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汽车发展回顾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讨论发展轿 车工业问题,确定一汽、二汽、上海三个轿 车生产基地。
1987年10月,我国第一条汽车高速试验
跑道在海南汽车试验站建成。
1987年11月,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
司(集团)成立。
1988年9月27日,中国北方工业(集团)
总公司和德国戴姆勒.本茨公司关于重型汽车
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樊基地举行奠
基典礼。
1984年11月,国家计委批准第一汽车制
造厂20万辆总体规划方案。
1985年3月,中国与德国合营的上海大
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9月,该公司正式
开业。
1985年5月25日,中汽公司直属科研单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动工兴建。
1985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组成新
1983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984年1月,《中国汽车报》正式公开出版发行。1月15日,由 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WC)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 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
1984年5月,国营长安机器厂与日本铃木自 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达成生产ST90系列微型汽 车技贸结合引进技术协议。
高级轿车。
1956年10月14日,第一汽车制造长正时 交工验收;15日隆重举行了开工典礼。
1958年9月,一汽试制成功第一辆 CA30型2.5吨军用越野汽车,上海汽车 装配厂(上海汽车装修厂)试制成功第 一辆凤凰牌轿车。
1956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 决定成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由饶 斌、齐抗负责。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
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 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 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五十年的风风 雨雨,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 门,从寻找合资到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生、成长到成熟螺旋 式的发展历程。
四十年发展历程

为使企业实现持续发展,青汽厂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积极探求集团化发展道路,得到了时任青岛市委书记俞正声和一汽集团耿昭杰总经理等领导的大力支持。1989年1月和1990年11月,青岛市政府与解放汽车工业企业联营公司分别签定了《合资经营第一汽车制造厂青岛汽车厂合同书》和《紧密联合协议书》,工厂先后更名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青岛汽车厂”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青岛汽车厂”,开始了产品换型,青汽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08年新年伊始,青汽厂抓住市场机遇,面对诸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全体员工在“以用户为中心,永不满足守业、不断以新创业”的核心理念引领下,顽强拼搏,奋力大干,全力为解放产品增加市场份额,连续两个月产销量双双突破一万辆,上半年共生产汽车52189辆,同比增长43.3%;销售汽车53307辆,同比增长51.6%, 利税总额2.54亿元,同比增长155%,达到了青汽厂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高点,工厂已具备了年产10万辆的能力,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奔向新的辉煌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
【艰难成长】
(1982-1993)
1982年,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基础,组建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青汽厂第一批加入了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实现了与一汽的松散联营,也由此迈出了走集团化道路的第一步。
1984年,工厂从原西德引进了软内饰生产线,1985年从原西德引进5100吨压力机及部分大型冲压设备,新建了涂装线和焊装线,工艺装备和制造能力有了较大地提升,生产经营工作在加入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的几年间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在这期间,为了大力开拓解放卡车国外市场,青岛汽车厂相继开发了右置方向盘产品,满足国际用户的不同需求。在一汽进出口公司的帮助下,产品出口业务逐年扩大。现在产品已出口非洲的南非、肯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中东的伊朗、南亚的巴基斯坦、东南亚的越南、中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结构也由起初的FP重型卡车发展到J5P右置,新大威、赛龙II左右置、J5M及FM等多系列多品种,并形成了南非、越南等多个集中稳定的国外市场,出口量连年实现大幅度增长。
简述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其发展历程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密不可分。
下面,笔者将就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进行简要的述说。
一、建国初期的汽车工业新我国刚成立之初,汽车工业处于空白状态。
经过解放初期对于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国家再树立了强大工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汽车工业作为工业体系的基础行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1956年,我国第一辆完全由国产零部件制造的汽车——‘一汽’牌红旗CA72在一汽公司下线,拉开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序幕。
二、文革时期的停滞在文革时期,由于国家陷入政治动荡,汽车工业发展几乎停滞。
车辆生产仅限于军用车和基本的交通工具,工业化程度很低,汽车工业规模小且落后。
三、改革开放后的起步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1984年,第一家股份制汽车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逐渐步入市场化发展的轨道。
此后,各类汽车企业相继兴起,产销量不断增加。
四、技术与品牌的迅速提升21世纪初,我国汽车工业开始加大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力度。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自主研发,我国汽车品牌逐渐提升,产销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我国车辆产销量首次超过2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五、全球化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逐渐向全球化迈进。
我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逐渐崭露头角,如吉利、长城等品牌在海外市场取得了长足进展;另国际汽车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新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初期的起步、文革时期的停滞、改革开放后的腾飞和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变革。
未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汽车工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就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汽车工业也在不断探索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中国汽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汽车还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少数人能够拥有。
在那个时代,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没有起步,所有的汽车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才开始发展。
1950年代至197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
1953年,第一辆中国制造的汽车——解放牌轻型卡车下线,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缓慢,主要依靠国外技术的引进和合作生产。
这个时期的中国汽车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型卡车、客车和摩托车领域。
1980年代至199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1984年,中国第一辆自主研发的轿车——上海牌轿车下线。
从此,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逐渐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汽车品种也开始不断扩充。
1992年,第一辆自主研发的越野车——北京吉普BJ2020下线,成为中国第一辆越野车。
此外,这个时期还涌现出了一批中国汽车品牌,如吉利、奇瑞、比亚迪等。
2000年代至今在这个时期,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中国的汽车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国。
中国的汽车品牌也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如吉利汽车在2010年成为了沃尔沃汽车的母公司。
此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的增长点。
总体来说,中国的汽车工业从起步到发展,历经了几十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汽车品牌逐渐崛起,汽车技术和质量也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将继续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 1 -。
中国一汽的发展历史

