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2018_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新人教版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表现,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和提高。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
1.时空观念: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时间线索。
2.史料实证: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
针对以上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通过更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积极参与讨论。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减少对小组其他成员的依赖。
3.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我将组织专门的课堂训练,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更加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复习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事件内容影响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走集体化道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制规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例1】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搞合作化”“二十多年”“大家都散伙了”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是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专题二改革开放【例2】读下表,分析200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 年份2003 2005 2006 2007 2010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 1.64 2.26 2.71 3.49 5.93世界排名 6 5 4 3 2A.实行包产到户B.设立经济特区C.实行改革开放D.实行国有企业改革解析2003年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提升,世界排名逐渐靠前,这些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而A、B、D三项都属于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两个凡是”的方针后,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时间: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内容: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思方针。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意义: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 拨乱反正内容:平反冤假错案。
恢复遭到迫害的人士的名誉,特别是刘少奇这起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
3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收入提高。
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
5 经济体制改革(城市)措施: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9 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深圳成为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最后附: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教案{最后附:教学反思}第10课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教学⽬标知识与能⼒1.了解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知道中国特⾊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2.清楚中共当代⼏次重⼤的党代会的内容。
过程与⽅法1.运⽤列⼤事年表⽅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平是中国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
2.利⽤领导⼈的图像,让学⽣了解他们对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邓⼩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起为祖国的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理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邓⼩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导⼊新课图⽚反映的是2012年11⽉召开的党的⼗⼋⼤,它像⼀盏明灯为民族复兴指明了⽅向,40年前的中共⼗⼀届三中全会则像⼀声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缕缕春晖暖透了⼤江两岸,⼏⼗年笼罩中华⼤地的阴霾被春风吹散。
1979年,邓⼩平到南⽅视察,1980年中国第⼀批经济特区诞⽣了,欧风美⾬徐徐⽽来,中国开始和世界经济接轨。
1992年,改⾰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平到南⽅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谈话,从此神州⼤地荡起了滚滚春潮,处处呈现出⼀⽚万紫千红。
《春天的故事》这⾸歌就深刻地描绘出邓⼩平倡导的改⾰开放政策给中国⼈民带来的物质⽣活的改善,精神⽣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课。
⼆、新课讲授⽬标导学⼀:邓⼩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1.图⽚展⽰:江泽民总书记在深圳莲花⼭顶为邓⼩平塑像揭幕2.教师讲述:塑像的竖⽴,表达了对这位改⾰开放的总设计师、建⽴经济特区的倡导者的深切缅怀之情和全国⼈民⾼举邓⼩平理论伟⼤旗帜,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创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念。
2018-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地点:北京(3)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①平反冤假错案。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②加紧立法。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第九课改革开放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4~37页。
1976年10月“四人帮”的粉碎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所以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一段历史不甚了解,且不再像七年级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法学法
教法:1.讲解分析法。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解分析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比较法。
通过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思想、组织、政治路线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的分析,再和“文化大革命”的路线作一比较,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学法:加强小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
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
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所涉及的内容。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做好了思想准备。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3)组织学生细读第35~36页正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教材上作出明确标记,然后结合教材第37页“课后活动”第1题,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根据教材第二目“拨乱反正”,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有何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做好了思想准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四、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思考: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①中共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
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召开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但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五、练习与检测
利用《同步训练》进行检测反馈。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2.预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本问题探究】
材料研读(第36页)
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
课后活动
1.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综合国力问题。
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