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地处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东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邻朝鲜半岛、韩国和日本诸岛。
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南界缅甸、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北连蒙古国,西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接壤。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
中国地形以西北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南部丘陵和广大的河流系统组成。
1. 西北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它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单位,占地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
2. 安集海、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横断山、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纵横交错,横亘中国地理版图,构成中国境内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川盆地等一系列平原和盆地的形成,使中国南北平原和盆地占了很大的土地面积。
4.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多个海域。
中国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之一,沿海地区属于典型的沿海平原地区。
三、气候环境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多样。
主要气候类型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1. 寒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因地处高纬度,气候干燥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2. 温带气候:包括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沿海地带等地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3. 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云贵高原等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4. 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区,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
中国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东亚季风和西北季风是中国主要的季风类型。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
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
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
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
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
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
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
谈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
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
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
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
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青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
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北临黄海、东海和渤海,西与14个国家接壤,南濒南海,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北高南低,地势南高北低。
主要地势有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地。
中国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阶梯状。
1.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包括松花江和辽河平原。
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量小山丘和丘陵,由商南纵向的山脉和沿海平原组成。
3.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4.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南亚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势复杂,山地多。
5. 中国西北地区地势复杂,有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众多山脉。
6. 中国南部有许多低山丘陵,是湘江、赣江、崇山峻岭,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盆地。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旱涝频繁,温差大。
温带气候占中国面积的70%以上,热带气候约占2%。
1.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天气变化大。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雨水多。
3. 西南地区气候多变,风雨无常,气候复杂多样。
4. 西北地区干旱,雨量少,气候干旱,季节明显。
5.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温度极低,雨量较少。
四、水系中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达784.1万平方千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市。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其他著名河流还包括长江支流、黑龙江、珠江、淮河、壶口、松花江等。
五、自然资源中国是全球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中国的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1.66%,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六、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
如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泰山等。
同时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化。
七、人口和城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也是城市化率较高的国家。
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地理
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地理一、中国地理1.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东南、南临南海,南以海峡与台湾相望,西南与印度、不丹等国相邻,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朝鲜相邻。
2. 中国地形:中国地形起伏变化,东部大部分为低洼平原和丘陵地带,中部为高原和丘陵地带,西部为高山地带。
3. 中国气候:中国地处副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冷气候等。
4. 中国自然资源: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元素、金属矿产和水资源等。
5.中国的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可以按照地势和气候特点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理区域。
二、世界地理1.各大洲的地理位置:世界上共有六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区域。
2. 世界的气候带:世界的气候带包括热带气候带、亚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不同气候带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植被生态。
3. 世界上的自然灾害:世界上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龙卷风、飓风、洪水、干旱等,它们给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4. 主要国际河流: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河流有尼罗河、美索不达米亚河、黄河、长江、亚马逊河等,它们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资源。
5. 世界的自然资源:世界上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它们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环境保护1. 环境异化:环境异化是指环境由于人类活动而发生的恶化和变坏,包括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等。
2.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它们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3.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能量流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护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模式,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之道。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
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地理下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下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地理环境也是非常多样和丰富的。
中国地理知识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
下面将对中国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形地貌中国是一个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多样的国家,主要地形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和河流等。
1.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位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境内,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川西高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和西藏交界处,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如横断山脉和金沙江。
内蒙古高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部分是草原和沙漠,这个地区被誉为中国的“草原之魂”。
2. 山地: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太行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地方,有“天然屏障”之称,对中国的气候和地质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秦岭山脉坐落在陕西和甘肃两个省区,起伏不平,是中国南北的分水岭和荆楚府南边的依仗太行山脉也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地跨石家庄、邯郸和安阳等地,给北方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是陕北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中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华北平原、华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是中国人口和粮食主要集中地区之一。
华南平原分布在长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
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这些盆地地势低洼,气候干燥,是中国的重要油田和天然气田。
4. 河流: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珠江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黑龙江是中国最长的内河。
二、气候中国的气候主要由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组成。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季多雨,冬季多寒冷。
