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思想与智慧,进一步理解古人的生活和时代背景。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欣赏。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

诗中运用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描写了宏阔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们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通过“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的特写和抒情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博大而慷慨的志向。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说要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实现更大的成就。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诗中通过描写夜晚的自然风景和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深深的乡愁和思乡之情。

全诗只有四句,却把思乡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形容了月光的明亮,并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通篇以明月为线索,勾勒出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以问答形式展开,通过把酒问青天,诗人表达了曾对自然界里的奥秘的追问。

接着,诗人又借答话的方式,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欣赏价值。

高中阶段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审美上得到熏陶和启示。

下面是对几首经典古诗词进行鉴赏,希望能够为高中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首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明月照亮了整个床前的景象,给人以宁静、清朗的感觉。

诗人眺望明月,才觉得似乎有霜降临,与月光共照。

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制造了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给人以思乡之愁。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登鹳雀楼的描述,表达了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的意愿。

诗人用“依山尽、入海流”一句简洁而具体地描绘了白日和黄河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广阔而无穷的想象空间。

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的追求和决心,不满足于现状,渴望进一步超越自我,不断向前。

整首诗给人以壮志豪情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3.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以雄浑激昂、豪放悲壮的诗风展现了杜甫的彷徨和苦闷。

诗人通过对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人以寒冷、凄凉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给人以凄美、辽阔的感觉。

最后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的艰辛心境和对逆境的坚持。

整首诗给人以慷慨悲愤之感。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语文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鉴赏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曲艺表演等,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感受到快乐。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古诗词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融入情境教学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人的生活场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可以通过讲故事、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亲身体验古人的情感,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古诗词的影子,使古诗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加深学生的感情投入。

三、拓展课外阅读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古诗词选本或专著,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系统学习,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的古诗词知识,开阔视野,提升修养。

四、注重实践体验古诗词是要用心去领悟和理解的,纯粹的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课外自由创作古诗词,表达自己对生活、情感、人生等方面的理解。

通过实际的创作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更可以培养情感、审美和语感。

古诗词的鉴赏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积累。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之前,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作品,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课堂讲解、范例赏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蕴深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和鉴赏。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词语解释、语言运用、句式仿写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注重情感认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觉悟。

四、多维度解读古诗词鉴赏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除了注重语言表达和情感认知外,还要关注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意义。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现场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多维度上理解古诗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情感认知和多维度解读。

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结合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等多种元素,融汇了文学、音乐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一片瑰宝”。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古诗词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鉴赏古诗词可以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登高》作者:杜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是杜甫的名篇,它通过描绘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的追求和不断超越的精神内涵。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揭示出自然的壮美和长河的宏伟,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则是作者对追求进步、不断创新的推崇与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博大精深,字句间别具情味、意境深远,传达了作者的抱负和理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晚间的宁静月色为象征,表达了饱含思乡之情的感受。

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一代名句,既表现出明月的美丽,又形象地暗示出作者的思念之心。

后文“舉頭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表达出作者心头思乡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表现美感和审美价值。

三、《悯农》鐮声何处秋塞近,人事如今都走遍。

只有馀杭——塘上月,波心愁听《戍鼓》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反映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以及生活状况的艰苦,表现出了对农民的同情关怀。

诗中通过突出“鐮声”“馀杭——塘上月”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爱之情。

同时,诗中的“人事如今都走遍”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暗示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担心。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形象生动,情感真挚感人,具有很高的文学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

四、《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代表作,以形象的雨景描绘出春天丰收的景象,表现出了作者惊喜的心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Ⅰ.文言文部分★ 《兰亭集序》王羲之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赤壁赋》苏轼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6.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2.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鸿门宴》司马迁1.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了解和感悟中国古代的文化精髓。

下面介绍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并进行简要鉴赏,以期能够对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奔放畅达而著称。

《静夜思》是他的代表之作,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中诗人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简短,句式清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2.《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情激昂、壮美雄浑而著称。

《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边塞壮丽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景象,展示了边塞的辽阔和壮美。

诗词简练,语言雄浑有力,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递了对边塞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3.《花间一壶酒》- 李清照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词人,她的词作以唱和男女之事、沉醉花鸟之境为主。

《花间一壶酒》是她的代表之作,通过酒和月、酒和影的对照,表达了词人内心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和渴望。

词中错落有致地描绘了花、酒、月、影,以及主人公独酌无相亲的情景,展现了词人的个性特点。

古诗词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理解诗词的表面含义。

通过理解词句和上下文的关联,了解诗词表达的基本意思。

2.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

如对比、象征、夸张、拟人等,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3.体会诗词的意境。

通过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从而进一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7篇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7篇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7篇经典的古诗词鉴赏篇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外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

