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_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及其改革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它是在中国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具有显著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将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维度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经济维度下的优越性在经济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重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中国将市场经济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对外开放和各类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财富的积累。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扶贫和社会保障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通过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扶贫政策等,有效消除了贫困现象,提高了人民的福祉水平。
二、政治维度下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领域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决策。
中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对国家政权的直接参与和管理权力的机会,保障了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权益。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注重党的领导,通过党的组织和体系建设,确保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社会维度下的优越性在社会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
中国通过扩大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实现了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等化分配,有效提升了社会公平和公正水平。
同时,中国还注重保护劳动者权益,通过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四、文化维度下的优越性在文化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重自主创新和传承发展。
中国鼓励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发扬,加大对科技、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投入,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强调多元文化和文明交流,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凭借其独特性和实践效果,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维度上具备了一定的优越性。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的发展需求,推动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效的国家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地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国家工作的科学决策、高效执行和有效监管。
中国的政府体制和管理机制相对较为灵活,能够随时调整政策和措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挑战。
2. 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通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有机结合,中国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并取得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3. 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的社会稳定,提供了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环境,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安居乐学,并享受到基本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持续改善。
4.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推动清洁能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其高效的国家治理、经济发展成就、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这些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适应中国国情和满足人民需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职业道德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C)的和谐。
(A) 文化氛围(B) 舆论氛围(C) 文化精神(D) 社会氛围2. 在我国现阶段,集体主义原则维护的集体利益,是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它是以(B)为核心的。
(A) 党和政府(B) 工人阶级(C) 农民阶级(D) 广大知识分子3. 不仅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并且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以及人的和谐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B)。
(A) 思想言论氛围(B) 社会氛围(C) 思想舆论导向(D) 社会新闻播报4. 我国的国体是(A)。
(A) 人民民主专政(B) 民主集中制(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人民当家作主5.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利益、职业利益和从业人员个人利益从根本上一致,使得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为(C)。
(A) 个人主义(B) 英雄主义(C) 集体主义(D) 社会主义6. 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延伸权力监督,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属于以下哪种表现形式(B)。
(A) 健全民主制度(B) 健全民主法制(C) 健全法律制度(D) 健全民主监督7. 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和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D)。
(A) 改革开放,发展创新(B) 坚持走共产主义道路(C) 廉洁奉公,执政为民(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8. 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的是(D),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
(A) 科学的发展观体系(B) 人生价值体系(C) 社会主义世界观体系(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9. 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D)。
(A) 新闻工作者(B) 教师(C) 科研工作者(D) 知识分子10.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因此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A)放到重要位置。
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十个思想理论问题
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十个思想理论问题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十个思想理论问题作者:季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仍然较多,一些地方干部作风不正、腐败现象蔓延,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消极影响。
特别是当前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出现经济困难,也必然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来。
人民群众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一些疑问和困惑,期盼能够给予解答。
从调研的情况来说,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思想理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10个问题上。
针对人民群众的疑问和困惑,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和相关成果,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关于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全新概括之后,经过建国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随着十八大即将召开,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逐渐成为理论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二是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内容?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到底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这三个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如何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当前,人民群众和理论工作者都期盼有关方面能就这一问题专门作个阐述。
