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E层次设计架构典型的三层结构表示层presentation主要处
三层架构模式介绍
班级编号:VIP14学员名字:端碗吹水课程名称:三层架构模式介绍上课时间:2018-01-20三层架构模式介绍三层架构模式: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界面层(User Interface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
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表示层。
表示层:界面层也称为表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
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
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
例如Martin Fowler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
作为领域驱动设计的先驱Eric Evans,对业务逻辑层作了更细致地划分,细分为应用层与领域层,通过分层进一步将领域逻辑与领域逻辑的解决方案分离。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
三层架构详解范文
三层架构详解范文三层架构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主要层次: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每个层次都具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使得系统更易于维护、扩展和测试。
1.表示层: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的接口,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展示输出结果。
它是系统的外部界面,可以是一个网页、桌面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等。
表示层通常包括用户界面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和前端开发等方面,它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展示给用户。
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是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系统的业务逻辑。
它包括了业务规则、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业务逻辑层接收来自表示层的请求,根据业务规则进行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的计算,最后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
在这个层次上,开发人员可以将系统的业务逻辑进行封装,使得系统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更高。
3.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是负责对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和访问的层次。
它包括了数据库的管理和访问,以及与其他数据源的交互等。
数据访问层将业务逻辑层的数据请求转化为数据库操作,通过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来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
在这个层次上,开发人员可以实现数据缓存、事务管理、数据访问的优化等功能。
三层架构的主要优点有:1.松耦合:三层架构将整个系统分为三个独立的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使得各层次之间的耦合度降低。
这样,在修改或拓展其中一层次的功能时,不会对其他层次造成影响,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2.可扩展性:由于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职责,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拓展系统的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实现新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或者数据访问层来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展。
3.可测试性:每个层次的功能相对独立,因此可以单独对每个层次进行测试。
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提高了系统的可测试性和稳定性。
4.可维护性:三层架构将系统分为多个层次,使得每个层次的功能和职责更加清晰明确,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
常用的三层架构设计
常用的三层架构设计软件系统最常用的一般会讲到三层架构,其实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有的还要细一些,通过分解业务细节,将不同的功能代码分散开来,更利于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同时为可能的变更提供了更小的单元,十分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展。
常见的三层架构基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如图14-1所示。
图14-1 常见的三层架构l 数据访问层DAL:用于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和访问,从数据库获取数据或保存数据到数据库的部分。
2 业务逻辑层BLL:业务逻辑层承上启下,用于对上下交互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实现业务目标。
3 表示层Web:主要实现和用户的交互,接收用户请求或返回用户请求的数据结果的展现,而具体的数据处理则交给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去处理。
日常开发的很多情况下为了复用一些共同的东西,会把一些各层都用的东西抽象出来。
如我们将数据对象实体和方法分离,以便在多个层中传递,例如称为Model。
一些共性的通用辅助类和工具方法,如数据校验、缓存处理、加解密处理等,为了让各个层之间复用,也单独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模块使用,例如称为Common。
此时,三层架构会演变为如图14-2所示的情况。
图14-2 三层架构演变结果4 业务实体Model:用于封装实体类数据结构,一般用于映射数据库的数据表或视图,用以描述业务中客观存在的对象。
Model分离出来是为了更好地解耦,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的作用,更好地进行复用和扩展,增强灵活性。
5 通用类库Common:通用的辅助工具类。
在第5.2节中我们讲过可以将对数据库的共性操作抽象封装成数据操作类(例如DbHelperSQL),以便更好地复用和使代码简洁。