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

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高一是我们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年,一定要好好学习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一)“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

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二)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

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语文高一古诗词鉴赏(三)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高中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鉴赏高中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鉴赏古诗词,我们能深入了解古诗词的韵律、格律、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在鉴赏古诗词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古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时间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

2. 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是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美感,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音乐素养。

3. 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意象和表达方式等,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分析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

4. 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鉴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下面,我们来鉴赏几首高中古诗词:高中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鉴赏古诗词,我们能深入了解古诗词的韵律、格律、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在鉴赏古诗词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古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时间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

2.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是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美感,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音乐素养。

3.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意象和表达方式等,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分析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

4.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鉴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必背古诗文)宋词《西江月》白头搔更短,浊酒一杯醉。

唯愁西江水,万里无垠蓝。

《西江月》是李清照的一首宋词,此词以深厚的忧思,抒发了她因江西独自闲居之苦,深感万里相思、乡愁夜月之痛。

词以抒情婉约叙事为主,以“白头”和“浊酒”作为一扇窗对近古之忆,抒发出月夜相思的无穷深情。

词中“白头”一句,道出情人长久相思分离及生、老病死荏苒的缠绵,突显说者的气馁哀伤与惆怅;“浊酒一杯醉”一句,充满凄凉弥月,象征酒意浓浓的饱满情怀,传达了说者淡漠、空虚的远离情感;最后两句“唯愁西江水,万里无垠蓝”,以远离之明净来形容说者沉沦心中深刻的乡愁,极妙地把说者痴迷中思念他乡的无尽空虚感表达出来,体现了此词最深的重重忧愁。

此词以乡思为主题,用意既朴素又深切,像画一样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它让人感受到李清照深沉痛苦的情愁,想到了说者被远离他乡的叹息,表达出了说者深切心痛的思乡之情。

宋词《忆江南》三月三日晓朝,正见新春犹未老。

楼台烟雨,双阙红粉烟花销。

《忆江南》是苏轼的一首宋词。

此词以春有芳华,令人心醉神往的美景描写为主,描绘了江南春色的绚烂美景,反映出作者对江南地区的深沉思念之情。

词以愁情婉转咏叹为主。

“三月三日”正值春新,此句通过新春尚未老的如痴如醉的景象传达春的美好;“楼台烟雨,双阙红粉烟花销”一句,把烟雨缭绕的朦胧美景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心醉神往;而此句“双阙”字,通过双阙双塔庭院布置繁奢的画面表达对富丽得象征性的江南地区的思念之情,使说者对家乡的缘思无已被反倒进入无限的回望之中。

此词以思乡为主题,说中充满了留恋思甘之情怀。

它发出了说者思念江南美景的感伤之音,将说者被流浪远离他乡的痛苦和叹息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说者深沉的乡愁之情。

高中语文必修3:古诗词鉴赏难题【解析版】

高中语文必修3:古诗词鉴赏难题【解析版】

高中语文必修3:古诗词鉴赏难题【解析
版】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很多学生在研究鉴赏古诗词时会遇到一些难题。

下面为大家解析几道古诗词鉴赏难题。

1.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诗中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通过借景来抒发一个人忧愁的心情。

第二句“渚清沙白鸟飞回”将景物描绘的十分逼真。

后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以自然景观烘托出作者忧郁的心境。

2.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离别的朋友。

诗中表达了人的“盈虚之间如梦如幻”的心态。

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用短语形式表现出“生命的短暂”和“变化无常”。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写出草木短暂的生命却有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后几句则通过描写场景并情景交融地表现出忧愁,抒发离别之情。

3.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景物描写的手法,引起人们对这个夜晚的兴致。

最后一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将中心思想带入,揭示了词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思乡之情。

通过以上几首诗词的分析,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也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1★雨后池上【作者】宋代刘攽【体裁】七言绝句【原文】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磨:打磨。

②檐楹(yán yíng):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③垂杨:杨柳。

④荷:荷花。

【译文】(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

)雨后的池塘,水面平静,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

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

【赏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雨后池上景物十分美丽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

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2★田园乐【作者】盛唐王维【体裁】六言绝句【原文】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尚未起,故此还没有打扫。

(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

)黄莺在不停地啼叫,已是热闹非凡,但这啼叫声却没有惊扰美梦,山客还在酣睡。

【赏析】《田园乐》是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第一个特点由境生情,诗中有画。

先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然后写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

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鉴赏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诗词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就是一些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范例,供学生参考。

范例一:《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描写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情景和感受。

