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关心的热点问题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双师型教师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双师型教师一、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贯彻D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积极深入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岗位实践的教师,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的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发展历程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以来,职业教育从升学教育转向就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被提上议事日程。
落实国务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各地积极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同年天津市教委印发《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09年重庆市首创《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此后许多省份和职业院校制定认定标准,开展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有效推动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20年高职“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54%,可以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国家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各地、各校都旨在通过认定标准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弥补专业实践技能欠缺的短板,从而成为“双师型”教师。
所谓的认定标准,实际上就是指出了一条条通往“双师型”教师的路径,认证条件基本都是“教师基本条件+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路径之一”,综合各地多年的实践经验,目前构建了通往“双师型”教师的八条路径,即证书类、资格类、经历类、实践类、培训类、技能获奖类、技能成果类、技能荣誉类.拓展1:新时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四大难题?一是学校层面重视不够。
(2020年整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关心的热点问题.doc
→→背景:阅读内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关心的热点问题[日期:06-05] 来源:作者:[字体:] 1.当前为什么要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对我国的教育、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我国走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建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对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这一重要使命。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很晚,还没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上来,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形成核心竞争力,主要内涵为:实行开放办学,建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坚持、完善“双证书”制度;加强干部、教师、职工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院校长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
3.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些?(1)学校领导能力的建设。
主要包括办学理念、战略思想、创新能力、管理执行力、决策能力、人格魅力等。
(2)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并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总结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
(5)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提高科研水平。
(6)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把专业教育和技能鉴定最大限度地结合好,完善和全面推行毕业生的“双证制”。
4.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是什么?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质量、效益”,关键在于:强化学校各级领导的能力的建设,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领导集体;落实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明确培养目标,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以“双师”型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职教出海
2024职业教育热点⭕职教出海(高职院校国际化)一、什么是“职教出海”从“借船出海”转向“随船出海”“带船出海”,由优质教育资源“请进来”转向主动“走出去”,我国职业教育正奋力以“出海”为契机,为世界其他国家培养、输送人才,发挥职业教育优势特长,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职教出海,是指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鼓励职业教育院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面向海外输出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经验,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二、“职教出海”各显神通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
我国职业教育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正阔步走向世界舞台。
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为代表的一批优质职业院校瞄准外向型行业企业,努力探索与企业“走出去”相适应的跨境办学模式,郑和学院、丝路学院、詹天佑学院等一批“职教出海”新项目成为亮点,描绘了职业教育“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新画卷。
三、职业教育探索“品牌化”出海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铁路、公路、电力、港口、通信等产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走出国门,开始在全球各地承接对外工程项目。
我国行业企业走出去,首要面临的是合作国劳动力普遍技能水平低等人力资源供给问题。
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以“出海”为契机服务“走出去”企业,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技能培训、标准输出、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职院校在国(境)外开办学校323所,开办专业452个,在校生3.1万人,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超过26.8万人日。
四、多模式共建新丝路上的“技术驿站”“职教出海”以“技术”为纽带,为合作国开展技术技能人才的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等。
“职教出海”模式灵活多样,主要通过“校—企、校—校、政—校—企”三类合作方式开展,三种类型各具特征又彼此联系,共同之处在于紧贴合作国国情民情,通过多元协同、共建共享,为当地百姓带去优质的教育、实用的技术和更多就业机会。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在教育领域的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
但与高等教育相比,其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师资结构、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
因此,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借鉴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来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结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从规模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从1998年到2004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从54万人增长到237万人,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长到596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1%和在校生数的44.7%。
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1047所,其中职业技术学院872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0.5%。
此外,还有600余所普通本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格局,成为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为地方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相对于普通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生产性、实践性以及技术性等特点。
目前社会对高职学院的学生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发达地区出现的技工短缺、用工荒等问题突出社会对高职学生需求的紧迫性。
因此,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发展,高职院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以及技能知识还需要具备德、智、体、美、等素质。
因此,解决好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是当前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重视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2.1高等职业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
1. 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不符合,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2. 实训设施与师资力量不足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先进设施和合格的师资力量来支持。
然而,许多职业教育机构在实训设施和师资方面存在不足。
学生无法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师资力量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不足在传统观念影响下,许多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不如普通高等教育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这导致许多有志于从事一技之长的学生不愿选择职业教育,而倾向于攻读普通高等教育。
这种认知的不足限制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潜力,也导致职业教育人才的短缺。
二、解决职业教育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教育质量,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 与企业深度合作,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解决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问题的关键。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来校讲课,提供实践培训机会,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2. 加大投入,提升实训设施和师资力量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提升实训设施和师资力量。
建设先进的实训设施,并培养更多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引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提供更实用的教学。
3. 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
倡导并推动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让学生及其家长了解职业教育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职业教育时政考点
