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合集下载

怎样掌握学习古诗词技巧_学习古诗词

怎样掌握学习古诗词技巧_学习古诗词

怎样掌握学习古诗词技巧_学习古诗词怎样掌握学习古诗词技巧初中语文课本中,每册教材都有一个古诗单元,加上每周一诗,一学期要学二十多首古诗。

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对于主动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积淀古典文化、提高鉴赏古诗能力很有意义。

那么如何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朗读古诗、了解诗人、体悟意境、把握鉴赏要领。

一、朗读古诗学习古诗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可事先设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

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情感。

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

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

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诗眼或词眼,以及特定的意象。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

“读”能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到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二、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歌风格,写作背景。

诗人的经历不同,所创作诗的内容也不同。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等多种类型。

各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约,李煜、刘禹锡的隽永,谢朓、谢灵运的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屈原的雄浑悲壮,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恬淡优美等等。

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诗歌内容。

如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先了解当时李白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夜郎,就在诗人行至夔州白帝城时,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当时诗人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难了。

古代诗歌“十读”

古代诗歌“十读”
雨 洗 东坡 月 色清 , 市人 行 尽 野 次 小 峥 嵘 , 篁 相 倚 绿 。阿 景 物 反 衬 感 情 等 。 如 : 幽
写 了 怎 样 的情 景 ?”这 两 句 开 头 无 之 。 勿遣 牛 砺 角 ! 牛 砺 角 犹 可 , 牛 野 人 行 。 莫嫌 荦 确 坡 头 路 , 自爱铿 非 是 在 点 题 , 此 抓 住 题 目便 不 难 斗 残 我 竹 。 (《题 竹 石 牧 牛 并 然 曳杖 声 。 ( 东 坡 》 0 6年 辽 宁 因 《 20
是 对 诗 眼 的 把 握 , 0 4年 全 国 卷 实 , 面 与 侧 面 , 等 。 如 : 20 正 等 考 查 的 是 对 一 个 巧妙 情 节 的理 解 ,
“ ”为 客 观 之 “ ”; 景 所 抒 物 象 借
边 城 暮 雨 雁 飞 低 。 芦 笋 初 生 之 “ ”, 物 所 言 之 “ ”为 主 情 借 志 练 到 安 西 。 ( 凉 州 词 ( 一 ) 往 往 用 来 表 现 特 定 的 感 情 ,这 就 《 其 》 是 所 谓 的 “ 象 ”。 如 “ 花 ”常 意 菊
如 果 第 三 句 或 第 联 仍 在 写 宁 静 的 心 情 ,为 下 面 的 抒 情 作 了
是 一 个 情节 。 如 2 0 0 2年 全 国卷 考 景 ,那 么 在 写 法 上 往 往 会 有 所 变 铺 垫 。 查 的 是 对 “ 柳 ”这 一 l 意 象 寓 化 。 种 变 化 的 主 要 表 现 有 : 与 折 炎键 这 高 五 、 懂 意象 读 意 的 理 解 , 0 3年 全 国 卷 考 查 的 低 , 与静 , 与 近 , 与 声 , 与 20 动 远 形 虚 诗 歌 中 所 写 之 “ ”、 咏 之 景 所
上 空 泠 。 行 不 解 愁 风 水 , 布 滩 惯 瀑 年 山东 卷 )

读古诗的四种方法

读古诗的四种方法

读古诗的四种方法古诗的鉴赏,是以读者主观感受和思考为前提,大致可以分为节奏感受、意境感受、结构感受、形象感受、情调感受、语言感受等几个方面。

1、节奏感受:鉴赏古诗最重要的是感受它的节奏,不同的节奏有着不同的意义,比如诗人的情绪、表达的对象、生活的状态等等。

2、意境感受:古诗常常伴随着一种意境,诗人用以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候这种意境也可以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3、结构感受:古诗的结构非常丰富,诗人使用结构上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意境,读者可以从结构上来领会古诗的表述方式。

4、形象感受:古诗经常以象征性的形象来表达其深刻的意境,读者应该多加细心地去体会,才能完全领会古诗蕴含的思想价值。

5、情调感受:古诗带给人的是一种情调,不同的情调可以调动人的心理,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态。

