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 律诗B. 小令C. 古体诗D. 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 “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 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答案】(1)A(2)D(3)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大海无边无际。

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解析】【分析】(1)结合诗句内容“弹”“观”“宽”“寒”等分析,本诗属于律诗。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故选A。

(2)D项,“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错误。

“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

故选D。

(3)作答本题,先要描述这两句话的内容,然后加以赏析。

日光、秋云、天空、大海,景象壮观,不是直接写潮,而是写江潮的背景,以海天的壮阔有力地衬托了江潮的壮观,表现出钱塘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故答案为:⑴A;⑵D;⑶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浩瀚大海无边无际。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客观题主观题解答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客观题主观题解答含答案

诗歌鉴赏一.知识储备:1.古诗的体裁、分类古诗体裁、分类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乐府诗出现最早成熟于汉代成熟于唐代绝句五绝王之涣《登鹳雀楼》七绝杜牧《泊秦淮》律诗五律杜甫《春望》七律杜甫《登高》排律白居易《琵琶行》“诗余”、“长短句”、“倚声”曲小令散曲套数2.古诗的题材、特点、思想情感:山水田园,怀人思乡,赠友送别,咏史怀古,托物言志,边塞征战,闲适隐逸,生活杂感,即景抒情,忧国伤时,人生际遇,建功报国,登高揽胜,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寄情山水,惜春悲秋,别恨离愁,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归隐田园,相知相思……3.古诗的常见意象4.诗人风格朴素自然(陶渊明),沉郁顿挫(杜甫),通俗易懂(白居易),豪迈飘逸(李白),雄健高昂(王昌龄),清健俊爽(杜牧),朦胧隐晦(李商隐),诗画一体(王维),绮丽香艳(温庭筠),悲壮苍凉(高适),缠绵悱恻(李清照),悲壮爱国(陆游)……5.古诗的常见意境①雄浑开阔、雄奇瑰丽、壮美曹操《观沧海》②苍凉悲壮、峻拔萧疏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③深邃沉郁、深邃奇崛杜甫《登高》④宁静恬淡、清新明丽、清净幽远王维《山居秋暝》,⑤凄婉幽伤、冷森幽僻柳永《雨霖铃》⑥朦胧渺远、空蒙迷茫柳永《雨霖铃》⑦清新飘逸、空灵高远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6.古诗的常见表现手法修辞()()大珠小珠落玉盘。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肯与君王卷土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 优质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 优质课件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的能力。回答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可结合诗歌中描写雨后景象的诗句逐一筛选、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高考真题·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 陈与义

3.(高考真题·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 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 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4. (高考真题·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 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案: 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 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 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__________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________·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①,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①娇眼:指柳絮好似惺忪睡眼,似困似散欲开还闭。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沁园春B.水龙吟C.满江红D.水调歌头(2)下列对本词意境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哀怨缠绵B.委婉端庄C.雅逸鲜明D.精微超旷(3)有人说本词结尾“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写得最为精妙,请赏析其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杪放歌(节选)李攀龙劝君高枕且自爱,劝君浊醪且自沽。

何人不说宦游乐?如君弃官复不恶。

何处不说有炎凉?如君杜门复不妨。

纵然疏拙非时调,便是悠悠亦所长。

【注】李攀龙,明代文学家。

嘉靖三十五年,任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

到任不久,因难以忍受上司倨傲作风,辞官归乡,隐居白雪楼。

岁杪,岁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中以“劝君”开头,直抒胸臆,既是诗人对世人的劝诫,也是诗人的自勉。

B.诗人运用第二人称“君”而不用“我”,更有利于抒情,感染力、鼓动性也更强。

C.末二句是诗人的自谦之词:歌声疏拙,不合时宜,缺乏韵味,因为放歌非其所长。

D.岁杪时分,最易令人心生感慨,这首诗正唱出了诗人的心声,如同诗人的自画像。

(2)中间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阅读《奉使行高邮道中(之一)》,完成(1)--(2)题。

奉使行高邮①道中(之一)党怀英②(金)野云来无际,风樯岸转迷。

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

蹚跲③船鸣浪,联翩路牵泥。

林鸟亦惊起,夜半傍人啼。

【注】①高邮:今属江苏,南宋时为淮南东路高邮军治所,隔楚州与金朝的山东东路、山东西路相望。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题型分类+列题赏析)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题型分类+列题赏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一、意境(画面)类【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诗中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解题思路】1.题型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即“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意象、画面、情感三个方面。

2.解题步骤:①找出诗中的意象(景、物);②依据诗句内容,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由意象组成的画面——(语言优美);③点明画面的意境特点,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等——(用词准确);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具体准确)。

