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认识论
02
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 01 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和能动性,它不是人的 02 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最终还要
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 03 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实践是认识的基
个人成长中的认识论启示
认识论在个人成长中也有重要的启示,它告诉人们要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
在个人成长中,人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反思和总结,逐渐形成对世界的正 确认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认识论启示人们要保持谦虚、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也要有 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信息和观点,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认识能够反思实践
通过认识活动,人们可以反思实 践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实 践水平。
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关系
实践与认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过程
实践与认识在不断互动中深化发展,形成一个动态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05
认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章认识论
目录
• 认识论概述 • 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 真理与认识的发展 •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 认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01
认识论概述
认识论的定义与重要性
认识论的定义
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结构和方法等问题的哲学分支。它主要研究知识的本质、 获取和应用的途径,以及认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
认识论的重要性
认识论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人类的认识活动、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以及推动科 学和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先进阶段和科学形式。
这是关于认知的性质,来源,发展过程和认知规律的科学理论。
它的基本原理是积极的革命性反思理论,即实践理论。
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知线。
它认为知识来自实践,并随着实践而发展。
认知的根本目的是实践,知识的真理只能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人们认为,知识的发展是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然后是从理性知识到客观世界动态转变的辩证过程。
正确的理解常常需要在物质与精神,实践与知识之间进行多次重复;无休止的社会实践决定了知识的无止境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研究方法是有层次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一切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一、要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它们,不要为种种唯心主义观点所蒙蔽;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要孤立地看问题;三、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静止地看问题;四、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着矛盾,必须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即抓住事物的规律性的东西,才能真正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真面目。
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有详细的论述,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也是针对我国思想界实际情况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作的一种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就是说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今天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把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有人把这三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化与具体化。
掌握三论特别是系统论的精神,将会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将会帮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从动态的角度、从一切事物与其上下左右的联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致使我们陷入一叶障目不识泰山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认识论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状况怎么样之后,还要进一步回答世界可知否,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这就是认识论问题。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坚持了认识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发展过程,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第一节认识和实践一、能动的反映论(一)唯物的反映论对于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是认识论的基本前提。
由此出发,形成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一条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这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反映论。
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承认反映论,认为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首先,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的事物,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反映,离开了客观物质世界就不可能有认识。
其次,认识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映像和模写。
再次,认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通过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实现的,所以总是受到人本身的制约,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会有所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会有一定区别。
总之,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
唯心主义从认识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反映论,把认识看作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认识论上表现为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人的头脑里所固有的,是主观臆想的产物,是心灵的自由创造。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神的启示,或者来自于物质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
人类认识的发展史及其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才能正确地揭示认识的本质,从而自觉地从事认识活动,达到主管和客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价值
第一部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导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者叫能动的反映论,由于它是以科学的实践为特征的,所以,又可以叫做实践论。
从广义上说,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可以叫做认识论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唯物辩证法,它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而且,也揭示了认识的规律,也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所以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但是如果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识论则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它是揭示人类认识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发展的普遍规律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是什么?人类认识的目的是什么?等等。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科学答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本讲和下一讲的内容。
、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是: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动反映。
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弄清各种哲学派别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前者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两种路线的根本分歧和对立就在于承认反映论,还是否认反映论。
1.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唯心主义的认识论都是先验论。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又分为客观唯心论和主观唯心论。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产生的,即从天上掉下来的。
比如,古哲学家柏拉图,他就宣扬有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存在,人的知识就来源于理念”的认识和回忆。
他说,人的灵魂是不死的,灵魂在未进入人体投生之前,是暂时居住在理界之中的,是和许许多多理念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和科学形式。
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
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3、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原理。
2、认识的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先天因素与后天实践原理。
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原理。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
它坚持反映论的观点,认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和源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作用。
