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合集下载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我国经济特区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和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升整体经济技术水平。

为了全面评价开发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经济、技术、环境、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经济发展指标1.地区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生产活动的总量指标,可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总量。

开发区的GDP指标体现了该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情况,是考核开发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也是评价开发区产业结构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依据。

3.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体现了开发区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投入情况,是评价开发区发展潜力和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4.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财政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也是评价开发区财政支出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

5.外贸进出口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是开发区对外贸易活动的总量指标,反映了开发区对外贸易的活跃程度以及国际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指标1.研发经费投入研发经费投入是评价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出该地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评价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反映出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3.专利申请数量专利申请数量是开发区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评价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

4.科技人才数量科技人才数量是评价开发区科技资源储备的重要指标,反映出该地区科技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情况。

三、环境保护指标1.排放标准合格率排放标准合格率是评价开发区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出该地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水平。

2.污染治理设施覆盖率污染治理设施覆盖率是评价开发区环境治理设施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出该地区环境治理水平和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在特定地区建设的重点经济开发区,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监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发展水平,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建立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发展方面1. GDP总量和增长率GDP总量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表征了经济活力和综合实力。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GDP增长率反映了其经济增长速度和潜力。

2.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直接关系到地区的发展投入和支出能力。

3.外贸进出口额外贸进出口额是衡量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

4.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是评价地区经济状况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

5.就业率就业率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地区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水平。

二、科技创新方面1.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研发投入占GDP比例等形式来考核。

2.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量是评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情况的重要指标。

3.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评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情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高新技术产值占比高新技术产值占比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

5.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升级方面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情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情况是评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水平和转型升级情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地区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效果。

论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系统构架

论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系统构架

论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系统构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过程中产生了区域经济联动现象,笔者在本文中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区域经济联动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在区域经济联动中有序运转的各个子系统,希望本研究能够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联动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系统;构架区域经济联动不仅涉及到省市、国家等各个层面,还涉及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所以说,区域经济联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之间的作用和关系,为了深化对区域联动系统的认识,我们可以从系统论的角度把握区域经济联动的内涵和运行系统。

一、区域经济联动的基本内涵区域经济联动是一个层次多元的网络组织,城市和城市联动就会变成城市群,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动就会形成经济区,不管是哪种区域联动形式,它的出现都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

相邻区域通过“联动发展”,能够实现功能和资源上的有机融合,形成市场同体、信息共享、环境同治、产业同步的一体化格局,进而建立起开放的协作机制和统一的网络市场。

区域经济联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有自己的演化方向和演化速度,它是一种能够优化区域布局、协调区域关系、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区域差距的发展模式,它从区域合理分工与协作入手,目的是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共保、体制机制互联、交通体系和物流业态交融,这一发展模式能够将现有的区域格局打破,能够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绩效,使区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区域经济联动既是一种竞合行为,又是一种协作机制,总而言之,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区域经济联动的根本目的,实现区域的集约化发展是区域经济联动的本质要求;空间集聚是区域经济联动的表现形式;关联性是区域经济联动的本质特征。

二、区域经济联动的动力机制在区域空间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生了区域经济联动,区域经济联动具有良好的动力机制,区域经济联动的动力系统包括外动力系统和内动力系统两部分。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及评价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及评价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及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及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它对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大作用。

不同的发展理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不一样,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不一样。

在选择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时,应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区域内外的发展环境,做出合理的选择。

一、平衡发展理论--主张地区间、产业间平衡发展,适用于较高发展阶段和较小地区。

主要观点:平衡发展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提出。

主张各地区、各产业应基本保持同步发展,通过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该理论注重加大对落后地区、不发达产业的投资,以使各地区、产业平衡发展。

理论评价及实践意义:平衡发展理论注重于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和维护社会稳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有利于区域和产业协调发展。

但是这种理论的局限性较明显,第一,不发达地区通常不具备平衡发展的条件。

一般区域特别是欠发达区域,不可能拥有推动所有地区、所有产业同时发展的雄厚资金,且少量资金投放不能获得较好效益。

第二,注重地区间公平和产业平衡,忽视了效率。

由于各地区间区位、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劳动力等经济发展条件差异性大,投资效率和经济效果各有不同,条件好的地区投资效率高,反之,条件差的地方投资效率低。

