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论视角看科学问题

合集下载

广义的知识观名词解释

广义的知识观名词解释

广义的知识观名词解释导言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和资源,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广义的知识观强调的是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应用,不仅包括科学知识、文化知识,还包括道德知识、实践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认识论、教育学、伦理学等角度对广义的知识观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认识论视角下的广义的知识观认识论研究了知识的来源、结构、特点以及认识过程中的方法和规律。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广义的知识观包括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两个方面。

1. 主观知识主观知识是指人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个人经验、个人见解等。

主观知识是个体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理解,它来源于个体对外界现象的感知、思考和总结。

主观知识的形成既受个体主观条件的制约,也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主观知识在个体认识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感知和语言表达等方式得以表达和传递。

2. 客观知识客观知识是指与客观存在相对应的科学、文化、经验等形式化的知识体系。

客观知识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通过科学研究、文化创造等途径形成。

客观知识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它不依赖于个体的主观认识和意愿,而是以客观实践为基础,通过科学方法和文化传承得以形成和存在。

二、教育学视角下的广义的知识观教育学研究了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人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广义的知识观在教育学中被理解为全面发展个体的各种智力、才能和潜能。

1.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传统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在经验积累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学科知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科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技能知识技能知识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的对特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技能知识与学科知识不同,它更注重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如语言表达、计算能力、实验技能等。

3. 情感知识情感知识是指人们对于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的了解和掌握。

情感知识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涉及个体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学生各种感情的发展和管理能力。

科学思维方法论听课笔记整理

科学思维方法论听课笔记整理

听课笔记整理第一章科学问题思维方法1、学术界对科学问题研究的概说科学问题对整个科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说:“只要一门科学技能提出大量科学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近几十年来,哲学界、自然辩证法界,科学哲学都非常重视对科学问题的研究。

a、在西方科学哲学中,有许多学者对“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

如,卡尔·波普,理性批判主义的代表人物《猜想与反驳》、《无穷的探索》等著作中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特点”由著名论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1——TT——EE——P2即从问题到问题的“四段图式”。

劳丹,新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把问题与科学进步联系起来。

写了一本名著,《问题与科学进步》,提出了“科学进步就是问题不断解决的过程。

”库恩,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将问题划分为:常规问题;非常规问题等。

b、在我国的自然辩证法界,也有许多学者,对科学问题进行了概括,研究,如:中山大学的林宝夷教授,发表了几篇比较有份量的关于科学问题的文章,《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期上,发表了他的文章题为《科学问题与科学目标》;《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第五期上,发表了他的另一篇文章,题为《问题与科学发现》等。

“武汉大学的张巨青教授,主编《科学研究的艺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已故的原吉林大学教授炜光先生,主编《科学认识论》(三卷本)(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都对”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

2、科学问题的定义学术界科学问题下的定义很多,在此我给大家介绍刘光挥老师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上发表的题为《从认识论视角看科学问题》一文中给科学问题下的定义。

两句话:参见教材○1科学问题是科技人中央科技研究过程中,在一定的已知背景知识条件下,想要达到而来能达到的科技认知的范畴;○2是科研主体对研究对象的已知背景知识和未知内容的差距的主观反映。

冯·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解读——从科学哲学视角看

冯·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解读——从科学哲学视角看
学( 逻 辑经 验 主 义 ) 时期 , 在认 识 论 上 是 以基 础 主 义、 表 象主义 和本 质 主义为 特征 的 。基础 主 义——
势。 经济学方法论的基 础在 于科学哲学 , 传统科
学哲 学本 身不 仅早 就从 逻辑 主义 转 向历 史 主义 , 而
且正 在从 “ 狭义” 到“ 广义” 进 行 快 速拓 展 且 经受 急 遽 的变 化 , 甚 至 受 到 像科 学 社 会 学 、 S S K 以及 科 学
V 0 1 . 3 3 No . 5
S e p. 201 3
冯 ・ 米塞斯 《 经济 学的认 识论 问题 》 解读
从 科 学哲 学视 角看
桂起 权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武汉 4 3 0 0 7 2 )
【 摘
要】 在冯 ・ 米塞斯 那里 , 经济 学是人 类行动科 学最精心构 建的一 个分 支; 经济 学的定理是 借助 于先验一 演
?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在于科学哲学传统科学哲学本身不仅早就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而且正在从狭义到广义进行快速拓展且经受急遽的变化甚至受到像科学社会学ssk以及科学修辞学那样的学科的渗透和影响因此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货架正在多样化
第3 3 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月
天 津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o mm e r c e
题》 这本 书 的观点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并且 从 科 学 哲 学 视 角加 以评 论 。米 塞 斯 把 经 济 学 归 属 于 “ 人 类 行
为学” , 他在认识论上采取 “ 先验论” 的立场 , 他 的

