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IPO)财务规范的15个雷区
首次公开募股:防范五大涉税“雷区”-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会计实务类价值文档首发!首次公开募股:防范五大涉税“雷区”-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税务问题是企业IPO(首次公开募股)进程的一大障碍,已成企业IPO失败主因之一。
企业如果在准备上市阶段出现税务问题,势必将影响顺利上市。
税务风险不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严重损害企业声誉,甚至还可能因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而导致企业管理层的变动,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价值。
那么,企业在IPO进程中,需要防范哪些涉税雷区呢?第一,历史遗留税务问题。
通常情况下,公司应通过单独的税务健康检查或在上市前的审计过程中发现历史遗留下来的税务风险。
对于如何消除或降低这些税务风险,则要视不同风险形成的原因、性质、金额等要素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对于公司历史遗留的税务风险,无论是哪种类型,也无论最终采取哪种方式解决,尽早发现风险,尽早正确评估风险,并尽早确定适当的消除或降低风险的措施,都会有利于公司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利弊后,以最恰当的方式化解税务风险,而不至于因时间仓促,考虑不周,或没有时间实施最恰当的方案,退而求其次,付出更高的税务成本,甚至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上市进程。
企业需要牢记的是:解决历史遗留税务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补税。
第二,企业重组中的税务问题。
企业上市前遇到的最重要的税务问题应该是重组中的税务问题,包括企业重组的方式、企业上市重组涉及的税种、上市重组中涉及的税务关系等。
公司在上市前进行的业务重组必须是以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目标为导向的,即要有合理的商业目的。
如果是以节税为导向的,那么税务机关可能会认定整个安排是以避税为目的,从而不认可该安排,并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
因此,企业在上市前的重组应考虑把业务重组与税务筹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业务重组在满足。
企业IPO上市过程中财务管理不规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IPO上市过程中财务管理不规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上市融资来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竞争力和增加企业形象。
然而,在IPO上市过程中,财务管理不规范化问题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本文将从财务管理不规范化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展开探讨,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财务管理不规范化问题的原因1、财务管理理念的不成熟由于企业财务管理者本身的经验和知识、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误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等原因,可能会出现财务管理理念不成熟的问题,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出现漏洞和问题。
2、人员结构不合理企业在财务管理人员结构上也可能存在问题,例如人数不足、分工不明确、不同岗位的人员素质不一等。
这会导致财务工作流程不顺畅,审核过程出现漏洞,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风险。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的重要手段,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难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与良好。
没有严格的制度、流程和内控机制,会大大增加财务管理的风险。
企业的业务经营对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如果业务催化不足,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很难体现出规范化和落实性。
这一点在IPO上市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尤为重要,需要所有业务部门紧密配合,确保财务工作的质量。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化问题的对策1、建立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理念和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适合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体系和理念,以使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
这需要企业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并确立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2、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应该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提高素质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同时,建立科学的财务考核机制,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设计一个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和流程的科学和规范实施,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和良好。
企业IPO是否合格的十五大标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企业IPO是否合格的十五大标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首次公开发行(IPO)财务审核的首要目标,是要判断申报企业是否符合IPO条件及财务规范标准。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15个方面予以判断:1.公司最近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是否存在虚假陈述:如果申报企业有虚假陈述和记载被发现,三年之后才能重新申报IPO申请。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利润操纵问题的申报企业比例要远大于存在虚假陈述的企业,许多企业就是因为利润操纵而被否。
2.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形:按照规定,采用整体变更方式改制的企业业绩可以连续计算。
但如果出现调账行为,比如在改制时将企业资产重新评估入账,或以此变更注册资本,将不能连续计算业绩。
3.财务独立性的要求:申报企业须具备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独立做出财务决策、具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对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得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共用银行账户。
4.注册资本足额缴纳的问题:是否存在出资不实甚至是虚假出资的情形。
5.申报企业须依法纳税,近三年内不存在严重的偷逃税或被税务部门严重处罚,且不存在严重依赖税收优惠的现象,发行后企业的税种、税率应合法合规。
如果申报企业所得税曾出现因核算错误、漏缴少缴的行为,允许通过补缴等方式予以解决。
但是如果有虚假增值税发票的问题,则构成实质性的障碍。
6.股利分配问题:利润分配方案申报时尚未实施完毕的,或者在审核期间提出向现有老股东进行利润分配的,发行人必须实施完现金分配方案后方可提交发审会审核;利润分配方案中包含股票股利或者转增股本的,必须追加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完毕后的最近一期审计。
7.关注轻资产公司的无形资产占比问题,但该问题不构成发行障碍。
对于公司生产经营确实需要的无形资产比例高的问题,这不是发行障碍;但和公司主业无关的无形资产,以及仅是用来拼凑注册资本且对企业无用的无形资产比例过高,则构成发行障碍。
8.关注申报企业在资产评估的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资产评估准则;是否履行了立项、评估、确认程序;选用的评估方法是否恰当、谨慎;报告期内是否存在没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问题,尤其是收购资产;是否存在评估增值幅度较大的资产项目等。
IPO的十大隐形红线、财务审核五大新原则和19个法律问题!