中国一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
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开始筹建,经过三年的紧张建设,1956年7月15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中国一汽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建成了多个生产基地,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其中,最为著名的产品是红旗系列轿车,被誉为“国车”。
同时,中国一汽也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一汽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
目前,中国一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拥有红旗、解放、奔腾等自主品牌以及大众、奥迪、丰田等合资品牌,产品覆盖中、重、轻、微、轿、客多品种、宽系列、全方位的发展格局。
总之,中国一汽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历史。
在未来,中国一汽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老解放、老东风这些长头卡车照片勾起了50后60后70后多少回忆

⽼解放、⽼东风这些长头卡车照⽚勾起了50后60后70后多少回忆红⾊⽂化宣传员. . . . .'马达⼀响,黄⾦万两',当年能够开上⽼解放、⽼东风的卡友,那可不是⼀般⼈。
当年的解放、东风卡车,不但拉货,也拉⼈。
这⾥,有多少70后是坐着卡车去春游的?⼀汽解放第⼀代车型CA10,东风(当年叫⼆汽)第⼀代车型EQ240为共和国建设、对越⾃卫反击战,做出多⼤贡献?⼜给我们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呢?下⾯就让我们,跟随解放、东风第⼀代、第⼆代等车型,开启⼀波回忆杀吧。
解放第1代车型:CA10这辆⽼解放,也是当年⼀分钱上的图案。
当年的⼀分钱,可以买3颗糖;当年的⼀辆解放车,可以抵⼀座房。
如今,⽼解放和⼀分钱,都已经成为⼀段历史。
1956年7⽉13⽇,第⼀辆解放CA10型载货车下线,解放CA10/15系列载货汽车是⼀汽第⼀代产品,它的诞⽣不仅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且创造了⼀个产品30年⽣命周期的历史。
解放 CA10 型载货车,是以苏联莫斯科斯⼤林汽车⼚出产的吉斯 150 型载货车为蓝本制造的。
解放CA10/15系列载货汽车包括3个系列、4个基本车型、30多个品种。
其中CA10系列、CA15系列载货汽车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雷锋叔叔,当年就是开的解放卡车。
从1956年到1986年的整整30年,解放⽣产的都是这种车型。
这种车型也有了⼀个名字——'⽼解放'。
解放第2代车型:CA1411987 年 1 ⽉ 1 ⽇,⼀汽解放第⼆代解放汽车 CA141 型载货车,驶下总装线。
⾄此,CA141 型载货车正式替代⽼解放⽽成为新⼀代载货车,标志⼀汽完成了第⼆次创业。
解放CA141,是在继承和发展我国汽车⼯业第⼀代产品CA10B的基础上设计制造的。
产品的性能指标,制造⼯艺,使⽤寿命较第⼀代产品都有很⼤提⾼,是我国第⼆代载货汽车产品的代表。
CA141型载货汽车全⾯投产后为不断提升产品⽔平,产品设计⼈员⼜连续开展7个质量年活动,根据⽤户使⽤情况,先后对产品进⾏了⼏百项适应性改进,使其提前步⼊成熟期。
一汽发展史感悟

一汽发展史感悟70年的风雨沧桑,70年的艰难险阻、70年的同舟共济,2020年是中国汽车研发走过的第70个年头。
一汽解放的踏浪前行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发展的缩影和写照。
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车辄印,一同回忆一汽解放70年的发展史。
谈到中国汽车工业,就不得不说起中国第一个汽车品牌——解放。
作为国车长子,它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缩影与写照。
作为集中代表国家工业制造综合能力和水平的中国汽车工业,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持续不断为中国工业发展赋予新的动能。
而7月3日,正是解放研发70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汽车研发的起点。
刚解放后的中国,处于缺重少轻、没有成型汽车厂的困难局面。
1953年6月下旬,毛主席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奠基典礼,新中国的第一座汽车厂拔地而起。
1956年7月13日,崭新的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解放CA10”从生产线缓缓驶下,其中C代表中国,也代表长春,而A是第一的意思。
14日,第一批12辆解放牌汽车也在生产车间徐徐驶出,这标志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从此一汽解放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三十年一贯制”让解放卡车步履维艰。
由于竞争对手新车的竞争、进口车的冲击和国内银根紧缩等方面的影响,老解放市场萎缩,一汽的停车场里不进车不出车,草比人高,当年引以为荣车的海洋如今已经变成斑驳陆离的耻辱。
老解放到了非转型不可的关键时刻。
1986年春节后第一天上班,耿昭杰厂长将员工召集在广场开会,整个会场的气氛十分严肃。
他将转型战90年代末,中重型卡车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远距离重载物流面前,开始显得力不从心,重型卡车逐渐成为大宗货物运输市场上的的首选,在竞争对手纷纷选择合资的背景下,解放坚持自主,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和民族汽车品牌的一面旗帜!2004年7月15日,一汽解放自主研发的解放第五代奥威重卡下线。
汽车60周年大事件:解放牌汽车的历史

