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
【直接打印】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
![【直接打印】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010a3f8a8114431b90dd8fb.png)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第五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分布和发展一、农业的分布1.2.3.分布:(1)东西差异:以(24.东部地区(1(2(3(45.西部地区(1(2(3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1(2等。
全面考虑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牲畜种类养殖,才能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3.4.第二节工业的分布和发展一、工业的根本概念1.工业的定义:生活资料的过程。
2.工业的地位: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工业的分布1.2.传统工业分布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定义:开发和技术服务的产业。
2.3.4.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铁道运输和铁路干线的分布(1(2 (3 (4(5(6)分布:二、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1.2.3.航空是最快捷的运输方式,但受天气和机场条件限制。
4.目前各油田、石油化工企业和港口都有管道连通。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2.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第六章中国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第一节地方文化特色一、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1.民居2.服饰(1)服饰成为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重要的文化标志。
(2)分类及特点3.饮食(1(2(3二、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1.民居影响因素(1(2)地形:在山区盖房时,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如贵州和湘西的吊脚楼。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如北京的四合院。
(32.相互联系第二节 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名山秀水、奇峰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森林景观等。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园林艺术、著名工程和建筑群、革命纪念地、民族风情、风味佳肴和购物娱乐等。
我国众多旅游资源中,有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发展有潜在的推动的作用。
能充分体现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都有一定第七章 地域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和文化特色等不同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地--淮河一线。
初一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初一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59b56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3.png)
初一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初一地理下册研究提纲(要求背诵)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其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亚洲拥有许多世界之最,如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里海、贝加尔湖、死海、阿拉伯半岛和马来群岛等。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东部和南部是世界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方,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
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众多的人口对环境和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而欧洲则最低。
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为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亚洲各国经济差异很大,除了日本是发达国家,其他国家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而西亚则以石油出口为主,相对较为富裕。
亚洲的社会生产可以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如日本。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组成,其中本州最大。
日本的自然条件包括曲折的海岸线、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多山以及多火山和地震等。
富士山是最高的山脉,而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日本的森林资源丰富,但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因此,日本对外依赖严重,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积极开拓国家市场,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日本是世界的经济强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
主要投资对象包括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这样便于进口原料和出口工业品。
此外,日本也是全球捕鱼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
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557582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4.png)
一、地理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1.地理学的定义和起源
2.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3.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二、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地球的运动及其引起的现象
3.地图的表示方法和种类
4.地图的投影方式和畸变问题
三、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地理分区
1.全球分区与国际分区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划分
-世界的大洲、大洋和国际水域划分
2.中国的自然地理分区
-中国的大陆地形和主要山脉、河流
-中国的气候分区
-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
五、人口与城市
1.人口与人口统计指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流动
2.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的定义和特征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六、农业与工业
1.农业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的主要农业区
-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2.工业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的主要工业区
-工业化进程和环境保护
七、交通与通信
1.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类型
-陆上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
2.通信的发展和方式
-传统通信方式和现代通信方式
-通信技术的影响和挑战
八、地理科学方法和技能
1.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调查和观察
-实地考察和采集资料
2.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
-地图阅读和图件判断能力
-图形表达和报告写作能力
以上是七年级下地理复习的主要提纲,根据这些内容,你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祝你考试顺利!。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内容最全面-)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内容最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1363253abe23482fb5da4c19.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六章我们生活的---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西南隔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
2.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原因是: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长)七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地区国家东亚:中国、蒙占、朝鲜、国、日本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北亚:俄罗斯的一部分4.东亚的国家有:中国蒙古朝鲜国日本6.亚洲地形的特点:1)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3)地面起伏大7.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部.8.亚洲气候的特点1)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记住P7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836e01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1.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一. 地球与地理坐标
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地球的三个运动
3.经纬度和地理坐标的概念和意义
二. 自然环境与资源
1.大气环境和气候
–气候带与气候要素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3.生物资源和自然灾害
–中国的主要生物资源和利用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三.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人口问题和人口分布
–城市的发展和影响
2.交通与通信
–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
–通信技术和通信发展
3.区位与区域规划
–区位优势和区位条件
–区域规划的发展和实施
四. 地理信息与技术
1.地图与地图制图
–地图的分类和制作方法
–地图符号和比例尺
2.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遥感技术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五. 地理观念与环境保护
1.可持续发展与地理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地理观念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环境污染与保护
–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和原因
