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认识论练习题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哲学引论》第四章习题并答案
《哲学引论》第四章认识论习题一、填空题:1、心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实证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之后,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了重视对作为认识成果的知识的研究。
2、传统认识论强调理性、知识的本质的作用;现代认识论则重于研究和意义。
3、近代哲学观念论在黑格尔的哲学中达到了顶峰。
4、现代观念论的研究大都是从与心理主义决裂开始。
5、传统哲学意图探究宇宙的奥秘和真理;分析哲学认为,以现代逻辑为基础,方可与传统哲学划清界限。
6、儒家哲学在知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实践理性。
7、道家的认识论强调,运用人和理性和直觉,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8、老子认为人的认知活动分为“为道”和“为学”,对现象的一切事物的知识需“为学日益”而对万物之宗,宇宙生命之源即至高无上的大道,需“减少”知识走“为道”之路,走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境界。
二、选择题:1、在传统认识论研究中,人们首先关注的核心总是或首要问题就是 C 。
A、本体论B、经验论C、认识路线D、伦理学2、通常存在于逻辑和数学证明中是 B 。
A、逻辑推理B、演绎推理C、归纳推理D、理性推理3、任何理性认识活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 B 。
A、因果关系B、合乎逻辑C、符合感知D、经验4、直觉最普遍、最典型的形式是AA、直感预感B、内省C、经验D、白板说5、提出“白板说”被称为“近代经验之父”的哲学家是B。
A、笛卡尔B、洛克C、斯宾诺莎D、休谟6、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的哲学家是A。
A、笛卡尔B、斯宾诺莎C、休谟D、洛克7、发动下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哲学家是C。
A、罗素B、黑格尔C、康德D、泰勒斯8、建立了系统的观念理论并确定观念研究心理学传统,成为心理学重要理论先驱的哲学家是 C 。
A、康德B、黑格尔C、洛克D、笛卡尔9、儒家对于人类认识可能性的理想是 A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一阴一阳”C、“自然之天”与“道德之天”D、“穷理”与“尽性”10、儒家认识的方法与途径是 A 。
《生活与哲学》认识论选择题训练
《认识论》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C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已不再存在C人的实践活动日益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D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产物2、“知识经济”将是21世纪的主导性经济。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因为( B )(1)科学试验以精确认识自然界为直接目的(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科学技术的作用只有通过人才才能发挥出来(5)实践主体是智力与脑力的统一A(1)(2)(3)(4)B(2)(3)(4)(5)C(3)(4)(5)D(1)(3)(4)3、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于是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但他一个人无力把它搬入大海。
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有无社会性?正确的回答是( C )A是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个人活动B不是实践活动,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C是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因为他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自然4、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寓公真蠢,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 )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5、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B )(1)蜜蜂酿蜜(2)教师讲课(3)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4)鹦鹉学舌(5)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6)经济体制改革(7)修身养性A(1)(2)(3)B(2)(5)(6)C(3)(4)(5)D(5)(6)(7)6、马克思说:“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这说明( B )A思想观念不能说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主观必须符合客观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哲学专题三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专题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 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2.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3.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4.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因为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5.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说明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6.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7.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8. “你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自己尝尝”这说明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9.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10.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1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明实践是个人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
12. 科学家发现从“神十一”带回的蒙牛菌种发生重大变化,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3.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的特征,决定了它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4. 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15. 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
16.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17.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8. 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19.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0. 实践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21. 真理具有客观性,只有那些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
22. 真理和谬误既相对立而存在,又相互包含,相伴而行。
23.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因此会产生多个真理。
24.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揭示了由于人的生理素质和思维能力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
25. 任何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第二章认识论部分题库
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B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B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回到实践D.从实践回到理性3.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D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D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C )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C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7.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C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统一的原理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9.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B )A.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C )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1.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BCE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归宿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D.实践对认识起指导作用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2.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B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3.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方法表明( CDE )A.书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的B.上级指示和决议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C.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E.要将上级的正确指示和决议尽可能的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4.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CDE )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形而上学D.绝对主义E.相对主义5.“有用的就是真理”的错误实质是( BDE ) A.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 B.把真理性和有用性混同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 D.歪曲了真理的本性E.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三、辨析题1、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