职业教育时政考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在提高就业率、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时政考点中,职业教育也备受重视。
职业教育的改革成为了时政热点。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培训等措施,以期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也是当前的热点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
为了提高国内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各级政府积极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的国际化培养。
同时,也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国际标准的学习与借鉴,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也是当前的热点之一。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职业导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职业导向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与指导。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职业教育的应用型和实践性也是时政考点中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职业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应用型和实践性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在当前的时政考点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职业教育的改革、国际化、职业导向和应用型实践等方面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
通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导向和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数字化赋能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数字化赋能D的20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了数字化的关键地位。
在职业教育领域,加快融入“云物大智”等先进技术,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人提升职业能力已成普遍共识,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已确定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
2023年7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任务,为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提供指引。
随后,教育部又发布了《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指南》,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的任务,要求各院校丰富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扩大数字化资源供给,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教学与评价改革,提高数据治理能力。
一、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一个核心要义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要增强适应性,必须抢抓数字化发展契机,用数字化思维系统谋划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驱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师能力、学习环境等全过程数字化变革,适应数字化时代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和人才多样化成长需求。
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通过数字转型,促进职业教育从大规模标准化向大规模个性化转变,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数据驱动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两个服务面向一是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造。
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要面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数字赋能破解标准化、集中学习的范式,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造以教室为中心、开展集中化教学的传统模式。
具体而言,需要依据人的个性化成长、多样化成才需要,打造适应人人的虚拟加现实的多元化学习和实训空间;基于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形态的技能学习资源体系;再造教与学的流程,实现学习的自主选择和教育资源的智能推送。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关心的热点问题
教务首页→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背景:阅读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关心的热点问题[日期:06-05]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1.当前为什么要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对我国的教育、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我国走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建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对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这一重要使命。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很晚,还没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上来,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涵是什么?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形成核心竞争力,主要涵为:实行开放办学,建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坚持、完善“双证书”制度;加强干部、教师、职工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院校长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
3.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涵建设的主要容有些?(1)学校领导能力的建设。
主要包括办学理念、战略思想、创新能力、管理执行力、决策能力、人格魅力等。
(2)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并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总结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容,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
(5)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提高科研水平。
(6)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把专业教育和技能鉴定最大限度地结合好,完善和全面推行毕业生的“双证制”。
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与热点问题分析
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与热点问题分析职业教育研究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旨在为不同行业提供适应性强、就业率高的教育培训方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与模式研究。
如何有效地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一直是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研究者通常会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方面入手,探究职业教育的最佳理论与模式。
例如,研究者可以从产业需求、技能标准、职业路径等方面研究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同时,也可以研究教师培训与发展,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评估体系。
第二,职业教育的质量与评估研究。
职业教育的质量与评估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着国际比较与认证的挑战,如何评估和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研究者常常从学生学习成果、就业率、就业满意度等方面入手,构建职业教育的评估体系,并提出改进方案。
另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行业专家评估、学生实习、学校自我评估等方式,逐渐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职业教育评估体系。
第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如何根据产业需求调整职业教育培养方向,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从人才需求、技能结构等方面,研究职业教育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四,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研究。
职业教育是一个具有广泛共性的问题,各国普遍面临着校企合作、教师培养与发展等难题。
通过对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政策、实践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职业教育的共性与差异,提供各国经验借鉴,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近年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分析
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近年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分析一、本文概述在当前改革语境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文章首先概述了职业教育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然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教学改革、产教融合、职业素养教育、国际化发展等方面。
在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文章也梳理了近年来职业教育研究的前沿趋势,如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等。
通过本文的论述,旨在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中国的职业教育历经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紧密相连。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策调整,反映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功能的不断认识和深化。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为主,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此时的职业学校多与行业部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固定,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然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此时,职业学校开始面向市场需求,增加了对职业技能和实用知识的培训,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要。
同时,职业教育体系也逐渐完善,涵盖了从中职到高职的多个层次。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中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和创新。
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还加强了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灵活的教育选择。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难题、课题与话题
一、“示范性高职”与“重点高职”
重在“评”还是重在“建”? 建“重点”还是建“示范”? 示范性高职“示范”什么? 示范的“单一性”与“多样性”? 1000所国家示范性中职校怎么建?