研究方法是有层次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性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它涉及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认识能力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物质基础决定意识形态的观点。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的发展是物质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了解世界,实践是认识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检验和修正理论,才能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
此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还关注社会历史条件对认识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不同社会的认识方式和认识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强调了唯物主义、实践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人们正确进行科学认识。
这对于我们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法论和认识论是相辅相成的,方法是认识的手段和途径,认识是方法的目的和结果。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立统一、矛盾运动、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前进的,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
辩证法要求我们从现象看本质,从表面看深层次,从片面看全面,从静止看运动,从量变看质变。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还包括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证主义的实践论、逻辑学的辨证法、材料主义的实证主义等。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观感性认识和客观实践相统一,只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实证主义的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终点所在。
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认识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认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还包括认识论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方法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要求我们原汁原味地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点,要善于辨明真假、虚实、善恶,要坚持对真理的追求,要追求真知灼见、批判精神、求是务实。
要善于分析和判断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要善于思辨和探索世界的规律和本质,要善于自我批判和辩证分析。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是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关系,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是我们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成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
希望广大同志牢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不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第一阶段: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
官直接感受到的 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 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 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
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 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 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于实践。 •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需要具备两个
基本条件:一是通过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材 料;二是对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二)第二阶段:从认识到实践
❖ 理论(理性认识)是行动的指南。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三)第三阶段:认识运动的 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1、唯理论 该理论贯彻到实践中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人了不起的聪明。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 认识。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二)认识特别是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人了不起的聪明。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 认识。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论)
力实 践 主 体 的 能
自然能力
理论知识 知识性能 力
精神能力 非知识性能 力 情感 意志 经验知识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不登高山,不知天 之高也;不临深溪,不 知地之厚也。
(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 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实践的三要素:主体、客体、中介
主 体 中 介 客 体 — —
2、主体、客体、中介
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社会实践活 动的人。 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 物,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 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感觉是对事物表象的直接感受,如视觉、听觉、触觉
等。 知觉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联系的整体反映。如将色、 香、味结合起来,形成对苹果的整体知觉。
苹果(知觉)=红+甜+硬+……
表象是知觉在人脑中的记忆与重现。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
2、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 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联系的过程。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概念:即下定义,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 括和反映。 判断:即评判是非对错,是展开了的概念,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 和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即由判断推出判断,是通过对某些判断的分析和综合再引 出新的判断的过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的认识论原理
马克思的认识论原理马克思的认识论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认识论原理主要包括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论和辩证法的认识论。
首先,马克思的认识论原理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唯物主义是指在认识论上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反映而产生的,认识的源泉是物质的存在和运动。
马克思强调,人的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
因此,马克思的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其次,马克思的认识论原理强调实践论。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认为,人们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改造自己,并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感知、理解和改造的过程,是认识活动的基础和动力。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真正获得科学的认识。
最后,马克思的认识论原理强调辩证法的认识论。
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论,也是一种关于认识发展规律的方法论。
马克思认为,事物是由矛盾运动推动着发展变化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在认识过程中,人们要抓住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才能够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强调,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也是一种关于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总之,马克思的认识论原理是一种关于人类认识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理论。
它强调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论和辩证法的认识论,强调人们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改造自己,并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只有坚持马克思的认识论原理,我们才能够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够真正获得科学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强调了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几个基本原理:
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的,通过实践与实践中的反思,人们可以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 实践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地位。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从客观世界中获取真知,并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产生真理的源泉。
3. 社会历史性原理:认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人们的认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特定性。
4. 运动发展性原理: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停滞不前。
通过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
5.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认识是在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的。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存在的互动是认识过程中的基本特征。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观点,强调了人类认识的实践性、历史性以及运动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和科学形式。
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
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知识线。
