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检验规程

合集下载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QB河南省威特消防设备有限公司Q/WTXF-ZC03001-2013原材料检验规程1. 目的以及自己设计生产的,使产品使用的物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的进货检验以及自己生产的元器件。

3. 主要依据常用物资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见附表)公司编制的《物料清单》。

Q/《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CNCA-09C-075:2011《消防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GB20031-2005《泡沫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4. 一般规定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的检验一般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入库检验、出库检验和试运行阶段的检验。

1入库检验各类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入库前质检人员必须根据供货合同、材料采购建议单以及相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对该批(同制造厂、同规格、同型号、同材质、同时到货的为一批)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书、合格证以及产品说明书等)是否齐全有效,检验项目应严格按照《原材料检验规程》执行,验证合格后,仓库管理员确认数量后入库,对不符合认证产品要求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不得入库,做退货处理。

对于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入库前做的特性试验或对质量有怀疑时应按标准要求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办理正式入库。

出库检验有些检验项目在入库时来不及检验的物资,必须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在出库前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发放出库。

试运行阶段的检验对关键元器件在运行前无法检验或确有困难的检验项目,可在设备试运阶段按《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检验。

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检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应是在检定周期内的合格计量器具。

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质量证明文件必须齐全有效,供货方提供的质量证明书复印件应有供货方加盖的公章。

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检验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关键元器件每年应定期确认检验,或生产商提供第三方检查报告,检测项目和要求与提供的资料一致。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一、引言。

原材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原材料检验规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 制定检验计划,在开始检验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地点、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内容。

2. 确定检验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确定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3. 准备检验设备,确保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完好性,对于需要校准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校准。

三、检验过程。

1. 取样,根据检验计划,从原材料中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2. 样品标识,对取得的样品进行标识,包括样品编号、取样地点、取样时间等信息。

3. 检验项目,根据检验标准,对样品进行各项检验,包括外观检验、理化指标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4. 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准确记录,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数值、检验结论等内容。

四、检验后的处理。

1. 合格品处理,对于合格的原材料,及时进行标识并妥善存放。

2.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做好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追溯工作。

3. 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进行整理,形成检验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人员。

五、质量控制。

1. 定期复检,对于重要原材料,要进行定期复检,确保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2. 检验数据分析,对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3. 不良事件处理,对于因原材料问题引起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不良事件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六、结论。

建立科学、严谨的原材料检验规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和安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原材料检验规程是指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下面是一份原材料检验规程的示例,以帮助你了解如何编写这样的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质量要求,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原材料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外观等方面的检验。

2. 检验项目和要求2.1 化学成分检验:检验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标准。

要求使用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每批次原材料不少于三个样品。

2.2 物理性质检验:检验原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密度、粘度、熔点等方面的检验。

2.3 外观检验:检验原材料的外观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要求。

主要包括颜色、杂质、异味等方面的检验。

2.4 其他检验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 检验方法3.1 化学成分检验方法:使用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验,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3.2 物理性质检验方法:使用标准物理性质测试方法进行检验,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3.3 外观检验方法:使用人工观察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4. 检验设备和仪器4.1 火焰光度计:用于检测化学成分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4.2 综合硬度计:用于检测原材料的硬度。

4.3 粘度计:用于检测原材料的粘度。

4.4 其他依据具体情况确定。

5. 检验记录和结果评定5.1 检验记录:每次检验都要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样品编号等相关信息,并将检验结果填写入检验记录表中。

5.2 结果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和公司的质量要求,判定原材料的合格或不合格,不合格的原材料需要进行退货或重新加工。

6. 异常处理和纠正措施6.1 异常处理:发现原材料检验结果异常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停止使用该批次原材料,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6.2 纠正措施:根据异常处理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检验规程

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检验规程

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检验规程1. 引言原材料和包装材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能满足客户的期望,对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检验规程,旨在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2. 质量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标准是确保原材料和包装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

