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英国光荣革命 介绍

英国光荣革命 介绍

英国光荣革命介绍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说明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目录

事件简述

查理二世恢复专制君主制的企图

詹姆斯二世的反动政策

1688年“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的意义和史学

相关研究

事件简述

查理二世恢复专制君主制的企图

詹姆斯二世的反动政策

1688年“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的意义和史学

相关研究

编辑本段事件简述

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绌。在废黜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便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亦即位后成为威廉三世。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1685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光荣革命领导人之一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后经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案

教案标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3. 探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其他国家的启示和影响。

教案步骤:

引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视频或简短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解吗?你们认为这场革命对英国和其他

国家有什么影响?

知识传授(15分钟):

1. 介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工业革命、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国

内外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解释资产阶级革命的定义,并解释资产阶级革命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活动与讨论(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社会、政治或经济)来讨论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2. 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 引导学生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其他国家的启示和影响,例如法国大革命

和美国独立战争。

拓展活动(15分钟):

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其他国家的具体影响。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研究该国家或地区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

的方面,并用图表或报告形式呈现他们的研究结果。

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

2. 评估学生的拓展活动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的内容和呈现形式。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摘要:从国家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目标来看,普通高中现所执行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将实施和贯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切实转变教学方式,采取以及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究

高中历史新课标详细地提出了如下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掌握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方法和基本观点。尽可能做到论从史出、将史实和现实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比较、分析、概括以及阐释所学内容,也要注重学生和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开展合作以及交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新课标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

科学精神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要有质疑精神,质疑指的是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为科学创新和创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课堂教学以解决

问题的面目出现,发挥学生在探究式教学法中的积极作用。

按照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筛选代表性的教学信息和资料,不断更新和变换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质疑欲望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信息和材料,学会独立思考。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式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诱导学生不断获得更多发现和知识。例如,在辛亥革命成败内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学者认为,作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存在着失败的一面。你如何分析该学生的观点呢?”

历史类中国图书分类法

历史类中国图书分类法

历史、地理

史学理论

史学的哲学基础

社会发展理论

史学专论

年代学

史料学

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法

历史写法

历史学习法

史学史

世界

中国

世界史

通史

革命史

文化史

杂史、史钞

历史事件

史料

研究、考订、评论

东方学

年表

普及读物

上古史(公元前世纪以前)

古代史(公元前世纪~公元年)

古代东方

巴比伦王国

波斯帝国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中世纪史(~年)

早期封建社会(~世纪)

中期封建社会(~世纪)

后期封建社会(~世纪上半叶)

拜占庭帝国(~年)

阿拉伯帝国(~年)

近代史(~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巴黎公社前夕(~年)

巴黎公社至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年)

现代史(年~)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年~)

民族史志

中国史

通史

革命史

文化史

古代史籍

纪传体史书合刻

纪传

编年

纪事本末

杂史、史钞

历史事件

史料

公牍、档案

诏令、奏议

笔记、掌故、旧闻、回忆录

研究、考订、评论

中国学、汉学

年表

普及读物

原始社会(约万年前~多年前)

奴隶社会(约公元前世纪~公元前年)三代(公元前世纪~公元前年)

古代史籍

夏(公元前世纪~公元前世纪)

商(公元前世纪~公元前世纪)

西周(公元前世纪~公元前年)

史料

春秋(公元前~公元前年)

古代史籍

封建社会(公元前~公元年)

战国(公元前~公元前年)

古代史籍

秦、汉(公元前~公元年)

秦(公元前~公元前年)

农民起义

汉(公元前~公元年)

西汉(公元前~公元年)

农民起义

东汉(~年)

农民起义

三国、晋、南北朝(~年)

试析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再研究

试析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再研究

试析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再研究

论文关键词: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历史合理性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可以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是正确的,俄国、中国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一部分人由于苏东剧变以及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成分多样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的怀疑是错误的。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是否具有历史合理性?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苏东剧变之后的一个时期内,这一问题曾再度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成分多样化格局的确立,使一部分人产生了我国经济上在“补资本主义的课”,进而认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错误的选择这样一种观点。其实,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思想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研究,可以给上述问题找到正确答案。