我们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八大路线的制定与推进、“大跃进”后对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形成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挑战改革与发展的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挑战改革与发展的路径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展现出了许多优势。
然而,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效的国家治理能力:中国政府拥有高效的国家治理能力,能够有效地规划和推动各项改革和发展任务的落实。
中国采取的集中决策、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各部门的协同作战,实现了许多重大战略和计划的成功实施。
2. 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积极吸纳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系。
中国的经济实力连年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3. 科技创新的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了研发投入,搭建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这些努力使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尤其在人工智能、高铁等高新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4. 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
中国通过实施一系列扶贫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提高了社会公平性。
同时,中国保护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这些挑战需要中国持续改革与发展:1. 经济转型的压力:中国正面临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这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同时,中国还需要应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挑战,推动绿色发展。
试论检察工作“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实现
试论检察工作“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实现[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政府职能迅速转变和社会需要协调发展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犯罪率升高,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
党和政府充分认清当前社会形势,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因此,检察工作的要求就是将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并以“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来推动检察工作的创新和科学发展。
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检察工作与法律、政治、社会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三个效果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关键词]检察工作;三个效果;科学发展我国的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检察院的基本职能就是依法履行审查批准和决定逮捕、公诉、职务犯罪侦查以及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等职能。
可以说,严格依法办案是检察工作的灵魂所在。
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检察工作与法律、政治、社会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我们的检察工作必须追求并且也能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检察工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内涵以及内在联系(一)三个效果的内涵检察工作的法律效果是指通过法律适用,使法律包括程序法和实体法得到严格遵守和证明,从而发挥法律适用的作用和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检察工作中坚持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
检察工作的“政治效果”具有独立的价值,是法本质的内在要求,政治效果与法的价值在终极关系上具有一致性,法的正义、秩序和效率价值与政治统治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与政权建设的需求是吻合的。
因此,检察工作一是要坚持正确方向,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要保障国家安全,要切实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确保国家安全统一。
改革开放,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探讨的历史过程及启示
改革开放,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探讨的历史过程及启示摘要:公平和效率是贯穿于我国分配制度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以及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也是我们党政策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对二者关系的认识逐步成熟。
在当代,我们必须调整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历史过程;启示;公平;效率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演变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党过分强调公平而忽视了效率的发展,导致了绝对公平主义的出现,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严重打击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建国以来的各种错误进行反思和总结,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根据社会特征和矛盾的变化对分配制度中公平与效率关系进行调整,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初步认识时期。
由于我国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坚持单一的公有制以及十年文革浩劫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生产建设积极性不高。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领导集体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当时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打破绝对平均主义带来的弊端,突出效率的重要性。
因此党的十四大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将效率与公平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后来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把"兼顾效率与公平"改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说法也一直沿用到十六大以前。
第二阶段,认识发展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坚持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社会经济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但这个提法是把公平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子,容易不被普通民众所接受,而一个不被多数民众接受的理念是很难有生命力的。
2020届高考政治备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并说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意义。
7.材料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突出,国企改革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翻开了新篇章。
材料二:联通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首例中央国有企业层面的混改。
混改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63.7%降到36.7%,仍是大股东但不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腾讯、百度等民企成为新的战略投资者;新成立的董事会吸收民营企业代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优化了经营管理机制;中国联通向7000余名核心员工授予占总股比2.7%的股票,调动了最核心要素的积极性;联通与新的战略投资者在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培育了创新发展新动能,国企民企混改“联姻”,改出了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融合、发展的新优势。
(1)解读材料一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联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8.(原创题)材料: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于近期正式印发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
与2018年版负面清单相比,2019年版负面清单在保证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缩减和优化了管理措施,丰富了信息公开内容,整个清单更加成熟完善,以清单为主要形式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国社会主义建设56年来的发展历程,如何处理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贯穿于不同时期、阶段党的方针、政策中的焦点问题。实践证明,根据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就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从历史长期发展看,效率与公平趋向统一