–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和倡议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地理的复习提纲,希望可以帮助你进行复习和总结。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40c507d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3.png)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第四章⾃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节⽔资源及其开发利⽤p4—p11⼀⽔是重要的⾃然资源1、⾃然资源:⼈类直接从⾃然界获得、⽤于⽣活和⽣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然资源。
2、主要包括:⽔资源、⼟地资源、矿产资源、⽓候资源、⽣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资源:可以持续利⽤,利⽤后还能循环再⽣、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地、⽔、⽣物等)②⾮可再⽣资源:⽤⼀点就少⼀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越⽤越少。
(煤炭资源)4、淡⽔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湖泊中的⽔、⾼⼭积雪、冰川以及地下⽔等。
(地球上⽔量的97.5%为咸⽔,淡⽔只占2.5%,⽽且68.7%的淡⽔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资源主要来⾃⼤⽓降⽔。
降落在地⾯的⽔,⼀部分沿地⾯流动,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渗⼊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随降⽔的变化⽽变化。
⼀般来说,降⽔多的地区,淡⽔资源丰富;降⽔少的地区,淡⽔资源贫乏。
⼆、我国⽔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量减少。
影响:⽔旱灾害。
降⽔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的年际变化⼤,造成径流年际变化⼤,连续⼏年的丰⽔或连续⼏年的枯⽔。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状态。
影响:北⽅平原⼴阔,耕地⾯积⼤,⼈⼝密集,⼈均⽔资源量少,加剧北⽅缺⽔的状况。
3、⽔污染原因:⼯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直接排⼊河流、湖泊。
北⽅地区⽔资源缺乏,⽔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保护⽔资源1、供⽔紧张原因:利⽤率低、浪费严重、⽔污染也降低了⽔资源的利⽤价值。
解决⽅法:合理利⽤和节约⽤⽔。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七年级地理下课本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下课本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3ba9efff78a6529657d5333.png)
20XX年七年级地理下课本复习提纲不要嘲笑铁树。
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七年级地理课本知识。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课本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七年级地理下课本复习提纲(一)印度1、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位于中国西南面,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北邻中国,西北巴基斯坦,西南马尔代夫,东南斯里兰卡…2、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中国第一),人口依然快速增长。
人口众多的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广大。
人口众多的劣势:饥饿贫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污染…3、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从亚洲大陆吹来;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吹来。
4、西南季风强造成水灾,弱造成旱灾,使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产量不稳定。
5、印度承接世界1/2的服务外包业,其中的软件外包业占世界的2/3,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七年级地理下课本复习提纲(二)中东1、中东位置特征:三洲五海之地(亚、欧、非洲,里海(是个湖)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中东包括西亚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
2、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埃及地跨亚洲非洲;土耳其跨亚洲欧洲;阿塞拜疆跨亚洲欧洲。
3、中东是目前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生产最多、输出最多的地区。
石油资源集中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中东绝大多数石油通过海运,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北美。
4、中东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燥,河流稀少,导致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分配矛盾成为战争一大因素。
5、中东文化多元,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
伊斯兰教圣城——麦加。
6、中东的阿拉伯男人缠白色头巾和宽大白色长袍→可反射太阳辐射,吸热少。
中东气候干燥沙漠广布,因而骆驼成为传统交通工具。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文档资料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word版-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6f895133c1ec5da51e2703d.png)
一.自然资源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工业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工业的分类:①重工业: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②轻工业: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二.矿产资源与工业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2.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比如:阳光、空气、水和生物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比如:天然气、石油、煤炭等。
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3..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和永久积雪的形式存在。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5.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很少。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水资源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①在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
<1>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2>解决措施:修建水库。
比如:三峡水库②在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分布总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2>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比如: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七下地理提纲完整
![七下地理提纲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0e5fd5f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9.png)
七下地理提纲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P21、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理由赤道以北)和东半球半球(理由由经度决定的)。
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西与D欧洲相连,西南与E非洲为邻,东北隔F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P52、亚洲的地形特征:①以什么为主?②地面高低状况?③地势特点(由河流流向决定的,河流流向是什么?)亚洲的地形特征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由河流流向决定的)河流流向:由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流。
3、“地球之颠”指?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世界屋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是?“地球之颠”指珠穆朗玛峰。
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是亚洲。
P64、欧洲地形以什么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是?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是欧洲。
P75、亚洲的气候特征:①除什么气候外,亚洲气候都有,因此亚洲气候有什么特点?②以什么气候为主?③什么气候显著。
亚洲的气候特征: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亚洲气候都有,因此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以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季风气候显著。
6、亚洲地跨哪些带?为什么?北半球的“寒极”指哪里?亚洲东部由南往北有哪三种季风气候?为什么有三种不同的季风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因为大部分处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北半球的“寒极”指奥伊米亚康,亚洲东部由南往北有三种季风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⑧亚热带季风气候、⑨温带季风气候,因为南北跨纬度广,所以有三种不同的季风气候。
7、欧洲拥有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两种气候,是哪两种,在地图上填出名称,说出它们的特征。
欧洲拥有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两种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⑩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P98、亚洲河流特征:①流向、注入哪三大洋?②什么区面积广大?亚洲河流流向由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分别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83839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6.png)