一、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命题

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连的,它应该建立在现代资本主义所提供的社会化工业大生产的基础上。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个基本观点。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先后寄希望于英国、法国和德国首先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突破。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实现社会主义的关系绝对化。他们并不认为要等到最后一个手工业者和农民都变成资本主义的栖牲品之后,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这一观点在他们对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进行探讨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同步教案:5.1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同步教案:5.1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

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教案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

【课标要求】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在三大国际工人组织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理论建树。

3.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发表《共产党宣言》,投向对资产阶级统治“武器的批判”;《资本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意义,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斗争。

难点: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过去千年(1000-2000),谁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最大?

千年最伟大运动员:拳王阿里

千年最伟大艺术家:达·芬奇

千年最伟大世界领袖:圣雄甘地

那么谁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 BBC ),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第三,达尔文第四。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 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

讲授新课

一、青年时代

1、马克思

(1)伟人诞生:1818 年5 月5 日,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市

(2)中学时代,确立崇高理想是为人类谋幸福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中的德语作文。作文引起了他的老师的注意,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教师们所惊叹,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英国资产阶级的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的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的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英国资产阶级的制度是英国社会历史上的一大特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英国社会的面貌和运作方式。英国资产阶级的制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商业贸易和工业革命的兴起。这个阶级的兴起标志着英国社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英国资产阶级的制度具有多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它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拥有完善的产权制度和市场竞争机制。这使得英国的经济体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效率。其次,英国资产阶级的制度还包括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用于维护财产权益和规范市场秩序。这些制度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保护其经营利益和财富积累。此外,英国资产阶级的制度还与政治体系密切相关,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

英国资产阶级的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制度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创新和经济增长。它也为广大劳动阶层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福利保障,减少了社会不

平等和贫困现象。另外,资产阶级的制度还鼓励个人追求自由和个人利益的实现,为个人的自由意志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英国资产阶级的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资产阶级的制度可能导致资源集中和财富不均,增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对立。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市场竞争机制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劳工剥削等。此外,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也是资产阶级制度面临的挑战。

展望未来,英国资产阶级的制度可能面临着新的变革和调整。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等因素正在改变经济和社会结构,给资产阶级的制度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资产阶级的制度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应对新的经济和社会变化,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包容的发展。

知识拓展: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知识拓展: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知识拓展: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GIF

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和准备资产阶级⾰

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格尔、费尔巴哈等⼈的哲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物是

⿊格尔(1770-1831)和费尔巴哈(1804-1872)。⿊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次试图把整个⾃然

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并努⼒揭⽰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盾和相

互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格尔是唯⼼主义者,在他看

来,⼈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

的“绝对观念”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这样,⼀切都被头⾜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

了。因⽽,他的辩证法是唯⼼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然界和⼈当作哲学的出发点,

⼤胆地批判了⿊格尔的客观唯⼼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的观念⽽存

在的,它是⼈类赖以⽣存的基础出。他认为,在⾃然界和⼈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

造出来的那些最⾼存在物只是⼈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

离开了⼈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不能正确理解⼈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出发去考察历史,

在社会历史领域⼜陷⼊了唯⼼主义的泥潭。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产⽅式已经建⽴⽽⽆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争尚未充

分发展的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它产⽣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

命时期,完成于英国⼯业⾰命进⾏中的19世纪初,创始⼈是威廉·配第(1623-1687),中间经过亚当·斯密(1723-1790)的发展,到⼤卫·李嘉图(1772-1823)结束。他们在⼀定程度上研究了资产阶

英国文学历史简述——评《英国文学发展研究》

英国文学历史简述——评《英国文学发展研究》

广告书评

英国文学历史悠久,成就斐然,各个时代都产生了杰出的作家和作品。而且,在本世纪前的几百年间,随着殖民主义、扩张主义政策的推行,英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各英属殖民地,这种影响更加明显。研究英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对了解英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英国文学发展研究》一书是由中国学者朱琳所作,于2017年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全书全面、系统介地绍了英国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详尽介绍了各个时代的文学流派、运动、思潮,对重要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客观、准确的评述。

