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传统文化节日 提升小学生道德水平”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基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基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在活动内容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传承。通过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 国情怀。
2、道德教育。结合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 道德准则。
3、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 思维能力。
4、社会参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感谢观看
三、基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小 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1、春节写春联、贴福字活动在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写春联和贴福字的 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春联的起源和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地写春联。 然后,学生可以自行创作春联,并将其贴在教室或家里的墙壁上。通过这个活动,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提高书法水平和动手能力。
2、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教师需要提前规划好活动的形式、时间、地点和 所需材料,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端午节期间制作 粽子,并组织学生参加清明节扫墓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能力,合理安排活动 时间,确保活动内容能够顺利实施。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组织学 生参加传统节日活动,以充分利用时间,保障课程效果。
二、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形 式与内容
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1、节日庆祝活动。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庆祝活动,如春 节写春联、贴福字,元宵节制作灯笼,清明节祭扫祖先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 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文化内涵。
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有着 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实际价值。然而,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具体实 践的应用和分析。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旨在探讨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在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际应用策略和方法。

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书:基于传统节日文化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书:基于传统节日文化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通过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并带动家长、社区人员,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进而推进学校、家庭、社区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发展。
梁景,课题小组副组长。从事小学基础教育27年,有较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能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教育实践研究活动中。曾获“沙市区明星校长”、“荆州市骨干教师”、 “沙市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组织参与“学校、家庭、社会互动育人的研究与实践”、“生态体验德育实践与研究”、“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素养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系统开发教育功能”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班级文化建设”、“武术育人,武术健体”、“雅行雅言,绽放美丽”、“倡导“养正教育”重塑学校课程文化”国家、省、市、区和学校各级课题研究。
(2)课程实施的时间、空间保证
学校每两周设置一课时的传统节日文化课,不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主题展览、社区活动等,建立传统节日文化专栏,保证课程实施的时间和空间。
(3)课程实施的人员保证
班主任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是落实传统节日文化课的关键。传统节日文化课主要由班主任来担任,辅之以学科教师、家长和志愿辅导员作具体的指导。德育处在学期初即对传统节日文化课做好具体安排,利用每月的班主任例会开展课程师资培训、集体备课等,做好辅导员课程内涵、相关知识、具体操作方面的指导,保障课程的具体落实。
《基于传统节日文化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德育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中的实践探究共4页文档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中的实践探究共4页文档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中的实践探究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也同样是人生当中不能或缺的环节。

这个阶段,学校不但可以进行知识教育,而且也可以实施道德教育,是朝着全方位发展的基础阶段。

作为小学教育者,一定要关注目前教育体制中的小学德育工作,关注传统文化,重视弘扬传统文化,发挥出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德育发展中的作用,全方位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水平提高,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一、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小学教育是培养青少年优秀品德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刚刚开始形成对道德问题的基本判断,可是还是需要引导。

所以,想要做好青少年的教育一定要从儿童开始做起。

小学生的道德优劣直接对其未来发展有决定作用;小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观直接对整个的民族未来走向起到决定作用,因此要获得关注。

二、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中的实践途径(一)营造校园氛围,加强德育实践第一,学校不仅是小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样也是进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学校要重视营造更加浓厚的校园气氛,充分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实现德育教育。

比如,进行全球节日庆祝、组织多种传统知识竞赛等,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二,学校要重视德育实践,帮助小学生可以在实践当中获得道德认识,培养乐观向上的道德观念,举办有助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与社会责任感。

比如参加各种社团,在实践活动当中形成更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将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二)传统文化德育与日常生活的融合第一,应用传统节日来实现传统文化德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为文化与历史沉淀的直接体现,凝结着我国的民族精神,寄予了整个民族生活的美好愿望,传承着整个民族乐观向上的价值追求,具有十分强大的凝聚力。

小学生充分对传统节日的历史来源、传说以及风俗进行了解,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从而尊重喜爱节日,在这样的积极互动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第二,家长要主动引导孩子接触传统文化,对德育来讲,学校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关键的内容是要在家庭社会当中互动完成。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从社会层面看,近几年,由于流行文化的冲击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却南辕北辙,没有接受好道德的教化,思想行为出现了严重的扭曲;从家庭层面看,独生子女倍受父母宠爱,甚者出现一家六老围着一小转的局面,家庭教育也迷失了方向,丧失了教育的基本准则。

社会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道德教化真正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德育如何贴近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如何从生活中寻找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当人们徘徊在道德迷失的十字路口,传来了呼唤传统文化道德回归的时代最强音。

