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池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池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水池包括循环水池和吸水池等,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矩形池。
循环水池: 共两座,两座连为一体,中间设变形缝,缝宽100mm,每座净长32m,净宽20m。
水池底板厚250mm,板底标高为2.00m,池顶标高为4.50m,水池壁厚250mm。
水池外设钢梯。
循环水池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撑,框架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底标高
为-3.00m,框架高2m。
吸水池: 吸水池平面尺寸为30 m×13m(净尺寸), 水池底板底标高-3.80m,池顶标高4.50m。
底板厚600mm,顶板厚130mm,壁厚500mm。
池顶设吊轨钢架,高3.7m,轨道为I20a。
水池外设钢梯。
水池混凝土强度为C30,抗渗等级不小于S6。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基础40mm;水池底板:冷却塔水池30mm,吸水池40mm,梁、柱35mm,池壁板25mm。
水池内壁、梁、柱、板抹防水砂浆(1:2水泥砂浆加5%防水剂)20厚,再抹环氧沥青漆两道。
吸水池外侧设有钢筋混凝土设备基础:SJ-P6301a、b、c(平面尺寸5600×2200mm)和SJ-S6301a、b、c、d(平面尺寸7600×3600)等。
本工程水池的施工重点是防止混凝土开裂和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搞好混凝土的养护是施工的关键。
2.编制依据
2.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2.4《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50214-2001
2.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2.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2.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2.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
2.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2.11《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SH3505-1999
2.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2.1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2.14《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1-90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认真熟悉图纸,提出图纸问题并交由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共同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计算工程量并进行工料分析,提出材料计划。
3.1.2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可行的单位工程施工方案和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3.1.3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气候条件,编制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3.1.4提供砂、石子、水泥、钢筋等材料样品交由实验室做原材检测,并根据图纸要求做相应的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取样品必须经监理见证。
3.2现场准备:
3.2.1平整施工场地,清除现场建筑垃圾。
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并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合理规划现场机具材料的布置。
3.2.2及时与业主等相关部门联系,使施工现场具备“四通一平”条件。
3.2.3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的组织相关施工人员进场,新进厂的工人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及相应技能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3.2.4组织机具设备及周转材料进场,并及时检修,保证不影响施工进度。
3.2.5工程用材料按计划进场,并按规定进行合理堆放、保管。
4.施工方法及程序
4.1施工方法:
4.1.1本工程水池采用竹胶合板模板和木方、对拉螺栓及钢管脚手架完成结构成型。
在厂区内设立木工和钢筋加工棚,完成模板、木方、钢筋加工成型。
混凝土采用现场集中搅拌,采用混凝土输泵运输浇筑,汽车式起重机解决材料的垂直运输。
4.2施工程序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确定水池施工程序如下:
循环水池:
测量放线→基坑开挖、清理→基坑钎探、验槽→混凝土垫层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土方回填→池底板施工→池壁施工→满水试验→池壁抹灰、防腐。
吸水池:
测量放线→基坑开挖、清理→基坑钎探、验槽→混凝土垫层施工→池底板施工→池壁施工→池顶板施工→满水试验→池壁抹灰、防腐→池外回填土→池外散水、地坪施工。
5.施工技术措施
5.1定位放线:
5.1.1从总平面图上找出定位点,并绘出本工程定位放线图,将主要数据标在定位放线图上(主要包括定位点的坐标、标高、定位点间的距离等)。
5.1.2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将其各主要控制点测出并固定好,控制桩四周用C20混凝土浇筑(可在定位点四周打三根钢管,再用三根同样的钢管将其锁住加以保护)。