IPO的十大隐形红线、财务审核五大新原则和19个法律问题!一个企业是否能够IPO审核通过并成功上市,审核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管理办法》,同行都叫做首发办法.其实,如果仔细研究一下首发办法规定的IPO的审核门槛,就可以发现其实IPO标准定量的标准除了财务指标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更多的是定性的标准,或者说需要综合考量审慎判断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企业IPO能否成功,绝大程度上不是某个事情没有做好,而是某些因素综合判断下来认定这个企业不适合IPO上市.说的再技术化一些,目前IPO否决的案例中,随着券商职业素养和风险控制的提高,不可能再出现存在明显IPO实质障碍的否决情形,更多的是一些隐性的因素导致了企业IPO的失败.1、IPO审核标准1报告期内业绩的情况尽管我们的审核政策和标准一直在做着细微的改变,不过基本的财务门槛(主要是净利润)还是一直存在,实践中基本上将最后一年一期扣非后3000万净利润作为IPO的一个基本门槛.如果一个企业的净利润水平一直在这样的一个水平线上下徘徊,不仅这样的趋势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并且还有一些其他的瑕疵和因素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扣分的情形,那么这样的企业就需要审慎上市.2发行人所处行业情况发行人所处行业相对比较传统或者目前处于经营困难的情形,发行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相背离,比如别的行业净利润都在下降就发行人上升、发行人的毛利率高远高于同行业公司等.如果发行人没有足够的独特因素和合理理由解释这些情形,那么也会存在较大风险.3发行人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也就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情形一直是IPO高压的核心甚至是唯一目标.监管机构对于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核查主要有两个路径:①一个是找到切实的证据,比如经历过现场财务抽查的IPO企业,可能就会在银行日记账、财务凭证甚至是ERP账套中找到一些重要的证据.②一种是通过合理性来反推真实性,如果你的财务数据不合理且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非常充分的解释,那么这样的财务数据就有理由可能在真实性方面存在差距.4中介机构财务核查程序的完备和覆盖性在财务审计和核查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重要性原则,具体一点就是我们对于财务的核查需要核查到一定比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其真实性和合理性,这个比例实践中的执行标准可能是50%、70%也有可能是90%.在实践中,某些行业的企业因为经营模式的原因可能对财务核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和挑战,如果不能按照监管机构要求做到核查程序的合规性,以及核查范围的覆盖性,那么也就可能存在核查不到位的风险.5重大事项的解释(新增客户、环保问题等)尽管每个发行人可能都有其独特的经营思路和战略规划,但是如果存在一些相对比较异常的事项,那么还是要详细说明并且解释清楚的,比如最近一年一期新增加了重要的客户、比如最近发生了重大的环保事故、发行人的客户回款普遍存在障碍不得不债务重组、发行人对客户的信用周期越来越长等情形.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有一个相对比较信服的说明,不然可能就会对财务真实性或者盈利能力的持续性构成影响.6会计处理是否符合准则以及行业惯例有些比较特殊的合作模式或者经营事项可能在具体会计处理的问题上会存在一定的争议,那么如果发行人的会计处理不符合准则或者行业惯例那么也需要重点关注.比如是全额确认收入还是净额确认收入的问题、是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还是一次性确认收入的问题、相关的人员工资是计入成本还是计入费用的问题等.当然,实践中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具体的沟通来解决的,如果因为这个问题被否决可能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于发行人净利润水平的妥协.7内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内部控制我们说他很虚无,其实有时候他又是很奇妙.如果发行人有着比较典型的一些财务或者经营模式问题,更需要对内部控制措施的规定以及执行情况引起重要的关注,典型的情形如个人卡销售和采购、现金结算、劳务分包或委托加工等.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这里提到的情形基本上都是属于比较特殊存在的情形.8行业和企业资质是否合理对于某些行业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是需要特定部门对于资质进行审批并且持续监管的,从目前审核的案例来看,尽管发行人做了很多的努力,无资质经营的问题目前来看仍旧很难满足IPO的审核要求.对于无资质经营的问题,如果能够取得主管部门以及资质颁发部门的确认文件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实践中这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955分钟澄清问题+5分钟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分析发行人是否存在持续盈利能力风险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当然这一项也包含非常多的情形和内容,比如发行人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下游客户的构成发生了变化、销售区域发生了变化、甚至是发行人所处的行业产生了重大的技术变革等.这个问题小兵以前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再详细分析.10竞争对手或者内部人员的举报或诉讼做过IPO的,不论是中介同行还是发行人客户,都知道这一条可能比什么都重要,尽管目前在充分信息披露的情况下,举报可能也不会对IPO造成本质性影响,不过对IPO的进程以及其他规划影响还是很大的.实践中,举报者很可能是竞争同行或者是内部人员.以前提过,目前的审核标准和审核进度已经有了注册制的模样,尽管注册制的核心理念是淡化盈利能力判断和强调信息披露,但是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马上成为公众公司的企业挣钱和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永远都是一个企业是否优秀的一个核心判断标准.在这个理念下,任何因素的考量和判断归根结底最后都是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判断,只是现在我们要充分披露因素和风险,以及这些因素可能对发行人未来盈利能力的伤害和存在的障碍.2、IPO财务审核的五大原则IPO财务造假备受市场诟病,监管趋严已是共识.华南地区上市券商保代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在今日监管部门刚刚召开的一次培训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IPO财务审核的五大基本原则: 1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监管部门将全面围堵”IPO造假”,进一步完善监管流程和工作效率2合规性审核、系统性审核、整体性审核IPO财务审核从申报企业的历史沿革、股权变动、整体变更、并购重组、关联交易、同业竞争、业务演变、经营模式、行业竞争、治理架构、会计基础工作等各个角度进行考量.“财务审核不是孤立的行为.”证监会发行部有关人士强调称,即将建立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机制,并纳入日常审核的范围,财务审核将严格审查发行人及保荐机构的多项材料.3从行业-业务-财务角度,把好资本市场入门关在”真实”的基础上的,力求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达到”充分、完整、准确”的要求,并符合及时性的要求.4督促各市场主体勤勉尽责监管部门明确要求,保荐机构严格把关,防止”带病申报”,应关注发行人申报期内的盈利增长情况和异常交易,防范利润操纵;券商应控制风险健全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内核、风控部门的作用,督促项目人员做好工作底稿和工作日志,建立相应的复核、内审制度,有效防范欺诈发行风险.5加大惩处力度对IPO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问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监管层将综合运用”专项问核、现场检查、采取监管措施、移送稽查处理”等手段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上述监管人士在培训现场介绍,在IPO日常审核过程中,还发现以下八大问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瑕疵;存在重要经济事项会计处理不够谨慎情形;重要内部控制措施不健全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形;业绩水平或变化趋势缺乏合理解释,或关联交易公允性存疑;涉嫌存在同业竞争;六是涉嫌独立性缺失,资产、业务不完整;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存在瑕疵;市场环境压力导致企业业绩大幅下滑或波动情形.