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号子

合集下载

三峡人家自驾游攻略

三峡人家自驾游攻略

三峡人家自驾游攻略三峡人家,依山傍水,风情如画:传统的三峡吊脚楼点缀于山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篷船安静地泊在三峡人家门前,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三峡人家自驾游攻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三峡人家自驾游景点攻略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

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军事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和今日人家。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

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浓郁风情。

三峡人家融合三峡文化之精髓,巴风楚韵,峡江今昔,一览无余。

壮伟的长江哺育了三峡文化,它是巴楚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华,巴楚文化在这里交融、繁衍、发展。

当博大与神秘结缘,辉煌与厚重联姻,三峡人家就注定是三峡旅游的传奇。

活动巴王宫表演巴王宫南曲演奏:即时表演巴王宫武术表演:即时表演明月阁表演明月阁表演厅:一小时一场峡江号子峡江号子:即时表演土家婚嫁楼表演土家婚嫁楼表演:即时表演。

这是游客可以互动的环节哦!游客可以参演新郎、轿夫、旗手等。

注意在新郎新娘敬酒的时候是土家人自酿的包谷酒,如若不能饮酒请委婉的拒绝吧~自驾1、自驾游客可在“夜明珠”出口下高速公路。

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_现状与保护

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_现状与保护

第40卷第11期2009年6月 人 民 长 江Yangtze R iverVol .40,No .11June,2009收稿日期:2009-04-24作者简介:熊尚全,男,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系。

文章编号:1001-4179(2009)11-0087-03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现状与保护熊尚全(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系,重庆404000)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而长江三峡库区,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族群、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地,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前景堪忧。

着重分析了长江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及其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就其保护和传承措施加以探讨。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传承;三峡库区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江三峡古代文明的组成部分,包含了大三峡地区的历史信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库区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峡工程建设和三峡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充分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三峡库区湖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1.1 口头传统和表述(1)流传的神话传说故事和民间故事十分丰富,广为流传的故事有宜昌的《张法官》、《蔡招摇的故事》、《陈瓦匠的故事》、《王大脚》、《陈中贞的故事》、《野人家家》、《肚儿饿》等,巴东县的《佘氏婆婆》、《脱排》、《陈家破》、《老鬼子嫁姑娘》、《鬼也怕人》等。

(2)川江号子。

提起三峡,人们最为熟悉的就是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它曾从长江三峡唱遍全国甚至被介绍到国外,被国外称之为“中国的伏尔加船夫曲”。

浅谈峡江号子的艺术特征

浅谈峡江号子的艺术特征

浅谈峡江号子的艺术特征齐瑜【摘要】峡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长江三峡一代,是拉船的纤夫们最原始的生活体现,也是他们极限的呐喊,富有强烈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美感.本文从峡江号子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及演唱形式出发,对峡江号子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1页(P77)【关键词】峡江号子;艺术特征;旋律;节奏;歌词【作者】齐瑜【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正文语种】中文峡江号子是源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流域的汉族民歌,主要流传于滩多水急的长江三峡西陵峡一带,是湖北省汉族民歌号子类中最富特色,最具有代表性的歌种。

峡江号子根据船行进的过程可分为平水号子,见滩号子,冲滩号子和胜利号子。

顾名思义,平水号子是在平水时演唱的号子,快要到达险滩时船夫们呼喊的是见滩号子,冲滩过程中船夫们呼喊冲滩号子,最后胜利到达彼岸时则唱起了胜利号子响彻山谷。

这些号子在生命极限的考验中产生,表现了船夫们坚强的意志和战胜自然的决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峡江号子朴素且充满力量,他们简单到不可删减的地步。

峡江号子只有简朴的“板腔”调、“哦火”腔,没有任何其他的装饰,同时又运用了民族五声调式音阶,没有4和7音。

在平水号子和胜利号子中船夫们的心情是悠闲和喜悦的,所以旋律多为跳进,且以大跳居多,偶尔伴有小跳加以填充,音乐显得收放自如。

在见滩号子和冲滩号子中旋律表现得更多的是船夫们齐心协力的呐喊,以级进而简单的音凸显出他们内心的激动与不畏艰险的品质,一种不断向上的力量促使他们在最危险的地方顺利通过。