为了经营需要,公司下设一汽哈尔滨轻型汽车有限公司与一汽通用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两个生产基地。基地总建筑面积为36.81万平方米。具有冲压、车身焊装、电泳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及与其配套的车架、车箱、车桥三大总成生产线。具备了包括轻卡车1吨、2吨、3吨、皮卡系列、工程车、MPV系列的产品型谱。出口方式含整车出口与CKD、SKD组装,并在俄罗斯、乌克兰、墨西哥、越南都有组装厂,现已出口东南亚、美洲、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汽第一阶段生产的解放牌汽车的型号是CA10型。据权威人士孟少农说:“当初苏联方面要定汽车厂的名字,有人建议叫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汽车厂等等,后来请示了黄敬,他说还是叫第一汽车制造厂吧!工厂代号苏联定的是A-1,我们认为应该有一个我们自己定的简单的代号,于是就提出来CA,A是第一的意思,C既有长春的意思,也有中国的意思,当时后者是主要的。”
这一天,是汽车城的节日,12辆报喜车绕厂一周后,浩浩荡荡驶向市区。长春市也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道路两旁,争先恐后地目睹国产汽车的风采。人们不断向车队抛洒五彩缤纷的纸花,没有纸花的就拿高粱、苞米、谷子往汽车上抛洒。在市政府门前,人们的感情达到了更为炽热的程度,路被人海堵住了,连一道缝都没有,汽车走不了啦,只好在维持秩序同志的指挥下,用最慢的速度前行。许多人都想坐到车上去,有的人站在脚踏板上,有的人坐在翼子板上,就连前保险杠上也坐满了人。7月份是大热的天,晒得大家满头大汗,可谁也不肯下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非要坐一下我们国家制造的汽车,当汽车停下来让她坐一会儿后,她高兴地说,我可坐上咱们国家自己制造的汽车了,活得真值个儿。12辆报捷车队的最后一辆坐的是工程师代表,当车子在欢呼声中行进时,兴奋之余回想起过去的历史,感慨万千,他们说,我们早就看到了汽车,也学习了怎样制造汽车,但是过去只能修配汽车,直到解放后建设汽车厂,我们才找到归宿。被眼前热烈场面所感染,他们还兴致勃勃地凑起一副对联:“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
中国卡车发展史

中国卡车发展史
中国卡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开始生产和使用卡车。
以下是中国卡车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 1956年:中国首辆纯国产卡车“解放牌”正式下线,“解放牌”成为中国卡车制造业的代表品牌。
2. 196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技术和设备,
加速卡车生产线的升级改造。
3. 1970年代:中国的卡车制造业迅速扩大规模,开始生产多
种型号的卡车,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4. 1980年代:中国卡车制造业逐渐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提
高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
同时,中国开始出口卡车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5. 1990年代:中国卡车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品牌纷纷进入
中国市场。
此时,中国卡车开始朝着环保、节能和高效的发展方向转变。
6. 2000年代:中国卡车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技术水平也大幅提升。
中国的一些卡车品牌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认可。
7. 2010年代至今:中国继续加大对卡车制造业的支持和发展,
推动绿色制造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中国卡车品牌不断向国际市场扩张,并逐渐崭露头角。
总体而言,中国卡车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引进技术、提升品质、扩大市场、创新发展的过程。
中央政府对卡车产业的支持和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卡车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卡车制造业的重要一员。
一汽:擦亮中国第一车——纪念“解放”出车五十周年

的攻 坚 战 。 “ 公移山、 水一战、 无一失. 愚 背 万
造 中 ,走 出 了一 条在 国家 经 演
务 求必 胜 。 ”在 很 多人 记忆 中 , 9 6年 革 开 放 的 条 件 下老 企 业 进 行 圭 18 不 汽 诞 生 于 共 和 国 百 废 待 兴 的 创 正 月 初 六 都 是 让 他 们 热 血 沸 腾 的一 改 造 的 路 子 。 仅 对 一 汽 今 后 I 对 当 时 全 国 的 汽 车 工 业 ,甚 至 耿 全 业 年代 .她 实现 了 中国 汽车 工 业零 的 天 . 昭 杰 厂 长 每 呼 一 句 , 场 职 工 就 都 突 破 ,也 曾 经 笼 罩 着 计 划 经 济 典 范 的 跟 着 高 呼 一 句 。 口 号 声 响 彻 一 号 门 广 业 , 有 借 鉴 意 义 。 厂 厂 时 任 中 国 汽 车 工 业 公 司 光 环 。计 划 经 济 让 第 一 汽 车 拥 有 了 诸 场 。 “ 兴 我 荣 . 衰 我 耻 ! 那 一 刻 . 多 辉 煌 . 但 也 让 一 汽 背 上 了 沉 重 的 包
代 的各 种 挑 战 : 然要 用 “ 求 第一 “ 依 永
开创 中国汽 车 工业 的宏伟 事 业 。1 5 重 型卡 车 累计 总 销 量 突破 3 0万 轺 3 9 0
的情 怀 擦 亮 “ 放 ”品牌 擦 亮 国人 心 年 7月 1 解 5日 . 第 一 汽 车 制 造 厂 举 行 到 这 一 年 底 解 放 中 重 型 卡 车 年 销 j
05 15 9 6年 7 月 1 日 , 是 一 个 令 方 米 的 大 型 工 厂 真 的 在 一 片 荒 原 上 矗 放 品 牌 价 值 分 别 被 评 为 6 ,9 3 这 9 ,5 亿 、 1 76 亿 、 1 2 0 亿 . 33 0 。2 1 。5 亿 万 人 民 欢 呼 雀 跃 的 日子 。 国 产 第 一 立 起 来 。
从1956年到2010年 中国汽车大事件回顾