数据层底层使用通用数据库操作类来访问数据库,最后完整的三层架构如图14-3所示。
图14-3 最后完整的三层架构数据库访问类是对的封装,封装了一些常用的重复的数据库操作。
如微软的企业库SQLHelper.cs,动软的DBUtility/DbHelperSQL等,为DAL提供访问数据库的辅助工具类。
三层架构详解
随着软件工程的不断进步和规范以及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应用,人们对封装、复用、扩展、移置等方面的要求,使 得双层架构显然更加臃肿繁琐,三层程序架构体系应 运而生,可以说,三层架构体系结构是面向对象思想发展中的必 然产物。 当然三层架构对于目前来说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最早听到这个词应该是几年前使用 java 知道的吧,j2ee 三层架构体系流行了这么多年, 一直没有使用过,不过 j2ee 三层架构体系的提出, 对软件系统的架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Microsoft 、Boland 这些公司自然不甘落后,例如 Microsoft 的.net 平台,更有甚者,称 .net 之 c#为 java 的儿子。那么何 谓三层架构?所谓三层架构,是在客户/服务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 ",也叫组件层。它与客户层、服务器层共同构成 了三层体系。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 B/S 应用才有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通过引入中间层,将复杂的商业逻辑从传统的双层结构 (Client-Server)应用模型中分离出来,并提供了可伸缩、易于访问、易于管理的方法,可以将多种应用服务分别封装部署 于应用服务器,同时增强了应用程序可用性、安全性、封装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移置性,使用户在管理上所花费的时 间最小化,从而实现了便捷、高效、安全、稳定的企业级系统应用。 1.3 分层描述三层架构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 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中间层向外提供接口,通过 COM/DCOM 通讯或者 Http 等方式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 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当然数据通过中间层的中转无疑是降低了效率,但是它脱离于界面与数据库的完美封装,使 得它的缺点显然不值得一提。
计算机培训中心JEE体系结构概述
计算机培训中心JEE体系结构概述计算机培训中心JEE体系结构概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JEE(Java Enterprise Edition)成为了企业级Java应用程序的事实标准。
JEE体系结构为开发Web应用程序提供了强大的平台,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JEE体系结构的主要组件和如何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JEE平台Java Enterprise Edition(JEE)是Java平台的企业版。
它用于开发、部署、运行企业级Java应用程序的标准平台。
JEE由不同的API(应用程序接口)组成,支持多种Java EE应用,并提供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方面的优化。
JEE平台是Java SE (Java Standard Edition)的超集,它的组件包括以下部分:1. Java Servlet API - Servlet API用于开发Web应用程序。
它定义了一些Java编写的Web组件,也称为Servlets,这些Servlets可以处理来自客户端的HTTP请求。
2. JavaServer Pages(JSP)- JSP是一种基于Servlet发展起来的Web技术。
它提供了一种使用Java语言编写Web页面的方式。
3. Enterprise JavaBeans(EJBs)- EJBs是Java编写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组件。
这些组件部署在一个Java EE服务器上并相互协作,以提供复杂的企业级应用程序。
4. Java Persistence API(JPA)- JP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数据持久化API,它提供了一种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ORM(对象关系映射)解决方案,将Java对象映射到数据库表中。
5. Java Message Service(JMS)- JMS提供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发送消息的标准方法。
它提供了一种在分布式环境中协调应用程序的方式。
6. Java Connector Architecture(JCA)- JCA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允许Java EE应用程序连接到企业信息系统(EIS)。
软件体系架构中的三层结构
软件体系架构中的三层结构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
主流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分别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领域层)、数据访问层,如图所示:数据访问层(DAL):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
简单的说法就是实现对数据表的操作。
有时也会包括对象和数据表之间的mapping,以及对象实体的持久化。
业务逻辑层(BLL):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与这个系统的业务(领域)有关。
业务逻辑层的相关设计,均和特有业务的逻辑相关,如果涉及到数据库的访问,则调用数据访问层。
表示层(UI):是系统的UI部分,负责使用者与整个系统的交互。
在这一层中,理想的状态是不应包括系统的业务逻辑。
表示层中的逻辑代码,仅与界面元素有关。
分层式结构究竟其优势: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4、有利于标准化;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概括来说,分层式设计可以达至如下目的:分散关注、松散耦合、逻辑复用、标准定义。
一个好的分层式结构,可以使得开发人员的分工更加明确。
一旦定义好各层次之间的接口,负责不同逻辑设计的开发人员就可以分散关注,齐头并进。
例如UI人员只需考虑用户界面的体验与操作,领域的设计人员可以仅关注业务逻辑的设计,而数据库设计人员也不必为繁琐的用户交互而头疼了。
每个开发人员的任务得到了确认,开发进度就可以迅速的提高。
分层式结构也不可避免具有一些缺陷: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
这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
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
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容易混淆的概念:三层结构与MVC模式。
JAVA三层架构
JAVA三层架构:持久层,业务层,表现层,都该怎么理解?