峡江号子最突出的就是它的节奏特点,这也是号子的独特魅力所在。

(一)平水号子平水号子一般在平静的江面演唱,节奏较为自由,其婉转高亢的音调回荡在山谷间,自由的节奏拉长了平水江面的宽度,显得格外迷人,船夫们仿佛在憧憬着美好的生活。

(二)见滩号子顾名思义,见滩号子是船夫们见到险滩而唱的号子。

三峡船工“号子王”

三峡船工“号子王”

三峡船工“号子王”哟……在长一分多钟的号子声中,一位身袭白衣,头顶大红头巾,腰扎大红腰带的老人,带领船工们以摇橹的姿势缓缓出场,深情演绎千古绝唱《峡江船工号子》。

在众船工的衬托下,胡老显得精神抖擞、威风凛凛……这位老人就是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得主,被人们称为“峡江号子王”的83岁老人胡振浩。

胡老虽年逾八旬,却一头黑发,面色红润,声音洪亮。

老人说,“曲折、辛酸、执着、成功”是他的一生的写照。

演“大胡子连长”出名胡振浩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

其祖籍秭归,1924年生于武汉。

父亲早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在武汉开办医院。

家有四子一女,胡振浩是最小的一个。

母亲见其从小爱唱爱跳,违背父亲要其学医的意愿,让其师从毛剑秋先生学京剧,唱青衣花旦。

抗战爆发,武汉沦陷后,他们举家西迁,父亲去重庆重操旧业,他和母亲回到秭归。

抗战胜利后,胡振浩遵从父亲的愿望考取了当时的湖北医学院。

然而,生性好动的胡振浩对医学并无兴趣。

于是,一年后,他自动辍学回到秭归,在城关中学当了一名英语教师。

1949年,秭归解放。

会拉会唱的胡振浩很快引起组织的注意,并派他组建文艺演出队下乡宣教。

酷爱艺术的胡振浩从此和文艺结缘。

在胡老的记忆里,至今印象最深的还是扮演“大胡子连长”的那段岁月。

1950年春天,由胡振浩编排的戏剧《刘胡兰》在县城首次公演,观看演出的是几十名刚刚入党的新党员。

戏中,胡振浩扮演国民党的“大胡子连长”,当演到他下令要铡刘胡兰时,一个手电筒突然从台下砸来,随即,台下的砖瓦、石块一齐飞来,胡振浩的额头被砸出了个血窟窿,县人武部长不得不登场解围……这一砸,也砸出了他的名气。

出了名的胡振浩,在演出中结识了小他10岁的杜书云。

大篷车式的演出,使得两人心心相印。

当时,演配角的杜书云是胡振浩班上的学生。

1951年,师生两人坠入爱河。

因胡振浩家庭成分不好,师生二人的恋爱遭到杜书云家人的强烈反对。

1953年,杜书云偷偷地找到在城关民政部门工作的亲戚办了结婚证。

三峡纤夫文化价值论析

三峡纤夫文化价值论析

三峡纤夫文化价值论析赖永兵三峡纤夫作为职业形态已走进历史,但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却能永续。

本文主要就三峡纤夫文化在历史、民俗和审美方面的价值展开论述,兼及三峡纤夫文化的保护传承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投入使用,纤夫)))这一在峡江两岸存在了千百年的特殊职业,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三峡纤夫们以其简单而不失凝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所展现的文化价值却值得我们铭记于心、永久珍藏。

一、三峡纤夫概况三峡纤夫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是长江人力木船航运时代在峡江两岸专以拉纤和划船为生的人,其主体来源是川江河谷沿岸的贫困土著山民,习水性、会游泳,较为熟识峡江险恶的地理环境,其存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千年前的巴人时代。

三峡纤夫的生活平凡而艰险,终年往来于峡江之间,独自为群,漂泊不定。

一般而言,体魄是否健壮及肩膀的骨头是否够硬,是衡量一位纤夫合格与否的首要标准,因为纤夫在劳作过程中往往面对的是异常沉重而艰险的拉纤任务,湍急的江水、负重逆行的船只以及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化都要求三峡纤夫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谙习水性和掌握娴熟的拉纤技术也是必备工作条件。