6、语言感受:古诗的语言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语言特点上可以进一步直观地了解古诗的思想。

二、翻译法翻译古诗,除了对古诗原文的理解和鉴赏外,还要求读者了解古诗背景知识、熟悉汉语及修辞手法,结合翻译的要求,完成翻译作品。

1、了解古诗背景知识:古诗中常常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要求读者具备比较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2、熟悉汉语及修辞手法:古诗的语言使用非常特别,读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汉语能力和修辞手法,才能更好地翻译古诗。

3、结合翻译的要求:古诗的翻译不仅要求读者具备较好的文字功底和理解能力,还要求读者结合翻译的要求,对古诗进行准确的翻译,以保证翻译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三、历史方法历史方法是从历史的角度对古诗进行研究,研究古诗本身、背景及其影响等多方面。

1、古诗本身:研究古诗要从古诗本身入手,从诗的内容、创作动机等多方面深入研究,以便全面了解古诗的思想价值。

2、背景:研究古诗还需要考察其背景,比如诗人的创作时间、地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这些背景对古诗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3、影响:研究完古诗的背景后,还要对古诗的影响进行考察,看看古诗带给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以及它的思想价值。

古典诗词“十读”法

古典诗词“十读”法

一、读懂开头文章如流水,古代诗歌亦如此。

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

要读懂一首诗词的开头,一是要努力联系诗题。

二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抓住了这五“何”,也就抓住了一首诗词的源头。

二、读出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三、读出变化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

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

四、读懂景物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读景物,要善于读出景中之情。

而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

五、读懂意象诗歌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借物所言之“志”为主观之“意”。

在诗歌中,很多景物往往用来表现特定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意象”。

如“菊花”常表坚强清高,“梧桐”常表凄凉冷清,“日暮”多表惆怅伤感等。

六、读懂典故古代诗歌中,常常有咏怀古人古事古迹的内容,也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

这就要求师生在理解时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这类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

理解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以便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七、读懂主旨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吃透内容间的关系,理清思路,切不可孤立看待。

除此以外,还要多留心诗歌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

八、读懂技法在阅读诗歌时,还要树立“技法”意识。

要了解相关概念,并吃透其特点。

诗歌中的“技法”有很多,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即描写、议论、抒情。

尤其要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特点。

九、读懂诗人常言说,鉴赏诗歌要能“知人论世”,即鉴赏诗歌要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

高中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十读法六、读内容古典诗词的每一个作者,都想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的表达得直白张扬,但也有的表达得含蓄隐晦,特别是抒情写景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不易把握,只能从诗作的字面意思去领悟与思考。

例如:(2006·全国卷Ⅰ·12)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从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簧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骰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是首题画诗,前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诗人以游戏的笔调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发挥想象,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溶于言表。

后两联写了作者由画作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表明了对自然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

弄清这些内容就不难回答问题了。

七、读语言诗词是语言的艺术。

诗词语言特点是意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

能用来回答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

语言特色也与作者的风格有关。

如李白诗自然,王维诗清新,陶渊明的诗真切平淡,李商隐的诗华美绚丽。

例如:(2005·全国卷Ⅱ·1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案)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语言风格明白如话,是白居易诗作的典型风格。

)八、读手法。

古典诗词中关于表达技巧的鉴赏是在《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之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诗词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

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古诗词鉴赏十读法(很有用)

古诗词鉴赏十读法(很有用)

古诗词鉴赏十读法一、读题目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二、读作者(知人论世)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三、读背景(注释)对于高考中的诗作背景,我们不易把握,这里的读背景也即读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四、读体裁(题材)按所表现的内容,诗歌可分为讽喻诗、田园诗、山水诗、哲理诗、边塞诗、闺怨诗、爱情诗、送别诗。

弄清诗歌的体裁,我们可以更好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讽喻诗,是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田园诗。

