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2014—201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渐趋成熟。
据此回答1~5题。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广建诸侯藩国B、区分血缘亲疏C、保证法律执行D、巩固分封秩序3、《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4、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两大矛盾,据此回答6~16题。
6、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7、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A、刺史制、封国制B、三省制、封国制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D、一省制、刺史制8、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0、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1)
D.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8.如图中,图一到图二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化反映出汉代()
A.皇帝权力扩大
B.疆域日趋拓展
C.军阀割据消除
D.中央集权强化
9.从以下吕思勉《秦汉史》部分目录中可以剖析,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第六章汉末事迹
第一节元帝宽驰
第二节成帝荒淫
第七章新室始末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 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月氏”的影响。
32.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政局上虽交织着统一与分裂、稳定与动荡,但封建经济仍得到持续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B.王安石变法的效果显著
C.榷场贸易推动国家统一
D.借助互市调整民族关系
24.据《大金国志》记载,天德三年(1151年),金朝仿汉人都城宫室样式营建燕京,其正门宣阳门上有重楼,三门并立,“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这表明金朝()
A.沿袭唐宋制度
B.统治者推崇中原文化
C.进入鼎盛时期
D.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C.推动了统一国家疆域的扩大
D.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治国方略
7.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沉重负担。而当时的富商大贾非但不佐国家之急,反而趁机加紧掠夺财富,致使朝廷财源枯竭。这一现象()
A.推动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B.促使汉王朝采取了“与民休息”政策
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A.四渡赤水
B.遵义会议
C.飞夺泸定桥
D.会宁会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伟大转折定航向”是指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故B项正确;AC项是长征途中重要的战役,排除;D项是长征胜利完成的标志,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
7.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其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执政官
D.元老院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主要政治机构中,公民大会是雅典政治中的最重要决策机构,雅典国家重要的决策都通过公民大会决策,A项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排除B。雅典执政官是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与材料不符,排除C。雅典民主政治时期元老院的权利不断削弱,后来权利几乎被取消,排除D。
11.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领导集团的腐朽享乐
C.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D.农民阶级 局限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D项正确;“歌涌入金陵”,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控,领导者被胜利冲晕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主义,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但这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泰安一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5个题,每题3分,共45分)1.古巴比伦城市玛什坎沙皮尔(今阿布杜瓦里遗址)中发现了4条运河,运河宽可达15米,在城市的北部和东部还发现了至少6条分支水系。
主运河交汇处发现了两个港口。
4条主运河将城市分为宗教、行政、墓地,居住等区域。
这主要说明,古巴比伦()A.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B. 灌溉农业发达C.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D. 海外贸易繁荣2.印度历史上被较大的外来民族征服的经历有十多次,部分是由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他们更看重的是宗教而非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住的今生。
这反映了()A.印度宗教超越等级强调隐忍 B.频繁的外来入侵强化了种姓制度C.宗教使民众丧失了反抗意识 D.宗教对印度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3.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执政官时曾说:“让一个人担当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他来自某一特殊阶级,而是他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决不会因为贫困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由此推知,当时雅典城邦()A.居民具有同等参政机会 B.公民政治素质普遍提高C.平民主导城邦政治活动 D.民主政治制度渐趋成熟4. 12世纪初,法国琅城居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城市自治权。
但是,高德理又要重新统治琅城。
1112年,琅城居民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
1128年,路易六世颁发特许状,承认琅城自治。
由此可知()A. 天主教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B. 市民采取多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C. 法国封君封臣制度逐步瓦解D. 城市自治得益于王权与教权斗争5.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具有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于“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A.契约理念的萌发 B.世俗权力的加强C.“民族情感”的缺乏 D.新生产方式的孕育6、论及中古时期欧洲,有学者认为:“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湖北省武汉市第39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袓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
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
从文中可以看出()A.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2.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国家统治的制度。
从下面这幅漫画中可以看出宗法制的核心是()A.男子继承制 B.庶子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母系继承制3.与下图内容相关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4.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
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A.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 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5.嬴政在统一六国后,为秦朝最高统治者定的尊号是()A.秦王 B.皇帝 C.陛下 D.天子6.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7.黄仁宇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A.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B.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8.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B.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C.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9.下图中,从图一到图二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最能反映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 B.古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古代中央官制的重大变革10.为有效控制和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政府实行()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度11.美国学者克拉克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 75 分钟;总分: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游牧走向定居。
导致上述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补偿。
据此可知()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埃及社会矛盾C.《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D.《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工具3.据哈蒙德的《希腊史》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的全部人口约40万,按法律规定,有公民权并能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公民约4万人。
这说明4.“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国界向外推进。