英国文学发展历经多个阶段,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历史积淀,由此形成了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从大范围来看,英国文学可以分为古时期、中时期以及近代时期。本书即是按照时间顺序,将英国文学发展历程分为古英语时期文学、中古时期英语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十七世纪文学、十八世纪文学、十九世纪文学、二十世纪文学,在传统划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化。不仅如此,作者对每一个世纪的英国文学发展历程又进一步划分,比如二十世纪的文学又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文学、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文学,划

分得非常细致,并且对于每一个

时期的文学类型、主要特点以及

发展变化都进行了分析。

综合来看,作者划分的英国

文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以民族融合为主题的英国

文学萌芽时期。这一时期,英语

刚刚成型,而且当时的英国经历

了一次文化革命,还经历了三次

外来民族的入侵。在这个过程

中,拉丁语传入英国并与英语相

融合,从而为英语的发展注入了

《英国状况

《英国状况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的主要内容及当代启示

作者:梁芬瑜马兰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2期

摘要:《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以下简称《十八世纪》)是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研究英国18世纪社会现状的重要成果之一。新时代背景下从《十八世纪》的背景出发,本文主要内容进行解读,重温经典,全面客观地分析文本价值与意义,深刻挖掘文本背后的理论价值,这对于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的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十八世纪》;科技;利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12.076

恩格斯作为伟大的革命导师,著作众多,但学界对《十八世纪》这一著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相关的人物传记中很少对这一文章作相关说明。现有研究资料主要侧重于从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意义等,没有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全面展开與深入分析。本文以“科学”“利益”两大核心词汇,深刻凝练文章主要内容,并以此为线索展开研究,从经典文本出发探讨当代启示。

1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的背景分析

1.1 时代背景

从世界历史角度来看,18世纪是相对“稳定”与“和谐”的,同时也是“启蒙”的时代,处于人类探索自然的萌芽时期。这一阶段出现了小规模通商活动,很多王权国家处于鼎盛时期,民主思潮萌发,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部分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工业革命的滥觞。从英国历史角度看,虽然孤立于欧洲大陆之外,但英国从未迷失于世界潮流,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历经“光荣革命”“工业革命”的洗礼,英国实现着经济的转型。

具有现实意义的教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具有现实意义的教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之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对当代社会有很多启示。一个好的教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以及其对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示,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政治启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议会制度和宪政体制,为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历史事件告诉我们,民主制度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只有实现民主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公正。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参政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

二、经济启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为世界的经济变革开辟了道路。在革命中,新兴的资本家替代了原来的贵族地主成为社会的主角,资本主义开始控制市场和生产。这一历史事件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中,资本的流通和使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此,我们应当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营商精神。

三、文化启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给欧洲带来了启蒙思想和经典文化,对近代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历史事件告诉我们,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并且加强对世界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四、环保启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一历史事件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并通过教例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到环保的现实意义。

试论英国新贵族的构成、特点及历史作用

试论英国新贵族的构成、特点及历史作用

作者: 李德志

出版物刊名: 史学集刊

页码: 57-63页

主题词: 历史作用;新贵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史学界;苏联;史著;研究中;英国贵族;乡绅

摘要: <正>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研究中,经常出现有关英国新贵族问题。尤其是苏联史著,对新贵族的构成、特点及其历史作用业已形成定论。我国史学界对这些结论也基本赞同。 实际上,对英国新贵族最先提出并加以全面论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依据英国历