社会上、媒体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关注国学道德精髓。

有感于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以及我市“仁爱乳山”特色品牌的构建,我校将“全人的发展”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并从道德建设入手,令教育回归本真,让教育提升生命。

社会的推促,学校的现状,使我校德育很快找到了切入口,紧随时代的脉搏跳动,把目光锁定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上,传统的道德文化,成为了我们化育学生优秀品德的真经,这些宝贵的儒家思想精髓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依托校本课程,推动学校德育系统化、序列化。

2.结合传统节日,丰富德育教育内涵。

3.利用家庭社会资源,构建多元教育主体。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目前国内外一些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有的学校已经形成了许多有特色的举措,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课题将特别关注这些学校,通过对其实践经验的分析研究,凝练提升其经验并进行推广宣传。

中小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和功能。

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

以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

以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道德内涵。

对于培养良好品德,传统节日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实践研究,分析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方法和效果。

传统节日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通过在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包饺子、走亲访友等,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并且在传统习俗中培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

春节期间还有烟花爆竹放炮的传统,教育孩子们要安全文明的过节,关心环保,避免产生噪音污染和环境破坏。

通过这些活动和教育,孩子们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从小学会为社会做贡献。

传统节日教育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有句俗话说:“节日是灵魂的泉水。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和体验传统节日中的习俗、神话故事、艺术表演等,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汲取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力量。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教育孩子们要懂得感恩和分享,理解家人的爱,关心他人的困难,通过送月饼等活动来表达亲情和友情。

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助人之志。

传统节日教育也注重塑造孩子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能力。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尊敬和缅怀祖先,体验传统祭祀仪式和习俗,培养孝敬长辈、尊敬祖先的道德观念。

清明节也是扫墓的时节,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爱护环境,遵守公共秩序,学会文明祭祀。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养成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实施小学德育的研究

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实施小学德育的研究

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实施小学德育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内涵丰富,包含着许多宝贵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备受重视,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德育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实施小学德育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在当前教育领域,虽然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有一定的存在,但在实际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并不充分。

面对当前社会快节奏发展的挑战,小学德育实施中普遍存在着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等。

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来完善小学德育,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1.2 研究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和家庭压力,道德观念也逐渐偏离传统,因此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实施小学德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挖掘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借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品德,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研究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完善小学德育,还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实施小学德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旨在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及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为完善小学德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引言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我国悠久历史中形成并代代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文化精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逐渐增加,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道德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实践研究,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提升的重要性1.1 传承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蕴含了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对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的传承。

通过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1.2 塑造人格风范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则,它强调敬老尊师、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宽厚待人等传统美德,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风范和提升道德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和领悟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1.3 强化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通过学习和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进而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从而增强道德自觉和行为自律。

2.1 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通过讲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2 校园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书法、民族乐器演奏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道德提升和心灵升华。

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目的意义:我国文化史上有许多优秀名人思想、事迹、诗词、语论都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好素材,我们把“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课题研究,把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和对学生的时代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探索省内外课题区域研究合作模式,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构建传统优秀文化校园,学习传统美德,推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搞好传统优秀文化校园环境布置,营造传统优秀文化育人氛围。

2.编写传统优秀文化校本教材,开设传统优秀文化校本课程。

3.组织开展以传统优秀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

4.组建传统优秀文化合唱团和传统优秀诗词朗诵队。

开展传统优秀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5.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传统优秀文化教育。

6.班队工作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相结合,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教师方面:研读有关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的读本,领悟传统优秀文化内涵,探索、反思、总结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德育新途径;规范教师师德,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学生方面:把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与当代品德教育相结合,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校长: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工作。

副校长:课题副组长兼秘书,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实施。

德育处主任:负责运用传统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教导主任:负责传统优秀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一)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主要将采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等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适时请专家指导。

以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

以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

以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摘要】传统节日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培养良好品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传统节日对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传统节日在培养良好品德方面的实践经验,比较了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差异,讨论了传统节日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并对传统节日教育的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节日教育对培养良好品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当代社会价值观提供积极引导,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展望。

传统节日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诚信、友善等美德,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对于当代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传统节日、品德教育、实践研究、教育培养、社会价值观、现代教育、效果评估、作用、启示、建议、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文化传统逐渐淡化,传统节日的意义也逐渐被忽视。

