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认识论与科学技术价值论的现实指导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自然辩证法第二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于1925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
从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一个新学科。
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及龚育之、孙小礼写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
主要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1. 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我认为它深刻揭示了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的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2.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3.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和区别: 虽然他们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他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第一如何看待自然观。
第三讲 科学技术认识论
现代科学——综合的时代
1.“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 息论 2.“新三论”——协同学、突变论、耗 散结构论 3.新技术革命
科学的起源:来源于常识
• 科学源于常识又超越常识,但最后还要 回到常识——构成人们的常识的世界图 景、概念框架、方法论等。 • 常识的概念:人们普遍拥有的经验性和 不加反思性的指示,属于实际知道怎么 办的操作知识。 (common sense)
科学的主要形相
贝尔纳认为:科学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含义, 主要有: 1.一种建制:“科学作为一种建制而有以几十万 计的男女在这方面工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 却的社会职业。 2.一种方法: 3.一种累计的知识传统: 4.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 5.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科学不仅供实际应用, 而且是“构成我们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 态度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前科学时期的认识主体
科学尚未独立,没有职业科学家,主 要有以下三类人从事科学认识活动: 1.以精神活动为职业者,包括:巫师、 僧侣、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等。 2.以实用技术为职业者,包括:工匠、 医生、炼丹术士等。 3.以政治活动为职业者,包括:官吏、 皇室成员等。
前科学时期的认识方式
1.拟人化和万物有灵论的解释方式。 2.概括自然物所构思出来的“物理原理” 的解释方式。 3.立法规则、技术格言和强制性规范。
批判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互补思辨与实证的互补逻辑与直觉的互补理智与情感的互借助于感官以感性方法获取的科学事实与借助于理性思维以逻辑方法构建的科学理论尽管是层次不同性质迥异的两类科学认识成果或知识元素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即相互作用从而构成有机统一即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第三讲、科学认识论
1 认识科学
全面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哲学门类构成再探
全面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哲学门类构成再探陈文化;陈艳;周晓春【摘要】针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观即单一的自然科学技术观的片面性,运用实践思维方式,阐述了人的现实活动机制--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效应,考察了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物质生产、人的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提出全面科学技术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科学技术哲学的门类构成及研究内容.【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4(006)005【总页数】4页(P313-316)【关键词】全面生产;全面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哲学门类【作者】陈文化;陈艳;周晓春【作者单位】中南大学,亚太发展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3;湖南大学,科技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2;中南大学,亚太发展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3笔者曾经在《全面科学技术观与科学技术哲学门类构成探究》[1]一文中,根据客观世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即天然自然→人类→人类社会)和世界由自然界、人文界和社会界构成的有机整体,将科学技术分为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三大基本门类,并由此提出科学技术哲学是由自然科学技术哲学、人文科学技术哲学和社会科学技术哲学构成的“内在整体”。
本文拟运用实践思维的方式,考察人的现实活动机制,在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全面科学技术观,并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哲学的门类构成及研究内容问题。
一、全面科技观的提出传统科技观认为:科学技术仅指自然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技术单独能够并逐步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难题,并且是导向人类幸福的惟一有效的工具。
果真如此吗?我们认为,这种观念和观点是片面的。
无论是自然科学技术,还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精神生产”、“脑力劳动的产物”(马克思语),一旦外化或客观化,即成为波普尔称谓的“世界3” 以后,就脱离了主体而各自以一定的形式和方式相对独立地存在着。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现代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技术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受过系统训练、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们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改变自然与社会的过程。
科学是一种理论性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系统观察、实验和理论解释;而技术则是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分为不同时代的阶段。
从古代的人类使用简单工具开始,到中世纪的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大爆炸,再到工业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演进。
而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是科技发展的高峰,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等新技术层出不穷。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得生产方式不断升级,社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
另外,科学技术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环境保护等领域,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也将迎来更多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和善用科学技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萌芽,演变,成熟的历史,科学技术哲学也不例外。
当代科学技术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演变发展而来的,并与近年来学术界崛起的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型领域——科学技术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科学技术哲学既是自然辩证法的当代范式,又是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进行哲学反思。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原本是19世纪中叶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尤其是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于转化定律和电磁转化理论)和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细胞学和生物进化论),批判的汲取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辉煌发展,它被拓展为包括现代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科学思想史,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学,科学技术史,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
需要说明的是,在1995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将有授予学位权的“自然辩证法”学科专业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