“近期审核过程中,至少有十几家企业今年上半年经营数据与去年上半年相比,有比较大的下滑.”监管人士表示,发行人应该按照要求披露下一个报告期的经营业绩数据预告,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变化预告,券商应做出专业审核报告,以免监管陷入被动.监管部门强调,保荐机构应关注发行人收入确认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毛利率分析的合理性.应对发行人主要客户和供应商(前十名客户或供应商)情况进行核查,并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实地走访或核查,上述核查情况应记录在工作底稿中.如发行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申报期内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或申报期内营业毛利或净利润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保荐机构应对上述事项发表核查意见,并督促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作补充披露.在IPO审核过程中,针对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层将按照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分类处理在审企业的问题和风险,加强监管联动.包括:持续关注: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多种方式:对重要质疑事项采取专项问核、调取工作底稿、中介机构检查、专项复核等手段.线索移送:涉嫌重大违规移送稽查处理;中介机构执业瑕疵移送机构部、法律部和会计部处理.值得一提的是,监管部门还特意提及了财务审核的风险和压力,”部分公司在公司治理、规范运作、业务经营、财务内控等方面先天不足.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压力,部分申报企业业务规模小、营收不稳定、利润波动大,存在明显的业绩操纵或盈余管理动力.”多种因素综合,给财务风险识别和财务审核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压力.面对目前的市场环境和审核风险,”业绩披露合规性审核”是发行部财务监管核心所在.相关人士表示,业绩披露合规性审核主要确立三个方面的目标:业绩实现的真实性;业绩增速的可靠性;业绩审核的审慎性,主要针对保荐机构对发行人作出的业绩审核报告.3、IPO审核关注19个法律问题据参与培训的另一位北方地区券商保代透露,此次证监会发行部有关人士还明确列出了IPO审核中关注的19个法律问题,其中包括:关于持续经营时间问题;关于发起人资格问题;关于董事、高管最近3年内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新引入股东的核查及股东的合规性;国企改制或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程序存在瑕疵;股份质押冻结问题;重大诉讼问题;商标与专利权属问题;出资瑕疵问题;资产完整问题;同业竞争问题;关联交易问题;公司章程及三会运作;重大违法行为的认定;土地使用合理性的审核;税收优惠合规性的审核;社会保障合规性的审核;环保合规性的审核;信息披露问题.在信息披露方面,上述监管人士指出,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存在”风险提示针对性不足、未引用公开客观权威数据、业务模式披露不够浅白、竞争地位披露不明晰、材料更新不及时(专利、商标、股东、合同、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特许经营权等)”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改善.针对申请IPO企业所涉及的国企改制或集体企业改制过程,监管部门将重点关注”是否符合当时的规则要求、是否存在程序瑕疵、是否取得有权部门的确认”等方面.针对近来频繁出现的商标与专利权属问题,监管部门要求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列表详细披露权属状态、披露哪些对生产经营影响重大、学习了解最新商标、专利、品牌的管理制度”等,发行人正在申请的商标与专利,原则上不披露.还需重点披露”是否存在商标与专利权属纠纷”.;。
浅析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
浅析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选择通过IPO (首次公开募股)来实现融资和发展。
拟IPO企业在提交财务报表时经常出现一些财务规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估和决策。
对拟IPO企业的财务规范问题进行浅析,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拟IPO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数据真实性、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方面。
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一些企业可能存在财务造假、信息隐瞒等行为,导致投资者难以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为了确保拟IPO企业的财务报表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需要对企业的会计准则遵循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企业是否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报表编制,是否存在会计政策的调整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判断。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也是评估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的重要方面。
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拟IPO企业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就容易出现财务漏洞和管理混乱的情况。
在评估拟IPO企业的财务风险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行业竞争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投资者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在进行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分析时,需要关注企业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和时机。
拟IPO企业应当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财务信息,确保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对拟IPO企业的财务规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促使企业加强财务规范管理,提高财务监督和内控机制的完善度。
只有加强财务规范管理,拟IPO企业才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拟IPO企业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首先,有的拟IPO企业存在财务数据虚假的问题。
为了在IPO中取得更高的估值,一些企业会夸大其财务数据,使得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企业IPO_融资的财务规范性问题
现代营销中旬刊XDYX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国家不断放宽对企业IPO 的条件,给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企业IPO 方面的规定得到改进,有利于更多的企业开展股权融资。