传统节日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日益感受到精神生活上的空虚和个体道德素养的匮乏,品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2 研究意义传统节日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传统节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几代人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通过在节日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研究如何通过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对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培养优秀青年一代、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对传统节日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德教育模式,营造尊重传统、崇尚美德的社会氛围,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传统节日教育对培养良好品德的作用,深入了解传统节日在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力,进一步明确传统节日教育在当代社会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和意义。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例文:提高农村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例文:提高农村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农村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说明:各部分的字体、字号、行间距、页眉、页脚和标点严格按照本范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不尽如人意。

受应试教育惯性的作用,很多学校、家长们仍是围绕分数转,唯分数论,唯课本论,对于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仍然重视不够,普及不够,导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一定程度上弱化。

据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对福州某小学作的一份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表明,小学生的文化品味有着明显西洋化倾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有着明显的“去中国化”。

各位可以想一下,你们的孩子或者是你们教的孩子还有不知道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牛仔裤、耐克鞋吗?好像没有。

西方的精英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当中,像幽灵一样游走。

我们的孩子是那样熟悉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却不知道粽子是为了纪念谁,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是那样熟悉NBA,却不知道五禽戏、太极拳;是那样熟悉外国的摇滚、迪斯科,却不知道中国的民乐,戏曲,不知道琵琶究竟是弹的还是拉的,不知道京剧的名段名角;是那样熟悉英文,却把汉字写得东倒西歪,汉语的名著经典常常一问三不知,最多只是知道个名字。

台湾的王财贵教授在一篇演讲中曾讲过一个例子:一位美国学生问他的中国同学,你们中国的《老子》、《易经》、《礼记》讲些什么?《诗经》美在哪里?什么叫《春秋》、《左传》?关公为什么要看《春秋》?《离骚》文学价值很高,那个作者为什么要去跳河?宋明理学家为什么要辩论?……很可惜,这位留学生回答最多的答案就是:“I am sorry,我没有读过。

”“不知道。

”留学生尚且如此,那一般人的传统文化素养就可想而知了。

许多孩子因为没有站在五千年文化的根基上,往往成了“文化的侏儒”(王财贵)、“半个人”(梁思成)。

如果漠视传统的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得不到有效的扭转,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民族文化将会淹没在一片外来文化之中。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道德问题愈发突出。

在这个时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优秀传统文化可为学生的道德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学生道德提升方面的实践研究。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

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譬如儒家思想的“仁爱”,道家思想的“修身养性”等等。

这些道德理念的讲解和传承能够让学生对“仁爱”、“修身养性”等道德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努力实践,从而塑造出更为高尚的道德观念。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道德方向。

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体现了尊师重道、孝道等等方面的理念。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遵循这些价值观,并且有效地抵制各种诱惑。

同时,学生在与传统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形成自我反省和自我净化的良好心态。

最后,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与人沟通交流的平台。

传统文化不仅有诗词、歌谣等文艺形式,也有着春联、楹联等书法造诣类活动。

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交同好,互相砥砺,从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道德提升做出极为显著的贡献。

因此,学生应当时刻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成为更为高尚的人。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都应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和重视,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以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

以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

以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传统节日”一直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其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更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教育培养,不仅能够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形态的培养,更能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的品德。

传统节日教育的实践研究,首先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意义。

传统节日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通过它们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可以为青少年群体提供情感共鸣的源泉,引导他们从精神上体验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强化他们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心。

其次,我们要了解传统节日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传统节日不仅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艺术概念,是具有阶层、群众、家庭和个人的多重社会意义的一种文化现象。

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我们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态度,让他们逐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

最后,我们要考虑传统节日教育在实践操作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措施。

传统节日教育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更加注重感受的体验,这也是最具有效果的教育方式之一。

在传统节日教育的实践中,我们需要让教育者尽可能地深入到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感受文化的真实内涵和精神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和体验,才能更好地将传统节日教育的理念和精神传递给青少年。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有力的社会教育工具。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需要注重感受和体验,注重文化认同和品德素质的培养,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的品德,以实现良好社会文明的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既包含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学生道德提升来说。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的概念,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社会秩序等方面的道德价值。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这些道德观念,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传统文化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情感体验,比如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豪情壮志、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之道等。

通过对这些情感的感知和理解,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力,并且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这种情感认同能够使学生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修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内心修养和自我约束,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道德观念,培养自己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修养。

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修养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并且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行为规范。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为社会、为他人的奉献和贡献,比如孝道、仁爱之道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了解并且内化这些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行为规范,形成正义、公平、诚信等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这些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将对学生今后的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道德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从而提升自己在道德意识、情感体验、自我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一、引言学生作为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举止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何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来促进学生的道德提升,成为了当代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提升的积极影响1.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操,如孝道、礼仪、忠诚、诚信等。