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

山水诗。

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

山水诗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哲理诗。

表现诗人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长亭送别(送别诗)是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五、读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在做意境分析题时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连接
2011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 国新课改卷)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 春日秦国怀古 • 周朴① •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
• 事物关系(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抑扬关系、正面侧面、主客关系等
• 描写层次和角度:远近、上下、高低、俯仰等
艺术技巧:也称艺术特点,是指文艺创作手法所 显示的特点。
• 表现笔法:赋、比、兴 • 从构思角度:象征、对比、想象、联想、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 • 篇章结构:点题、伏笔、铺垫、过渡、照应、层
•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 托(反衬)、用典、化用、互文、反复、双关、顶针、通 感等;
• 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客观表现事物的手段。在古诗鉴赏 中,主要落在事物描写的方法上。
• 表现的方法:烘托、渲染、勾勒、工笔、白描、比兴、铺 陈等;
一、读题目
诗歌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 譬如:(2006·湖北·14)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 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004全 国Ⅱ·16)张籍《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 的深切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二、读作者
高考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 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 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 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 特色。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 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之 词豪放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六读法

诗歌鉴赏六读法

(参考答案: 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带失落色彩的 景物表达了作者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通过“旧家燕子” 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变迁的伤感;通过“杜鹃啼血” 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 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 吹寒,都在空城。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4、读意象 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 物象;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 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 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 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 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 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 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 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读序言 有些诗歌在诗题下面附有一段文字作为序言, 它的作用不外乎点明诗歌创作的背景,诗歌的写 作目的等,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诗歌的内容。读 这样的序言可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 如姜夔的《扬州慢》序言: 淳熙丙申正日, 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 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 《黍离》之悲也。 从小序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首 词的内容是写战后扬州的萧条悲凉之景的,里面 透露着《黍离》之悲----国家衰亡的悲痛。这对我 们读懂这首诗歌内容就很有帮助。

诗词鉴赏五读法

诗词鉴赏五读法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伏波: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他曾说“男 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洋溢着为国忘 我的伟大精神。
诗人运用了直抒胸臆和用典的手法,表现 了思妇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四、读诗句,明诗意。
诗是写给人读的。 诗言志。 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议论。 散文乃走路,诗乃跳舞。 读懂诗意,体会情感。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 雨里一两家鸡鸣,
路板桥斜。
竹溪村路斜板桥。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夕鸟藏(于)梨花。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小树花传香。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王维“下马饮君酒”、“日色冷青松”; 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 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 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 续汉阳游,骑黄鹤。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 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 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 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wl81110 2
一、读诗题,找信息。 二、读作者,知风格。 三、读注释,论背景。 四、读诗句,明诗意。 五、读题目,晓题意。
一、读诗题,找信息。
认真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 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 助。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 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主要表现 手法等)。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古代诗词四层次十读教学法

古代诗词四层次十读教学法

古代诗词四层次十读教学法在古代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诵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通过诵读可以了解诗词的内容,培养良好的语言感觉,感受其中的意境美、音韵美,与不同时空中的那颗或豪放、或婉约,或豁达、或抑郁,或喜悦、或忧伤的心灵进行自由地交流。

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实现这一目标。

指导方法得当,学生乐读乐诵;反之,流于形式,难以深入,难以持久。

下面从四个层面提出“四层次十读”的指导方法,对每一读都要给出一定的要求,这样或许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层次十读法”具体如次,当然,具体变招应该灵活掌握,切不可生搬硬套。

第一个层次:读准读对一读:找一生读二读:齐读纠正读音(可展示部分重点字词,齐读后在学案上整理下来;可再加字形纠正和词语解释,以巩固基础知识。

字词基础知识要常抓不懈)三读:齐读,读准读对过渡语: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再一起读一下第一段,看一下作者在这一段里写哪些内容?第二个层次:初步理解四读:可逐段读,可齐读,可女生读,可男生读,可单生读,可反复读。

可设问:这一段中作者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哪些意象?或者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信息或者意象?过渡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写了那么多的意象,他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适当的给他们提示一下:是悲是喜,是欢快还是忧愁,等等。

再接着设问:这种感情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从哪些词语上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后再设问:下面我们再读一下,体会一下作者的这种感情。

第三个层次:读出感情五读六读: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可单生读,可部分学生读,可女生读,可男生读,可进行诵读比赛。

