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认识论题目及答案

高中政治认识论题目及答案

高中政治认识论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2个,每题2.5分,共计80分,选择最佳答案 1.13新课标全国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新课标安徽卷11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这说明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新课标山东卷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2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4.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

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5.江苏扬州高三模拟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乘坐深海潜水器在海底发现了一个温度高达350℃的热泉口,泉口附近浮游着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等生物。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4.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4.【答案】B
【解析】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5.【答案】A
【解析】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6.【答案】B
【解析】列宁在这里论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但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亦即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A、C、D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是错误的说法。故选B。
C.认为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D.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马克思主义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2.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一论断揭示了 (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3.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再现具体,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4.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表明 ( )A.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B.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价值观C.价值观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D.价值观人皆有之5.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

”这句话蕴涵的哲学寓意是 ( )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实践出真知6.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至来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

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了市场需求,但后来发现其他地区的优质苹果却以高价畅销。

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

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 )A.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C.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D.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7.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

认识论练习3(含答案)

认识论练习3(含答案)

认识论练习3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中国的成语或谚语往往包含很深的哲理性,下列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 A.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3.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2011年8月7日发射了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据此回答4~5题。

4.《决定》的提出,是中共中央在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于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5.《决定》的提出和贯彻、落实,必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文化建设,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高潮。

《哲学引论》第四章习题并答案

《哲学引论》第四章习题并答案

《哲学引论》第四章认识论习题一、填空题:1、心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实证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之后,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了重视对作为认识成果的知识的研究。

2、传统认识论强调理性、知识的本质的作用;现代认识论则重于研究和意义。

3、近代哲学观念论在黑格尔的哲学中达到了顶峰。

4、现代观念论的研究大都是从与心理主义决裂开始。

5、传统哲学意图探究宇宙的奥秘和真理;分析哲学认为,以现代逻辑为基础,方可与传统哲学划清界限。

6、儒家哲学在知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实践理性。

7、道家的认识论强调,运用人和理性和直觉,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8、老子认为人的认知活动分为“为道”和“为学”,对现象的一切事物的知识需“为学日益”而对万物之宗,宇宙生命之源即至高无上的大道,需“减少”知识走“为道”之路,走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境界。

二、选择题:1、在传统认识论研究中,人们首先关注的核心总是或首要问题就是 C 。

A、本体论B、经验论C、认识路线D、伦理学2、通常存在于逻辑和数学证明中是 B 。

A、逻辑推理B、演绎推理C、归纳推理D、理性推理3、任何理性认识活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 B 。

A、因果关系B、合乎逻辑C、符合感知D、经验4、直觉最普遍、最典型的形式是AA、直感预感B、内省C、经验D、白板说5、提出“白板说”被称为“近代经验之父”的哲学家是B。

A、笛卡尔B、洛克C、斯宾诺莎D、休谟6、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的哲学家是A。

A、笛卡尔B、斯宾诺莎C、休谟D、洛克7、发动下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哲学家是C。

A、罗素B、黑格尔C、康德D、泰勒斯8、建立了系统的观念理论并确定观念研究心理学传统,成为心理学重要理论先驱的哲学家是 C 。

A、康德B、黑格尔C、洛克D、笛卡尔9、儒家对于人类认识可能性的理想是 A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一阴一阳”C、“自然之天”与“道德之天”D、“穷理”与“尽性”10、儒家认识的方法与途径是 A 。

认识论高考试题及答案

认识论高考试题及答案

认识论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部分:认识论1. 请阐述认识论的基本概念。

2. 论述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观点并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

3. 解释直觉和演绎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4. 试述认识的源头是否可以追溯到感觉经验,为什么?5. 论述感觉和思维在认识过程中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

6. 你认为认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请阐述你的观点,并给出理由或论据支持。

7.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论的贡献,如何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答案部分:认识论1. 认识论的基本概念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研究和理论化的总称。

它探讨人类是如何认识外部世界、自身世界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 理性主义认为知识的来源在于理性思考和推导,强调理性概念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经验主义则认为知识来源于感官观察和经验积累,注重通过感觉和经验获取知识。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理性主义强调思维的先导地位,而经验主义则更注重感觉和经验的作用。

3. 直觉是指通过直接感知或直接洞察得到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常常是非理性的。

演绎则是通过逻辑推理和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注重逻辑的严谨性和推理的准确性。

直觉较为主观,容易受到主观感受和情绪的干扰,但它能迅速形成判断;演绎较为客观,但推理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前提条件和严密的逻辑关系。

4. 认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感觉经验,因为感觉经验是我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最基本途径。

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外部世界的刺激,然后经过感觉、知觉、思维等过程对其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5. 感觉和思维是认识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感觉是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将刺激转化为感觉心像,提供给思维进行加工和分析;思维则是通过对感觉心像进行思考、比较、分析和综合,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认识结果。

