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植物挥发油抗菌成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植物精油是由植物的花、叶、果实、根、树皮等部分提取而成的一种天然挥发性油质,具有浓郁的香气和丰富的药用成分。

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植物精油来进行抑菌和消毒,其抗菌活性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植物精油抗菌活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科学研究也不断深入,针对不同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就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植物精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醛类、酚类、酮类、酯类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已有研究表明,许多植物精油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防止感染和传播疾病。

茶树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念珠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薰衣草精油对表皮真菌、霉菌等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薄荷精油对口腔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等。

植物精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医药、卫生、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评估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科研人员们开展了多种方法的研究。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筛选试验、扩散法、微量稀释法、浸膜法、薄层层析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全面评估植物精油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活性,进而选择合适的植物精油用于不同领域的应用。

植物精油的抗菌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方式。

直接作用是指植物精油中的活性成分直接与微生物细胞膜、细胞壁、核酸、蛋白质等结构发生作用,破坏微生物的生理结构,导致微生物死亡。

间接作用是指植物精油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微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如增加细胞内离子浓度、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等,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些机制使得植物精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对大量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除了茶树精油、薰衣草精油、薄荷精油等常见的植物精油外,还有许多植物精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如丁香精油、丝柏精油、姜黄精油等。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植物精油是一种具有广泛抑菌活性的天然产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领域和农业生产中。

近年来,对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迅速,如何提高其抑菌效果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就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植物精油是植物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气味浓郁的特点。

其抑菌活性主要来源于其中的活性成分,如挥发性酚类、醇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精油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松脂精油、薄荷精油、茶树精油等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植物精油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效果。

许多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精油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

茶树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松脂精油对枯草杆菌和灰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研究植物精油的抑菌机制。

目前已发现,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酶活性、干扰细菌信号传导等方式实现。

一些研究还发现植物精油可以通过影响细菌的基因表达,进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近年来,一些研究还探讨了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提高方法。

一种方法是通过改进精油提取工艺,提高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纯度。

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可以提高植物精油中活性成分的释放效率。

另一种方法是将植物精油与其他天然产物或化学物质组合,形成复合物,提高其抑菌效果。

研究发现将植物精油与低聚糖、蛋白质等组合可以显著增强其抑菌活性。

植物精油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除了传统的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外,植物精油还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研究发现将某些植物精油喷洒在作物上可以有效抑制病原真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植物精油由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挥发性物质组成,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绿色健康产品需求的增加,植物精油在抑菌活性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的进展,包括其抑菌机制、抑菌效果、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一、植物精油的抑菌机制植物精油具有多种抑菌活性,其主要抑菌机制包括对微生物细胞膜的影响、对微生物细胞壁的影响、对微生物细胞的影响等。

植物精油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穿透微生物细胞膜,影响其细胞内环境,导致微生物细胞功能受损、代谢受阻,最终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植物精油中的成分还可以与微生物细胞壁发生作用,破坏细胞壁结构,引起细胞内容物外泄,从而导致微生物细胞死亡。

植物精油还可以通过其抗氧化活性,影响微生物内源抗氧化系统,干扰微生物内源抗氧化酶的活性,引发微生物氧化应激,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植物精油中的成分还可以与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如与核酸发生作用,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植物精油的抑菌机制是多样化的,其主要作用包括影响微生物细胞膜、微生物细胞壁、微生物细胞内环境等方面,最终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植物精油在抑菌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对多种致病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

研究发现,薄荷精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等致病微生物的生长。

茶树精油则表现出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对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丁香精油、桉树精油、薰衣草精油等植物精油也被发现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多种致病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精油具有广泛的抑菌谱,可以有效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的生长。

三、植物精油在抑菌领域的应用前景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多种致病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植物精油可以作为天然抗菌剂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领域。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成分及其抑菌活性。

通过提取方法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薄荷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主要成分,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进一步的抑菌活性和抗菌机制研究表明,薄荷挥发油在抑制细菌生长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

研究还发现薄荷挥发油在食品保鲜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综合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并展现出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潜力,为开发薄荷挥发油的新型抗菌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 抑菌活性, 化学成分分析, 抗菌机制, 食品保鲜, 应用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薄荷是一种常见的香草植物,具有清凉解热、消炎止痛的功效。

薄荷挥发油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抑菌、抗菌等作用。

东北地区是我国薄荷产地之一,其野生薄荷具有丰富的挥发油资源。

对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成分及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前,关于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了解薄荷挥发油的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挖掘其药用价值,并为其在食品保鲜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薄荷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及机制,可以为开发新型抗菌剂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经济价值。

对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成分及抑菌活性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潜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提取方法分析薄荷挥发油的成分,明确其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探究薄荷挥发油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评估其在抗菌方面的表现;接着,研究薄荷挥发油的抗菌机制,深入探讨其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考察薄荷挥发油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食品行业的潜在应用价值。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开发利用薄荷挥发油提供依据,并为食品安全保鲜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摘要】东北野生薄荷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本研究通过对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进一步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挥发油成分对抑菌活性起着重要作用,不同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对抑菌效果有明显影响。