这些道德情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这些道德情操,从而培养出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团结友爱以及诚实守信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懂得尊敬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培养出宽容、博爱、包容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心怀感恩之心,珍视生命,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弘扬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能够在学生心中灌输正能量,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逐步成为具有文化底蕴和道德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1. 通过学校课程设置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课程设置,学校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可以通过国学、传统文化等课程,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他们在学习中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认同度。

2. 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和体验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文化体验营和文化实践活动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研究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对于学生道德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为了进一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提升的实践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行为模范方面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崇高的道德观念和人物形象,如孔子的仁爱之道、孟子的君子之道、诸葛亮的忠诚和谦虚等,这些传统文化的道德典范可以为学生成为道德模范提供参考和榜样。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故事和名言警句,学生可以从中汲取道德力量,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如儒家的“仁爱”、“中庸”、“礼仪”等,佛教的“慈悲”、“善念”等,这些价值观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以及人生意义的追求。

通过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接受这些正面的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判断力。

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作用。

传统文化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如儒家强调的“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强调的“修身养性”,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修养的要求和指导。

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仿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自律和自控能力,以及道德情操和修养,最终推动他们的道德素质的提升。

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引领作用。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如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友善待人等。

这些道德行为规范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通过对这些规范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接受并践行这些规范,培养自己的道德行为能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

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接受正面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最终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基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基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基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华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在每年特定时间里举行的庆典。

本研究选取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六大节日, 以 S 校为个案 ,从分析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内涵入手, 结合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 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其目的 , 一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精华; 二是开发节日文化德育实践活动方案, 为小学生节日文化教育提供相应的参考 ; 三是考察小学传统节日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 , 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 ,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研究初期 , 笔者调查了S校学生对六大中华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的知晓度。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知晓度不高 , 对传统节日的寓意、庆祝方式等民俗活动了解程度还是相当匮乏的。

从访谈和调查中, 我们发现社会多元价值取向、家庭中的过节方式和学校教师对传统节日的态度, 对小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针对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的德育价值进行了考察, 在设置德育目标时以传统节日文化中德育资源为根底, 讲究重点突出、与时俱进、与校情相结合。

例如, 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的“感恩〞教育 , 元宵节的“友爱〞教育 , 清明节的“爱国〞教育 , 端午节的“强身〞教育 , 中秋节的“和谐〞教育 , 重阳节的“敬老〞教育。

除此之外 ,S 校还对基于六大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进行了分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开展和行为特征, 设置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学生的分年段德育目标。

本研究考察了S 校对传统节日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S校依据多样性与主导性统一、趣味性与实践性统一、批判继承与时代创新统一的原那么 , 结合节日特有的文化元素来综合考虑活动展现的方式、时间的安排 ,场地的布置、人员的落实。

在具体筹划时, 注重对六大节日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进行整体规划。

本文又以元宵节为例 , 对 S 校开展节日活动从分层德育目标确实立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进行了全面考察。

以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

以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

以传统节日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节日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

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良好品德和传承优秀传统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传统节日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并提出一些实践研究的建议。

一、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1. 传承文化传统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通过传统节日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对国家文化传统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培养社会责任感许多传统节日都与敬祖尊老、亲情友情、乡情国情等价值观念密切相关,通过传统节日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国情怀。

3. 培养良好品德传统节日往往伴随着尊敬他人、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道德要求,通过传统节日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

1. 制定传统节日教育计划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传统节日教育计划,包括节日庆祝活动、传统文化课程、德育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在欢乐中感受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2. 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传统手工制作比赛、传统节日美食制作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之情。

3. 引导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公益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公益活动,如慰问孤寡老人、志愿者清扫祭祀地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节日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服务意识。

4. 结合传统节日进行德育教育学校可以结合传统节日进行德育教育,围绕传统节日的故事、习俗、道德要求等开展德育课程和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

5. 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学校可以通过培训和挑选一批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方面的骨干教师,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进行传统节日教育的示范引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传统节日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作者:孙仲娣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44期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教学中全面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德育的健康发展。

在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的德育元素。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品格、健全的人格,才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对运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学的措施展开相关分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德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教学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一、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其他国家的文化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形成了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

小学时期的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以及正确的是非观,并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外界的事物充满探究热情,所以如果不能辩证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文化,就不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具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在开展小学德育授课的活动中,教师需要选择传统文化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取其精华,以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

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

所以在小学德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合理渗透传统文化,以此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良好发展[1]。

二、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德育教学的途径(一)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小学德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不仅需要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引导学生,还需要在其他学科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