从1956年到2010年 中国卡车大事件回顾 【卡车之家原创】6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去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此时此刻,人们不由得为多年来奋战在汽车工业第一线的几代中国汽车人感到骄傲,也常常回忆起中国汽车发展的那段心酸历史。
这其中,解放,这个名字被无数人提起。
是的,他是中国汽车行业的老大哥,他的地位无人能取代。
1953年7月15日,一汽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
1955年,土建工程竣工,安装工程也基本完成,1956年7月一汽正式建成投产,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7月14日,当装配出的第一批12辆4吨解放牌汽车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
这标志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今天小编就带领各位回顾一下祖国汽车发展的这段历史,从1956年到2010年。
●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汽车开下总装配线1958年,北京的第一辆汽车在天安门广场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轿车出厂1975年6月8日,上海牌轿车第5000辆下线出厂仪式1965年10月,邓小平视察长安汽车制造厂1975年6月,二汽自主开发的第一个基本车型—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建成投产1960年4月14日,第一辆黄河载重汽车下线仪式图为帮助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苏联专家的家属们,为中国制造出第一批汽车热烈鼓掌1984年10月5日,第二汽车制造厂襄樊基地奠基●上海大众、一汽丰田、广州丰田等公司成立1985年9月26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资生产的第一款车型— BJ2021(切诺基)汽车驶下生产线1984年10月12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典礼1990年11月20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作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2年9月19日,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签署了50年长期全面合作协议2004年9月6日,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仪式2009年9月25日,长安福特马自达第三工厂奠基2002年4月29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韩国现代汽车在北京举行合资签约仪式2005年,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意大利设计中心揭幕●众国产汽车品牌参加国际大型车展2008年9月,解放J6重卡登陆德国汉诺威车展2008年5月30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PIDF集团合作在伊朗生产奔奔项目正式签约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英国技术中心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华晨中华”轿车参加巴黎车展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轿车出口海外,在码头整装待发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加底特律车展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出口覆盖107个国家和地区,图为长城牌汽车批量出口中国汽车产销千万辆,基本型乘用车(轿车)进入家庭,社会需求量日益增长。
中国卡车发展史

中国卡车发展史中国卡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此之前,中国很少有自己的卡车生产基地,大部分卡车都是进口的。
1956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卡车制造厂——长春一汽。
沈阳汽车厂、哈尔滨轿车厂等厂家也相继成立。
这些国有的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各种类型的卡车,以满足国内的物流需求。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进行自主研发和生产卡车的工作。
1980年代,中国推出了第一代自主研发的重型卡车——解放牌。
这标志着中国卡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1990年代,中国卡车工业蓬勃发展。
中国的卡车企业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卡车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中国的卡车市场也迅速扩大,需求不断增加。
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卡车工业进一步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中国的卡车企业继续引进海外技术和设备,并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中国的卡车产品逐渐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到了21世纪,中国的卡车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卡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之一。
中国的卡车企业如东风、解放、北汽等,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卡车品牌。
中国卡车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2019年,中国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电动卡车——比亚迪电动重卡。
这标志着中国卡车工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的卡车工业将继续朝着清洁能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卡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以下是中国卡车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事件:1950年代:在中苏友好合作的背景下,中国开始引进苏联卡车技术和制造设备。
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汽车制造厂——长春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中国的第一辆卡车——长春牌卡车。
1960年代:中国卡车制造业经历了艰苦的发展时期。
文化大革命期间,卡车生产受到影响,但依然继续进行。
197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农田水利与机械化建设”,卡车作为农村运输工具的需求开始增加。
中国进一步引进了日本和德国的卡车技术,并建立了更多的卡车制造厂。
1980年代:中国进一步扩大卡车产业。
一汽解放的奋斗故事