5.2土方开挖:
5.2.1由测量员进行定位放线,打入定位桩并采取保护措施。
同时测量出自然地坪标高,做出方格网图,以确定挖土深度和土方开挖量。
5.2.2 基坑开挖前用白灰撒出开挖线, 基坑的放坡系数为0.3。
5.2.3土方开挖采用反铲式挖掘机进行基坑大开挖,机械开挖时基坑底留置200㎜厚的土方,留待人工清槽。
5.2.4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基底标高,避免超挖扰动基底土。
5.3土方回填:
5.3.1 回填土材料要求:
(1)土料严禁用淤泥、腐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
土料要过筛,粒径不能大于15㎜。
(2)填土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率范围内。
当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
(3)填土应从最底处开始,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
(4)在地形起伏之处,应做好接槎,修筑1:2阶梯形边坡。
上下层错缝距离
不应小于1m。
(5)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一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
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
(6)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时,一般填土厚度不宜大于250㎜,
(7)如碰到橡皮土时,可将橡皮土挖出,换含水率较低的土或掺加石灰粉以吸收水分,然后再夯实。
(8)回填土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层土的铺填工作。
5.3地基钎探
基坑开挖完后,立即进行地基钎探,地基钎探使用φ25,L=2.5m光圆钢钎及G=3.6~4.5kg铁锤施工,钎探时钢钎必须垂直于地面放置。
将大锤举高至钎顶60-70cm时,使大锤自由落下,严禁钢钎不均匀受力。
钎探时探点间距不大于2m,钎探1.5m深,记录钢钎每次沉30cm时的锤击数,钎探完毕后统计分析数据,会同有关部门验槽合格后,将探孔用粗砂灌实,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4混凝土垫层的施工
土方开挖完并验槽合格后,进行放线,支设垫层模板,抄出标高后进行混凝土垫层的浇筑,混凝土要求表面平整。
混凝土垫层凝结硬化后,进行基础的测量定位放线,在垫层上标出基础轴线。
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5水池模板施工:
本工程采用竹胶合板模板和木方、对拉螺栓及钢管脚手架完成结构成型。
在厂区内设立木工加工棚,完成竹胶板、木方加工成型。
竹胶板、脚手架钢管等材料堆放,专人负责保管、维修和清理,保证模板、脚手架钢管使用的连续性。
对水池结构施工所使用的钢管支撑架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保证水池结构几何尺寸的准确。
钢管、支撑架不能直接坐在地基土上,站杆下必须设厚50mm、宽200mm硬质木板,防止钢管支撑架出现局部下沉。
5.5.1首先定位,弹出池底板中心线或轴线,然后弹出其边线。
5.5.2模板安装前必须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模板缝必须粘贴海绵胶条,防止漏浆。
5.5.3固定模板的脚手架杆要高出混凝土表面100mm以上,防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表面留有不平整痕迹。
5.5.4模板调正后,采用钢管作为支撑加固。
支撑加固要能够承受混凝土的侧向压力,保证混凝土外型尺寸和外观质量。
5.5.5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校核轴线位置、截面内部尺寸以及模板的垂直度、表面平整度等。
5.5.6池壁模板:模板采用竹胶板拼装,内外模板支撑均采用Ф48×3.5mm钢管,内支撑水平设置间距700mm,外支撑竖向设置间距≤600mm。
内外模板采用对拉螺栓连接,间距:水平600mm,竖向600mm。
模板施工时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池壁和底板转角斜坡处采用木模板木支撑,具体如下图:
5.5.7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拆除的模板和脚手架钢管要及时清理运走。
5.5.8 预埋螺栓的固定:
(1)基础的预埋螺栓采用6mm或8mm厚钢板做定位板,螺栓上部采用双螺帽固定,下部采用钢筋交叉连接固定,以保证预埋螺栓位置和标高的准确。
(2)在基础支模绑扎钢筋的同时,预埋螺栓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的位置、标高进行定位,上部用定位板将螺栓进行固定,螺栓下部采用Φ20钢筋作为斜撑和拉接条与螺栓进行焊接,以保证螺栓的牢固和垂直度。
(3)螺栓定位板要露出基础表面100mm以上,避免埋入混凝土中。
(4)定位板采用脚手架管进行支撑与固定,定位板固定系统不能与模板、固定模板的钢管连接,以免受到震动时影响螺栓中心距、标高准确度。
5.6钢筋工程:
5.6.1钢筋进场后,要按品种及规格型号分类堆放,并用毛石或枕木垫起,避免油污及泥土污染。
钢筋按下料单进行切断、加工,制作好的钢筋应按使用部位编号,分类堆放。
5.6.2钢筋下料前,钢筋配料表必须经工程技术人员审核,并在质检员审核认可后方可领料、下料、加工。
钢筋工程采取集中下料,现场绑扎的方式进行。
5.6.3钢筋在对焊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操作。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5.6.4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且同一连接区段长度范围内的焊接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比率不能超过50%。
基础钢筋要防止被人踩坏或箍筋歪斜,丝扣要绑扎牢固,保护层垫块按50cm间距布置并垫在主筋下。
5.6.5水池底板钢筋绑扎前,首先在垫层上将底板尺寸线放好,并画出钢筋位置线,然后严格按尺寸铺放钢筋并进行绑扎。
底板上层钢筋采用Φ12钢筋马凳支设,每1000mm间距设一个或设拉结筋(钢筋6@600,梅花型设置)。
网片要与马镫绑扎或点焊牢固。
底板与池壁大放脚斜面模板采用25mm厚的木板支设,并用Φ12“十”字钢筋加固。