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观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观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经典作家由革命发生发展的根源、革命胜利及其意义两部分构成的政治革命观。【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革命观/分析【正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领导政治革命的实践中,对政治革命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和精辟阐述,形成了不同于以往资产阶级理论家的系统的政治革命观。这个系统的政治革命观,由革命发生发展的根源、革命胜利及其意义两部分构成。至于革命的方式方法则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观的范畴。一、革命发生发展的根源革命分为一般意义上的革命和政治革命两种。这里要探讨的是政治革命,即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一种政治制度代替另一种政治制度的斗争。这种政治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其深刻的根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革命发生、发展的根本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的发生,是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结果。马克思在分析法国革命时曾经谈到,“农业的这种困苦状况,加上商业的萧条,工业的停滞以及仍然在威胁着的财政灾难,必定会使法国人民处于他们通常起来进行新的政治试验时的思想状况。随着经济繁荣的消失,第二帝国继续存在的任何借口也将消失。”[1 ]列宁也曾多次讲过,革命的发生,必须建立在整个社会危机尤其是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极端严重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论及的社会危机,有生存和发展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广大下层人民的生活十分困苦,难以维持生计,即发生了生存危机;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生产、尤其是新质的生产力向前发展障碍重重,从而发生了发展危机。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往往引发革命,但最终归结为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各种需要的不能满足。所以,恩格斯指出:“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这种要求也许还未被人强烈地、普遍地感受到,因此还不能保证立即获得成功;但是,任何人企图用暴力来压制这种要求,那只能使它越来越强烈,直到它把自己的枷锁打碎”,恩格斯据此得到的结论是:革命是“民族的要求和需要自发下的不可遏止的表现。”[2]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们看来,生存危机是产生革命的基本原因。因为人们在生存问题上陷入绝境,必将爆发出变革社会的巨大力量,这是十分自然的。但是,单纯的生存危机导致的变革力量甚至暴力运动,不一定都是革命运动,也不一定都发展成革命运动。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时,更注重发展危机。这种发展危机一方面指一定要向前发展的力量与抵触力量之间的碰撞,一方面是指发展的制度性受阻,最终引发出为新因素顺利发展开辟道路的革命。后一方面虽然也可以说是前一方面的另样形式,但制度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它自身的特点而另居一个方面。生存危机是基本原因,但它只有提升到发展危机的境界之内,才具有政治革命的意义。而解决发展危机,一则须由解决生存危机入手,二则须将生存危机所迸发的变革力量纳入社会变革的范畴,才具有更雄厚的力量。因此,二者是相互作用的。由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相互作用而演化为政治危机,是革命发生、发展的一个基本途径。[!--empirenews.page--]上面所说的是政治革命发生发展的普遍性根源,但每一个具体的革命,都带有特殊性。例如,相对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生革命,除了上述所说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民族危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构成这些国家发生革命的一个基本的因素。被侵略国家该不该发生反抗侵略的革命,近年来也被质疑,甚至有人认为:改良、进化,才会促进社会发展,而革命只能起破坏作用。持有此观点的人们还从马克思那里引经据典。因此,有必要重新学习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侵略问题的论述。马克思是辩证地谈论这一问题的。一方面他指出了资本主义国家客观上打破了落后国家封闭的大门,使落后国家开始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的事实,但也指出它们给被侵略、被奴役人民带来了各种灾难。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时,一方面指出:“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3 ]并曾断言:“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4]但同时他也指出,英国破坏了印度的整个社会结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世界近代史 第五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世界近代史 第五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D.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工飞速发展
5.(2022·辽宁)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巴尔扎克——《复活》 B.贝多芬——《蒙娜丽莎》 C.牛顿——《资本论》 D.达尔文——《物种起源》
( D)
6.(2022·宿迁)19世纪晚期,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用“适者生存”来解
释社会历史;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
黎发表了《进化与伦理》。这说明进化论 A.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 C)
B.成为欧洲自然科学的绝对权威
C.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D.奠定了科学的人类起源说的基础
7.(2022·盘锦)追光文学巨匠,感知近代文化。如图所示的主要生平
对应的文学家是
( D)
A.但丁
B.莎士比亚
C.列夫·托尔斯泰
——据《中西方古代科学对比》等整理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了以 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 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C”。 (1)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服务于不同的经济文明。 ( A ) (2)中国古代科技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吸收外来科技并注重实用。
( A)
(3)电磁感应现象为早期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 C)
(4)西方近代科技注重理论研究诞生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 ( A ) (5)中国古代科技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 ( B )

西方管理思想史——8.古典管理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准备

西方管理思想史——8.古典管理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准备

8.第二章古典管理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准备

郭咸纲

提高效率、缓解矛盾是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直接动因。而在此期间进行的思想准备、产业准备、实践准备和理论准备则是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催化剂。