二、 “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
如何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要靠“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不起来,怎么办? 如何使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顶岗实习”效用、安排与管理
二、高中阶段普职比例的政府硬性规定 与市场机制下学生、家长自主选择
家长的社会心态
在经济、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大多数家长希 望孩子在高中毕业后上大学,“二本”、“三 本”进不了,至少在就业前上个“高职”;
即便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大多也没有 让孩子在18岁就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打算。
这些地区高等教育发达、“高职”门槛不高的 状况进一步助长了家长的这种社会心态。
两种分流理念 1. 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呼唤多元化的教育
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呼唤多元化的教育 2. 分流是为了筛选“精英” 两种分流结果 1. 职教是学生、家长主动选择的结果 2. 职教是学生、家长“无奈的选择“
中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对职业教 育的“伤害”
基础教育--精英教育扩大化 --以大批“学业失败者”为代价 --使中职成为“失败者”的“无奈选择” 高等教育--学术教育扩大化 --以大批“就业困难者”为代价 --使高职、技术应用型本科成为“二流的
对策思考
统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开发“双证”课程与教材 建立职业资格证书效用 建立与技能等级挂钩的企业“薪酬制度”
八、“做事”与“做人”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学会“做事”与“做人” 为什么“学会做人”重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目前的问题: --学会“做事”与“做人”两张皮 --德育的有效性在于“渗透”与“整合” 如何“整合”? --“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 --这才是职业学校德育的“路径”与“特色”
高职教育若干热点问题的评说与反思
高职教育若干热点问题的评说与反思近几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高职教育涉及范围有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因此面临着许多让人头痛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质量、社会形象、就业、科研、发展前景等方面对高职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评说和反思,为解决高职教育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是引发热点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高职院校课程的规模和质量仍有许多待改善之处,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对实质性知识技能的学习,这显然有损高职学生的学习质量。
此外,中央和省级高职教育发展规划比此外级别的更加细化,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伴随着许多问题,这也增加了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
因此,要解决高职教育质量问题,首先学校应当探索细化课程,在确保实质性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新知识、新技能,并加强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其次,政府也应当加强高职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统一规范,确保高职教育可以有效、及时地推动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另一个热点是高职教育社会形象问题。
由于一些地方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不高,以及相关的社会认知问题,高职教育的社会形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究其原因,除了教育质量不高之外,也因为多年来高职科研投入较低,存在着一定的有效性和公正性问题,这也使得高职教育在社会影响力方面处于劣势。
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升社会形象;政府也应当加大高职教育科研投入,积极推进高职科研交流,并加强对高职教育的引导和管理,形成以社会形象改善为目的的整个系统发展。
另一个热点是就业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在社会形象方面的提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部分省份和政府负责单位对高职教育支持不足,再加上一些历史照成的就业门槛、地域分布以及行业发展等,高职学生就业的难度较大,让很多学生不敢前往内陆地区就业,让学习成果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
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针对岗位需求进行合理安排;政府也应当在政策上给予充分支持,加强就业促进政策体系建设,确保高职学生能够有序、稳定地就业。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三教”改革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三教”改革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激发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三教”改革之中。
1.三教改革的理念2019年4月,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谢俐副司长撰文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
”这是职业教育领域首次出现“三教”改革的理念。
2.三教解决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与产业、行业脱节,教材、教师、教法——“三教”无法与产业紧密对接,自发地适应产业的发展。
因此,改变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带动“三教”改革成为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深化亟待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优化改革环境;构筑校企合作共同体,明晰改革主线;彰显教师参与的主体价值,激发改革动力;校企联合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紧抓改革载体;打造理实互动课堂新生态,聚焦改革落地。
3.三教的核心思想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
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
抓住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4.三教改革路径探索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而贯穿这项改革的主线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标是实现理实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教法(或教学模式)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和突破。
本文将围绕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对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不足。
传统的高等教育更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在现实中,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依然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训环节,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往往手忙脚乱,无法顺利融入职场。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变革,新兴职业不断涌现,然而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却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学校过于注重数量扩张,而忽略了教学品质的提升,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
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成才。