面对桀骜不驯的滔滔江水,处身变幻莫测的峡谷环境,三峡纤夫在与大自然的搏击中不时会出现意外伤亡。

酷暑严寒,冬去春来,峡江上沿着纤绳一字排开的一个个赤条条的三峡纤夫,背对着船头,在岸边、在水中,在惊天动地的齐整号子声中奋力前进,那悲壮场面、浩大声势令人震撼。

与三峡纤夫的拉纤劳作如影随形的是那响彻苍穹的峡江号子。

峡江号子是三峡纤夫们在拉纤时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专门的号工领唱,其余纤夫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0的民间歌唱形式。

在险滩急流中,峡江号子雄伟浑厚而高亢,短促有力,使大家精神集中,全身心投入拉纤和划船工作。

除了峡江号子,纤夫石也是三峡纤夫艰辛劳作的见证,民间有/纤夫泪石0的说法。

纤夫石是三峡纤夫们不可或缺的劳作器具,每当拉纤时,纤夫们总要匍匐行进在纤道岩石上,粗大的纤绳在峡江边矗立着的纤夫石上艰难滑动,配合着纤夫们铿锵有力的号子节奏,在湍急的江水中的沉重船只由此得以缓慢地向前行驶。

三峡人家一日游玩攻略

三峡人家一日游玩攻略

三峡人家一日游玩攻略龙津溪——明月阁——巴王寨——石令牌——邀月亭——灯影石游玩时长:全程游览约需4个多小时。

游玩路程:抵达码头:在胡金滩码头乘坐三峡人家渡船抵达当阳头码头。

在龙津溪口观赏“峡江号子”非遗表演、“忘尘谷”古风舞蹈表演,游览龙津溪,观赏水上人家、龙溪桥、溪边人家、七叠泉、甘液亭、悬棺、黄龙瀑等景点,在婚嫁楼观看体验土家婚嫁表演。

宜昌三峡人家一日游游玩路线攻略从龙津溪出来后,顺着沿江景观步游道步行,经诗歌长廊,沿途领略灯影峡的波光云影,壮丽山川。

在明月阁午餐后,乘坐自动扶梯上巴王寨。

自动扶梯票30元/人次(单程)。

在巴王寨中寨广场观赏民俗歌舞演出,到茶盐古道观看“三棒鼓”“夷陵楠管”“皮影戏”“夷陵版画”“南曲”“三音歌”等非遗表演及展示,沿途可现场观摩“铁匠铺”“铜匠铺”“木作”“蜡染”“织布”等传统手工艺展示,在陶坊观看陶艺制作,游览巴王宫了解巴族生活和武备防御形态,经石令牌上山,观赏大型古装剧《鹤唳华亭》取景地邀月亭,俯瞰明月湾全景,观赏万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

下山:乘坐索道缆车下山,索道票30元/人次(单程)或50元/人次(往返),在索道站码头乘坐三峡人家渡船返回胡金滩码头,结束愉快的“媚动峡江三峡人家”之旅。

宜昌三峡人家一日游游玩路线攻略游览路线二索道站——灯影石——邀月亭——石令牌——巴王寨——明月阁——龙津溪游玩时长:全程游览约需4个多小时。

游玩路程:上山:乘坐索道缆车上山,索道票30元/人次(单程)或50元/人次(往返)。

观赏万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大型古装剧《鹤唳华亭》取景地邀月亭,俯瞰明月湾全。

经石令牌抵达巴王寨,到茶盐古道观看“三棒鼓”“夷陵楠管”“皮影戏”“夷陵版画”“南曲”“三音歌”等非遗表演及展示,沿途可现场观摩“铁匠铺”“铜匠铺”“木作”“蜡染”“织布”等传统手工艺展示,在陶坊观看陶艺制作,游览巴王宫了解巴族生活和武备防御形态,在巴王寨中寨广场观赏民俗歌舞演出,沿山道下山。