感觉提供了思维的材料基础,而思维则对感觉进行整合和深化,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2.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一论断揭示了 (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3.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再现具体,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4.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表明 ( )A.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B.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价值观C.价值观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D.价值观人皆有之5.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

”这句话蕴涵的哲学寓意是 ( )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实践出真知6.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至来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

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了市场需求,但后来发现其他地区的优质苹果却以高价畅销。

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

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 )A.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C.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D.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7.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

认识论题库及解答1

认识论题库及解答1

认识论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群众的观点2.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主体是()A具有思维能力的人B能够适应环境的人C具有创新能力的人D从事社会实践的人3. 认识的主体是在实践中从事活动的人。

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A自然性B社会性C实践性D主观性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中介是()A认识与实践的过程B认识与实践的结果C对实践结果的反馈D工具、手段和程序方法5.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B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C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D主观和客观关系6.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A人与物的关系B手段与目的的关系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与超越关系7.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A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B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C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8.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9.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强调的是()A直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作用C感性认识的作用D理性认识的作用11.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它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性12.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A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B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C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D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A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C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1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B运动C实践D世界16. 当我们在书中看到动物、植物等某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与此概念相对应,这表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C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推理的工具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17. “熟知不等于真知”这句谚语表明()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质的区别18.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实践B从实践到认识C从经验到理论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9.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表明了非理性因素的()A指导作用B动力作用C诱导作用D激发作用20.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这是因为()A事物本身的复杂性B认识本身的复杂性C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D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21. “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

认识论 答案 1

认识论 答案     1

认识论答案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分于所有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就是实践。

实践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之所以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在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来源、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选项A和选项D中关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基本特征,选项C辩证的观点是整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均不合题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B。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地位”。

人的认识活动是由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客体、认识的中介构成的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

在认识活动中,这三大要素缺了任何一个都不能实现现实的认识活动。

但是这三大要素各自在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认识的主体是首要的因素,对认识活动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没有主体的能动活动,就不可能使客观存在的对象进入主体活动的范围并成为认识的客体,同样没有主体的能动活动也就不能创造出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这样排除ACD三个干扰项,只有选项B才是符合题意的。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就是社会在实践上有理论的需求,时代呼唤新的理论出现,这时人们的焦点就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因此,研究它的人多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深化了,说明实践是人类深化认识的巨大动力,所以选项D正确。

选项A说的是认识的来源问题,而题干强调的是认识的发展问题。

选项B认为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固然正确,但这道题的题干要求把事例上升到认识论的原理角度,所以此选项与题意不符。

选项C是脱离实际的说法,是错误选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对实践的能动指导作用”。

考生要注意理解题干句子的关键修饰成分:“先导”一词只是表明认识对实践能动的指导性,而非决定性作用。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1)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1)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日测内容:认识论星期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观点B.反映论的观点C.辩证观点D.唯物的观点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这一著名论断表明()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4.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C.概念—判断—推理D.经验—理论—经验—理论5.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一观点说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具有科学性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这表明()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7.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真理是多数人的主张,谬误是少数人的见解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9.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根本原则出发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星期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B.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认为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D.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实践目的是指()A.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活动C.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4.下列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坚持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C.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质的区别,但可以相互渗透,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5.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注意对理性认识的检验C.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整理加工D.注意理论了解实际6.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正确说法有()A.非理性因素能激活、驱动和控制人的认识活动B.所有的非理性因素都能调动主体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C.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D.应该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7.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世界上的各种真理都有普遍适用性C.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D.真理具有客观性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A.从无限发展的世界来讲人们最终能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因而认识能力有至上性B.在每一个具体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具有非至上性C.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了解,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质,因而具有非至上性D.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从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发展过程9.价值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包括()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D.指导人们满足自身实践需要的真理具有客观性10.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B.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C.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D.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星期三:填空题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___,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实践是____________,实践是认识的_____。

认识论题库及解答3.doc

认识论题库及解答3.doc

22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是()A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 B反对绝对主义C反对相对主义 D坚持马克思主义23“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

这段话的观点说明()A有用的就是真理 B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C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真理 D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24逻辑证明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表现在()A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B逻辑证明给实践以理论依据C逻辑证明以实践标准为基础 D难以直接用实践检验的理论要靠逻辑思维证明25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

这就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的问题。

价值的特性包括()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26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在其过程中,人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求真原则 B务实原则 C真理原则 D价值原则27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区别在于()A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B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C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D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实践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认识性28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应该做到()A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C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29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30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认识论练习题

认识论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现实生活中,裁缝师深信“量体裁衣”;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因地制宜”;医生看病开药,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奏效……材料中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 )A.天与人的关系问题B.名与实的关系问题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D.理与气的关系问题2.“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对《红楼梦》的这一评述所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B.认识决定实践,实践水平的不同,认识也就各不同C.真理都是有条件的,面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D.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具有一定的差异3.一段弯曲的树根,弃置荒野,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木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