西方哲学认识论分析知识的确定性

西方哲学认识论分析知识的确定性

西方哲学认识论分析知识的确定性西方哲学中的认识论旨在探讨关于知识的本质、来源和可靠性等问题。

在这个领域中,有多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其中包括确定性视角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分析。

确定性是指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定性程度。

在认识论中,确定性的概念是与不确定性相对应的。

确定性认为知识可以被明确地确定和验证,而不确定性认为知识可能是主观的、相对的或不可确定的。

确定性视角认为知识可以被理性和经验所确定。

根据这个观点,人们通过理性思维和感知经验来获得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理性思维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确定的知识,而不需要依赖外在的经验或感知。

在一些确定性的认识论观点中,真理被认为是知识的标准。

科学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才能得到确定的知识。

这种观点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方法和可重复性的实证证据,才能真正确定知识的可靠性。

一些批评者认为,确定性视角对于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缺陷。

确定性的观点忽视了主观和文化因素对知识的影响。

人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并且受到文化、社会和个人经验的影响,这可能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

确定性视角忽视了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的存在。

在一些哲学派别中,认识的局限性和不完全性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事实。

康德的批判哲学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我们无法获得关于事物本质的绝对真理,只能获得关于现象的相对知识。

确定性视角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复杂性。

知识不仅包括客观的事实和真理,还包括主观的信念、价值观和意义。

这些主观因素不容忽视地影响着人们对知识的产生和识别。

在当代哲学中,对于知识的确定性的讨论仍然存在。

一些认识论观点试图通过不同的方法和理论来解决确定性的问题。

一些质疑主义者认为确定性是可以被质疑和否定的,而一些相对主义者认为知识是相对于主体的。

西方哲学中的认识论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来理解和分析知识的确定性。

确定性视角认为知识可以被明确地确定和验证,但也被批评为忽视了主观和文化因素以及知识的复杂性。

浅谈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浅谈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浅谈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摘要]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经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科学判断是正确的。

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党的十一届三申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鲜明的特点。

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新视角着重论析邓小平把“改革”与“革命”看成一对不可可分割的社会矛盾范畴,是中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继续;改革革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运动的发展要求,它是一场深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改革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践,它能从根本上长远上保障障人民群众利益的落实。

[关键词] 邓小平;改革革;中国;第二次革命;认识识论“改革是中国的第第二次革命”,这是19855年3月28日邓小平会见日日本友人的话题。

当时他还说说:“改革能否成功,再过几几年就能看清了。

”讲话已过过去24个多年头,实践证明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中国人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改革是决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择,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以来最鲜明的特点。

如果我我们的社会、国家和共产党离离开了改革,就会走上一条毫毫无生气的死路。

失败会等着着我们!一、“改革”与与“革命”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的社会矛盾范畴,30多年前前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的改革是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继续“改革”是眼前国内外的流流行语,可是越过30多年,,在哲学词典上却是找不到的的词目。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将“改革”,释释义为“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客观情况的:技术改革、文字字改革、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将“革命”释义为“被压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

革革命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力。

推动社会的发展。

”历史史唯物主义认为,“改革”与与“革命”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发展过程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互联系的两个环节;“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自我调整和和完善的举措,是对社会具体体体制与机制的变革,体现了了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质变;“革命”则是社会基本本矛盾根本冲突的反映,属于于社会基本制度的变革,体现现了社会发展申的根本性质变变化。

向民众科学知识,科学精神

向民众科学知识,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从不同视角、不同时段回答这一问题,所得到的答案可能未尽一致。

科学家们惯于从科学认识论角度寻找答案。

如任鸿隽说,“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求真理之方法,一曰“求实”、二曰“贵确”。

①爱因斯坦(A. Einstein)在1953年4月23日的通信中写道:“西方科学发展是建立在两个重大成就的基础之上的:希腊哲学家们(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通过系统实验找到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②这类陈述大抵类似于逻辑经验主义的哲学主张:科学合理性在于科学重视逻辑与经验论,简言之,科学追求真理,而追求真理须借重逻辑和经验。

20世纪初期以后的科学哲学发展进程几乎可以说是一部针对逻辑经验主义哲学的批判史。

然而,并非所有的批判均言之有理。

当后现代论者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反对方法”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当“无视真理与谬误之别”被说成是一种“对称性原则”,当实验被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判定为“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科学理论”,事情就变成泼洗澡水连同澡盆里的孩子一起泼掉的笑谈。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社会学/史角度观察、思考近代以降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制度化了的人类科学活动,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优势话语。

