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测试题
认识论专项训练含答案含答案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题1、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2、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4、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
从哲学的角度看,对这种发展观的转变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不同的作用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全局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6、、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7、下列观点与“实践出真知”相吻合的是…()A.实践只产生正确的认识B.认识来源于我们的头脑C.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D.真理第一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9、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
从哲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B.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C.学习是认识的主要来源D.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10、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认识论经典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 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 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 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 对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 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A. 相对主义的观点B. 诡辩论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 怀疑论的观点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4. 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 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 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6.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A. 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 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7.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 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 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8.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 熟知即真知B. 熟知不等于真知C. 熟知起源于真知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9.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 普遍性B. 绝对性C. 客观实在性D. 直接现实性10.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1.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认识论高考试题及答案
认识论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部分:认识论1. 请阐述认识论的基本概念。
2. 论述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观点并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
3. 解释直觉和演绎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4. 试述认识的源头是否可以追溯到感觉经验,为什么?5. 论述感觉和思维在认识过程中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
6. 你认为认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请阐述你的观点,并给出理由或论据支持。
7.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论的贡献,如何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答案部分:认识论1. 认识论的基本概念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研究和理论化的总称。
它探讨人类是如何认识外部世界、自身世界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 理性主义认为知识的来源在于理性思考和推导,强调理性概念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经验主义则认为知识来源于感官观察和经验积累,注重通过感觉和经验获取知识。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理性主义强调思维的先导地位,而经验主义则更注重感觉和经验的作用。
3. 直觉是指通过直接感知或直接洞察得到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常常是非理性的。
演绎则是通过逻辑推理和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注重逻辑的严谨性和推理的准确性。
直觉较为主观,容易受到主观感受和情绪的干扰,但它能迅速形成判断;演绎较为客观,但推理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前提条件和严密的逻辑关系。
4. 认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感觉经验,因为感觉经验是我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最基本途径。
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外部世界的刺激,然后经过感觉、知觉、思维等过程对其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5. 感觉和思维是认识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感觉是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将刺激转化为感觉心像,提供给思维进行加工和分析;思维则是通过对感觉心像进行思考、比较、分析和综合,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认识结果。
感觉提供了思维的材料基础,而思维则对感觉进行整合和深化,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认识论部分综合练习
高二政治通用版认识论部分综合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1. 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3. 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
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
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
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4. 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哲理相同的是()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5. 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
认识论测试题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专项训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⑦实践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性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⑤D.①②⑥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经济体制改革⑤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⑥蜜蜂筑巢3.所谓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指A.实践没有意识的参与 B.实践没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C.实践不具有客观物质性 D.实践没有意识的指导4.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自觉选择性 D.社会历史性5.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
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6.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内在矛盾性7.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哲学依据是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 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8. 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9.“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从哲学上看,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指的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10.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11.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2.唐代画家戴嵩曾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为珍品。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1)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日测内容:认识论星期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观点B.反映论的观点C.辩证观点D.唯物的观点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这一著名论断表明()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4.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C.概念—判断—推理D.经验—理论—经验—理论5.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一观点说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具有科学性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这表明()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7.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真理是多数人的主张,谬误是少数人的见解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9.