读完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可这样进行设问:请你对这位同学的朗读进行一下评价,好在哪里,有没有不太理想的地方,请你再读一下。

或你同意不同意他给你提的意见?同意。

那么,请你再读一遍,努力纠正这些不足。

过渡设问: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通过一系列的物象表达出了一种××感情。

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古诗词鉴赏十读法一、读题目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

诗歌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

二、读作者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之词豪放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及其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鉴赏诗作。

三、读背景(注释)另外补充一点,除了读注释外,仔细分析题干也可获得关于诗作内容的信息。

四、读体裁(题材)按所表现的内容,诗歌可分为讽喻诗、田园诗、山水诗、边塞战争诗、哲理诗等。

弄清诗歌的体裁,我们可以更好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讽喻诗,是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它直接表现诗人鄙视、轻蔑和嘲弄的感情态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在表现手法上,或借用比兴,将嘲讽和讽刺的现象具体为诗的形象,给以辛辣的讽刺,或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渲染。

讽刺诗的要求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读者认清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

田园诗。

陶渊明是田园诗风的鼻祖,以恬静闲适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展示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淡泊名利的胸襟!山水诗。

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

它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往往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的还能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山水诗并不只是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往往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也就是说往往是借景抒情的。

不管以描写山色水光闻名的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还是其他诗人的,往往如此。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庐山瀑布》、张继《枫桥夜泊》。

不同的山水诗里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格调。

边塞战争诗:古代许多诗人有军旅生活,他们往往把征战生活、征战的感慨融入诗歌中,我们将这类诗歌称为边塞诗。

边塞诗奇伟壮丽的塞外风光,同时又伴着寂寞难言的复杂情感。

古诗词阅读技巧和方法

古诗词阅读技巧和方法

古诗词阅读技巧和方法
1、理解古诗的背景: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将作者的被动或主动反映出来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情况联系在一起,对古诗的理解有更直观的认识。

2、四化分析:分析古诗的四化,即诗词的语法特点、词汇特点、体裁特点和词义特点,从而有效地理解其内涵。

3、运用典故知识:要掌握古诗中出现的典故知识,古人用某个典故或者比喻来联想另一个情况时,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需运用典故知识去理解其用意。

4、重新阅读古诗:经过上述步骤的分析,要重新阅读古诗,看看有没有更新的理解,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古诗,以及比喻和典故所表达出来的智慧及思想。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历史时期: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以及其所处的历史时期,都会对诗歌的内容和表达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历史时期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主题是诗歌的核心,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需要认真阅读诗歌,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感情和态度。

3. 理解诗歌的语言和修辞: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形象、富有音乐性的特点。

分析诗歌的语言和修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4. 领略诗歌的意境和美感:意境是诗歌所创造的独特艺术境界,美感则是诗歌所带给人的审美享受。

领略诗歌的意境和美感需要我们深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画面,以及其所表达的美感和思想。

5. 注重诗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鉴赏诗歌不能只从某一方面进行,而应该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要全面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语言、意境等多个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6. 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历史背景、文学流派等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7. 多读多背多思考:多读古诗词可以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多背古诗词可以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多思考可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领悟。

总之,鉴赏古诗词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同时注重积累知识和培养语感,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方法一:读标题
诗歌题目
可知的信息
旅夜抒怀(杜甫)
表明时间、背景
琵琶行 (白居易)
表明诗歌体裁
咏柳 (贺知章)
表明写作对象 暗示写作手法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概括写作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揭示地点 诗歌类别
表明情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读标题
为什么要读标题?标题有哪些作用呢?
1、概括诗歌内容。 2、交代写作缘由。 3、奠定诗歌情感基调。 4、交代诗歌类型,表明诗歌体裁。 5、表明写作对象,暗示写作手法。
练习: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 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思考: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中“故乡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由此不难看出诗中 流露出了诗人和陶渊明一样厌弃官场、归隐田 园的情怀。
问题:你认为作者在诗中对李白表现出怎样的感情?
方法四:读意象
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融入诗人
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领悟“意象”中的寓意,就能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象与情感