一般java都是三层架构:
1.(持久层)数据访问层(dao)
2.(业务层)业务逻辑层(biz 或者services)
3.(表示层)表现层(view)
●entity:实体层,与数据库的某个表相关联。
【modal,一般都是对象】
●dao: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object),与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方法的相关代
码写在这。
一般定义为dao层包括dao,daoImpl,分别为数据层接口和数据层实现类
●biz:业务层,处理业务操作,可以与外部系统交流,算法的实现,图片的处理
等.一般项目都用service比较多。
【service:供外部调用,等于对dao,modal等进行了包装。
后来网上大多数人经验总结出来,从而增加了这么一个层次,主要是为了降低耦合,面向接口、组件编程,具体的服务类,能产生实际效果和影响的类放于此。
】
●impl:实现层,定义的接口,implement的缩写.
●view:表示层,负责页面的渲染以及特效的显示等等
●util:是工具层,utility是存放工具类相关的JAVA代码的,比如采用filter过
滤器,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小工具杂类亦存放于此.例如字符串处理、日期处理等工具类。
图解三层架构
企业初期方案(Scale In one) 某企业目前的业务需求比较简单,使用用户也仅局限在某些核心部门,人数不过十几、二 十个人。这时的规划方案将企业使用到的所有服务都安装在一台服务器设备上,这种形式 称为 Scale In(向内扩展)。 该方案在一台服务器上实现三层结构的全部工作。简单实用是该方案的最大特点,而且三 层结构的 ERP 产品还支持未来的方案扩展。
三层架构可以更好的支持分布式计算环境。逻辑层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多个计算机上运行,充分利用网络的计 算功能。分布式计算的潜力巨大,远比升级 CPU 有效。美国人曾利用分式计算解密,几个月就破解了据称永远 都破解不了的密码。
三层架构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安全性。用户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入口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 功能都屏蔽了。
业务逻辑层:用于做一些有效性验证的工作,以更好地保证程序运行的健壮性。如完成数据添加、修改和查询 业务等;不允许指定的文本框中输入空字符串,数据格 式是否正确及数据类型验证;用户的权限的合法性判断 等等,通过以上的诸多判断以决定是否将操作继续向后传递,尽量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数据访问层:顾名思义,就是用于专门跟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显示等。需要强调 的是,所有的数据对象只在这一层被引用,如 System.Data.SqlClient 等,除数据层之外的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出现 这样的引用。
三层架构详细的介绍了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详细的介绍了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模型,它将整个网络系
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应用层、传输层和网络层。
三层架构的设计概念
是“分而治之”,即把整个网络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层,每个
层对下面一层只有非常有限的了解,而且不用理会其他层的活动情况,只
负责和本层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从而使网络的复杂性降低,操作用户也更
加容易掌握。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层架构的每一层内容。
(一)应用层
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高的一层,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为用户提供
服务,为用户实现与网络的交互和通信,并且能够完成数据传输的功能。
应用层的技术包括: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TELNET(网络终端协议)、SNMP(简单网络管
理协议)等协议,都是在应用层完成其功能。
(二)传输层
传输层是一个中间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的传输、控制和检验
操作,并且能够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链路。
j2ee应用层次模型的总体设计原则
J2EE应用层次模型的总体设计原则的实际应用情况1. 应用背景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是一种基于Java语言的企业级应用开发平台,它提供了一套强大的API和工具,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快速、高效地构建复杂的分布式应用系统。
