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春天里的闲意思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09课 春课文全解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09课 春课文全解 语文版

9.春【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酝y n酿ni ng: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应和h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朗润:形容山色明朗、润泽。

黄晕y n:昏黄不明亮。

烘托:文中指“衬托”。

抖擞s u:振作。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的事及早安排好。

稀稀疏疏:(物体、声音等)空间或时间距离较大。

文中形容房屋间隔远。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葡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

该年8月在北平逝世。

对此,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关于背景《春》,没有作者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色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格调的新鲜和情绪的欢快,是一篇有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高中语文 漫谈“闲愁”

高中语文 漫谈“闲愁”

高中语文漫谈“闲愁”闲愁,顾名思义,是人身处闲散之境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

这种闲散的情境可能是待字闺中的无聊闲闷,可能是被罢官离职的抑郁赋闲,可能是远离市井尘世幽居独处的自在清闲,也可能是亲朋离别后的慵懒。

总之,这些情境的共同特点是孤单清静,百无聊赖。

闲愁便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它大致有以下几种典型的表现。

一、年华易逝,青春难留之愁自古诗人多愁善感:女子伤春,感容颜易衰;男子悲愁,叹功业难成。

种种情绪总托以“闲愁”来表达,这在古诗词中较为常见。

如欧阳修的《玉楼春》:酒美春浓花世界。

得意人人千万态。

莫教辜负艳阳天,过了堆金何处买。

已去少年无计奈。

且愿芳心长恁在。

闲愁一点上心来,算得东风吹不解。

这首词,是词人由眼前所见,有感而发写成的。

诗人看到青春少年,在大好的青春时光里恣意游玩,虚度光阴,不禁发出感叹:要珍惜大好时光,不然即使是成堆的金山银山也买不回来啊!青春既逝,只能希望自己拥有一颗不老的心了,想到这里,不禁闲愁涌上心头。

可见这里词人所写的闲愁是年华易逝、青春难留的感叹。

二、青春空度,深闺思春之怨这类闲愁与上面一类有相同之处,就是青春易逝。

但上一类感叹的是春光短暂难留,这一类重点是思春难得。

这类诗词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女子自我情绪的真实表达。

另外就是男子假托女子而作,其实另有蕴藉。

先看柳永的《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两竿红日上花梢。

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不成雨暮与云朝。

又是韶光过了。

这首词写的是一富贵人家的小姐在春日里的思春之情。

但如意郎君却始终没能出现(不成雨暮与云朝),因而心生愁苦。

上片用朱户、绣帘、红日、花梢写生活环境的富贵,反衬这位小姐无所事事,任时光在春睡中度过的孤单寂寞之情景;下片写这位小姐之所以如此打发美好的春光,是因其心情欠佳,下文“不成雨暮与云朝”则点明了闲愁的思春不得的内涵。

再如欧阳修的《渔家傲·二月春期看已半》:“二月春期看已半。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含课注解和翻译)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含课注解和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含课本注解和翻译)————————————————————————————————作者:————————————————————————————————日期:第三部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加横线处为高频鉴赏考点和高频默写诗句(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注解】1.【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2.【深林】这里指“幽篁”。

3.【相照】相互映照【主题归纳】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 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注解】1.【玉笛】笛子的美称。

2.【故园】故乡,家乡【主题归纳】本诗主要叙述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园(圆)(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注解】1.【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2.【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3.【凭】请求,烦劳4.【传语】捎口信【主题归纳】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诗人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李渔:精致的“闲”生活

李渔:精致的“闲”生活

李渔:精致的“闲”生活李渔(1611—1680)字矗山,号东篱,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代表作为《闲情偶寄》。

他在《闲情偶寄》一书中提出了“闲”的生活观念,强调精致的“闲”生活,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更能让人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李渔认为,闲的生活并不是颠沛流离、张弛有度,而是要能放下俗务,追求内心的宁静。

在他看来,人们应该学会享受“闲”的乐趣,拒绝“忙”和“累”的生活状态。

他主张通过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陶冶情操、追求境界,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他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吾观其貌如不适、遇物淡然真适、或无懹于取词、或有无为之言,岂不是乎?识者眯然称庄古神人之耶?”在李渔看来,精致的“闲”生活需要有一定的修养和品位,需要懂得欣赏与享受。

他认为,人们应该具备对美的感知能力,懂得欣赏自然、艺术和人生的美好之处。

他也主张在欣赏美的要能够提升自己的品味和素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炼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他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圣人之岭墙生以攒波赋,尤惜想来未、不夜天已昏。

严约虚素不经意,卧枕静听水声顺。

”为了追求精致的“闲”生活,李渔还主张要有适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

他提倡人们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态度,不被外界纷扰所妨碍。

在他看来,人们应该能够找到与自己内心需求相符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追求“闲”的生活状态,拒绝被功利和虚荣所困扰。