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根本原则出发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星期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B.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认为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D.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实践目的是指()A.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活动C.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4.下列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坚持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C.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质的区别,但可以相互渗透,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5.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注意对理性认识的检验C.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整理加工D.注意理论了解实际6.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正确说法有()A.非理性因素能激活、驱动和控制人的认识活动B.所有的非理性因素都能调动主体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C.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D.应该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7.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世界上的各种真理都有普遍适用性C.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D.真理具有客观性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A.从无限发展的世界来讲人们最终能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因而认识能力有至上性B.在每一个具体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具有非至上性C.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了解,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质,因而具有非至上性D.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从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发展过程9.价值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包括()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D.指导人们满足自身实践需要的真理具有客观性10.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B.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C.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D.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星期三:填空题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___,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实践是____________,实践是认识的_____。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认识论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认识论综合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错觉和假象的区别是A.前者是客观范畴,后者是主观范畴B.后者是客观范畴,前者是主观范畴C.二者都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范畴D.前者是本质的规定,后者不是本质的规定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客观世界 B.感觉C.思维D.实践3.遇到毒蛇,动物只能逃避,而人却可以通过研究确定蛇毒性质,并通过分析蛇毒的化学成分寻求解毒方法。
这是因为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其他动物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C.人具有独特的主观能动性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4.在2005年世界地球日到来的时候,人们呼吁要擦干地球母亲的眼泪。
这告戒人们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②认识事物的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③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哈根达斯实验”,是一个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实验,说的是:10盎司的杯里装着8盎司冰淇淋,没装满;如果对10盎司的杯进行重新设计,只装7盎司的冰淇淋就漫了出来。
消费者会倾向选择哪一杯?结果,是后一种。
据此完成5—6题。
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6.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弱点,达到多赚取不义之财的目的。
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从哲学的角度看,我们应该A.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认识事物B.舍弃感性认识,多学习科学消费知识C.减少盲从消费,坚持勤俭节约D.多深入生活,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7.“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8.古人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愈明。
认识论 问答测试
1.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正视,更是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2.(2008北京卷38)(33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不断从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观点的?4.有史以来人们对待洪水,经历了“避洪”、“限洪”、“防洪”、“调洪”和“用洪”的演变过程,对黄河的治理,也先后采用“堵”、“疏”、“分”、“合”、“束”等多种方法,但由于黄河的复杂性,单一的治理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采取水土保持和工程建设等多方面措施,实行综合治理。
到了20世纪末,黄河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流域内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总量比20年前减少12%,下游出现断流多年,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及其支流水质污染严重,只有约1/3的黄河水可以饮用。
该成果认为,黄河水利工作任务艰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实现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
哲学认识论部分测试题
哲学认识论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被真正认识的时候,社会上一度出现过“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弹的”现象。
在认识了这个问题之后,党和政府不仅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各项待遇,而且允许和鼓励把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于是我国又出现了“知本经济”“智本经济”的说法。
回答1-2题:1、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主要表明:①正确的分配政策对生产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我国“知本经济”“智本经济”的出现体现了认识论道理是A、正确的思想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B、正确意识对物质有指导作用C、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3、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关键是A、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B、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C、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D、同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4、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A、目不识丁B、目不见睫C、目不窥园D、目无全牛5、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凹凸相反,经过查阅资料和苦苦思索,形成了一种设想:由于某种驱动力,把原本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裂开来,天长地久,便为大西洋所隔……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说明:①合理想象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②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③想象一定能成为现实④合理想象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A、①②④B、②③④D、①②③D、①③④6、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实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
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A、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B、有些认识不需要实践即可获得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7、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政治创新、文化创新,也是经济创新。
认识论测试卷[答案]
认识论
第I卷(选择题)
1-5 ACDDD 6-11 ADDCBB
第II卷(非选择题)
12.
【答案】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果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首先要总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然后分开阐述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并结合材料分析即可: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提供了研究课题);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果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13.