西方经济学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两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很多论述。哈耶克认为,真正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而不是收入或财产的平等。他强调市场效率,反对利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人为地制造平等。认为这样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效率。他主张国家要利用立法、行政手段来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竞争环境,来保证效率。哈耶克的观点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福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庇古认为,所有权的不平等造成收入的不平等,进而引起资源配置的失调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混乱,从而缺乏效率。新剑桥学派认为,收入分配与人与人的关系有关,不是纯技术性的问题,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收入分配制度也是不同的。收入分配的悬殊,必然引起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因此福利经济学派和新剑桥学派都主张“公平优先”,主张用收入均等化的分配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刺激、鼓励人们提高效率的制度,只有牺牲平等这一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念,才能换来效率,平等与效率不可兼得。他指出“在有些时候,为了效率就要放弃一些平等,另一些时候,为了平等,必须牺牲一些效率”。他认为在生产领域应以效率为先,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社会财富,为平等的分配提供物质前提。在分配领域则应该贯彻公平原则,用政府的福利政策去缓解收入的不平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体现公平与否的生产关系现状取决于体现效率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生产关系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从效率对公平的作用看,其一,效率是推动公平发展的动力。人类发展史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总是推动生产关系相应变化,物质利益原则决定着任何社会都把效率作为追求目标,并决定着相应的公平形式和公平程度。其二,效率为公平提供物质基础,使一定的公平形式得以维持。其三,效率也是衡量公平的尺度。评价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公平,关键不是看它是否符合某种人为标准,而是要看它是否能带来持久的社会经济效益。长期的低效率,必然是公平的失败。从公平对效率的反作用看,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等一系列有机因素的组合,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人的因素,人的行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效率的源泉。人的积极性从何而来,就其合法性和持久性而言,只能来自于社会的公平机制。社会公平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平等,一个公平的社会应该按照贡献分配权利,按照权利承担义务。每个人的贡献与获得越相一致,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就越高,从而促进社会总效率的提高。所以,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是超经济强制下的效率,这种效率不可能成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稳定支柱,任何不公平、不正当的效率都是不能长久维持的,也是一些合法政府所不允许的。要获得效率,惟一能达到持久效果的途径是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绝大多数人的劳动积极性。从另一方面说,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同样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现实基础。
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
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优越的社会制度,是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社会制度。
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的比较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明显,不但实现了更高的效率,而且实现了更好的公平,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的改进得到了更好的统一和相互促进。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是一个事关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大而基本的问题。
只要坚持用历史的、长远的、科学的眼光看问题,就会发现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不但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更好的公平。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效率与公平两方面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全正确的选择,可以实现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的有机统一。
这既可以从理论上得到证明,也可以从世界和我国的历史与实践中得到证明。
一是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科学揭示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优秀的制度,是更高的效率与更好的公平之有机统一的社会制度,从而不但可以使物质文化财富更加丰富,而且可以使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公平分享。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实际中社会主义往往是在落后的国家先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因此必须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要看到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无论在效率方面还是在公平方面都肯定会存在诸多的不足和欠缺,其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的改善必然会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特别是还要看到,社会主义只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其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不可能达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地步,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效率与公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不可能完美无缺。
对于资本主义的不足,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公平的缺陷特别是财富的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上。
这其实是很不够的,因为在效率方面,资本主义的效率也是残缺不全的,主要表现为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较高的劳动生产效率,而大多数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效率并不高。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探讨作者:贾永常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3年第04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质量日益提高,国家对人民的保障也日益完善。
在社会保障当中,为了平抑立法滞后、区域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悖现象,必须关注社会保障公平性。
有鉴于此,应实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战略,实行以人为本的公平与增长并重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保障水平,转换保障策略,加大保障力度。
社会保障制度既要体现公平,又要体现效率,公平与效率是贯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始终的两大基本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是贯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一,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首要原则。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公平,保证比较均衡地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需要是其第一要务。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效率是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又一重要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效率。
这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消除各种社会风险的侵害,从而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这就为提升社会效率提供了较有利的主观前提;社会保障可以缓解贫困,调节收入差距,缓和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从而为提升社会效率创设了较为安定的客观环境;社会保障通过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为提升社会效率做出一定份额的价值贡献。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与效率上存在的问题第一,公平与效率问题缺乏一个明确的长远的指导思想,社会保障立法滞后,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第二,保障范围覆盖不全,统筹层次低,既难以体现公平,又有损效率。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言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利益为核心的制度。