为防止竖向钢管穿透池底,在钢管下埋设支撑混凝土垫板且加止水带。
混凝土底板浇筑应在水池纵向上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不留施工缝。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斜向推进,底板与池壁大放脚的连接部位,先浇筑一部分混凝土,稍停待沉实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和“脱缝”现象。
5.6.6水池水平施工缝设在池底板顶面以上300-500mm处,施工缝处埋设400mm 宽,4mm厚的钢板止水带,止水带点焊固定在钢筋上,混凝土内埋200mm外露200mm。
5.6.7池壁钢筋绑扎:钢筋采用绑扎接头,并用S形φ6钢筋挂钩,控制两层钢筋的相对距离,间距600mm。
5.6.8底板钢筋的绑扎要按设计要求进行。
单向受力网片外围两排钢筋相交点要全部扎牢,中间钢筋可隔一绑一。
双向受力网片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
并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偏移。
5.6.9当底板的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在任一截面内钢筋焊接接头的面积不能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50%。
5.6.10钢筋绑扎时要保证保护层的准确度,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5.7混凝土工程:
5.7.1混凝土选用中、粗砂和强度等级为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抗裂防水剂,使混凝土得到收缩补偿,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达到抗渗要求。
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一分钟,以保证搅拌均匀。
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确定,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检测、搅拌。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搅拌时要做好记录,每班至少做混凝土试块二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
5.7.2混凝土集中搅拌,搅拌完成后,要尽快运至施工部位,减少二次倒运。
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发现离析现象,应重新搅拌后方可使用。
5.7.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5.7.4混凝土浇筑前要将模板内的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清理干净。
5.7.5混凝土浇筑要分段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和钢筋的密度确定,一般为400mm,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高度不得超过2m。
5.7.6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时应快插慢拨20~30秒,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按一定顺序移动、均匀振捣不得遗漏,振捣时做到均匀振实(表面呈现浮浆,无气泡,不再下沉),棒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接槎。
5.7.7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混凝土要内实外光,接槎时间不得超过2h,混凝土拆模后以看不出接槎印为好。
单个基础一次浇筑完成,不留设施工缝。
5.7.8基础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在基坑内搭设马道,翻斗车水平运输的方法浇筑混凝土。
5.7.9池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施工缝处应将其表面凿毛,清除浮浆,使之露出石子,用加压水冲洗后保持湿润,止水板两侧也要清理干净。
再次浇筑混凝土时首先铺一层50mm厚与池壁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水池池
壁混凝土浇筑应从中心向两侧对称进行,并分层浇筑。
预埋柔性套管下部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用振捣棒将混凝土由两边向中间赶,以防混凝土振捣不实导致局部渗漏。
5.7.10混凝土浇筑时,应沿池壁四周对称交圈浇筑,严禁从一侧集中浇筑混凝土以防止柱插筋偏移。
5.7.11浇筑混凝土时要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洞、预埋铁件、预埋管和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孔洞堵塞情况,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立即整改、修理、完善、处理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5.7.12混凝土养护:
防水混凝土的养护对其抗渗性能影响极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为重要,一般在混凝土进入终凝(浇筑后4-6h)即应覆盖,浇水湿润养护不少于14d。
因为在湿润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缓慢,不致形成早期失水,有利于水泥水化,特别是浇筑后的前14d,水泥硬化速度快,强度增长几乎可达到28d标准强度的80%,由于水泥充分水化,其生成物将毛细孔堵塞,切断毛细通路,并使水泥石结晶致密,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均能很快提高。
14d以后,水泥水化速度逐渐变慢,虽然继续养护依然有益,但对质量的影响不如早期大,所以应注意前14d 的养护。
混凝土表面泌水和浮浆应排除,待表面无积水时,宜进行二次压实抹光。
泵送混凝土一般掺有缓凝剂,宜在混凝土终凝后才浇水养护,并应加强早期养护。