J2EE应用层次模型是指在J2EE平台上进行应用开发时,将整个系统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划分和组织,以实现高内聚、低耦合、易维护和可扩展等目标。
该模型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J2EE应用层次模型的总体设计原则被广泛采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描述该设计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过程和效果。
2. 应用过程2.1 划分不同层次首先,在J2EE应用开发过程中,根据系统需求和功能划分,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三个主要层次。
表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展示系统的界面和数据,通常采用Web技术实现,如使用Java Servlet、JavaServer Pages(JSP)等。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系统的业务逻辑,包括数据校验、业务流程控制、事务管理等。
在该层次中,可以使用JavaBean或EJB(Enterprise JavaBeans)等技术来实现。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在该层次中,可以使用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或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框架来实现。
2.2 设计原则应用在划分好不同层次后,就可以开始应用J2EE应用层次模型的总体设计原则了。
2.2.1 单一职责原则根据单一职责原则,在每个层次中的组件应该具有清晰明确的职责,并且只负责完成自己所需完成的工作。
这样可以使得每个组件更加专注、独立,并且易于维护和扩展。
例如,在表示层中,一个Servlet应该只负责接收用户请求并将其转发到合适的业务逻辑组件进行处理;在业务逻辑层中,一个JavaBean或EJB应该只负责处理特定的业务逻辑,而不涉及与数据库的直接交互;在数据访问层中,一个DAO(Data Access Object)应该只负责封装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
三层架构的理解范文
三层架构的理解范文三层架构是指在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将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有不同的功能和责任。
它是一种常用的架构设计模式,用于实现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三层架构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表示层(或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下面将逐层进行详细介绍。
1.表示层(用户界面层):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的界面,主要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显示系统的响应结果。
它可以是网页、桌面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等形式。
表示层通过调用业务逻辑层的接口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并将结果展示给用户。
它负责用户界面的呈现,包括页面布局、控件和元素等。
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与业务逻辑相关的操作。
它接收表示层的请求,根据业务规则进行处理,并通过调用数据访问层来执行数据库操作。
在这个层次上,开发人员需要对业务进行分析和抽象,将业务逻辑转化为代码实现。
业务逻辑层主要包括各种业务逻辑的实现、数据校验和数据处理等。
3.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主要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和查等操作,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或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
它封装了数据库的操作细节,提供了一组接口供业务逻辑层使用。
数据访问层的设计需要考虑数据库的类型、操作方式和连接方式等,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模块化:三层架构将系统划分为三个独立的层次,使得每个层次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和责任。
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减少系统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2.可维护性:由于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职责,因此当需要对系统进行扩展或修改时,只需对相应的层次进行修改,而不会影响到其他层次。