我国对企业IPO 的财务规范性有着严格要求,要求企业财务规范性达标,才能借助IPO 实现融资。
当前很多企业在开展IPO 的筹备阶段存在一些问题,通过IPO 获得资金的企业还很有限。
企业在上市之后,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环节都要向社会公开,实现透明化经营,且企业也要受到监管机构监督,对财务规范性要求较高。
当前很多企业在财务工作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导致企业无法顺利IPO。
因此本文针对企业IPO 融资的财务规范性问题进行研究,为企业实现顺利IPO 融资提供参考。
一、相关概念近年来,我国证券融资市场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IPO 方式融资。
IPO 途径获得的资金比其他途径融资风险小,可永久使用,通过IPO 能够让企业转变为股份制,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约束,促使企业实行规范化经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同时对于准备IPO 的企业而言,我国针对企业IPO 提出了财务规范性要求,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持续盈利要求。
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盈利能力包括企业的毛利率、利润来源、盈利稳定性等要素,企业分析盈利质量,要分析盈利是否存在依赖关联方、依赖税收优惠政策及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并判断企业对供应商、客户的依赖性是否较高。
其次,成本费用管理的合理性。
企业在成本费用管理中,要分析所取得的各项票据是否合规、是否存在税务风险、成本费用的核算是否合规。
再次,分析企业的营业收入核算是否准确。
企业要确保所有的收入确认政策合规,对于现金折扣、商业折扣等相关销售政策要按照会计准则处理,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模式科学,避免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问题。
此外,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是否得到了准确反映。
企业的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经营的健康状况及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特点,对企业的各项现金流量进行全面分析,对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的要有合理解释。
拟上市企业财务规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企业财务规范问题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规范问题;二是财务会计处理未按会计准则要求进行处理而形成的规范问题。
(1)经营活动存在财务规范问题
①出资不规范;
②采购、生产、销售等主要经营业务不规范;
③投资活动不规范;
④资金管理不规范;
⑤会计主体不清晰,存在完整性问题;
⑥产权问题;
⑦纳税不规范;
⑧违规占用资金;
⑨其他违规行为。
(2)不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导致财务不规范问题
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不谨慎或随意变更;
②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规范;
③收入确认不规范;
④随意费用计提和摊销;
⑤投资收益确认不规范;
⑥关联交易;
⑦会计核算随意、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为解决财务规范问题,拟上市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管理层要下定决心。
财务规范工作可能涉及企业税负并造成管理成本增加,如果没有企业管理层的强力支持,财务规范工作将难以推进。
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通过财务规范工作,优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化解了企业不规范运作造成的整体风险,可以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
②须从规范经营入手。
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写真照,如果将财务信息视作“产品”,财务核算部门则是一个“来料加工”部门,其“原材料”(基础数据)均来自于采购、仓库、生产、销售等经营部门,基础数据的规范性取决于各部门经营活动的规范性,财务规范需要从经营规范入手。
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IPO审核雷区
IPO审核雷区:重点关注四大涉税问题近期IPO申报企业欠税补缴审核标准有所放宽IPO申报企业中存在的诸多涉税问题正引起监管层的强烈关注,税收依赖问题已成为近期IPO企业被否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监管层对IPO申报企业的涉税问题核查重点,主要集中在偷税漏税、欠税补缴、整体变更及分红纳税、税收依赖等四个方面。
但另一方面,近期监管层对申报企业欠税补缴审核标准却有所放宽。
偷税漏税之“瞒天过海”一位投行人士指出,以往监管层在审核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是申报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因素,如果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因素且对企业业绩影响较小,就不构成上市的实际性障碍。
这使得部分存在严重偷税漏税问题的拟上市企业利用相关法律及IPO审核的漏洞,进行“恶意闯关”。
独立资深财务人士孙进山指出,在有着严重税收依赖问题的申报企业中,部分地方政府涉嫌滥用公共资源为企业上市进行不恰当的利益输送。
如某地区于2005年颁布的《处罚偷税漏税欠税行为的暂行规定》中提到,“经县以上税务机关审核认定,纳税人非故意造成工作差错的可以认定为漏税行为;纳税人已按规定申报或承认应纳税款,但因确无纳税能力,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未缴或少缴税款的为欠税。
”深圳一位注册会计师坦言,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税务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该规定很容易被恶意偷税者利用,比如偷税者可以通过非法途径令税务机关将其行为认定为非故意漏税或欠税行为,从而减轻处罚,在法律上也将不构成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此种“瞒天过海”的重大偷税漏税行为,监管层近期调整了应对的办法。
监管层于日前举办的第6次保荐代表人培训会议中指出,如果偷漏税行为严重到违法违规,相关主管部门出具的关于非重大违法违规的证明文件也不会被认可,因为各级税务主管部门都有一定的审批权限,不能越权出具证明文件,涉及1000万以上涉税金额认定的,必须到国税总局审核。
欠税补缴审核标准放宽申报企业中存在的欠税补缴问题在以往是监管层审核的重中之重。
IPO知识点企业上市面临的一些风险点
IPO知识点企业上市面临的一些风险点这里的风险严谨的定义是“上市时的可能为拟上市公司带来的损失”,那么一般来说有以下这些内容。
首先是财务舞弊风险:企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进行处理对上市存在较大的障碍。
但是有的企业可能出于一些侥幸心理,会认为某些问题没有必要让中介机构知道。
确实,中介机构没有办法像神仙一样对什么事情都能洞察到,但是拟上市公司毕竟有水平压制券商会计师的水平的人几率太小,日常的数据中总会有蛛丝马迹。
而且最重要的是,中介机构并没有强制手段让企业做一些事情,但是证监会有。
在财务核查事无巨细的那张表中,绝大部分财务操纵手段和异常交易都现形了,而且必须交出相关材料来。
比如天丰节能,银行对账单是假的。
证监会财务大检查小组拉完银行流水就撤了转稽查处置……这看起来是个低级错误,但是会计师照说应该会对流水的真伪有个基本的判断能力,但是这一环缺失了。
多道防财务舞弊的防线同时击穿,不会是个偶然。
在现在的进一步严格前置审批和准入门槛的大环境下,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风险越来越大,并且进一步落实到负有责任的个人身上。
所以在此强烈建议拟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今非昔比,不要再抱着侥幸心理,有问题及早和中介机构尤其是券商沟通,以免无事化小,小事化大。
其次是衍生出来的,行业和经营风险目前国内上市的法律法规体系中,还是对利润等经营业绩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导致一些行业波动性较强的企业必须有较强的市场预知能力才能比较顺利的登陆A股市场。