峡江号子的源流及艺术特色

峡江号子的源流及艺术特色

Origin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River Work Chants 作者: 杜鸿[1];李沂[2]
作者机构: [1]湖北省文联创作研究部,湖北武汉430077;[2]湖北省宜昌艺术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0
出版物刊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9-163页
主题词: 共生性;生命极限;民间智慧;呐喊
摘要:峡江号子依赖木船、险滩和纤工船工而存在,三个元素缺一不可。

峡江号子是纤夫船工生命极限上的呐喊,是他们对生命这个最本质的欲望欠缺所产生的诉求和极度热爱。

在艺术气质上,峡江号子与主流文化意识始终保持着隔膜和分离,这是民间智慧对应的直觉智慧及其艺术方式所决定的。

而其强烈的野性美、原始的活性美和摧枯拉朽的力量美,呈示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是其它文化艺术所难能企及的。

“非遗”视域下峡江船工号子的历史回溯与音乐解构——以峡江纤夫号子为例

“非遗”视域下峡江船工号子的历史回溯与音乐解构——以峡江纤夫号子为例

子、打夯号子、赶溪号子、放排号子等)、山歌、曲艺等元素融入到纤夫号子中。

如现存的部分峡江纤夫号子里就有民间说唱的“数板”元素横插其中,也有其他水事号子的相同素材。

经过不同主体的传唱,纤夫号子无形中实现了一个“滚雪球”的积累过程,吸纳了更多的民间其他音乐元素。

而纤夫们的区域性流动又带动了各区域音乐元素的融入,如在峡江区域内流动性较强的“趟工”和“散工”,极大地丰富了纤夫号子。

二是纤夫号子随传唱主体心理能力的提高而发展。

劳作时号令式单调的“嘿佐”“咳”“也嚯哟”很难表达纤夫们复杂的内心情感。

此时纤夫们的想象力成为内在情感到音乐表现外化的途径。

“创造性的想象力把作曲家的情感和思想统统转变为音乐的形式……”纤夫们用自己的想象力作用于纤夫号子,再以纤夫号子为介体去表达他们的内在情感。

另外,纤夫们身在凶险的劳动环境中,生死无常,便也会寄托于“巫祝乞神”。

如船工号子中的“巫祝号子”,在拉“抢滩纤”时喊的“打上风”,带有“巫祝乞神”色彩的“唤风号子”。

这种号子没有唱词,只是语气助词,在“呜啰﹣哦嗬嗬”的长啸中,唤来“风神”助他们冲险滩、搏激流,以慰藉安全感的缺失。

(三)“非遗”背景下的活态传承新中国成立以来,航运业得到快速发展,对长江“黄金水道”的大力养护,使得峡江流域曾经凶险密布的暗礁、险滩亦永沉江底。

此时,船工纤夫的职业形态大量萎缩,残存的船工纤夫退缩到支流内河的局部流域。

当“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后,依附木船出现而出现的峡江船工,也随着木船的彻底消失而消失了。

至此,从远古走来的峡江船工号子,在峡江的河道里回荡千年以后,消失陨灭了。

从劳动中脱离出来的峡江号子在“非遗”的背景下,以一种新的形态得到了“重生”,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

被称为“峡江号子王”“三峡号子活化石”的胡振浩(1924-2009)就是峡江号子传承人的典型代表。

胡振浩秉承着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特殊情感,三十多岁开始系统研究峡江船工号子。

(7)--2012年春季学期《三峡文化》课程试卷答案

(7)--2012年春季学期《三峡文化》课程试卷答案

2012年春季学期《三峡文化》课程考试试卷(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巴楚文化:并非“巴文化”和“楚文化”这两种文化称谓的并列,而是指春秋战国以来在荆楚与巴蜀交接之地也即长江三峡及周边地区由巴、楚土著文化相互融会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

从本质上看,“巴楚文化”是一种“交融文化”,它本身已不再分得清巴、楚的界限,而是一种亦巴亦楚、非巴非楚、巴中有楚、楚中有巴的新的区域历史文化类型。

从这种意义上看,用“三峡文化”来命名这种交融文化似乎更为合理。

2.竹枝词: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3.峡江号子:是指流传在滩多水急的长江三峡西陵峡一带行船过程中船工呼喊的号子,以及装卸、泊船时呼喊的码头号子和搬运号子。

