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文化常识
(完整版)史记文化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整理:唐俊阳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十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二十岁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走遍江淮、中原。
元封三年,司马迁继其父司马谈任太史令。
此后,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
著书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名称:或称《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太史公书》。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据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
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秦汉职位渐低。
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取材:相当广泛,包括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
司马迁对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疑难,或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创作初衷: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以修史为使命。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遗憾、忧愤而死,死前嘱咐儿子:“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司马迁答:“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志完成史著。
《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
虽然司马谈、司马迁都自称以续写《春秋》之后的史事为己任,但《史记》记录的史实并非直接承接着《春秋》记录的部分,而是包含了后者。
《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学常识《史记》文学常识《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史记》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史记》文学常识1一、《史记》名称由来《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二、《史记》创作背景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
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三、《史记》取材《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四、《史记》创作过程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
《隋书·经籍志》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
”可见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
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完整版)史记文化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整理:唐俊阳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十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二十岁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走遍江淮、中原。
元封三年,司马迁继其父司马谈任太史令。
此后,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
著书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名称:或称《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太史公书》。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据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
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秦汉职位渐低。
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取材:相当广泛,包括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
司马迁对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疑难,或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创作初衷: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以修史为使命。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遗憾、忧愤而死,死前嘱咐儿子:“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司马迁答:“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志完成史著。
《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
虽然司马谈、司马迁都自称以续写《春秋》之后的史事为己任,但《史记》记录的史实并非直接承接着《春秋》记录的部分,而是包含了后者。
文化常识|“名”、“字”的正确用法
文化常识|“名”、“字”的正确用法字与号在中国文化中,姓代表血统。
《史记》记载,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具体是哪十四姓,学者的说法略有差异,一般认为这十四人得了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十二个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孙繁衍,需要对同姓之内的支脉作进一步区别,于是就出现了氏。
例如商朝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分化成了朱、殿等氏。
所以,姓氏是表示自己血缘关系的。
古人同姓不婚,就是因为彼此血缘有联系。
古代男子出生三月,要由父亲起名。
女子没有名,只有氏。
父亲用哪个字作为孩子的名,一般有这么几种含义:一是蕴含着对孩子的期盼,希望他成为怎样的人;二是对出生地点的纪念,今天还有将在上海出生的孩子起名为“沪生”,在重庆出生的孩子起名为“渝生”的;三是以出生的季节或者相应的物候为名,例如“春生”“梅生”等。
古时男孩年满二十岁要举行成年礼,由嘉宾为他取一个“字”。
“字”,也叫“表字”。
中国人至今喜欢用“名字”这个词,其实名是名、字是字,两者是在不同的年代由不同的人取的。
近代以来,由于传统文化的流失,一般的人只有姓、名,而没有字了。
但在习惯上则把姓名与名字混为一谈,往往问对方叫什么名字?对方也会自然而然地把姓名当作名字通报出来。
名与字的关系。
例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古人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排行的顺序。
孔子排行第二,故称“仲”;因为生于尼山,故字“尼”。
屈原,“原”是高而平的地方,所以字“平”。
诸葛亮,“亮”就是明,所以字“孔明”,“孔”是非常的意思。
明白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古人见面,或者在文章中称呼对方的时候,每每称呼对方的字,是一种表示尊敬对方的称呼。
例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人称李太白;白居易,字乐天,人称白乐天;清代学者纪昀,字晓岚,人称纪晓岚;戴震,字东原,人称戴东原等,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
古代文人除名、字之外还有雅号,以此标榜自己的情趣,故他人往往用雅号来代替他的名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众多领域,从哲学、文学、艺术到风俗礼仪等等。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带您一站式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等。
随后,中国进入了以夏朝、商朝、西周为代表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上。
接下来,进入了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代表的东周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代文化有几个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
仁德慈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义是指忠诚、正义和道义,鼓励人们做正确的事情。
礼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智是指智慧和学问,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信是指诚实守信,讲究信任和信誉。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名著中国古代文化有许多经典名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论语》、《道德经》、《史记》、《红楼梦》等。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记录,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
《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纪传体通史。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艺术中国古代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等。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常常通过山水画、花鸟画等形式来表现。
中国书法讲究墨香和笔画的准确度,是一种高度艺术性的书写方式。
中国音乐以其古朴的旋律和复杂的乐器体系而闻名。
中国舞蹈则注重舞者的动作、姿势和舞台效果。
五、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非常讲究,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5条经典文学文化常识
5条经典文学文化常识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由孔子修编。
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
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
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