一、气候与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影响气候的因素3.不同气候带的特征及分布情况4.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5.降水和云的形成原因二、水资源与水循环1.水循环的过程及重要性2.中国的水资源特点及分布情况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4.中国的主要江河和湖泊5.重要的水利工程与水资源的利用三、岩石和地壳运动1.岩石的成因和分类2.地壳运动的原因和类型3.中国的主要地壳构造和地震活动4.地壳运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5.防震减灾的措施与意义四、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3.中国的人口分布与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4.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问题5.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五、城市的发展与规划1.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影响2.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区划3.城市交通和交通问题的解决4.城市环境保护与绿化5.城市用地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六、生态环境与保护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2.生态平衡与人类活动的破坏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4.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5.环境保护的措施和重要性七、人口与城市化1.人口变动与人口迁移的原因2.人口统计指标与人口结构3.中国人口问题及对策4.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管理5.社会保障与人口老龄化问题八、经济与人类活动1.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的变化2.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农业技术3.工业化的进程和区域分布4.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5.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和重点以上提纲仅为参考,请根据教材内容和老师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主要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
![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主要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6643259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a.png)
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主要考点复习提纲第四章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r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自然资源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分类定义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育非可再生资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珍惜和节约使用。
然资源。
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使用环保购物袋。
不喟桌夕周管卡二、水资源1.概念: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2.组成: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
3.来源:大气降水4.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l.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时空分布特点南丰北缺,东多西少(或从东地区分布不均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第1页共19页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1时间分配不均1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I兴建水库(如三峡、小浪底)2.我国缺水砐严重的的是华北和西北地区。
3.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属千温带季风气候。
春季降水量较少,蒸发矗大,所以春旱特别严重。
社会经济原因: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生产生活衙水量大。
4.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及各方案优缺点。
(P77-78内容及图3.16)方案优点缺点西线输水线路最短。
地形复杂,起伏大,工程难度大。
中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
@水CD需要挖输水渠道,工程域大。
源地水质好。
@可调水品小东线O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CD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耗能大,小,工期短。
@可调水量大。
运营费高。
@水质较差。
4.缓解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5.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措施(1)农业节水:G)改变灌溉方式:改漫灌、自流灌溉为喷灌、滴灌。
Q)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节水的作物。
§)减少衣药、化肥的使用--减少污染(2)工业节水:G)工业用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57fbfc9ad51f01dc281f12f.png)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陆位置:占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经纬度位置:26°E——171°W,11°S——81°N2.世界第一大洲,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3.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4.亚洲地势: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5.亚洲大陆沿北纬30°由西向东,地势“低——高——低”(P7图6.9重点掌握)6.河流特点:从中间流向四周,呈放射状。
7.背诵第8页阅读材料中的亚洲地理集锦8.亚洲的气候特征: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9.亚洲广大的内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10.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一节日本1.地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其附近小的岛屿组成。
(重点掌握14页日本地形图)2.地形: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
3.日本多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富士山4.加工贸易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进口(原料、燃料)——加工(科技和劳动力)——出口(工业制成品)5.18页活动题,日本工业区主要有哪些,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6.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
和服,和食,和屋第二节东南亚1.位置:“十字路口”(链接亚洲、大洋洲。
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e290e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e.png)
一、地球及其与宇宙的关系1.地球的形状及特点-地球的形状:近乎球形-地球特点:自转、公转、倾斜、地壳构造2.地球的东西南北-地理坐标系3.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天体望远镜的使用-人造卫星的运行二、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公转1.地球的自转-反映:日出日落和太阳的高度角变化-影响: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椭圆(赤道和极圈气候差异)2.地球的公转-时间: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反映: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三、地球的倾斜与四季变化1.地球的倾斜-反映: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地球倾斜与四季的关系-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变化-四季变化的原因四、地球的地理坐标1.地球的经度和纬度-反映:地球表面的点的位置2.通过经纬度确定位置-经度(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全球划分-纬度(纬线):北纬、南纬3.地球上的地方时-反映:地方时和标准时间五、地球的地貌1.地球表层的变化-山、丘、盆地、高原、平原、海岸2.地理标志-地理标志的含义和作用-河流、湖泊、山脉、大洲等六、地理信息系统(GIS)1.GIS的概念和功能-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地理数据2.GIS的应用领域-地图制图、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七、地球表层的气候1.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反映:温度、降水、气压、风向、湿度2.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北极地带、寒带、温带、副热带、热带气候带-草原气候、雨林气候、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八、地球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农业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2.自然资源的好与坏-持续利用、合理开发和保护九、人类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1.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发展等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反映: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七下地理全册《知识提纲》
![七下地理全册《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aa756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1.png)
七下地理全册《知识提纲》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地图的制作与利用-地图的类型与分类-地图上的符号与颜色解析-地图与地球的比例关系-制图与使用中的误差与校正二、中国的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中国的地理位置与邻国-中国的国土面积与行政区划2.境内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分类-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与分布3.主要自然地理区域-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域分类-中国主要自然地理区域的特征与分布三、资源环境与保护1.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与利用-水资源与利用-森林资源与利用-矿产资源与利用-能源资源与利用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四、人口与城市1.人口问题-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迁移与城市化2.城市与乡村-城市的特点与分类-城市化进程与发展-农村的特点与发展五、交通与通信1.交通运输-陆上交通与公路-水上交通与港口-空中交通与机场-管道运输2.通信与信息技术-通信方式与媒介-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六、农业与工业1.农业生产与发展-主要农产品的种植与养殖-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2.工业生产与发展-主要工业部门与产品-工业分布与发展规律-工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七、不平衡的地区发展1.区域发展差异-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政策与措施2.贫富差距与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的原因与影响-社会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八、地方风土人情1.各地特色与文化-各地自然风景与名胜古迹-各地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2.生活方式与生活品质-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与习俗-不同地区的生活品质与影响因素。
