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拉论科学认识论和理性主义郭明哲
哲学综合课教学大纲2003年
哲学综合课教学大纲2003年我无意中发现自己本科阶段的一个草稿,想不到在百度空间有人转帖,不管当时理解是否幼稚,怀念自己曾经努力过:一、哲学概论(本体论)(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词源学研究philosophy即"爱智慧"智慧即知识苏格拉底"德性就是知识"(2)中西各家对哲学的界定亚里士多德"存在之为存在"托马斯?阿奎那"哲学与神学的区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罗素"哲学介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维特根斯坦"哲学是语言批判"中国古代的天人之学近现代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等(3)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休谟)事实与价值的区分科学思维方式宗教思维方式现代哲学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超越:西方古典哲学的"存在"观及现代哲学的"存在"观马克思主义属于现代意义的哲学: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4)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区分形而上学与科学形而上学与宗教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现代科学哲学(分析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孔德:神学、形而上学、实证科学三阶段)胡塞尔:重建科学的形而上学根基(5)唯物论、唯心论产生的根源?本体论思维方式的产物(6)哲学探讨的对象?自在世界与自为世界的区分(人类学世界)西方古典哲学的"存在"观及现代哲学的"存在"观西哲的"实体观"形而上学的对象:物质思维世界(上帝)(7)哲学与其它科学的关系所谓科学之科学的由来及其批判探讨对象还是思维方式的不同?(8)时间、空间的历史与现代解答种种我们的时空观中国古代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西方的大爆炸理论、热寂说等宇宙论理论:有限与无限的关系封闭与开放的关系静止与运动的关系(康德宇宙神学的批判及其二律背反)二、方法论西方哲学重视方法论的根源?"科学"的哲学观(科学思维方式)(1)什么是形而上学?本体论界定及方法论界定(2)什么是辩证法?古希腊的辩证法意义以及我们对辩证法概念的误解(黑格尔、马克思的观念)(3)西方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本质主义的宏大叙事后现代对传统的解构及其多元主义、相对主义的思维(4)事物是怎样运动的?古希腊的物活论及目的论解释(原始神话的影响)中世纪的神学目的论近代的机械论世界观我们的理解(5)运动的连续性与间断性?芝诺的悖论僧肇的"物不迁论"赫拉克利特"我们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我们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6)逻辑思维方法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工具论"形式逻辑体系以及现代数理逻辑?逻辑学与数学的结合辩证逻辑:事物本身的矛盾性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的"通种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康德的"二律背反"费希特的"正、反、合"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三、认识论西方哲学重视认识论的根源?"科学"的哲学观(科学思维方式)(1)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关系:①本体论者的认识论难题:本体论对象的确立需要认识论上的根据(怀疑论者的反驳:假设武断、循环论证、无穷后退)笛卡尔的方法论:"我思故我在"由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论证康德:本体界与现象界的区分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区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自我确证②认识论的本体论根据:柏拉图的"回忆说""洞穴比喻"?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的划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的区分以及近代理性主义的天赋论与经验主义的白板说?形上的根据与经验的世界(2)认识主体性问题①认识发生学条件:主体与客体的对立②主体性的突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以及主体性形而上学的神话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人为自然立法"形式与质料的区分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由来何谓"先天综合判断"?费希特的知识学原理:自我设立自身自我设立非我自我与非我的统一谢林的"绝对同一"(斯宾诺莎的"自然"观)?最后堕入神学的陷阱黑格尔"绝对精神"外化?认识的辨证运动(3)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①理性论者与经验论者都是脱离人类的实践活动,抽象的探讨认识发生的条件及其依据,各自把认识的某一方面、环节抽离出来,片面地加以夸大,从而得出极端的结论理性论代表: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经验论代表: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②理性论者与经验论者的理论困境:近代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局限由于两者都固守自身的思维方式及其体系,使其理论最后都不同程度的走向怀疑论与不可知论(4)主体对认识的选择建构作用已有的知识结构的选择建构作用?批判"白板说"以及天赋论者的发现康德的范畴理论:十二范畴(5)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影响古希腊的观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观点: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近代的观点:笛卡尔休谟现代的人本主义: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6)现代的科学哲学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证伪主义与证实主义科学发展的逻辑:亨普尔"猜想?反驳"公式库恩的"范式"理论等四、历史观(1)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的区分?从思辩的到分析的与批判的①中世纪的神学目的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的观点意大利维柯的历史观:神权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斯宾格勒、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观②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生命哲学流派的观点自然科学与价值科学的区分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观点:价值学派胡适"历史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2)历史发展的动力?是谁创造了历史?中世纪的观点:上帝创世说中国古代的天命观(周代的"以德配天"思想"周虽旧邦,其命惟新")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董仲舒的三统三正说韩愈的圣人史观:梁启超的英雄史观:黑格尔的观点: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我们的观点:是人民创造了历史生产方式是历史运动的主体(3)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已发生的事与未发生的事黑格尔、马克思的观点柳宗元的历史"势"论王夫之"理、势合一"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决定论的解构(4)历史的终极意义?