——郭咸纲

至今为止,整个人类的管理思想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即,早期管理思想阶段、古典管理思想阶段和现代管理思想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发展阶段,基本上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的管理思想,是辅佐君王以获取个人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以此取得统治者恩宠为主要目的一种管理思想。当然,其中也包含有实现个人政治抱负的期望。而古典的管理思想,是以工业化大生产为主要背景,以市场经济中组织协调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思想。它的主要特征,是使企业在市场的时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把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作为最终目的。最终以组织为整体,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早期管理思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转变,逐步地退为次要的地位,而古典的管理思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逐步建立,不断显示出丰富多彩的新的思想火花,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经济不断走向新的境界。

我们前面研究了古希腊和中世纪管理思想的发展。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社会的变革和资产阶级的兴起,西方社会逐渐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利润是资产阶级的天性,为了探询西方管理思想的渊源,我们应该从资本主义精神和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而这两个方面都来源于文艺复兴。更具体地说,资本主义精神来源于文艺复兴宝贵的精神财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来源于文艺复兴宝贵的思想财富。可以认为文艺复兴是古典管理思想的源头。

30年来我国学者关于16—17世纪英国史研究的三次转变

30年来我国学者关于16—17世纪英国史研究的三次转变
在生产关系的分析上,有对农业的研究,如管佩韦的土地问题研究;有对工商业考察, 如薛惠宗关于乡村工商业的研究。在对生产关系转变的分析上,有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陈曦 文教授对呢绒工业的剖析。郑如霖则论及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阶级对立:富者天堂与穷人地 狱。
在这一时代,虽然多数学者运用翻译资料,甚至一些利用外文资料,但对马克思主义经 典论述引用更多。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圈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论述则成为大 多数学者广泛参考的。从总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研究目的仍带有阶级批判性。关于16_ 17世纪英国史的研究论著,这一阶段几乎没有,论文也不很多。且部分学者仅因为教学等 原因涉及该阶段历史研究,如蜻蜓点水,因此非专业深度研究。
此时是我国国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作时期。他们从英美国家带回原始的外文资料。更重要 的是,《英国历史文献》、英国《王国法令》和《斯图亚特皇家文告》等原始材料大批引进国 内。大多数学者都能直接接触文献资料,因此研究成果更为科学性和深入性。这一阶段研究 人员集中在南京大学历史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和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研究中心。
在1978—88年的这一阶段,虽武汉大学历史系吴于廑先生在国内开创了15—16世纪从 农本到重商的世界经济史研究,少部分学者开始了对英国重商经济等的研究,但大多数学者 对16一17世纪英国史研究仍旧以革命为主要研究题材。这里虽也有关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的研究,但革命史占去了一半以上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研究概述

广东省南海市和顺二中(528241)李建光

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这一事件成为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是我国史学界研究较多、分歧也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将国内史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中与中学历史教学相关的内容作一概述,以供教学参考。

一、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保守的问题

解放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的影响,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浓厚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⑴其理由主要有:1.革命披着宗教外衣;2.在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3.在土地问题上,革命使大量土地集中到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未能满足积极参加革命并成为主力军的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4.在政权问题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致形成以下几种观点: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说

一些学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保守的。黄振认为,一切革命的根本任务与最终目的都是摧毁陈旧过时的生产关系,具体到资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就是要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在经济领域,要取消一切封建义务,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意识形态方面,使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统治地位。他认为,衡量一个革命彻底与否就是要看完成这一任务的程度,而实现农民的土地要求以及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它的重要表现,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未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因而革命不够彻底⑵。有学者同意这一观点,认为衡量革命彻底与否,其标准是革命将封建主义摧毁到怎样的程度,是全部还是局部夺取了政权,即革命后所建立的是不是纯粹的资产阶级统治。新贵族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导作用,造成了这次革命的不彻底,具体表现为对封建制度的废除是有限度和保守的;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只是取得了部分权力,处在配角的地位上,革命后的英国社会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⑶。李其荣则以英国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而认为英国革命保守,君主立宪制表明新贵族和