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3.可扩展性:三层架构能够支持系统的可扩展性,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对一些层次进行扩展或替换,而不会对其他层次造成影响。
4.安全性:三层架构能够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合理划分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控制数据访问层的权限,可以有效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
前端页面有哪三层构成,分别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前端页⾯有哪三层构成,分别是什么?作⽤是什么?有许多 web 设计师都有为纸质印刷品设计版⾯的经验。
事实上,设计⽹站时,把⽹页当做纸质印刷品来对待是最容易想到的思想,除了把⽩纸换成了屏幕,其他做法没什么两样。
这种做法注定会失败。
Web 是⼀种不同的媒体。
在设计纸质印刷品是时,必须把原始内容和版⾯设计交织在⼀起才能看到最终的印刷效果,但在设计⽹页时,只有将其分离开来才能获得最佳的结果。
最准确的⽹页设计思路是把⽹页分成三个层次,即:结构层、表⽰层、⾏为层。
⽹页的结构层(structural layer)由 HTML 或 XHTML 之类的标记语⾔负责创建。
标签,也就是那些出现在尖括号⾥的单词,对⽹页内容的语义含义做出了描述,但这些标签不包含任何关于如何显⽰有关内容的信息。
例如,P 标签表达了这样⼀种语义:“这是⼀个⽂本段。
”⽹页的表⽰层(presentation layer)由 CSS 负责创建。
CSS 对“如何显⽰有关内容”的问题做出了回答。
⽹页的⾏为层(behavior layer)负责回答“内容应该如何对事件做出反应”这⼀问题。
这是 Javascript 语⾔和 DOM 主宰的领域。
⽹页的表⽰层和⾏为层总是存在的,即使我们未明确地给出任何具体的指令也是如此。
此时, Web 浏览器将把它的默认样式和默认事件处理函数施加在⽹页的结构层上。
例如,浏览器会在呈现“⽂本段”元素时留出页边距,有些浏览器会在⽤户把⿏标指针悬停在某个元素的上⽅时弹出⼀个显⽰着该元素的 title 属性值的提⽰框,等等。
分离在所有的产品设计活动中,选择最适⽤的⼯具去解决问题是最基本的原则。
具体到⽹页设计⼯作,这意味着:使⽤ (X)HTML 去搭建⽂档的结构。
使⽤ CSS 去设置⽂档的呈现效果。
使⽤ DOM 脚本去实现⽂档的⾏为。
不过,在这三种技术之间存在着⼀些潜在的重叠区域,如:DOM 技术可以⽤来改变⽹页的结构。
在 CSS ⾝上也可以找到这种技术相互重叠的例⼦。
常用的三层架构设计概要
常用的三层架构设计软件系统最常用的一般会讲到三层架构,其实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有的还要细一些,通过分解业务细节,将不同的功能代码分散开来,更利于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同时为可能的变更提供了更小的单元,十分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展。
常见的三层架构基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如图14-1所示。
图14-1 常见的三层架构l 数据访问层DAL:用于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和访问,从数据库获取数据或保存数据到数据库的部分。
2 业务逻辑层BLL:业务逻辑层承上启下,用于对上下交互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实现业务目标。
3 表示层Web:主要实现和用户的交互,接收用户请求或返回用户请求的数据结果的展现,而具体的数据处理则交给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去处理。
日常开发的很多情况下为了复用一些共同的东西,会把一些各层都用的东西抽象出来。
如我们将数据对象实体和方法分离,以便在多个层中传递,例如称为Model。
一些共性的通用辅助类和工具方法,如数据校验、缓存处理、加解密处理等,为了让各个层之间复用,也单独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模块使用,例如称为Common。
此时,三层架构会演变为如图14-2所示的情况。
图14-2 三层架构演变结果4 业务实体Model:用于封装实体类数据结构,一般用于映射数据库的数据表或视图,用以描述业务中客观存在的对象。
Model分离出来是为了更好地解耦,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的作用,更好地进行复用和扩展,增强灵活性。
5 通用类库Common:通用的辅助工具类。
在第5.2节中我们讲过可以将对数据库的共性操作抽象封装成数据操作类(例如DbHelperSQL,以便更好地复用和使代码简洁。
数据层底层使用通用数据库操作类来访问数据库,最后完整的三层架构如图14-3所示。
图14-3 最后完整的三层架构数据库访问类是对的封装,封装了一些常用的重复的数据库操作。
如微软的企业库SQLHelper.cs,动软的DBUtility/DbHelperSQL等,为DAL提供访问数据库的辅助工具类。
J2EE的分层架构体系
J2EE的分层架构体系
从物理部署、逻辑框架、运行环境、控制策略方面阐述J2EE架构,聪明的你会发现原来下面的4个描述图实际上是统一的,仅仅是你站立的角度不同而已,这就是“形不同而神相似!”