历史将往何处去?中世纪的"千禧王国"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理想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王国"后现代主义者对历史终极意义的解构(5)文明的异音?开历史的倒车老庄对文明社会的批判,认为文明是社会罪恶的根源,主张倒退到物我不分的原始混沌状态宋代道学家的历史退化观:王霸之辨西方浪漫主义对理性的解构(卢梭《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及其对科学的批判)康德:历史理性悖论历史合规律性与历史合目的性的矛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区分(马克斯?韦伯):人本主义对科学万能的批判及其在中国的回应(近现代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五、社会观、政治观、伦理观(1)人的本质与社会的本质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近代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我们的观点:活动?社会?发展(2)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看社会历史发展的三阶段人的依附阶段物的依附阶段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从抽象共同体崇拜到个人的独立性觉醒及其根源由古代及中世纪的神圣价值观发展到近代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何种"后现代性"??"前现代性"与"现代性"结合的可能性(3)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诸神消退"后的伦理问题现代伦理学问题:神圣价值解构的全球伦理、普世伦理如何可能?来自自由主义者的解答:罗尔斯《正义论》来自保守主义者的解答:来自社群主义者的解答:麦金泰尔(4)政权的合法性根据神权政治(君权神授论)与人权政治(社会契约论)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5)社会控制理论宗教戒律文化规范道德约束法律制裁(6)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六、中国古代学术(1)用西学范畴整理中学的合法性问题中西不同的学术价值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与"应当"的区分) "为学"与"为道"?由探讨的问题的不同引发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古代学术具有自身的完备性文史哲不分的意义何谓'君子不器' (2)人类学的宇宙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原道与原人西周"以德配天"思想:天的道德色彩原始儒家:义理之天?心性论的形而上学根据原始道家:带有"自然"色彩的道及天?个体安身立命的根据《周易》的宇宙观?社会人伦秩序的形而上学根据汉代儒学:宇宙论系统?政治学的形而上学根据(3)"轴心期"哲学的突破?对旧传统赋予新解释氏族组织形式的维持原始的天命观的继续社会与个人?从天人之际到人性善恶保守与革新?从法先王到法后王(4)儒学的特质?从政治儒学到心性儒学汉代儒学:儒学与阴阳五行说的结合宇宙论与政治学宋明道学:从"心统性情"到"心即性"本体论与存在论(5)儒道融合?中国士人的生活方式魏晋玄学:社会规范与个体自由:既要维持社会的纲纪,又要解决个体的超越何晏、王弼的"贵无论"?裴?的"崇有论"?向秀、郭象的"独化论"(6)儒佛互动?佛教中国化魏晋南北朝佛教主题:因果报应论神灭神不灭论?涅?佛性说何谓"格义"?何谓"六家七宗"?僧肇的《不真空论》竺道生涅?佛性说南义北禅隋唐佛学的中国化:天台宗三谛圆融华严宗法界缘起禅宗自心顿现佛学对儒学的影响:本体论(理学)儒学对佛学的影响:心性论(禅宗)七、宗教概论(1)何谓宗教??宗教界定种种宗教的功能定义宗教的性质定义(2)宗教的本质?人自身本质的对象化自然神与人格神费尔巴哈的观点马克思的观点(3)我们的观点?宗教四要素说内在方面: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外在方面:宗教行为宗教组织(4)马克斯?韦伯比较宗教学宇宙中心论与神中心论(泛神论与超神论)?肯定世界与否定世界? 神秘主义与禁欲主义(5)宗教起源诸说泰勒:万物有灵论弗雷泽:巫术?宗教?科学麦克斯?缪勒:"单一神教"起源论弗洛伊德:图腾论实物崇拜说自然神话论祖灵论(或鬼魂论)(6)宗教的演变:从单神论到多神论还是从多神论到单神论?(7)我们为什么需要宗教?如果没有上帝的拯救,我该如何承受生命之轻蒂希利的终极关怀说刘小枫的基督教观(8)宗教与伦理及政治神权政治神圣话语对世俗权力的制约宗教伦理:孔汉思全球伦理(宗教的河系模式)。
西方哲学简史笔记(北大赵敦华完全笔记)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
克塞诺芬尼: ? 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2、辩证:3、演绎:4、理智: 5 、实践: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性(逻各斯):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9、神: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哲学观点: 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过程及其思路
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过程及其思路一、引言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认识论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认识论领域,西方哲学经历了多次转向和演变,每一次转向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转向过程及其思路,以期对这一主题有全面的理解。
二、古希腊哲学时期在古希腊哲学时期,哲学家们对认识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在其著作中阐述了对知识和认识的见解。
柏拉图认为真知识来自理念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提出通过感觉获得经验和知识。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主要关注认识的来源和本质,试图寻找认识的根源。
三、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对认识论的影响开始显现。
神学家们试图将宗教信仰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形成了以信仰为基础的认识观。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运动,推动了人们对理性认识的重视和追求。
哲学家们开始强调通过理性和推理来获取知识,开启了人文主义的认识论思路。
四、现代哲学时期在现代哲学时期,认识论开始向新的方向和思路发展。
启蒙运动后,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认识过程和思维能力。
康德和黑格尔等哲学家对认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先验认识和辩证法等理论。
他们强调了理性的能动性和思维的自主性,认为认识过程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当代哲学时期在当代哲学时期,认识论的转向更加明显。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认识论的更新和重构。
哲学家们开始关注认识的文化、语言和社会性,强调了认识是历史、社会和文化条件的产物。
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等新思潮也给认识论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反思,进一步丰富了认识论的思路和内容。