它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展现出许多优越性,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探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经济优势公有制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公有化,实行计划经济。
这样一来,国家可以更好地调节资源的分配,确保各个部门和地区的发展协调一致。
与此相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容易引起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和普遍性的市场失灵现象。
实现生产力高效提升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全民所有制,具备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技术创新的优势。
国家可以通过投入大量资源来推动关键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从而实现生产力的高效提升。
共同富裕理念促进人民福祉增长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共同富裕,追求人民的全面发展。
相比之下,资本主义制度更多关注私人利益的追求,不同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容易扩大。
社会主义制度注重解决社会的普遍福祉问题,更能促进人民的福祉增长。
政治优势公民参与度高,民主决策机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公民具有更多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更能体现民主的决策机制。
通过全民代表大会制度、居民委员会等各级组织的参与,公民能够更直接地参与政治决策,更好地实现人民主权。
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社会主义制度中,政府负责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相较于资本主义制度中波动频繁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情况,社会主义制度更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
保障人权和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制度注重人权和公正,强调社会公平。
通过推行公共服务制度、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社会主义制度更能确保人民享有基本的权利和福利,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
社会文化优势培养共同价值观社会主义制度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普及社会主义理论,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增强社会凝聚力社会主义制度具备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优势。
公有制经济和共同富裕理念可以减小阶级和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各阶层的互信和凝聚力。
初中政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原因
初中政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经济和共同富裕的理念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为全体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福利。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人民自治和文化繁荣。
首先,社会主义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规划和调控,能够更好地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高效运转。
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强调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提倡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使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其次,社会主义制度倡导的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资源和福利。
社会主义制度下,财富不再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是通过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分配给全体人民。
这种公平的分配机制减少了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社会的和谐程度。
同时,社会主义制度注重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普及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为人民提供基本保障。
这使得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提高了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注重人民的自治和民主参与。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具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
社会主义制度强调人民的自治,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监督。
这种人民民主的实践使决策更加科学、公正,并能够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例如,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政治权利的广泛参与和民主自治。
最后,社会主义制度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文化成为全体人民共同关注的事业,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注重培养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践中展现出了许多优越性。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探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经济方面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公有制特点,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和公平分配,追求共同富裕,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制度有以下优势:首先,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源,实现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受到私人占有和市场竞争的制约,而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公有制和国家计划,能够更好地调动各方面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潜力。
其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巨大,社会不稳定因此增加。
而社会主义制度追求共同富裕,通过按劳分配和公平分配原则,实现财富的合理分配,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会主义制度注重公共利益,重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例如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与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机制主导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政治方面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
相比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方面有以下优势:首先,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民民主,实现了广大人民的政治参与。
社会主义制度强调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公投等机制,使人民能够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决策,保障人民的政治权益。
其次,社会主义制度注重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主义制度追求共同富裕,注重社会公平与正义,通过法律的保障,实施公正的司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保护人民的权益。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更好地解决全局性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主观题知识问答20条(2023年秋季版)
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主观题知识问答20条(2023年秋季版)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能将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起来,极大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④三者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2、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或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发展?①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②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③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如何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①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②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③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2)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弘扬企业家精神,坚持爱国敬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试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社会效率 的提高总是和劳动强度和劳动时 间长度成 反 比的。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 , 正确的效率本身就是向着更加公平 的方 向提 高的。另外 , 社会效率的提高也使得各个工种之间 的体力付 出越 来越接近 , 工作强度 的差 异变得越 来越小 , 这本身 就是公平 的进 步。而且 随着社会 的进步 , 人与人之间的工作 效率 的差异也会越