【答案】
(1)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在评价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时,人们往往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
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互联网金融由于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解析】
试题分析:(1)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认识论的相关知识,一般情况下作答时运用的认识论观点主要包括,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而本题比较特殊,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答案主要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角度进行作答,有一定难度。
认识论、联系观测试题
认识论、联系观测试题班级:姓名:分数:(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一、单项选择(20题,4分每题)1.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2.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维生素,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通过口服来弥补食物摄取的不足,有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也有科学家警告:服用过量可能损害健康。
争论表明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3.科技提高促进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过程。
这一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4.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
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
国家发改、财税部门将制定相关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产销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材料启示我们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我们的主观世界可以得到磨炼和提高。
我们的主观世界不断得到改造,就可以推动我们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这表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之间是A相.互作用的关系 B.彼此分离的关系 C.相互对立的关系 D.完全一致的关系6.“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7.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
认识论练习题-教师用卷
认识论练习题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64.0分)1.以色列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当水螅身体片断再生时,它们使用绳状蛋白质纤维一一细胞骨架,重新排列细胞;当身体被切或者被撕裂时,细胞骨架模型将幸存下来,变成新身体的一部分。
这证实了水螅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可以逃避身体衰老进程,这表明①改变创造条件可以克服规律的必然性②新的具体联系建立在固有联系基础上③若干要素重新组合后能产生新的系统④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性认识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联系观、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时要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中这证实了水螅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可以逃避身体衰老进程,这表明新的具体联系建立在固有联系基础上,也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性认识,故②④正确;规律是客观的,①中“克服”说法错误,故排除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并不是若干要素重新组合后就能产生新的系统,故③错误。
故选C。
2.非洲俗谚: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
这体现了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 实践具有能动性C. 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D. 实践具有社会性【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性,故D符合题意;ABC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BC。
故选D。
3.从非典到埃博拉,再到中东呼吸综合症,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促使着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
这说明A. 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的主旨。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认识论试题训练
认识论训练题高凤稳一、单选题1.2005年7月,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这是一种自主决定,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是改革和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
这提现的认识论道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D.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文艺评论是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绝句之二》中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所见,都是随人说长短。
”据此回答2—3题。
2.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这体现了()A.要在尊重文艺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B.主观可以不依赖于客观而独立存在C.共性和个性并不总是统一的D.正确的价值观对实践具有反作用3.诗人认为那种“矮人看戏”的作风是不会有什么真知灼见的,因为这种作风()A.缺乏想象力B.不具有创造性思维品质C.没有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D.不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4.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出乎其外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这从哲学角度告诉我们()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④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④5.台湾地区领导人曾信誓旦旦地宣布与“台独”一刀两断,提出不搞“台独”和“四不一没有”等,但这些都是语言伪装,其实渐进式台独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
这启示我们,正确认识事物A.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要主观符合客观C.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要全面地看问题6.为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我国的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意味着财政政策从单纯地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这表明A.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深化与拓展B.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C.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7.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的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还可以降低实验风险。
认识论习题
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C.社会实践的需要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回到实践D.从实践回到理性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1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只能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中生活,消极的适应现成的物质世界。
而人则不同,他基于现实,又不囿于现实,而是努力的超越现实,突破当下时空的限制,向未来可能的更广阔的时空行进。
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B.人与动物有着相似的自然属性C.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D.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其它动物的特殊本质2.人们办事情虽然不囿于现实,但必须基于现实。
这是因为()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性的发挥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D.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与1999年以来相比,2006年我国因各类自然灾害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
回答3〜4题。
3.有专家指出,自然灾害频发是人类过度开发的结果。
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A.自然规律是主要矛盾,其发生作用的频率增大了B.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预见规律的破坏作用C.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人类活动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4.有专家称,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速度超过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促使自然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用无情的灾害向人类过度开发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
这对我们的警示是()A.人类的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D.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边缘的草原地带,每逢旱季,当地大部分居民就会因缺水而背井离乡,但当地的狒狒却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
人们于是用“连环计”,先喂狒狒盐腌食物,再借狒狒当向导,找到救命的水源。
回答5〜7题。