六、总结与展望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到当代哲学时期,认识论的转向经历了多次变革,推动了哲学的不断进步。
未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认识论的转向也将继续,哲学家们将进一步思考和探讨认识的本质和意义。
个人认为,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选择,也为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认识论提供了可能性。
20世纪西方文论概况
20世纪西方文论概况20世纪被称为“批评理论的世纪”,批评多元化,研究系统化、专业化正是20世纪西方文论明显的特征。
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提出,给理性精神和基督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
弗洛伊德在意识的背后寻找“潜意识”,这不仅进一步瓦解了理性精神的传统,而且在探究人类自身奥秘的进程中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索绪尔则在人与语言关系上做了一个颠倒,不是人运用语言来认识世界,而是语言通过人为世界立法;此外,“任意性”原则的提出,也是他对理性精神的又一重创。
(一)三大主潮: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后现代主义(1)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人本主义文论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表现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现象学、存在主义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流派。
(2)科学主义科学主义就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文论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
(3)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立场是对本质论、决定论、人本主义思想、精英文化的全面否定。
后现代主义文论有解构主义、接受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
(二)两次转移:从作家到文本、从本文到接受(1)从作家到文本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文本,表现为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表现主义、精神分析学、直觉主义和意识流文论到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英美新批评的崛起。
(2)从本文到接受第二次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表现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结构主义、阐释学、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解构主义的崛起。
更细致的描述可说有四次转移:作者-作品-读者-文化-社会意识形态。
西方哲学认识论分析知识的确定性
西方哲学认识论分析知识的确定性西方哲学对认识论的分析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如何获得知识和真理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思维的本质、知觉和直觉的可靠性以及知识的确定性等问题。
在西方哲学中,有多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来分析知识的确定性。
在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性主义的认识论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于理性的思考和思维,而不是来自于感觉和经验。
柏拉图认为理性是一种超越感觉和经验的思维形式,它可以直接获得关于理念(即超越现象的真实存在)的知识。
他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并且通过理性思考可以获得。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性主义观点提出了质疑。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感觉和经验。
他认为人类通过感官获得具体个别的经验,通过概念的抽象和归纳来获得一般的知识。
他认为人类能够通过感官获得的经验是可靠的,并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归纳得出真理。
在现代哲学中,笛卡尔提出了一种怀疑论的认识论观点。
笛卡尔认为人类的知识经常是有错误和欺骗的,因此人类应该对所有的知识持怀疑态度,只相信通过清晰而明确的理性思考得出的真理。
他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观点,认为思维是一种不容怀疑的存在,人类可以通过思维来确定自己的存在。
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20世纪的分析哲学重新审视了知识的确定性问题。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真实的知识必须是可以验证或证伪的,只有经验和逻辑分析才能提供可靠的知识。
逻辑实证主义主张将认识论建立在科学方法和逻辑根据之上,认为只有那些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验证的论断才是真实的。
分析哲学的这种极端实证主义观点也引起了反思和批评。
一些哲学家认为人类的知识不仅仅依赖于感觉和经验,还涉及到价值、信仰和直觉等因素。
他们主张认识论应该更加关注人类认知和主观性的特点,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阳性科学的分析。
西方哲学对认识论的分析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来解答关于知识的确定性问题。
无论是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怀疑论还是实证主义,它们都试图回答人类如何获取真理和知识的问题。
20世纪科学哲学的四大流派解析
3、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理论先于观察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这是由 科学家的理论、观点、兴趣和期待所决 定的。观察和理解不可分。
➢科学开始于问题
从认识的来源说,理论先于观察,理论是 猜测始于问题。
➢猜测是灵感、是非理性、非逻辑的东西, 是创造直觉。是暂时性假设,等待经验 事实所证伪。
➢证伪是科学家团体的约定行为,承认或 接受一个命题是约定,反驳或证伪也是 约定。
表述 经验事实 凭经验事实判断真伪 有意义的命题 科学命题
表达 个人内心世界 情感 意志 愿望 伦理 文学的命题 价值命题
元语言
对象语言
对象是语言
对象是事物
例如彼得
彼得在玩球
无意义
“我现在在说假话”
形式的(逻辑) 说话
实质的(科学)
假对象语言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经验世界的统一性 统一的物理语言(经验的)
主要观点:1、感觉论。人对世界的认识不能超出 经验之外,感觉经验是认识的界限。世界是由感 觉经验组成,原子论只是解释经验现象的一种假 设,感觉是色香味的主观要素。
2、主观要素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心理) 的,而是中性的。克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元 论。主观感觉只存在于感觉经验范围之内。
3、函数关系论
*用经验的语言证实代替经验的内容证实 解决问题。语言是公共的。语言与言语
(3)真理问题--分析真理与综合真理
科学就是使经验事实逻辑的系统化的语言系统或 命题系统。分析命题就是对科学语言是否符合 逻辑法则来判断真假,如所有的单身汉都是没 有结婚的男人,本质上并没有告诉人们新的经 验内容,仅凭逻辑法则判断真伪,是同义反复, 但不是形而上学,是经验事实简明化;综合命 题是关于经验事实的表述。分析真理和综合真 理就是对应于二者为真的证明。