尤其在现在从IPO申报到发行完成2年多的节奏,加上申报时报告期的3年,企业得小心翼翼地保持这5年里面,尤其是最后一年的利润不能有大幅的下滑(如果亏损了倒也痛快),而在中国大陆这种商业气候和行业兴衰快速变换更迭的地方,报IPO有太多的运气因素。
如果在发行时企业遇到行业爆发,那么股东迅速一夜暴富,如果遇到寒冬,那么企业和中介机构黯然离开也见得多了。
因此,企业的运营者们不应当等到了业绩到了高点时才考虑资本市场的事情,而是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提前一些准备。
拟IPO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问题分析
拟IPO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问题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财务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目前,一些拟IPO的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规范性问题。
本文将围绕拟IPO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性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其成因和解决方法。
1. 财务信息真实性问题拟IPO民营企业存在着财务信息真实性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报表数据不真实、隐瞒重要信息等方面。
这不仅会误导投资者,也会影响到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2. 财务风险控制不足一些拟IPO民营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上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资金使用不合理、负债率过高等方面。
这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
4. 财务违规行为一些拟IPO民营企业存在财务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违反税收法规、操纵财务数据等方面。
这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合法性,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声誉。
在分析了拟IPO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性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一些拟IPO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不规范,导致财务管理出现问题。
这可能包括管理层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
4. 异化市场竞争导致的管理压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些拟IPO民营企业可能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而牺牲财务管理规范性,从而出现了财务管理问题。
1.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健全内部控制、规范会计核算等,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2. 强化内部管理企业管理层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4. 注重长期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长期发展,避免为了短期利润而牺牲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拟IPO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性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应当着力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析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
浅析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拟IPO企业是指计划上市的公司,通常会面临一系列财务规范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性、财务披露透明度、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性等方面。
以下是对拟IPO 企业财务规范问题的浅析。
拟IPO企业在财务报表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提交招股书等上市材料之前,拟IPO企业需要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可靠。
一些企业为了满足上市要求,可能会有意地进行财务造假,虚增利润或篡改资产负债表等,以获取更高的估值和更好的市场反应。
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将对企业的信誉和上市计划产生负面影响。
拟IPO企业在财务披露透明度方面也存在问题。
根据上市规则,拟IPO企业需要公开披露其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风险因素等信息,以供投资者参考。
一些企业可能会故意隐瞒不利信息,或者通过技术手段模糊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误导投资者。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市场透明原则,也会对企业的声誉和上市成功率产生负面影响。
拟IPO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可能存在不完善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企业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合规性的重要手段。
一些企业由于发展速度迅猛,管理体系不完善,容易导致内部控制漏洞和风险。
企业可能存在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流程不规范、岗位责任不明确等问题,这将影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拟IPO企业应加强对财务报表准确性的把关,坚持真实、完整和准确的原则,确保财务报表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
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范财务管理流程,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还应加强对外部咨询机构和审计事务所的选择和管理,确保其独立性和专业水平,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和公信力。
拟IPO企业面临的财务规范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通过加强财务报表准确性、提升财务披露透明度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任,降低上市风险,实现良好的上市表现。
拟IPO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问题分析
拟IPO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问题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众多民营企业纷纷考虑通过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来实现企业资本的扩张和市场化运作,以此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在进行拟IPO过程中,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规范性方面会遇到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拟IPO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财务信息真实性民营企业在拟IPO过程中,其财务信息真实性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中国,由于一些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不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薄弱等问题,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IPO需要向公众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投资者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指标进行严格审核,一旦发现企业财务信息不真实,将会对企业的IPO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拟IPO的民营企业需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财务知识和专业水平,避免因人为失误或疏忽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
