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行星地球
地理必修1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1、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1)稳定的光照条件;(2)安全的宇宙环境;(3)适宜的温度;(4)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5)大量的液态水。
2、太阳活动的标志:(1)光球层的黑子;(2)色球层的耀斑:(3)日冕层的太阳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黑子、耀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太阳风产生磁暴、极光现象。
4、天体系统的层次:(模式)5、八大行星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王星属矮行星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1)共面性;(2)同向性;(3)近圆性。
7、八大行星的分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2)巨行星(木、土);(3)远日行星(天、海)8、地球的自转:(1)方向:由西向东(北逆南顺);(2)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速度:(角速度南北两极为零,其它地方≈15°/小时,线速度两极为零,赤道最大,南北纬60°的约为赤道的一半);(4)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B、地方时差;C、物体水平运动偏向;D、地球形状的变化。
9、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1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3)速度;(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4)地理意义: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四季的更替;D、五带的形成;E、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0、180°经线的钟点数=新的一天占的时区数;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 11、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降低。
12、近日点与远日点的比较:近日点:一月初,公转速度快,北半球冬季且昼短夜长,南半球夏季且昼长夜短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慢,北半球夏季且昼长夜短,南半球冬季且昼短夜长 13、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必修一部分高一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3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8、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2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昼长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夏至日昼长最短;赤道全年昼夜等长..10、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4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在图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5、空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2气压带和风带1、在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2、气压带中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带;并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的..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无论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4、北半球1月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北半球7月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5、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现象..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6、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 常见天气系统1、图中1表示冷锋;2表示暖锋..其中冷锋在我国出现的频率较高..2、锋面天气系统:3、图中的1表示高压;2表示低压..4、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气流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方向..5、图中1形成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少雨;如我国夏季的伏旱、冬季的寒潮、秋季的秋高气爽等天气..2形成的天气特点是云雨天气;如我国夏秋季的台风现象..§4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现代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2、在我国;气候变暖现象由空间上看;北方地区十分明显;由时间上看;冬季季节比较突出..3、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人口的增长4、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海平面上升;2改变水循环;产生洪涝、干旱等灾害;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及供需矛盾.. 3有利于高纬国家;使其农业增产生长期延长;不利于低纬国家;使其农业减产洪涝与干旱加剧..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其中储量最大的是冰川水;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2、1图中1是蒸发;2是降水;它们组成了海上内循环循环;2图中3是蒸发;4是降水;它们组成了陆地内循环内陆循环循环;3图中5是蒸发;6是水汽输送;7是降水;8是地表径流;9是下渗;10是地下径流;它们组成了海陆间循环循环..4能够更新和净化陆地水资源的是海陆间循环..人类在利用水循环过程中对地表径流的利用和影响最大..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2促进全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3塑造地表形态;4对陆地水资源具有更新、净化的作用..§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另外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也可以影响洋流的方向..2、洋流的主要类型有寒流和暖流..3、在图中绘制出洋流的方向..4、图中的寒流包括5、7、10、11;暖流包括1、2、3、4、6、8、9..5、洋流的影响:1影响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2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气候气候即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如沿海地区受寒流影响可能形成荒漠..3对渔场的影响:太平洋中由于寒暖流3和7 的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由于上升流的影响在11处形成秘鲁渔场..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污染范围;加快污染物的净化..5对海洋交通运输的影响:顺流时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寒暖流交汇处易出现雾;可以干扰交通运输;另外洋流可能由高纬带来冰山;危害交通运输..§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属于其中的可再生资源..2、影响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其中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最重要的标准..3、水资源的数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高低..4、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可以影响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在科技落后时代;人类主要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科技发达时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种类增多;利用方式多样化..例如地下水开采、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5、当前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因为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6、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措施:1修建水库;2跨流域调水;3提高利用效率和重复利用率..4海水淡化;5合理开采地下水;6提高节水意识;7人工增雨;8减少污染浪费..其中属于开源措施的有12457;属于节流措施的有368..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地质作用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两种类型..由整个地质时期看;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它可以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等基本形式..3、地壳运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其按运动方向和性质又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两种形式..4、水平运动常常形成褶皱山脉、断裂带、裂谷、海洋等;垂直运动常常形成地势起伏、海陆变迁等..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5、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它可以使地表变得平坦;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等基本形式..6、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在图中填出相应名称..§2山岳的形成1、山岳的主要类型包括褶皱山、断块山、火山..2、褶皱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类型..其中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是背斜;其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岩层向下弯曲形成的是向斜;其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3、在内力作用影响下;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如果考虑到外力作用;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山谷;而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发生侵蚀作用;从而形成山..世界着名的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科迪勒拉山脉等按其成因类型都属于褶皱山..背斜属于储油气构造;可修建隧道;向斜属于储水构造..4、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断层..