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课后思考题
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课后思考题西哲史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1、试从“有定形”和“无定形”的角度来说明米利都学派关于本原思想的发展脉络。
2、为什么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创了西方形而上学之源端?2、说明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火与逻各斯的关系。
4、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所指称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古代最早提出唯理论思想的人?5、试分析芝诺的诡辩论与高尔吉亚的诡辩论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6、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是如何导致了自相矛盾的后果?7、梳理从“四根说”、“种子说”到“原子论”的内在逻辑线索。
8、根据“原子自动”的思想,总结古希腊自然哲学在质料与动力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发展。
9、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10、说明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基本特点?11、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它如何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根基?12、试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柏拉图“理念论”之间的根本对立和内在同一性。
13、根据“理念论”与“回忆说”的关系,说明形而上学本体论与先验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1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1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如何对古希腊哲学关于本原问题的思考进行总结的?16、简述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基本内容?17、说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差异及其意义。
18、比较伊壁鸠鲁主义与斯多葛主义的异同之处。
19、试说明古代怀疑主义“悬置判断”的思想观点。
20、分析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精神联系。
1、说明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2、奥古斯丁的“原罪”理论如何表现了一种神秘主义决定论思想?3、波菲利提出的“共相”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4、唯名论与实在论在“共相”问题上的根本差异是什么?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在神学上将可能导致什么结论?梳理二者各自的发展演变情况。
5、分析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
人本主义的发展与演变大体经历 了三个阶段: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 主义————反对主体—客体二 元对立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早期的人本主 义,如意志主义、生命哲学把整个世 界归结为客观的意志或生命,属于客 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胡塞尔的现象 学把客观世界用括号括起来“存而不 论”,然后用布伦塔尔的意向性心理 学说构造出纯粹经验的“生活世界”, 并公认不讳其为“纯粹自我意识”, 或“纯粹主体”的哲学,属于主观唯 心主义。
人本主义思潮的语言学
转向过程
它与科学主义思潮的语言学转向 一样,是一个从客观主义到相对 主义的过程。
人本主义思潮的语言学转向开始于卡西勒的符号学 和狄尔泰的解释学。 卡西勒的符号学是一种广义的语言学,狄尔泰的解 释学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语言学。人本主义的语言学 有别于科学主义的语言学。一般说来,科学主义语 言学以科学语言为典范,以研究表达自然界的自然 语言为主要内容;人本主义语言学则以文学艺术的 语言为典范,以研究、理解人(自我)的内心体验 的语言为主要内容。由于人本主义语言学反对或否 定认识论,提倡对人(自我)的内心体验的理解和 解释,因而被人称为解释学。 最早把人本主义哲学解释学化的是狄尔泰。狄尔泰 的解释学有两个特征:(1)它是方法论的解释学, 把解释学说成是一切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而与自 然科学的方法对立起来;(2)它是客观主义的解释 学,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客观的、确定的,人必须以 客观的态度(通过移情)去正确理解文本的原意。
海德格尔的解释学
——狄尔泰的解释学的继承与发展,它区别于狄尔 泰的解释学之是: 第一、它把狄尔泰的方法论的解释学转变为本体论 的解释学。他认为解释学并不是一种解释文本的表 面文字的 ,而是对“此在的生存方式”的理解; 第二、它把狄尔泰的客观主义的解释学转化为相对 主义的解释学。海德格尔接受了日常语言哲学家维 特根斯坦的观点,认为文本或语句的意义并不是客 观的、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随人对它的使用情 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块石头如人用它来伤人,它 就具有“武器”的意义,用它来建造房屋,它就变 成“建筑材料”了。尽管海德格尔反复强调对文本 的理解,必须以“前理解”为基础,然而在“前理 解”基础上如何去理解该文本的意义,却是有各种 各样的可能性的,这全凭“此在”的选择或“筹划” 而决定。
论巴什拉“认识论断裂”的双重意蕴
On t h e Du a l I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 “Epi s t e mo l o g i c a l Ru p t u r e ”b y Ba c h e l a r d
W ANG S h i — z h o n g, W ANG Fe n g — n a n ( S c h o o l o fP h i l o s o p h y , N a n k  ̄ i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 3 0 0 0 7 1 ,C h i n a)
自斯诺 的 《 两 种 文 化 》出版 以来 , 科 学 与 人 文 之 间 的可能 沟 通便 成 为 学界 的热 点 。但 相对 于英 美 等 国对 此 问题 的讨论 热度 , 法 国的文化 传统 与 教
Ab s t r a c t : Th e t h e o r y o f“e pi s t e mo l o g i c a l r u p t u r e ”r e v e a l e d b y Ba c he l a r d h o l d s ,o n t h e o ne h a n d,t ha t t h e
Ma y, 2 01 5
论 巴什 拉 “ 认识论断裂’ ’ 的 双 重 意 蕴
王 时中, 王 凤 南
( 南开大学 哲 学院, 天津 3 0 0 0 7 1 )
摘
要: 巴什 拉 揭 示 的“ 认 识论断裂” 说 一 方 面认 为 “ 前科 学” 与“ 科 学” 之 间存 在 的 “ 认 识论 障碍” 构 成 了科 学 精
关键词 : 科 学; 诗; 认识论 的断裂 ; 认识论 的障碍 ; 想 象 中图分 类号 : B 5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5 0 9 9 ( 2 0 1 5 ) 0 3— 0 0 1 4— 0 5
巴什拉译介与研究在中国
教席。1 9 3 8 年, 巴什拉华 丽转身 。此前 , 他是著 作等身的科学 哲学家 , 提 出著名 的 “ 非连 续性 ” ( d i s c o n t i n u i t y ) 概念 , 被视为当代科学“ 新认识论 ” 的奠基人 ; 之后 , 他 的《 火 的精神分析 》 ( e P s y .