它认为,知识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而发展。
知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知识的真理只能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证明;它认为知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知到理性的知识,然后是从理性到辩证的,积极转变客观世界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研究方法是有
层次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为所有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论:
一、要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它们,不要为种种唯心主义观点所蒙蔽;
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要孤立地看问题;
三、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静止地看问题;
四、现象与事物的本质之间存在矛盾。
为了真正实现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有必要通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即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般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
它首先是可知论。
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论。
认为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划清了界限。
它是实践论。
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它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法,表现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识来自实践,又转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认识论及其在大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要点三,非马哲学一些可借鉴的认识论内容四,认识方法论五,认识的可靠性、相对性和终极有限性,及不同世界观对话的必要性一,认识论及其在大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认识论。
认识论概括地说是人理性地对认识活动的反思形成的学问,这种反思通过对人的认识的本质,认识主体的能力、结构,认识内容或对象的种类、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方法、条件,真知(真理)的普遍可靠性及其证明,认识的限度、功能等等方面规律的考量,通过对实然知识与应然知识(物理之知与价值之知)、理性与信仰、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的关照,而对人获得和应用知识及真理的认识活动给予支持。
目的是提高人的认识活动的自觉性。
(二)认识论在大哲学中的地位。
如本课绪论中所言,认识论是构成大哲学的“铁三角”中是不可缺少的一角。
认识论和价值论成立的最终根据或理由是由本体论提供的。
本体论和价值论要通过认识论才能理论地建构起来。
认识论也把对本体和价值的认知转化为认识方法和行为方式。
而认识论首先需要把自己建构起来,才能顺理成章地去建构本体论和价值论。
思考题(一):为什么认识论要把自己建构起来,而本体论和价值论却要认识论来建构?(三)人的认识是人的重要的存在方式之一。
人的认识伴随着并与人存在的其他方式有机统一。
认识这种存在方式与人的其他存在方式是同时同处的。
思考题(二):人的存在方式可以还原到一种存在方式上吗?为什么?将认识看作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这是认识论和本体论会有交叉的内容。
相应地认识本身在人的存在系列里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会有交叉的内容。
思考题(三):哲学铁三角可以还原到任何一个角上吗?为什么?(四)中西哲学主要的认识理论(参见图示)。
思考题(四):体会一下,我们在生活中解决一个问题,如法学问题、认识一个新闻事件、解决一个公管问题或经济问题,是不是也应当将所涉问题在它所处的整体关系或系统中的位置梳理清楚呢?1.反知主义和认知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
德国哲学家。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 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 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 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 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 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 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 永远是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马克思说明事物的本质是可以认 识的,从而把上帝从本质中驱逐出去。
解剖麻雀:从个别当中,是可以认识一般的。 这说明通过个体的有限性,是可以认识一 种无限性。
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名言: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
亚瑟· 叔本华
不可知论还说世界是无限的个人是有限的怎能以有限的生命来认识一种无限的东西通过实践马克思说明事物的本质是可以认识的从而把上帝从本质中驱逐出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
主讲人: 莦业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是实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可知论说,人是可以认识事物的现象, 但是不能认识它的本质。 不可知论还说世界是无限的,个人是有限 的,怎能以有限的生命来认识一种无限的东西 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二) 实践决定着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
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 ——马克
思
(二) 实践决定着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这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已经改变了客观对象 的本来面目,而要认识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就 必须要改变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试问,我们 为什么必须改变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才能真正 认识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
(三) 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和作用
认识的相对独立性
认识以实践为基础,但认识活动发展变化又有其 自身的逻辑,要遵循认识自身的规律。认识的内容也 有自身的理论逻辑。 认识可以在实践之先指导实践;也可以在实践之 后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再认识,即反思。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相比较自然因素和人的物质 因素而言,人的精神与智力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 来越大,认识的相对独立性也逐步增强。
(二) 实践决定着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徐悲鸿画马
(二) 实践决定着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知识从何而来
直接经验来自于主体的直接实践(亲历实践)。 间接经验来自于他人的直接经验,但可以为当事
人所学习和认识。 知识的获得既需要来自直接经验,也需要来自间 接经验,但对知识真正的掌握(熟练的运用)还是离 不开自身的实践。
冬夜书示子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和科学形式。
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
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分析和综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研究方法是有层次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一切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一、要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它们,不要为种种唯心主义观点所蒙蔽;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要孤立地看问题;三、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静止地看问题;四、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着矛盾,必须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即抓住事物的规律性的东西,才能真正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真面目。
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有详细的论述,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也是针对我国思想界实际情况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作的一种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就是说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今天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把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有人把这三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化与具体化。
掌握三论特别是系统论的精神,将会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将会帮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从动态的角度、从一切事物与其上下左右的联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致使我们陷入一叶障目不识泰山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般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
它首先是可知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论,认为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划清了界限。
它是实践论,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它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法,表现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识来自实践,又转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
定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
它坚持反映论的观点,认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和源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映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消极被动的直观,而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基础上发生的积极地、能动地再现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内容
实践观
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
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
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真理观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是具体的(具体真理)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认识观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