他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吾家闲架横是藤缠籑,红墙白瓦甍,与我而一道,中夜上谁能道。

”李渔的“闲”生活观念对于当代人们也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各种压力和焦虑,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工作和生活的忙碌令人感到疲惫不堪。

李渔提倡的精致“闲”生活观念为现代人们指明了一条追求内心平静和满足的生活道路。

通过适度的放松和休闲,通过欣赏艺术、品味生活,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真谛,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李渔提出的精致的“闲”生活观念,对于当代人们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古典诗歌中的闲情

古典诗歌中的闲情
4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 简要赏析。
• “闲”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 诗人午睡之后,内心无所牵绊,在绿荫环 抱的庭院,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 飘飞的柳絮,心情格外舒畅。
• 一个“闲”字,不仅把诗人心中的那份恬 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出来,而且呼应了诗题。
5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闲”字对于 创设全诗的意境极富情趣,你同意这一说 法吗?为什么?
12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 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 歌简要分析。
• 不同意。 • 表面上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
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 凄凉、孤独和怅惘。 • 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 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 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 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 “闲”字最精炼。 • 诗人半生落魄,寂寞孤苦,一身才华无处
施展,被“闲抛闲掷”。诗人运用反复手 法,突出这个“闲”字,表达了“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怅惘与愤懑。
16
行路难(其一)李白
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
游山西村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一剪梅 李清照
2
1、闲的对象 物闲,人闲,隐士,女子,失意文人,羁旅他乡。 2、闲中情感 闲有真闲、假闲。 真闲:人清闲、闲适,悠然自得,热爱田园,热爱 山水。闲中有乐,闲中有爱,闲中有悠然。
假闲:闲中有愁,有苦,有无聊,有孤寂,有思念, 有失落,有惆怅,有愤懑,有怀才不遇,有壮志难酬。
11
末句“宝帘闲挂小银钩”中“闲挂”二字透 出怎样的情绪?这一句与前文的景物描写有 何关系?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答案】(1)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

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示例: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故答案为:⑴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这是他最终辞官的主观原因。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是上下诗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辞官归隐的原因,又为下文描写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作引子。

C.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结,既回答了为什么津津乐道于茅舍草木、鸡鸣狗吠,又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

D.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质朴的图画,田园风光以其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

2.简析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答案】1.D(“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错误,本诗描绘田园风光用的是“白描”手法,而不是夸张手法。

)2.诗作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喻为一只关在笼中的鸟,现在辞官归隐就像鸟脱离樊笼,到大自然中去一样轻松愉快;用“尘网”“樊笼”比喻庸俗、黑暗的官场;以“故渊”“旧林”比喻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贴切形象,内容的解。

【解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故渊”“旧林”比喻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贴切形象,内容的解。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用“尘网”“樊笼”比喻庸俗、黑暗的官场。

诗作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喻为一只关在笼中的鸟,现在辞官归隐就像鸟脱离樊笼,到大自然中去一样轻松愉快。

闲与忙

闲与忙

闲与忙作者:李娟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7年第44期“闲”字,古代人是怎样写的?繁体字写为“閒”,原来是在门里望见月亮。

多美!让人想起有月亮的晚上,晚风清凉,秋虫唧唧,月光如水水如天,一位绮年玉貌的女孩倚在门前,抬起头见当空皓月。

古代的月亮,是最富有诗意的。

它被诗人别在衣襟上,被画家描绘在宣纸上,被女子用纤纤玉手绣在素绢上。

闲,原来和月亮有着扯不断的情思。

作家董桥先生说:“爱书爱纸的人等于迷恋天上的月亮。

”原来,好文字就是天空的一轮满月。

清代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读书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将人生活得清明而透彻。

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磨砺,从书中领悟到的道理皆不相同,它夜夜自天空洒下盈盈光芒,铺满尘世的每一个空间,滋养你我心灵的角落。

早春时节,柳丝如烟时,梅花还在枝头笑意盈盈。

约三两知己,去江畔寻梅,水边品茗,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一生有三两个赏心之人,便知足了。

桌上清茶几盏,手边有一本知堂先生的书。

他写品茶的文字:“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约三两知己,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闲逸的文字里,有一颗散淡、从容、安静的心。