质量检验标准应包括以下方面:•外观检验:包括颜色、形状、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尺寸检验:包括尺寸、厚度等尺寸参数的测量。

•物理性能检验: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等物理性能参数的测量。

•化学成分检验:根据产品要求,进行相应的化学成分分析。

•其他特殊要求:根据产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特殊要求。

3. 质量检验流程为了确保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制定并执行一套完整的质量检验流程是必要的。

质量检验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接收和接受进货材料1.接收原材料和包装材料时,应立即核对货物清单与实际进货物品是否一致。

2.对于每批原材料和包装材料,应查看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文件,包括质量证明书、化学成分分析报告等。

3.对进货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并与样品或标准进行对比。

步骤二:样品准备和分析1.从每批进货材料中,随机选取足够数量的样品作为检验样品。

2.样品的准备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3.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尺寸测量等相应的检验项目。

步骤三:质量检验记录和报告1.对于每个样品的质量检验结果,应结合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评估,并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2.检验报告应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内容,并由质量检验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签字确认。

3.检验报告可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并定期进行归档。

步骤四:质量问题处理和纠正措施1.如果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应立即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包括停止使用相关材料、通知供应商等。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1.介绍本文档旨在规范原材料的检验过程,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这些规程适用于所有采购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2.检验要求2.1 原材料质量标准:描述原材料必须满足的质量和物理性质要求,如外观、尺寸、硬度等。

2.2 抽样检验:规定抽取样本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样品能够代表整批原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测试。

2.3 检验指标及方法:列出各项检验指标,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和设备。

包括理化性质、成分分析、微生物指标等。

2.4 检验记录和文件管理:要求记录所有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并妥善管理,以备查阅和追溯。

3.检验流程3.1 接受原材料:原材料送货到货检验部门后,进行外观检查和标示确认,并填写接收记录。

3.2 抽样检验:按抽样计划进行样品的选取和编号,并记录相应的抽样方法和依据。

3.3 实验室测试: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必要的测试,如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测试结果应及时记录。

3.4 检验结果评定:根据检验指标和质量标准,评定样品是否合格。

如有不合格情况,应及时通知供应商。

3.5 检验报告和文件管理:生成检验报告,并妥善管理,以便追踪和核查。

4.供应商管理4.1 供应商评估: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设备、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4.2 监督抽检:定期进行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进行监督抽检,以确保其质量的稳定性。

4.3 不合格原材料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整改要求等。

5.培训与改进5.1 培训计划:制定定期培训计划,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5.2 检验流程改进:根据经验和反馈,不断改进检验流程和方法,提高效能和精确度。

5.3 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不良事件管理机制,及时处理和纠正不良发生的问题。

6.附则6.1 本规程的制订和修改应经质保部门评审批准。

6.2 本规程应向供应商进行宣贯,并确保其理解和执行。

6.3 如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发生变更,应及时更新本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一、引言原材料是产品生产的基础,原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为了保证生产顺利、产品质量稳定,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是必要的。

本文将就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进行详细描述。

二、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1. 概述为了保证原材料质量,规范原材料进厂检验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厂原材料的检验工作。

3. 职责分工(1)采购人员:负责审核“供应商材料提供商认证”。

(2)仓库管理员:负责协助检验人员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入库操作。

(3)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原材料检验规程,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4. 原材料检验程序(1)交货验收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交货验收,查看运输单据,检查原材料与运输单据是否一致。

(2)外观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的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裂纹、气泡等缺陷。

(3)尺寸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尺寸检查,通过测量原材料的长、宽、高和重量等参数,确定原材料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4)性能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性能检查,通过对原材料进行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等多项检测,确定原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材质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材质检查,确定材料的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5. 检验方法与标准(1)外观检验:GB/T 1544(2)尺寸检验:GB/T 1804(3)性能检验:GB/T 8910(4)材质检验:GB/T 43336. 检验结果处理(1)检验结果属于不合格的原材料,检验员应当立即报告采购部门,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处理。

(2)检验结果属于质量等级不符合的原材料,采购部门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该原材料。