1、业界常称的J2EE采用三层架构:
客户端:业务数据模型与UI分开,更“瘦”。
业务逻辑在中间层,成为“对象服务”。
中间层可以处理多客户端,通过:连接池,多线程,对象一致性处理
各种分布式对象技术的发展使得分布式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中间层编程困难。
2、有时也称四层(将中间层分为web层和业务层):
客户端层组件:应用客户端程序和浏览器
Web 层组件: Java Servlet和Java Server Pages(JSP)
业务层组件: Enterprise JavaBeans(EJB)
企业信息系统层组件: DB、ERP
3、各层的运行环境:
运行在客户机上的客户层组件
运行在J2EE服务器上的网络层
运行在J2EE服务器上的逻辑层
运行在EIS服务器上的企业信息层
4、模型-视图-控制(MVC)结构:
MVC是应用服务器的一般架构(部署实现体现在web容器和ejb容器)。
模型层负责表达和访问商业数据,执行商业逻辑和操作。
视图层负责显示模型层的内容。
控制层负责定义应用程序的行为。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
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查找等。
三层结构原理: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
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表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
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
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
例如Martin Fowler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
作为领域驱动设计的先驱Eric Evans,对业务逻辑层作了更细致地划分,细分为应用层与领域层,通过分层进一步将领域逻辑与领域逻辑的解决方案分离。
j2ee应用层次模型的总体设计原则
j2ee应用层次模型的总体设计原则J2EE应用层次模型是一种基于Java语言的分层架构,用于开发企业级应用程序。
它由多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
在设计J2EE应用层次模型时,需要遵循一些总体设计原则,以确保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1. 分层设计原则J2EE应用层次模型的核心是分层设计原则。
这意味着将应用程序分成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
这种设计使得应用程序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通常,J2EE应用程序包括以下层次:- 表示层:负责处理用户界面和用户输入。
-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
- 持久化层:负责处理数据存储和检索。
2. 松耦合设计原则松耦合是指不同层次之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尽可能地减少。
这种设计可以使得应用程序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例如,业务逻辑层应该与表示层和持久化层分离,以便更容易地修改和扩展这些层次。
3. 高内聚设计原则高内聚是指每个层次应该具有高度的内聚性,即每个层次应该只负责一种特定的功能。
这种设计可以使得应用程序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例如,业务逻辑层应该只负责业务逻辑处理,而不应该包含任何与表示层或持久化层相关的代码。
4. 可重用性设计原则可重用性是指应用程序中的代码应该尽可能地可重用。
这种设计可以减少代码的重复,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例如,可以将一些通用的业务逻辑代码封装成可重用的组件,以便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使用。
5. 安全性设计原则安全性是指应用程序应该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以保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
这种设计可以通过使用安全协议、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等措施来实现。
例如,可以使用SSL协议来保护用户的数据传输,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用户的密码和敏感数据,使用访问控制来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总之,J2EE应用层次模型的总体设计原则是分层、松耦合、高内聚、可重用和安全。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设计出更加可扩展、可维护和可重用的应用程序。
J2EE体系架构分析(珍藏版)
J2EE体系架构分析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J2EE技术的结构设计与解决方案。