一汽解放的奋斗故事一汽解放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和领军企业,其奋斗历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1957年,一汽正式投产,并在长春试制成功第一辆解放牌CA10载货车,结束了我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一汽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龙头企业。
一汽解放的奋斗历程中,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1978年,一汽邀请了三菱、五十铃、日野和丰田四家大公司来进行实地考察,制定合作计划。
然而,由于当时中国资金缺乏,该方案在当时显然是行不通的。
于是,一汽不得不回到自己的路子上来,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983年,“换型改造”的行动正式开始,他们用自筹的4.4亿资金成功完成了改造工程。
1986年7月15日,新型解放车批量下线,而生产了三十年的第一代老解放也正式停产。
第二年年初,第二代新型解放牌汽车诞生,年产量提升至8.5万辆/年。
1997年12月,一汽解放第四代9吨平头柴油车CA1170P2K1L2批量投产。
这标志着解放由单一的中卡平台逐步实现重卡化,使中国汽车工业带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一汽解放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004年,一汽解放推出了全新的J6重型卡车,该车型具有高效、可靠、安全、舒适等优点,成为了中国重型卡车的标杆之一。
2007年,一汽解放成功实现了企业的整体上市,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后,一汽解放在市场上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多款先进的商用车产品,包括J7重型卡车、J6M重型卡车、J6L轻型卡车等。
近年来,一汽解放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他们推出了多款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等车型,同时也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在一汽解放的奋斗历程中,他们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汽车发展史总结300字

汽车发展史总结300字从1949年到2019年,我国经历了建国70年发展的风雨历程,而汽车产业也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汽车产业从当年的“从无到有”,到今天走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
►1949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汽车保有量仅有5.1万辆,却没有一辆中国人自己造的车。
►19531953年夏天,在长春市郊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举行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奠基典礼。
►1956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0卡车驶下生产线。
►19581958年5月,第一辆东风轿车试制完成。
1958年6月20日,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试制成功了第一辆井冈山牌小轿车。
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诞生!1958年9月26日,红旗敞篷检阅车试制成功。
►19831982年6月,中德双方签署少量桑塔纳轿车组装协议。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在上海汽车制造厂组装成功。
这是我国合资车企下线的第一辆轿车。
►19971997年,吉利汽车在浙江台州成立,是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
►20002000年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几乎每年都以平均20%的速度扩张。
2000年12月,拥有自主品牌的中高档中华轿车在沈阳下线。
►20012001年11月9日,国家经贸委发布第六批中国汽车成产企业产品《公告》,吉利JL6360上榜,意味着民营资本造车第一次得到政府的首肯。
►20052005年中国汽车制造业基因正在发生裂变刺激:2002-2004年,外资在中国汽车市场所获回报率是内资的三倍、国企的十倍以上。
内资与外资的资本规模2:1,盈利情况正好相反呈1:2的格局,这些现象是刺激05年中国汽车业自主创新的源泉。
►2008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595辆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车多种车型。
2008年特斯拉“横空出世”。
其具有强烈未来感的产品对国内新能源消费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2010201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开始试点,由此拉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新中国汽车发展史

新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1953-1960年:起步阶段。
1953年,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并于1956年生
产出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
随后,南京、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建立了一批汽车制造厂,开始了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
2.1961-1980年:自主创新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自主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
技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开始探索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3.1981-2000年:开放合作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与国际汽车巨头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
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中国汽车市场也开始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4.2001至今:全球化发展阶段。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加速了全球化发展
的进程。
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中国汽车历史发展

中国汽车历史发展中国汽车历史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阶段(1949-1958):在苏联的援助下,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兴建。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在该厂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自主制造汽车的历史。
2.自主发展阶段(1958-1984):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撤走了所有援助人员和设备。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阶段。
各地纷纷仿造和试制了多种汽车,逐步形成了几个较有实力的汽车制造厂。
其中,除第一汽车制造厂外,较大规模的还有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等。
1964年开始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在湖北十堰山区选址。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曲折,1978年开始批量投产,主要产品是中国人自己研发的载重5吨的“东风牌”载货汽车。
3.对外开放阶段(1984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同意发展轿车产业,这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汽车产量也从1980年的17万辆增长到2000年的207万辆。
此时,以轿车为主的汽车产业开始起步。
2000年以后,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增加,汽车逐渐成为家家户户的必需品。
同时,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也开始崭露头角,如比亚迪、吉利等。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技术的进步,中国汽车产业逐渐转向新能源汽车领域。
总体来说,中国汽车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初创阶段到自主发展阶段,再到对外开放阶段的过程。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正在迅速发展。
中国汽车解放后的整体发展历史

中国汽车解放后的整体发展历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由于国内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直到1953年才开始建立汽车工业的生产基地。
1956年,中国第一辆自主设计生产的轻型汽车“红旗”问世,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随后,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1964年,中国第一辆卡车即“解放牌”问世,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线,逐渐形成了以轿车、客车、货车、专用车为主的乘用车和商用车生产体系。
1978年,中国对外开放,汽车行业开始借鉴世界先进技术,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为中国汽车工业迈向更高层次打下了坚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整车生产和企业改制的新时期。
1984年,“红旗”轿车实现了轮轴自主生产,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制造能力的重要里程碑。
1985年,中国第一辆自主研发的商用车“东风”正式投入生产,同时,工业企业集团体制也开始建立。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也在加速向前迈进,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同时,豪华车市场和新能源车市场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新亮点。
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
重温光辉岁月第一代解放油罐车、消防车和汽车起重机模型赏析