在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中,师资队伍建设严重不足,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待遇和激励机制也存在问题,难以留住优秀的教师,导致学校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实践能力提升,建立合理的师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提升教学品质和水平。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课程思政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课程思政一、“课程思政”的含义“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
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课程思政是指所有的课程都应发挥育人功能,所有的教师都要履行育人的职责。
特别强调,除思政教师之外的专业课教师也要做到把育人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并且以育人为最高追求。
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特点是高度聚焦理论教育,思政学科定向明显。
从课程思政倡导所有课程都要纳入政治引领、价值塑造的内容这一要求看,课程思政的外延要比思政课程的外延大,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首先,思政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课程思政只是补充和完善。
其次,两者的思政教育内容有深浅之分,思政课程侧重思政教育的理论性、系统性、深刻性,而课程思政则通过学科渗透、知识交叉、融入拓展等方式,着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人生导向教育。
再次,两者作为不同的教学体系,其内容、特点存在不同。
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是要突出专业课的育人功能,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1.强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我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各类矛盾交织、价值多元碰撞、社会环境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迫切需要发挥各个学科优势,彰显各门课程的特色,实现全体教师、全课程、全课堂、全方位育人。
职业教育最需要引起关注的五个问题
本刊特稿EXCLUSIVE REPORT12OCCUPATION2015 10职业教育最需要引起关注的五个问题文/冯 政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职业教育是发展最快,也是投入最大、政策最宽松的时期。
但从总体来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教育体系中的“短板”。
综合分析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应该说,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抓职业教育就是抓民生。
因此,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应该重视的是职业教育,最需要加强的是职业教育,最迫切发展的也是职业教育。
梳理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最需要引起重视的有五个问题。
一、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明确职业教育的性质定位职业教育的性质定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认识理解不同,在基本制度、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甚至教学管理等方面都会“谬之毫厘、差之千里”。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位置”非常特殊。
从横向看,它属于高中阶段的教育,但明显不是升学教育,它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技能人才,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劳动者;从纵向看,职业教育也可以有“硕士、博士”层次的人才,但它不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也不是培养高精尖科学家,它是培养将“图纸变为产品”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我们可以“小心”地描述一下职业教育的性质:即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基础、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种类型教育,而不是一种层次教育。
很显然,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学历教育,也不同于高等学历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院校越办得不像个“学校”,就越像现代职业教育。
以学历教育的办学思路去办职业教育会陷入泥潭,在现有的学历体系内,以提高学历层次来增强职业的吸引力、走高学历的道路会走进死胡同。
笔者比较赞同有学者提出的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学历体系的说法。
二、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建立校企合作法律制度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的普遍模式,但还基本处于民间活动状态,而且学校热、企业冷,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也不够。
职业教育热点问题透析
职业教育热点问题透析引言职业教育是指以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教育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职业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透析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热点问题一:职业教育与技能需求的匹配许多人关注职业教育与当前社会的技能需求是否匹配。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职业教育机构需要密切关注市场趋势和行业的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实用的技能。
解决策略:加强行业合作和信息共享,建立起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热点问题二:职业教育的质量和认可问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认可是另一个热点问题。
一些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学生的就业效果不尽如人意。
同时,一些学校的文凭和证书的认可度也存在问题,使得学生在求职时面临不确定因素。
解决策略: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对各个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评估和监管。
同时,加强对学校和学生证书的认证,提高其在就业市场的可信度。
热点问题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也备受争议。
一些人认为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替代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两者应该相辅相成。
这种观点的不一致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困扰。
解决策略: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建立起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结论职业教育热点问题的透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教育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加强与行业的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和认可度,以及整合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系,我们可以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最新文档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高等职业教育熟悉观念的偏差.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全社会包括教育界对职业教育的熟悉并未到达应有的高度,鄙视职业教育的现象随处可见.由于在高校招生中,高职的录取在本科之后,招收的生源较差.有些学生和家长产生高职教育是二流教育〞和落榜生教育〞等错误熟悉,加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学生和家长认为上了高职前途无望.这种熟悉观念的偏差造成了真正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不愿办高职、学习根底较好的学生不愿读高职、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读不起高职的困境.2.资金投入不到位,办学软硬件设施较差.经费投入缺乏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进一步开展.要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在资金的投入上,国家把资金主要投入到普通高等教育,而投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却有限.