二、财务风险管理拟IPO的民营企业在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经营环境,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企业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种财务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严重影响。
一些民营企业在IPO前财务风险管理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导致企业在IPO过程中难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和认可。
为解决这一问题,拟IPO的民营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财务风险评估和监测,采取有效的风险化解和对冲措施,提高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有效避免财务风险对企业IPO的不利影响。
浅析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
浅析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摘要】拟IPO企业在进行上市前需要严格遵守财务规范,确保财务报表真实性,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并规范信息披露。
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财务报表真实性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规范以及关键财务指标操纵等风险。
为了确保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权益,拟IPO企业需要加强财务规范管理,监管部门应强化审核力度,公众投资者也需谨慎评估风险。
只有通过全面规范的财务管理,才能保证拟IPO企业在上市后持续稳健的发展,同时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关键词】拟IPO企业、财务规范、财务报表真实性、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关键财务指标操纵、监管部门、公众投资者、风险评估。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拟IPO企业一直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IPO的方式来融资。
随之而来的是众多财务规范问题的挑战。
拟IPO企业在准备上市前需要经历严格的审核和监管,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往往存在财务报表真实性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问题、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等方面的挑战。
财务报表真实性问题是拟IPO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之一。
由于上市是企业向外界公开财务信息的时刻,一些企业可能会在财务报表中夸大收入,隐瞒负债,或者操纵盈余,以达到吸引投资者的目的。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会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除了财务报表真实性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问题也是拟IPO企业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可能会造成资金的挪用,财务信息的错误披露等问题。
拟IPO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拟IPO企业在面对财务规范问题时,应认真对待财务报表真实性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等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上市的顺利进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企业上市财务合规指导汇编:11个关注点,15个雷区(深度好文)
企业上市财务合规指导汇编:11个关注点,15个雷区(深度好文)1 企业上市财务规范深度分析(一)资金营运活动的业务流程一、资金收付需要以业务发生为基础。
企业资金收付,应该有根有据,不能凭空付款或收款。
所有收款或者付款需求,都有特定的业务引起,因此,有真实的业务发生,是资金收付的基础。
二、企业授权部门审批。
收款方应该向对方提交相关业务发生的票据或者证明,收取资金。
资金支付涉及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应严格履行授权分级审批制度。
不同责任人应该在自己授权范围内,审核业务的真实性,金额的准确性,以及申请人提交票据或者证明的合法性,严格监督资金支付。
三、财务部门复核。
财务部门收到经过企业授权部门审批签字的相关凭证或证明后,应再次复核业务的真实性,金额的准确性,以及相关票据的齐备性,相关手续手续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并签字认可。
四、出纳或资金管理部门在收款人签字后,根据相关凭证支付资金。
(二)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资金营运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一、审批控制点把收支审批点作为关键点,是为了控制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审批权限的合理划分是资金营运活动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审批活动关键点包括:制定资金的限制接近措施,经办人员进行业务活动时应该得到授权审批,任务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办理资金收支业务;使用资金的部门应提出用款申请,记载用途、金额、时间等事项;经办人员在原始凭证上签章;经办部门负责人、主管总经理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并签章。
二、复核控制点复核控制点是减少错误和舞弊的重要措施。
根据企业内部层级的隶属关系可以划分为纵向复核和横向复核这两种类型。
企业上市微信公众号TL189********前者是指上级主管对下级活动的复核;后者是指平级或无上下级关系人员的相互核对,如财务系统内部的核对。
复核关键点包括:资金营运活动会计主管审查原始凭证反映的收支业务是否真实合法,经审核通过并签字盖章后才能填制原始凭证;凭证上的主管、审核、出纳和制单等印章是否齐全。
浅析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
浅析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向资本市场,通过IPO(首次公开发行)来实现企业的融资和发展。
IPO企业在进行财务规范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浅析。
一、企业财务规范问题的背景与意义企业财务规范问题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和报告过程中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程度。
在进行IPO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接受严格的财务审核和监管,因此财务规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规范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效果和发展前景。
对于拟IPO企业来说,解决财务规范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存在的财务规范问题1. 财务数据真实性问题在进行IPO前,企业需要对其财务数据进行披露,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指标、财务分析等。