抑菌活性的机理研究揭示了挥发油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或干扰细菌代谢活动来发挥抑菌作用。

综合分析,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主要受挥发油成分的影响,为该植物在药用和抗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抑菌活性、研究、挥发油成分分析、机理研究、实验结果、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薄荷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药用植物,被广泛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薄荷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其中包含大量的薄荷腙、薄荷脑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活性。

东北地区是中国薄荷的主要产地之一,东北野生薄荷因生长环境独特,所含挥发油成分具有独特的化学特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药材的重视,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目前对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对其抑菌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抑菌活性及机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东北野生薄荷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成分和抑菌活性,通过分析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及其影响因素,揭示其抑菌机理,为挥发油在抗菌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成分,确定其主要化学成分和含量,探讨不同生长环境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2. 研究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评估其对不同菌株的抑制效果及抑菌机制。

3. 探讨挥发油成分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分析各成分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并寻找潜在的主要活性成分。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植物精油是从植物的花、叶、果实、根等部位提取的含有挥发性成分的液体。

它们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许多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具备了很大的应用潜力。

近年来,对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许多研究集中在评估不同植物精油抑菌活性。

研究表明,来自茶树、薰衣草、薄荷、丁香等植物的精油对多种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这些精油中的活性成分,如茶树精油中的茶树醇、薄荷精油中的薄荷脑等,对不同种类的菌有不同的抗菌效果。

研究还发现,不同部位的植物对菌的抑制效果也存在差异,如薰衣草中的花部精油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更强。

一些研究还探讨了植物精油的抗菌机制。

研究表明,植物精油可以通过抑制菌体的生长和分裂来发挥抗菌作用。

精油的活性成分可以靶向细菌的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等部位,干扰其正常的生理过程,从而导致菌死亡。

部分精油还可以干扰细菌的酶活性和蛋白质合成等关键过程,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

在应用方面,植物精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工业。

其抑菌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菌剂和消毒剂,用于预防和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

植物精油还可以用作食品的天然防腐剂,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一些精油还具有良好的香味,可以用于食品和香精的添加剂。

研究人员还对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做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应用方向的探索。

一些研究通过改变植物精油的组分和浓度,使其抗菌效果进一步提高。

一些研究探索了植物精油与化学合成药物的联合应用,提高了抗菌效果,并减少了抗菌药物的副作用。

植物精油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对许多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表明,植物精油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具备了开发新型抗菌剂的潜力。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外实验和小规模临床试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化学成分抗菌作用研究综述

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化学成分抗菌作用研究综述

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化学成分抗菌作用研究综述摘要寻求安全、高效的天然食品防腐剂一直是食品科学、生物领域及中药学中的重要课题。

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口味、丰富的营养和较多的保健功能,同时具有独特香味,而且低毒,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可满足人们对天然食品、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需要,开发安全、高效、经济、营养的植物源防腐剂是我国添加剂领域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主要对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化学成分抗菌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抗菌从芳香植物或草本的根、树皮、茎叶、花、果实或种子中提取的油脂状物称为香精油,又称挥发油。

不同来源的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谱,对细菌、真菌、病毒、原核生物、昆虫等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

一般来说,挥发油的组成成分、结构及功能性基团决定了它们的抗菌能力大小。

挥发油中含有的萜类、醇类、酚类赋予了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

1萜类挥发油中主要的挥发油性成分就是萜类,它是一类具有10个碳原子和至少1个双环结构的不饱和脂肪链烃。

在大多数挥发油中作为一种化合物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在植物叶挥发油中、种子和花的挥发油中都有单萜存在。

萜类的代表化合物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萜品烯。

试验证明,东紫苏挥发油[2]、金丝桃挥发油[3]、花椒挥发油[4]、青木香挥发油[5]、高良姜挥发油[6]、胡柚皮挥发油[7]、毛两面针挥发油[8]、山苍子叶挥发油[9]、香芝麻蒿挥发油[10]、香叶树果挥发油[11]中香叶烯、萜品烯、莰烯、柠檬烯的含量较高,对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皮肤致病菌和霉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2]。

2芳香醇芳香醇类化合物主要有香叶醇、芳樟醇、薄荷醇、松油-4-醇等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香茅属、天竺葵属、玫瑰属、樟属、薰衣草属、薄荷属、牛至属、桉树属[13]等属植物中。

杨得坡[14]研究了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对12种皮肤癣菌和条件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和主要化学成分,研究证明中国广藿香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为50~400 μg/L,主要化学成分为广藿香醇、异愈创木烯等。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东北野生薄荷是一种生长在东北地区的草本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其挥发油成分是其主要药用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药用活性。

本文将围绕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展开研究。

一、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分析1.提取方法采用蒸馏提取法从东北野生薄荷中提取挥发油。

首先将鲜薄荷叶和茎置于水蒸气蒸馏器中,经过一定时间的蒸馏,蒸馏出的挥发油被冷凝成液体,即可得到挥发油。

2.成分分析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主要成分包括薄荷醇、薄荷烯醇、薄荷脑、薄荷萜等,其中薄荷醇占挥发油的比例最高,达到30%以上。

