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针对基层民警形象塑造,可以通过拍摄纪实类、励志类等不同类型的视频,展示基层民警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让公众更加了解基层警察的辛勤付出。
此外,可以邀请著名主持人、明星等参与视频宣传,吸引更多的关注和传播。
三、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社交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
通过公安机关的微博、微信等平台,可以定期发布基层民警的工作动态、事迹回顾等内容,让公众及时了解基层警察的工作,并获得正面的信息引导。
此外,可以利用互动性的特点,设置互动环节,增加公众参与感,进一步拉近基层警察与社会大众的距离。
四、专题报道与纪录片专题报道与纪录片对于基层民警形象塑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的调查与采访,展现基层民警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让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工作与价值。
同时,纪录片的形式可以让观众对基层民警的工作有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提升形象的塑造效果。
基于以上的媒体宣传手法,我们还可以制定以下几个策略来实施基层民警形象塑造:1. 提高专业素养:加强基层民警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让他们在履职过程中得心应手,展现出更好的工作能力。
2. 强化警民互动:通过组织警民沟通活动、开展警民联谊,增进基层民警与社会大众的了解和信任,改变部分公众对警察的刻板印象。
基层民警的在线执法与社交媒体管理
基层民警的在线执法与社交媒体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基层民警也开始将在线执法和社交媒体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基层民警的在线执法与社交媒体管理。
一、在线执法的必要性随着网络犯罪的出现,传统的执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线执法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执法方式的不足,使得基层民警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
在线执法可以通过网络追查犯罪线索,加快办案进度,并且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减少危害。
二、在线执法的优势1. 提高执法效率:在线执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犯罪线索和证据,提高基层民警的办案效率。
2. 加强社会监督:通过在线执法,基层民警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案件进展情况,增加透明度,加强社会的监督。
3. 保护个人隐私:在线执法可以通过网络展开调查,避免对当事人的追踪和侵犯个人隐私。
三、社交媒体管理的重要性社交媒体管理是基层民警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信息发布、舆情监测和矛盾调解的一项工作内容。
有效的社交媒体管理可以提升基层民警的形象和声誉,增强警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1. 信息发布:基层民警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警情通报、案件进展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传递相关信息,提高警民互动。
2. 舆情监测:通过社交媒体管理,基层民警可以及时了解和分析社会上的舆情动态,对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回应和解释。
3. 矛盾调解:社交媒体管理还可以用于矛盾调解,当有矛盾纠纷出现时,基层民警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调解,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
四、社交媒体管理的挑战1. 舆情风险: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基层民警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需要慎重,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舆情风险。
2. 隐私保护:在社交媒体管理过程中,基层民警需要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不良后果。
3. 信息安全:社交媒体管理需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扰。
新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影响姓名:指导老师:日期:2015年9月24日新媒体对公安工作的影响姓名:【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公安机关的责任日益重要,由此而产生的涉警舆论报道也日益增多。
无论是案件的追逐报道、还是对公安队伍的舆论监督报道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而公安机关也日益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到及舆论监督作用,本文从新闻媒体舆论报道、舆论监督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分析新闻媒体和公安执法在互动过程中既相辅又抵触的关系现状,提出公安执法应充分尊重新闻媒体,而新闻媒体又应在不妨碍公安执法公正前提下实现合理自由的理念,进而实现二者之间的相辅共融。
关键词:新闻媒体;公安执法;和谐共融目录引言 (1)一、积极影响 (2)(一)通过新闻媒体树立警察典型,有利于警察队伍的形象建设,增进警民关系 (2)(二)媒体监督有利于实行警务公开 (3)1、新闻媒体的监督使办案过程实现公开化 (3)2、闻媒体监督使办事过程公开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 3(三)新闻媒体是规范民警行为的有效手段 (3)1、新闻媒体对反面典型的剖析,从思想上给公安民警以警示 (3)2、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舆论监督,从行为上督促公安民警正确行使行政权利 (4)(四)新闻媒体是扩大警力的重要渠道 (4)二、消极作用 (5)(一)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知法犯法造成的涉警事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5(二)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缺乏宗旨意识造成的涉警事件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焦点5(三)少数公安机关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事件易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焦点5(四)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夸大事实“制造”的不实涉警事件成为部分新闻媒体的卖点 (6)三、对策 (6)(一)设定规范,合理限制,划定媒体介入公安工作的合理界限 (6)1、正面报道公安工作为主 (6)2、合法 (6)3、客观公正 (7)4、遵守司法特性 (7)5、善意和建设性 (7)(二)充分发挥二者的配合作用,欢迎监督 (8)(三)提高业内人员的素质,加强行业自律 (8)1、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8)2、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 (9)3、加强行业自律 (9)致谢 (12)参考文献 (13)引言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基于网络舆论的警察形象危机公关
作者: 汪小莉 满炫 程婧
作者机构: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出版物刊名: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页码: 42-4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2期
主题词: 网络舆论 警察形象 危机公关
摘要: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不真实、不适当的信息传播,甚至歪曲事实的舆论导向,给公安工作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给警察的公众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故而,警察形象危机公关已成为当下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仿循传播学鼻祖拉斯韦尔"5W"模式建构一个警察形象危机应对模型,能够了解社会转型期舆论传播者特别是"意见领袖"的特点和影响、提高警察的媒介素养,从而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提高对舆论的影响力,赢得传播受众,做好危机公关。
新媒体背景下警察形象危机应对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警察形象危机应对策略研究新媒体背景下警察形象危机应对策略研究良好的警察形象,对于增进公安机关内部战斗力和凝聚力、提高对外公信力和建设力、积极发挥好执法部门的职权以及维护国家安定,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幸福平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网络和移动互联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途径引起的讯息革命正在深化,新媒体时代应运而生。
在此种技术革命的浪潮下,新媒体加大了涉警报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对警察负面形象的报道存在某种程度的放大效应,其传播速度更是传统媒体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对警察形象产生了强力的冲击,进而产生出种种新问题。
本研究努力尝试在新媒体背景下,通过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手段了解当前警察在树立形象方面的情况,厘清公安民警与社会公众对警察形象认知的异同,进而综合考虑警察形象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潜在危机,着重从警察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警察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问题、对新媒体认识不足以及新媒体对公众认知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引发警察形象危机的关键元素。
最后,提出应对策略:一是加强公安民警自身综合素质提升。
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媒介素质、民警执法行为等方面;二是完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推进公安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贯彻落实从优待警政策,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警察权的维护;三是加强公安机关新媒体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服务,构建"三微一端",打造公安新媒体品牌,强化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公关体系,提高信息质量,做好舆情引导,加快融合发展,推进资源整合;四是加强警察正面形象的宣传。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法制意识,纠正公众社会心态偏差,加强公安机关与新媒体合作。
浅谈社会舆论监督对警察执法的影响,2000字
浅谈社会舆论监督对警察执法的影响,2000字社会舆论监督对警察执法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既可以促进执法部门向正义、公正、公平和应尽责任方向发展,又可以加强警察执法实效性和质量控制,更可以改善人民对公安机关的关系,维持社会稳定。
首先,社会舆论监督能够促进执法部门向正义、公正、公平和应尽责任方向发展。
如今,随着政府执法不公正和不公平的事件越来越多,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增加。
关于警察执法的舆论监督日益强化,警察执法领域不断受到各种报道和抨击,使得警察执法部门不得不竭力改善。
因此,社会舆论监督可以有效地改善警察执法部门的工作标准,并将其引向正义、公正、公平和应尽责任方面。
其次,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可以加强警察执法的实效性和质量控制。
由于舆论的监督力量,警察执法部门在执行职责时要求更加严格,不能轻易违背规定,而且必须执行公平、公正、公正的原则。
此外,舆论的监督力量也可以带来警察执法部门的质量控制,此类控制主要是通过一定程度上加强警察执法部门的绩效考核,以实现警察执法部门的质量提升。
再者,社会舆论监督也可以有效改善人民对公安机关的关系,维持社会稳定。
如今,警察执法部门要想有效地完成自己职责,必须建立良好的政民关系,取得人民的支持和认同。
只有在人民的支持和理解的情况下,公安机关才能有效地执行职责,社会才能稳定和安定。
可以说,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可以增加人民的信任,减少他们对公安机关的不满意,从而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社会舆论监督对警察执法的影响是显著的。
