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20190305136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湖上初睛后雨二首(其一)【宋】苏轼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元】张可久断桥流水西林渡,暗香疏影梅花路。

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

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

伤心和靖先生墓。

【注】和靖先生:北宋林逋。

他曾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以自娱,卒谥和靖先生。

其墓在孤山东麓。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诗第一、二句描绘西湖一天之景:早晨天色朦胧,晨曦染红群山;傍晚阵雨飘至。

B.张可久的小令中,“正宫”是宫调,“塞鸿秋”是曲牌名,“湖上即事”是题目。

C.“暗香疏影梅花路”句化用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巧妙描绘梅花特征。

D.张曲尾句的“伤心”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对林和靖先生之死不甘而又无奈的心情。

(2)两首诗歌所描写的西湖之景的特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

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专家解读

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专家解读

二、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向1 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继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后,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在题型方面也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客观题经历了一变再变。

2017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题型由之前的两个主观题形式变成一个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

其中多项选择题各选项的设置侧重于从综合鉴赏的角度设题,既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情感态度、锤炼字句等的鉴别和赏析能力。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未作调整,但是高考真题在题型上作了很大的创新,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都将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改成了单项选择题,赋分由之前的5分变成了3分,试题的难度也降低了,而考查的角度没有什么变化,依然考查考生的综合鉴赏能力。

预计2019年高考依然会延续这种新形式。

至于主观简答题,由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大多有序可循、有套路可讲的题目,转变为更加注重考查对内容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评价能力。

预计2019年依然会延续这种出题模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B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考查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高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高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

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 《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 《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 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B(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收篙停棹”,“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

《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

两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解析】【分析】(1)B项分析不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语都张伞”;“树头花落未成阴”,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

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色。

选项说“初春时节”是错误的。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09 古代诗歌的鉴赏【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同时做出两点具体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属于“鉴赏评价”范畴。

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其次是词。

2.从诗歌的朝代来看:选材侧重于唐宋诗词,偶有古体诗及元曲。

3.从命题角度看:“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

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常见表达技巧上。

4.从题量看:仍以两个小题为主,分值固定为8分。

【高考预测】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有以下几个趋势:1.鉴赏范围应以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2.考查内容仍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为主,对诗歌的形象把握以及观点评价也会偶尔出现在试卷中。

3.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不失为一大热点。

4.答案长度将进一步增加。

近几年,诗歌鉴赏命题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为适应这一考查动向,小论文性质的答案预计将在未来的考试中应运而生。

这样的答案能够很好地体现考生诗歌阅读的审美素养,字数可能在100字左右。

5.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

【重点、难点剖析】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因为诗歌作品的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更是含有作者“意”(情感)的形象,所以又称为“意象”。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解析(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解析(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解析(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全国通用十年2024_2025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古代诗词阅读含解析

全国通用十年2024_2025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古代诗词阅读含解析
专题05 古代诗词阅读
【2024年】
一、(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由,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看法。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但其生活也令人艳羡。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钦佩之情。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1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诗眼的实力。
上阕写衰翁的居住环境在山野,室内陈设着文木制作的几案,小巧的窗户饰着纱,说明主子虽在山野也特别讲究,让人感到他是个富于生活情趣的雅士,故可推知其为隐士;下阕写衰翁话桑麻、种柳浇地,也可理解是为农夫。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憧憬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担当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14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实力。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但其生活也令人艳羡”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由,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逍遥自由,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艳羡。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由。故选C。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词鉴赏.doc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词鉴赏.doc