3.成分活性薄荷醇是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抗菌、抑菌、消炎作用。

其它的成分如薄荷烯醇、薄荷脑也具有一定的药用活性,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1.抗菌试验方法采用平皿扩散法测定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活性。

首先在琼脂平皿上均匀涂布不同种类的病原菌,然后在平皿中间钻一个小孔,滴加不同浓度的薄荷挥发油,使其扩散到整个琼脂平皿上。

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抑菌圈的直径,据此评价挥发油的抑菌活性。

2.抗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对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其中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为明显,对霉菌的抑菌作用尤为显著。

3.抑菌机制通过分析,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抑菌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中的活性成分对病原菌的细胞膜或核酸等生物分子产生破坏作用,导致病原菌死亡。

其中薄荷醇等活性成分可以对病原菌的细胞膜产生破坏,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三、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在抑菌方面的应用前景1.抑菌药物2.抑菌保健品3.抑菌环境净化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可以用于室内环境的净化。

例如可以将其应用于空气净化器、清洁剂等产品中,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卫生。

中药中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中药中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中药中挥发油的研究进展挥发油是指存在于植物中的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常见的有萜类、芳香醇、酮类、醛类等。

中药中的挥发油是中草药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氧化、抗炎、抑制肿瘤等作用。

近年来,中药中挥发油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下面就其研究进展进行一下介绍。

首先,中药中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不断改进和优化,以保证提取效率和成分的完整性。

传统的提取方法包括水蒸气蒸馏、溶剂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等。

近年来,还发展出了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离子液体萃取等新技术,这些方法在提高提取效率的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研究人员对中药中挥发油的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利用GC-MS和LC-MS等分析技术,可以对中药中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

同时,借助于体外和体内实验,可以评估挥发油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抑制肿瘤等生物活性。

研究发现,很多中药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对一些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新药的潜力。

此外,中药中挥发油的药理机制也受到了研究的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挥发油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如NF-κB、MAPKs等,发挥其抗炎和抗肿瘤作用。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挥发油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功能等作用。

最后,一些研究还探索了中药中挥发油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经有一些中药挥发油制剂进入市场,如薄荷脑、茶树油等,被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同时,一些研究还尝试将挥发油与其他活性成分或载体材料结合,以提高其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为中药挥发油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综上所述,中药中挥发油的研究进展丰富多样,涉及到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成分鉴定、药理活性研究、药理机制探索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这些研究为中药的开发利用和现代中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中药中挥发油的研究会有更多新的突破和发展。

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张耀文,崔思贤,王旭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植物作为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其有益的挥发物成分也对促进城市环境和人体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园林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生长与人为刺激因素不同,园林植物挥发物成分也有所不同。

以往关于植物挥发物综述虽内容细致,但随着越来越多实验研究的深入,近期的学术成果尚未有学者总结与分析。

因此,在现有文献综述基础之上,继续对近年来的文献和实验结论进行梳理,概括并总结了植物挥发物的定义、主要成分与种类,综合植物挥发物成分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理论基础,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植物挥发物采集、成分鉴定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并总结了挥发物成分主要受植物基因与品种、外界环境刺激、时空动态与花期变化、处理方法、干燥方法、保存方法、激素以及温光等环境条件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期激发挥发物成分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视角,并为未来植物挥发物的提取技术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植物挥发物;花香;影响因素;挥发物成分植物挥发物虽然微量,但有重要的生态意义[1],影响大气与环境质量,调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促进植物群落及植物自身生长,杀菌抑菌,消除病毒和改善人体健康等。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国内的科研学者们就已开始对植物挥发物开展了深入研究,直到今天,主要科研重点都集中在各种食草动物和植被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植物挥发物的生物合成过程、茶用花卉及其应用、挥发物萃取方式以及影响植物成分浓度的各种因素、挥发物精油提取方法、香花香叶植物的基本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等。

但对于植物挥发物的成分含量、影响程度等总结性文献较为不足,因此,对近几年植物挥发物成分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植物挥发物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植物挥发物的生成机理及途径植物挥发物是指植物通过其体内次生代谢途径合成并释放到外界的挥发性小分子化学物质[2-4]。

多种植物挥发油成分分析和抗菌活性及岩白菜素的研究

多种植物挥发油成分分析和抗菌活性及岩白菜素的研究

多种植物挥发油成分分析和抗菌活性及岩白菜素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多种植物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方法,以及这些挥发油成分在抗菌活性方面的表现。

文章还将重点关注岩白菜素这一特定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植物挥发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由多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液态有机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在植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不同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成分分析、以及抗菌活性评价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章还将对岩白菜素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在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推动岩白菜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选择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确保它们在生长环境、生长周期和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样本的采集遵循相关生态和植物保护法规,确保不会对植物种群造成损害。

使用高纯度的有机溶剂(如乙醚、甲醇等)用于提取挥发油成分。

实验所用仪器包括旋转蒸发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用于后续的挥发油成分分析和抗菌活性测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溶剂提取法从植物样本中提取挥发油。

对于水蒸气蒸馏法,将植物样本与适量水一同加热,收集蒸馏出的挥发油;对于溶剂提取法,使用有机溶剂浸泡植物样本,再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得到挥发油。