它既可以促进执法部门向正义、公正、公平和应尽责任方向发展,也可以加强警察执法实效性和质量控制,更可以改善人民对公安机关的关系,维持社会稳定。
因此,政府应当更加重视社会舆论的监督,继续加强和完善警察执法制度,以保证警察执法活动的正义、公正、公平和应尽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媒体对警察形象的影响[摘要] 网络媒体对警察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它对于塑造正面的警察形象,赢得公众的舆论支持有促进作用,同时,因网络媒体的负面强化功能也会对警察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公众对警察形象的形成是受社会心理和大众传媒双重作用的结果。
在网络媒体环境下,警方应加强自身素质和媒体意识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宣传工作模式,建立健全警察形象危机处置机制,全力塑造和维护警察形象。
[关键词] 网络媒体警察形象体现成因建议网络媒体是指以互联网和手机通讯网为渠道,电脑和手机为终端的传播形态。
网络媒体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它只用了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就拥有了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用数十年、上百年时间才拥有的公众。
网络媒体以其具有的诸多优势,已经全面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在不断吸收壮大用户群的过程中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不可须臾离弃的手段和方式。
公安机关是处于打击违法犯罪最前沿的政府机关,其与人民群众各方面关系最为紧密,其一言一行都处于公众的高度关注中,更易受到网络媒体的关注。
一、网络媒体影响警察形象的体现(一)正面影响1.“公民新闻”①使警察的执法工作更易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公民新闻”赋予了广大公众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空间,使其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传播者而成为公民记者,在对传媒的深度参与中实现了传媒接近权,打破了传统传媒的舆论引导特权。
在许多场合,“公民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使公众对于警察的日常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警察执法活动的开展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同时,来自网络媒体的舆论支持以其独特的语言活力和生动性,让基层执法干警更加乐于把来自网民的关注压力转化为执法动力,增添了警察的自信。
例如,成都电视台的“平安成都”节目开办了一个“谭谈交通”的栏目,通过交警谭乔作为节目主持人以现场直播交通行政执法的方式,向观众介绍交通安全知识。
而谭乔也通过自己幽默的言辞和人性化的执法方式,受到了公众极大的好评。
节目播出几期后,便被网友录下上传至视频网站。
结果是谭乔的“粉丝团”数量飙升,点击率屡次上万,而且在腾讯大成网上还专门成立了“谭谈交通”专栏。
自此,公众对交警执法多了许多理解和支持。
2.合理的网络舆论对警察执法理念的转变具有促进作用。
合理的舆论在经过网络媒体的放大后,常常有助于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到警察执法的讨论中来,对于公众了解民众对自身的评价,进而推动警察执法理念的转变具有促进作用。
由于网民常常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事件,因此他们看待警察的各种勤务活动也是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
只要其中有任何网民认为不寻常之处,警察便有可能被“强势围观”②,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在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在网络上传播。
在得到其他网民广泛共鸣后,就很有可能出现传统媒体的跟进和深度报道,使其为更多的人所知,最终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产生强烈反响,促使警察转变执法理念,接受公众的监督。
此类行为模式已经成为公众表达舆论意见的重要渠道。
例如2003年的孙志刚案,由于孙志刚貌似流浪乞讨人员,在街上闲逛时被派出所民警遣送至收容所后死亡。
该事件通过网络论坛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政府收容遣送制度是否合理的大讨论。
同时,该事件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以国务院废止收容遣送制度并出台《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而告终。
该事件也加速了警察执法理念的转变,变强硬执法为和谐执法、柔和执法,更积极推动了我国社会民主和法制进程。
(二)负面影响1.网络媒体对负面舆论的强化功能更易造成公众对警察的误解。
网络媒体的负面舆论强化功能容易加深公众对警察的误解,损害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更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在互联网上,网民的话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往往聚焦在社会热点、阴暗面和一些突发事件的负面效应上。
由于我国的公民新闻还处于起步期,大多数网民都没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加上网络媒体中的播客、博客、微博等缺少传统媒体的多层次把关,导致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时常良莠不齐,随处可见肆意的谩骂、诽谤和虚假信息。
公众对于负面报道的关注度和记忆深度总是高于正面报道,网民种种偏激的言论总是比正面的主流言论传播得更快、波及面更广,使得警察形象受到了网络媒体的极大负面影响。
例如,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原局长林福久因受贿罪被逮捕,其主要犯罪事实都是其在国税局任职期间所为。
但经网络媒体炒作后,林福久却被网民冠称为“中国第一大款警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公众直接对警察的廉洁性提出质疑,这严重地损害了整个警察队伍的形象,甚至对党和政府形象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2.“人肉搜索”③对警方发言的公信力造成极大冲击。
“人肉搜索”是网络媒体环境催生的产物,它有利于实现信息的民主、共享和网民对网络舆论监督权的行使。
但大规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人肉搜索”,则易变成社会问题的折射,网民情绪的发泄。