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J2EE体系结构来说,了解与掌握J2EE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及一些常用模式是必须的;模型-视图-控制(model-view-control,简称MVC)结构是目前最常见的J2EE应用所基于的体系结构,MVC主要适用于交互式的Web应用,尤其是存在大量页面及多次客户访问及数据显示;相比较而言,一个工作流体系结构更多应用于过程控制和较少交互的情况下;除了体系结构外,J2EE的设计模式对我们解决应用系统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J2EE的模型-视图-控制(MVC)体系结构模型-视图-控制结构是交互式应用程序广泛使用的一种体系结构。
它有效地在存储和展示数据的对象中区分功能模块以降低它们之间的连接度,这种体系结构将传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入模型转化为图形显示的用户交互模型,或者换一种说法,是多层次的Web商业应用;MVC体系结构具有三个层面: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Controller),每个层面有其各自的功能作用,MVC体系结构如下:图1 MVC 体系结构模型层负责表达和访问商业数据,执行商业逻辑和操作。
也就是说,这一层就是现实生活中功能的软件模拟;在模型层变化的时候,它将通知视图层并提供后者访问自身状态的能力,同时控制层也可以访问其功能函数以完成相关的任务。
视图层负责显示模型层的内容。
它从模型层取得数据并指定这些数据如何被显示出来。
在模型层变化的时候,它将自动更新。
另外视图层也会将用户的输入传送给控制器。
控制层负责定义应用程序的行为。
它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以用于显示,同时它也可以解释用户的输入并将它们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在一个图形界面中,常见的用户输入包括点击按钮和菜单选择。
在Web应用中,它包括对Web层的HTTP GET和POST的请求;控制层可以基于用户的交互和模型层的操作结果来选择下一个可以显示的视图,一个应用程序通常会基于一组相关功能设定一个控制层的模块,甚至一些应用程序会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具有 不同的控制层设定,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用户的视图交互和选择也是不同的。
什么是典型的软件三层结构?软件设计为什么要分层?软件分层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典型的软件三层结构?软件设计为什么要分层?软件分层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典型的软件三层结构?软件设计为什么要分层?软件分层有什么好处?答案:(1) 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1) 表示逻辑(生成界面代码)(2) 接收请求(3) 处理业务层抛出的异常(4) 负责规则验证(数据格式,数据非空等)(5) 流程控制(2) Service layer (服务层/业务层)(1) 封装业务逻辑处理,并且对外暴露接口(2) 负责事务,安全等服务(3) Persistence layer(持久层)(1) 封装数据访问的逻辑,暴露接口(2) 提供方便的数据访问的方案(查询语言,API,映射机制等)Domain layer(域层)(1) 业务对象以及业务关系的表示(2) 处理简单的业务逻辑(3) 域层的对象可以穿越表示层,业务层,持久层软件分层结构使得代码维护非常方便,设计明确,各层独立,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于
J2 的· 开 发 技· 术a
· 阮 树 骅
·
基
于
J2 的· 开· 发· 技· 术·
· · 阮·
树
骅
基 于 J2 的 开 发 技 术
阮 树 骅
术
阮 树 骅
()软件设计模式
基 于
1、模型() 模型是应用程序的主体部分。
J2 的
模型表示业务数据,或者业务逻辑。
开 发 技 术
2、视图() 视图是应用中与用户界面相关的部分。
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
3、控制器()
阮 树
控制器处理用户的输入。 控制用户界面数据显示和更新对象状态。
骅 实现了功能模块和显示模块的分离;
J2层次设计架构
基 于
典型的三层结构
J2 的 开 发 技
表示层 ()
主要处理用户和软件的交互
* 视窗图形界面()() * 基于的界面 ()
术 领域层 ()(业务逻辑层)( )
对输入和存储数据的计算
阮 树
* (属于结构性思维) * (属于思维)
骅 基础架构层 ()
存储持久数据
基
目前常见J2的
于
J2 的
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
和组件的可复用性。
基
于
()
J2 的
:*
开
发
技
术
:*
a
阮
:*
树
's
骅
(, , , ,
基
,,,,,,
于
,)
J2
的 (, , , , , ,
开
,,,)
发
技 (, , , , ,
术
,)
(, , )
阮
树 (, , , ,
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基 于 J2 的 · ,,, 开a 发 技 ·, 术 a,
* ()技术1.2 * 技术2.3
开 发 技 术
* 2.0 * 处理()1.1 * 技术2.0 * 消息服务()1.0 * 命名目录接口()1.2
* 事务() 1.0
阮 树 骅
* 1.2 * 激活架构()1.0 * J2连接器体系结构()1.0 * 认证和授权服务()1.0
基
于
J2
的
J2
开
发
()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