重温光辉岁月第一代解放油罐车、消防车和汽车起重机模型赏析作者:刘峰来源:《专用汽车》 2016年第6期汽车模型爱好者刘峰摘要:1956年第一台解放CA10卡车驶下生产线,解放卡车从此成为国产卡车的代名词。
从第一代中型卡车系列到第六代重型卡车系列,解放卡车一直走在国产卡车的前列,代表了中国卡车的发展。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60周年华诞之际,让我们通过赏析解放系列卡车六代车型模型,一起重温中国卡车这段光辉岁月。
第一代解放卡车的投产,谱写并开创了我国自行制造汽车的新篇章。
为满足国内对专用汽车的需求,一汽在CA10B车型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款CA10BB型短车架汽车底盘,专供改装的专用车型配套。
全国各地陆续兴建的改装厂以此底盘为基础,借鉴和仿制国外车型,相继生产出自卸车、起重车、消防车及油罐车等专用汽车,中国的专用汽车从此逐步发展起来。
吉林省禺谷智业文化转播公司(以下简称禺谷)从2008年开始,陆续推出了以解放CA10BB底盘上改装的400Y型油罐车、消防车、osi型汽车起重机仿真1:24比例模型。
这便让我们有机会得以近距离地全面观赏第一代解放CA10B专用汽车系列。
1.解放牌油罐车油罐车主要分为加油车和运油车,而军用油罐车是用来为各类军事装备运送和加注各种油料,一直是军队后勤重要的保障车辆。
为了便于野外的安全防护,军用油罐车的操纵室一般都是全封闭式结构,而且大多数加油车将油罐和操纵室连成一体,直接安装在车架上。
我国在建国初期,军队使用的都是一些历史遗留的各式车辆。
解放卡车的投产,加上汽车研究人员的努力,使得50年代末期解放军终于拥有了我们自己生产的油罐车。
在解放CA10BB底盘上改装的油罐车最终定型为400Y型,主要用于对歼击机等小型飞机加注燃油。
时至今日,在一些机场仍能看到该车型的身影(如图1)。
解放CA10BB的驾驶室为长头型,操纵室在油罐的后面,造型上与油罐连成整体。
国产军用油罐车都是由国内各地的小型专用车厂生产,产量并不是很大,由于时代久远,该型号的图片和资料现已很难查询,然而解放油罐车模型的诞生则让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一睹该型油罐车的真颜面(如图2)。
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国产汽车“解放”牌CA10型载重汽车驶下生产线