古代诗词鉴赏【高考考纲解读】《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高考考点】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考点解说】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考点2:鉴赏作品的语言【考点解说】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韵律格式、语体色彩等,既要能够准确地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又要能够准确地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尤其要注意对诗词中“诗眼”的分析,还要能够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考点3:鉴赏作品表达技巧【考点解说】包括诗歌所用的修辞技巧和作品的写作表现技巧:修辞技巧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表现技巧主要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要能够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和各种写作表现技巧在诗歌中的巧妙运用,并结合写作技巧具体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考点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说】本考点属必考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总之,评价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古代诗词主题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考点回顾】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的“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答:【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解析】首先对两个字展开联想分析,其次分析该字描述的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考点定位】本题是从练字角度考查对古典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鉴赏时我们要揣摩诗意,把握特殊语境,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体会意境,感受情趣,领悟思想,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表面深入本质,多层面理解诗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练字的妙处(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期盼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寂形成鲜明的对照,钺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解析】首先分析诗句、品评意象,特别要注意景、物描写,弄清楚作者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什么样的意境其次在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客观之“象”中,寓有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考点定位】本题重点考查对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古诗的每一位作者,都想通过诗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只步过有的表达的含蓄,有的表达的直白,有的表达的隐晦,有的表达的张扬而已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标题、作者、序(注)、诗体其中诗体是把握诗词主题最主要的凭借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同答问题月杜甫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①瞿唐:瞿唐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乩后,杜甫曾闲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德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1)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答案】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想怀归的感情【解析】本题作答需抓住诗歌景与情的关系,抓住“月”这一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征,再抓住诗人的遭遇(知人论世)来作答【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要求在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形象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2)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屡”“常常”,言外之意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解析】本题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关键是解题的角度,挖掘的深度还有,就是赏析语言,也要和诗歌的思想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要求在理解诗歌内容及形象特点的基础上,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答: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答:【答案】(1)想当年,到而今借代(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赚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雀楼的舒畅心情【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及其简练地到处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环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环翠”妇女佩戴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环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事两组自称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于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分析诗句的内容,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身世和写作背景来认真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纵观全题: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⑴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答:【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解析】解答此题,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如“桑芽、幼蚕、细草、黄犊等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然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诗词意境的把握,“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⑵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答:【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解析】词中关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还含有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联系作者篇首的自注“代人赋”,当时很可能是朋辈中有人为作者罢官后的生活担忧,因而词人便风趣地以代友人填词的方式回答对方,以放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作坚强的荠菜花,以此与友人共勉【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表现手法包括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5.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解析】竹子为描述的中心事物,分别是从“梢”、“影”、“净”、“香”四个角度来写【考点定位】考察诗歌形象的分析(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解析】诗歌的炼字,动词和形容词最多,此外还有一些量词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竹影给人的感觉【考点定位】考查理解诗歌大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答案】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解析】这是全诗唯一的一句议理性的句子分析是要作类比联想,联想我们生活中与之类似的例子【考点定位】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内容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⑴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答:【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解析】这道题侧重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理解,一般分析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景象这首诗中三处分别采用了反衬、拟人、借景抒情等手法来写景【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内容和形象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想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中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解析】这道题考查诗歌思想情感及其表达,回答问题时应遵循“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的原则,多可采用“通过……手法,用……内容,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模式回答【考点定位】赏析诗歌的思想和表现手法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小重山·端午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⑴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空惆怅”写出了作者对人们在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纪念这个节日,但却无人凭吊屈原,不知道这个节日的深厚内涵,而感到惆怅也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而“无人解”写出了作者不被理解、世无知音的孤独之感⑵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答:【答案】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写端午节人们为过节准备的忙碌和热闹和作者肚子惆怅形成对比下阕写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伤感形成对比【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诗歌的鉴赏与评价,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这类问题,我们要有整体意识,要做到七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关键词、看意象,并且我们应该掌握鉴赏诗歌的术语,尤其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还有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术语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⑴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答案】①梅花与雪花②大自然【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处“形象”即“意境”,而“意境”具体映现到具体诗歌里,就是物象,就是内容如此转换,则答案水到渠成首先应找出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其次,要判定这种景物性质与特色,从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⑵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答:【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此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求进行解答【赏析】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花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尤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雨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无风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仿佛在位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花不似梅华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答案】(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解析】第一问,考察的是诗眼,重点回答一个“厌”字,结合全诗及诗人的离家漂泊,不难回答第二问,考察的是对情景交融这种表达技巧的鉴赏因此我们必须分析第二联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并把握住这些景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内在感情【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对诗眼的把握能力以及“情与景”的写作技巧【专题测试】【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答:(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答:【答案】(1)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解析】(1)本题重点通过对意象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诗歌形象的把握意象就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此题不仅要看清意象,还要抓住题目中“反映时间变化”的要求(2)本题的考查点是“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本题对于重点词语的分析必须结合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感,突出说明这些词对凸显主题、传达情感的独到妙处“穿”字前的“独行”,“数”字前的“闲坐”,对理解诗人情感,把握用词技巧有很大的帮助【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明]高启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①芜,丛生的草(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答:(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答:【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诗,考查的是对诗歌语言的鉴赏第一题是对“关键词”的考查,要注意作答的角度,要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从音韵表达的角度来组织语言,叠音词一般都有音韵上的作用,也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第二小题是对关键句的情景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要融情入镜组织语言【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①氛垢:尘埃⑴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⑵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答案】⑴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弄天利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解析】(1)本题是从炼字角度考查对古典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本联属写景句,两个字使原本普通的景物变得有色彩感和层次感答题时既要描绘出诗句所展现的意境,又要答出两字传神之处(2)本题从动静结合角度考查古典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本诗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前三联可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毕竟显得有点空旷,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是深深懂得这一点的因而在最后一联,他便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虽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火起来了【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答:(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⑴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⑵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了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其局限性作答时要注意鉴赏术语的使用【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晚望金陵图高蟾韦庄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含解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含解版)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题型一炼字(含诗眼)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