因此,高职教育只能处于维持阶段,而难以拿出大量资金投入软硬件建设.企业尽管是高职教育的受益者,但却没有熟悉到职业教育和他们密不可分的联系,不愿承当应尽的义务和责任.3.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不能适应市场和职业岗位的需求.虽然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在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开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设置专业,但是由于办学条件等各种原因的局限,其专业设置仍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开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问题:一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局部学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上缺乏科学的论证,设置随意性、盲目性较强,导致这些专业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二是有些专业的设置缺乏针对性,不考虑市场的需求,不考虑该专业的自身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是否具备,设置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面狭窄,社会需求不迫切,缺乏吸引力,导致招生数量缺乏,毕业生囤积.三是缺乏特色专业,有些学校缺乏考虑长远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急功近利,重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和层次低的专业,缺乏相对稳定的特色专业、骨干专业.4.高职教材建设体系尚未形成.到目前为止,高职教材建设体系尚未形成,大局部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来源有三个途径:一是在过去中专教材的根底上增加了一些内容而成;二是直接借用本科同类教材;三是组织本校或几所学校教师联合编写教材.但这些教材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职业特征不够明显,根底理论分量太重,应用技能比例偏轻等问题,总的来说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5.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手段陈旧、落后.教师受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影响较深,没有跳出普通教育的框框,教学理念、教学改革滞后.一些高职学校还是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央、课堂为中央、教材为中央的传统教育的知识教学模式,满堂灌〞现象严重,教师讲,学生听,缺乏必要的互动式的讨论.实践技能课也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徐少采用现场教学、模拟上岗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真刀真枪动手的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程度低,教师主导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6.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水平,更需要具有过硬的实践水平.〔简称双师型〞国前,高职院校普遍缺少双师型〞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完全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高职特色难以表达.而高校一刀切的教师职务晋升条件,注重学历和学术水平,轻视实践水平,明显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7.与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据笔者对省内几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不具备培养出技能型人才的实训条件,而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大多还是建立在靠关系和信誉〞根底上的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学生实践教学难以按方案付诸实施,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的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相去甚远.二、国外职业教育开展现状1.培养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的精华在于,它的幺元"为学校,,元〞为企业.学校的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企业的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企业与学校〞这一培训比例始终贯穿其中.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水平,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美国、加拿大为的cbe模式.以水平为根底的教育,简称cbe.它的最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根底的课程设计方式,以职业水平为根底,明确培训目标,并根据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水平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出教学大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水平的培养为核心,以保证职业水平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2.课程设计.目前,国外最典型的课程设计有德国模式和加拿大cbe课程设计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它强调学员的技能和实践水平的培养,强调将来职业岗位的需要,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注重实践、掌握技能〞.加拿大cbe课程设计模式是把培养水平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把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水平作为学习的科目;把职业水平图表中的专项技能根据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案.3.校企合作.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典型的校企合作型.在德国,政府出面干预,使产学合作制度化,学生在企业环境中顶岗工作,以获取工作经验,态度,岗位技能为目标,学生真正实现了学有所用,这样,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援、共同受益.而澳大利亚的“TAF膜式更把企业的培训资源直接纳入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根据分工不同,企业与院校分别承当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任务,与院校教育一起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国民教育的根底.在美国,为使大学与企业增强合作,企业与大学联合创办了美国高校大学一一企业关系委员会〞引导企业治理者和技术专家进入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大学那么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三、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的建议及对策1.大力宣传,把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积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充分熟悉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快人才培养、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本着对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对国家、省政府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展规划加以认真的考虑和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利用各种场合、手段大力宣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升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熟悉,改变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学术,轻技艺;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熟悉误区,营造适宜其开展的社会环境.同时,各高等职业院校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全方位宣传自己,扩大影响.2.加大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要促进高职教育的开展,政府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尽快落实好生均拨款机制,使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拨款的水平逐步到达本科院校学生的水平.