这标志着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在中国的真正确立。
其实这些变化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一方面,20世纪中叶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的科学技术已不单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而成了社会中的科学技术。
于是需要我们除了从哲学的视角,也从历史和社会学等不同侧面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即从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转向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日趋科学技术化,我们需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社会本身进行研究,考察社会是如何在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到当代水平的,探索如何让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人类与社会。
那么作为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的科学技术哲学呢?科学技术学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介绍
• ⑷现实可能性原则
• 现实可行性是指选择的课题必须与主、客观条件相 适应。即根据已经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 进行选题。
• 现实可能性作为选题的又一基本原则,是因为任何 时候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总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 制。科研作为认识世界的一种探索性、创造性活动, 它必然也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 ⑵全面性原则
• 这一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的必要补充。列宁曾指出: “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 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可能完全地 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 错误和防止僵化。”这就是说,应当从事物的空间 分布上,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事物的全体;从事 物本身的关系以及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上,观察 事物的整体特征和事物在环境中或更大系统中的表 现;从事物的时间演化上,观察事物发展的各个阶 段和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节 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 第二节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第三节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第一节 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
• 一、科学问题
• ⒈问题及科学问题
• 所谓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是知与不知的辩证统一。 从一般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问题就是矛盾。
•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 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 又未解决的矛盾。
• ⑶典型性原则
• 自然现象是复杂多样、变化无穷、不可穷尽的。 因此,我们在观察时,要选择一个或一组足以能 够反映其它客体特点的对象进行观察,对于科学 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⑷注意观察的条件性
• 观察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进行的, 离开了原来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其结果可能会 有很大差异。因此,必须注意这种条件性。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萌芽,演变,成熟的历史,科学技术哲学也不例外.当代科学技术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演变发展而来的,并与近年来学术界崛起的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型领域--科学技术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科学技术哲学既是自然辩证法的当代范式,又是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进行哲学反思.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原本是19世纪中叶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尤其是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于转化定律和电磁转化理论)和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细胞学和生物进化论),批判的汲取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辉煌发展,它被拓展为包括现代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科学思想史,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学,科学技术史,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
需要说明的是,在1995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将有授予学位权的“自然辩证法”学科专业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这标志着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在中国的真正确立。
其实这些变化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一方面,20世纪中叶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的科学技术已不单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而成了社会中的科学技术。
于是需要我们除了从哲学的视角,也从历史和社会学等不同侧面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即从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转向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日趋科学技术化,我们需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社会本身进行研究,考察社会是如何在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到当代水平的,探索如何让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人类与社会.那么作为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的科学技术哲学呢?科学技术学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
科学技术哲学对科学的定义
科学技术哲学对科学的定义
科学技术哲学是研究科学和技术的哲学分支,旨在探讨科学和
技术的本质、原理和方法。
科学技术哲学对科学的定义是一个复杂
而多层次的问题,因为科学本身是一个多样化和不断发展的领域。
然而,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
质和特征。
首先,科学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系统性的知识体系,通过观察、
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科学的目标是通过理性和
经验的方法来探索和解释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改善人类生活。
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推理和验证,这些方法有
助于科学家们建立可靠的理论和模型来描述和预测自然界的现象。
其次,科学还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的特征。
科学理论和假设
应该能够被证实或证伪,而不是仅仅基于信仰或主观意见。
科学家
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他们的理论,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理论进行
修正和改进。
这种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是科学与其他形式的知识和信
仰的根本区别。
此外,科学还具有开放性和进步性的特征。
科学是一个不断发
展和演变的领域,新的发现和理论不断涌现,旧的理论也会被修正
或废弃。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推动科学知识的
进步,以逐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
总的来说,科学技术哲学对科学的定义可以被概括为一种系统