1956年7⽉,我国第⼀批国产汽车“解放”牌CA10型载重汽车驶下⽣产线1956年7⽉,我国第⼀批国产汽车“解放”牌CA10型载重汽车驶下⽣产线。
汽车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活中⾮常常见的物品,世界上的第1辆汽车诞⽣于19世纪80年代,⽽中国也在20世纪初引⼊了第1辆汽车,那么你知道中国制造的第1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候呢?友们在做挑战答题的时候有个⼩技巧,遇到不会的,可以⽤答题⼩管家搜索⼀下答案的。
中国的第1辆汽车是由⼀汽集团制造出来的。
实际上这款产品并⾮⼀汽的原创,⽽是来源于苏联的技术转移。
当时的⼀汽集团在汽车建设上接受了苏联⽅⾯的援助,选择的车型是斯⼤林汽车⼚的吉斯型吨载重汽车,这就是解放牌卡车的原型。
当时,斯⼤林汽车⼚提供给⼀汽的汽车产品图纸,基本上就是将原产品图纸重描了⼀份,只是对车头和发动机罩上有俄⽂的地⽅做了中⽂翻译。
1953年下半年,斯⼤林汽车⼚向中⽅提出,希望中⽅给吨载重汽车取个牌名,以便在设计图纸上和车头的模⼦上都标上这⼀牌名,孟少农将苏⽅的这⼀要求转告给了国内。
就这⼀问题,⼀汽⾥⾯的的黄敬、段君毅、张逢时、汪道涵等⼏个⼈先起了⼏个名字,包括“解放”、“前进”、“胜利”等,最后通过⽑泽东主席⾝边的⼈向他请⽰后,由⽑主席亲⾃定下“解放”这⼀牌名。
于是,国内给了孟少农以回复,并寄去了⽑泽东亲⾃写的“解放”⼆字的⼿体。
斯⼤林汽车⼚将这⼀字体放⼤后刻在专门的零件模⼦上,将这个零件镶在车头上。
在将吉斯转化为解放牌的过程中,中国⽅⾯给解放牌汽车取了“CA”这⼀代号,实际上,也是整个⼀汽的⼯⼚代号,后来被全⾯⽤于⼀汽产品的型号前。
所谓“C”既有长春的意思,也有中国的意思,“A”则是第⼀的意思,因此,“CA”就被⽤于指代⼀汽。
顺理成章地就是⼀汽的第⼀种产品。
此后,CA10的变种就包括CA10B、CA10C等。
在以举国之⼒建设⼀汽的同时,我国第⼀批国产汽车配套的汽车修理业和配件制造业也继续发展,并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升级为了具有制造能⼒的真正的汽车⼯业,让我们国家的汽车⾏业迅速发展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品牌历史发展回顾本文将主要回顾解放牌汽车的历史。
解放品牌诞生于1956年,随着第一辆解放卡车驶下装配线,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作为共和国之长子,解放牌汽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国家建设中最重要的公路运输工具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品牌更是凭借自主创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不过近两年其销量持续下滑,市场份额也有所降低。
即便如此,解放品牌仍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中国汽车工业初创的日子。
◆解放品牌的诞生(1949年-1953年)汽车最早于1901年被引入中国,但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尚未建立起自己的汽车制造厂,各种汽车均依赖进口。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回忆,当时偌大的中国只有5万辆汽车。
1、计划兴建汽车厂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考虑筹建汽车工业。
1949年12月,毛主席前往苏联访问时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当他看到一座座高大的厂房和一辆接一辆驶下装配线的汽车时,便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
”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商定,由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一座综合性的汽车制造厂。
该工程被列入“一五”计划苏联援建的首批重点工业项目。
当时苏联给予中国12亿卢布的贷款(利息1%、有附加条件)。
同年,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确定优先生产载货汽车,按照苏联先进标准建立汽车工厂,聘请苏联专家负责车型设计的方针与步骤。
经中苏双方商议,最终决定打造一座年产3万辆吉斯150型载货汽车的工厂。
2、汽车厂选址争论关于汽车厂的选址,曾经有过不少争论。
有人提议建在八百里秦川的西安,但年产3万辆的汽车厂需用电24000千瓦/年,而西安只能提供9000千瓦/年,再修建一座新电站需要几年时间;还有人提议建在首都北京,但造车需要钢铁20万吨/年,而首钢要5、6年后才能实现这个产量。
最后,周总理指示:“吉斯制造厂设于东北长春附近。
”长春地处东三省中心,东北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扎实的工业基础,且京哈铁路紧临厂区。
将汽车制造厂设于长春,既便于建厂时大量苏联设备的引入,也便于投产后就近利用东北的钢铁、煤炭、木材、水电资源。
1951年2月,专家组前往长春实地考察,最终选定在长春市郊孟家屯西北侧昔日关东军100部队细菌工厂的废墟旁建厂,那里留有日寇盘踞时的几座残存建筑物。
据悉,当年那支细菌部队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丝毫不亚于731部队。
(关东军100部队简介)3、苏联提供工厂设计和车型设计全苏汽车拖拉机工业设计院承担了中方汽车厂的设计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
1951年4月,来华苏联专家小组编写出设计计划任务书;1951年底,设计院完成了初步设计(初步设计费用为149500卢布);技术设计(技术设计费用约为3百万卢布)结束于1952年底至1953年初。
斯大林汽车厂负责为中方汽车厂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和产品设计。
1953年4月,第一批苏联设计的建筑施工图纸被送到长春,同时还提供了吉斯150载货汽车的产品设计图纸和整套技术资料。
4、主席发建厂号令关于建厂进度,中方最初计划的是四年建成,而苏方则希望将时间缩短到三年。
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简称:一机部)汽车局局长张逢时研究认为,三年建厂虽然会增加投资,但能提前建成意义重大。
他将想法上报到一机部,部里领导极为重视,经讨论后决定请示国家计委。
计委领导认为此事关系重大,要一机部考虑直接向毛主席、党中央报告。
1953年5月,一机部党组向毛主席、党中央提交了报告,报告被送至政治局会议讨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同志都发了言,一致支持汽车厂三年建成出车。
政治局会议后,毛主席亲自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
党中央专为一个工厂的建设发出文件,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体现了国家对于建设汽车工业的重视程度。
5、主席为汽车厂奠基题词在筹建汽车厂之初,人们比拟苏联斯大林汽车厂的情况,曾将工厂称为毛泽东汽车厂。
后来,重工业部将其代号命名为汽车工业筹备组六五二厂,亦称长春汽车厂。
1953年6月,周总理向毛主席报告了汽车厂即将动工兴建的消息,并请毛主席为汽车厂奠基题词。
毛主席挥毫写下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一汽由此得名。
这幅题词表明,中国的汽车制造厂不止一个,还要有第二个、第三个,要建起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举行了奠基仪式。