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如新疆和青海等地,降水少,气候干燥。
中国地理历史 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地理的基本特征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四大的国家,地理位置处于东亚,东临太平洋,南濒南中国海,北接蒙古、俄罗斯等国家。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自然地貌。
中国的气候类型也较为复杂,主要有寒温带、暖温带、季风气候等。
二、中国地理环境的演变中国的地球演变历程漫长,从远古时期的海陆分布,至今日的地貌构造,都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化。
地质构造是中国地理演变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主要有华北平原、华南丘陵、西南高原等。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世界上资源储备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中国的煤炭、石油、铁、铜等矿产资源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资源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资源。
土地资源方面,中国也有广阔的肥沃土地,适宜发展农业。
四、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因此交通运输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中国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发达,可以有效地满足国内外的交通需求。
五、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的地理环境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
这些自然灾害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对中国的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六、中国的历史遗产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历史遗产主要包括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古代建筑与文物。
这些历史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七、中国的区域发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造就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中国的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具有比较优势;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
为了促进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八、中国的外交地理中国是世界上大国之一,具有较强的外交实力。
中国的外交地理主要包括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关系、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等地区的关系。
中国地理常见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常见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世界上陆地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中国地理常见知识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下面将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水文资源、植被动物、人口分布、经济地理等方面进行总结。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东南临东海,西靠西伯利亚、蒙古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北邻俄罗斯、蒙古国、朝鲜和哈巴河地区。
中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东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重要枢纽。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势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外交关系提供了便利条件。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和河流湖泊等。
中国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西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其中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中国盆地主要有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盆地等。
中国平原主要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其中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平原。
中国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中国河流湖泊众多,以长江、黄河、珠江、淮河为主要河流,洞庭湖、太湖、鄱阳湖、鄱阳湖等为主要湖泊。
气候环境中国的气候环境不仅多样,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中国主要有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四大气候区域。
中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北方气候寒冷干燥,西藏高原气候严寒天气条件恶劣,所以成为世界屋脊。
中国气候环境的多样性是中国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原因之一。
水文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河流湖泊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中国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主要湖泊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鄱阳湖等。
中国的水文资源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保障。
植被动物中国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拥有着上万种植物和动物资源。
中国南方植被多样,主要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北方植被类型相对简单,以针叶林为主。
地理背书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它的南北两极是略微地被压扁的。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04秒。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日。
3. 地球的经纬度经线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半径线,共有360个,等距离分布在地球上。
纬线是指连接地球赤道和两极的圆,共有180个,平行分布在地球上。
4.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描写地表地理位置时采用的坐标系。
通常都是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
第二章自然地理知识1. 地球的地表形态地球表面形成无数地貌,主要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台地、峡谷、河流、湖泊等。
2. 地球的气候地球气候主要包括温带、寒带、热带等气候类型。
气候的形成受地球自转、公转、赤道附近太阳直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地球的水文地球表面有大量水资源,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
4. 地球的植被地球表面植被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
植被对地球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地理地球上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
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2. 人类活动的地理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
这些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3. 城市地理地球上的城市分布也非常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地带。
城市的规模和分布与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4.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以及地区的发展变化等。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决定着地区的发展状况和特色。
第四章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模型分析等。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走访来获取地理信息;调查研究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地理数据;模型分析是通过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来分析地理问题。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中国自然地理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
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丰富的水域和独特的气候。
本文将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临欧亚大陆,南临印度洋,北濒北冰洋。
东、南、西三面环海,南海、东海和黄海是中国主要的海域。
中国还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越南、蒙古等国家。
自然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非常明显,从地貌、气候、水系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性。
地貌中国的地貌非常多样,主要可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和山地等。
中国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有雪域高原、水草丰美的内蒙古大草原和风景秀丽的丹霞地貌。
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也非常多样,从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等气候区域都有。
中国的气候地带横跨东西六千公里,南北五千公里。
中国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地区气候干燥寒冷。
中国南方雨水充沛,北方雨量较少。
中国还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春夏秋冬分明。
水系中国的水系非常发达,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资源。
中国有长江、黄河、珠江、辽河等重要河流,还有洞庭湖、鄱阳湖、巴音布鲁克等大型湖泊。
中国还有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赛里木湖,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人文地理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赋予了中国丰富的人文资源,包括多元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农耕文明和现代的城市文化等。
民族文化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饮食和传统习俗。
其中汉族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边疆地区。
农耕文明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灿烂的文明。
中国的农耕文明形成了丰富的农业、手工业和贸易,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城市文化中国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现代化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教育和旅游的重要地区。
地理中国笔记整理
地理中国笔记整理地理中国笔记整理:1. 中国的地理位置:- 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与中亚相接,南濒南海,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朝鲜半岛接壤。
- 地理坐标:34°北纬 - 54°北纬,73°东经 - 135°东经。
2. 中国的地理特点:- 幅员辽阔:东西宽度约为5550公里,南北长度约为4900公里。
- 多样的地形地貌: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等。
- 多样的气候条件:从寒冷的北方大陆性气候到温暖的南方亚热带气候,各地气候差异明显。