”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5.中古西欧的庄园经济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可自己制作,很多庄园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
这反映出庄园经济的主要特征是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
”这主要说明7.阿拉伯帝国历代哈果发重视摄取先进文化,组织翻译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
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为新的阿拉伯文化。
这一现象()8.9世纪末以后,日本的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员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
10世纪,日本的地方豪族纷纷将其土地进献给有权势的贵族和寺社,奉其为领主,自任庄管。
一些领主再将庄园进献给更有权势的中央贵族,称其为本家。
这使得10世纪的日本()9.下图所示为玛雅库库尔坎金字塔。
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21年整理)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全部内容。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共70分每小题2分 35x2=70 )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 B。
土地制度的变化 C。
手工业的进步 D。
赋税制度的变化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 B。
手工业的发展 C。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D。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3。
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
小农经济 B。
地主经济 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4.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
工匠积极性高 C。
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
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外国贡品7.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历史试题(拔高提升版)(部编版专用)原卷版
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江苏专用)历史试题(拔高提升版)(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纲要下册第1~15课。
5.难度系数:0.4。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以下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据此可知,在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文化与文明交融B.生产方式的进步C.国家机关的建立D.人口跨区域流动2.形成于古印度西北部地区的犍陀罗艺术,伴随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隋唐美术影响很大,成就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等一批中国古代艺术瑰宝,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
据此推断,该艺术是()A.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B.古代罗马帝国对外征服的结果C.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D.阿拉伯帝国融合东西方的结晶3.俄国铁腕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自诩“开明君主”,实行开明专制。
1767年,她召开了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并为这个委员会写了《圣谕》,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反映了()A.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B.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C.启蒙时代社会的进步D.法律至上观念的成熟4.如表是1444年—1481年奥斯曼帝国艾克银币的重量变化情况,由此可推断奥斯曼帝国()年份1444年1451年1460年1470年1475年1481年重量(克) 1.06 1.01 0.96 0.93 0.77 0.75 A.控制商路国内通货膨胀严重B.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剧烈冲击C.连年扩张导致国力持续消耗D.攻占君士坦丁堡的军事消耗5.玛雅文字的组成原则和苏美尔文字的组成原则基本类似,都利用了语标和语言符号。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中学教学协作体2024年春期中联考高一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安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成立欧共体2、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民主德国政府为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入侵而修建。
它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
柏林墙的修建A.标记着德国正式分裂B.世界局势动荡担心C.是对二战时期法西斯行为的反思 D.是美苏冷战的产物3、二战后,欧洲的政治家们相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20世纪50年头初,迈出西欧国家联合第一步的是成立了A.欧洲煤钢共同体B.欧洲经济共同体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欧洲共同体4、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应当是A.万隆会议B.雅尔塔会议C.日内瓦会议 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5、下列事务,对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具有冲击作用的有①不结盟运动的诞生②日本经济的崛起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复原④欧盟的成立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行忽视的重要力气,主要缘由是A.中美关系得到根本的改善B.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力气失衡C.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D.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7、1992年,邓小平说:“从肯定意义上说,某种短暂复辟也是难以避开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峻挫折,社会主义似乎被减弱了,但人民经受熬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C.多极化格局形成D.第三世界快速崛起8、美国闻名学者亨廷顿指出:“当代国际政治不适合上述三种模式(单极、两极、多极)中的任何一种,它是一种奇妙的混合体系。
2022-2023学年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不约而同地创造了巨大成就,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巴比伦遗址: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法老宫殿遗址;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哈拉帕遗止等。
从中看出,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2. 世界最初的文明主要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这反映出古代文明A.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B.建立完善的国家机器C.相互间处于封闭隔绝状态D.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3. 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查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A.将金字塔标注在①B.将种姓制度标注在②C.将甲骨文标注在③D.将楔形文字标注在④4. 民主和法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作出典范的西方古国是A.古巴比伦和雅典B.古印度和罗马C.雅典和罗马D.罗马和埃及5. “他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
他的事业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
”“他的事业”是指()A.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并东征B.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C.把地中海变为帝国的内海D.任用波斯人担任主要职务6.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进行改革,让各行省的总督、将军、司税收的大员三权分立,各自对国王负责。
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B.便于国王加强对官员控制C.适应不同地区风俗的需要D.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7. 中古西欧的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菜园、池塘、树林、草地。
这表明中古西欧的庄园是A.完全独立的政治组织B.自我封闭的军事组织C.教会控制的宗教组织D.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8. 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9. 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立了灿烂的文明,位于今天南美洲的是A.印加文明B.阿兹特克文明C.玛雅文明D.爱斯基摩文明10. “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从印度运来的香料;从中亚西亚运来的红宝石;从俄罗斯运来的毛皮;从非洲运来的象牙”,据此可知在沟通世界贸易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A.中国人B.阿拉伯人C.法兰克人D.罗马人11.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021-2022学年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答案】B【解析】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一方面是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另一方面各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存在不同,从而出现文明发展的差异,B项正确;大河与高山阻隔只是地理原因,说法不全面,排除A项;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政治动荡不是文明多元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B项。