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则形成地垒;容易形成断块山地;例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即是如此形成;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则形成地堑;容易形成低地和谷地;例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等即是如此形成..5、哥伦比亚高原、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等都由于岩浆活动形成的..6、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原因是:山岳地区地表崎岖不平;而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势相对较平缓..7、山岳地区的交通线长度较长;弯曲度比较大..原因是:山岳地区的交通线需要绕过各种障碍物..8、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主要以公路为主;其次才是铁路..原因是:山岳地区的交通建设成本比较高;难度比较大;而公路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3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地貌按照成因可分为侵蚀地貌、堆积地貌..2、溯源侵蚀可以使河谷向河流源头方向伸展;下蚀可以使河谷加深;侧蚀可以使河谷加宽..3、河流堆积地貌最典型的类型是冲积平原;它是由河流上游的洪积-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等组成..4、高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气候温暖海拔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5、山区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或山前的冲积扇;其形态呈条带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地表或地下水源充足;土壤肥沃..6、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三角洲或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状或团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密集;规模比较大..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内河与海洋交通便利..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4、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5、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呈现南北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低纬、高纬地区最明显..2、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现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中纬地区最明显..3、以水分和热量的共同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山麓向山顶呈现垂直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高差较大的山区地区最明显..当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B.东南 D.西南
()
6.北京下一次 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下列哪个节日
()
A.中秋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第 5 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
于北京的西面。10 月 3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
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此时,北京昼长 10 小时 31 分,甲地昼
3.对称性规律 在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日期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
时间 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是对称的。如 6 月 12 日(夏 对称 至日前 10 天)与 7 月 2 日(夏至日后 10 天)的两天中,某地的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空间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 对称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机的正上方,C 错,D 正确。 [答案] (1)A (2)D
题点(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 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典题例析]
(2021 年 1 月新高考 8 省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 5 时
30 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补充-----------2.纬线和纬度
• 纬线: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
赤道:距离南北极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的特点:(1)指示东西方向
成圆圈
(2)除了两个极点,每条纬线自
(3)所有纬线不等长,赤道最大, 越往两极越小,极点处是两个点
(4)所有的纬线都平行
• 重要的纬线
(3)、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 大气,出现美丽的极光
(4)、引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 (5)、疾病的引发等等。
补充------1.经线和经度
• 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 极的线
• 经线的特点:(1)指示南北方 向
(2)每条经线呈 半圆,正相对的2条将地球平 分为两半
(3)所有经线相 交于南北两极点
不同半球发射炮弹时精准率的要求
五、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北半球为例
3月21日 春分
昼夜平分
6月22日 夏至
昼最长 夜最短
昼最短 夜最长
冬至 12月22日
昼夜平分 秋分
9月23日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 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计算:
H=90 °-|所求地地理纬度±直射点地理纬 度|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
类地行星
巨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远日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
(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 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条件
(2)地球本身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足够的引 力,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不断产生水汽,形成 适合生命活动所需的液态水。
高一必修一地理电子课本
高一必修一地理电子课本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研究月球基地该是什么样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
坪
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
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系。地球是距离太阳比较近一
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第32页
太阳系里一颗普通行星 第33页
海王星 天王星
土星
木星
火星 地球
金星 水星
太阳系模式图
土星 木星
海王星 天王星
远日行星
火星 地球 金星 水星
第34页
认识太阳系: 识记八大行星位置
行星分类
小行星带位置
76年
类地行星运动特征巨行星
第5页
2.宇宙是一个物质世界---由各种天体组成
天体概念: 宇宙中物质存在形式通称天体。 天体类型:
自然天体—— 主要为恒星、 星云等
人造天体—— 人造卫星、飞 船、太空试验 室等
第6页
星云
彗星 恒星(太阳)
行星(地球)
卫星(月球)
流星体
第7页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 其主要成份是氢。
轮廓改变星云
原始海洋形成
(液态水形成)第53页
总结回顾 第一节 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位置
宇宙、天体、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八颗行星运动特征、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行星
存在生命条件(环境条件、本身条件)
第59页
第41页
火星
第42页
火星表面
第43页
木星
第44页
土星
第45页
天王星
第46页
海王星
第47页
• 1、讨论思索和比较P62题,并回答 • 2.讨论思索和归纳P63题,并回答
第48页
三、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P6活动 行星比较 2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第一章 行星地球知识点总结 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③地壳运动的动力能源
④大气运动的动力能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第 2 题。
2.下列城市中,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差的是( B )
A.乌鲁木齐
B.重庆
C.石家庄
D.杭州
三、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活动类型】
外
太
阳
大
气
结
耀斑
构
日珥
黑子
里
类型 位置
现象
本质
黑子 光球层 黑斑点
(5)日照时间: 日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反之则少。
青的藏原高因原:成为太阳太辐阳射辐高射值的中分心布及成总从因体东特部征沿: 海向西部内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 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 作用小;晴天西多北内,陆日照时间长;
陆逐渐增强。高值中 心在青藏高原,低值 中心在四川盆地。
(1)普通性: 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结构特征:地球的质量、体积、密度、公转和自转与其他行星比 较并不特殊。
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的相似,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 特征。
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 行星。
(2)特殊性: 为什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迄今为止地球是人类观测到的所有星球中唯一有生命繁衍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为什么地球有生命?
外部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
②安全的运行轨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
环境当中。
自身条件:
①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及类型: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离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③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 ——He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生物的生长(光、热资源);促进水、大气的运动;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影响气候。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的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的周期,与日常生活有关)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约15度每小时。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1。
3。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右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回答1~2题。
1.图像最能反映()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流星运动D.恒星运动2.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A.23:00 B.22:56C.23:04 D.21:5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与自转一致,所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都反映地球的自转,选A。
第2题,以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即每天提前3分56秒到达同一位置,故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22:56,选B。
答案:1。
A 2.B右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高纬度B.南半球中纬度C.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解析:注意图中指向标指向,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837 km/h,且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地区向两极地区递减。
图示区域大部分线速度大于837 km/h,即纬度小于60°,是中纬度,且自北向南地球自转线速度逐渐变大,为北半球。
b点线速度大于a点,且处于同纬度,则b点海拔高于a点,地表离地心的自转半径大,旋转弧线长,所以线速度大。
答案: 3.C4。
B歌曲《祈祷》中唱道:“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太阳不西沉,全球各地都会进入黑夜B.歌词中地球转动的周期是一天C.歌词中的“转动"是指地球的绕日公转D.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自转的重要原因6.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解析:第5题,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根据“四季少了夏秋冬",可以判断是地球的绕日公转.第6题,地球自转产生了日月升落。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章:行星地球
位
纬度向值向北(上)增加为北纬,反之为南纬
经度值向东(右)增加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无限方向,依
经线指示为南北方向(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
点,南极为最南点)
距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实距为
同一纬线上经度极差1度,实距为111xcosa
米(a 为纬度值)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其大小是指比值的大小
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
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越小则反之
将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n(或1/n)倍,则新比
例尺=n(或1/n)x原比例尺
将比例尺放大(或缩小)n(或1/n)倍,则新比例
尺=(n+1)(或1-1/n)x原比例尺
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或缩小)到的
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的倍数的平方
般定向法: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按“上北下
,左西右东”定方向
向标定向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按指向标定方
,指向标一般指示北方
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是指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点间经度小于180度的弧为劣弧,大于为优弧
要误以为东经值在东半经球西经值在西半球
通的行星,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
构与水星,金星有许多共同之处
其它行星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其它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点概括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 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 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 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 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地震波
横波 纵波
传播速 度 慢 快
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固体
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
固体、液体、 大;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
气体
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 圈层。
圈层名 位置 称
厚度
特点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 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 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 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知识点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要点梳理】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
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中心天体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卫星地月系(地球和月球)银河系其它行星、卫星总星系彗星、流星体等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②八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③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表增温、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l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l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l 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l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l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l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l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l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三、存在生命的行星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④安全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l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l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l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促进水、大气的运动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l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l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影响气候,图1.13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l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l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l 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l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l 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时。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
能量
太阳概况
物质组成:炽热的气体 主要成分:氢、氦 表面温度:约6000K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
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
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 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 动的主要动力;
特别提醒
一般现象:太阳辐射强的时间或地点,气温较高, 热量较丰富。
特殊现象: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 地区,但热量条件较差。证明热量与光照是完全 不同的地理要素。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经常 发生大规模运 动的现象。
由外而内亮度增加 由内而外厚度、温度增加
日冕层
色球层
光球层 太阳内部
黑子和耀斑的活动都有周期 周期长约 11 周年 黑子活跃的年份耀斑也活跃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 黑子活跃的区域耀斑也活跃 标志
合作探究
1.请绘制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并标出对应的太阳活动。
答案
影响无线短波通信Nຫໍສະໝຸດ NWNEW
E
SW
SE
S
干扰地球磁场,引发“磁暴”
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答案
(2)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形区是四川盆地,原因是什么?