实施财政倾斜政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应拿出专项拨款投入职业教育,专门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学校的实习场地建设.3.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教育部关于增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对专业设置、建设、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是高职教育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前提.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紧随社会经济开展的步伐,动态设置专业,根据需求适时地进行调整优化组合,实现效益最大化.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技能为中央,充分表达培养目标.知识和专业技能既要够用,又要有一定开展潜力,根据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相互渗透的原那么,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训的比例.教材改革应增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倾斜,组织有关技术专家针对高职教育编写相应的教材,本着厚根底、重水平、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突出高职特色.4.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办出高职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学要表达职业特色、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应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水平培养为中心〞努力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5.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效劳水平,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效劳.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创造条件让教师走产、教、研相结合道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6.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办学之路,增强和社会、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生产、治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较强动手水平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兴旺国家职业教育开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能否真正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所在,实践证实,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务首页→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背景:阅读内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关心的热点问题[字体:大中小] [日期:06-05]来源:作者:1.当前为什么要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对我国的教育、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我国走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建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对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这一重要使命。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很晚,还没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上来,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形成核心竞争力,主要内涵为:实行开放办学,建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坚持、完善“双证书”制度;加强干部、教师、职工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院校长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
3.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些(1)学校领导能力的建设。
主要包括办学理念、战略思想、创新能力、管理执行力、决策能力、人格魅力等。
(2)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并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总结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
(5)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提高科研水平。
(6)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把专业教育和技能鉴定最大限度地结合好,完善和全面推行毕业生的“双证制”。
4.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是什么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质量、效益”,关键在于:强化学校各级领导的能力的建设,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领导集体;落实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明确培养目标,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以“双师”型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评价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是什么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从教育本身和社会满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育本身主要从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实践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办学条件等方面来衡量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
毕业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是考核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服务社会、促进就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6.为什么要强调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能力建设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是学校的最高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其战略思想和思维能力的高低、办学理念的先进与否、视野是否开阔、能否勤于实践和注重学校的内涵建设,决定了学校能否有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很晚,多数院校的主要力量还放在发展规模上,还没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上来。
所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能力建设7.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能力建设包括哪些内容(1)加强创新创造领导能力建设是关键,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2)校长思维能力建设,培养校长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战略设计能力和决策规划能力。
(3)通过培训、考察、社会实践等途径,培养领导的学习能力。
(4)加强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5)强化充分调动和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干部的任用能力。
(6)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8.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学院领导班子具有强的能力是建设好一所高职院校的关键条件。
党政一把手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很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和人格魅力。
(1)定期学习、自觉学习、培训和研讨。