古人说,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

是的,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闲逸之心,在文章里就是格局和气象。

闲,也是灵魂自由的呼吸,而写作,从来都是聆听心灵的呼吸。

天下的好文章都自“闲”中得来。

闲逸之人,才会眼界开阔。

胸中有山水,才有了一个飞翔的灵魂。

忙碌的人生是飞不起来的。

“忙”字,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这样说:忙,即是心灵死亡。

听他的解读,心头一紧。

是,整日奔波在大都市里的人,见面说得最多的,就是一个字“忙”。

忙得没有时间陪伴父母家人,没有时间外出旅游,没有时间静静读一本好书,没有闲情品一杯香茗。

我们有多少个夜晚,不曾抬头看看天上一弯新月,有多少日子,没有细细聆听春之鸟鸣、夏之蝉声、秋之虫声、冬之雪声?在地铁站,每天都看见步履匆匆的人群,疲惫的身影、呆滞麻木的表情,仿佛红尘中一群群忙碌的蝼蚁。

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答案】(1)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

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示例: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故答案为:⑴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①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②。

①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绵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②落灯花:旧时以灯油照明,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1)诗歌前两句哪些词语交代了环境和时令?找出词语并说明环境和时令。

(2)诗人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描写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心情?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两小题。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一、二句写出“雨”怎样的特点?(2)诗歌的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这个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4.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桑茶坑道中【南宋】杨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_______、花堤和________等景物。

(2)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5.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记承天寺夜游》”闲“字解读

《记承天寺夜游》”闲“字解读

《记承天寺夜游》”闲“字解读《记承天寺夜游》”闲“字解读福建惠安嘉惠中学陈国明细读苏东坡那八十来字的《记承天寺夜游》,我顿生疑惑:一是起首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具体得近乎啰唆,依我之见,此句只需一个“夜”字即可,但古人一向强调炼字,问题似乎没这么简单:二是收束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人”是自嘲语,还是悟道语?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一面咬文嚼字,一面广搜博求,终于认定“闲”字是理解本篇文字之锁钥,下面是我的解读:一、“闲”之顿悟一些教学参考书在解释“闲”时多往遭贬失意愤懑上靠,把苏东坡比作《小石潭记》之柳宗元念念不忘自己是贬谪之身,一见悄怆幽邃之景,顿生凄神寒骨之感,心为境夺,郁郁寡欢,如“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这些先生们忘了苏东坡五百年不一出,是误落尘网的神仙一般的人物。

元丰六年,已是“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的第四年,此时不复有初到时的愤懑、抑郁、烦恼,如仍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则成斗筲之人,未足道矣。

说东坡如望南山之陶渊明、居陋室之刘禹锡,则差堪仿佛。

那么,东坡的“闲”应作何解?想我尘世中人熙熙为名攘攘为利,既劳形又劳心,利害得失充塞于心,哪得片刻清闲?只有内心真闲,外境始清,触目即是佳境,否则直是穷山恶水凄风苦雨。

“真闲人”东坡先生此夜忽悟“闲”之真谛,悠悠万世何夜无月,茫茫大地何处无竹柏,芸芸众生哪里有闲人。

一念及此,感慨系之。

只有扫除一切杂念,达到空明澄澈、内外如一之境地,方是真闲,方能消受得了清风明月。

当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心灵不再为形所役。

在解除了一切束缚之后以赤子之心和自然本真相遇,得真趣悟真理。

月色为实,积水为虚;竹柏影为实,藻荇为虚;虚实相生,幻化出空明禅境。

此境因两无事人“闲情”偶得,月和竹柏遇两闲人方成妙境。

清风明月不用赊,但熙熙为利攘攘为名之徒无缘消受,未经大磨难者则无福消受。

作者的人生境界在此月夜得到提升,好似禅宗的顿悟,得到大欢喜。

谒金门春半闲的理解

谒金门春半闲的理解

谒金门春半闲的理解
《谒金门·春半闲》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抒发闲情逸致的词。

上片“春到临春花正妩,迟日阑干人睡处。

”意思是:春光融融,已到春半,花儿正开得娇艳欲滴,人们在其间穿行,到了傍晚,便在亭台楼阁中找到了安睡之所。

下片“闲压一壶酒,自遣三更鼓。

”“闲”字是词人的内心感受,饮酒是消磨时光的闲暇之举,用来排遣白日漫长、夜晚无聊的时光。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春日里闲适安逸的生活状态和自得其乐的心境。

在《谒金门·春半闲》这首词中,“闲”和“懒”虽然都描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闲”通常指闲适、悠闲,是一种放松、无拘无束的状态。

在词中,“闲”表达了词人享受生活、自得其乐的心境,
他通过饮酒和击鼓来消磨时光,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只有轻松自在的感觉。

而“懒”通常指惰性、不勤奋的状态。

在古代,“懒”常带有贬义,被视为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态度。

因此,“闲”与“懒”虽然看似相似,但实际上表达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和心态。

乌鲁木齐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乌鲁木齐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乌鲁木齐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3.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水非常多,长满了青草的池塘里,处处蛙声不断。

已过了半夜,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事,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答案】(1)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

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示例: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故答案为:⑴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知识点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