新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2023最新编辑)
![新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2023最新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a135634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c.png)
新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2023最新编辑)
1. 自然地理
- 大气层,包括大气成分和大气结构
- 水循环和水资源
- 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季节的影响
-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 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理要素
- 气候带和气候要素
2. 人文地理
- 人口与人口分布
- 农业和农业区划
- 工业和工业区划
- 交通运输及其发展
- 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
-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区域地理
- 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 中国的主要地理区域划分
- 中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分布
- 中国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
- 中国的中心城市和特色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功能
4. 地图技能
- 读图能力
- 绘制简单地图
- 利用地图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 利用地图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和获取
- 利用GPS等工具进行位置定位
该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学生复习新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内容,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该提纲按照教材的章节编排,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地图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提纲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并通过练习题和实例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该提纲也可以作为老师备课和教学参考的工具,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复习内容。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2)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2)](https://img.taocdn.com/s3/m/5f034e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d.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1. 地理资源与环境问题
•地理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区别与联系
•不同类型地理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影响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划
•中国境内的主要地理环境区划特征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特点
•中国的地貌特征与地理景观
3. 中国的水资源
•中国的水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的大江大河和湖泊
•中国的地下水资源与特点
•中国的水问题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4. 中国的气候与农业
•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区划
•中国的气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适应气候的方式5. 世界人口与城市化问题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
•世界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影响
•世界城市化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6. 世界地理与经济联系
•世界地理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世界地理与资源开发的关系
•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与分工合作
•世界贸易与经济全球化
7. 世界文化与地理
•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世界不同文化的分布特点
•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
8. 地理技术与世界地理研究
•地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作用
•世界地理研究的主要方法与进展
•地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上为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
你将对地理资源、中国和世界的地理环境、气候、人口、城市化、经济联系、文化以及地理研究等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可领取电子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可领取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6b810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8.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可领取电子版)1、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3、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洲6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5、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6、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7、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8、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9、亚洲发达的国家日本,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是依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新加坡、韩国、马亚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10、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
11、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12、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的地方,地壳活动频繁。
13、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
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工业分布的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③产品主要出口④沿海多平原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地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地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db10d6f910ef12d2af9e7c0.png)
复习以主书为主,提纲和练习册为辅,特别是练习册上和卷子上的图。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概念及分类。
能分辨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
2、能分辩可再生和非可再生。
矿产类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天然气等)。
3、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包括江河、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可直接利用),冰川、永久积雪(难直接利用)。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衡量水资源以(径流量)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第六),人均占1/4。
主要分布特点(1)时间:夏秋多、春秋少。
(解决方法:修建水库);(2)空间:南方多,北方少,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解决方法:跨流域调水)。
5、我国缺水严重地区(华北地区)。
6、南水北调:记住图,找到京杭运河。
知道从(长江)上中下游调到(华北)和(西北)。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见教材13页图B)2、土地资源特点:(1)总量多,人均少。
(2)山地多,平地少。
(3)后备耕地资源少,且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偏远地区。
“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3、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副业)。
(不包括旅游业)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将全国分为(东南)和(西北)/ 北方(多):降水少,气温低。
(旱地)/(平原):种植业区(秦岭---淮河)为界东南:` 南方(少):湿热多雨(93%水田)`(山地):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西北: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5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基本国策)6(粮食问题)尤为重要;(水稻基因工程)世界领先水平。
第三节:(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煤海”----山西1、煤炭:“工业的粮食”。
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最丰富);大型煤田名称、分布地方。
2、石油:“工业的血液”。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和沿海大陆架);大型油田名称、分布地方。
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8c7144533687e21af45a98e.png)
§6.1 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亚洲,亚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3.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 从东西半球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从五带分析,亚洲大部分地处北温带;从海陆位置分析,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接壤。