《人民日报》发表短评指出:“汽车厂的建设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喜事,并将进一步鼓舞着我国人民建设祖国的信心。
为了使我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能按计划完成,今后,我们全国人民更要以高度的热忱和更大的努力来支持这个巨大的建设工程。
”6、三年建设汽车厂为了完成三年建厂任务,举国上下大开绿灯,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给予一汽最大支援。
当时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都抽调了优秀人才支援一汽;150多家企业为一汽生产各种设备和器材;铁道部优先运输一汽物资;人民解放军将5个基础好的汽车修配厂作为培训一汽技术工人的基地;长春市把1954年市政建设费用的95%及1955年市政建设费用的84%都用于支援一汽建设。
另一方面,苏联也为建设一汽提供了极大帮助。
承担一汽设备制造任务的苏联厂家有200个,几乎包括了苏联所有著名的机器制造厂。
从1953年7月-1956年7月,苏方先后派遣180多名教育、设计、土建、机械、冶金、动力、工艺、工具、技术检验、设备维修、生产组织等各方面的专家,培训工艺员、调整工等,来一汽手把手地指导中方人员。
同时,一汽派出8批共518名赴苏实习生,前往莫斯科学习苏联生产制造汽车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江泽民、李岚清等同志都曾是当年的实习生。
7、解放品牌的命名关于解放品牌的命名,目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说一机部在1953年下半年搞了征名活动,然后将征集到的若干名字向毛主席汇报,主席从中选了解放。
第二种是说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到命名问题时,朱老总说:“我们的部队叫解放军,汽车也叫解放吧。
”后来刻在汽车车头上的“解放”二字,便来自《解放日报》报头上的毛体字“解放”◆第一代解放汽车(1956年-1986年)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便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工业建设,因此对于载货汽车的需求量非常大。
1、车型选择在决定要优先生产载货汽车后,接下来面对的就是车型选择问题,苏联方面建议我们生产吉斯150型中型载货车。
吉斯150是苏联在上世纪40年代投产的产品,其技术不算先进,自重较大,动力较弱,但却结构简单,结实耐用,使用维修都非常方便。
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客观条件是道路使用状况较差,维修技术水平不高,因此选择吉斯150车型还是比较适合的。
2、车型来历吉斯150是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在1947年-1957年间生产的车型,该车与美军万国收割机厂制造的KR11车型极为相似。
吉斯150是一款长头卡车,载重量为4吨,搭载一台5.6升6缸发动机,最大功率90马力/2400rpm,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最高车速65km/h,百公里油耗29L。
一汽投产的吉斯150命名为解放CA10,其中C代表中国,也代表长春,而A是第一的意思。
解放CA10较之1955年以前生产的吉斯150做了部分改进,改进后的车型更适合我国燃料情况及公路、桥梁负荷等条件。
3、实现国产解放CA10的底盘、发动机、车身等主要部件,从毛坯到成品几乎都由一汽制造。
生产过程中,60%的工程采用了工厂化、机械化的施工方法,各种构件先在预制厂制成后,再运到施工现场安装。
而解放CA10所用的轮胎、轴承、玻璃和电器等附件,则由外厂供货。
4、首批解放汽车1956年7月13日,总投资5.94亿元的国有特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一汽,装配出了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4日,第一批12辆解放牌汽车在人们的期盼与掌声中驶下装配线,这标志着一汽如期达成了三年建厂的目标。
报捷信立即传到毛主席面前,信中写到:“敬爱的毛主席和党中央,我们第一汽车制造厂全体职工怀着万分兴奋的心情向您报告:党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已经实现了!今天,我们正以完成建厂任务和试制出一批国产汽车来热烈庆祝建厂三周年。
”这一天是一汽的节日,12辆披红戴花的报喜车驶上中央大道,全厂职工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观看自己亲手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驾驶了20多年外国车的马师傅被选中驾驶第一辆解放汽车,为此他又剃头又刮脸激动不已,当时还有人为他编了一首歌,歌词中唱到:“50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拉起了手风琴我唠唠家常,想当年我18岁学会了开汽车,摆弄那外国车我是个老内行,可就是没见过中国车啥模样,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哟嗬嗬。
”绕厂一周后,车队浩浩荡荡驶向市区,向省、市委报喜。
长春市也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道路两旁,争先恐后地目睹国产汽车的风采。
人们不断向车队抛洒五彩缤纷的纸花,没有纸花的就拿高粱、苞米、谷子往车上抛洒。
人们写了一幅对联描绘当时的场面:“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
在市政府门前,人们的热情达到了顶点,路被人海堵得连一道缝都没有。
大家都想坐到车上去,脚踏板、翼子板,甚至连前保险杠上都坐满了人。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也要坐一下解放汽车,她坐上车后高兴地说:“我可坐上咱们国家自己制造的汽车了,活得真值。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还参加了1956年的国庆阅兵式,随后被摆在天安门广场前以展示国产汽车的风采。
5、正式投产第一批解放汽车下线后,进行了为期41天的道路试验,路试结果表明车辆的装配质量、动力性、经济性及耐用性均符合设计要求。
10月14日,国家验收委员会颁发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基本建设工程验收鉴定书》。
次日,一汽举行了生产开工典礼,宣布一汽正式移交生产。
量产后的解放CA10还被改装成为各种用途的汽车,如:公交急救车、加油车、运水车、倾卸车、起重车、工程车、冷藏车和闭式车箱载重汽车等。
6、钱币上的解放卡车注:网上还有说法称,1953年版1分钱上的车型为美国万国品牌卡车。
如果有网友知道具体信息,欢迎给我们留言。
在1957年第二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约旦商人毕特先生购买了三辆解放卡车,这是解放牌汽车第一次出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的解放牌汽车还曾被印在我国和阿尔巴尼亚的货币上。
7、扩充产品线一汽建成后,除了要制造解放CA10型载货汽车,国家还安排其生产军用越野车。
50年代中后期,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有了较大发展,需要大量越野车为其配套。
1956年-1957年,一机部汽车局从苏联方面获得了吉斯157型2.5吨军用越野车的设计图纸,并向一汽下达了越野汽车试制和生产任务。
1958年9月,一汽装配出了第一辆CA30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