2.“《汉谟拉比法典》前言:安努(众神之父)和恩利尔(大地和空气之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太阳神和司法天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众生平等B.君主专制C.君权神授D.神为中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安努(众神之父)和恩利尔(大地和空气之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昭临黔首,光耀大地”等信息可知,汉谟拉比强调他受众神的命令而统治人间,即权力来自神的给予,宣扬了君权神授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作为君主而其权力的来源,没有强调众生平等,A项错误;汉谟拉比强调他受众神的命令而统治人间,宣扬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没有强调君主专制,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作为君主而其权力的来源,即权力来自神的给予,宣扬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没有强调以神为中心,D项错误。
3.以下是古代东方各文明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文化成就,其中搭配正确的是()A.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青铜器B.古代印度—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基督教C.古代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楔形文字D.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D项正确;青铜器是中国的,排除A项;古代印度是佛教,排除B项;中国是象形文字,不是楔形文字,排除C项。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4月20日上午8:00——9:15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2.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野史记载没有可信性B.年代久远的文献不具备史料价值C.历史记载具有复杂性D.历史结论无法确定3、周代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天子权威,巩固周朝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但周朝历代天子自身也多次地破坏宗法制(如周幽王废太子而立褒姒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不利于巩固政权B.宗法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子权力的行使C.诸侯国实力壮大D.周天子的素质低下4、图中所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两条大运河,其中灵渠是秦始皇为了能够顺利征讨南越,花费巨资和人力修建而成,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这条运河A.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B.沟通了南北交通C.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D.仅仅发挥军事作用5. 在中国历史上某种选官制度的影响下,士人间曾出现过一些奇怪的作风:一为久丧,有人守丧达二十余年;二为让爵,兄弟谦让;三为推财,家人互让。
这种选官制度应为A.世卿世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大量向南方迁移,甚至大量进入传统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此同时,南疆少数民族也存在向北推移现象,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14至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说:“在新设防城市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
” 其含义是()A.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B.早期国家尚未形成C.氏族制度处在父系阶段D.这些城址明显体现了等级制森严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日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西周初期分封制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末王室衰微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3.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4.公元前403,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
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A.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B.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C.土地国有为土地私有所代替 D.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加剧5.“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
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 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C.宰相制的实行 D.内朝制的推行6.《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下列说法与材料中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D.“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7.《礼记》记载:“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通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摩奴法论》是古印度国家有关宗教、道德和哲学的法律汇编。
它规定了家庭成员、四种姓、君王、修行者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
其中第7、8、9章都被冠以“国王的法”之名,国王出身于刹帝利种姓,直接行使司法权,所作出的裁决任何人不得违抗。
这说明在古代印度A.君权神授理念根深蒂固B.世俗王权呈现强化趋势C.国王权威具有法律保障D.种姓制度与佛教相融汇2.古罗马水道系统是古罗马城市工程中的杰作之一、也是古代城市供水和排水工程的奇迹之一。
在罗马帝国时期,这个系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为罗马城及其属地的居民提供了持续不断的供水和排水设施。
这一奇迹主要得益于A.严密的法律系统B.繁荣的城镇商品经济C.发达的道路建设D.强大的政府组织能力3.印加帝国是脱胎于原始社会的新兴国家,印加帝国通过迁移对社会生活进行了一定的调控。
印加政府把一些新征服的“不可靠”的部落强制性地迁往内地,另一方面,把“忠诚”的部落移植到上述部落的故乡。
印加帝国的人口迁移制度A.扩大了帝国统治疆域范围B.实现了边疆统治秩序的稳定C.有利于稳定印加帝国统治D.旨在提升国家基层治理水平4.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欧洲盛期的政治文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顾炎武在明末竭力倡导又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即“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这种观点是基于这一时期的欧洲A.建立了以农奴和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B.实现了封君封臣制和城市贵族统治的结合C.形成封建君主和城市贵族共治天下的格局D.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国王权力逐渐加强5.中世纪晚期,英国主教既是国王的封臣,又是罗马教皇的使节,在身份和职能上都具有双重性。
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阳泉市其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工具应当是下图中的()A BC D2、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石器锄耕3、一般来说,古代手工业产品质量最好的应当出自()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4、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点是()A.依附关系 B.隶属关系 C.雇佣关系 D.附属关系5、官营手工业西周起直到明朝前期始终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干脆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致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供应精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城市是一个社会旺盛的标记,历代王朝都加强对城市的规划管理,其中唐都长安的集市是()A. “日中而市,交易而退”B.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街市D.民间自由集市的兴盛7、在古代城市中,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限制和政府的干脆监视起先于A.宋朝B.唐朝C.元朝D.清朝8、下列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错误的是()A.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了沉重打击B.使中国日益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C.目的是为防范外夷入侵和沿海人民抗拒D.促进了国内工农业与商品经济发展9、史学界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逐步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世界各地由相互隔绝过渡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的统一整体的历史。
然而中国在这个时候却渐渐的游离于这个整体之外,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中国航海业地位一落千丈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驾驭主动权C.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推动工业化的契机,使中国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趋势D.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渐渐丢失10、下列属于新航路开拓的缘由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航海家们信任地圆学说③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④罗盘针和火药的运用⑤商业危机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11、新航路的开拓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学年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6分。