(3)检验结果属于合格的原材料,检验员应当及时向仓库管理员反馈结果,并将原材料入库。

7. 记录管理每一轮原材料的检验结果都应当被详细记录下来,包括检验人员、检验时间、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不符合项及处理方法等信息。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一、目的:明确原材料检验标准,规范原材料检验工作流程,确保生产使用的物
料是检验合格的。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的检验作业。

三、权责:
3.1、供应部负责按原材料标准要求采购,对不合格进料跟踪处理。

确保原材料
供应方是经过评估、考核评定合格的供方;
3.2、供应部负责进料的报检,仓库及时将合格的原材料入库,不合格的及时退货。

3.3、品管部负责按要求执行进料的检验作业,进料产品的状态标识,不合格进
料的信息反馈,不合格进料的跟踪处理。

四、原材料检验作业流程
4.1、原料检验员接到供应部的《报检单》后,首先检查《报检单》的料号/品名/规格是否与业务下达的生产通知单及生产部下达的生产通知单相符, 如不相符,则不与检验,与采购人员联系处理。

如相符,则检查实物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2、检验完成后,出具原材料检验报告,原材料检验报告一试两份,一份留存,一份报采购。

如合格在材料上按批次贴合格证,不合格的贴不合格证。

4.3、当出现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质检员将每批原料的检验结果登记在《原料记录本》上。

4.4、生产使用原材料时,操作工和制程质检员对每件原材料进行用前和用中检查,发现不合格原料时停止使用,经质检员确认并贴不合格证和“退货”单。

质检员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不合格原料记录表》上。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验规程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验规程

编号:Q/C Y-M C-C023-2005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规程1、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进厂的原辅材料、过程产品及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2、管理职责质检科和化验室是检验和试验活动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他部门配合质检科和化验室的检验和试验活动;3、程序要求进货检验和试验采购产品进厂后,采购部通知品控部进行检验;质检科按照检验规程或采购文件,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或要求,并出具原辅材料验收记录,传递给采购部;确定进货检验和试验的数量和性质时,应考虑供方处所进行的控制程度和所提供的安全卫生证明合格证据;顾客提供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以确定取样的数量和性质时,也按该检验规程进行;经检验、试验或验证合格的产品,采购部凭原辅材料检验验收记录办理入库手续;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写验证或检验、试验时,由使用部门报告质检科长,并经分管经理批准后使用;例外放行产品由使用部门做出明确标识,并作好记录,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时,立即追回或隔离;过程检验和试验加工过程中,验收半成品时,车间负责人和质检员对每批次的半成品要认真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半成品方可进一步使用;生产过程中各职能车间研磨工序、分装工序、包装工序质检员必须对该车间生产运作进行检查,并记录质检日报表;质检员为监督和指导加工车间的生产作业情况,每天不少于1次,对其前后相关几道工序进行取样抽检;该车间对抽验范围的产品记录并标识;化验员半成品及成品按规定要求进行取样做理化与微生物实验;生产过程中,所要求的检验和试验未完成或必须的检查报告未收到前,因生产需要,生产部门通知品控部批准后,方可放行;检验人员对例外放行的产品标识和记录,可行时,进行边放行边检验,以便发现不合要求,立即追回或隔离;最终检验和试验品控部质检员负责对成品外观、质地、形状、色泽、异物的检验;化验员对所装箱的产品按规定要求取样检验、试验,并填写最终产品检验报告单;本公司对最终产品不例外放行;在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检验和试验的微生物试验仅对过程中的操作进行指导或对生产提供参考,当过程检验与最终检验的微生物试验结果冲突时,应加大对最终成品的抽样检验数量并以最终检验结果为依据;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控制;各检验、试验人员认真按要求填写记录并签字或盖章;4、成品的检验验证标准产品发运前,必须由化验室员按标准规定抽验,重点检查纸箱标识,生产日期、规格、级别、重量、品质、色泽等情况,必要时根据客户要求做卫生项目检验;凡合格产品,则由品控部检验合格单;。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一、目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控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工序,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钢板、圆钢、螺纹钢等钢材。