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

“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1.教材中古代诗歌锤炼的常见6类词性炼字类别表达作用教材典例动词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颜色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诗眼类型类型示例分析思想的凝聚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真题〗(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A 16.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

“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

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解析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解析高考语文知识点讲解:古代诗歌的延伸题目?我们阅读、欣赏一首古代诗歌,往往会引发联想或想象。

这联想和想象可能延伸到其他诗歌,其他作品,也可能延伸到个人经历或社会生活。

这种联想和想象无论是自觉的,还是自发的,都会是饶有兴味的。

它一方面会丰富我们对这一首诗歌的体会和领悟,另一方面还会促进我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使我们思想更深刻,情感更丰富,品味更高尚,审美更愉悦,使我们的语文素养和做人素养得到综合提升。

正因为此,在诗歌阅读、考试和备考中,引入延伸题目大有裨益,可以将联想和想象涟漪,纳入某一渠道,掀起波澜。

认真思考和回答古代诗歌阅读的延伸题目,除上述收益外,还将自然而然地获取古代诗歌的滋养,促进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古代诗歌阅读延伸的基础仍然是读懂诗歌,把握形象,理解感情;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抓住景和情的关系做判断、分析和延伸。

面对题目,应能按照题目要求的方向,做清晰适度、表达流畅的延伸;也可以按照题目要求的方向再延伸,扩展成一篇小作文,从而在写作领域获得收益。

【例一】从下面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②方岳:南宋诗人。

③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④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译词]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

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能力提升)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能力提升)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想感情
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语语文文
考情精解读 4
考纲解读
命题规律
命题趋势
第二第部二分部古分诗古文诗阅文读阅读 专题专4题文5 古言代文诗阅歌读鉴赏
年份 文章 题材 题型
考题
考点
两道问 ①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 ①鉴赏诗歌
2015 《残春旅
答 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 的语言;②评
2.要抓住关键词,从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 诗歌的人物形象。诗歌往往是通过一些关键的字词,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 形象。如【典例2】中 “醉眼”这一神态,正是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继续学习
•语语文文
知识全通关 3
第二第部二分部古分诗古文诗阅文读阅读 专题专4题文5 古言代文诗阅歌读鉴赏 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高考对古代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点、赏析诗 歌中的形象、概括或描述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等。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题,类 型多,难度大,考试频率高,因此考生应格外重视,加强训练。
继续学习
•语语文文
知识全通关 2
第二第部二分部古分诗古文诗阅文读阅读 专题专4题文5 古言代文诗阅歌读鉴赏 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向1 人物形象】
正确把握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和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正确分析这两类人物形象,应做到:
1.知人论世,注重背景。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 风貌,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结合作品的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理解和 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如【典例1】,通过作品注释,我们可以初步肯定陆鸿渐 是个隐士,之后结合诗歌内容规范作答即可。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二、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向1 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继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后,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在题型方面也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客观题经历了一变再变。

2017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题型由之前的两个主观题形式变成一个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

