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重难点 第四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并序)

【单元说明】

本单元为古代抒情散文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要了解古代抒情散文这种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并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同时,又要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文言语感。所选课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有助于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健康高尚的理想、情操,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作为古代抒情散文,本单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作为高中语文课文的一般属性,二是作为文言文学习的特点,三是作为文学作品的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这三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比如,对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有人文性方面的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作为文言文的学习来说,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作为文学作品来说,要求“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分别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庄子的《逍遥游》和李密的《陈情表》。前两篇是精读,后两篇是略读。这四篇抒情散文所抒发的感情各有不同:《归去来兮辞》写回归田园的乐趣,《滕王阁序》写才士不遇的悲情,《逍遥游》表现人世的感慨,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追求,《陈情表》写至爱亲情。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可以约略看出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某些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散文极其强烈的抒情特征。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王勃、李密都是抒情高手,这几篇课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抒情名篇,都曾多次入选高中语文教科书,属于传统经典篇目,有助于学生了解四位作者的文学成就,同时也有利文言文学习。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品,抒写其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和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在,表达其远离恶浊官场、投身大自然怀抱的人生感悟。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与作者千古流传的田园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该文被后人推崇备至,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作为抒情名文,入选本单元,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滕王阁序》是王勃晚年的作品,也是历代传诵的名篇。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三王”中,王仲舒的“记”与王绪的“赋”均已失传,只有王勃此序独存。原因就在于,《滕王阁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真情实感,非无病呻吟或嘲风弄月之作可比;在艺术形式上,虽然此序也是骈文,但它打破了六朝骈文的陈旧格局和陈陈相因的文风,大胆创新,而且早经大浪淘沙,历史作出了公正的选择。

《逍遥游》是“辞趣华深”的《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更是先秦散文园地中的一株奇葩。前人称庄子散文“纵横跌宕,奇气逼人”,是说他的散文雄伟恣肆,大起大落,无所羁绊,同时又构思奇特,不落俗套。《逍遥游》旨在说明,人应当脱离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从思想内容来说,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但这篇文章却写得挥洒自如、想像丰富,足以称为我国散文史上的名篇。

《陈情表》本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李密又不能远离出仕。为迄终养,李密有此上书。李密本着以情动人的目的,悉心说服武帝体恤下情,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作者从法、理、情的不同角度,写得娓娓动人。尤其言其与祖母的深情的内容,更是令人欷叹不已。

本单元,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落实文言文学习的目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虽然创作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都是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在文言作品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着不同时代文人书面语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对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言语感等,都会起着很切实的作用。

【重点列表】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

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重点2概括内容要点☆☆☆☆☆

重点3探究作者的隐逸情怀☆☆☆☆☆

重点4 探究文章的主旨☆☆☆☆☆

【重点详解】

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要点解读】

“常见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都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例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行遵彼微行《诗经》

夫列子御风而行《逍遥游》

天行有常《荀子•天论》

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行比一乡《逍遥游》

蹑足行伍之间,俛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太祖行奋武将军《魏书武帝纪》

乘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