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满、 缺憾;幽静、美好

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这首表世人达了皆欲作杀者,对吾意李独白怜的才。同情、 担忧和思敏念捷诗,千抒首发,飘了零自酒己一杯对。李白怀 [注才]不这首遇诗的写匡于山感客居慨读成书,都处初并期,,期头杜白待甫好此李时归辗白来转。结得悉束李白飘已在 流 零匡放山夜生:郎活指途李中后白获少释,时,回读遂书有到的感大而四匡作川山。(来今世四人。川:北指统部治)集。团中的人。

上课用“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上课用“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论世: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的烙印。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 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干谒诗)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典故
三、读注释
解释疑难词句

提供写作背景、目的等重要信息
•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 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 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 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 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 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 的难度。
蜀国曾闻子规②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③。
注: ①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② 【子规】一名杜鹃, 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 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③ 【三巴】东汉末年 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情感?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文章都是特定社 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代的 印记。因此,欣赏古代诗歌不能不联系那 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命题 者在编制试题时,往往会对一些影响诗歌 内容理解的背景作简略注释。从“背景” 入手,便于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容 易体会诗歌中的内容、主旨。

古诗词十读法

古诗词十读法

古诗词十读法

1. 全面理解:先仔细阅读诗篇,体会它的精妙和意境;
2. 反复理解:仔细研究诗句背后的内涵,多次读取后理解深度加深;
3. 逐句分析:分析每个句子的结构、字义和语境来理解其含义;
4. 把握中心:把握对本首诗歌意境转变的诗句,以明确选择主旨;
5. 联想古文:运用传统习语,情景和文学常识,理解古文背后的内涵;
6. 精彩点拨:仔细分析语言上的点拨,发现诗句的精彩之处;
7. 深入分析:找出本首诗歌的主题和构思、情与思及表达方式;
8. 审视情态:审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表达的情态和意图;
9. 表达感受:通过感受诗句间的氛围、张力和美感,表达自己的体会;
10.总结体会:总结本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与主旨,最终得出本首诗的体会。

“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

“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

“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歌诀乐读法”是一种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诵读古诗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提高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下面是几首经典古诗的“歌诀乐读法”示范及解读。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歌诀乐读法:(1)床前明月地上霜,望明月故乡长。

(2)床前明月疑地上,举头望明月彷佯茫。

(3)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

解读: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夜晚临窗而坐,看到窗外的明月光,心生思乡之情。

歌诀乐读法通过简洁明了的歌诀抓住了主要内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歌诀乐读法:(1)白日山尽人欢,黄河海流千里长。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白日依山尽,欲穷千里目。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读:这首诗以描写鹳雀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立志追求上进的意愿。

歌诀乐读法将重点词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提炼出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歌诀乐读法:(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辅三秦城阙,风烟望五津。

(3)城阙辅三秦,同是宦游人。

(4)辅三秦城阙,天涯若比邻。

解读:这首诗描写了杜少府离任蜀州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杜少府的离别之情。

歌诀乐读法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等关键词为中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通过“歌诀乐读法”,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还能够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这种方法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中文的兴趣与效果。

诗歌鉴赏九读法

诗歌鉴赏九读法

诗歌鉴赏九读法诗歌鉴赏的指导思想:化整为零,由点到面,由易到难。

一、读题目诗歌类型、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怨妇诗等等。

时间、地点、事件。

二、读作者诗人生活时代、诗人生活遭际、知人论世探求诗歌的情感三、读注释。

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有揭示主题的。

它们对探求理解诗词的主题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读诗句中有关情感的词语找出有关情感的词语,联想组词五、读意象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探知诗歌意象的特点六、读意境从诗歌意象入手通过联想描述诗歌的意境,用两个双音节词语概括诗歌意境特点。

七、读诗句中重要动词、形容词。

诗句中重要词语动词、形容词艺术效果(妙处)八、读诗人的文学形象找出诗人形象的诗句,通过诗人的艺术形象探求诗人在形象中给予的形象情感。

九、读诗歌的表现手法探求诗歌中的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探求诗歌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借古抒怀、借古讽今、以乐景写哀情、象征(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白描等表现技巧。