利用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对提取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

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挥发油中的各组分分离,再通过质谱仪确定各组分的化学结构。

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微量稀释法测试挥发油对常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活性。

将不同浓度的挥发油与病原菌一起培养,观察抑菌圈的大小或病原菌的生长情况,从而评价挥发油的抗菌效果。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植物样本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通过制备标准曲线,将样本中的岩白菜素与标准品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样本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实验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通过比较不同植物挥发油的成分、抗菌活性及岩白菜素含量,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成分分析,探讨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薄荷脑、薄荷醇等,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引言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药用价值,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

薄荷挥发油是薄荷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用效果。

东北地区的野生薄荷资
源丰富,然而对其挥发油成分和抑菌活性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东北野生薄荷挥发
油的成分及其抑菌活性,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本实验采用野生薄荷植物作为样品,从东北地区采集获取。

2. 挥发油提取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挥发油,获取初步提取物后,采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
纯净的挥发油。

3. 成分分析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薄荷挥发油进行分析,确定其主要成分。

4. 抑菌活性测定
采用平板法测定了薄荷挥发油对常见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以
及真菌如酵母菌和霉菌的抑菌活性。

结果
1. 挥发油成分分析
经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确定了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薄荷脑和薄荷醇。

薄荷脑的含量较高,达到了60%,而薄荷醇的含量约为25%。

2. 抑菌活性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薄荷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多种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对酵母菌和霉菌也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显著。

几种芳香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几种芳香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发 。 [1-2] 当前,对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主要在医用和农
用 2 个方面。医用方面如:植物精油具有普遍的抗菌作 用,如连翘精油对动物病原细菌(白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样品采集与制备
采 样 地 点 :滨 州 市 滨 城 区 郊
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黑曲霉等有很好的抑菌活性; 区。样品种类:辛夷、艾蒿、黄花蒿。样品处理:在实验室
Study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Several Kinds of Aromatic Essential Oil
Wang Shuping1 et al. (1School of Bioengineering,Binzhou University,Binzhou 256600,China) Abstract:Essential oils was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from three plants(Flos Magnoliae,Artemisia argyi, Aetemisia annua L.),selected E.coli(Escherichia coli)and S.aureus(Staphylococcus aureus)for the two bacteria strains tested,measured using the mycelium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ree essential oi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two bacteria.Test results showed that:Flos Magnoliae、Artemisia argyi and Aetemisia annua L.essential oils against E.coli and S.aureus hav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Key words:Flos Magnoliae;Artemisia argyi;Aetemisia annua L.;Essential oils;Antimicrobial activity

芳香植物精油抑菌性研究及成分分析

芳香植物精油抑菌性研究及成分分析

芳香植物精油抑菌性研究及成分分析1999级生物技术专业杨森艳指导教师:孟庆伟教授姚雷副教授摘要:对三种芳香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

选择了蕲艾(Arlemisia argyi cv qiai),柠檬草(Cymbopogon citrates),迷迭香(Rosmrlinus officinalis),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叶片中的精油成分,进行了精油对所选的六种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 aureu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青霉Penicitlium sp.、酵母Hansenula sp.)的抑菌实验。

结果表明,以上三种芳香植物中柠檬草的精油对所选六种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具有较强的广普抗菌性。

迷迭香和蕲艾的抑菌作用较柠檬草弱,蕲艾对所选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抑制作用大于它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迷迭香对所选菌的抑制作用都较弱。

通过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芳香植物的精油中确实含有抑菌成分。

关键词:抑菌作用;精油成分分析Bacteriotasi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three aromatic plantsand theanalysis of its compositionStudent: YANG Sen-yanDirectors:MENG Qing-wei ProfesserYAO Lei Associate ProfessorAbstract The study was designed mainly to prove that essential oil of three aromatic plants could inhabit the bacteria and fungi. The essential oil was extracted by distillation method. Mugwort (Arlemisia argyi cv qiai), Lemon grass (Cymbopogon citrates) and Rosemary (Rosmrlinus officinalis) were chosed. And then four bacteria and two fungi were cultivated. The essential oil of the three plants was added to the cultivated slab. The result shown that bacteriotasis of essential oil of Lemongrass was obvious. The effect of essential oil in mugwort and rosemary were less than that in lemon grass.Key words: Bacteriotasis;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1引 言芳香植物是兼有香料植物和药用植物共有属性的植物类群,芳香植物以它宜人的香气成分,特有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及美丽的色彩在海外备受青睐。