其中多项选择题各选项的设置侧重于从综合鉴赏的角度设题,既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情感态度、锤炼字句等的鉴别和赏析能力。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未作调整,但是高考真题在题型上作了很大的创新,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都将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改成了单项选择题,赋分由之前的5分变成了3分,试题的难度也降低了,而考查的角度没有什么变化,依然考查考生的综合鉴赏能力。

预计2019年高考依然会延续这种新形式。

至于主观简答题,由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大多有序可循、有套路可讲的题目,转变为更加注重考查对内容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评价能力。

预计2019年依然会延续这种出题模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B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考查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2019高考帮·语文)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2019高考帮·语文)
【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目录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纲原文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点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4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B.考法帮·题型全突破 古代诗歌阅读指导
诗歌原文,对诗歌每一句的意思、情感和所用手法等进行理解。B项,“感觉
危险将至的紧张心理”有误,应为“等待猎物的紧张心理”。C项,野雉畏鹰
与“将军不凡的气度”无关。D项,“自负”有误,应该是“自信”。
答案:AE
语文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
典例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太山①上作 元好问
C.积累帮·素养大提升 积累1 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积累2 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积累3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 积累4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 积累5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积累6 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借代形式 积累7 高考诗歌题材分类
考情精解读
考纲原文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考纲原文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点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4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点总述: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 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鉴赏古代 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 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高考对古代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 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或描述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等。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题,类型多,难度大,考查频率高,因此考生应格外重视,加强 训练。

名师解读高考真题系列-高中语文: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Word版含解析.doc

名师解读高考真题系列-高中语文: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Word版含解析.doc

一、备战2018高考论述类命题预测预测2018年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1、单项提问,即仅就一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2、文学鉴赏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即侧重考查考生对形势和内容关系的把握;3、综合设置,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设置多选题,综合考查鉴赏能力。

二、古典诗歌答题技巧及满分套路1、做题步骤: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诗歌(名词、动词、修饰语、特殊词)、看题干;辨:题目类型;析:做题前对诗歌有个总体分析;答:理清思路、规范答题。

2、了解主要情感和内容分类.爱国类 (略)送别类(或黯然神伤或旷达热情)怀古类(或借古讽今或表达追慕先贤之意)边塞类(或揭露战争罪恶;或表现对国家关怀、奋勇杀敌的精神;或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思乡类(或边塞思乡,或羁旅故园之思)闺怨类(或抒思亲之情,或叹迟暮之感,或写向往之情)隐逸类(或言高洁隐逸之趣,或表厌世虚无批评时政之情)山水田园类(或抒热爱自然之情,或现回归田园之乐)忧民伤时类(多关怀民生疾苦、心忧天下)借景抒情类、咏物言志类,等等3、了解常见文学性鉴赏术语形象:包括自然景象、物象、人物形象,特别要注意分析意象,了解形象的特点、内涵,包含的感情、社会意义,品味意象营造的意境;语言风格:含蓄蕴藉、简洁明快、沉郁顿挫、飘逸雄奇、清新明丽(生动)、平淡质朴、绚丽奇幻、辛辣犀利、通俗、简约、精练、典雅、凝练等;结构技巧——线索、顺序、过渡、照应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渲染、抑扬、点面、虚实相生、动静的结合,借古讽今、反衬(以动写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或烘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烘托等,尤其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缘情写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具体抒情方式2015年高考真题1.(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09 古代诗歌的鉴赏【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同时做出两点具体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属于“鉴赏评价”范畴。

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其次是词。

2.从诗歌的朝代来看:选材侧重于唐宋诗词.偶有古体诗及元曲。

3.从命题角度看:“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

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常见表达技巧上。

4.从题量看:仍以两个小题为主.分值固定为8分。

【高考预测】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有以下几个趋势:1.鉴赏范围应以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2.考查内容仍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为主.对诗歌的形象把握以及观点评价也会偶尔出现在试卷中。

3.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不失为一大热点。

4.答案长度将进一步增加。

近几年.诗歌鉴赏命题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为适应这一考查动向.小论文性质的答案预计将在未来的考试中应运而生。

这样的答案能够很好地体现考生诗歌阅读的审美素养.字数可能在100字左右。

5.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

【重点、难点剖析】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因为诗歌作品的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更是含有作者“意”(情感)的形象.所以又称为“意象”。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