峡江号子,伴随着劳动节奏而歌,以高亢、浑厚、雄壮、有力,节奏铿锵,表现形式为一领众合,有喊唱、呼啸、翻唱等。

长江峡江号子是湖北民歌号子类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歌种,现存126首,其中船工号子94首,包括拖扛、搬艄、推桡、拉纤、收纤、撑帆、摇橹、唤风、慢板等9种;搬运号子32首,包括起舱、出舱、发签、踩花包、抬大件扯铅丝、上跳板、平路、上坡、下坡、摇车和数数等。

峡江号子是船工在对生命极限的考验中产生的,是群体劳作创造的生命乐章。

4.《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

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共12卷,约11万字。

峡江号子台词

峡江号子台词

峡江号子台词
音绕川,人心震撼,峡江号子,直冲上云霄!艄公及纤夫,竭力齐声喊!
峡江礁石如林立,猿猱畏望江水寒。

长江滚滚过帆船,勇搏激流一身胆。

平摊启航号壮行,众志成城豪情飞云山。

一声号子九州凝神听,八面涛声四海昂首啸。

初闻恰似瀑起步,号音起伏响群山。

群山心宫绕妙音,松柏梧桐争先听:
西陵峡上,滩连滩,
我的连手,哟荷哟!
青滩,泄滩,崆岭滩,
哟荷,也荷哟荷荷。

滩滩都是鬼门关,
我的连手,哟荷哟,
百泉高奏曲,万籁皆应和,啸吟不绝萦肠肝。

开动帆船下险滩,一泻千尺腾狂澜。

号子高亢热血涌,齐心协力悬正帆。

再闻犹如江激荡,音律豪迈势奔放。

号角吹响无畏惧,战鼓猛擂朝前方。

群群游鱼跃水面,纷纷听:
船过三峡呀,
人心寒!哟荷也,荷哟荷荷,
最怕是崆岭呀,
鬼门关!
一声的号子,
我一身的汗!
一声的号子,
我一身的胆!
三声号子又一滩,
我的连手,哟荷也荷哟荷荷。

初三作文:峡江号子作文1000字

初三作文:峡江号子作文1000字

峡江号子一位位纤夫蹲坐在滩边。

江水在它们的身后滚滚流淌,激起朵朵浪花。

他们赤裸着上身,一条白汗巾搭在肩头。

阳光照耀着他们麦色的皮肤,看起来,是那么的朴实而充满活力。

他们神情安静,注视远处峡口,似乎要望穿滔滔江水。

但随着那满载外出赶工的人的木船缓缓地驶来,他们的满腔热血顿时就与那滔滔潮水一样,汹涌澎湃起来。

听!一声高喊响彻深谷,响彻峡江,响彻千山!百十个纤夫,同时拽着一根根牢牢拴在船上的麻绳,一股劲向前冲。

一簇簇烈火,是他们鲜红的头巾;一团团火花,是他们闪射的瞳仁;一头头猛牛,是他们有力的身躯!多么有力,多么精神,而又是多么自然,多么朴素!这就是峡江号子!喊一声号子,江水仿佛更加汹涌了,阳光仿佛更加刺眼了,群山仿佛更加厚重了!使人想起:滚滚长江东逝水!使人想起:三峡波涛壮,秋深鼓棹前!使人想起:冲过重重峡口,冲破重重险滩的那股力量!想到这里,心中便仿佛多了那么一股劲,可以冲破黄牛山,冲破兵书宝剑峡冲破青滩泄滩空岭滩,冲破千山万水,冲破一切束缚与羁绊,直冲云霄!这就是峡江号子!“哎呀嘿嘿,伙计们使力来大家来干啦哎嘿……”一位位纤夫高喊着号子,一起发力向前,拉得原本困在滩头的木船几乎脱困。