综述与讲座芳香类中药挥发油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综述与讲座芳香类中药挥发油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何氏i钆测定了大蒜油的抗真菌活性mic为62550峙ml认为其作用机理为延长真菌生长的迟缓3常用检测中药挥发油灭菌效果方法31平板空气暴露法将培养皿数只分别置于房间中央及对角线上高度距离地面1米打开培养皿暴露一定时间分别收集消毒前和消毒后的培养皿将盖盖好检验处细菌室于37培养48小时记录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按下列公式计算l立方米空气的菌落数及杀菌率
2 . 3 . 2 苍 术 江氏 [ 10 ] 、金 氏[ 11 ] 、邓 氏[ 12 ] 都曾 将苍 术用 95% 乙醇浸泡 24h 后取出, 置室内点燃, 其空 气消毒效果与福尔马林相似。现代研究证明苍术中 含有的挥发油, 以南苍术为多, 主要成分为苍术醇、 茅术醇、β- 桉 叶 醇 等, 苍 术 烟 熏 对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大肠杆菌、枯草 和 绿脓 杆菌 有显 著灭 菌 效果, 优 于紫外和乳酸的消毒。 2. 4 芳香温通药 此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 辛能 散、能行; 温能通, 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 治疗里寒 证, 如肉桂、小茴香、丁香等。 2. 4. 1 肉桂 周氏[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 挥发油, 主要成分为肉桂醛, 采用培养基平板连续稀 释法, 测定挥发油的 MIC, 结果供试的 6 种细 菌对肉 桂挥发油 高 度 敏感, MIC ≤ 1 /1280。有 学 者 采 用 试 管 内 药 基 法 测 得 肉 桂 醛 对 白 色 珠 菌 、新 生 隐 球 菌 、烟 曲霉菌的 MIC、MFC 均 为 0. 1μl / ml, 对 孢 子 丝菌 的 MIC 为 0. 2μl /ml 等, 表明肉桂醛在试管内有 很强的 抗真菌活性。 2. 4. 2 小 茴香 茴 香挥 发 油中 含 有茴 香 醛, 白 氏 [ 13 ] 等用药 基法 测 得茴 香 醛体 外 抗 白念 珠 菌 MIC 为 0. 625 ~1. 25mg /ml, MFC 为 1. 25 ~2. 5 mg / ml; 新 生隐球菌的 MIC 为 1. 25mg/ ml, 与 MFC 相同, 挥发 油抗菌活性得到初步证实。 2. 4. 3 丁香 周氏[5] 研究证实, 丁香油也具备肉 桂油相 似的抗菌 活性, MIC≤1 /1280, 但抗菌谱 没有 肉桂 油 广。丁 香 酚 是 丁 香 挥 发 油 的 主 要 成 分。宋 氏 [14] 采用固体 琼脂 法 以水 杨 酸为 对 照 测定 丁 香酚 的抗真菌活性, 发现 其 对 所试 的 10 皮 肤 藓 菌、5 种 深部真菌、3 种酵母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2 . 4. 4 艾叶 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水芹烯、毕澄 茄烯、侧柏醇等, 体外实验证明: 艾叶油对肺炎球菌、 甲、乙溶 血 型 链 球 菌、奈 瑟 氏 球 菌有 抑 制 作 用。周 氏[5] 研究认为细菌对艾叶挥发油中度敏感; 许多学 者将艾叶进行空间消毒实验, 利用采集菌落的方法 进行测定, 艾叶消毒效果较紫外、过氧乙酸喷雾法效 果好, 对大肠杆菌、白 喉杆 菌、绿脓 杆 菌等 均有 杀灭 和抑制作用, 还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 对乙肝病毒 HBsAg、HbeAg 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2. 5 芳香开窍药 此类药物具有辛香走窜之性, 以 开窍醒神为主要 作 用。正 如《 温病 条 辨 》所说:“ 此 芳香化秽浊而利 诸窍, 使邪 随诸 香一 齐俱 散也。”药 物 如 麝 香 、石 菖 蒲 等 。

探讨天然调味香料小茵香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探讨天然调味香料小茵香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探讨天然调味香料小茵香挥发油的研究进展小茵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伞形科茵香属,别名茵香、甜茵香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后传入我国,现我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小茵香具有特殊的香味,其种子及其挥发油是重要的调味香料,可直接用于烹调和制作调味品,以及肉制品和焙烤食品的加香。

小茵香作为天然调味香料,在全世界范围内己有悠久的使用历史。

在中国、东南亚及欧洲各国,小茵香主要用于肉制品和鱼类制品的调味,在印度及周边国家则主要用于制作咖啡粉。

小茵香的嫩茎叶也是一种芳香性蔬菜,可直接食用,我国主要用其做馅。

小茵香也供药用,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比痛和理胃等功效;其挥发油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生物活性川。

1小茵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小茵香挥发油主要存在于小茵香籽(种子、果实)中,含量30%-60%。

小茵香所含挥发油成分复杂,即使同一产地的小茵香由于植株年龄、生长发育期、采摘季节、采摘时间及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及部位的不同,其挥发油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别。

小茵香挥发油是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具有特殊的甜香味。

比重和折射率均比大茵香挥发油小,为0.953-0.973(15℃),折射率为1. 528^-1. 538,沸点范围160-220℃,冰点不低于3℃,旋光度为12-20℃。

其主要成分是茵香脑、蔚酮和爱草脑等,并含有少量的旅烯、柠檬烯、Y沛公油烯、茨烯等菇烯类成分川。

帕提古丽马合木提等叫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新疆本地产小茵香刚采收、采收后1年及2年的小茵香挥发油成分。