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2.《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儒家经典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史学、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藏族叙事诗《格萨尔王传》我国最长的史诗.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3.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俄国--克里姆林宫中国--故宫4.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5.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屈原列传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屈原列传》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作者: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史记力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二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离骚》:《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两千四百多字。
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④女子自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2)敬称①称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
中国人文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人文文化常识大全(一)人文常识“之一”: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唐朝颜师古释注。
(二)人文常识“之二”: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人文常识“之三”: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三教:儒、道、释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四)人文常识之“四”:战国四公子: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太白楼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商丘应天府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君子:梅兰竹菊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文学常识
1. 选择题《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A. 皇帝B. 诸侯王C. 贵族D. 重臣正确答案:B考察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史记》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
“世家”之体古已有之,司马迁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著《世家》三十篇;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亦著《列国世家》十篇。
因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故称世家。
2. 选择题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A. 半截剑B. 半段枪C. 半面D. 半瓶醋正确答案:D考察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半瓶醋”比喻对某一门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却好在人前卖弄的人。
出自《古今杂剧·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3. 选择题中国现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是( )A. 《清明上河图》B. 《洛神赋图》C. 《五牛图》正确答案:C考察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五牛图》是1300年前唐代画家韩滉所作,这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所作。
《洛神赋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但原本已经佚失,现在四个宋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
4. 选择题我国山川秀丽多姿,著名的“五岳”更如五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祖国大地,试问“五岳”指的是( )。
A. 泰山五台山衡山华山嵩山B. 泰山华山衡山五台山峨眉山C.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D. 泰山五台山峨眉山恒山嵩山正确答案:C考察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五岳(Five Famous Mountains),又作五岳,是五大名山的总称。
在我国一般指北岳恒山(位于山西)、西岳华山(位于陕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和南岳衡山(位于湖南)。
史记知识点小学五年级(二)
史记知识点小学五年级(二)引言概述:本文档将以标题为“史记知识点小学五年级(二)”为线索,总结五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史记知识点。
通过概述-正文内容的格式,将这些知识点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且每个大点下包含五至九个小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记的内容和意义。
最后,通过总结部分对所述内容进行概括。
正文:一、史记的重要性1.什么是史记?2.史记有什么作用?3.史记的分类与特点4.学习史记的好处5.如何学习史记?二、古代文明的起源1.黄河文明的形成2.长江文明的诞生3.夏、商、周三大朝代的兴衰4.古代王朝的建立与统治5.建国与亡国的原因三、各个朝代的重要事件1.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及意义2.西汉朝的辉煌与衰落3.东汉朝的兴起与三国时期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与文化发展5.隋唐时期的繁荣与盛世四、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科技1.古代中国的书法与绘画2.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诗歌3.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与成就4.道教与儒家学说的影响5.传统医学与中草药的应用五、著名史学家与他们的贡献1.司马迁与《史记》2.贾思勰与《齐民要术》3.范仲淹与《岳阳楼记》4.郑和与中国海洋探险5.王羲之与楷书的流传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了解到史记在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学习史记,并理解其分类与特点。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文明起源、各个朝代的重要事件、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科技发展,以及著名史学家的贡献。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
《史记》文言文知识点
《史记》文言文知识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人来说,《史记》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史记》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实词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在《史记》中,如“距关,毋内诸侯”中的“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中“要”通“邀”。
2、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差异也是需要注意的。
例如,“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则指山东省。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为程度副词,很。
3、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以“信”为例,“信可乐也”中意为“实在”;“愿陛下亲之信之”中意为“信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意为“信用”。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名词用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意为“驻军”;动词用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中的“续”,意为“后继者”;形容词用作名词,“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意为“交好的人”;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夜”,意为“在夜里”。
二、虚词1、而“而”在文中用法多样。
可表并列,如“劳苦而功高如此”;表转折,“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表承接,“拔剑切而啖之”;表修饰,“吾尝跂而望矣”。
2、以“以”有“因为”“凭借”“把”“用”等意思。
如“以其无礼于晋”中是“因为”;“何以战”中是“凭借”;“秦亦不以城予赵”中是“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是“用”。
3、之“之”可作代词、助词、动词。
作代词,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作助词,有“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用法,“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是“的”,“夫晋,何厌之有”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动词,“辍耕之垄上”中是“到,去”。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文化常识: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人,生于公元前145年,即汉景帝中元五年;卒年大约在公元前87年,即汉武帝后元二年。
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活在汉武帝时代。
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管历史和天文的官),又是当时卓越的思想家。
司马迁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所受的影响自然不小。
他从小就阅读了很多书籍,又跟随有名学者学习,学问大有进步;他二十岁左右时,开始漫游全国,考察史迹,探访传闻,了解人民的生活和各地的风物。
他登上万里长城,体验到了先民的伟大和秦朝使用民力的残暴。
他渡黄河、过长江、访问都江堰,考察了水利和民生的关系。
他去过孔子的故乡,参观了孔子的庙堂和“车服礼器”等遗物。
他到过今天的四川、云南一带,采访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民情与习俗。
后来,他做了太史令,又阅读和整理了官家收藏的各种图书资料。
公元前104年,他开始写《史记》(实际上整理史料的工作在公元前108年便已开始)。
这年,他四十二岁,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