5.这种连环思维的特点是()A.去粗取精B.去伪存真C.由此及彼D.由表及里6.通过人们的观察,获得狒狒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的材料,这应是()A.感性材料B.理性思维C.科学思维方法D.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7.人们利用“连环计”,找到救命的水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论部分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⑥2.过去,不少地方走的城镇化道路都是“规模扩张式”,城镇化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
表面上看,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只看见物,却看不见人。
这种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做法,也不符合(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点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点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点 D.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的要求3.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对未来8年中国宽带发展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主动创造性4.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存在的某种吸引力,被称为卡西米尔力。
通常情况下,这种力只会导致物体相互吸引。
但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对这种力有了新认识:如果将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中的一块换为硅板,将它与另一块金属板浸入某些流体中,此时产生的卡西米尔力便是一种斥力。
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5.在农村,人们发现鸡被吃了,总以为是黄鼠狼干的。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否定了黄鼠狼专门吃鸡的恶名,它是个灭鼠“能手”。
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三四百只老鼠。
由此可知(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6.2013年8月18日,中国神舟十号搭载茶叶种子返回交接仪式暨福建(武夷山)航天茶叶育种基地签约仪式在京举行,见证“航天科技、助力产业升级”,中国茶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时刻。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到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党的十八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③④8.在2013年3月17日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两会”结束次日,李克强即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
李克强总理这一观点体现了( )A.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意识具有能动性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层消融的消息不断。
曾有专家警告,北冰洋的冰层将在2013年夏季完全消失;也有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已终止,地球将步入冰川时代。
美国宇航局2013年8月拍摄的卫星图片显示,北冰洋冰层的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0多万平方千米。
这表明( )①受多种条件制约,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②真理与谬误相伴,二者没有清晰的界限③复杂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杂乱无序的④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下边漫画启示人们( )A.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认识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D.正确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11.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但她却迷路了。
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
从真理角度,这则故事告诉人们()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的获得必须以谬误的纠正为前提③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④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由瑞典科学家领导的欧盟多国科研团队通过多年研究发现,成年人嗅觉球体神经元的碳水平与出生时的状况相符,这证实了人类大脑的嗅觉球体没有新的神经元产生,而其他哺乳动物与此相反,从而使人类的嗅觉有别于动物的嗅觉。
这表明()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③人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④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3.适应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①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循环性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B.百感交集C.千虑一得D.三人成虎★15.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
与以往不同,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
上述思路是基于A.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B.运动的绝对性,很多事物是不能正确认识的C.实践的社会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D.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6..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
这表明()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7.“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④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创造历史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二、非选择题18.8月18日,2013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通过为期一周的集体采访,广大青年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19.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八次三中全会构成了改革开放环环相扣的壮丽画卷: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代的起点,一是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实行改革开放;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改革的一个里程碑,首次承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市场是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标志和里程碑,提出了全面改革的60条306项的具体任务,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现代化实践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建设现代化的理论认识不断更新。
结合材料,请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予以说明。
2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有人这样评价:科学发展观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结合材料,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
认识论参考答案1.解析: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能说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③④⑤观点均错误。
答案:D2.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表现在,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显然本题选A。
这种“规模扩张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故B、C均不选。
只要是实践,就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D不符合题目要求。
3.【解析】选B。
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说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B项正确。
4.A 科学家的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实验,获得了新的认识,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故选A。
B、C、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
5.【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根据材料,我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了黄鼠狼是个“灭鼠能手”,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②入选;③说法与材料无关;④说法错误,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读书也可以获得知识。
【答案】 B6.【解析】选C。
“航天科技、助力产业升级”,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项正确。
7.【解析】不同时期,发展观和公平观的内容不同,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①说法正确。
“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说明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④说法正确。
②③观点错误,应排除。
【答案】 C8.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强调了要把认识落实到实践中,即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9.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认识,科学家之间有分歧,这是因为全球气候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受多种条件制约,人类对它的正确认识需要经历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故①④正确;②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规律具有普遍性,世界上没有无规律的运动,③错误。
答案:D10.解析:漫画强调“瘦子”与“胖子”各自体会不到对方的痛苦,这是因为“瘦子”与“胖子”的认识受到实践中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选D。
A、B、C与漫画主旨不符。
答案:D 11.答案 C解析该题以故事的形式传达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