小茵香在放置1年后其挥发油主要成分和总量减少10. U%左右;而放置2年以后,挥发油含量损失大约1/3,但其中小茵香酮含量高达63.7100。

因此,采用当年的小茵香籽作为调味香料或中药材效果更佳。

另外,赵淑平等利用GC和GC-MS技术,分别对小茵香叶、花、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发现叶、花、籽中所含成分不仅有差别,而且含量也不相同。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植物精油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护肤、芳香疗法和香料行业,而且其抗菌活性也备受关注。

随着对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显示,植物精油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对抗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都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将对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在抑菌药物和抗菌产品开发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一、植物精油的抗菌机制植物精油的抗菌作用主要来源于其中所含的挥发性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能够渗透到微生物细胞膜,破坏细胞壁或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内外环境失衡,最终导致细菌或真菌死亡。

植物精油中的活性成分还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如抑制酶活性、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分裂等,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

植物精油中的活性成分也能够诱导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基因的变异,从而减缓或阻止对其抗性的产生,有助于避免细菌或真菌的耐药性问题。

1. 茶树精油茶树精油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抗菌产品中的植物精油,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茶树酚。

茶树酚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和真菌都有显著的杀菌效果。

研究表明,茶树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念珠菌等致病菌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 薰衣草精油3. 薄荷精油4. 丁香精油5. 柠檬精油在现代医药和化妆品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抗菌产品开始采用植物精油作为主要的抗菌成分,用于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清洁用品和香体产品中。

植物精油具有天然、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1. 皮肤护理产品植物精油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暗疮和湿疹等皮肤问题。

越来越多的护肤品开始添加茶树精油、薰衣草精油等抗菌成分,以增强产品的抑菌效果。

植物精油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有效抑制口腔细菌的生长,减少口腔异味的产生,并且能够减少牙龈炎和口腔溃疡等问题。

市面上的牙膏、漱口水和口腔喷雾产品中也常添加薄荷精油、丁香精油等抗菌成分。

3. 清洁用品植物精油中的活性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真菌都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清洁用品中,如洗手液、洗洁精等产品。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植物精油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挥发性化合物混合物,常用于药物和香料。

植物精油具有广谱抑菌和消毒作用,是天然药物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本文将介绍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抑菌机制、抑菌活性评价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抑菌机制植物精油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其抑菌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 破坏细胞膜结构植物精油中的化合物可以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菌和真菌死亡。

研究表明,薄荷油中的主要成分薄荷醇可以与细菌膜中的脂质结合,破坏菌膜结构,致使胞内物质外泄而死亡。

2. 干扰细胞代谢植物精油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干扰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例如,丁香油中的丁香酚可以干扰微生物的ATP合成,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3. 抑制基因表达植物精油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微生物的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例如,茶树油中的主要成分茶树醇可以抑制细菌的R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其死亡。

二、抑菌活性评价方法评价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是其应用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抑菌活性评价方法包括:1. 纸片漂浮法纸片漂浮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抑菌活性评价方法。

将植物精油滴在含有菌液的琼脂平板上,观察形成的抑菌圆周直径来评价其抗菌能力。

2. 瓶盖扩散法3. 微量稀释法微量稀释法是一种常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试方法。

通过串联稀释植物精油和菌液,观察最低抑菌浓度来评价其抗菌能力。

三、应用领域植物精油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家居清洁等。

其中,食品领域是植物精油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许多植物精油具有广谱抑菌和保鲜作用,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保鲜。

在医药领域,植物精油被广泛用于传统草药中。

例如,白薇油和马齿苋油被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呼吸道感染。

茶树油、丁香油和薄荷油等也被用于制备口腔护理产品和消毒剂。

在化妆品领域,植物精油被广泛应用于面霜、洗发水和香水等产品中。

例如,薰衣草油、橙花油和玫瑰油等被用于制备香水和面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芳香植物挥发油抗菌成分研究进展作者:张颖许俊强李翔宋婷张应华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5年第08期摘要芳香植物是一类新兴的经济作物,芳香植物挥发油中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其中包括具有效果明显的抗菌物质,这类物质在食品防腐及作物病虫害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安全优势。

介绍了芳香植物挥发油的抗菌成分、抗菌机理,及其应用在食品、医药、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芳香植物;挥发油;抗菌成分;化学成分中图分类号:TS225.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2-069-04知网出版网址:http:///kcms/detail/50.1186.s.20150908.1441.05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9/8 14:41:02挥发油(Essential oils)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1]。

其在食品、医药、农业杀虫剂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研究表明,植物挥发油大多具有抗菌、杀虫、抗病毒等多种作用。

我国芳香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的共有70余科,其中挥发油含量较高的芳香植物约370种[2],主要集中在菊科、唇形科、樟科、芸香科、禾本科、毛茛科、伞形科、木兰科、姜科、桃金娘科等植物中[3-4]。

挥发油有多种生理活性,抗菌作用是其重要的生理活性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因各种微生物的存在而带来不便,比如食品保存、农业病害等方面,而人工合成的化学防腐剂和农药对人畜和环境存在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芳香植物挥发油的抗菌作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芳香植物化学成分及抗菌性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鲜见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本文通过查询检索研究报道,综述芳香植物挥发油抗菌成分及其应用,旨在为我国芳香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1 芳香植物挥发油抗菌成分挥发油中的萜类、酚类、醇类赋予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性[5]。