性的知识体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开放性和进步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方法,以及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和影响。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1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个对象)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想交叉的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与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使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与其发展规律以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研究对象: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科技社会论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形而上学机械论,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发展本身的辩证法,从而建立了一种反映自然界本来面目、适合自然科学发展需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从古代朴素辩证思维到近代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唯物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完成。
3.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p166)在反归纳法的基础上,波普尔提出了证伪原则。
他认为理论虽不能被经验验证,但能被经验证伪。
他主张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
在区分科学与非科学问题上,证伪优于证实。
这一原则的中心思想是:一个理论的科学标准就在于可否证性。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⒈定义: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哲学理论,是对科学和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反思。
它是由自然辩证法演变、发展而来。
⒈基础:协同学、突变论、信息论为代表的复杂性科学以及以混沌论、孤立子理论、分形理论为代表的非线性科学。
⒉内容:科学技术本体论、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论、科学技术价值论。
⒊研究方法:①理论与实际结合。
②与哲学史、科学史和技术史结合。
③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③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哲学家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⒋研究意义:
①表达了人类回归家园的呼声和要求。
②有助于“两种文化”的沟通。
③有利于现代化建设。
④有利于提高哲学修养,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⑤有利于达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实施通识教育。
⑥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⑦有利于提高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1. 引言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推动着社会发展,还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然而,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就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进行深度研究,探讨其中的关键问题和争议,并分享本文作者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2. 本体论: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存在方式本体论关注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科学技术是一种人类活动,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标准来获取、解释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个体意识和主观想法的影响。
然而,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否仅仅局限于客观存在,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科学技术内在地与社会和文化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应该考虑到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将科学技术看作一种与个体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现象。
3. 认识论: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和方法论认识论关注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和方法论。
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可以分为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步骤。
这些步骤是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其中,实验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然而,科学技术的认识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是否完全客观和中立,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受到个体主体性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是一种主观活动。
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应该包括对个体主观性和社会因素的考虑。
4. 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关系:科学技术的意义和价值本体论和认识论是科学技术研究中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
本体论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存在方式,认识论研究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和方法论。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体系。
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技术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不仅为人类带来生活改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
科学认识论在科学研究、教育、决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为科学 家和决策者提供了评估和判断科学知识的标准和工具。
科学实在论
科学实在论的定义
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科学研究可以通过 观察和实验来揭示这些实体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实在论的流派
科学实在论可以分为强实在论和弱实在论两大流派,其中强实在论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 完全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而弱实在论则认为科学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可以被人的 意识所揭示。
科学的社会学主要分为传统社会学和新社会学两大流派,其中传统社会学强调社会结构对科学知识的决定作用,而新 社会学则强调科学家个人和社会互动对科学知识的塑造作用。
科学的社会学应用
科学的社会学在科学研究、科技政策制定、科技传播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为科学家、政策制定者 和公众提供了理解和评估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基础。
案例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时空观念的变革
总结词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认知,提出了相对论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对物理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这一理论不仅解释了经典物 理学中的一些未解之谜,还预言了如引力波、黑洞等新现象。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 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
要点一
总结词
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是指随着技术的发展,引发的伦理道 德问题。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伦理道德 问题。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关于机器人权利、隐 私和安全等问题的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引发了关于人类基 因改造和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等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的出 现要求科学技术哲学对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为人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规范。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1.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如何才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很多文章是从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阐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武俊斌则选择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传承,相信会给广大读者以启迪。