三、检验规程:凡进入本公司的原材料,均需提供供货厂商的资质材料并加盖销售厂商的有效印章。

1、抽样方式:
同一炉号的原材料取样不少于6件
不同炉号的原材料各取样3件
外观检测抽样不少于10件
2、检验项目:
通常情况下,先目测其外观是否合格
对圆钢而言,量其直径和长度。

对于螺纹钢,除了量其直径和长度,还要测量它的肋高和肋间距
对原材料的力学性检验,要测量它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3、检验方法:
首先目测原材料外观
用量具量其几何尺寸(钢直尺,钢卷尺,塞尺,游标卡尺等)本公司委托有资质的嘉畅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对其进行力学性检验4、判定原则:
凡外观有裂纹、明显凹凸的杆体数量超过30%的视为不合格
几何尺寸不符合率超过10%的视为不合格
力学性能必须保证使用要求
以上各项凡有一项不合格均为不合格品,予以退货。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1. 引言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原材料检验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原材料检验规程,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并满足生产要求。

2. 目的本检验规程旨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生产需求,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通过实施规范的检验步骤,早期发现和排除存在的质量问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

3. 适用范围本检验规程适用于所有采购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原材料A- 原材料B- 原材料C4. 检验责任4.1 检验部门公司的检验部门负责具体的原材料检验工作,包括检验计划的制定、检验设备的选择和维护、检验人员的培训等。

4.2 采购部门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协商原材料的技术规格和质量要求,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写入。

4.3 生产部门生产部门负责根据原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生产调整和控制。

5. 检验流程5.1 样品接收检验部门在收到原材料样品后,核对样品信息,确保样品正确、完整,并按照规定的存储条件进行保存。

5.2 检验计划检验部门根据原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制定检验计划,明确具体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5.3 检验方法根据不同原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验、化学成分检验、物理性能检验等。

5.4 检验记录与评定检验部门对各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按照内部标准对样品进行评定,包括合格、不合格等分类。

不合格的样品需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供应商进行处理。

5.5 处理结果跟踪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协商处理不合格样品的具体方案,并跟踪处理结果,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改善。

5.6 数据分析与整理检验部门定期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检验结果和问题反馈,为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6. 文件管理检验部门负责原材料检验相关文件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检验记录、检验报告、供应商资质文件等。

7. 供应商评价采购部门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包括供应商的技术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是否继续合作。

原材料外购件入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外购件入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外购件入厂检验规程一、目的和范围1.目的:为了确保原材料外购件的质量,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持续性,并减少生产中的废品和损失。

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原材料外购件的入厂检验。

二、检验人员及职责1.检验员:负责对进厂的原材料外购件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2.供应商代表:负责在检验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并配合检验员进行检验。

三、检验内容及方法1.外观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表面平整度、尺寸、颜色和表面的划痕等。

2.化学成分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公司的要求。

3.物理性能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物理性能进行检验,包括强度、硬度和韧性等。

4.尺寸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尺寸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5.包装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包装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公司的包装要求。

四、检验依据1.公司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

2.原材料外购件的技术文件和规范。

五、检验方法1.目视检查:对外观进行检查,发现明显缺陷即判定为不合格。

2.化学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3.物理性能测试:使用强度测试机、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等设备对物理性能进行测试。

4.尺寸测量:利用测量仪器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尺寸进行测量。

5.包装检查:对包装进行检查,确认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六、检验记录及保存1.检验记录:对每一批次的原材料外购件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2.检验报告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判定结果等内容。

3.检验记录应保留至少两年以上,并按照公司相关文件管理要求进行保存。

七、不合格处理及评审1.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以书面形式通知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不合格品应按照公司相关的退货流程及时返厂或退货,并要求供应商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3.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和评审,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原材料检验操作规程