“人肉搜索”在为许多人提供自由表达、直接参与进行网络舆论监督机会的同时,却也让人以“了解真相”、“为受害者鸣冤”等理由,大肆攻击当事人。
如今,网民以“人肉搜索”的方式介入事件调查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如果警方在一些事件的处理上出于种种考虑而没有事先做到向公众开诚布公或者有所隐瞒的话,那么就会引发网民的“人肉搜索”,各种猜测漫天飞,甚至某些网民借题发挥,将事件扩大化,导致警方的发言反而成为被舆论攻击的理由,削弱了警方发言的公信力。
例如,2008年发生的哈尔滨警察打死青年案,当涉嫌的几名民警的身份和资料在调查期并未公开时,网友却从调取的监控录像和目击者口述中寻得蛛丝马迹而将其曝光,并以支持受害者的立场大肆渲染,以警察袒护同行为由在网上对警方进行言论攻击。
使得一件刑事层面上的简单案件由于犯罪主体的身份因素成为了对整个警察形象造成极大影响的事件。
这无形中增加了办案民警的压力,使其在开展调查时产生了诸多顾虑,阻碍了正常警务活动的开展。
该案件调查结束后警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警方的发言也受到了网民的质疑和攻击,并一度在哈尔滨甚至全国闹得沸沸扬扬。
二、网络媒体环境下公众对警察形象的成因分析(一)社会心理的作用从社会心理学的层面来讲,公众对警察形象的评价是有着心理上的原因的。
在认知活动中公众一旦对社会知觉对象的某些属性做出判断,就形成了社会印象。
社会印象是在社会角色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形成过程的本质是对特定个人的面貌和特点的概括反映的放大版,其综合了人们关于对象各个方面认识的结果,反映了对象的总体特征,因此它比社会角色知觉更接近于人的内在属性。
但是社会印象的间接性、综合性和固执性等特点往往会导致人们凭着对认知对象的一知半解就匆忙下定义,而不是等到把握了社会知觉对象的全部信息后才形成对它的印象。
其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印象的形成加入了联想和主观改造的成分,使得社会印象与事物的客观面目具有一定的差距。
社会印象的固执性特点决定了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推翻,即便是许多事实也难推翻一个印象。
公众对警察形象的形成即是如此。
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警察都能够做到文明执法和理性执法,努力保持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
但由于警察的特殊身份,警察队伍中极个别的反面形象往往会造成公众对警察的不信任,乃至排斥,导致警察队伍的社会印象直线下降。
例如,2005年发生的山西警察打死北京警察案,正好碰到打人者是个没素质的警察,受害者也是警察,原本很普通的刑事案件只因为涉案双方均具有警察身份就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新闻,个案并不能代表警察的整体形象。
但是公众不买账,该起事件引起公众对整个警察队伍素质的不满,引发公众对警察执法能力的怀疑。
(二)大众传媒的影响按照现代大众传播学的观点,公众同时生活在两种环境中:一种是独立于人的意识和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即“现实环境”;另一种是通过他人特别是大众传媒手段所意识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即“拟态环境”。
④由于人不可能完全靠亲身体验的方式去感知这个世界所有的内容,因此还得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介去获得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并把从传媒中所认识到的“拟态环境”作为真实世界的全部认知素材。
当前,通过各种媒体的披露、品评、宣扬,警察的形象被放大和定格,公众往往认为警察形象就是媒体所称的那种“拟态环境”下的形象。
也就是说,公众对警察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
但是,目前大众传媒普遍存在一种近乎病态的“炒作”意识,相当多的新闻记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往往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负面新闻的报道上,使得公众所接触到的有关警察的新闻负面多于正面,导致社会各阶层对警察普遍缺乏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在无形中引导了大量网民更加专注于警察负面形象的报道。
一些个别警察的违法乱纪行为在网络媒体的炒作下,会引起公众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就会对警察的形象产生了质疑,影响到整个警察队伍的形象。
尤其是在当前警务活动透明化、道德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后,人民警察已被置于舆论监督的中心,警察行为和言论稍有不慎,就可能使整体警察形象受到过度苛责,降低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
三、网络媒体环境下树立正面警察形象的建议(一)加强警察队伍的媒体意识1.加强警察的形象意识教育各级公众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加强对警察个人与整体的形象意识教育。
要使每名警察都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队伍的整体形象,要培养主动打造良好警察形象的觉悟,自觉维护公众警察队伍的良好形象,坚决抵制损害警察形象的行为发生。
2.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体用户的特点和沟通技巧调查表明,网络媒体用户大多小于30岁,其中1/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警察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就必须认识到网络主要用户的心理特征,深入调查研究其认知特点,在网络媒体上以平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用论坛、博客、微博等领域网络主流公众所认同的网络语言发言,不能一味的“打官腔”,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转变警方宣传部门的宣传模式1.向精确型宣传转变警方要认真研究网络媒体的规律、特点和对应的不同类型媒体公众的特点,了解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宣传手段和语言,使网络媒体传达的公安机关信息能够准确地被各种特定公众所接受和理解,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向主动引导型宣传转变公安机关宣传部门要增强新闻敏锐性和前瞻性,提高掌握、研判信息的能力,完善新闻舆论的快速反应机制,在各种可能有损警察形象的报道出现时,做到在第一时间向各大媒体发布信息,抢占先机、先声夺人,掌握媒体话语的主动权,挤压不良信息的炒作空间,确保对舆论的正确导向。
3.向主动接受监督型宣传转变警方要尽量做到不干涉新闻媒体的报道权,特别是在公众知情权意识大为增强的今天,以往存在的行政干预新闻监督的行为只会达得适得其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