【答题模式】诗中描写了意象,描绘了的画面(景象),(点明意境特点),表达了作者(体现了“主人公”)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题赏析】(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这首诗描绘怎样的画面,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岳阳楼、洞庭湖、大雁、山峰、明月、云间、凉风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画面,意境雄浑辽阔、飘渺优美,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登楼远望时,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之情。

【参考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走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如同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二)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答: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山峰、受降城、沙地、明月、芦管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下,月如霜、沙如雪,还传来芦笛哀音的画面,意境荒凉开阔、空廖寂静,体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参考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201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⑵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故答案为:⑴“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⑵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点评】⑴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Hale Waihona Puke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3)联系诗人际遇感受领会诗人情志。由于作者的经历 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 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 王,发出的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 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 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 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高贵人”的 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 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考查角度(二) 分析诗人的情感志趣 咏物诗往往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自己的 某种情感和志趣。 【例题2】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注:①曹组:字元庞,北宋后期词人。早年屡试不中,至 宜和三年中进士。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这首咏物词勾勒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兰花形 象?寄寓了词人的什么情怀?
【答案】 (1)幽兰的形象——生于幽径,淡 雅清绝,因芳馨无人领略而寂寞自守,其幽香 可以让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此词既 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寄寓了词人对 其高洁芬芳节操的崇敬,抒写出志节坚芳而寂 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2)借助表达技巧概括事物特征。如陆龟 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 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 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烘托 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

②踯躅:杜鹃花科。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诗歌的颈联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②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③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2)①无辜被贬的愤怨与哀愁(苦闷、悲愤);②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③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④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解析】【分析】(1)本题,“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意思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

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

“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

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

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

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诗歌鉴赏汇编(译文+情感+手法)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诗歌鉴赏汇编(译文+情感+手法)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诗歌鉴赏汇编(译文+情感+手法)必修上册第三单元1.《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久别重逢欢宴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情感】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忧思。

对人才的渴望。

希望招揽贤臣、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手法】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运用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③“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用典,两次引用《诗经》。

⑤用“子衿”、“鹿鸣”比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⑥“明明如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但贤才难以招来,所以曹操想象着“鼓瑟吹笙”,想象着“契阔谈宴”。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
题目1:《春晓》
答案:
宋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宣扬清新自然的格言诗,全诗写了春晨自然界中鸟儿欢鸣、林木郁郁、阳光漫溢、花香袭人的景象,表达了那种对自然美景的深沉赞叹。

该诗节奏轻快,语言洗练,慨叹宇宙之间的变化以及自然的力量,知了的叫声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自己和大家都能够拥有一种贴近自然的美好心情。

初开的百花,窥见了地下的春泥;萧萧的林木上,展翅飞来的鸟儿仿佛在称赞大自然的伟力;可睡不睡的春光不仅把林荫照亮,更照亮了人们那盎然的心情;也许是因为春天,思想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灿烂绽放!静静地审视着春天美丽的风景,可以看出诗歌中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情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真实存在的一种慨叹和赞叹。

题目2:《渔歌子》
答案:
《渔歌子》是宋代伟大诗人苏轼的代表作,中间融入了众多渔民在湖中渔活的场景。

全诗写的是夏夜湖水的壮阔,描述了渔民拿着灯笼,
放网得到鱼灯判定的结果,表示了一种新生的活力,夜晚封闭却又不失力量的将渔活的喜悦完整的表达出来。

整首诗用对联的形式写成,每两个绝句形成一对,前后语气相呼应,表现出连绵不绝的山河,歌中表达了作者对湖水欢乐之情,发出了对夏夜湖滨某一渔村漂泊渔民的同情和怜悯,表露了朴素的农民喜悦的情感。

诗中蔚称「欢呼声」,又由广阔的湖景到小小的渔船,再到渔夫唱渔歌,交代了人们这一夜的活动,是诗人向家乡弹拨动情乐思的一种表白。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14首)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14首)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精选14首)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精选14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确定都不生疏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1《假如生活不够慷慨》假如生活不够慷慨,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何必要细细的盘算,付出和得到的必需一般多。

假如能够大方,何必显得猥琐,假如能够潇洒,何必选择孤独。

获得是一种满意,赐予是一种欢乐。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2《如果才华得不到承认》如果才华得不到承认,与其诅咒,不如坚忍。

在坚忍中积蓄力气,悄悄耕耘。

诅咒,无济于事,只能让原来的光线黯淡,在变得黯淡的光线中,沦丧的.更有,大树的精神。

飘来的是云,飘去的也是云,既然今日,没人识得星星一颗,那么明日,何妨做皓月一轮。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3 《假如你不够欢乐》假如你不够欢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原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掩盖浅色。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4 《嫁给幸福》有一个将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火的俘虏,摇摆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漂亮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5 《挡不住的`青春》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惆怅,想起往往令人断肠,我不知道我的追求在何方,问风问雨问大地,却没有点回想。