原材料检验操作规程

原材料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和范围1.1目的:为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合规要求,制定原材料检验操作规程。

1.2范围:适用于所有使用原材料进行生产的企业。

二、术语和定义2.1原材料:指用于生产产品的物质或物质组合。

2.2检验:对原材料进行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

三、检验设备和仪器3.1外观检验:显微镜、显微相机等。

3.2尺寸检验:卡尺、游标卡尺、光学比较仪等。

3.3化学成分检验:能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3.4物理性能检验:拉力测试机、硬度计等。

四、检验项目和方法4.1外观检验:检查原材料的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瑕疵、污染等。

4.2尺寸检验:根据产品的要求,测量原材料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参数。

4.3化学成分检验:按照相应的标准或方法,测试原材料中的元素、化合物等成分。

4.4物理性能检验:测试原材料的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物理性能。

五、操作步骤5.1收样:从供应商处收集原材料样品。

5.2样品准备:按照检验要求,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制备。

5.3检测方法选择: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和设备。

5.4检验操作:进行相应的检验操作,如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化学成分分析等。

5.5结果记录:记录检验结果,并标明检验时间、检验人员等相关信息。

5.6结果评定:根据标准和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并记录。

5.7处理结果:对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处理,如退货、更换等。

5.8结果报告:将检验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并保存相关记录。

六、质量控制6.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按照检验要求进行检验,并确保检验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2检验人员应熟悉相关标准和要求,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6.3监督检查:定期对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抽样检查。

6.4风险控制:加强原材料供应商管理,确保供应商的质量稳定和合规要求。

七、相关记录和文件7.1原材料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时间、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信息。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QB 河南省威特消防设备有限公司Q/WTXF-ZC03001-2013原材料检验规程1. 目的为保证在采购过程中采购的原辅料(关键元器件)与型式试验样品的结构、型号、主要参数、供应商等保持一致,且为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控制程序》(Q/WTXF-CX9.3.3-2011)的贯彻实施,规范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进货检验,以及自己设计生产的,使产品使用的物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的进货检验以及自己生产的元器件。

3. 主要依据3.1 常用物资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见附表)3.2 Q/WTXF-CX9.3.3-2011《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控制程序》。

3.3 公司编制的《物料清单》。

3.4 Q/WTXF-CX3.1-2011《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3.5 CNCA-09C-075:2011《消防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3.6 GB20031-2005《泡沫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4. 一般规定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的检验一般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入库检验、出库检验和试运行阶段的检验。

4.1 1入库检验各类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入库前质检人员必须根据供货合同、材料采购建议单以及相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对该批(同制造厂、同规格、同型号、同材质、同时到货的为一批)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书、合格证以及产品说明书等)是否齐全有效,检验项目应严格按照《原材料检验规程》执行,验证合格后,仓库管理员确认数量后入库,对不符合认证产品要求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不得入库,做退货处理。

对于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入库前做的特性试验或对质量有怀疑时应按标准要求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办理正式入库。

4.1.2 出库检验有些检验项目在入库时来不及检验的物资,必须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在出库前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发放出库。

4.1.3 试运行阶段的检验对关键元器件在运行前无法检验或确有困难的检验项目,可在设备试运阶段按《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检验。

原材料进厂检验操作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操作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操作规程原材料进厂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原材料进厂检验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并减少产品质量问题和风险的控制手段。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原材料进厂检验的步骤和要求,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到要求,并避免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线。

2. 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口和国内采购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原料药、食品添加剂等。

3. 检验设备和仪器1)外观检验设备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等,用于检查原材料的外观是否合格。

2)物理性质测定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PH值计、密度计、溶解度测定仪等,用于检测原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否符合要求。

3)化学性质测定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用于检测原材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符合要求。

4)微生物检验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洁净台、微生物培养箱等,用于检测原材料中是否有微生物污染。

4. 检验步骤1)采样按照规定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从原材料的不同批次和不同工艺环节采集样品。