一声声号子回荡在谷间,嘿嘿,嘿嘿,嘿嘿,势如猛牛,撞下崖上松动的石子,激得江中浪花澎湃,也激得船上的人心中心潮涌动。

嘿嘿嘿嘿的昂扬的斗志,嘿嘿嘿嘿的无限的力量,嘿嘿嘿嘿的四溢的活力,嘿嘿嘿嘿的饱满的精气神!团结起来,一心向前,这就是峡江号子!一声声号子,回荡在峡江天地间,飘过神女峰,荡过神农溪,渡过大江,翻过大巴山,也捎给山里放羊娃一个走出大山的梦。

那一位位纤夫仍在坚持着,他们将身子尽可能地向前倾,使足了劲把脚往后蹬,他们已经来不及擦拭溅在腿上的泥水,来不及拾起掉在石摊上那染满汗水的纱巾。

他们拼命拽着一根根缆绳,一声声号子似乎要震得世界天崩地裂,他们的一声声高喊早已成了咆哮!船过了滩,纤夫们也顿时松了口气,他们拽着的,不只是一根根缆绳,一艘沉重的木船,一船老乡,更肩负着家乡发展的希望。

峡江号子与川江号子的比较研究

峡江号子与川江号子的比较研究

峡江号子与川江号子的比较研究
王育华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川江号子和峡江号子是人与自然搏斗、碰撞产生的精神遗产,是船工们在长江为了生存与险滩恶水搏斗的的动人乐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虽然两种号子共处长江流域文化区,但因两地语言、文化、地理、地貌等因素之不同而导致了两种号子在唱腔及其艺术特征上有着较大差异。

自三峡大坝修建完工以来号子在长江上逐渐没落,长江上的号子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更作为长江之魂已成了一种绝响。

保护号子,传承号子已成为如今近在眉睫的工作。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王育华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川江号子 [J], 孙和平
2.川江号子 [J], 孙和平
3.川江号子 [J], 孙和平
4.川江号子 [J], 孙和平
5.川江号子雄起在峡江深处 [J], 李贵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浑厚,节奏铿锵,行腔自由

浑厚,节奏铿锵,行腔自由

音乐知识:峡江号子
露 一 手:我们也来喊喊号子吧!
. 2 嗨 . 1 嗨
. . . . . . . . 3 2 3 2 3 2 3 |2 0 咗 嗨咗 嗨 咗 嗨 咗 嗨!
6 6 - -| 呀 咗 !(二 三)
空一 拍
找一找
请大家仔细聆听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 把歌中的衬词找出来, 重新填上 “嗨咗嗨”的船夫号子衬词。
唱一唱
嗨咗 嗨咗 嗨咗 嗨咗 嗨 !
嗨咗
嗨咗 嗨咗 嗨咗 嗨咗
嗨!
嗨咗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4/: 2/4 众船工 1=A 4 现在跟着船老大
把桨划起来,把号子喊出 6 - 来,我们一道闯险关、搏 嗨咗 嗨咗 嗨咗 嗨咗 嗨 ! 嗨咗 风浪吧!
唱一唱
嗨咗 嗨咗 嗨咗 嗨咗
嗨!
嗨咗
活动练习
下面,我们一起找出与今天所学风格一致的歌曲。
推荐作品:1.《黄河大合唱》 2.《黄河船夫曲》
嗨!
La La La
嗨咗嗨咗嗨咗嗨咗
嗨呀咗--!
La La La………………………………………………………..
La La La…………………………………Βιβλιοθήκη …………………....唱谱练习
第一段
上滑音
上滑音:由本音向上滑动的音,叫做“上滑 音”。可在本音前,也可在本音后。
唱谱练习
第二段
(二三)
(二三四)
高亢、带呼喊性 一领众和
情绪
演唱形式
铿锵、单一整齐
激昂有力
峡江号子,属于劳动号子体裁。音调高亢、浑厚,节 奏铿锵,行腔自由,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一领众合。 领唱部分的旋律和节奏较强。而群众合唱部分的音调比 较简单,歌词内容简单,多用“嗨咗嗨”衬词。 音乐呈现出强力度感与强节奏特点,一般为气势磅礴、 疾劲悠扬中夹杂着抒情性所构成的联曲体结构。

关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精选范文多篇)

关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精选范文多篇)

