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背景介绍(吴霓)共21页文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教育是国家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各国都会制定相应的规划纲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意义和内容。
一、规划纲要的意义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规划纲要可以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制定纲要,国家可以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为全社会提供一个共同奋斗的方向。
其次,规划纲要可以提供具体的政策措施。
纲要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如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将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具体的保障。
再次,规划纲要可以提供评估的标准。
纲要中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评估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目标与发展方向规划纲要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
这些目标和方向通常会涉及到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面覆盖。
此外,规划纲要还需要考虑到与时俱进的要求,关注教育创新和实践。
2. 教育结构与课程改革规划纲要还需要关注教育结构的调整和课程改革的推进。
教育结构的调整包括学段划分、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调整,目的是为了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还需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优秀的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规划纲要可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和举措,包括教师培训、选拔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4. 学校管理与质量保障规划纲要还需要关注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保障的问题。
学校管理涉及到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来加以保障。
教育质量保障包括教育评估、监督和反馈机制的建立,以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核心是育人为本,重点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
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要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一个都不能少袁贵仁说,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优先地位的确立还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创新我们的教育模式,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
这两件事情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优先发展强调的是全社会对教育的大力支持,那么改革创新着力强调的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如果说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两者缺一不可,那么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放在首位袁贵仁说,在《规划纲要》中,涉及到改革的六大任务,这六大任务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家知道人才培养体制和考试招生制度连在一起的,考试招生制度不改革,人才培养制度一样难改革。
三是学校制度改革。
四是办学体制改革。
五是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制度改革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管理制度改革强调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学校制度强调的是学校内部的关系。
六是扩大教育开放。
开放也是改革。
具体来说,我们想通过开放促改革。
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这次改革与过去改革相比,我们推行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这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张云英教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基本概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本自2010 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公开征求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 4月15日上午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
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 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 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 培养。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 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 所用。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 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 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 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1、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
改革开放前20年,实际上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是 相对比较平缓稳步的,从1999年扩招以来,整个 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是非常显著的,从原来不 到700万人的规模,现在已经增加到了2979万人。 在2005年前后,超过了美国,在整个总规模上居 于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也从原来的不到10%增加到 24.2%,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大众化阶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
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 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 5.对《纲要》内
容的概要表述
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
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
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
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
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
2.对教育历史性 成就的概括
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
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
主要问题
纲
要
正
文
改革创新
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
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
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 3.对新阶段教育
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 问 题 和 矛 盾 的
1.教育质量和水
集中阐述
平亟待提高,素 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
质 教 育 推 进 困 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
主要问题
纲
要
正
文
改革创新
表 1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2009 年
学前教育
幼儿在园人数(万人)
2658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50.9
学前一年毛入园率(%)
74.0
九年义务教育
在校生(万人)
15772
巩固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二○一○年二月二十八日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完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资料汇编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记者吴晶、黄小希新华社29日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规划纲要》由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共22章、70条,约27000字。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阐述。
具体目标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到2 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国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性文件。
下面是一份700字左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草案。
我国教育事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需要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一、教育目标本纲要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育体制改革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
2.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教育管理体系。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推动学校自治,发挥校长和教师的主体作用,促进教育内涵的提升。
三、教育内容改革1. 创新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劳动等综合能力。
2. 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德育课程设置,推行德育主题活动,推动全社会共同育人。
四、教师队伍建设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工作环境,增加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
2. 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质量和能力。
五、人才培养机制改革1. 推行综合评价制度,减轻学生过度应试负担。
将素质教育纳入高考评价体系,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学科。
2. 加强职教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
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六、教育创新与改革1. 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建设教育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和应用。
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宁阳实验中学校本教研培训材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义务教育部分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
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
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
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
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增强学生体质。
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要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当前及以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包含的内容深刻而广泛。
《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指向明晰,切中肯綮,既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又符合教育发展实际.本人通过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职责, 进一步增强了信心,受益匪浅.《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下面就如何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谈点体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来自家长;二来自社会;三来自学校。
第一,家长。
一是很多家长基本不懂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因而对孩子的定位不准确。
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对独生子女期望过高,从小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节假日、双休日送子女上辅导班,做习题,把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就希望上个好学校,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三是盲目攀比,没有看清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异。
看别的家长买什么资料,自己也跟着买什么资料,不看孩子是否需要,不给孩子发展空间,还美其名曰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第二,学校。
一是办学指导思想偏差。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二是部分教师素质不高。
教师是保证学生学得扎实而负担又不过重的决定因素。
而目前,有部分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上追求偏、难、多;赶进度、早结课、多复习;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学业负担重;三是课程设置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目录序言 (1)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4)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4)(一)指导思想 (4)(二)工作方针 (4)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7)(三)战略目标 (7)(四)战略主题 (8)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12)第三章学前教育 (12)(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12)(六)明确政府职责 (12)(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13)第四章义务教育 (13)(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13)(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4)(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15)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 (17)(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7)(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17)(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18)第六章职业教育 (18)(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8)(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19)(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19)(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20)第七章高等教育 (21)(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1)(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22)(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23)(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23)第八章继续教育 (24)(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24)(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25)(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25)第九章民族教育 (26)(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26)(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26)第十章特殊教育 (28)(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28)(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28)(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29)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29)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29)(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29)(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0)(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31)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32)(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32)(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32)(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33)(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34)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34)(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34)(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35)(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35)(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36)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 (37)(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37)(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38)(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39)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 (39)(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39)(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 (40)(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41)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 (42)(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42)(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42)(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43)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44)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4)(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44)(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 (45)(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5)(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47)(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47)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 (48)(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 (48)(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 (49)(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 (51)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52)(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52)(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53)(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53)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 (54)(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体系 (54)(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54)(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55)(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 (55)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56)(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56)(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 (59)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 (62)(六十八)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62)(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63)(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6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介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一、为什么要制定《规划纲要》?为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全面分析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机遇和挑战,全面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把握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特围绕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动员、组织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力量,深入开展教育工作大调研、大讨论,制定此《规划纲要》以指导今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二、《规划纲要》的制定是如何组织领导和开展的?现已成立《规划纲要》领导小组,负责纲要制定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
温家宝总理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担任副组长,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纲要制定起草的组织协调工作,由周济部长任主任。
办公室设在教育部。
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有关领导同志任副主任。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2010年10月12日目录序言1第一章总体战略4(一)指导思想4(二)战略目标4(三)战略部署7第二章基础教育9(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9(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11(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2(七)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13(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13第三章职业教育14(九)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4(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15(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15(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16第四章高等教育17(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17(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7(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18(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19第五章学习型城市建设19(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19(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20(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20第六章教育体制改革21(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21(二十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2(二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23(二十三)办学体制改革24(二十四)管理体制改革24第七章教育开放与合作25(二十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25(二十六)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26(二十七)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27第八章教师队伍建设27(二十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27(二十九)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28(三十)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29(三十一)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29第九章教育经费保障30(三十二)依法增加政府投入30(三十三)拓宽经费筹措渠道30(三十四)优化经费分配结构31(三十五)加强经费使用管理32第十章教育信息化33(三十六)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33(三十七)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33(三十八)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34第十一章依法治教35(三十九)完善地方立法35(四十)严格依法行政35(四十一)推进依法治校36(四十二)加大督导力度36第十二章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37(四十三)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37(四十四)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38(四十五)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39(四十六)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40第十三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41(四十七)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41(四十八)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44实施47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首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
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第一轮公布征求意见以来工作进展情形[续梅]新闻界的朋友们,下午好,欢迎大伙儿参加教育部今年的第二次新闻公布会。
春节刚过,第一给大伙儿拜个晚年。
祝福各位记者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好、生活好、躯体好、心情好。
大伙儿还记得,我们上次公布会是在1月7日,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工作向大伙儿做了有关介绍,启动了面向全社会的公布征求意见。
到今天,差不多过去了整整一个月,我想各位都会关怀,在这一个月当中,公布征求意见工作进展如何?社会各界反响如何?收到了多少邮件、来信,大伙儿的意见集中反映在哪些方面?这些意见建议是如何样收集整理、分析使用的?下一步有哪些新的工作安排?今天的公布会就向大伙儿介绍这方面的情形。
我们今天请来了两位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一位是老朋友了,上次与大伙儿差不多见过面,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调研组组长韩进司长,一位是新朋友,是中央教科所的田慧生副所长,今天出席我们公布会的身份是公布征求意见工作组意见收集组负责人,为做好纲要公布征求意见工作,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专门成立了有关的机构,有5个小组都在开展工作。
其中田所长带领的一支专业团队,他们那个组是专门负责收集来自邮件、信函和教育部门户网站的意见收集整理工作。
第一,请田所长介绍他那个工作组一个月以来工作情形。
[田慧生]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下午好!按照《规划纲要》公布征求意见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组建了由专业人员构成的的意见收集组,具体负责24小时不间断收集、分类整理教育部门户网站留言及电子邮件,接收、整理和回复社会公众来信,并及时报送有关领导和纲要调研组。
下面从两个方面向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介绍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的工作情形。
[田慧生]一、关于意见收集的总体情形截至2月6日上午10时,共收到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5337 条,其中教育部门户网站收到帖子2835条,电子邮件2254封,信件248封;共编发摘报32期,每周综述3期,半个月综述1期,1个月综述1期,每日报告20期,累计90余万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续梅: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新年伊始和大家见面,今天举行的是教育部2009年第1次新闻发布会。
看到有这么多记者朋友参加我们发布会,非常的感谢大家。
我们也非常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和大家加强沟通、加强联系,有更好的合作。
2009年1月5号,也就是前天,各大媒体刊登了温家宝总理的一篇重要文章,题目叫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想各位媒体的朋友们都注意到了。
这篇文章是站在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国家未来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大意义。
对研究制定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2008年8月29号,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纲要》制定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研究制定工作。
这个《规划纲要》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第一个教育规划,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强调这是本届政府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
要求在制定过程中要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努力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规划纲要》。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意见,《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前一阶段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从今天开始到2月底向社会各界开展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等征求意见稿出来以后,还会针对文本向全社会继续公开征求意见。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相关情况,以及制定《规划纲要》相关的工作。
今天的发布会也可以说是《规划纲要》小组办公室举行的一次发布会。
我们很高兴今天请来两位《规划纲要》小组办公室的成员。
一位是《规划纲要》办公室文件组组长、教育部政法司司长孙霄兵同志;《规划纲要》小组办公室调研组组长、教育部规划司司长韩进同志。
我们请他们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且回答记者的提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的科学的春天水平镇中心小学徐龙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刚要》的出台,体现了国家的意者,表达了百姓的愿望,更是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纲要》指明了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方向,摆正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是教育的科学的春天!一、优先发展教育,利国利民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均离不开发展教育,可以说教育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民族的未来。
在《纲要》序言中就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也符合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更是实现老百姓对教育美好憧憬的政策保障,制度保障!笔者认为,优先发展教育是应对当前国际竞争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二、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纲要》中明确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地配置,并打破现有的教育不公平现状,是老百姓的一大憧憬。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
但是这几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却任然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建设和谐社会,首当其冲的是消除教育中的诸多不公平。
有权威专家认为,目前的国民教育显失公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公。
国家把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向大中城市,而广大的农村与欠发达地区,却常常被遗忘,师资匮乏,资金匮乏;二是城乡差别、地区差距不断拉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介绍(吴霓)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