认识论题库及解答1
认识论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群众的观点2.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主体是()A具有思维能力的人B能够适应环境的人C具有创新能力的人D从事社会实践的人3. 认识的主体是在实践中从事活动的人。
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A自然性B社会性C实践性D主观性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中介是()A认识与实践的过程B认识与实践的结果C对实践结果的反馈D工具、手段和程序方法5.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B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C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D主观和客观关系6.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A人与物的关系B手段与目的的关系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与超越关系7.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A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B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C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8.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9.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强调的是()A直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作用C感性认识的作用D理性认识的作用11.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它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性12.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A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B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C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D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A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C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1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B运动C实践D世界16. 当我们在书中看到动物、植物等某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与此概念相对应,这表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C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推理的工具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17. “熟知不等于真知”这句谚语表明()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质的区别18.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实践B从实践到认识C从经验到理论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9.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表明了非理性因素的()A指导作用B动力作用C诱导作用D激发作用20.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这是因为()A事物本身的复杂性B认识本身的复杂性C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D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21. “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
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押题专练
专题10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1.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
〞该观点( )A.夸张了意识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缺乏科学依据,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正确认识了心与理关系,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D.把“理〞作为世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答案】A【解析】“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
〞该观点夸张了意识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 正确。
2.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可交互三维虚拟环境,通过虚拟现实显示器为人们提供沉浸体验;增强现实技术那么是将计算机生成虚拟物体、场景等叠加到现实环境中,通过增强现实显示器来丰富人们现实感。
根据描述,两种技术区别是( )A.是否发挥意识创造性B.是否看到真实环境C.是否有虚拟信息存在D.是否以现实为根底【答案】B【解析】通过特定显示器,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看到是虚拟环境,增强现实技术让人们看到是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结合。
3.阿尔法围棋( AlphaGo)作为谷歌开发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日前以4∶1总比分击败韩国棋手李世石,引发热议。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认为,电脑战胜人类只是时间问题。
法国围棋队主教练樊麾说,我们面对新生事物要放宽眼界,毕竟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是机器学不会。
材料说明( )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②人工智能将遵循优胜劣汰规律最终取代人类③人工智能开展否认了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④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开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与法国围棋队主教练樊麾对人工智能不同认识说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①符合题意;意识具有目性、方案性、自觉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故人类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开展,④符合题意,②③是错误;故此题答案选B。
4.新型石墨烯超级电池,具有体积轻、不易燃、低本钱、量产容易等特点。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1)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哲学大题(辩证法、认识论考点)
哲学:唯物论(选择题)、辩证法(大题目)、认识论(大题目)、唯物史观(选择题)一、唯物论(考察选择题):物质观、运动馆、时空观、意识观、实践观:物质观、运动馆、时空观、意识观、实践观二、唯物辩证法(考察大题):(三基本原理:联系与发展、联系的普遍性、发展实质)1.辩证法的总观点: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 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看问题;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看问题;* *方法论:要求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用整体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要求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用整体的观点看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世界是一个整体,用整体的观点看世界;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改革必须是整体全面的,用经济体制的改革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 3.发展及其过程论原理:发展史前进的向上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 事物的灭亡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方法论: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变量变规律:4.度的原理:维持质的稳定的量的范围* *方法论:适度原则,把握度,过犹不及方法论:适度原则,把握度,过犹不及5.质变量变的关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双百目标,要把改方法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双百目标,要把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三大系列,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三大系列,88个原理6.