用映衬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映衬{正衬、反衬},联想、想象、借用用典、比喻、夸张、比拟、借代、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铺垫、通感、以小见大等。

十、读结句许多诗歌作品在结句时,往往卒章显志,从而探究诗歌作品的主旨。

十一、读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唐诗宋词鉴赏中的“读法”

唐诗宋词鉴赏中的“读法”

唐诗宋词鉴赏中的“读法〞唐诗宋词鉴赏中的读法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表达了我国民族的性格、性情,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值得自豪的瑰宝,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太急功近利了,太急于求成了,太机械庸俗了。

将唐诗宋词肢解化、应试化、复杂化,而无视了作为古代几千年的私塾有效的读背方法。

首先。

就唐诗宋词自身而言,读是其内在的要求与本来的面目。

?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故永歌之。

?词选序?曰: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词,故名日词。

由此可见,不管是诗,还是词,都是以古人的生活经验为根底,寄寓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又以鲜活的文学形象出现,作为感性的语言模块,都是符合韵律的,读起来都是上口的。

其次。

诵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

没有语感,没有对语言特有的敏锐性,你很难欣赏诗词间细微的妙处、领略其蕴味与内涵。

只有加强诵读,熟读成诵,心口相应,烂熟于心,才能提高读者诗词语言的感受力。

在反复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如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三句连用七个叠声词,构成七个均等的音步,机杼自出,流转如珠,读起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缓慢沉重的足音,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感情波澜,那百无聊赖、心神不定的神态,悲深愁绝的痛苦心情,十分耐人寻味。

第三,?课程标准?也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简而言之多读多背,加强积累,来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陶冶性情、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合格的人才。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开展奠定基矗程千帆先生曾说过经典的话读背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