(见课本第2页图6.1)5.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见课本第4页图6.5,并在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地理事物)6.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和东南亚6个地区;其中东亚共有5个国家分别为中国、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
(见课本第3页图6.4,并在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区域)7.亚洲拥有的部分世界之最:(1)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2)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米;(3)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4)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为咸水湖;(5)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米;(7)世界最....的淡.水湖;(6)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00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8)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见课本第4页图6.5,并在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地理事物)8.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9.亚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势特点为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受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河流流向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10.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气候有以下三大特点:(1)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洲东海岸气候类型以季风气候为主,该气候的特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煤炭资源)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p12—p19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2、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因地制宜:利用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
3、东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东南部特点:土地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
(种植业)在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南方:湿热多雨,集中了93%的水田。
(水稻)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区。
(小麦、棉花)4、森林分布:东南部的山地地区。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5、畜牧业分布:西北部,草场广布。
(内蒙古盛产三河马、三河牛)三、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土地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破坏严重。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
④后备资源不足。
3、解决办法: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宜粮则粮,宜牧则牧。
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第三节工业p20—p26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一、矿产资源与工业1、煤炭资源——“工业的粮食”。
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
(“煤海”——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1/3)2、石油——“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
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
(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正开发新的大油田)3、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分布: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资源储量最大。
特点:贫矿多,富矿少。
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1、主要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2、分布特点:向沿海地区分布。
(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内河运输与祖国内陆联系)三、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1、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②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3、类型:电子和信息类产业、机电一体化类产业、生物技术类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4、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5、影响因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航空航天工程、基因工程、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6、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交通运输p27—p331、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
(管道)2、铁路分布格局:纵贯南北、横穿东西。
3、公路发展比较快,成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高速公路,在省际交通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航空以首都北京为中心。
航空运输的发达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交通运输网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三、交通运输网的作用“要致富,先修路”、“先行官”、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p36—p41一、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2、居住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目的就是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条件,如洪水、寒冷等的干扰和损害,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族的服饰各具特色。
服饰成为区别我国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
(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
)②名字新奇,耐人寻味:“紫龙脱袍”、“霸王别姬”③八大菜系:山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广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
(防湿作用)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
二、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由于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3、服饰的基本功能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等。
自然坏境影响人们的服饰。
4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响也非常大。
如: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势盖起吊脚楼;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5、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生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例如: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资源,多建筑石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当地出产的竹木,建造竹楼;西北地区的人们则将黄土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p42—p47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1、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2、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3、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2、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①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②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
3、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p48—p531、怎样确定旅游目的地?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闲暇时间来确定。
2、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答: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旅行社,甚至亲戚朋友,都是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的源地。
3、选择旅游路线的基本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4、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①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或多边形),尽量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④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5、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需的东西?答:①必要的衣物。
②常用的必备药品。
③小小针线包。
④照相机、胶卷(摄像机、望远镜、指南针等)。
⑤足够的钱(信用卡)。
⑥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阻挡了东南海洋气流北上,使得秦岭以南降水充足,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决定了秦岭南北两侧自然景观的差异。
秦岭向东延伸与淮河相接,是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区的界限。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温暖带和亚热带之间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
(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约一致,又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