关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精选范文多篇)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4篇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篇1一、填空题1、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是指地域范围内人们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以方言、饮食、民族信仰、民间建筑等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2、地域文化的特征有:独特性、传统性、多元性、界限的模糊性和行政区域的限定性。

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4、我国2009年前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昆曲(2001年)、古琴艺术(2003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05年)。

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是: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

6、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

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将传统戏曲基本特征概括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齐如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声必歌,无动不舞”的国剧原理。

中国戏曲是“唱念做打”的结合体,其中,“唱、念”即为歌,“做、打”即为舞。

7、苏州评弹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说、噱、弹、唱。

8、中国曲艺艺术又叫“说唱艺术”,其主要特点是说唱故事、一曲多变(主要指以唱为主的曲种)、演员的表演是艺术传播的唯一方式。

9、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族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10、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巴东纤夫的“前世今生”

巴东纤夫的“前世今生”

巴东纤夫的“前世今生”发布时间:2021-10-03T17:44:53.871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作者:谭惠蓉高菁谭伟[导读]谭惠蓉高菁谭伟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文化馆 444300(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文化馆 444300)(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博物馆 444300)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39-01巴东的纤夫,分为二个流域。

一是分布在长江流域,二是分布在神农溪流域。

三峡流域纤夫是在重庆至喻东(以前称川东)长江航道上拉纤。

神农溪流域纤夫即是在官渡口镇的西壤口至沿渡河的神农溪流域拉纤。

一个是在长江干流,一个是在长江的支流。

三峡纤夫“纤夫”是指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

在古代船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运输方式,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全靠船只运进运出,当船遇到险滩恶水或搁浅时,就必须靠很多人合力拉船,纤夫这个职业由此而生。

他们屈着身子,背着僵绳,步态一瘸一拐的往前迈。

有许多纤夫拉纤的时候是不穿衣服的,暮春、夏季、初秋等温暖的时节多是光着身子,即使面对大姑娘也是泰然自若。

纤夫除了拉纤之外,就是会喊一口沙哑的船工号子。

号子有声无字,“嗨,嗨哟哟,嗬嗨,拖呀,拖、拖拖拖……”每当逆水行船或遇上险滩恶水时,全靠纤夫合力拉纤,号子声声,空谷回荡,是底层对生活的无奈与斗争。

三峡纤夫,也曾是峡江之上最悲苦的人群。

“三尺白布四两麻,脚蹬石头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泪,恨得要把天地砸。

”这首流传百年的三峡民谣便是对纤夫拉纤生活最真实的描述。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季节,船只一旦搁了浅,这时你看岸边一个个纤夫排列整齐地背着僵绳,发出惊天动地的吆喝……那河风裹着冰雪阵阵狂舞,其境况是常人难以相象的,而纤夫则处之泰然,生活太苦,太残酷。

三峡纤夫,曾经是峡江之上最重要的劳动力,他们肩负着两岸黎民百姓生产、生活资料供给的重任。

古时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三峡地区的交通,几乎全靠水路。

宜昌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宜昌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宜昌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宜昌民俗文化丰富,其中长江峡江号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江峡江号子是湖北省宜昌市的地方民歌,属于流传在滩多水急的长江三峡西陵峡一带行船过程中船工呼喊的号子,以及装卸、泊船时呼喊的码头号子和搬运号子。

长江峡江号子是湖北省地方民歌号子类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歌种,是船工在对生命极限的考验中产生的,是群体劳作创造的生命乐章。

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长江峡江号子现存126首,包括起舱、出舱、发签、踩花包、抬大件、扯铅丝、上跳板、平路、上坡、下坡、摇车和数数等。

峡江号子在峡江上下广为流传。

一、表现形式
作为一种地方民间音乐,长江峡江号子,伴随着劳动节奏而歌,以高亢、浑厚、雄壮、有力,节奏铿锵,表现形式为一领众合,有喊唱、呼啸、翻唱等。

音乐旋律与内容融为一体,音调与语言声调相结合,自由行腔,节奏、速度视具体活路(活计)而定。

“腔旋律”居多,也有“韵调旋律”,别具古老的徵羽乐风,音乐呈现出力度感与节奏性强的突出特点,气势磅礴,有疾劲、悠扬的号子,也有抒情的民歌。

结构多为联曲体,也有单曲体,抒展自由,灵活多变。

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和音乐史、心理学等研究价值以及合理开发的可利用价值。

二、艺术影响
长江峡江号子是人与自然抗争而又和谐共处的结果,已成为该地域人民中最富凝聚力、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具有持续认同感,是人们在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再创造的精神文化遗产。