这种思考始于社会学家默顿(R. K. Merton)的研究,默顿重视科学制度化发展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科学自主性概念,他曾用“科学的精神气质”(the ethos of science)来刻画制度化了的科学活动。

在默顿看来,科学作为制度化了的人类事业具有“公有性”(科学是人类公器)和“普遍性”(科学对所有具备科学资质的人开放);科学家作为科学制度的内部成员(专业化了的社会角色)具备“无私利性”(科学家只追求科学上的荣誉,但不以谋求物质私利为目标)和“有条理的怀疑”的精神气质。

科学的这些精神气质内化于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并且对科学家的行为具备规范约束力和道德感召力。

③然而,在后默顿科学社会学学者看来,默顿不过是对现代科学制度(尤其是战后美国学院科学制度)提出了一幅偏离了现实的、过于理想化了的描述。

西方哲学认识论分析知识的确定性

西方哲学认识论分析知识的确定性

西方哲学认识论分析知识的确定性西方哲学对于知识的确定性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议题。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能力和知识获取过程的哲学学科,通过分析认识的本质和方法,探讨知识的确定性以及知识的可靠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西方哲学对于知识确定性的认识。

笛卡尔的怀疑主义为西方哲学对于知识的确定性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

笛卡尔认为,人类的知识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我们不能完全相信我们的感觉和经验。

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并落到西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太阳实际上是围绕地球旋转的。

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无法确定的观念和信念,最终得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结论,认为人类至少能够确定地知道自己存在。

笛卡尔的怀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要警惕我们的知识是否真实可靠,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知识确定性的对立观点。

对于笛卡尔的怀疑主义,休谟提出了反思。

休谟认为,如果我们要求对于所有知识都保持怀疑态度,那我们将不能确信任何事情。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经验来获得知识,但这种知识永远无法达到绝对的确定性。

我们可能通过观察到某一只白天鹅都是白色的来得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结论,但我们无法确信在地球其他地方没有一种不同颜色的天鹅存在。

休谟主张我们应该接受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对于知识的确定性要保持怀疑并持开放态度。

除了怀疑主义外,科学主义也是对于知识确定性问题的一种重要观点。

科学主义认为,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获得真正可靠的知识。

科学方法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建立假设、收集数据、验证假设的可靠性来推进知识的进步。

科学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方法获得的知识才是具有确定性的,而其他领域如宗教、哲学等都只是主观的信仰和推断。

科学主义强调经验和证据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才能确定事物的真相。

科学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对于一些无法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的领域,比如伦理学、美学等,科学主义无法提供确定性的知识。

冯·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解读——从科学哲学视角看

冯·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解读——从科学哲学视角看

冯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解读——从科学哲学视角

桂起权
【期刊名称】《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33)005
【摘要】在冯·米塞斯那里,经济学是人类行动科学最精心构建的一个分支;经济学的定理是借助于先验—演绎法从经济行动的基本范畴(如财富、价值、交换等等)推出来的逻辑结论.“人类行为经济学”的重要特征:一是坚持“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和认识问题时的“主观”视角;二是坚持方法论的二分,即人类科学与自然科学迥
然不同;三是认识论上的先验论.
【总页数】8页(P45-52)
【作者】桂起权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19
【相关文献】
1.出口边界条件和壁厚对冠状动脉壁面剪切力和冯米塞斯应力的影响 [J], 徐创业;刘修健;吴广辉;何玉娜;舒丽霞;蔺嫦燕
2.信念、知识和经济学——米塞斯经济学思想中的认识论基础 [J], 张立英
3.经济学:科学与人文的统一——米塞斯的经济学观 [J], 刘树君
4.普罗米修斯式的隐喻、戏剧本体论与人类解放——评维塞尔《普罗米修斯的束缚——马克思科学思想的神话结构》 [J], 龚小聪
5.奥地利学派对理论经济学前提的追问——论米塞斯的经济认识论 [J], 曹东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目标导航①发现木星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证据。

②开创以________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影响①被誉为“________”。

②为牛顿_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1.内容(1)定律:________定律和________定律。

(2)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于1687年出版,建立起完整力学理论体系。

2.影响(1)科技: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人类________的开始。

(2)经济:引发以英国________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思想:为法国________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1.背景(1)19世纪以前,________占统治地位。

(2)基督教的上帝造人说禁锢人们的思想。

2.创立:1859年发表《________》,建立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________理论。

3.发展:1871年发表《________》,进一步论证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4.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四、瓦特与蒸汽机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迫切需要解决________不足问题。