全国版高考语文轮精品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 (一)

全国版高考语文轮精品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 (一)

全国版高考语文轮精品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 (一)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版高考语文也不断升级优化。

在此次改革中,古代诗歌鉴赏成为了全国版高考语文的精品专题之一。

那么,该如何解析这一专题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考语文中,对于古代诗歌的鉴赏至关重要。

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深入掌握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表现内容、意义内涵等多个方面,对于古代诗歌的三重意义(形式美、内容美、思想美)做到心中有数,悉心研究、揣摩、分析、鉴赏。

二、熟练运用鉴赏策略不仅需要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还要熟练运用鉴赏策略。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可以采用多种策略,例如先了解诗歌的门类、形式、格式、体制等判断出诗歌的主题、写作背景和情感表达;关注古代诗歌中的词汇、比喻、典故、节奏、音韵等特点,进一步解读诗歌的表现意义;还可以将不同的古代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探究诗歌间的联系、差异和推理过程。

三、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全国版高考语文轮精品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不仅是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于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验。

精通古代诗歌鉴赏不仅需要对于文化、历史有丰富的知识存量和理解深度,同时也需要熟练的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推理能力、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的支撑。

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要注重多方面的素养培养,努力提升全面素质。

总之,全国版高考语文轮精品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的成功解析离不开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多加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和学科知识拓展,提升全面素质和思维水平,从而更好地面对全国版高考语文的各类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向1 综合鉴赏诗歌内容
继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后,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在题型方面也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客观题经历了一变再变。

2017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题型由之前的两个主观题形式变成一个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

其中多项选择题各选项的设置侧重于从综合鉴赏的角度设题,既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情感态度、锤炼字句等的鉴别和赏析能力。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未作调整,但是高考真题在题型上作了很大的创新,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都将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改成了单项选择题,赋分由之前的5分变成了3分,试题的难度也降低了,而考查的角度没有什么变化,依然考查考生的综合鉴赏能力。

预计2019年高考依然会延续这种新形式。

至于主观简答题,由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大多有序可循、有套路可讲的题目,转变为更加注重考查对内容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评价能力。

预计2019年依然会延续这种出题模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B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考查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考向2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既包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也包括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形象,其中概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的特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命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分析概括等。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5题,即“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概括景物形象特点,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如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5题,即“诗中前
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第8题,即“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4)描写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景物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是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方面,比如古今、动静、哀乐、虚实、远近、明暗等。

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向考查,即就表达技巧的某一点进行提问。

比如2018年高考北京卷第15题考查的是辛弃疾词中的“用典”现象,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4题“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就是从用典这一修辞手法角度设题的,再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第9题,即“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再如2016年考山东卷第14题中的第(1)小题,即“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塵战,诗和里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综合考查,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以及描写方式等角度综合提问。

比如2017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要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2017年高考天津卷第14题第(3)小题“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其实还是从综合角度设题的,只不过考生的可选择性大了些,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表达方式答题。

(4)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比如2018年高考北京卷第20题,即“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四个选项就是即考查了技巧,又考查了情感;再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的第9题,即“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样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2)绣衣:官服。

(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陌:代指襄阳。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A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

回答这类问题,考生需要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然后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类题目近几年考查较多,所以在复习时要认真对待。

拟写答案时要注意:首先分析诗歌中所用到的表现手法,然后归纳概括诗人的情感,并分析这种情感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样题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白居易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①鹤氅②人。

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十分满盏黄金液③,一尺中庭白玉尘④。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

【注】①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②鹤氅(chǎng):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

是名士才穿的服装。

③黄金液:指酒。

④玉尘:喻雪。

从全诗来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中对雪的描写对表现诗人的感情起什么作用?
表达了诗人为雪夜朋友到访感到无比高兴,以及留宿朋友时表现出来的亲密无间的感情。

诗中对大雪的描写衬托了天气的寒冷,而天气寒冷反衬出帐篷里的温暖如春以及诗人款待朋友的热情。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命题者从诗歌整体入手,直接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和概括。

此类试题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都有体现。

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一是就诗歌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设题,要求结合诗歌意象的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其中的情感态度。

解题时,考生不仅要借助诗歌的词、句和所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综合考虑写作背景、典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