的公平 。 所谓分配 中的公平就是 以平等权利为基础 的社会公平要
差距超过 了国际上 中等差距程 度的 国家 , 因而 , 实现公平 分配是 构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的客 观要求 。 1 实现公平 与效率 相统 一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的基础。 、 在社
会 利益矛盾充分 凸现的情况 下 , 建立 利益协调机制 , 形成一种 大
实现 公 平 与效 率相 统一 , 要 充 分 认 识 实现 公 平 分 配的 重 要 意 义 , 要 对 政 府 权 力 进 行 合 理 的 制 度 安排 、 化 产 权 制 度 改革 、 立 公 平 就 就 深 建 的 市 场 竞 争规 则 以加 速 市 场化 进 程 、 强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建 设 以保 障特 困群 体 的 合 法权 益 。 加 关 键 词 : 会 主 义 ; 平 ; 率 ; 平 分 配 社 公 效 公
受 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的制约 。在不 同的发展 阶段 , 社会公平 的
内涵也会不 同。”
公平和效率是可 以兼容 的,它们很多时候可 以相互促进 、 相
互统一 。公平分配有助于效率 的提高 , 率的提高可进一步促进 效
公平 ;分配是否公平直接关 系到社会 的稳定和劳动 者积 极性 、 主
系, 再分配更 加注重公平 。 这表 明党 中央对实现公平与效率 的统 ”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点总结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点总结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2、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3、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改:主语错误,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4、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5、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改: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6、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改: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7、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改:主语错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8、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焕发国企活力,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改:没有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性质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9、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唯一的实现形式。
×改:并不是唯一形式,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10、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改:主语错误,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的基础。
13、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正确处理什么的关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正确处理什么的关系正确处理时与势的关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
“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
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共富”取代“贫困”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其次,新一轮互联网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普通劳动者就业形成巨大冲击,收入差距变化的新趋向对分配公平提出了新挑战。
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我们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不断健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构建“调高、扩中、提低”三位一体收入分配实践策略,也是遏制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强化市场竞争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推动按劳分配和按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强化政府调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民生建设更具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三次分配更加注重“温情”,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形成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正确处理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关系,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
做蛋糕和分蛋糕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4城市管理:张洪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
那么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和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个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
但在任何时候效率与公平一定是并存发展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发展的前提。
所以,恰当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任何一个社会不能没有效率,更不能没有公平。
效率与公平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并重目标和根本的价值评价体尺度。
那么它们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说“很多时候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并且为了公平就要牺牲某些效率”。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更多地把二者看作对立的关系。
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的关系,我初步断定:公平(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公平和效率是统一的,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
首先,经济公平的评价依据是效率,我们强调经济公平就是强调效率,经济公平要求各市场主体机会均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按市场法则公平竞争,追求最大效率。
其次,强调高效率又旨在实现经济公平,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实现经济公平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同时,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创造更为丰富的物质文明,才能为推动人们遵守国家法律、为社会主义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条件,从而形成一个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
(二)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对效率有制约作用,没有社会公平,经济活动不会有持续稳定的高效率。
可以说任何不公平的机制必然会造成对效率的破坏,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是皮鞭下的效率和饥饿下的效率。
在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很少有人想到效率,也没有人敢想到效率;劳动者“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也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在这种分配体制下“成功地分配了贫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从理论上得到证明,也可以从世界和我国的历 史与实践中得到证明。 一是从理论上看, 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科学揭 示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优秀的制 度, 是更高的效率与更好的公平之有机统一的社会 制度, 从而不但可以使物质文化财富更加丰富, 而 且可以使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公平分享。 不过, 我 们也应该看到, 由于实际中社会主义往往是在落后 的国家先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因此必须 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 要看到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 无论在效率方面还是在公平方面都肯定会存在诸 多的不足和欠缺, 其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的改善必然
!
主义制度对美国等少数发达西方国家还有相当的 历史合理性的话, 那么这些 “ 在本土无害或有益的 文化因素, 如果被分离出来, 闯入异国的社会环境 后, 往往会变得具有危险性和破坏性” , 这正是谚 语“ 彼之甘饴, 吾之毒药” 所表明的道理。 ! " # 在其他条件下可能是极为糟糕的。”
! ’ # $ %++, ) $ %&"* )
!"#$%"
!"