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

因此,才可能由于对它的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邃。

郭沫假设曾形象地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人了肚子,随着年龄增长,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读作者
回眸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 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如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 【(2004浙江16)《菩萨蛮》,(2005福建10)《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004天津16)《听蜀僧弹琴》,(2002全国17)《春夜洛城闻笛》】,现实 主义的代表杜甫,山水田园派代表王维,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的诗歌风格为王安石所激赏的中唐著名诗人张籍,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之句在当时称最的王湾,以及标新立异,每于吟咏个人生活的悠闲时,显出不忘 世事沉痛的晚唐诗人陆龟蒙,还有花间词派代表欧阳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因词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尚 书”的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宋祁等等。 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 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白诗 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之词豪放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 含蓄)及其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鉴赏诗作。 例如:(2006北京12)陶渊明《移居》第(2)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 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抓住陶诗的特点及其一贯的思想主题,结合诗中具体诗句,明了作者情感,那么 这里田居生活的乐趣也就不难表达了。
九、读情感
诗词是情感的载体之一。其情感不外乎是欣喜、 欢快、向往、哀怨、憎恶、忧愁、怀乡思亲、离愁别 恨、忧郁沉闷、道古伤今等。要从诗词字里行间中体 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2006全国卷Ⅱ12)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 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 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 发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 民的思想感情。
语文复习专题
诗古词鉴赏十读法
0、绪言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浩如烟海。 作为全国考查基础语文能力的高考,每年都必 考此项内容,题型由客观选择转向主观表述, 命题由一统天下的全国卷,到2004年的全面 开花,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命题日臻完善,真 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里我们从十个方面谈 谈古诗词的赏读。
三、读背景(注释)
对于高考中的诗作背景,我们不易把握,这里的读背景也即读注释—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例如:(2006辽宁16)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 耕之所。点明了作诗时期,由此可推断出大的写作背景,被贬黄州,躬耕 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闲暇时读书作诗,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从 中我们可看出诗人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可见其胸襟之开阔。读诗从背 景着手,便于把握作者情感,作品内容主旨。 另外补充一点,除了读注释外,仔细分析题干也可获得关于诗作内容 的信息。如:(2006北京12)第(2)问中明确指出:“本诗表现了诗人 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2006天津16)“‘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 了怎样的边塞景象”中的“边塞景象”,这些都是我们易于把握,有助于我 们答题的重要信息。
七、读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语言特点是意蕴多、凝练、 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能用来回答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 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 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语 言特色也与作者的风格有关。如李白诗自然,王维诗清新, 陶渊明的诗真切平淡,李商隐的诗华美绚丽。 例如:(2005全国卷Ⅱ12)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诗的语言质朴无华。(语言风格明白如话, 是白居易诗作的典型风格。)
十、读主题(思想内容)
古诗词的主题有以下几大类:忧国伤时、建功报 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等。 忧国伤时主题,多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 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 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主题,多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 国的决心,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陷的痛苦, 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悲苦。 另外还有生活杂感,主要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写昔盛今衰的感慨,有的写借古讽今的情怀,写青春 易逝的伤感,还有的写仕途失意的苦恼,写告慰平生 的喜悦等等。
结语
读题目 读作者(内容、风格、意趣、主张、观点、看法) 读体裁(讽喻诗、田园诗、山水诗、哲理诗) 读意境(景、境、情) 读内容(意趣、主张、观点、看法) 读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读手法(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描写手法和 修辞手法) 读情感(欣喜、欢快、向往、哀怨、憎恶、忧愁、怀乡思亲、离愁 别恨、忧郁沉闷、道古伤今) 读主题(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 一般来说我们将这十种方法结合达技巧的鉴赏是在《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之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 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诗词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 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常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现手法含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反衬,联想 和想象,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借代、夸张、对比、互文、 比兴、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在做分析技巧型的题目时应准确 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指出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如:(2006福建10)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故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 “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 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的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在读手法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相关的名词术语。
四、读体裁(题材)
按所表现的内容,诗歌可分为讽喻诗、田园诗、山水诗、哲理诗。弄清诗歌的体裁,我 们可以更好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讽喻诗,是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它直接表现诗人鄙视、轻蔑和嘲弄的 感情态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在表现手法上,或借用比兴,将嘲讽和讽刺的现象具体 为诗的形象,给以辛辣的讽刺,或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渲染。讽 刺诗的要求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读者认清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 田园诗。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主要描写美好的田园景色和悠闲的村庄 生活,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对田园生活的出色描写,被称为田园诗人。其他如南齐谢眺,唐 代孟浩然、王维等。田园诗在表现自然美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还寄寓着诗人的情思, 有的还表现了不满现实的愤怒情绪,有的讴歌农村生活的恬静,但有的也流露出隐逸避世的 消极思想。 山水诗。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它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 百态,往往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的还能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山水诗并不只是自然 山水的客观描绘,往往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也就是说 往往是借景抒情的。不管以描写山色水光闻名的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还是其他 诗人的,往往如此。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庐山瀑布》、 张继《枫桥夜泊》。不同的山水诗里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格调。 哲理诗。表现诗人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 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诗句之中。如:苏轼《题西林壁》、陈毅《冬夜来咏青松》。
六、读内容
古典诗词的每一个作者,都想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趣、 主张、观点、看法,有的表达得直白张扬,但也有的表达得含蓄隐 晦,特别是抒情写景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不易把握,只能从诗作 的字面意思去领悟与思考。例如: (2006全国卷Ⅰ12)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从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簧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骰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是首题画诗,前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诗人以游戏的笔调 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发挥想象, 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溶于言表。 后两联写了作者由画作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表明了对自然平和的 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弄清这些内容就不难回答问题了。
一、读题目
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诗歌题目往 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譬如:(2006湖 北14)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韩琮《暮春浐水 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006年福 建10)李商隐《端居》(注:①端居:闲居。) 告诉读者诗作内容是闲居生活中的情与景。 (2004全国Ⅱ16)张籍《秋思》则写诗人在秋 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004北京12~13) 苏轼《红梅》点明了诗人的写作对象,即文中的 主要意象。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 也是重要一步。
五、读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 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在做意境分析题时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 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2004福建16)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 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 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 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 (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这里对诗的意境作了简要分析,这种意境主要是通过凉床、月影、梧桐等意 象表现出来的。 古诗词的很多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比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 格的高尚,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盛衰兴 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 纯净洁白的形象,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表达爱情,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 梧桐、杜鹃鸟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鸿雁则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