)1、“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2、农村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3、据《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这表明周代社会A.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平等C.君臣之间的界限不明显D.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且趋激化4、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
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
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5、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废王称皇帝,是秦始皇大胆的革新之举……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皇帝制度的创立主要是适应了A.神化皇权的需要B.显示皇帝至尊地位的需要C.结束割据的需要D.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需要6、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他所说的“之”是指A.郡县B.丞相C.太尉D.王国7、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中央集权 B.皇权至上 C.为政以德 D.以法治国8、下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9、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地方官吏的产生方式是A. 贵族世袭B. 朝廷任命C. 选举产生D. 地方推荐10、反映的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
【答案】D
【解析】
【详解】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经千难万阻,还有不少人病死。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麦哲伦因介入岛上部族纠纷,被当地居民杀死。最后,船队只剩下1艘帆船和十几名船员。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D项正确;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没有到达太平洋,排除A项;达伽马到达印度,没有到太平洋,排除B项;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没有到达太平洋,排除C项。故选D项。
石家庄二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据记载,13世纪英国诺福克郡的Fomcett庄园有地2700余亩。生产的粮食中,燕麦主要用来养马,几乎不出售,大麦自用的也不少,只有小麦才是全部出售,而且使用的手工业品大多自制,另外还出售水果和酒。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该庄园
6.中世纪西欧教会主张“神权说”,强调教皇代上帝把政权及政权所辖的土地、人民授予国王,受封的国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皇的隶属或佃户。这反映出
A.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B.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C.教权对世俗王权制约
D.国王宣扬君权神授
【答案】C
【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文科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1、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
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2、下列古代思想与农耕经济相适应的有①“忠臣之事君,尤孝子之事父也” ②“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④“富贵不返乡,如锦衣夜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某学者指出:在中国宗法专制社会晚期,即赵宋以降,已发生城市革命和社会及政治世俗化的转变。
其中城市革命的含义是A 城市功能的变化B 商政策的松动C抑商品经济的发展D文化下移的趋势4、《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瞭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
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
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
”这反映出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B.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C.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6、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分别是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B.葡萄牙、英国、美国C.英国、意大利、德意志D.意大利、法国、荷兰7、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A.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B.自然科学研究出现重大进展C.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D.美德经济发展加快后来居上8、“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B.瓦特研制了“万能蒸汽机”C.煤炭钢铁的大量生产D.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工厂9、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
通过表格分析可知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10、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
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
以上情况表明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11、据统计,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八十多项,主要内容有: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业的限制;实行专利制度,奖励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等等。
这表明A.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B.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政策C.实业救国和民主科学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两大思想主流D.南京临时政府高度重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2、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13、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冶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14、图5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近代中国最具革命性的经济成分是A.①B.②C.③D.④15、“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A.一战时期、1928~1936年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1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17、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造成B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B.政府的鼓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D.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18、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19、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
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20、“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①农业合作化运动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与80、90年代有关的是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2、1988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曼访问中国后写道:“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相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
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面貌。
”说表明当时的中国A.私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B.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C.农民首次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23、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24、1958年一则新闻,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25、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
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6、“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歌谣反映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27、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28、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
这表明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9、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30、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2014--2015高一文科期中考试(答案版)历史试题答题纸一、选择题(30×2=60分)二、材料题(40分)31、(14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