第三,实践效果不佳。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曾一度采取平衡发展战略,注重沿海与内地平衡发展,平衡布置生产力,这样做虽然缩小了区域间的差距,但是由于投资分散,重点不突出,导致全国经济发展都比较迟缓,效果不理想。

二、梯度推进理论--主张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有序发展,适用于工业化初期的宏观经济布局。

主要观点:梯度推进理论重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差距,认为较为发达地区属于高梯度地区、不发达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应在高梯度地区优先发展,而传统产业应在低梯度地区发展。

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有次序地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经 济 增 长 率 。 计 算 公 式 为: GDP 增长率=( 报告期国家或地 区 GDP- 基期国家或地区 GDP) /基 期国家或地区 GDP×100%。稳定、 合 理 、持 续 的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是 经 济 发展质量的显著标志, 以其评价经 济 发 展 质 量 , 能 更 直 接 、更 准 确 地 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当然, 这并不 意味着可以过度追求பைடு நூலகம்GDP, 不顾经 济效益一味地追求高速度。
— ——就业弹性系数。计算公式 为: 就业弹性系数=当期从业人员 增长率/同期 GDP 增长率。该指标 从劳动就业变化角度来衡量经济 发展质量状况。
— ——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公 式为: 生产能力利用率=实际产量/ 生产能力×100%。该指标越接近百 分之百, 说明生产能力利用越充分, 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差越小, 经 济发展质量越高; 反之, 说明有部分 生产能力被闲置, 实际经济发展速 度小于潜在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 展质量有待提高。生产能力利用率 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没有该项指标的统计, 要 正确评价经济发展质量, 必须完善 该指标的统计和考核办法。
— ——恩格尔系数。计算公式为: 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居 民消费支出总额。根据联合国粮农组
指标与评价
织提出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在 59% 以上为贫困, 50%~59%为温饱, 40%~ 50%为小康, 30%~40%为富裕, 低于 30%为最富裕。以恩格尔系数评价经 济发展质量, 可使经济发展更多地关 注居民生活质量。
经济发展的创新性
经济发展的创新性主要是指 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作用。
— ——研 究 与 开 发 投 入 占 GDP 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研究与开发

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一、引言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健康与繁荣程度的重要依据。

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制定对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分析其现实意义与局限性。

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1. 经济增长指标经济增长指标是衡量经济发展速度的常用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与消费的总量,是衡量经济整体规模的重要指标。

2.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指标就业与劳动力市场指标是衡量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的指标,如就业人口比例、就业率、失业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对于提供就业机会和改善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依据。

3. 社会福利指标社会福利指标是衡量经济发展对社会福利影响的指标,如人均可支配收入、贫困率、教育水平、医疗保障覆盖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程度,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参考。

4. 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是衡量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指标,如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利用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三、经济发展的评价方法1. 单一指标评价方法单一指标评价方法是根据某个主要指标来评价经济发展的优劣,如以GDP增长率为主要评价依据。

这种评价方法简单直观,但无法全面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容易忽略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

2. 综合指标评价方法综合指标评价方法是综合多个指标来评价经济发展的综合状况。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人类发展指数(HDI)、可持续发展指数(SDI)等。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但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数据获取难度较大,可能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

3. 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方法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方法是根据地区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目标来评价经济发展的状况。

中国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中国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发展指明 了方 向。随后 , 国各地掀起 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全 观 的热潮 。可 随之而来 的问题 是 , 何评价各地区的发展是 如 否是科学的?我们应该选取什么样 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 标能否进行量化 ?这些指标 的实证分析能否对实践有指导或 借鉴意义?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构建了一个新的关于发展的评 价指标体系 ,并利用 ss软件对各地区相关指标 的统计数据 ps 进行了分析 , 最后提出了相 关政 策建议 。
嚣 蠢
区 域 经 济
■—■r。o cM品