文艺 诗学 两大领域 。从寥寥 数文 , 到研究 、 译介升温 , 再 到走 向 自由、 开 阔、 深入 , 国内对 巴什 拉 的研究 已开展 近三 十年 , 而未来 巴什拉研究有 四个方 面值得关 注。国内学 界接触英美 理论较早 、 较多 , 而整个法 国及 欧陆哲 学在 中国 的接 受受 限是 导致 国内接触 、 研究 巴什拉较滞后 的主要原 因。而关 注 巴什拉 研究 , 是开启 中国 国内理论新视 野 的
的时期 。一是公 元 前五 世 纪到 公元 前 三世 纪 的希
所识 。而 囿于接受 的时间 、 深度 、 广度 , 对其 他重 要
法 系思想家 的译 介 、 研究并未全 面展开 。法兰西 思
腊古典哲学时期 , 始于巴门尼德, 终于亚里士多德 ,
奠定 了西方思想 的基础 。二 是从 l 8 世 纪晚期 到 1 9
至今 热议不休 的 各种 问题 仍是 受 惠于 当 时法 国思 想家反 复 探 寻 、 讨论、 批判 之后 留 给世 界 的遗 产 。
①
“ 巴什 拉二重性谜 ” 又称 “ 巴什拉 之谜 ” 或“ 二 重性
之谜 ” , 主要包含两个 问题 : 其一 , 巴什 拉 前期 的科学
然而 , 历史地看 , 孔德之后, 英美与欧陆哲学 自行发 展, 难 免 隔膜 , 而 我 国学界 始终 紧 随前 者 。直 到 2 0
认识论(哲学分支学科)
认识论(哲学分支学科)西方古代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认识论问题,形成了最基本的自然哲学认识论和唯理主义认识论。
自然哲学认识论主要是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原子论的先驱恩培多克勒用'流溢说'来解释认识,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断发出一种流溢物,它进入人的感官孔道而引起感觉。
原子论的代表德谟克利特在'流溢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由客观事物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
这是对反映论原则的一种朴素表述。
德谟克利特把认识分为'暗昧的认识'和'真理性的认识',认为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是暗昧的认识;理性能认识原子与虚空,是真理性的认识。
此外,还有许多自然哲学家认为人的知识是灵魂对世界现象的感知。
唯理论者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他的认识论思想。
他把世界分为由具体事物组成的'可见世界'和由理念组成的'可知世界'。
他认为,变化无常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意见'的对象,而不是知识的对象,只有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才是知识的对象。
柏拉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以前,就已经认识理念,当灵魂投入到肉体以后把它们忘记了,认识就是把忘记了的理念知识回忆起来。
尽管感觉可以刺激灵魂,使它对理念知识进行回忆,但知识不是从感觉中来的,感觉只不过使灵魂回想起已经知道的东西。
这就是柏拉图著名的回忆说。
和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肯定认识起源于感觉,他把灵魂比作蜡块,认为感觉就是外在事物在蜡块上留下的痕迹。
与此相联系,他认为'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是必相符合',进一步肯定了认识的客观性。
但是,亚里士多德割裂事物的形式和质料,认为感觉只是感受事物的形式,而不是感受它们的物质基质。
亚里士多德论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由感觉产生记忆,多次回忆一件事情产生一种经验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讲义西方哲学史重点总结
西方哲学史
重点总结
红字为复习重点
古代哲学:
一、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1、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2、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
3、对立面的同一
4、自然关于掩盖自己
二、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
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四、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五、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1、德性即知识
2、助产术
六、柏拉图的理念论
1、理念
2、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
七、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1、方法论与知识观
2、本原——原因论
3、存在——实体论
4、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异同
中古哲学
一、奥古斯丁
1、论自我意识
2、上帝的认识与信仰
3、上帝从无中创造世界
4、灵魂的不朽、堕落与获救
二、托马斯·阿奎那
1、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2、上帝存在的证明
三、威廉·奥卡姆的唯名论思想
近代哲学
一、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异同
二、培根
1、四假相说
2、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三、笛卡尔
1、方法论和认识论
2、形而上学
四、斯宾诺莎
1、实体学说
2、认识论
3、伦理学
五、洛克:观念
六、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七、巴克莱
1、感觉主义唯心论
2、非物质论
八、休谟的因果观
九、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
十、卢梭的社会政治学说——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不平等的发展阶段、社会契约论十、康德