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幽咽,又急又高的天气,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诗篇开始就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则呈现了大自然的厚重和深奥,生动地表现出山水之美。

最后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则表现了诗人个人的生活和境遇,反映了一个忧国忧民又无法改变世界的知识分子的疾苦和愁怨。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致和诗人内心独白的描写,营造出了壮阔、凄美的气息,体现了杜甫的感性表达和细腻的心灵世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范例二:《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故乡的情感。

诗中简洁却纯净,抒发出深深的思念之情,寥寥数语间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典型的自然描写,把深夜中的月亮经过自然的变幻,处理成异常浪漫的光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家园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把“思故乡”作为全篇充满艺术感的节及,更是耐人寻味。

整首诗用简短洗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思故乡”,更是让人理解到即使在一个人的深夜,思想也头头是道,表现出诗人的志趣。

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是李白田园诗中的代表之作。

作者:陆游庐山谷中鸟四时,空水共潮平。

最喜莫言天与水,水天有情知何极。

《庐山谷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表现了作者欣赏大自然之美的心态。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大江东去》唐代:陈子昂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峡北入天山。

江陵何困汉将之,楚天遥远空波浩。

–《登幽州台歌》此诗的主题是怀古咏史,颂扬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神追求和民族气魄。

诗人通过大江东去、浪淘沙的景象,来烘托古人的“风流人物”形象,表达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民族传统。

诗中写出了故垒西边、三峡北入天山等重要地点,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江陵困汉、楚天遥远等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和历史感染力。

《清平调·村居》唐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秋风吹冷,战衣已衰老。

衰草连天,晚砧送客闲相劝。

–《菩萨蛮·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此诗所画村庄,四时美景,生动形象。

诗人根据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情形,生发了对家乡田园生活的神往之情。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在田园细节的精细描写中表现出家乡和故乡的万千情思。

通过辛辣痛快的文字,展现了作者深沉而复杂的人生感悟。

《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毒蛇遇雄风,雏鹤飞翔壮丽处。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惊涛骇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行路难·其一》此诗运用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气势磅礴、壮观雄阔的景象。

以金戈铁马为象征描写,描述了中国古代人民勤劳、勇敢、开拓、进取和拼搏的辉煌历史和英雄荣光。

诗人通过对毒蛇、雏鹤、山河、身世、惊涛、骇浪等精细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热爱祖国、赞美时代和理想人生的精神追求。

《浣溪沙·北国风光》唐代:文征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浣溪沙·北国风光》此诗描绘了中国北方严寒季节的神秘幽美。

通过对冬季北国的景色和自然现象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于神秘自然和美丽风景的沉迷和赞美。

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20例,必看!

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20例,必看!

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20例,必看!1鹿柴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寄托了古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鉴赏古诗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我们提高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下面将介绍几首经典的古诗词,并进行简要的鉴赏。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被誉为古诗中的绝世之作。

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通过简单的描写,表达了李白在异乡的思乡之情。

他看到窗外的明月,不禁使他想起故乡,远在天涯的他感到思乡之苦。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流亡诗人的境遇和寄托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抒情的言辞,使读者产生联想和共鸣,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以其雄浑壮丽的气势而闻名于世。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美的景色和宽广的视野,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诗中的“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一个人志向高远,追求卓越的心态,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己。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雄健的行文,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启迪。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悲凉的离别情怀而为人称道。

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通过草木的生命变化,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的无常。

生命如草木一般,有枯有荣,有离别有相聚,而时间却在不停的流逝。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悲伤的抗拒。

这首诗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使人不禁对人生的短暂而珍贵产生共鸣。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古诗词的鉴赏是一个提高语言能力和审美修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了解古代社会的人情百态。

通过对意象、语言和情感的分析和理解,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考语文中,古诗词鉴赏题也是经常出现的考点。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典型题目及其答案。

一、题目:鉴赏李白的《静夜思》
二、答案:
《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短诗。

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句,描绘了诗人在静夜中抬头望月的情景。

诗中的“霜”字运用得巧妙,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和思乡的深切情感。

在表现手法上,李白巧妙地运用了形象描写和抽象思考相结合的手法,使诗歌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感染力。

三、题目:鉴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二、答案: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题壁诗,寓意深刻,意境高远。

诗人以登高远望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历史长河的感悟。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寓言人的追求和理想。

诗中的“千里目”和“一层楼”既是实指,也是虚指,表达了人们不断追求和超越自我的精神。

在表现手法上,王之涣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使诗歌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和启示作用。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典型题目及其答案,这些题目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解题思路和技巧的掌握,学生也可以提高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和水平。