四川盆地阴雨天气多, 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 弱,所以年太阳辐射总 量最低。
答案
(3)结合教材图1.12和生活常识,分析到达大气
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全球太阳辐射 总量的纬度分 布规律是从 __•_低__纬___向 ___•高_____递减
答案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分析
第一章《行星地球》《行星地球》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内容。
地球作为人类宇宙中的唯一家园,探讨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运动状态对我们人类是最基本的,因此将《行星地球》是我们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
在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也涉及相关内容,简单认识和了解了地球和地球仪、地图的基础知识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而高中地理则是更加详细的介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重点介绍地球的运动以及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这一章主要有四节内容和一个问题探究,第一节讲述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讲述太阳队地球的影响,第三节讲述地球的运动,第四节讲述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探究的课题是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主要探讨的问题有六个:1、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2、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4、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5、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意义?6、地球具有怎么样的结构?从以上内容结构来看,第一章是严格遵循《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来组织和编排的,并且通过问题的形式将本章重难点问题呈现出来。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在整个高中地理学习中占有基础性地位,为以后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作用。
在《全日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料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活动建议是“选择一种形式(如一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个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没有涉及,对于高中地理学习者来说属于新增内容,而且跟我们实际生活距离较远,需要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
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采用比较多样化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三大问题,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三者之间属于并列关系。
具体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图如下图2所示:2、三维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如知识结构图2所示,本节主要讲述三个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中文字内容较少,以图示和文字注释为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所以这部分内容以了解为主,让学生了解并且可以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内容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具体缩小到太阳系,讲述地球所处的太阳系中的宇宙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备注: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单元《行星地球》思维导图
稳定:太阳光照稳定
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
扰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和公
转的周期适中
液态水
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 性元素的衰变产生水汽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方向
地球自转 周期 的地理特 征
速度
侧视图:自西向东 俯视图:北逆南顺 规律:顺着地球的自传的方向,东经度 数在增加,西经度数在减少。
水平运动 的物体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转
判读技巧 光照图
常见图形
一线 五点
两种 关系
晨昏线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进入夜
两交点
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为6:00;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 为18:00
两切点 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的地方时为0时和12时
太阳直 经度: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度数 射点 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互余
区位条件 发射基地
气象:多晴天,风速小,大气透明度高 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形 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 利于基地建设和发射后跟踪观测 地势较高,自转线速度大 节省燃料和成本
交通:便利
利于大型货物运输
安全:远离人口稠密区 有建禁区的可能
我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天发射基地 酒泉、西昌、太原、文昌
恒星日:23时56分4秒(旋转360°)
太阳日:24小时(360°59)
角速度:除两极外,其它各地相等,均为 15°/h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线速度:赤道1670km/h 纬度60°约为 赤道的一半。
地球自转 的地理意 义
产生昼 夜交替 现象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进入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行星地球
【学习目标】
1.复习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备战会考.
2.熟练运用复习到的知识点.
【知识要点】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
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
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
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问题探究】
读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8分)
(l)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____半球,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呈____方向流动;罗马的气候特征为。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
北京时间为____ 时。
(3)图中弧线ABC表示晨昏线,其中代表昏线的是弧。
A地昼长为____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