萜类是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作为一种化合物在植物挥发油中普遍存在,挥发油中的萜类主要为单萜与倍半萜[6]。

萜类的代表化合物有蒎烯、柠檬烯、萜品烯等。

酚类主要包括百里香酚、丁香酚等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百里香属、牛至属、丁香属等。

研究表明,酚类化合物对细菌和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7]。

牛至、香薷、百里香等植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对葡萄球菌属、大肠杆菌属、曲霉、酵母等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8]。

醇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香叶醇、芳樟醇、薄荷醇等,广泛存在于香茅属、薄荷属、牛至属、樟属等[9]。

杨得坡[10]研究表明,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可以选择性地完全抑制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其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异愈创木烯和广藿香烯。

大部分芳香植物中均含有抗菌成分,通常由数十种有机化合物组成,大致包括醇类、酮类、醛类、烃类、酚类、醚类、酯类等[11],常见的抗菌成分见表1[12]。

2 植物挥发油的抗菌机理由于挥发油的抗菌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协调作用机制,所以关于抗菌性机理至今没有明确结论[13]。

孙峋等[14]研究表明:迷迭香酸可以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渗漏而影响细胞代谢,通过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而影响DNA复制,从而产生抑菌作用。

Cowan等[15]认为膜被萜类化合物和酚类物质破坏是抑制菌类生长的主要原因;酚、丁香酚、香芹酚都已被证明能够破坏细胞膜,抑制APT酶活性[16]。

由于化合物的扩散与温度有关,所以贮藏温度也有可能是影响抗菌效果的因素之一[17]。

3 植物挥发油杀虫机理徐汉虹等[18]研究发现猪毛蒿挥发油中的有效化学成分茵陈二炔通过破坏害虫表皮组织导致变态脱皮时血淋大量外渗而死;侯华民等[19]通过对八角茴香挥发油的研究发现其杀虫机理主要是通过影响试虫呼吸作用;菖蒲挥发油通过破坏试虫卵巢导致试虫不育,间接起到杀虫效果。

由于植物挥发油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作用机理各有不同,因此对于不同品种挥发油的抗虫机理至今没有统一说法。

4 植物挥发油的应用4.1 植物挥发油抗菌成分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生产和储存过程易受各种菌类污染而导致腐败,这不仅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腐败变质的食品具有毒性而且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存在很大的隐患[20]。

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稳定的天然防腐剂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21]。

目前,植物挥发油在食品中主要应用于蔬菜水果、肉类、烘烤食品等方面。

有研究报道,肉桂精油中的肉桂醛达到一定浓度时能够抑制草莓腐烂,并且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

Tasson和Nychas[22]通过对抑菌范围的测定,发现从长豆角核和乳香胶中提取的挥发油可以应用到食品当中,抑菌效果明显。

Tornuk等[23]报道了从百里香、香草、迷迭香中提取的挥发油对胡萝卜和苹果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宋义忠等[24]发现丁香提取物不仅具有抑制褐变的作用,而且可以应用到花椰菜保鲜中。

孙凌峰[25]报道了香茅醇、百里香酚、樟脑油均能抑制洋葱鳞茎的黑曲霉,减轻洋葱腐烂程度。

Fernandezk-Lopez等[26]发现迷迭香挥发油与柠檬粉按比例混合后可以有效抑制肉丸中的细菌滋生。

Sallam等[27]观察到在肌肉肠中添加新鲜大蒜精油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污染。

范永超[28]研究表明,在面条中加入一定的丁香精油和肉桂精油可以防止发生霉变。

4.2 挥发油抗菌成分在杀虫剂中的应用植物挥发油中的抗菌成分在杀虫剂中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引诱作用;驱避作用;直接毒杀作用;拒食、生长发育抑制作用。

具有对人畜无毒性或毒性小,无污染,且害虫对其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徐汉虹等[18]发现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精油对仓库中主要的害虫(如玉米象)种群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香茅精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具有很强的驱避性[29]。

丁香精油通过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能完全抑制成虫的生长繁殖。

此外,美国有专利表明柑橘属精油的萜烯部分可用于制取各种杀虫剂,可杀灭各种小害虫,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消毒杀虫剂[30]。

4.3 挥发油抗菌成分在医药中的应用许多植物挥发油的抗菌成分在医药中也有广泛应用。

大蒜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大蒜素,有很强的抗菌、杀菌、降血压、降血脂、抗病毒能力[31]。

薰衣草精油和薄荷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醇类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一定的效果[32]。

香薷油中主要成分香需酮抗菌广,对伤寒杆菌、葡萄球菌、流感病毒及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常用于临床上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洋葱精油富含挥发性的谷胱甘肽和硫化物,对于糖尿病、传染病和降血压等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33]。

此外,含芦丁挥发油的牙膏能预防牙周疾病[34],薄荷油中的薄荷醇可用于治疗打鼾[34],广藿香油对于细菌性皮肤感染治疗效果明显[35]。

5 总结与展望植物挥发油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在抗菌、抗虫、食品工业、新药物开发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我国应加强对芳香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植物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重视芳香植物的综合利用以及创新利用,促进我国芳香产业快速发展。