岁月无声的流淌,可是有谁情愿总是迷惘?我要飞行,那么有没有人为我鼓掌?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6《感恩之心,常驻我心》树叶在空中漂浮,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培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释】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

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

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 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 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 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

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答案】(1)D(2)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

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

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

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

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释】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B.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C.“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D.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兴陆游鬓边莫笑久星星,造物常钟我辈情。

每带余酿蹋花影,又和残梦听莺声。

轩窗风过书答乱,洲渚潮生钓艇横。

韩子未除豪气在,文章都待不平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嘲衰老,说造物主常常钟情于我,很久以来我就已经两鬓斑臼了。

B.颔联写诗人的雅兴,常常带着几分醉意月下赏花,朦胧的睡梦中听莺鸣。

C.一个“横”字形象地写出了钓艇随意停放的状态,又写出诗人自适自足的情态。

D.全诗紧扣标题,蹋花影、听莺声、读书、垂钓,从白天到晚上,层次清晰。

(2)最后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第18周: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A.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

秋意渐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

c.“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

D.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E.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寒”字使用精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第19周: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小题。

自蓟北归高适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①,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②。

【注】①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

②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盂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歌“长剑归来”。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

B.首联运用顶针的手法,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

c.“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

D.颔联运用烘托渲染、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塞外空阔辽远、苍劲悲凉的独特风光。

E.颈联借用汉代田广明等将军出击匈奴的典故,暗喻唐军死伤惨烈的情形,含蓄蕴藉。

.本诗尾联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第20周: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周邦彦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细雨蒙蒙、洒满池塘、点落在萍面上的迷人春景,一个“看”字,把人与细雨、浮萍联系起来,以乐景反衬主人公内心的愁苦。

B.“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一句,表面点明已是黄昏时分,也暗含了光阴飞快、即将别离的深层意蕴。

c.下片开头二句,描写美酒飘香、杨花飞絮的饯别情景,然而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伤别之情更显凄婉悲凉。

D.“相将羁思乱如云”一句,直言行人心烦意乱,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羁思烦乱的无端无序勾画出来。

E.这首词,以时间的推移和主人公活动场景的变化,描绘寻常人物情事,却也别具一种朴实、厚重的感人力量。

.词的结句“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与上片哪一句相呼应?这两句怎样表达离人深致的情愁?第21周: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第22周: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经行岚州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金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E.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下列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好汉,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杜甫十分重视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秋水》中典故。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E.本诗城砖顿挫,有跌宕之致。

首联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泊岳阳楼下》与《登岳阳楼》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1.Bc.①“寒”即寒冷,这个“寒”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②“寒”因“此夜”两字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肌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诗人独特的感受;③这里“寒”字分别呼应了首句形容夜烟弥漫,诗人心情迷乱的“乱”字,次句暗示诗人伫立凝望产生的聚散匆匆感的“飞”字,第三句既写外界景象,又写内心情怀的“寂寞”,这样全诗就把送别之后的孤寂惆怅之情用寓情于景法融入描写之中了。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中的字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本题可以作答为,①“寒”即寒冷,这个“寒”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②“寒”因“此夜”两字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肌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诗人独特的感受;③这里“寒”字分别呼应了首句形容夜烟弥漫,诗人心情迷乱的“乱”字,次句暗示诗人伫立凝望产生的聚散匆匆感的“飞”字,第三句既写外界景象,又写内心情怀的“寂寞”,这样全诗就把送别之后的孤寂惆怅之情用寓情于景法融入描写之中了。

二、1.BD.同:都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思想。

异:高诗尾联“谁怜”与“独”字,渲染诗人“不得意”的情绪,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苏词无半点哀情,以形象的描画,抒写了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三、1.Ac.词的结句与上片“一双燕子守朱门”呼应。

“一双燕子守朱门”一句,描写黄昏细雨之中,深院里是一对固守朱门的燕子;“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一句,描写离别之际,灯下是相对而立的一对零落身影。

一双苦闷的燕子与两个愁人的影子,两个意象的遥相呼应,令即将分离的情景格外凄恻哀伤。

四、14.答案:BE.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五、14.A、D①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

②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

③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

六、14.DE.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的内容,《岳阳楼下》仅用“留滞”与“艰危”二词分别略作点染;《登岳阳楼》则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之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的深深忧虑。

异:《泊岳阳楼下》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料,但诗人临危弥坚、报国豪情高涨,仍期待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等岳阳楼》虽在自身境遇困顿不堪中仍不减忧国忧民之热肠,但诗中无论是“昔闻”“令上”之感慨,还是年老漂泊之感伤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都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故只能凭轩远望,涕泗横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