1、哥白尼式的革命
2、理论理性
3、实践理性
4、判断力
十一、黑格尔
1、精神现象学
2、实体即主体
3、辩证法。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堂笔记及期末试题)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堂笔记)目录绪论一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基本态势 (1)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章实证主义一实证主义概况 (2)(一)实证主义的形成(二)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二早期实证主义 (3)(一)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二)不可知的实在论(三)实证社会学第二章意志主义一意志主义概况 (6)(一)意志主义的形成(二)意志主义的基本特征二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 (6)(一)世界是表象和意志(二)认识是意识的工具(三)“人生就是痛苦”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 (8)(一)世界就是权力意志(二)认识是权力意志的工具(三)“超人”社会学说(四)“重新估价一切价值”论四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11)(一)生命之流是世界的本质(二)把握生命之流的惟一工具是直觉(三)“封闭社会”与“开放社会”理论第三章新康德主义伦理的社会主义 (13)伦理社会主义的原则第四章新黑格尔主义者新黑格尔主义的基本特征 (13)第五章实用主义一实用主义概况 (14)(一)实用主义的理论渊源、(二)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15)(一)彻底的经验主义(二)有用等于真理(三)实用主义方法论三杜威的实用主义 (16)(一)经验自然主义(二)工具主义(三)多元的社会历史观第八章新托马斯主义社会历史观 (17)第十章存在主义一存在主义概况 (17)(一)存在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二)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二海德格(歌)尔的存在主义 (18)第十一章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说 (19)人格三结构理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堂笔记)绪论(19世纪30年代)一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基本态势两个流派:科学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思潮:第一代: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第二代:马赫主义第三代:波普批判理性主义第四代:库恩历史主义人本主义(即非理性主义)思潮:第一代:叔本华、尼采意志主义第二代: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第三代:海德格尔、萨特发展了意志主义、生命哲学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关注并深化了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某些有意义的思想。
加斯东_巴什拉的科学认识论述评
第24卷 第1期2008年 1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 ol .24,N o .1Jan .,2008 文章编号:1000-8934(2008)01-0015-06加斯东·巴什拉的科学认识论述评郭 明 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巴什拉是当代法国新认识论的最主要代表。
他的科学认识论主要是通过反思科学史来认识理性问题,认为科学史是由一连串的“认识论断裂”构成,必须克服“认识论障碍”才能达到对科学的全面认识。
关键词:科学认识论;认识论断裂;认识论障碍中图分类号:B565.59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07-10-19作者简介:郭明哲(1980-),女,河南南阳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
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 ,1884-1962)是当代法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文学评论家、诗人、“新认识论”的最主要代表人物。
“新认识论”对法国乃至西欧的现代认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今天我们研究巴什拉的思想还是很有必要的。
他的“认识论断裂”概念、“认识论障碍”概念,通过他的学生L .阿尔都塞影响了法兰克福学派;他讨论科学史的著作如《否的哲学》直接启迪了M .福柯。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巴什拉研究的“复兴”,研究文献逐年增长。
“断裂”的概念、“否”的概念与T .库恩的“范式”的内在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他的反形而上学观点同英美的科学实在论有汇通之处。
在我国,对巴什拉科学认识论思想还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所以,希望本文能为学界的认识论研究拓宽视野。
1 理论背景法国近代科技大国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启蒙运动。
“在法国,成为关于启蒙的哲学问题之支柱的正是科学史”〔1〕。
我们可以说,法国对于科学史、科学思想史的研究是伴随着启蒙运动产生的,“17、18世纪两百年的法国哲学确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精神,并将这种精神推广到人类知识的各个门类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巴什拉的哲学思想探索