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D.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4.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④我思故我在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信息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突出成就,反过来又成为科技进步的强大助推器。

比如有些生物实验,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而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不仅能迅速获得结果,而且能节约器材费用,还能避免某些真正实验所具有的危险性。

上述事实说明( )A.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取代现实的科学实验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最新认识论测试题

最新认识论测试题

认识论部分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⑥2.过去,不少地方走的城镇化道路都是“规模扩张式”,城镇化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

表面上看,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只看见物,却看不见人。

这种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做法,也不符合(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点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点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点 D.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的要求3.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对未来8年中国宽带发展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主动创造性4.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存在的某种吸引力,被称为卡西米尔力。

通常情况下,这种力只会导致物体相互吸引。

但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对这种力有了新认识:如果将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中的一块换为硅板,将它与另一块金属板浸入某些流体中,此时产生的卡西米尔力便是一种斥力。

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5.在农村,人们发现鸡被吃了,总以为是黄鼠狼干的。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否定了黄鼠狼专门吃鸡的恶名,它是个灭鼠“能手”。

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三四百只老鼠。

由此可知(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6.2013年8月18日,中国神舟十号搭载茶叶种子返回交接仪式暨福建(武夷山)航天茶叶育种基地签约仪式在京举行,见证“航天科技、助力产业升级”,中国茶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时刻。

认识论巩固练习

认识论巩固练习

认识论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座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客观规律性C.主观能动性D.普遍有效性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也,笃于时也。

”这句话的主要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B.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C.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3.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物极必反,暗极则光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下列没有体现要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A.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B.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C.不怕慢,就怕站D.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5.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6.顺应“网络微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

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

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万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根据上题材料,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②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 ,因其药效稳定,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 年获诺贝尔奖。

但后来在使用DDT 的实践中发现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

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A. 人们的认识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B. 人们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C. 人们的认识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D. 人们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19、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 )A. 唯物主义的B. 主观唯心主义的C. 唯物主义经验论D. 客观唯心主义20、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 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来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参考答案:1 D2 B3 B4 C5 C 6C 7 D 8B 9A 10B11C 12A 13D 14 A 15 A 16 C 17B 18A 19C 20B辨析题: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

错误(1)这两对范畴是有联系的,但不是等同的。

(2)主观和客观通常是在哲学基本问题意义上使用,它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自然、社会和意识的统一体。

主体并不就是主观。

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客体也不就是客观。

2、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是改造者,客体是被改造者,然后才是认识和被认识关系,主体是认识者,客体是被认识者。

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反映或认识客观世界。

因此,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此外主体之间还存在着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3、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错误。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因此,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亲眼所见的不一定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4、一切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1) 错误。

(2) 只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才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3)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

材料分析题:以下是关于认识论的材料材料 1“ 我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理念。

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

”“ 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摘自洛克:《人类理解论》,《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材料 2“ 除了通过自明性的直觉和必然性的演绎以外,人类是没有其他的途径来达到确实性的知识。

摘自笛卡尔:《指导我们智力的规则》“ 我甚至认为我们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是由感觉给与它的。

摘自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材料3列宁:反映论就是主张“ 思想反映对象的理论…… 物存在于我们之外。

我们的知觉和表象是物的反映。

” 摘自《列宁选集》,第 2 卷恩格斯:“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克思:“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列宁:“ 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

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 僵死的' ,不是‘ 抽象的' ,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

”摘自《列宁全集》,第55 卷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 分析材料1 的认识论的观点。

(2) 分析材料2 的认识论的观点。

(3) 谈谈对材料3 的理解。

(1)材料 1 中洛克的认识论观点属于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这种认识论认为客观世界不依赖于人的认识而独立存在;认识的发生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感觉经验是一切认识的起点;认识能够达到与对象的一致、符合等等。

但是,这种认识论的直观反映概念有着重大的理论缺陷。

它只从生物学的层面去理解人的认识,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这样就看不到反映活动的社会性、主体性和能动性,看不到反映过程的矛盾复杂性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辩证转化,因而只能把人对世界的反映理解为一种静态的、死板的、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消极活动。

(2) 材料2 中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是坚持天赋观念的唯理论。

在唯理论看来,感觉有时会犯错误,因此不能提供真理性认识,那么不证自明的真理就只能来自理性自身。

这样他们就由理性自觉论导出了天赋观念论,认为由理性直觉获得的不证自明的真理,乃是人出世之前由上帝印入人心中的。

这种天赋观念论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

但是这种观点以唯心主义的方式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

(3) 材料3 中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

首先,这种认识论坚持“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观点,全面地、正确地分析和说明了人对世界反映的社会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