3. 地理区域划分:- 四大地理板块: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 六大地理区域: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4. 重要地理特征:-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全长6380公里,流经中国11个省区市。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5464公里,有“中国母亲河”的美称。
- 西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 内蒙古草原:中国最大的草原,被誉为“东方的大草原”。
5. 自然资源:- 煤炭: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煤炭储量居世界之首。
- 石油:居世界前列的石油产出国,石油储量位居全球第三。
- 天然气:天然气储量丰富,在全球排名第六。
- 水力资源: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世界第一大水力发电国。
- 稀土元素: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出国。
6. 经济发展与地理:- 沿海发展:近海沿岸地区经济发达,工业、贸易、金融等繁荣。
- 内陆发展: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农业和资源型经济为主。
7.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长期的过度耕地和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 水资源短缺:地理分布不均匀,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缺水问题突出。
-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农业、生态系统和海岸线等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 空气污染:工业化和交通发展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以上是中国地理的一些要点笔记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区域地理复习一、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区域地理复习目标〗:提高获取区域地理信息的能力构建区域内地理要素的联系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二、学习区域地理的策略与方法(一)形成区域的思维线索(二)理清区域分析脉络1、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它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即大局观)2、自然地理要素:地形——地形特征、重要地形区、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特殊地貌成因气候——气候分布、类型、特点及成因气候要素分析——降水分布特点、气温年、日较差、光照资源河流——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河流的开发利用及产生的问题植被——主要植被类型、自然带分布规律灾害——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形成原因、应对措施3、人类活动:人口、城市——人口增长与地区分布、城市分布、城市地域形态农业生产——农业区位、农业生产类型及形成条件、特色农业、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生产——资源状况、工业区位因素、主要工业部门或发展方向(产业转移)、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联系——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线路走向、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旅游——旅游资源类型、著名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形成的地理原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4、主要环境问题:类型及形成原因(三)用地理原理引领,高屋建瓴建构解题思路认定区域的方法建构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思路,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三、考点搜索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一、看高考试题中区域地理的命题特点,明确区域地理复习的目标【例1】(08年全国文综Ⅱ)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边界总长度为 2.1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等。
中国的边界线主要由河流、山脉和界河组成,如黄河、长江、边境山脉等。
二、中国的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等。
北方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平原地区,适宜农业发展。
西南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的主要农业和工业基地。
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长江三峡地区。
三、中国的河流水系中国的河流众多,其中黄河和长江是最著名的两条河流。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九个省区。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横贯中国境内,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长江的支流如珠江、淮河等,以及黑龙江、辽河等重要河流。
四、中国的气候区划中国的气候条件多样,可以分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北温带地区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以南方地区为例,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而北方则干燥寒冷,冬季漫长,适宜大部分小麦的种植。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是中国最主要的矿产资源。
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包括湖泊和河流水域。
能源资源方面,中国以煤炭和水力发电为主要能源来源,同时也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六、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黄河、长江流域。
同时,中国还有少数民族聚居区,如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七、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拥有许多大城市和重要的经济中心。
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但政府通过西部大开发政策等措施,加强了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支持。
八、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考察的内容涉及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与水文、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人口等方面。
下面将对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国土面积中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80万平方千米。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同时也是东亚最大的国家。
中国国土分布东西宽度约约5500千米,南北长度约5000千米。
具体而言,中国东部是广大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中部是高原和盆地,西部为高山和高原地形。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
主要的地形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中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高山峻岭如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还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等。
三、气候与水文中国有着丰富的气候与水文资源。
根据气候类型,中国可划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等几种类型。
中国境内有众多的内陆湖泊和河流。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长江、黄河、松花江、内蒙古额尔齐斯河等。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黄河则是中国的母亲河。
四、资源与环境中国资源十分丰富,涉及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等方面。
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钨矿石等。
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和西南地区。
中国在能源方面主要依靠煤炭和油气资源。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
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包括水土流失、水污染、大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五、经济与人口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电子通信、金融服务、房地产和旅游业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超过14亿人。
由于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总结起来,中国地理高考考察的内容涉及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与水文、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人口等方面。
中国详细知识点总结
中国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东亚,东临东海和黄海,南濒南海,北靠东北亚和蒙古国,西界中亚地区和印度次大陆。
中国领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其边界线总长约2.86万千米。
2. 自然地理中国境内地形复杂,东部为平原和丘陵,西部多高山、高原和盆地。
中国有14个海岸线,长达1.18万千米,同时还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如长江、黄河、西湖等。
3. 气候中国气候多样,南方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则多属温带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西部高原地区气候偏干燥,青藏高原气候寒冷。
4. 自然资源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锌等矿产资源,同时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
5. 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同时还有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分为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近代史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国家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共和国,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当代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政治知识点总结1. 政治体制中国政治体制为社会主义制度,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国家主席、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核心组织和领导力量。
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对外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秉持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倡导多边主义和多极化。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接壤14个国家,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二、中国地理环境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主要由平原、丘陵地带和高原、山地带组成。
其地貌以山地为主,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南沿海地带和东北地区。
2. 河流湖泊:中国拥有中国最长的黄河和长江,以及神农架、泸沽湖等数百个湖泊。
黄、长江是中国主要的水系,对中国的经济和交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多样,南方多雨、四季分明,北方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根据气候差异,中国被划分为南北气候差异明显的南北气候带,东西气候由于地形和海洋等因素多样性大。
三、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耕地和草原资源。