尤其在天然植物提取物代替化学合成保鲜剂、食品防腐、抗肿瘤新药物开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我国在挥发油提取方面还面临提取工艺落后、深加工产品少、挥发油提取设备落后等问题[36]。

抗菌成分的具体应用缺少可行性配方,植物挥发油提取及抗菌研究均不够深入系统,并且对于植物精油的利用多作为香料,很少进入食品、医药等领域,同时对这些天然抗菌剂的安全性也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1] 王羽梅.中国芳香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 李颖.芳香植物的保健功能[J].农业科技与发展(现代园林),2012,(2):20-23.[3] 吴卓珈,徐哲民,李春涛.芳香植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3(12):2393-2396.[4] 崔庆新,董岩.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2):43-45.[5] Kalemba D,Kunicka A.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properties of essential oils[J].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2003,(10):813-829.[6] 肖崇厚主编.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95-502.[7] M LIS-BALCHIN.G BUCHBAUER,K RIBISCH,et parative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novel Pelargonium essential oils and solvent extracts[J].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1998,(27):135-141.[8] Rhayour,Khadija,Bouchikhi,et al.Mechanism of bactericidal action of oregano and clove essential oils and of their phenolic major components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Bacillussubtiis[J].Journal of Essential oil Research,2003,15(5):356-363.[9] M Vasinauskiene,J Radusiene,I Zitikaite,et al.Antibac terial activities of essential oils from aromatic and medicinal plants against growth of phytopathogenic bacteria[J].Agronomy Research,2006,(4):437-440.[10] 杨得坡,Chaumont Jean-Pierre,Millet Joёue.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对皮肤癣菌和条件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9-11.[11] 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 张卫明,肖正春.中国辛香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3] 岳进,杨贵芸,邓云.植物提取物抗菌作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31(5):39.[14] 孙峋,汪靖超,李洪涛,等.迷迭香酸的抗菌机理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2005,18(4):42-43.[15] Cowan M M.Plant products as antimicrobial agents[J].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1999,129(4):564-582.[16] Schofield P,Mbugua D M,Pell A N.Analysis of condensed tannins:a review[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91:21-40.[17] Friedman M,Henika P R,LevinC E,et al.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plant essential oils and their components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nd Salmonella enterica in applejuic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4,52:6024-6048.[18] 徐汉虹,赵善欢.猪毛蒿精油的杀虫作用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1):97-102.[19] 侯华民,张兴.植物精油对三种鳞翅目害虫的杀虫活性[J].植物保护学报,2002,29(3):227-228.[20] 杨龙江.食品工厂霉菌的污染及其控制[J].肉类工业,2000,(12):32-35.[21] 钟瑞敏,王羽梅,曾庆孝,等.芳香精油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性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3):93-98.[22] Tasson C.C.& NyehasGJ.E.(1995b).Antimierobi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mastic guan(Pistachia Lentiscus vat ehia)on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 broth and in model food system.Post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Disinfection,Sterilisation andPreservation:Problems and practices,University of Surrey,Guildford.23-24 March.[23] Tornuk F,Cankurt H,Ozturk I,et al.Efficacy of various plant hydrosols as nutural food sanitizers in reducing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nd Salmonella Typhimurium on fresh cut carrots and apples[J].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11,148(1):30-35.[24] 宋义忠,孔秋莲,孟宪君,等.丁香提取物对花椰菜保鲜效果的研究[J].上海蔬菜,2003,(2):40-41.[25] 孙凌峰.植物精油萜类成分的生物活性[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2):159-163.[26] Fernandez-lopez J,Zhi N,Aleson-Carbonell L,et al.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natural extracts:application in beef meatballs[J].Meat Science,2005,69:371-380.[27] Sallam K L,Ishioroshi M,Samejima K.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effects of garlic in chicken sausage[J].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37:849-855.[28] 范永超.30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防腐研究[D].河南:河南工业大学,2010.[29] 肖洪美,屠康.香茅精油对两种主要储粮害虫的控制作用[J].粮食储藏,2009,(3):8-11.[30] 庞建光,张明霞,韩俊杰.植物精油的研究及应用[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1):27.[31] 许春萱,魏金风,魏红光,等.大蒜精油提取后废弃蒜渣综合利用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11(6):42-44.[32] 吴慧清,吴清平,石立三,等.植物精油对微生物的抑菌效果评估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12):83-86.[33] 张赞彬,郭媛.香辛料精油抑菌机理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J].中国调味品,2011,36(7):4-10.[34] Tetsuo N,Andrew T,Lupo Jr.et al.Biological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and their constituents[M].Attaur-Rahman,FRS.Studies in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Karachi,2000,21,Part B:571-616.[35] 杨得坡,Jean-Pierre CHAUMONT,Joёlle MILLET.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的抗皮肤细菌活性与化学成分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8,18(4):2.[36] 倪细炉,朱强,田英.芳香植物研究与芳香产业现状综述[J].农业科技通讯,2011,(4):18-21.(责任编辑:丁志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