为了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早期由于干缩产生裂缩,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应覆盖洒水养护。
池壁模板拆除后,采用0.5mm厚塑料膜覆盖浇水养护。
板视气温变化情况每间隔一定时间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
防水混凝土连续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5.8满水试验
5.8.1满水试验的条件:
(1)池体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
(2)试验在水池的防水层和回填土施工以前进行。
5.8.2试验前的准备:
(1)将池内清理干净,修补池内外的局部缺陷,临时封堵预留洞。
(2)设置水位观测标尺。
(3)标定水位测针。
(4)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采用1m×1m×1m见方的 1.5mm厚钢板水箱),并设有测定水位的测针。
水箱应经过检验并不得渗漏。
(5)充水的水源应采用清水,并做好充水和排水系统设施的安装工作。
5.8.3试验方法及步骤:
(1)充水:
1)向水池内充水应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1/3。
第二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2/3。
第三次充水至设计水深。
2)充水时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相邻两次充水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每次充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充水过程中和充水以后,应对水池作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
(2)水位观测:
1)充水时的水位可用水位标尺测定。
2)充水至设计深度进行渗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
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1/10mm。
3)充水至设计深后至开始进行渗水量测定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4)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为24h。
5)连续测定的时间可依实际情况而定,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应再测定一天。
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可继续延长观测。
(3)蒸发量测量:
1)将现场测定蒸发量的水箱固定在水池中,水箱中充水深度可在20cm左右。
2)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的水位。
(4)水池的渗水量按下式计算:
A
1
q =—{[E1-E2]-[e1-e2]}
A
2
式中q—渗水量(L/m2.d)。
A
1
—水池的水面面积(m2);
A
2
—水池的浸水总面积(m2);
E
1
—水池中水位测针的初读数,即初读数(mm)
E 2—测读E
1
后24h水池中水位测针的末读数,即F末读数(mm);
e 1—测读E
1
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
e 2—测读E
2
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
(5)水池满水试验应按规范要求填写试验记录
(6)水池渗水量按池壁和池底的浸水总面积计算,钢筋混凝土水池不得超过2 L/m2·d。
(7)试验注意事项
1)当连续观测时。
前次的E2、e2,即为下次的E1、e1。
2)雨天时,不做满水试验渗水量的测定。
3)渗水量如超过规定标准,应经检查,处理后重新测定。
5.9水池抹灰
5.9.1水池抹灰:为提高水池的不透水性,池内壁和底板采用20㎜厚1:2防水水泥砂浆(内掺5℅防水剂)抹面,池外壁采用20㎜厚水泥砂浆抹面,应分层紧密连续涂抹。
抹水泥砂浆前,须将混凝土表面凿毛,然后刷内掺108胶(内掺为水泥重量的10%--15%)的水泥砂浆一道,填充基层表面空隙。
在素水泥浆层初凝时抹第二层防水砂浆,要使水泥浆层薄薄压入素灰层厚度的1/4左右。
抹完后在其初凝时用扫帚按顺序向一个方向扫出横向条纹,之后再抹一道素水泥浆作为结合层,最后再抹一道5mm厚的防水砂浆层,用铁抹子抹实压光。
5.9.1.1抹灰前必须先找好规矩,即四角规方,横线找平,主线吊直,弹出准线。
5.9.1.2用拖线板检查墙面平整垂直程度,大致决定抹灰厚度(最薄处一般不小于7㎜),再在墙的上角各做一个标准灰饼,大小5cm见方,厚度以墙面平整垂直决定,然后根据这两个灰饼用拖线板或线锤挂垂直做墙面下角两个灰饼,厚度以垂直线锤为准,再用钉子钉在灰饼附近,拴上线挂好通线,并根据线位置每隔1.2—1.5m上下加做若干标准灰饼,待灰饼稍干后,在上下灰饼之间抹上宽10cm 的砂浆冲筋,用木杠刮平,厚度与灰饼相平,待稍干后可进行底层抹灰。
抹灰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宜为5—7㎜。
5.9.1.3抹灰完成后次日进行洒水养护。
5.9.2水池防腐施工
5.9.2.1水池防腐采用涂刷环氧沥青漆两道。
进场后应当严格进行质量检查、储存、运输和保管。
5.9.2.2原材料进场后,必须检查其规格、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9.2.3池壁防腐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
5.10池外回填土
5.10.1土方回填应于水池试水、抹灰及防腐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土前将基坑内的建筑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并经甲方、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回填土料为原土,每层铺设厚度为250mm,蛙式打夯机夯实,水池四周采用人工夯实,以免碰撞、损坏池壁。
5.10.2土方回填施工中,每层土方回填完毕后应及时用环刀取样检验,测定其干密度,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回填施工。