合基地 。 三是以共建 “ 深港创新圈” 为契机 , 积极推进 同香港开 展产学研结合工作 。
三 、 武 汉 的 启 示 对
纵观 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武汉可以得 出以下几点启 示 。一是不断推进政府体制改革 , 精简政府机构 , 提高行政效 率, 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 良好高效 的服 务。 二是通过财政 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激励 。建议武汉市政府在 国家 政策允许范围内, 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给 予一定程度甚 至全部 的减免 , 同时对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用地 或者办公用地 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 。 建议政府设立专项 资金 , 重点用于高新 技术企业包括 中小企 业及 相关配套企业 , 其实现增加值形成 地方财政部分 , 给予财政补贴 、 专业外包 , 给予增加值 、 营业收 入补贴。三 是期资金短缺往往是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初制约其 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 , 国内外不 同地区基 本上都通 过风险投资和金融贷款支持 ,促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的发展 壮大。建议 武汉市政府可以鼓励或扶持成立风 险投资公 司或 者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贴息贷款以及 贷款担保等多种融 资方式 。 四是以产学研为重要载体 , 加速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 ,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 如建立产学研战略技术联盟等。 五是国 内外成功 的经验表明 , 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壮大 , 必须大力发展 高新技 术中小企业。 目前 , 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 已有

中国科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方法改进

中国科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方法改进

中国科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方法改进摘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动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构建科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并不断改进评估方法,对于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估方法改进两个方面,对中国科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指标体系构建科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科技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指标体系构建需综合考虑科技创新的产出、质量和效益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科技创新的绩效。

1. 产出指标产出指标是衡量科技创新绩效的基础,它主要反映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效果。

产出指标可以包括科研成果数量、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此外,还可以参考研发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等指标,综合评估产出效果。

2. 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评价科技创新绩效的重要标准,它关注科技创新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质量指标可以包括科技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国际合作水平、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等。

同时,还可以考虑科技创新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原创性创新等指标,体现科技创新的质量。

3. 效益指标效益指标是科技创新绩效的综合评估,它关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效益指标可以包括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评估中,可以考虑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贡献度。

二、评估方法改进传统的科技创新绩效评估方法存在着指标繁多、评估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

1. 权重分配方法权重分配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评估方法常常直接赋予指标一定权重,没有充分考虑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重要性。

改进方法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多元化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各个层次和指标的重要性,更加准确地评估绩效。

2. 数据采集与分析科技创新绩效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并对数据进行准确分析。

传统的方法常常依赖于问卷调查和专家评估,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估一些特定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套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要素,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和优化区域发展的方向和战略。

下面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经济方面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区域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GDP增长率: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潜力。

2.人均GDP:衡量区域人均经济状况。

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反映区域财政状况和金融健康程度。

4.投资和创业环境:包括政策支持、法律法规、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指标。

5.就业率和失业率:反映区域的就业状况。

社会方面的指标用于评估区域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效果,几个常见的指标如下:1.教育指标: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指标。

2.医疗卫生指标:包括医疗资源、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指标。

3.社会保障指标:包括福利补助、社保体系等方面的指标。

4.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的指标。

5.社会和谐指标:包括社会安定程度、犯罪率等方面的指标。

环境方面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区域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几个常用的指标如下:1.水资源利用率:反映区域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大气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3.生态保护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指标。

4.能源消耗和排放: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

5.废物处理指标:包括废物处理能力、废物回收率等方面的指标。

总体来说,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可以帮助评估区域的整体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

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可以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评估和决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这些指标也可以帮助对区域发展进行比较和学习,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摘要】区域经济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等要素在内的复杂系统,而建立一个科学的适合特定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监测与评价各要素的和谐程度就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基于和谐发展的目标,在阐述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动因和设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谐程度实际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动因;基本要求1 引言区域经济不仅是发展农业、振兴农村、致富农民的基点,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一系列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均有赖于区域经济提供实力、动力和活力。

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是多重目标的发展,除经济方面外还包括安全、健康、教育、收入和财富分配、就业水平、环境质量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其它方面,这是一种有利于基本生态过程和保护生命维护系统、保证人类对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发展模式,既包括社会内部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也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2 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动因国外对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杜能的著作《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在书中杜能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模式和假设,用“利润=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来研究农作物合理的种植界限及所形成的农业的区域配置。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区域经济理论不断涌现和发展。