矛盾的同一性与特殊性原理: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方法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方法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和平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双赢共赢,构建和谐世界)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8.内因外因的关系原理9.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面对矛盾的态度要不回避方法论:面对矛盾的态度要不回避10,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时时事事的矛盾都是不同的 *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体现了事物的共性,是绝对的;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体现了事物的共性,是绝对的;时时事事的矛盾是不同的,体现了事物的个性,是相对的;时时事事的矛盾是不同的,体现了事物的个性,是相对的;*方法论:共性个性,相对绝对是事物矛盾的根本 1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方法论:区分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就等于抓住了根本与关键13.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方法论: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就等于抓住了主流,抓住了本质否定之否定规律14.辩证否定观原理:肯定中又否定否定中有肯定,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如何用辩证否定观原理来谈如何对待文化,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告诉我们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旧事物的消极,保留旧事物的积极,因而,在面对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克服糟粕,保留精华。
近代科学哲学认识论研究院2023年春学季测试题
近代科学哲学认识论研究院2023年春学季测试题——康德认识论研究一、现象与物自身的定义:1.伯特兰•罗素关于康德对物体的几项定义,在关于某一项定义的时候发生了误解,那就是在20世纪法国国王不存在已经成为事实的时候,说在君主专制制度的社会国家中,作为法国国王身份的人存在。
请问这里的法国国王这么个事物与康德关于物的定义中哪项匹配一一OA.自在之物B.现象 C.意会体D.理性的理念2.物理学命题,如牛顿第二定律,比例系数记作常量l∕m,解释作物体质量一一含有物质的多少。
但我们知道这个常量并不“常”,爱因斯坦就主张假定它与物体运动速度相关,速度大,质量也变大。
包括比热容也是,比热相当于正比例函数中的比例系数K,被认为是常量,即不变的量。
对某一物体加热,其实验结果的点并不落在坐标系上,所以于物而言人的测量是有所谓的误差的,那是否就是说这条物理命题就此作废?这在康德的物体定义里称之为一一(多选)A.现象B.物自身C.知性为自然立法D.先验的幻象3.(1)在经验主义的本体与现象或者说一性与二性之分中,洛克认为有着空间的不可入性、形状、广延、运动一一变化等等,属于物体的一性,物在这个意义上成为本体,二性则涉及到人的感官知觉,物在这个意义上成为现象。
贝克莱否认事物有着本体与现象之分,认为无论是一性还是二性都是人的经验,而休谟对此持有保留态度,认为本体与现象的分别固然存在,只不过我们不知道那个本体是什么。
请问,康德在他独到的现象与物体的区分,灵感来源于一一OA.洛克B.培根C.休谟D.贝克莱4.(2)在这种继承关系上,请简要地分析康德对本体与现象(一性与二性)的改造,在这个基础上阐明本体与现象各自定义的同时,决定了它是个什么主义者一一O(1)康德如何改造经验主义学说的一性与二性问题,或者说在康德那里它们分别代表什么一一O(2)在康德那里,本体与现象得到了更科学的划分,根据这种划分说明了他是个什么主义者一一O5.本体与现象的争执,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家尤其是做认识论学问的哲学家的难题,而它们之间的争执最早可以回溯到古希腊三贤的时代,请问,下面的几种学说哪一项没有涉及到本体与现象的问题一一OA∙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 B.选言三段论的大前提与小前提 C.普罗提诺的作为太一的泛神论D.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6.(1)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辩证篇中,把本体论的、宇宙论、自然神论的上帝从自然中排斥了出去,但是康德依然为这么个“存在”最为完满的最高实在者提供了活动的场所,这么个“场所”就是《实践理性批判》,请问,在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里,最完满实在的存在者,它们各自的定义是什么一一(多选)A.自在之物B.作为一性的现象C.作为二性的现象D.意会体5.(2)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经常把物自体与上帝概念等同起来,这是一个错误,当我们说上帝,我们通常指的就是“这么一个“,拥有最高实在谓词的必然存在者是一个,而不会是多个,或者说根本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一个或多个的必然存在的东西。
哲学认识论部分测试题
哲学认识论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被真正认识的时候,社会上一度出现过“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弹的”现象。
在认识了这个问题之后,党和政府不仅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各项待遇,而且允许和鼓励把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于是我国又出现了“知本经济”“智本经济”的说法。
回答1-2题:1、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主要表明:①正确的分配政策对生产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我国“知本经济”“智本经济”的出现体现了认识论道理是A、正确的思想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B、正确意识对物质有指导作用C、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3、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关键是A、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B、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C、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D、同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4、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A、目不识丁B、目不见睫C、目不窥园D、目无全牛5、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凹凸相反,经过查阅资料和苦苦思索,形成了一种设想:由于某种驱动力,把原本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裂开来,天长地久,便为大西洋所隔……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说明:①合理想象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②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③想象一定能成为现实④合理想象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A、①②④B、②③④D、①②③D、①③④6、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实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
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A、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B、有些认识不需要实践即可获得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7、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政治创新、文化创新,也是经济创新。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称认识论,第6课)第一种类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例题: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答: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分)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分)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3分)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3分)1、(2012北京卷)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
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
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12分)第二种类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二种类型:关于实践的主观题例题: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
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
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高二哲学试题认识论
高二哲学认识论一、选择题1、西方经济学家发现,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重大基础性科技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
这种现象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次宣布调整仅过去9天。