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
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
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
6.质量保证措施
6.1施工中严格执行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6.2设专职质量检查员进行跟踪检查,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和分项工程评定工作。
6.3工程中所用材料必须具备合格证,规定复检的材料必须认真进行复检,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
6.4混凝土、砂浆配合比以当地实验室出具的配比为准,按规定进行试块留置和养护工作,到期及时送检。
6.5严格执行“三检一评”制度,责任到人,层层把关,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6焊接和混凝土浇筑属特殊工序,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6.7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保证工程质量。
7.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保证措施
7.1环境管理
7.1.1根据《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建立环境监控体系。
7.1.2施工现场应经常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7.1.3施工现场垃圾严禁随意抛弃,应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作业区内的道路应适当洒水,减少扬尘。
7.1.4水泥等飞扬的细颗料材料,应安排在库房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扬尘。
7.1.5搅拌站应进行封闭管理,防止粉尘污染环境,并应设置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后方可排放。
7.1.6施工现场应根据当地环保局的规定采取降噪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噪声扰民。
7.1.7施工中应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的集中管理,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
7.1.8余土外运后不要随意堆放,统一拉运至指定的堆放处。
7.1.9施工机械的尾气必须符合排放标准,超标的必须停用进行修理,否则禁止使用。
7.1.10有毒、有害的垃圾禁止当作土方回填。
7.1.11除有规定的装置外,禁止在现场熔融沥青、焚烧油漆、油毡以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7.1.12外运土方的车辆顶部以蓬布覆盖,以免扬尘。
7.2安全管理
7.2.1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
7.2.2施工现场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急救保护措施,由专职人员负责管理。
7.2.3设专职安全检查员,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排除隐患。
7.2.4对入场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7.2.5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7.2.6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7.2.7开挖的基坑四周以警戒线围护,随时对坑壁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裂纹,立即停止基坑内的施工操作,待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施工。
7.2.8机具设备必须试运转合格后方可使用,定人定岗,并按照各机械安全操作
规程进行操作,严禁带病作业。
7.2.9起重机应避免带载行走。
7.2.10禁止在六级风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
7.2.11起重吊装的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与起重机驾驶员密切配合,执行规定的指挥信号。
驾驶员应听从指挥,当信号不清或错误时,驾驶员可拒绝执行。
7.2.12起重机的吊钩和吊环严禁补焊。
当吊钩吊环表面有裂纹、严重磨损或变形时应予更换。
7.2.13电器设备设专人进行管理,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设备要接地或接零,并使用漏电保护器。
7.2.14操作人员在脚手板时,应思想集中,防止踏上挑头板。
两侧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等防坠落措施。
7.2.15高处操作人员使用的工具、零配件等,应放在随佩带的工具袋内,不可随意向下丢掷。
7.2.16工作前要先检查所使用工具的可靠性,班前和班中严禁饮酒,工作中禁止打闹或开玩笑。
7.2.17特殊工种,如电工、焊工等必须持证上岗。
7.2.18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
7.2.19施工过程中不慎与腐蚀或刺激性物质接触后,要立即用水或乙醇洗。
采用毒性较大材料施工时,应适当增加操作人员的休息时间。
施工时应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劳动保护制度。
7.2.20各种机械设备按其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不得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经失效的机械设备。
严禁拆卸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其调试和故障排除由机修人员负责进行,按时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