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

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

“滨”,水边。

在泗水边“寻芳”,实际上说的是追求圣人大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少君:春天里的闲意思
作者:魏天无
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11期
李少君的《自然集》是一部有野心的诗集;不是对自然的野心,也不是对诗的野心,是对人类书写中自然的位子进行再思考与再探索的野心。

而没有什么比诗歌能更好地承载这一使命: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我们可能忽视了在诸如“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经典论断中隐藏的问题。

著名学者林庚解读过《郑风·风雨》篇,他追问:“然则到底是因为君子不来,所以才觉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呢;还是真是风雨沉沉,鸡老不停地在叫呢?这笔账我们没有法子替他算……而你若解得,此时他们一见之下便早已把风雨鸡鸣忘之度外,一任它点缀了这如晦的小窗之周,风雨鸡鸣所以便成为独立的景色。

那么人虽无意于风雨鸡鸣,而风雨鸡鸣却转而要有情于人。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很可能,诗人只是如实地描写所见所闻,或者说,那只是他日常生活的环境;他如此熟悉,因而无须刻意。

《郑风·风雨》篇描绘的是天色将晦未晦之时,深情款款;李少君有首诗叫《傍晚》,写夜色来临的情境,情意绵绵:
我喊父亲的声音
在林子里久久回响
又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
父亲的答应声
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
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诗带给我们的颤动感,由喊声而来,在回应声中再度被拨动,“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

诗给我们的这种感觉是舒适的、美好的、温暖的。

“明亮”是心的感应,在那一刹那,“我”可能了悟,夜色不可能被驱赶;夜色此时此刻是恰如其分的,它似乎有情于我,十分体贴地包裹/显示父子之间长久的腼腆和默契。

夜色作为自然时序的存在,并非刻意的安排,也没有刻意的情感表达,这是这首诗给人以舒适感的原因,也让“夜色深沉”有了某种特殊含义。

对李少君而言,重要的是你在自然中获得的一切,将会一一反弹回自然中,以保持其混沌的状态。

在《偈语》中,从黑云、白云到大雨、晴空、鸟鸣,这些偶发的自然现象似乎是必经的路途,只为一个愿意穿越这一切而忠实于
自我内心的人:每一声鸟鸣都如一个偈语,每一个偈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说破的偈语不再是偈语,被点破的故事只剩一点残渣。

许多新田园诗或新山水诗之所以让人感觉虚以委蛇,是因为诗人那么轻易地声称从自然获得了“启示”——他们不是为自然而是为那“启示”激动不已。

他们其实还是在“利用”自然,而自然对此无动于衷,就像李少君在《春天里的闲意思》中说到的:“这都只是一些闲意思/青山兀自不动,只管打坐入定”。

把自然当作观照对象以从中“榨取”某些貌似深刻的“主题”,还是以万物有灵的信念,把自然看成是与我一样有血有肉的主体,抑或是,没有忘记人类从自然中来,与自然须臾不离也息息相关,返回自然就如同返回婴儿的襁褓——我们并非只面临一种选择,尤其是在今天,在自然变得岌岌可危而人类并未因此变得强壮与无敌的情况下。

李少君更愿意做一位大地上的浪游者,像他的前辈一样。

一个人最终走上了无数人曾经走过的道路,绝非无缘无故,在今天甚至需要比所谓独辟蹊径更大的勇气。

浪游一词在李少君身上凸显的是随意、随行、随性,就像黄昏渡口边的那位渡船客,眼神迷惘,有所待又无所待;他的困惑不属于他自己,不妨看作是人类自身困惑的再一次显现:
暮色中的他油然而生听天由命之感
确实,他无意中来到此地,不知道怎样渡船,渡谁的船
甚至不知道如何渡过黄昏,犹豫之中黑夜即将降临(《渡》)
又一个“即将”,一个“夹缝”状态,也就是诗中的他和写诗者和读诗的我们逃不掉的前定。

李少君说:“诗歌是一种心学。

诗歌感于心动于情,从心出发,用心写作,其过程可以说是修心,最终又能达到安心……”“安心”是一种自然状态,在“自然”的另一层含义上;也就是说,诗人希望在自然中达到人的自然状态。

我们失却的本心和本性,不一定都与无可阻挡的现代化进程有关,也不一定只有回归自然这一条路可走,就像《自然集》中的许多诗,事实上呈现出矛盾、冲突的状态。

我们是否真的像很多人所描述的那样,一当背转身离开乌烟瘴气的城市,走入自然,仿佛立刻就获得了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洁净。

我在李少君的诗集中看不出这样的信心,相反,当他说道“安心”时,他的心惶惑不已。

不过——
还好,我还拥有安静
和可以安静下来的能力(《永济》)
魏天无,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研究员。

美国孟菲斯大学(UM)交换学者(2012—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