江西社会科学
!""#$ %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效率与公平 问题,是一个事关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的重大而基本的问题。只要坚持用历史的、长远 的、科学的眼光看问题,就会发现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不但可以实现 更高的效率, 而且可以实现更好的公平。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效率与公 平两方面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 选择,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全正确的选择,可 以实现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的有机统一。这既可
小, 人均可耕地面积大, 生产力发达, 科技教育发 按购买力力平价计算 ) 占 达, +((* 年国民总收入 ( 以占全世界 "/ .-0 的面积, 只 全世界的 +(/ ’0 , 养活占全世界 */ +0 的人口;而能源消耗占当年 全世界能源消耗的 +./ ,&0 ,排放的二氧化碳占 全世界的 +&/ -,0 ,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生态 代价。 " 同时, 美国经济发展也付出了巨大的社会 代价, 仅犯罪问题一项就足可窥见一斑。 美国的犯 罪率和罪犯率都位居世界前列,犯罪总量和罪犯 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据联合国的犯罪调查数据 1 +((( 年 1 美国有已定罪的监狱犯人 .&+/ . 万人 1 缓刑犯 &’(/ ’ 万人 1 假释犯 ,2/ + 万人 1 共计 2"’
& / ( )*’+. 、 *’1% 0 ’12 , 。 即使是一度 性质的情况下就能做到”
本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有形无形的破坏、剥 削和支配。这除了其在历史上赤裸裸的殖民统治 和掠夺造成的严重消极影响之外,今天的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则更多地利用垄断企业、 跨国公司、 国 际贸易等种种 “ 现代的、 也更先进、 更加理性化的 帝国主义剥削体系” , 少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 达是以牺牲不发达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 & % (
# 万余人, 罪犯率高达十万分之二千零五十; 美国
$ .--- 年 ) 发案量 + &,"/ "’ 犯罪案件更高得惊人, 万起1 每天发案 ,* ’". 起;犯罪率达到十万分之 八千五百一十七,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缺乏保 障。$ 而社会主义中国却在成立短短 2( 多年的历 史中, 在一穷二白、 自然条件较差、 可耕地面积少 和国际环境差的情况下,以占全世界 "/ ."0 的国 土面积养活了占全世界 +(/ &,0 的人口,+((* 年 国民总收入 ( 按购买力力平价计算 ) 占到全世界的 .&/ 2,0 ,国民总收入已达到美国的 ,2/ +-0 ,人 均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只有美国的 并且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实现 .&/ -20 、 .&/ &"0 ;
& % ( ) *!!/ , 答案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发达资 慢?”
在美国相当有影响的
“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斯、 费尔等人坦承: 关于私有 制和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基于 一系列非常严格的假设。 ……但就效率而言 - 主流 派经济理论也并没有得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是 ” 完全成功的结论。
!"
!"#$%"
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 — 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及其改革完善
! " # $ %&’( ) 种做法是否明智” 。即使退一万步说, 资本
内的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要发达得多; 但是, 也应 看到美国有极好的地理自然环境,其资本主义制 度已经建立了两百多年,且利用了并仍在继续利 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秩 序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包括利用 甚至控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以极低的价格 进行盘剥;挖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为其 服务;利用英语等在世界文化中的优势地位占据 信息主导权,特别是以此影响非资本主义国家意 识形态的整合力和影响力。 虽然如此, 仍不妨先将 中国与美国作个比较。 根据世界银行、联合国等机构提供的统计数 参见表 .) , 虽然美国自然条件好, 人口密度 据 (
“ 在某些社会与经济条件下运转良好的制度安排, 对美国 民主制度赞赏有加的法国资产阶级学者托克维尔 也坦承一国的政治法律制度必须与该国的民情适 “ 应, 他认为: 美国的联邦宪法, 好像能工巧匠创造 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 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 - # $ %.’, )
&’ ( )*!#、 *!++ ,