所以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渗透德育,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德育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悯农》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这首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粮食是通过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换来的,让他们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意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的确,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对推动学校德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一)开题时间:2017年9月18日
(二)地点:沁阳市西万镇留庄小学会议室
(三)主持人:杨灿灿
(四)评议专家:苏军(中小学高级教师沁阳市人民政府责任督学员)魏小芬(中小学一级教师西向中心小学主抓德育的副校长)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学生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了解的现状调查研究(现状分析、成因、对策等)。
2、以“传统文化知行学堂”为抓手,研究提升小学生道德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二、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节日时令特点,以学校传统文化节日实施方案为依据,开展知识层面学习(网络资源、班会、校会),再在举办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中,让学生在知识方面入脑入心,进而开展育人方面展开实践学习(知行学堂),在学中践,践中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道德水平。
2、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及规范。
如课题中的实践法,能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实传统文化节日宣传及实践。注意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其他的研究方法,要多关注实施时的科学性、规范性。
3、课题研究计划要全面。
课题研究时,开好集中讨论会,明辨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好的一面发展并形成过程性材料。
4、研究中要加大借鉴学习,深化课题研究。增加课题的可学习性。
(2)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活动,并对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汇总,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结题阶段:(2019年4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组织研讨并分析结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胡小霞,43岁,一级教师,曾参与过课题研究工作,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负责在学生中进行传统文化节日知识了解的现状调查研究和四年级传统文化节日宣传组织实施工作。
凡艳,43岁,一级教师,学科优秀教师,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发掘、研究、并汇总传统文化节日知识成册和三年级传统文化节日宣传组织实施工作。
邵小卫,39岁,一级教师,市级教学能手,有丰富的教学与教研能力,收集、归纳、分析,借鉴国内其他关于传统文化节日相关研究成果,进而对本课题进行深化,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传统节日知行学堂实践活动。
沁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LX2018022
课 题 名 称“借助传统文化节日,提升小学生道德水平”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杨灿灿
所 在 单 位沁阳市西向镇五街小学
填 表 日 期2018年9月
沁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制
2018年5月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开题活动建议由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要多样化。根据研究目标,建议教师多渠道收集传统文化节日与德育相结合的资源,对实施计划不断完善与总结,形成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不局限在教研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上,可酌情增加值得推广的模式、评价标准等,并注意成果的学术性、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专家组最后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合理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与成果,还要根据时间顺序分阶段对研究过程性材料及佐证材料进行归档与整理。
凡艳,43岁,一级教师,学科优秀教师,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发掘、研究、并汇总传统文化节日知识成册和三年级传统文化节日宣传组织实施工作。
邵小卫,39岁,一级教师,市级教学能手,有丰富的教学与教研能力,收集、归纳、分析,借鉴国内其他关于传统文化节日相关研究成果,进而对本课题进行深化,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传统节日知行学堂实践活动。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月日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1、课题组成员分工更明确、细化。
杨灿灿,36岁,一级教师,多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曾参加过多次,市级课题研究,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月日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三、组织分工
杨灿灿,36岁,一级教师,多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曾参加过多次,市级课题研究,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胡小霞,43岁,一级教师,曾参与过课题研究工作,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负责在学生中进行传统文化节日知识了解的现状调查研究和四年级传统文化节日宣传组织实施工作。
四、进度与预期成果
(一)开题阶段:(2018年5月- 6月)
(1)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实施步骤等。
(2)讨论与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8年7月-2019年3月)
(1)确定实验班级,由课题组成员组织各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了解的问卷调查、分析现状、成因、对策并形成调查报告;
(五)参与人员:卫敏、殷山山、孙丽娟、靳方园及课题组成员胡小霞、凡艳、邵小卫3人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借助传统文化节日,提升小学生道德水平”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事们,下午好!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借助传统文化节日,提升小学生道德水平”的实践研究》,下面我从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来汇报一下。
2.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旨在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来借助传统文化节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作用。通过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认识,在继承传统文化节日的同时,提高节日文化自信。课题定位了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既兼顾了学术价值又突出了实践意义。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明确了以“传统文化节日”知识为依托、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以“传统文化知行学堂”为抓手,研究提升小学生道德水平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内容,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
4.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课题中的实践法,能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实传统文化节日宣传及实践。建议由于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其他的研究方法,请酌情补充并注意研究方法实施时的科学性、规范性。
5.课题研究计划全面。首先,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的分工较明确。建议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组应加强“课题研究、反馈总结”的保障条件,可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教研工作结合起来,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