巴什拉的哲学思想探索作者:费多益单位:山西大学连续性增长通常被认为是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特点,然而在20世纪的法国哲学中,"知识进步与否"却构成了其主要的论题之一。
其中,以柏格森、萨特为代表的意识哲学倡导连续、绵延和进步的历史主义;以康吉莱姆、斯特劳斯、福柯为代表的概念哲学则信奉间断、断裂的非历史主义,在他们看来,知识、概念与合理性的运动并非连续——————它会有起伏、变化、停顿、跳跃、曲折和倒转。
而对于后一种思潮,巴什拉(G.Bachelard)无疑是其精神导师。
一、知识统一神话的破灭巴什拉被引述最广的概念就是"断裂"(break)。
关于科学的发展,巴什拉认为,科学的新旧理论之间有一种断裂,新的理论倾向于完全超越或不连续于先前的理论。
(Bachelard,2000,p.18)科学史远不是一种渐进的演化,而是一个为一系列概念革命所震撼的过程。
这些革命产生了一些可以论证的"断裂":最初的事实并不是根本的真理,事实上,只有当人们首先同眼前的客体决裂,只有当人们不受最初选择的诱惑,只有当人们制止并否认了产生于最初观察的思想时,科学的客观性才可能实现。
(巴什拉,1992年,第1页)不仅如此,科学的合理性同样具有历史本身的非单一的、直线发展的性质。
而科学最为艰巨的任务,也正是时刻处于整装待发的状态,用开放、活跃的知识代替封闭、静止的知识,使合理性获得演变的理由。
(同上,2006年,第14页)对于前科学精神来说,统一性是一种始终被渴求的原则,它倾向于使外表各异的现象趋同;假如科学热衷于此的话,这种统一很快就能找到。
但科学进步恰恰相反,最清晰的步骤是在抛弃肤浅的统一因素后获得的,譬如大自然计划的统一、逻辑的统一。
(同上,第12页)"断裂"无疑解构了这种统一。
科学努力获得的认识本身也会衰退——————抽象的、直接的问题倦怠了,只留下具体的答案。
论巴什拉的科学辩证法
论巴什拉的科学辩证法
张旭光
【期刊名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24)001
【摘要】巴什拉的现代科学辩证法是巴什拉的现代科学认识论的核心概念,有两条基本原理:否的原理和互补原理。
辩证认识论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探讨了西方文化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主张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和互补,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各自完整的意义和价值。
这在以科学文化为主流话语的今天,是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科学的发展是科学理论、概念的修改、校正、否弃的动态的创造性过程。
这种创造的过程及其动力是在理性和经验的互补中获得的。
【总页数】4页(P12-14,19)
【作者】张旭光
【作者单位】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江苏常州 21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15
【相关文献】
1.巴什拉论科学认识论和理性主义
2.巴什拉的科学仪器思想概述
3.巴什拉科学哲学思想体系对其诗学想象的影响
4.巴什拉物质想象理论中的知觉因素
5.加斯东·巴什拉的科学认识论述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什拉论科学认识论和理性主义郭明哲
巴什拉对科学认识论和理性主义的分析是其科学哲学思想的主体,文章从科学认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巴什拉对于认识论中的中断与实在的概念;在理性主义时期分析了理性研究者,并对现象技术进行了批判。
同时,巴什拉提出了一种技术反实在论的观点,对科学的人工实现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标签:巴什拉;科学认识论;科学实在论;科学理性;现象技术
一、巴什拉对科学认识论的分析(1938-1940年)
1937年巴什拉出版了《现代物理学中的空间经验》,探讨了一般量子论的有关内容,主要是证实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所包含的反实在论的特征,还研究了配位空间等量子论使用的空间概念本质上所包含的数学内容。
因为该书论述的内容不够充分,又过于物理化,所以不是科学哲学研究的对象。
1938年,巴什拉发表了《新科学精神的形成》,集中分析认识论的中断的概念,首先科学需要与我们的常识性经验和信仰断裂开来,因为它把日常的客体置于新的概念之下,并证明它们具有普遍感官感知不曾揭示出来的特性。
科学的进步也需要与先前的科学概念断裂开来,先前的科学概念和常识一样也能够成为我们获取科学真理道路上的障碍。
因此牛顿力学的观点在20世纪成为了爱因斯坦表达对空间、时间和重力的一个适当解释的主要障碍。
与牛顿观点的断裂创造了一个“新的科学精神”,这一新的科学精神不仅包含物理世界的新概念,而且包含科学方法论的新标准,巴什拉对这一论题的论述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观点相似,但是却比库恩对“科学革命”的论述早30多年。
①
巴什拉认为,认识的哲学产生于那个时代的最好的科学,在科学思想中的认识论的断裂需要相应的哲学上的革命。
所以他的大部分著作都贡献给了发展新的哲学观点,以代替那些被科学的进步所淘汰的过时了的观点。
例如,他用“非笛卡尔的认识论”来形容自己的观点,这一概念的意思与“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的意思相近,这一认识论是以笛卡尔的直接经验之给定的基础主义的特权地位的反驳为基础的,当然这一认识论在它对诸范畴的永恒的合法性的否定方面也是“非康德主义”的,而这些范畴事实上是牛顿科学的偶然性的表述。
1940年巴什拉完成了《否定的哲学》,虽然大多学者将该著作看作是对《新科学精神》的补充论证。
但是,在这个文献中他分析了理论转化与科学发展的断裂观点,引起了科学哲学界广泛的关注。
巴什拉对断裂和间断性的强调驳斥了布伦士维格把科学视为在本质上是循序渐进的事业的科学观。
巴什拉认为科学的进步并不需要连续性,即使在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另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之间有明显的概念和方法论的断裂,进步仍是合理的,因为过去的成就作为案例在后来的理论中被保留了下来。