由佛朗束瓦·佩鲁首先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增长不可能在所有地域或所有产业同时全面出现,而首先出现于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域或推进型主导产业部门,并不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极,然后才会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作用影响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主张政府运用干预手段,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区域和重点产业进行集中投资、重点建设,进而作为引擎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1957年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中提出作为经济增长极的区域因较其它区域超前发展而不断积累有利因素,进而使区域间经济差异显著化;弗罗德曼的“中心——外围”二元空间结构论指出经济中心区较外围区条件更为优越,致使生产要素从外围向中心区转移;赫希曼的产业关联效应也明确阐述了“发展确实是按主导部门带动其它部门增长,由一个行业引发另一个行业增长的方式进行的”。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计理论 : 吕伟彩 (9 3 1女 , 1 8— , 河北石 家庄人, 河北经 贸大学数 学与统计 学学院硕士研 究生, 究方向为经济统计理论; 研
付 小 (9 5 ) 男 , 日 1 8一 , 湖北 钟 祥人 , 北 经 贸 大学 数 学 与统 计 学 学 院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为 经 济 统计 理 论 河 研
观 的要求 ,最终使 各 地 区的经 济 与社会 得 到全 面 、
可持 续 的发 展 。
位。环境指标相 当完善 ,但评价体系中对社会、 人 口、 科技等指标 的提供就相对较少。而且 , 在这些领
域 中有 一些指 标还 与环 境指标 存在 着交 叉 。
因此 , 文 在 上 述研 究 成 果 的基 础 上 , 于科 本 基
( 河北 经 贸 大 学 数 学 与统 计 学 学 院 , 河北 石 家庄 00 6 ) 5 0 1
摘要 : 根据科学发展观 的基本 内涵和核心思想 , 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 要求 的区域经济 发展评 价指 标体 系应设有 目
标 层 、 则 层 、 标层 , 循科 学 合 理 性 、 叱 性 与可 操 作 性 、 准 指 遵 可 整体 性 和 代 表 性 、 态性 与超 前 性 等 原 则。 动 关键 词 : 学发 展 观 ; 科 区域 经 济 ; 价指 标 体 系 评 中图分 类 号 : 17 F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3 3 9 (0 0 1- 0 4 0 10 — 80 2 1 )1 0 8— 4
指 标 体系 、 界 银行 的可 持续 发 展 指标 体 系 、 济 世 经 合作 与发展组 织 的可持续 发展指 标体 系等 。上述研 究 多从可 持续发 展理 论研 究 出发 , 重对 指标 选择 偏 的讨 论 , 指标 体 系庞大 , 可操 作性 差 。评价体 系 只是 提 供指 标 信息 ,而 对 于现 象 因 素 的评 价 却 很 少提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经济增长指标:包括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调整等指标,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商业环境指标:包括市场开放程度、政府服务水平、投资环境等指标,可以反映商业环境的友好程度和吸引力。

3.人力资源指标:包括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指标,可以反映人力资源优势和能力。

4.创新能力指标:包括研发投入、新产品推出、专利申请数量等指标,可以反映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5.社会福利指标: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可以反映社会福利水平和民生改善程度。

6.生态环境指标:包括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率、生态保护措施等指标,可以反映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测度方法:1.权重确定:通过结合经验和专家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或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准确反映各指标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

2.数据获取:通过收集各区域的统计数据、调研问卷等方式,获得各指标的具体数值。

3.归一化处理:对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不同单位和数量级的指标数据统一转化为[0,1]范围内的相对数值。

4.综合评价:根据指标权重和归一化后的数值,使用加权求和或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一个综合得分。

5.排名确定:根据综合得分,将各区域按照高质量发展程度进行排名,以便进行区域间的比较和对比。

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可以对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为政府制定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还可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薄弱环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改进方向。

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潜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的发展情况,人们提出了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对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构成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区域发展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的一套衡量标准。

它由多个指标组成,这些指标既涵盖了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又考虑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常见的经济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产业结构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评价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社会指标包括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医疗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情况。

3.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

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态保护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生态保护情况等。

二、指标体系的作用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是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帮助他们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政策。

1.科学评价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客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2.问题识别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一个地区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的地区,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改进和调整政策的重要参考。

3.发展策略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产业,帮助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