《人应在竞争中开发自我》把“竞争”这一概念进行哲学化解读,带我们跳出对“竞争”的狭义理解,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把竞争看作是开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途径和方式,文思隽永,发人深省。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传统文化造福今日社会,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有意识思考的问题。
庞原同志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指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学内涵,同中国人的心性一脉相承。
对民生问题既需要做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也同样需要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进行专题化研究,寻找到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路径。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趋势前瞻》提出社保体系建设应从重视“量”变为重视“质”,把有限的资源着重用在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上,不失为对建设社保体系颇有新意的探讨。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科技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
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
培养人才关键靠教育,而教师素质则是影响教育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方面下多大的力气都不为过。
万殿生的文章主要就21世纪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展开论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新成果,是正确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批判继承前人的思想、深刻反思发展的历史规律、科学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成果。
它准确把握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怎样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体现出鲜明的真理维度。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2019年《自然辩证法》题库及答案
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部分: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抚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概括所形成的学科,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是一部没有写完的著作,是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 - 1895)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对自然科学研究的观念,对过去自然科学发现的总结和对未来科学发展的预测。
自然观: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其基本内容是:其一,自然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物质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即系统自然观;其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按其内在的固有规律运动、演化、发展和灭亡的,即演进自然观;其三,人、自然与社会可以而且应当协调发展,即生态自然观。
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全球或区域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系统、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的整体。
系统科学:探索系统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是对系统本质的正确反映和真理性认识,是一个知识体系。
系统工程: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技术。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不断革命模式。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当面对问题时,人们通过提出猜测性的理论,试探性地去解决问题,再进一步通过证伪或反驳以排除错误。
如果理论未被驳倒,就可以成立,得到接受;如果理论被证伪,驳倒了,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上述过程就循环往复。
研一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答: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半方法的科学,体现了人、科学技术、自然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1它以自然界为研究内容,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2它以科学技术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认识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3它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从价值论角度着重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研究生入学以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辩证法的必要性,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科学技术价值观
整理课件
17
• 这个发展潜力就是人类依然拥有的没有束 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道德能力等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被动员起来帮助人们摆脱它 的困境。
• 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判断,就是对科学 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正反两个方面 的社会作用的分析。
整理课件
2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
• 1.环境公害问题 • 2.生态失衡问题: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酸雨危害、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危机等。 • 3.资源危机问题:能源、土地、森林、淡
水等自然资源都面临严重的危机。 • 4. 经济问题 • 5. 计算机问题 • 6. 伦理问题: • 7. 生态伦理问题
整理课件
24
三、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积极对策
• 对科学技术进行社会控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类做到以前所不 敢想象的事情,
• 但是目前技术应用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迫使我们 在应用这些技术成果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在进 行技术推广应用的决策时,要充分估计该项技术 应用带来的较为长远的社会后果,以便发挥科学 技术的正面作用,制约和减少其有害影响,使科 学技术沿着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的轨道 发展。
整理课件
22
• 要解决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问题需要依靠 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正如恩格斯曾指 出的:“但是经过长期的常常是痛苦的经 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分析,我们 在这一领域中,也渐渐学会了认清我们的 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 因而我们就有了可能也去支配和调节这种 影响。”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 认识是不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认识论与科学技术价值论的现实
指导
摘要:本文首先以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机器语言的应用研究为例具体论述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科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接着以
纳米材料为例,借助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辩证法的理论和观点,分析
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出现带来的哲学思考和启迪。
认为纳米材料和
纳米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开辞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次,实现了生产方式
的质的飞跃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它的发展应该受到人类理性的
规约。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人工智能纳米材料正负效应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的成就,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的辩证法,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继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