二、巴什拉对实在论的分析
巴什拉与实在论的关系近年来不断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有的学者如Mary Tjiattas,试图从巴什拉对实验技术的分析中,找出一种与哈金的实验实在论类似的观点,还有的认为巴什拉对待实在论的立场与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相类似,当然还有前面提到的与库恩思想的联系;古廷认为,巴什拉对实在论的批判在事实上是对作为具体现实的理论实体的本体论的优先地位的肯定,这就等于为今天科学分析哲学家所说的“科学实在论”所做的一种辩护;同时,巴什拉所反驳的观点类似反实在论观点,所以巴什拉的观点就接近实在论。
而Mcarthur(2002)比较细
致的研究了这些观点之后,认为这些观点都是误解,虽然巴什拉与哈金和普特南的观点有些类似但是却有着更多的区别,他在其论文中对巴什拉的超理性主义进行了建构主义的解读。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Tjiattas确实忽视了巴什拉科学哲学中理性主义与超理性主义的区别,而古廷则误解了巴什拉应用理性与现象技术在物理现实中的使用,也就是说古廷只关注与巴什拉早期思想中的理性论,而没有注意与其后期的现象技术的变化。
①
巴什拉把这种实在论的特性描述为“个体感知的多余的富有和抽象思维的系统的贫困”,实在论在这种意义上肯定了通常的感官客体对它视为是根据科学的理论客体所作的抽象阐释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优先地位。
当然,巴什拉并没有把这一科学的实在论理解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实在论,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坚持认为我们的认识客体完全独立于我们的心灵。
他支持一种“理性主义”,不仅强调心灵在构造科学概念时的积极性作用,还强调与感知的含糊相对比下的概念的丰富性和特殊性。
他还试图避开把世界看做由纯粹思想构成的唯心主义。
真理不是心灵创造世界或构成世界的问题,与此相反,它是凭借着一个已经存在的世界的科学概念的心灵的修正。
巴什拉还认为,科学的手段在物质世界的构造中具有中心作用,工具是“物化了的理论”,而且只有在这一范围内下面这个概念才是科学的,即它通过一个现实化的技术接受具体的现实。
胡塞尔的现象学描述了心灵如何构建日常的经验客体,而我们需要一个凭借着工具技术的科学客体来构建的“现象技术”。
三、巴什拉后期对科学理性主义的分析(1941-1961年)
巴什拉利用诗和科学的差异构建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世界,但是经过了十年左右对四大元素的诗学分析之后,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科学哲学,由此进入一段科学理性主义的时期。
在完成了元素诗学的分析之后,巴什拉重新回到了科学哲学的研究,并相继出版了三部著作——《应用理性主义》(1949)、《当代物理学的理性活动》(1951)和《理性唯物论》(1953),从三本著作的标题就可以看出,这三本书是以理性主义作为核心进行分析的,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理性主义时期。
在《应用理性主义》中,巴什拉对从事理性思考的研究者进行了一种心理分析,他的观点与穆勒的心理主义和弗雷格的心理主义都是不同的,因为他没有在个人的心理内容中寻求客观知识的根据,还认为克服心理活动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的影响有困难。
在巴什拉自己看来:处于活动状态的非心理主义能够一边消除心理主义,一边继续发展,即为了取消心理主义,就要提出一些心理主义。
同时,巴什拉还提出关联唯理论的观点,即认为不存在孤立分散的唯理论,持有相似思想的个体会自然聚集在一起,巴什拉称之为“相关唯理论”,重要的是我们思考,而不是我思考,也正是他与存在主义的分界。
巴什拉在《现代物理学的理性主义活动》中又对现象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现象学疏远科学思维和科学行动,很少接近在概念上把握的、反思的和技术性的事物,还拒绝工具性意识。
所以在本书中他从重新确证现代物理学所具有的现象工程性和人工特性展开议论,对电子、质子、中子、介子等基本粒子的解释理论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分析,还对量子力学中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行了研究。
在本书中,巴什拉与现象学划清了界限。
巴什拉认为现代科学性现象是在人们使工具发挥作用的瞬间开始的,现象是工具的现象,工具中有工具的自我思考,这样就证实了技术性媒介在现代科学中的必然性和本质性。
其实,由于巴什拉的女儿热衷于研究现象学,不仅翻译了许多现象学著作,还发表了用现象学方法对物理学进
行研究的科学哲学著作,受其影响,巴什拉在1957年之后,开始部分的接受现象学。
②
最后,在《理性唯物论》一书中,巴什拉以现代化学为主要依据,集中讨论了关于知识社会性的问题、工程哲学中的人工世界理论以及化学符号的书写问题。
巴什拉认为现代化学知识已经脱离了个人,具备了某种社会性,化学知识不仅存在于化学家活跃着的头脑中还存在于图书馆的无数文献中,化学包含着社会性,这一点比较接近波普尔的世界三。
同时,巴什拉提出了一种技术反实在论的观点,对科学的人工实现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比如批评超铀元素的人工实现,使不存在的物质得以存在,在本质上是一种人工主义。
参考文献:
[1][日]金森修.武青艳、包国光译.巴什拉:科学与诗[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巴利诺.巴什拉传[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
[3]Gutting,Garry edited. Continental Philosophy of Science[M].Blackwell,2005.
[4]Tiles,Mary.Bachelard:Science and Objebtiv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5]Tjiattas,Mary.Bachelard and Scientific Realism[J].The philo-
sophical Forum,22(3),203-21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