央行的这一行为体现了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4、“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5、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④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6、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⑥7、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高二哲学唯物论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政治哲学主观题专项训练辩证唯物论第一种类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例题:大城市郊区的农夫,祖祖辈辈以种菜为生,有着丰富的种菜阅历,前几年种菜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让农夫改种粮食,结果农夫收入大幅下降,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影响.运用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需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
该地区的上级部门要求增加粮食生产的文件精神不结合本地实际,吩咐农夫改种菜为种粮,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上级领导下达错误的文件,某地领导错误的吩咐,给农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正体现了这一点。
1、材料一: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心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一步扩散和渗透,中心确定实行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十大政策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合理性。
(10分)2、西部某地政府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实惠政策,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但满以为可以引来金凤凰,结果却一无所获。
该地领导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确定调整思路:依据本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大力治理环境;引导农夫发展市场前景广袤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服务;还聘请高新技术人员,办起了高新制药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信和服务业。
三年下来,不仅使农夫快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甩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小康,而且也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只能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中生活,消极的适应现成的物质世界。
而人则不同,他基于现实,又不囿于现实,而是努力的超越现实,突破当下时空的限制,向未来可能的更广阔的时空行进。
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B.人与动物有着相似的自然属性C.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D.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其它动物的特殊本质2.人们办事情虽然不囿于现实,但必须基于现实。
这是因为()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性的发挥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D.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与1999年以来相比,2006年我国因各类自然灾害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
回答3〜4题。
3.有专家指出,自然灾害频发是人类过度开发的结果。
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A.自然规律是主要矛盾,其发生作用的频率增大了B.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预见规律的破坏作用C.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人类活动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4.有专家称,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速度超过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促使自然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用无情的灾害向人类过度开发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
这对我们的警示是()A.人类的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D.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边缘的草原地带,每逢旱季,当地大部分居民就会因缺水而背井离乡,但当地的狒狒却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
人们于是用“连环计”,先喂狒狒盐腌食物,再借狒狒当向导,找到救命的水源。
回答5〜7题。
5.这种连环思维的特点是()A.去粗取精B.去伪存真C.由此及彼D.由表及里6.通过人们的观察,获得狒狒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的材料,这应是()A.感性材料B.理性思维C.科学思维方法D.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7.人们利用“连环计”,找到救命的水源。
哲学认识论近年高考题汇集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近年高考题汇集一、选择题1.(2014上海卷)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真理是人们()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2014海南卷)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
这表明()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4海南卷)“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
唐朝诗人杜牧为此蹉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4海南卷)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D 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4北京卷)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认识论1.马克思说过:“最蹩脚得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得蜜蜂高明得地方,就是她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得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段论述主要说明得就是A.实践就是客观得物质性活动B.实践就是有意识、有目得得能动性得活动C.实践就是在一定得社会关系中进行得社会活动D.实践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得历史过程2.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得唯一标准。
主要就是因为A.实践就是社会性、历史性得活动B.实践就是客观物质性得活动C.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与发展动力D.实践就是联系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得桥梁3、下列属于实践活动得就是( )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学习教育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4、实现2008年经济工作目标与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 )①真理与谬误就是相互对立得,又就是相互统一得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③真理就是有条件得、具体得④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④5、下列对于认识与真理得说法,错误得就是( )①认识就是一个过程,而真理就是不变得②真理得内容就是客观得,而认识得内容就是主观得③两者都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④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真理就是理性认识⑤真理就是认识,认识不一定就是真理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6、2010年11月15日,美国宇航局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到可能就是人类迄今发现得最年轻得黑洞。
“年轻”就是说它形成时得状态被观察到得时间就是在30年前。
不过,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就是个黑洞,新近得观测结果才证明其有可能就是黑洞。
这蕴含得哲学道理就是①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②真理具有客观性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过:衡量朋友真正得标准就是行动而不就是言语。
这说明(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C.实践就是检验认识得真理性得唯一标准D.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8、下列属于实践范畴得就是①到目前,人们还暂时无法准确预测地震②阅读人生,心境无边③“瓦良格”号海试返航④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得日全食⑤桐乡菊农冒雨采菊A、①②B、②③⑤C、①②③D、③⑤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得就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与之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得就是( )A、实践就是认识得唯一来源B、书本与实践都就是认识得来源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11、一项由欧洲研究人员发布得实验结果称得实验距离中,中微子比光速快了60纳秒。
若该实验正确,爱因斯坦理论中广为得“光法超越”将被打破;若超光速存在,则将现代物理学彻底颠覆,人类得物理知识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这说明A、认识世界得目得就是改造世界B、运动就是无条件得C、认识就是有限性与无限性得统一D、意识对客观对象得反映具有主观性17、从古代得“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得“神舟”号系列升空,再到“天宫一号”得发射,太空将逐渐被我们所熟悉。