2.成就:革新纽可门蒸汽机。

3.意义(1)蒸汽机广泛应用,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2)动力机的采用为工业、________发展铺平道路。

(3)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

五、爱迪生与电的应用1.背景: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发电机,人类进入________。

2.成就:爱迪生发明和改进________、电话、电报、电影等。

3.意义(1)极大地推动工业生产发展,掀起________。

(2)________转化为生产力,有力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3)资本主义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紧密。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科学观就是人们对科学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科学观的核心内容是关于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 的构成问题。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1、科学的含义
从词源的角度来看,“科学”一词源于中世纪拉 丁文“scientia”,原意为“知识”、“学问”;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批判理性主义的“证伪原则”
波普尔的看法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不 足之处。
如果只承认证伪是科学划界的标准,那么许多信 口开河的谎言也就都是科学的了,因为谎言都是可证 伪的;这就混淆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
尔后进入科学时期的是力学,其标志是亚里士多 德力学理论范式的形成;
再后是化学,其标志是“炼金术”理论范式的形 成。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3)历史主义的“范式”标准
库恩认为,最后进入科学时期的是社会科学。 属于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不论政治学、经济学、 法律学、社会学等等,至今无不观点分歧,看法不一, 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因而它们仍处于“前范式” 时期,严格说来,它们还都没有进入科学阶段,还都 不配称为科学。
2科学问题产生的源泉从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中产生问题从实践与理论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科学活动的学术争论中产生问题从寻求经验事实间联系的解释中产生问题从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该理论自身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各个知识领域的空白区产生问题xiamenuniversity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自然辩证法部分1、自然辩证法概念、对象、内容及性质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研究对象:(1)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线索✧客体——自然——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主体——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动的实践者✧中介——科学技术(2)对象✧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活动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唯物辩证的说明✧还包括对人工自然的演化、人与人工自然关系的阐述(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包括对科学研究方法、工程技术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的哲学概括(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对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

性质:✧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

✧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以及自然科学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它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必要环节;✧它是在科学技术实践基础上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概括与总结;✧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2、自然辩证法产生:(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就开始酝酿和研究与之相联系的自然观和科学观;(2)1873年5月,马克思的一封信里提出了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提纲;(3)1883年,马克思逝世前,恩格斯为完成《自然辩证法》倾注了全部精力,尽管《自然辩证法》著作终未完成,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实际地建立起来;(4)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首次在前苏联公开出版,接着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全世界的学习与传播,推动了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完整科学体系,其创立的必然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以及对科学技术革命的指导作用。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规律,充分表明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指导科研工作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物质和意识实践科学研究1 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了广大无产阶级争取自由和权力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世界无产阶级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但是马克思主义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却鲜为人知。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而我们通常所认识到的应用于政治经济的马克思主义属于后两者的范畴。

而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知道人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起着广泛而深刻的重要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

这些基本理论重点的阐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它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质性,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主观规律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等一系列内容,并由此引发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历史的无数事例证明这些理论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是对自然规律最本质的认识,是铁打不动的真理。

世界的物质性,马克思指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第一,意识第二,而物质是可以被人们通过人类的思维活动去理解去认识,因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性就告诉了我们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我们的科学研究是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为我们的理论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充足的论据。

这种观点在历史的无数次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从万有引力的发现到生物进化论的提出,再到分子原子的发现一次又一次人们用科学的进步揭穿了无数个被人臆想的有关于人类不可能认识自然的论断。

世界是物质的因而我们可以认识世界。

自然辩证法全

自然辩证法全

一、自然辩证法1、辩证法代表人物: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对话和辩论/柏拉图--古代辩证法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康德辩证法--二律背反/黑格尔辩证法:唯心/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2、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3、研究对象: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关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4、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2)在科技和哲学的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中间层次的科学3)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5、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意义:激发研究兴趣拓宽研究视野撞击研究思维提升研究境界6、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价值:1)树立合理的自然观,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自然、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2)认识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学会正确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3)掌握一般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提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思维4)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二、人类自然观的演化阶段;1、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5个过程。

(1)原始神话自然观特点:1)天地万物各有神灵,都是人类崇拜景仰的对象2)认为自然界是从原始混沌中创造出来的。

评价:1)远古人类由于对自然的敬畏,常常把自然设想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力量,这就在总体上形成了各种拟人化的、万物有灵论的自然观。