三、指标体系的改进和应用为了使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人们不断对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社会发展质量指标构建与评价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社会发展质量指标构建与评价
标 。其 中幸福 指数 是表 示 民众 的物 质 生 活 和精 神 生 活 的平 衡 程度 , 含 了生 活满 意程度 , 存状 况满 意程 度 , 活质 量 包 生 生 满 意程 度 , 以及涉 及情 感范 畴的心 态和 情绪愉 悦 程度 。初 中 毕 业生 升高 中升学 率是衡 量 民众受教 育程 度大 众化 、 及 化 普
维普资讯
区域经 济与产 业经济
科学发展观指 引下 的 社会发展质量 指标构 建 与评 价
刘 阳 冯榆霞

(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新疆 鸟鲁木齐 80 1) 302
摘要: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 出, 为社会全局的科 学发展提供 了现 实依据 , 通过 全面准确地把握科 学发展观 的深刻 内
客观标准 , 而且要为社会未来的发展给与指引和导 向。只有 这样 , 才能科学的发展 , 能进 一步促进 社会整体的发展。 并 因此 , 综合考虑科学发展观赋予社会发展的新 内涵 , 我们认
为 , 会 发展质 量 的评 价 指 标 主要 包 括 四个 方 面 : 济 发展 社 经
坚持以人为本 的基本理念 , 既体现了发展为了人 民、 发展依 靠人民、 发展成果 由人 民共享的基本原则, 又突 出了人 民群
均 G P体现 的是 地 区当年新创 造 的价值 的人 均水 平 。工 业 D 化系数代表了工业对整个产业体系的辐射作用 , 工业是 区域
展质量的评价标准也最终要落实到“ 上 , 人” 只有人的率先发
展 , 社会 发展 的首要 体现 。全 面协 调 的 发展 是 “ 个 统 才是 五 筹” 为框 架下 的实 现社会 系统 内部 , 以及 系统 间 和谐 共生 , 共 同发展 的更 高要 求 。可持 续 发 展 就是 要 促 进 人 与 自然 的 和 谐, 实现 社会 发展 和人 口、 源 、 资 环境 相 协 调 , 社 会 发 展 的 在 同时, 考虑到社会发展所付 出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 。以科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一、引言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社会公平正义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准确评估和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水平,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测度方式。

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1. 宏观经济指标(1)GDP增长率:衡量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2)人均GDP: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劳动生产率:衡量单位劳动力创造的经济产出。

(4)投资增长率:反映资本积累和投资活动的增长情况。

(5)消费增长率: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情况。

2. 社会发展指标(1)就业率:衡量就业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

(2)教育水平: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和教育普及率等指标。

(3)医疗保健水平:反映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水平。

(4)社会保障覆盖率:衡量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

(5)贫困人口比例:反映贫困人口的数量和比例。

3. 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1)能源消耗强度:反映单位GDP产出所需能源的多少。

(2)碳排放强度:衡量单位GDP产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水资源利用效率:反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4)土地利用率:衡量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情况。

(5)环境质量指数:综合评价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状况。

三、高质量发展指标测度方法1. 加权平均法通过设定各指标的权重,将各指标的数值加权平均得到综合指数,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

2. 主成份分析法通过对各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提取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到综合指数。

3. 熵权法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反映指标的离散程度和信息量,然后根据熵值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得到综合指数。

4.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通过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评估各指标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得到综合指数。

四、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和评价。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同时根据可持续发展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以社会、经济和资源3个指标为一级指标,47个子指标为三级指标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同时提出了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指标无量纲化方法,AHP 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正、负加权海明距离计算综合评价指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标签: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一定的时空内,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实现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实现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等要素持续、稳定、均衡和有序的发展。

其中,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

因此,构筑科学合理的标准和建立相对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由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提出的。

其基本涵盖的层面包括国际、区域及特定界别,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在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提出了“必须研究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的、自然的以及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在1987年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界定为:“既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不会对后代人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在1992 年,联合国在巴西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等重要国际决议。

随后,我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中。

1997年更是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基本战略。

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从战略实施层面考虑,更主要的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以及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高质量发展的评估体系与指标构建研究