高中课前三分钟古诗鉴赏

高中课前三分钟古诗鉴赏

高中课前三分钟古诗鉴赏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一:《静夜思》《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二:《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词鉴赏: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篇1:山坡羊潼关怀古朝代:元代作者:张养浩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鉴赏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

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

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蹰伤心。

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古典诗歌鉴赏【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词自然浑成。

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词人一生仕途不畅,浮沉州县,漂零不偶,无怪《清真词》中多羁旅、离别之词,多伤秋感时之作。

或云:“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风流子·秋景》)或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齐天乐·秋思》)。

在他笔下的秋,常是“哀柳”、“乱叶”、“啼鸦”、“孤角”等意象,而本词却以简叙之笔开章道:“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

“一庭”即满庭。

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

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

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

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

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

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

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词人善于以雁来表达思乡之亲,如“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氐州第一·秋景》)“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风流子·秋怨》)“此恨音驿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

”(《解蹀躞》)不管是哀雁、征雁、雁声、雁形都起了很好的表情作用,因此“雁”这一意象,实是因情设景也。

下片写深夜的羁愁。

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

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然而人还是那凄冷孤寂之人。

傍晚,一人伫立庭院,听寒声阵阵,雁鸣凄厉;夜深,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

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本词自然浑成主要表现在语言平易无雕琢,而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

故戈载评曰:“其意淡远,其气浑厚。

”(《宋七家词选序》)【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参考答案】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作者简介】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

【《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

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

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

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

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也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12.①(3分)B ②(4分)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10分)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

北宋诗人。

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

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

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

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他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三人一同被时人誉为“苏门四学士”。

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

张耒诗学理想倡导的“肆口而成”、“不待雕琢而丽”的自然美学思想,是道家哲学所倡导的“自然无为”观念在诗学中的体现。

宋代的自然美学思想强调心灵的自然,主张思想感情的自由表达,在艺术创作上,“平淡自然”风格作为一种理想风格得到确立并形成了理论上的自觉。

这影响着张耒诗学理想体现出淡泊平易、至诚纯心的“自然”特点。

此观念分布和渗透在张耒诗学思想的各层面。

张耒“自然”诗学理想对南宋的诗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张耒的诗歌创作成就卓著,汪藻称其诗“体制敷腴,音节疏亮,则后之学公者,皆莫能仿佛”(《柯山张文潜集书后》)。

《宋史》本传也说他至晚年,诗风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乐府效张籍。

诗歌取材广泛,在很多诗篇中反映了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像《仓前村民输麦行》、《劳歌》、《和晁应之悯农》诸篇,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风格,都与唐代新乐府诗极为相近。

张耒诗以平易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苏轼称赞他“气韵雄拔,疏通秀明”(《曲洧旧闻》卷五引),晁补之亦谓“君诗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风花自开”(《题文潜诗册后》)。

他作诗喜欢学习唐人,在集中有很多模仿杜甫、李白、韦应物的篇章,开北宋诗人学习唐调风气之先。

他注重炼句,吕本中《童蒙诗训》云:“文潜诗自然奇逸,非他人可及,如‘秋明树外天’,‘客灯青映壁,城角冷吟霜’,‘浅山塞带水,旱日白吹风’,‘川坞半夜雨,卧冷五更秋’之类,迥出时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一)。

此类佳句可谓俯拾皆是。

但是张耒的诗过分强调“满心而发,肆意而成”,因此部分作品显得粗率质直,朱熹曾批评说“张文潜诗有好底多,但颇率尔”,又云“张文潜诗只一笔写去,重意、重字皆不问,然好处亦是绝好”(《朱子语类》卷一四〇)。

【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4.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分)【参考答案】14.(1分)古体15.(3分)A.16.(4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补充注释】①罗床帏:罗帐。

②寐:入睡。

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

揽,取。

④旋归;回归,归家。

旋,转。

⑤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⑥裳衣:一作“衣裳”。

【赏析】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最后一篇。

对于它的解说,文坛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说认为是思妇闺中思夫之辞;一说以为是游子他乡思归之作。

而我们从全诗的情调与意蕴来看,从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及形象观察,前者似乎更为妥切,当是一首思妇辞。

首联“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罗床帏”,是用罗绮制作的床帐。

这种罗绮质地轻薄,因而睡在床上能清楚地看到窗外的明月。

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将它那银白色的辉光洒在思妇的床帐上。

浩月高悬,千里同照。

置身于宁静的月夜,眼望清冷的月光,最容易触动人的愁肠,更何况此时的思妇是一个人孤单单躺在床上。

缕缕的柔情涌上心头,倍感孤独与寂寞,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越发不能抑制了。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望月怀人,望月思乡的诗作历代不少。

象人们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