这说明①追求真理就是一个永无止境得过程②人类对自然界得认识就是一帆风顺得③实践锻炼与提高了人得认识能力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就是实践得目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2年6月29日上午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三名航天员返回地面。
在太空遨游得13天里,神舟九号飞船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任务,实现了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据此回答18~19题。
18.“神九”得成功发射,主要体现了实践得()A.可控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客观物质性19.从“神五”到“神七”,再到“天宫一号”与“神九”,中国航天人正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创造出新得奇迹。
这充分说明()A.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追求真理就是一个永无止境得过程B.人类得认识能力就是有限得C.实践就是认识得目得与归宿D.规律就是客观得20.由于技术越来越发达,科学家已尽可能地让火山、格陵兰岛甚至从彗星尾巴采集来得样品说话。
但就是,尽管发现得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最基本得问题仍然无法解答。
地球很精彩,奥秘仍难解。
这说明()①人得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得真理性认识中包含谬误得成分③人得认识具有反复性④人得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010年,首例人造细胞宣告诞生。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得重大科研成果就是由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得400多人得专家团队用了大约15年时间取得得。
她们用一个人工合成全新基因组“替换”了自然支原体原有得基因组,“指令控制”细胞得所有活动,使之成为“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得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得新物种”,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关键得一步。
它颠覆了有关生命属性得经典认识,在全世界引起强烈轰动。
材料表明①认识就是实践得目得与归宿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得品格③真理中往往掺杂着谬误成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开始登记。
据此回答21~22题21、人口众多就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人口普查就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得基本依据。
这体现得认识论得道理就是A.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D.真理就是客观得22.依法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就是掌握国情国力得重要手段,也就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得基本依据。
从哲学角度瞧,我国开展人口普查工作,这就是因为①认识就是实践得目得与归宿②事物就是不断运动变化得③事物得变化无规律可循得④主观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3.2010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得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得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得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得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
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得奥秘得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说明①认识来源于大胆假设②实践得发展推动人类认识得发展③真理来源于科学实验④追求真理就是一个永无止境得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她得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B、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28、“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这一论断就是在强调A、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B.实践就是认识得目得与归宿C、实践就是认识得唯一来源 C.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提出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目标就是: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得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与运行机制,农村社区服务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据此回答29—30题29、A 30、D3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得就是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得提出C.医生治病D.人们认识事物得现象与本质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就是不断总结经验得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得,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与管理体制等在内得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得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得历程表明①实践就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得发展就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得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②④7.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
自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关切民情民生得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这表明(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实践就是产生于认识得需要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实践就是认识得目得与归宿2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
下面各项与这句话蕴含得哲理相同得就是( )A.衣带渐宽终不,为伊消得人憔悴B.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天时日事人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8.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与无限性得就是A.一概而论B.千虑一得C.百感交集D.三人成虎10、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得就是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精通得目得全在于应用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④知就是行之始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6、苏轼得《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蓬篙满地芦芽短,正就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就是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书就是知识得源泉C、科学得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19、 (03年全国)“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人得一切知识都就是从实践中获得得B、人得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就是独立于实践之外得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4、“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就是朝同一方向迈进得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
”这句话说明A、真理与谬误得界限就是不容混淆得B、真理与错误就是认识过程得两个阶段C、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得界限D、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30、求真务实就是中华民族得优良传统。
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与认识之间得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句话表明①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得认识能力越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这说明A.实践就是获得认识得唯一途经B.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与目得C.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D.事物发展就是量变与质变得统一16.“我们今日所唾弃得谬误,很久以前却就是真理。
”美国诗人惠蒂尔得名言表明①真理得最基本属性就是客观性②真理就是具体得有条件得③真理与谬误具有斗争性④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有人提出:“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能掌握真理。
”这种观点错在没有认识到()A.真理就是客观得,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就是有限得C.真理就是具体得、有条件得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就是无限变化发展得6.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连遭强震海啸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