高质量发展的评估体系与指标构建研究

高质量发展的评估体系与指标构建研究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评估体系和指标的构建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质量发展的评估体系与指标构建的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国家发展的主旋律,但如何评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评估体系的构建评估体系是评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其构建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1. 综合指标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评估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环境、社会和制度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其中,经济指标可以包括GDP增长率、就业率和消费指数等;环境指标可以包括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和生态系统健康等;社会指标可以包括教育水平、医疗保障和社会公平等;制度指标可以包括政府效能、法治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2. 指标权重的确定在评估体系中,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因此,在构建评估体系时,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以准确反映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

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或专家咨询的方法,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三、指标构建的方法与思路指标的构建是评估体系的核心,需要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 基于数据的指标构建指标的构建需要基于充分的数据支撑。

可以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的统计数据,运用数学和经济学方法,构建相应的指标模型。

例如,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等指标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为高质量发展的评估提供依据。

2. 综合评估的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指标的构建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将各个指标进行加权组合,构建一个综合评估指标。

四、相关建议为了更好地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评估体系,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数据收集和整理,完善数据体系,确保指标构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准确把握和量化测度经济发展现状,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由此,建议将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的着力点放在改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转效率、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严密防范经济运行风险上。

关键词: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发展指数一、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一)指标体系维度选择(1)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提高创新发展水平,一方面要改善当前创新绩效,另一方面还要培育创新潜力与动力,而后者主要依靠科研投入的增加、智力资本的投入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基于此,本文所建指标体系中的“创新”维度,包含创新成果与效率、创新潜力与动力两项二级指标;对于创新动力,又具体从科研投入、智力资本、高等教育三方面进行刻画。

(2)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就是要统筹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其发展协调性。

就城乡发展而言,要避免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导致农村空心化;就区域发展而言,要促进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

基于此,本文所建指标体系中的“协调”维度,包含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两项二级指标,各自分别从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和居民收支三方面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协调性。

(3)绿色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实现绿色发展,需要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水、土、大气污染状况,加强环境治理和动植物保护。

基于此,本文所建指标体系中的“绿色”维度,包含能耗与污染、环境状况与生态治理两项二级指标,具体从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水土大气现状、动植物保护和环境治理五方面刻画绿色发展水平。

(4)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第2篇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第2篇

▪ 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
1.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2.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 3.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 体制机制不健全的挑战
1.部分地区体制机制不健全,制约了经济发展。 2.需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评价与监测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评价与监测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特点和目标,科学合理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应该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3.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标准。
▪ 数据采集与处理
1.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集数据,包括统计数据、调查数据、遥感数据等。 2.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清洗、归一化、标准化等处理。 3.要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共享等功能。
▪ 区域经济政策评估与优化
1.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评估和优化,可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 适应性。2.评估需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利益相关方 的参与和反馈。3.优化政策需要注重创新、协调和可持续性, 促进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国内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案例分析
国内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1.京津冀地区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产业向河北、天 津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区域可持续发 展能力。 3.加强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降低物流成本。
国内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1期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 o .1,2009 总第104期 J OURNAL OF HARB I N UN I V ERSITY OF COMM ERCE Ser i a l N o .104[收稿日期]2008-06-02[区域经济研究]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刘 阳(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 要]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为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根据科学发展观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创新性地构建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并深刻阐述了所选指标的内涵。

以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客观的、可以量化的判别标准,实现对区域经济全面、系统的评价,对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操作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12(2009)01-0094-03The Establis hing and Evaluation Indexes on Regional Econo myin t he L igh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 m entLIU Yang(X i nji ang U n i versity o f F i nance &E cono m y ,U ru m qi 830012,Ch i na)A bs tract :The 17N ati onal congress of the co mm un i st Party pu t ou t t he t h eory of t h e sci en tifi c ou tlook on devel op m en t,provi ded t he reg i ona l eco -no m i c devel op m en tw it h t he basis f or reali ty ,t h rough analysis the Scientific outl ook on devel opm en tw it h t he quali ty requ ire m en t s of reg i ona l eco -no m i c devel op m en t ,i nnovati ve constructi on of a regional econo m i c devel opmen t i nd icat ors of t he quality sys t e m and profoundly expounded t h e m ean i ng of the sel ected i nd icat ors.As a regi on al econom ic devel op m en t to provi de ob j ecti ve ,m eas u rab le s t andards of d is cri m i nati on ,t o ac h ieve re -gional econom ic co m prehens i ve ,syste mati c eval uation of t he devel opm en t of reg i onal econo m i c devel opm en t strategy is an i m portan t theoretical gu i d -an ce and practical s i gn ifi can ce of operati on .K ey words :sci en tific ou tl ook on devel op m en t ;qua lit y of regi on al econo m y devel op m en t ;eva l uati on ind ex一、引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如何推进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是目前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粗放式规模扩张已走到尽头的今天,必须进一步强调/发展质量0,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无疑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出提供了新的目标、内容和价值标准。