三、艺术现状
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和劳动方式的改变,且长江三峡已建坝蓄水,长江峡江号子因木船在峡江逐渐停用而随之消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峡江船工号子》教学教案
课题:秭归一中校本教材之峡江船工号子
课型:赏析课
教学目的:
1、学会欣赏具有地域特色的峡江号子,理解其中的音乐形象。

2、通过对峡江号子的欣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民间优秀文化,弘扬峡江人民善良淳朴的坚毅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号子理解其中的文化意义
教具:校本教材、投影白板、峡江号子声像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声悠长的船工号子,带着远古的神话,凝聚翰墨书香,携带一路风情,走过茫茫冰原,跌当地冲破西陵峡的层层雾霭,回旋出一腔柔情,向我们娓娓讲述着一部东方传奇。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我们将连缀的往事一串串拧起,透过那悠长的峡江号子,在绕梁的回音中屈寻觅民族文化的精髓,去追溯民间文化悠远的历史。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悠扬的峡江号子吧!
二、音乐赏析
(一)播放峡江号子,请同学们闭眼认真聆听,感受一下这“哟呵呵呵”的声音中唱出的力度和意义。

(听完以后,学生自由交流,评价第一印象)
(二)结合校本教材内容,介绍船工号子的由来、各地船工号子的一些历史等知识。

(三)展示组图:峡江船工号子图片选
①昔日峡江
②昔日长江木船
③闯滩放滩
④送戏下乡
⑤胡振浩的组图
重点介绍一下胡振浩的故事:
船工号子王“唱尽千帆活峡江,三峡歌者唱风流”
新中国成立后,对长江河道进行了疏浚,尤其是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的新建,使得过去险象环生的峡江出现高峡平湖,古老的峡江船工号子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如今,只有在在屈原祠景区才能看见船工号子的表演。

为了使这一古老的历史文化瑰宝保存下来,秭归县文化部门成立了保护遗产工作专班,深入峡江访问了80多位老人,收集整理珍贵的音像资料200多分钟,照片120多张,文字资料10多万字,完成了峡江船工号子的整理工作,使申遗获得顺利通过。

可是,在“峡江号子”走出去被广为接受之际,人们不得不想起一位老文化人——胡振浩。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峡江号子王”之美誉的秭归优秀民间艺人胡振号开始整理、创编并担纲主演,在他的带领下,《峡江船工号子》10次走
进中央电视台,并获得全国群英奖金奖。

2004年,在中国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秭归县选送的表演唱节目《峡江船工号子》又斩获全国第13届“群星奖“。

从此,“峡江号子”享誉海内外。

从劳动的呐喊到高雅的艺术表演,今天,“长江峡江号子”成为开发秭归及大三峡旅游的重要元素,胡振浩的“峡江号子”表演成为屈原祠景区最受中外游客欢迎的节目。

胡振浩是一位极其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

年逾八旬,却一头黑发,中等身材,面色黝黑红润,双眼成缝,声音洪亮,看上去至少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小十多岁。

老人说,他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曲折、辛酸、执着、成功。

(四)播放胡振浩央视表演视频资料。

组织学生欣赏后自由交流,予以评价:请你就发扬民间文化,继承优秀传统谈谈看法。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五)学习演唱表演: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峡江号子中的一段或几句,尝试学习演唱表演,然后上台展示。

三、结语
当“哟呵哟呵”的船工号子在高峡平湖响起,在艺术殿堂响起,当船工号子王胡振浩老人一路风尘从烟雨潆潆的神秘巫峡走出峡江,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走进艺术人生的演播室,峡江船工号子是我们峡江人民的骄傲!
同学们,希望你们也能纵情地吼一把“哟呵哟呵呵呵呵”的号子,释放青春的活力,去传播家乡的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