更新办学理念,拓宽视野,研究高职规律,增强战略思维、科学决策能力。
(2)引入竞争机制。
促使领导班子勇于开拓创新,探索职教新体制,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3)挂职锻炼。
增加阅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4)加强个人修养和社会监督。
(5)以项目为载体,在实践中加强领导能力建设。
9.高等职业教育为什么要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服务社会,促进就业和提高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是衡量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服务为宗旨是社会、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奉献中求发展,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
以就业为导向,是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变我国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面的需要。
产学研相结合是创建特色,提高质量,吸收社会资源的必由之路。
10.如何评价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定位是否准确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必须符合政府、行业的规划要求,培养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需求、受社会欢迎的高级实用型技能人才。
其办学定位必须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办学理念,就是要坚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
要实现教育与生产(企业)相结合,教育与科研开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办学目标,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行业特征、地区特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和行业服务的特点。
11.为什么要严格控制高职院校招收三校生以及举办5年制高职教育的规模办学需要层次分明,培养目标准确,高职与中职教育是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区别。
严格控制高职招收“三校生”及举办5年制高职,有利于国家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更好满足市场对两种人才的需求,同时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急需;也有利于强化两种教育办学的准确定位和分工,做好自己的事情。
并能防止把中职教育变成升学教育,高职也能招收一些高质量的生源,有利于两种教育的发展。
当然,这种控制也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有所区别。
12.为什么要求高职院校坚决取消对在校生组织的同等学历自考本科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或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自考本科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二者培养目标有本质的差别。
由于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培养重心有冲突,对在校生组织的同等学历自考本科,会冲淡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征,偏离高职教育的方向,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急需。
另外,根据教育部教高2004年1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如果高职院校组织类似同等学历的自考本科的工作,会导致办学指导方针不明确,不是以就业以导向了,而是以升学为目标。
13.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是什么必须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应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优良的技术应用或高技能型人才。
应该注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保证技能人才能下得去,留得住;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培养规格的岗位针对性要强,推行工学结合,创新人才模式,保证技能人才上手快,用得上;同时要给学生打下较好的基础,提供继续发展的空间。
社会,行业或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发展的,所以人才培养规格也要与时俱进。
14.什么是产学研结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产学研结合”是指产业、学校和科研单位三者的结合。
具体对高职院校来说,“产学研结合”是指学校充分利用企业、学校和科研单位的资源,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合作研发、合作育人的平台,这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有:学校为企业或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学校和企业或科研单位共建研发机构或合作开展研发项目;共建人才培训机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共建各方合作的研究机构;学校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式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率。
15.什么是工学结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把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叫做工学结合。
主要形式有: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勤工俭学、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岗位见习等。
工学结合形式的教学特征:模块化教学内容呈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方法多为教、学练结合,手把手,任务驱动,案例式;“双证”融通的实践和理论教学;学校(教室)和企业(实训基地)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和外聘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兼职教师占较大比例;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
16.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分制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个性发展的学籍管理制度,其核心为选课制,弹性学制是其重要的特点。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模块化教学,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适应学生多元化求学、就业和发展的需要;构建满足学生选课、多修、免修、重修、主辅修要求的现代技术管理平台,实施导师制,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制定适应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要求的以学分单位的收费制度,在一定的弹性年限内,修完规定的学分并达到规定的学分绩点,就可以毕业。
17.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调整和招生规模的主要依据(1)根据国家、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变化以及经济建设的需要。
(2)根据学校的服务目标、方向定位。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3)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和能力。
至少要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专业和规模的基本要求。
(4)新的职业需求预测。
专业设置要主动去适应社会需求甚至要引导和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5)规模的确定还要依据社会和老百姓的现实需求。
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条件设置、调整专业和确定招生规模。
18.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关键是什么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内容:(1)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灵活设置和调整优化专业;(2)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4)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建设,推行“双证书”制;(5)师资队伍(专业带头人)建设;(6)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