鉴于此,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标的科学选取就应该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因而,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选取要以实现人的福利增长、人的发展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发展质量的评价标准也最终要落实到/人0上,只有人的率先发展,才是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首要体现。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

全面协调的发展是/五个统筹0为框架下的实现经济系统内部以及本区域与其他区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更高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具体要求来构建区域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地诠释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对指导未来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94)二、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标构建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出,一方面,是源于新时期条件下对我们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源于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即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与低的经济效率并存的局面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区域经济发展的低质量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决定了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的/门槛0标准,即评价指标。

作为指引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挥棒0所选取的指标必须具有公正性和正确性,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客观标准,而且要为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给与指引和导向。

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发展,并能进一步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

因此,综合考虑科学发展观赋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内涵,我们认为,区域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区域经济效率、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联系能力、区域经济福利和区域经济发展代价。

(一)区域经济结构指标该指标主要用于衡量一个区域自身的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主要体现在地区三类产业的比例以及非农产业在GDP中占的比重等方面。

经济结构指标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具体落实,只有科学、合理的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如果没有合理的经济结构作支撑,那么,一方面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也无法支撑未来的国民经济领域的发展,从而产生恶性循环,限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们选取一、二、三产业比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GDP比重等4项指标。

其中,一、二、三产业比例用于衡量区域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GDP比重反映了区域对于科技的投入以及该区产业未来发展的高级化程度;工业化系数代表了工业对整个产业体系的辐射作用,因为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强有力的工业体系作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才能永葆青春、永不枯竭。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一个区域产业高级化和现代化的标志,可以认为,只有区域产业体系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实现区域的科学发展。

(二)区域经济效率就衡量或评价的角度来讲,效率是产出(财富创造)与投入(资源消耗)的比率,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经济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今社会,之所以要强调效率,是因为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经济发展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没有一种被认为是科学的效率评价体系,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使本来就稀缺的资源雪上加霜,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而,我们把经济效率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我们选取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4项反映区域经济效率的指标。

其中,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根据工业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微观层面反映单位人的生产效率,但从宏观来看则反映了整个区域的生产效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表示经济单位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的努力下的实际增减变动情况,反映了投入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经济单位发展后劲越强。

万元GDP 能耗是产出单位经济量与能源消费量的比率,反映了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关系。

技术进步贡献产出率是指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出量的增加与投入的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表现了经济发展与技术要素的关系。

(三)区域经济联系能力区域经济联系能力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能力,是以资本、产品、人才上的交流与互动为基础,从而促使整个经济系统的统筹、协调发展。

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发展不是建立在区域间相互孤立的基础上,而是应该打破各自为营的局面,谋求共同发展,越是开放的地区,越是积极与周边地区开展合作交流的地区,越有利于共同的发展和进步,越能够积极探索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

具体而言,我们选取人口流动量、区域货物运输总量等4项指标反映区域经济联系能力。

其)95)刘阳: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中,人口流动量反映了区域间人员交流状况和地方政府对人的流动所采取的态度和政策;区域货物运输总量反映了该地区与其他地区贸易情况和产业互补型;区域资金流动总量反映的是资本进出这一地区的活跃程度,总量的大小反映了活跃程度的高低;区域交通可达性衡量区域跟外界的联系能力,高的可达性有利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动,对区域经济互动式有重要的意义。

(四)区域经济福利经济福利是表示最大多数人的福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增量,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以及社会的保障情况。

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提高国民收入增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同时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率。

经济福利是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发展尊重人,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要求。

另外,也体现了统筹兼顾的要求,即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体现出公平。

如果不能以提高成员的福利为根本出发点,则人的积极性将会被打消,经济系统难以长期、健康的循环,最终会被来自经济系统内部的压力,比如消费以及各种社会问题所干扰,甚至陷入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