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让步,而且革命后在地主和资产阶级联盟中贵族占主导地位⑷。

2.对“保守说”的质疑

许多学者对传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说提出了质疑。刘宗绪认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时,只能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他认为,多年来史学界以农民是否分到土地为衡量尺度,而不是以是否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为资本主义所有制为解决土地问题的标准,实际上是忽视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任务。至于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他认为,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权,君主立宪制更符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当时掌权的金融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中最成熟的阶层,由它建立统治权是历史的必然⑸。刘祚昌认为,把光荣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作为立论的根据是站不住脚的,不能认为君主立宪制就一定比共和制保守。用历史主义分析,君主立宪最符合当时英国历史的发展,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历史发展,在英国才开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发展与改造⑹。赵士国等认为,英国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是历史进行合理选择的后果,是适应历史发展主流的进步事件,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本身无优劣之分,革命后之所以建立君主立宪制,原因在于:a.英国历史上形成的限制王权的传统;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阶级结构的特点;c.英国资产阶级同专制王权有过成功合作的历史经验;d.革命中建立共和制的尝试未成功;e. 英国民族心理的二重状况。英国君主立宪制起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它使英国社会得以保持长期稳定,其基本原则也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遵循,因此,不能把英国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作为英国革命保守的论据。⑺

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依据是马克思在《评基佐<英国革命为什么会成功?英国革命史讨论>》中的一段评述,朱孝远从对照德文原文入手,指出:马克思并不是说英国革命是保守的,也没有用资产阶级和大土地所有者的“长期联盟”的存在来划分是“彻底革命”还是“保守革命”的意思。⑻

3.保守性与革命性并存

有的学者从土地问题入手来论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指出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各个发展阶段,各个阶级集团都想按自身的利益去对待土地问题,但革命最终未能按资产阶级的民主方式去完成废除农民封建义务和实现自由农民土地占有制的任务,同法国革命相比

不彻底。同时,学者们又指出,尽管英国革命在土地方面较为保守,但也有显著后果:a.尽管革命不是按农民的意志和小私有者的愿望来解决土地问题,而是以土地立法的手段来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这种政策虽具有片面性,但也具有革命性,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b.从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来看,虽不及法国革命彻底,但它越过自由农民土地占有制,直接实现资本主义农场主的大土地占有制,加速了资本主义新方式对农村的渗透,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土地经营方式具有历史进步性,便于扩大耕种面积,采用新的耕种方式,实现农业技术的变革。⑼

在讨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保守时,无论是承认革命保守的还是否认革命保守的学者都倾向于把英法两国革命相比较。于是有学者指出,二者发生的时间相差100多年,资产阶级成熟程度不同,所处的历史条件、国内外环境各不相同,它们各自对自己的时代、对自己肩负的任务负责,这两次革命存在的具体差别,都是历史地、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而形成的,我们需要的是具体研究这些差别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而没有必要去划分孰优孰劣。⑽

返回本页页首

二、新贵族的定义问题

新贵族问题是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保守这一问题相关联的,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需要廓清的一个概念。我国史学界传统观点认为:新贵族是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到英国各个部门的结果,是从封建贵族中分化出来的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农场的资产阶级化地主⑾。顾晓鸣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新贵族的来源并不是从贵族中分化出来的,而主要是进入贵族阵营中的非贵族人物,新贵族只是一种“社会称呼”,他们实际上是一种多样成份的复合体。⑿

过去,史学界把英国绅士、骑士称为小贵族,而把有爵位的达官显贵称为大贵族。侯建新认为,这与事实不符,骑士、乡绅、绅士与贵族有着完全不同的来源、发展过程、历史作用和历史命运⒀。赵占伟认为,在英国,贵族的称号是不分等级、出身的,特别是亨利二世后,每个自由的土地所有者,每年收入20镑的,都必须接受骑士称号而进入贵族行列⒁。还有人认为,新贵族就是有爵位和没爵位的资产阶级化的大土地占有者,它是英国历史上特定时期所特有的名称,是指15—17世纪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以区别于封建贵族,英国革命后,旧贵族事实上已消灭。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