点是片面的, 很多没有解决产权问题的国家和地区 却“ 增长很快” , 走了与西方显著不同的“ 发展之路” ; 他称“ 那种仅仅想单独依靠市场力量来管理经济的 试图也注定要失败。 所有成功的经济都是混合经 济, 依赖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 ; 混合经济等模式“ 迟早( 希望是早一些) 将会在国际
中国古语
“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更一针见血 地说明了条件和环境的极端重要性,不顾条件和 环境的不同而全盘照搬照抄别国的社会和政治经 济制度, 其结果必然走向失败。事实上, 西方资本 主义制度在许多非西方世界的移植实践表明,它 不但在经济上是失败的, 效率低下, 物质匮乏, 民 众穷困, 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失败的, 导致不少国家 不是动乱频发, 就是暴虐肆行, 腐败盛行。在比较 社会制度的优劣时,既要看到与少数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的现实差距, 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也要坚 持历史的、 客观的、 长远的、 辩证的全面比较方法, 看到少数西方国家的发达是各种国内外因素长期 作用形成的, 并非一日之功。 但也不能把眼睛仅仅 盯在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而看不到大多数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至今仍然欠发达,甚至 经济衰败、 社会问题成堆。对于中国而言, 近代的 实践已经证明, 资本主义制度不适合中国, 资本主 义只会使中国陷入贫穷落后的附庸地位,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是从中国与美国、 印度的比较来看, 社会主 义中国的效率与公平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 年以来,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 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可以从中国与 印度甚至美国的比较中得到证明。当代最大的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 — 美国,总体上比包括我国在
&+( )*!21、 *!#", 。 关系中占据上风”
二是从实践上看,资本主义在大多数发展中 国家都未能取得成功,它不但没有有效地提高效 率, 而且也未能较好地实现公平。 从全世界范围来 只有不到全球人 看, 在全球 !!" 多个国家和地区, 口 ’%3 的 /" 余个少数国家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 主要利用殖民剥削和有利的国际制度安排) ,但 大多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欠发达国家在过去两 百年中并未取得多大成就,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 没有多大改善, 有些甚至恶化了。据统计, ’.%" 年 以来, 在全球推行私有化的进程中, 与所谓 “ 普遍 认为”私有化有助于促进增长的观点相反,+" 年 的 “ 私有化造成的是增长率的下降而不是增加 ” ( 全球人均 45* 增长率由 !" 世纪 %" 年代平均约 ,同时还造成 /$ %3 下降为 ." 年代平均约 ’$ !3 ) 立即引起 了较为严重的失业等社会问题。& 1 ( ) *+"+ , “ 的问题是为什么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沿着其 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所常见的资本主义道路前 进,以及为什么它们一直没有什么进展或进展缓
!"#$%"
!"
江西社会科学
!"。 特别是还要看到, 社会主义只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其生产力的发 展、 社会的发展还不可能达到“ 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的地步,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效率与公平在相当长 的历史时期内还不可能完美无缺。 对于资本主义的 不足, 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公平的缺陷特别是财 富的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上。 这其实是很不够的, 因为在效率方面, 资本主义的效率也是残缺不全 的, 主要表现为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较高的劳 动生产效率, 而大多数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 效率并不高。 对于资本主义的缺陷, 即使在西方资 产阶级国家当中, 一些经济学家也不得不承认, 或 者更明确地认为资本主义将灭亡。 如美国著名经济 学家熊彼特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认为 “ 资本主义制度趋于毁灭其本身” , 社会主义将取代 资本主义( 当然, 这里说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所说 的社会主义有差异) 。
& ! ( )*%./ 0 %.1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
者、 曾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的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指出: 在经济学神话中, 也许没有哪个 神话像产权神话这样居于支配地位了。 这个神话认 为, 人们所需要做的一切就是正确地界定产权。 做 到这一点就能保证效率。 ……这是个非常危险的神 话- 因为它使许多处于转轨过程中的国家错误地把 ” 重点放在产权问题 ) 即私有化问题 , 上。 这种产权神 话和认为使国有企业私有化会提高效率的观点“ 没 有科学依据” , 因为“ 头等重要的问题是改变管理人 员的激励结构—— — 而且这一点在企业不改变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