不料,在他进行著述的第七年,在评论一件事情的时候,触怒了汉武帝,得了欺骗皇上的罪名,被下到狱中受了“腐刑”(阉割)。
这对他是极大的侮辱。
他受到这样巨大的打击,非常痛苦,几乎痛不欲生。
但是,他一想到自己所要完成的伟大著作时,就又坚持着活了下来。
他发愤继续写他的《史记》。
到了公元前93年,基本上完成了这一巨著的初稿。
从这以后,直到他死,他还对他的著作做了不断的加工和修补。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汉朝末年灵帝、献帝以后,大家才习惯地称呼其为《史记》。
这是一部包括从黄帝起到汉武帝后期止,长达三千多年的纪传体历史书。
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个部分,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十二篇,是以帝王世系为中心,按年月顺序,列举历代的人事,好像全书的总纲,使人读了能够了解每一朝代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
“表”十篇,分为“世表”“年表”“月表”(以“年表”为主)三种,是排列帝王、诸侯、将相的年代及爵位的。
史记文化常识选择题
史记文化常识选择题
1、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人是:()
A 李白
B 鲁迅
C 巴金
D 老舍
2、成语“破釜沉舟”讲的是谁的故事:()
A 刘邦
B 萧何
C 张良
D 勾践
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讲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 韩信
B 萧何
C 张良
D 孙膑
4、“烽火戏诸侯”故事中讲到的昏君是:()
A 纣王
B 周幽王
C 夫差
D 燕昭王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 秦始皇
B 周武王
C 刘邦
D 商纣王
6、“智过韶关,一夜之间白了头”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 齐桓公
B 伍子胥
C 勾践
D 夫差
7、刘邦于项羽划定了楚汉边界,它就是()
A邗沟 B鸿沟C长城
8、“国人暴动”时,平民和贵族要杀死()
A周幽王B周厉王C周武王
9、主张连横实现秦国统一六国的是()
A苏秦B张仪 C商鞅
10、涿鹿之战的对战双方是()
A刘邦与项羽B 黄帝与蚩尤C周武王与商纣王
11、下令焚书坑儒的是()
A秦始皇B胡亥C扶苏
1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的沛公是()A刘邦B范增C项羽
13、()是六国中最后灭亡的。
A赵国B齐国C楚国
14、孔子出生在()
A鲁国B燕国C韩国
15、()答应与楚国交战时晋军将退避三舍。
A 楚成王B重耳C子玉。
文化常识
三.填空题《史记》中的“世家”是给诸侯王作的传。
2.唐朝和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在文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中以“唐宋八大家”最为著名,“唐宋八大家中唐朝有2位,分别是韩愈、柳宗元;宋朝有6位,分别是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
3.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4.隋唐时期,绘画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其中最著名的大画家是阎立本,他的代表作是《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
5.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6.宋代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家,苏黄米蔡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王昌龄为“诗家天子”,称李贺“诗鬼”,称刘禹锡为“诗豪”8.夜市最早出现在唐朝。
9.越剧《十八相送》是描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古代爱情故事中的情节。
10.文学史上“风骚”并称,其中“风”指国风,“骚”指离骚。
11.甘肃敦煌莫高窟被称为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
12.“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部写有梦境的戏剧作品。
13.琵琶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是垓下之战。
14.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隶书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15.古琴在古代称为瑶琴或七弦琴。
16.东汉时的最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张衡,最著名的发明是用来说明天体运行的“浑天仪”和用来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7.三国时期,刘徽运用割圆术求圆周度。
18.西周时期的“射礼”,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
19.敬献“哈达”是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是藏族的习俗。
20.南朝宋明帝设置围棋州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围棋专业机构。
21.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22.山东曲阜有“三孔”,分别是“孔府”、孔林”和“孔庙”。
23.唐代楷书大家中,有“颜筋柳骨”之说,其中“颜筋”指的是颜真卿,“柳骨”指的是柳公权。
《史记》文化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经典,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它由司马迁编纂,共计130篇,记述了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涉及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堪称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古代纪年法在《史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皇、五帝、尧舜禹等人物的传记,这些都属于中国古代的传说和历史,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同时,《史记》也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开山之作,为后世的编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史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纪年法。
古代的纪年法较为复杂,主要是以皇帝纪年和二十四节气纪年为主。
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以皇帝即位年份为标志进行年号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晚期。
文化、科技、文学等方面的记录《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记录最为全面的一部历史文献,不仅记录了政治和战争,还记录了科技、文学、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其中《太公典》记录了古代太公钓鱼、打制铜瓢、纺织等方面的技术;《仲尼弟子列传》则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而《白起吞铁剑列传》则记录了古代军事家白起的生平事迹。
《史记》中还记载了一些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乐府诗集》、《楚辞》、《离骚》等。
这些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后世文学家的借鉴和范例。
文化人物《史记》中涉及的文化人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如孔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同时,《史记》也记录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人物,如荀子、韩非子等,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历史文化借鉴《史记》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史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还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对当代社会产生启发和借鉴。
《史记》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还对中国文化、哲学、政治、军事、科技、文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
高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集锦(史传文学史至最后)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史传文学发展史1.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
2.《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
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本称《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被选人教材的有《曹判论战》《烛之武退秦师》等。
3.《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作者是左丘明。
主要记述西周末年至战国初年历史人物的言论,反映各国重大事件,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4.《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撰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
共130篇。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它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5.《战国策》,即《国策》,西汉刘向整理,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其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抱薪救火”“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
古代文化常识(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一、称谓和姓名(一)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2)臣子自称。
①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②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战国策·赵策》)(3)一般人自称。
①仆谦称,译为“我”。
例如: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②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③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④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有母,皆尝小人⑤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⑥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则不才⑦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⑧不佞(nìnɡ)。