企业如果在财务数据披露中存在造假、隐瞒或失实的情况,将会对企业的融资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 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系统不健全、内部控制缺失等问题,导致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也可能导致企业在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3. 财务报告违规行为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要求,一些企业可能存在违规披露、操作漏洞等问题,导致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加剧了投资者的风险心理。
4. 税务合规问题企业在税务方面存在问题也是财务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些企业可能存在税务违规行为,包括偷逃税、逃漏税、虚假记账等问题,这些问题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状况。
5. 知识产权和资产负债表问题企业在进行IPO前需要充分披露其知识产权和资产负债表情况,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或者虚假披露行为都会对企业的融资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核算、业务流程、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拟IPO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问题分析
拟IPO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问题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走向资本市场,进行IPO上市。
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规范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会计准则遵守、财务报表真实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会计准则遵守在IPO上市过程中,民营企业需要向证券监管机构提交财务报表,其中涉及到的会计准则遵守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一些民营企业由于对会计准则的认识不足或者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存在着一些会计准则遵守方面的问题。
一些企业在确认收入、资产减值、合并业务等方面存在对会计准则的不规范操作,从而导致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面临着IPO审核不通过、被罚款甚至退市的风险。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遵守,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企业需要确保其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范,而不是仅仅追求应付IPO上市的需要。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审核和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会计操作,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二、财务报表真实性在IPO上市前,民营企业需要提交一系列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是投资者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依据,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好的IPO定价或者减少摊薄损益,存在着夸大收入、少报成本、虚增资产等行为,导致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核机制,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企业也需要聘请独立的审计机构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不足。
一些企业缺乏良好的财务流程和制度规范,导致资金管理混乱、财务信息不及时和准确,甚至发生了一些内部失控的问题,这些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性构成了威胁。
浅析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
浅析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经济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拟IPO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
拟IPO 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着一系列规范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和投资风险。
对拟IPO企业的财务规范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于投资者、监管机构和企业自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拟IPO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问题、拟IPO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拟IPO企业财务披露问题、拟IPO企业财务审计问题和拟IPO 企业财务运营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旨在揭示拟IPO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更全面的评估依据,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也希望可以引起相关监管部门和企业自身的重视,加强财务管理和规范,提升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稳健性,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拟IPO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问题拟IPO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问题是指在企业申请IPO过程中,其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存在隐瞒或操纵数据的情况。
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因此对于拟IPO企业来说,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拟IPO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要遵守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确保报表内容的准确性。
有些企业可能会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有竞争力或更具吸引力而夸大收入或利润,甚至通过虚构交易等手段来美化财务状况。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投资者的欺骗,还会对市场秩序和股权融资的正常运作造成严重影响。
拟IPO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可能会导致财务数据的错误或失实,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稳定。
拟IPO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业务流程,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确保拟IPO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是企业上市的基本前提。
只有遵守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监管,才能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和信任度,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IPO知识点企业IPO中必须排查哪些常见税务风险点