但由于耕地不足,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严重。
2. 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拥有铁、煤、铜、铝、锌等70多种矿产资源,是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家。
3. 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则较缺乏,将南水北调工程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供给。
4. 森林资源:中国的森林资源也相当丰富,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高。
然而也存在森林砍伐、滥伐等问题。
四、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中国城市群发展迅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大城市繁荣发展。
2. 文化地理: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汉唐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等。
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长城、承德和都江堰等。
3. 交通与通讯:中国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方式便捷。
通讯设施也发达,移动支付、5G通讯等技术领先。
五、地理区划中国行政区划划分包括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全国共划分出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六、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园。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到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的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黑瞎子岛。
2. 地形特征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总体上呈阶梯状分布。
从西部到东部,依次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二、中国的气候类型与特征1. 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丰富,东部主要为季风气候,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部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则具有独特的高原气候。
2. 气候特征中国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南北温差显著,南方温暖湿润,北方寒冷干燥。
此外,中国气候还受到季风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带来充沛降水;冬季则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寒冷。
三、中国的河流与湖泊1. 河流中国河流众多,主要分为外流区和内流区。
长江、黄河、珠江等为外流河,流向太平洋;塔里木河、黑河等为内流河,流向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2. 湖泊中国湖泊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湖泊对中国的水资源供应、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煤炭、铁矿、稀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资源量相对较低。
2. 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等,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超过14亿。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中国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节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自然资源时,应结合中国地图,同时将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1、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
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⑹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用简单示意图表示)山脉名称两侧地形区名称西侧东侧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云贵高原江南丘陵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贺兰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南侧北侧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阴山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汉中谷地黄土高原南岭两广丘陵江南丘陵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⒌主要地形:(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名称位置和省、区范围海拔主要特征青藏高原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1000米左右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黄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1000-2000米,是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高原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用强烈,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1000-2000米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补充]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
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
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
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
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
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
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
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2)四大盆地名称位置与范围海拔主要特征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1000米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500米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500米以下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补充]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许多地方受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形成一连串小块绿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
其中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四川盆地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3)三大平原名称范围主要特征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
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4)三大丘陵位置 风景旅游区 辽东丘陵 辽东半岛上 千山 S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1600-3400℃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寒温带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1600℃一年一熟。
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高原气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2000℃ 一年一熟。
青稞等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影响名称 内容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时间变化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 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 ,为温润区。
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 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
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年降水量200mm 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
(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注意]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
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5、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干湿状况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和植被湿润区>8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气候湿润,森林半湿润区400-8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半干旱区200-400mm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干旱区<200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6、气候特征及评价特征内容成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①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②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③气温年较差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暖热多雨夏季暖热多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7、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灾害多发地区多发季节成因特点防治措施梅雨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干旱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狂风暴雨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春旱华北3-5月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蓄水量大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引水灌溉夏涝华北、南方地区6-8月春季风来得迟,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洪涝灾害低洼地排水,疏浚河流,增加入海口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月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雨雪天气地膜覆盖等寒潮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冬半年,以春秋两季最严重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加强警报,做好防寒准备风沙天气三北地区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暴雨洪涝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夏秋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热带气旋等降水强度大,时间短,形成洪涝,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多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现防洪保险等干旱华北、西北冬春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河流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内容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水量丰富河流年径流量达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蕴藏量极大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2、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