2)虽然从现代的认识来看,其中包含很多谬误的东西,但它的确是人类最早试图解释和理解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努力,是我们今天的宝贵文化遗产。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内容:把自然看成是自发组织和自我运动的有机整体,认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认为阴阳、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推动力,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特点:1)总体上都认为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2)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统一的;3)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4)认为自然界是演化发展的,并且认为这种演化是从某种混沌到秩序的变化发展过程。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1.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1.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如何才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很多文章是从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阐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武俊斌则选择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传承,相信会给广大读者以启迪。

《人应在竞争中开发自我》把“竞争”这一概念进行哲学化解读,带我们跳出对“竞争”的狭义理解,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把竞争看作是开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途径和方式,文思隽永,发人深省。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传统文化造福今日社会,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有意识思考的问题。

庞原同志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指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学内涵,同中国人的心性一脉相承。

对民生问题既需要做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也同样需要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进行专题化研究,寻找到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路径。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趋势前瞻》提出社保体系建设应从重视“量”变为重视“质”,把有限的资源着重用在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上,不失为对建设社保体系颇有新意的探讨。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科技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

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

培养人才关键靠教育,而教师素质则是影响教育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方面下多大的力气都不为过。

万殿生的文章主要就21世纪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展开论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新成果,是正确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批判继承前人的思想、深刻反思发展的历史规律、科学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成果。

它准确把握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怎样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体现出鲜明的真理维度。

科学思维方法论形考作业一

科学思维方法论形考作业一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 020010课程名称科学思维方法论评阅教师第一次任务共四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任务内容:综述题:(1)什么是科学问题?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其本质是什么?(2)如何理解科学问题的时代性特征和复杂多样性特征?(3)构成科学问题微观结构体系的要素有哪些?为什么说科学问题的核心要素是未知因素,而科学问题的首要要素是已知因素?(4)科学问题的演化的实质是什么?(5)具体说明科学问题演化方式的“辐射”式。

作答结果:1、答:科学问题是科技人员在科技研究和科学思维过程中,在一定已知背景知识条件下,想要达到而未能达到的科技认知的范畴;是科学认识主体对科学认识客体的已知背景知识和未知内容之间的差距的主观反映。

基本特征:1、客观性特征,2、主观性特征,3、中立性特征,4、探索性特征,5、时代性特征,6、复杂多样性特征。

科学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的矛盾统一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科学问题的初级本质是已知和未知的矛盾;从其形成、发现和提出的过程来看,科学问题的二级本质是未知和欲知的矛盾;从科学认识论视角看,科学问题的三级本质是科学认识主体和科学认识客体的矛盾。

2、答:科学问题的时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1)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科学问题,新科学时代总是在以往时代科学问题结束之际,在追溯过去展望未来时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而到来的;(2)科学问题总是处于每个时代的科技研究前沿阵地,需要众多有胆识、有智慧、甘愿为科学奉献一切的科技人员投入到该阵地之中,去开创科学新时代;(3)科学问题的发展具有动态性。

同一问题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只有在特定时代,某些问题才是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的复杂多样性特征: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科学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各学科的诸多问题内容复杂各异、形式多种多样。

而且有些科学问题是介于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的“被人忽视的无人区”。

在这无人区中的科学问题表现了既属于某一学科,又属于其他学科的更加复杂的特点3、答:微观要素:(1)已知(首要地位)(2)未知(核心)(3)对未知的发问(形式要素)(4)应答域(具有特殊意义的内在要素)。

科学认识和科学问题

科学认识和科学问题
13
(3)科学方法共通之处 方法与任务和目标相关联 方法与理论相联系 方法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14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
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
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
可能阻碍才华的发挥。
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
的创造才华,由于方法
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
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
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
贝尔纳
华。”
15
2、科学方法论Methodology
43
4 、基础研究问题与应用研究问题 基础研究问题是从科学整体发展
的需要提出的科学问题。相对于庞大 的科学体系而言,任何科学问题都是 局部的、具体的。
应用研究问题是直接满足于人类 生产、生活需要的科学问题。应用问 题研究主要解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与现有科技水平的矛盾。
44
四、科学问题的来源
❖ 在科学研究或认识的起点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观 点:
32
❖ 科学问题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只有从当 时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的水平出发,才能 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而科学问题之所以 是时代的产物,是由于时代所提供的知识背 景决定着科学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途径。 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同一问题的内涵深度 是有差异的。
33
探索遗传问题:有些问题受当时认识程度 和实践水平的限制,一时无法进行研究,因而 还不能称为科学问题。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 才能转化为科学问题。
19
(二)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必工 先欲 利善 其其 器事
20
1.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第一,在科学研究中,不借助科学方法, 就不能获得科学认识; 第二,在科学研究中,离开科学方法, 科学认识主体就无法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