鸿门宴文化常识
《鸿门宴》文化常识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文化常识1.《史记》的体例和相关文化常识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到“腐刑”。
一度想到自杀,但“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的创作。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
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
“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少卿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的文学成就叙事艺术:文学性的叙事态度,即“寓褒贬于叙事之中”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人物传记富于戏剧性的故事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互见法”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的特点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类型丰富的特点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个性较鲜明的特点语言艺术司马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
《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
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小说的体裁和叙事方式受到《史记》的显著影响。
《史记》的故事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史记》的纪传体对后代传记文学影响深远在史传以外的散文方面,《史记》的影响日益增长“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
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易》:周易的简称,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和魏信陵君无忌。
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连横: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
(张仪)刀笔吏:主办文案的官吏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叫牺牲血食:享受祭祀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字任好)和楚庄王三代:夏商周三晋:韩魏赵秦汉以前以右为上。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注释中的一种说法)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之前的三个帝王古代乐律为五声”: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2.史记中的成语或典故1.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2.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
比喻求贤殷切。
出处:“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贤人。
”3.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处:“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4.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5.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
指拟定作战策略。
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6.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出处:“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候盗兵袭之,亦示项王无东意。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8.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
出处:“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9.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读《易》,韦编三绝。
”10.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11、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12、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出处:“劳苦功高如此。
”13、作壁上观:壁:壁垒。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
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出处:“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14、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
后比喻进展极快。
出处:“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
”15、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同“一言半语”。
出处:“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16、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
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17、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
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出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18、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19、博闻强记: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0、随波逐流:逐:追随。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
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出处:“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3.史记中的名句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4、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7、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晏列传》10.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史记。
魏公子列传》4.练习1.下列成语不是全部出自于《史记》的一项是( )A.一家之言约法三章运筹帷幄破釜沉舟守株待兔B.作壁上观衣锦还乡怒发冲冠沐猴而冠刎颈之交C.对簿公堂背水一战韦编三绝图穷匕见胯下之辱D.安堵如故画地为牢博闻强志四面楚歌多多益善2.下面《史记》中司马迁人物评论的对象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项羽B.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李广C.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蔺相如D.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3.下面对《史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尤其在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
B.《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
C.在《史记》中,帝王、诸侯、农民领袖、卿相、将帅、后妃、宦官、文学家、思想家、刺客、游侠、商人、戏子、医师、男宠、卜者,各各显示出人类生活的不同侧面,又共同组成色彩斑斓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D.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所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
《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就是典型的例子。
4.《史记》选读名句填空(1)一沐三捉发,。
《鲁周公世家》(2)大风起兮云飞扬,,。
(3)其身正,,其身不正,。
(4)桃李不言,。
(5)不愤不启,,,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6)力拔山兮气盖世,。
,虞兮虞兮奈若何!(7)高山仰止,。
(8),,上服度则六亲固。
(9)方正之不容也,故。
离骚者,。
(10)人穷则反本,,未尝不呼天也;,未尝不呼父母也。
(11),,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1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13)推此志也,。
(1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15)上联:,,,。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此鸟不飞则已,;不鸣则已,。
(17),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8)陷之死地而后生,。
(19)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5.请分别在后面横线上写出下列语句称述的人物。
(1)刘邦称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 太史公赞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楚汉之时人们评价“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4)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
(5)孔子称“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史记》的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个部分,其中,本纪主要记帝王朝政兴衰;世家主要记载人物事迹;列传主要记叙开国承家的诸侯。
B.《史记》在综合先秦各体史书的基础上,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书中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4年三千多年的历史,贯穿着史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求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