IPO知识点企业IPO中必须排查哪些常见税务风险点企业上市是很多公司的梦想,也是很多职业经理职业生涯追求的目标。
但是:在IPO过程中,你知道哪些税务风险需要排查吗?风险点一:财务报表与纳税申报表有差异企业在IPO过程中,申报的原始财务报表与增值税纳税报表、所得税纳税申请表之间的差异问题,会引起证监会的高度关注。
如果不能很好解决,IPO进程将面临障碍。
■典型案例R公司主营业务为针纺电控、纺织伺服驱动器、智能照明电源。
2017年5月,在公司IPO过程中,证监会发审委特地要求R公司解释说明:会计报表收入与增值税申报收入、所得税申报收入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为什么存在差异?由此足见证监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风险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主要采用销售结算方式来确认纳税义务,遵循开票即纳税原则。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规定,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注重商品风险转移,而不过多考虑结算方式。
基于上述原则,企业要想让IPO过程更加顺利,在纳税申报和确认收入方面,应坚持税务与会计分离原则,制定合理的核算规则,实时掌握税务与会计确认的税金差异情况,对于提前开票和滞后开票的,确认收入时应进行调整,做到纳税不重、不漏。
此外,对于产品销售业务,应坚持出货开票的原则,不提前或滞后开票,尽量减少增值税收入与会计收入之间的差异。
有些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或者早期发展阶段,可能会隐藏一部分收入。
企业拟挂牌转让,在规范财务处理过程中,需要补缴流转税或企业所得税。
其中,报告期内补税的性质和金额,决定补税行为是否构成审核过程中的实质障碍。
如果企业在发行前临时大量补缴以前年度税款,又缺乏合理性说明,即使税务部门出具了合法纳税意见,仍具有较大风险。
需注意的是,会计差错的性质可分为“错误引起的差错”和“舞弊引起的差错”。
如果审计调整后的申报财务报表与原始财务报表差异较大,很难通过合理解释对其与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的差异予以说明,应考虑通过对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进行补充申报,消除纳税差错,将财务报表与纳税申报表的差异控制在会计与税法制度性差异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上市(IPO)财务规范的15个雷
区
首次公开发行(IPO)财务审核的首要目标,是要判断申报企业是否符合IPO条件及财务规范标准。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15个方面予以判断:
1.公司最近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是否存在虚假陈述:如果申报企业有虚假陈述和记载被发现,三年之后才能重新申报IPO申请。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利润操纵问题的申报企业比例要远大于存在虚假陈述的企
业,许多企业就是因为利润操纵而被否。
2.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形:按照规定,采用整体变更方式改制的企业业绩可以连续计算。
但如果出现调账行为,比如在改制时将企业资产重新评估入账,或以此变
更注册资本,将不能连续计算业绩。
3.财务独立性的要求:申报企业须具备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独立做出财务决策、具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对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得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共用银行
账户。
4.注册资本足额缴纳的问题:是否存在出资不实甚至是虚假出资的情形。
5.申报企业须依法纳税,近三年内不存在严重的偷逃税或被税务部门严重处罚,且不存在严重依赖税收优惠的现象,发行后企业的税种、税率应合法合规。
如果申报企业所得税曾出现因核算错误、漏缴少缴的行为,允许通过补缴等方式予以解决。
但是如果有虚假增值税发票的问题,则构成实质性的障碍。
6.股利分配问题:利润分配方案申报时尚未实施完毕的,或者在审核期间提出向现有老股东进行利润分配的,发行人必须实施完现金分配方案后方可提交发审会审核;利润分配方案中包含股票股利或者转增股本的,必须追加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完毕后的最近一期审计。
7.关注轻资产公司的无形资产占比问题,但该问题不构成发行障碍。
对于公司生产经营确实需要的无形资产比例高的问题,这不是发行障碍;但和公司主业无关的无形资产,以及仅是用来拼凑注册资本且对
企业无用的无形资产比例过高,则构成发行障碍。
8.关注申报企业在资产评估的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资产评估准则;是否履行了立项、评估、确认程序;选用的评估方法是否恰当、谨慎;报告期内是否存在没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问题,尤其是收购资产;是否存在评估增值幅度较大的资产项目等。
9.关注申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三性”,即能够合理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性,具体要观察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审核意见,比如要关注审计报告及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意见类型是否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带有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则一般不被认可。
10.关于验资问题:谨慎对待验资问题,申报企业不能有任何抽逃出资的情形。
11.申报企业须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不得存在以下情形: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或者有重大不确定型的客户存在重大依赖;最近一年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
在审核过
程中,发审部门会关注申报企业最近一年的新增客户和新增项目导致的利润增长,并判断这种增长是否具
备可持续性。
12.关于创业板上市标准中关于盈利“持续增长”的判断标准问题。
对于报告期内净利润出现波动的,以报告期2008年、2009年、2010年为例,持续增长按以下标准掌握:当2010年净利润>2009年净利润,且2009年净利润2008年净利润,则符合“持续增长”规定。
13.关于创业板上市标准中的“成长性”问题:这是对拟在创业板IPO的企业的基本要求,是目前创业板企业市盈率高的支撑。
部分企业对外部经济条件、气候条件等依赖较强,因此成长性不确定,一些企业
因此撤回材料或被否。
14.拟上创业板企业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须不少于2000万元,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需要指出的是,母
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均要符合此项要求。
15.关于盈利预测:主要关注稳健性,是否和利润表项目一致,是否有不合理的假设。
此外,盈利预测
须提示风险。
企业上市关注六个财务问题
2011-4-22 11:5互联网【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第一是业绩连续计算的问题,是大家在上市前做分析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的。
第二是关连交易的问题,除了有金额、定价,非关联化的情况之外,可能对于大股东、股东提供担保
要进行关注了。
第三个方面,过分依赖于税收,或者税收不是一个很合法合规的都要进行比较充分的考虑。
第四,资产负债的问题,包括土地的问题。
第五。
会计政策的持续性问题,讲通俗一点,就是说我看到有很多的准备上市公司,在上市的前一年度里面,为了使自己的财务曲线更加看好,在会计政策上做了一些调整,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多和专家做一
些沟通,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第六个方面,是内部控制问题。
中国证监会对一些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议、完善是非常重视的,会
计师事务所要出一个内部管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