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我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地观察思考问题。
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的科学技术的挑战。
1.科学研究的动力和科学研究过程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体现
1.1科学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观点,科学研究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套符号推理系统,而是一种社会活动。
科学研究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其社会发展背景的按上述观点,如果没有社会需求,单单采用人工智能以及机器视觉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
正是因为今天经济发展的需要,才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引进了人工智能,让他们部分替代人们的劳动或者替代人们完成一些有危险性的工作,同时该系统可以全天候地工作,不需要休息,这是引进的第二个原因。
也正验证了马克思一生都坚持的“把科学首先看成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否定那种把科学仅仅看成是“认知过程”的科学观,由于人工智能也是在经济的日益强大,使人们的需求不能满足的口前的需要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尤其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更是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全世界各个国家纷纷投人到这项人类的工程上来同时发展机器视觉、神经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等相关的学科。
1.2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
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说;“对各种相互联系
作系统了解的需要,总是一再迫使我们不得不在最后的终极真理的周围造成茂密的假说之林”。
今天研究的人工智能以及机器视觉的也是这样,从过去的错误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根据社会的需要,完善这些理论,同时根据不同的需要否定过去的理论提出可行的理论,也只有不断的否定自己,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人工智能以及机器视觉的研究,没有现成的理论依据。
前人也是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实践、论证,才有今天的应用成就。
这些都是建立在已有的、别人总结的基础之上,比如我做过的关于玻璃瓶裂纹检测系统,也是通过大量的实验,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排除错误,才找到解决方法。
就比如说我做过的另一个对瓶子智能化跟踪的时候,同事们做的不是很好,总是不能正确地找到瓶子的位置,就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不断地观察研究,最终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法,经过检测,正确率达到99%。
这正是不断地否定自己的结果,因为采用的方法已经和以前的完全不一样了,是一种新的思想,其实也是由于有了前人较强有力的理论作为基础,才能够做出这样的系统。
2.技术原理构思法拟人类比在计算机机器语言中的应用
从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自硬件到软件都是以印欧语为母语的人发明的。
所以其本身就带有印欧语的语言特征,在硬件的CPU、1/O、存储器的彗础结构都体现了印欧语思维状态的“焦点视角”、精确定义、分工明确等特点。
计算机语言也遵照硬件的条件,便用分析式的结构方法,严格分类,专有专用,并在其发展脉络中如同他们的语言—常用字t和历史积累词库量极度膨胀。
实际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越来超强调整体功能,计算机语言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一矛盾,自六十年代以来相继有50多种计算机语言出现,历经五代,至今仍在变化不已。
汉语没有严格的语法框架,是一种字词可以自由组合、突出功能的整体性语言。
在计算机语言问题成为发展瓶颈的今天.汉语言进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行列,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2.1发展汉语程序设计语官的理由
(1)计算机语言问题解决,只能从人类语言中寻找解决方案;(2)计算机语言的现存问题是形式状态与功能需求的矛盾;(3)开算机硬件的发展已为整体性语言—汉语进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提供了条件。
2.2汉语程序设计语盲的技术特点
(1)汉文字的常用字高度集中,生命力极强,能灵活组合,简明准确地表达日新月异的词汇,这些优点是拼音文字无法企及的。
(2)汉语言的语法简易灵活,语词单位大小和性质往往无一定规,可随上下语境和逻辑斋要自由运用。
汉语言的思维整休性强,功能特征突出。
(3)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发明者采用核心词库与无限寄存器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汉语言的词素自由组合;将编译器与解释器合一,使仅语程序设计语言既能指令又能编程;以独特的虚拟机结构设计,将数据流与意识流分开,达到汉语程序设计语言与汉语描述完全一致,通用自如。
具有汉语言特性的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打破了汉语言不具备与计算机结合的条件而不能完成机器编码的神话。
还将为计算机科学与现代语言学研究提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它从计算机语言的角度,从严格的机械活动及周密的算法上,向世人证实汉语的特殊结构状态及其特殊的功能。
3.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一把“双刃剑”
3.1纳米技术的研究内容以及发展过程
“纳米”是英文amometer的译名,是一种度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1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约相当于4-5个原子串起来那么长。
纳米结构是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
在纳米尺度,由于物质的量子效应,物质的局域性和巨大的表面和界面效应,材料的性能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度的飞跃,与一般材料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被称为纳米材料。
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以后的蓝图:纳米使量子元件代替电子器件,巨型计算机就能装人口袋中;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变成韧性的,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尸品。
世界上还将出现1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等。
纳米材料的出现和纳米科技的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达到了一个新层次,人类的科学技术进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纳米科技时代。
这一认识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运动是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一规律对纳米科技的发展作了进一步预测。
从认识论的意义上看,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又前进了一步。
3.2纳米技术的发展所带来负面效应
正如一切科学技术都产生“双刃剑”效应一样,纳米技术为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副作用。
“纳米级颗粒是如此微小,它能够穿透你的皮肤,进人你的肺部,在你的体内自由漫游而不会受到免疫系统的干扰。
”西方一个环保组织的负责人吉姆·托马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研究显示,不管是什么物质,当体积缩小到超微级时,它的毒性都会变得更大。
”纳米技术的发展将会加剧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平等。
一方面,纳米技术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去掌握;另一方面,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投人大量资金,经济实力是纳米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也无力支付这项高额费用。
这样有可能使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成为少数国家享有的特殊权力,加剧了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平等。
由于科技伦理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给人类带来种种威胁。
在“911”事件之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之间的不协调,或者说科技加速发展,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惯性落后,构成今天人们的恐慌和社会灾难。
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这种态势,达到科技伦理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或超前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其发挥应有的规范与指导功能,那么高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某些灾难。
纳米科技的发展,将更加剧这种矛盾。
参考文献
[1] 胡良贵,刘宁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2] 梁庆节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应用概论广西南宁530007
[3] 董玮纳米技术带来的哲学思考湖北武汉430079
[4] 孙超纳米技术带来的哲学思考[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