采样时应避免各种可能的污染,将样品置于干净、密封的容器中。

2)外观检验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外观检验,包括颜色、味道、外观质量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

3)物理性质测定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使用相应的设备和仪器对样品进行物理性质测定,如PH值、密度、溶解度等,确保符合要求。

4)化学性质测定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使用相应的设备和仪器对样品进行化学性质测定,如含量、纯度、有害物质限量等,确保符合要求。

5)微生物检验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使用相应的设备和仪器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如菌落总数、霉菌数量等,确保符合要求。

6)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定原材料的合格性。

对于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接收、储存、标识和入账。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退货或处理。

7)记录和报告对每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判定结果和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和归档。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3.2.2型材表面不允许有严重的压坑,碰伤、擦伤存在,其允许深度见GB 5237-2000.5.6.2。
3.2.3
五.检验规程:
1.每种原材料应当按照采购合同要求出示由技术监督部门填写的质量证明书。
2.每批原材料在进仓检验前,供方必须附有产品检验记录。
3.铝型材(基材)
3.1尺寸:产品尺寸必须符合我方的产品图纸,公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3.2外观质量:
3.2.1型材表面应整洁,不允许有裂纹、起皮、腐蚀、气泡等缺陷存在。
公司
名称
文件编号
版号/状态
文件
名称Βιβλιοθήκη 原材料检验规程生效日期页次
一.目的:
确保产品在生产前的原材料符合产品生产要求,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和国家标准要求。
二.范围:
本公司采购回来的所有生产用原材料。
三.职责:
1.质检部负责本规程的执行与修正。
2.检验员负责执行《原材料检验规程》,填写《进料检验记录表》。
四.依据标准:GB 5237-2000

主要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检验规程

主要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检验规程

主要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检验规程一、检验范围:主要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的检验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性能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硬度检测、抗拉强度检测等。

2.化学成分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包括采样、试样制备、检测方法选择等。

3.机械性能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的机械性能进行检验,包括静力试验、动力试验等。

4.寿命测试:对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进行寿命测试,以验证其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

二、检验流程:1.原材料接收:原材料到货后,首先进行外观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表面是否有明显破损、变形等问题。

2.采样:根据原材料的形态和尺寸,进行合适的采样方式,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3.试样制备:根据具体的检测方法,对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试样制备。

4.检测方法选择:根据原材料的性质、用途和国家标准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检验。

5.检验记录:对检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存档,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6.检验结果评定:根据国家标准和产品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判断原材料是否能够符合产品要求。

7.合格品处理: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进行标识、入库和存储。

8.不合格品处置:对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退货和返工处理,确保不合格品不会投入到生产中。

9.外购件和外协件的检验流程与原材料类似,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三、检验设备和仪器:1.外观检查:显微镜、测量仪器等。

2.尺寸检测:千分尺、卡规、游标卡尺等。

3.化学成分检测: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光谱仪、色谱仪、光度计等。

4.机械性能检测:拉力试验机、硬度计、冲击试验机等。

5.寿命测试:启闭试验机、振动台、高温烤箱等。

四、检验记录和报告:1.检验记录:对于每次检验都需要做详细的检验记录,包括原材料的基本信息、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2.检验报告:根据实际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检验报告,并将报告交给有关部门和责任人。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检验过程中要确保检验设 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检验过程中要确保检验数 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检验过程中要确保检验结 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检验过程中要确保检验记 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注意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做好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01
原材料检验规程的主要内容
检验项目和标准
原材料的环境性能检验,
原材料的批次一致性检
原材料的化学性能检验, 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
如耐候性、耐热性等
验,如批次间差异、批 次稳定性等

原材料的机械性能检验,
原材料的安全性能检验,
如强度、韧性、疲劳性
如毒性、放射性等

原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 如硬度、密度、耐磨性
报告内容:包括检验结果、检验方法、检验依据、检验日期等信息 报告提交:及时将检验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人员,以便进行后续 处理和改进。
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方式
退回供应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应立即退回供应商,并要求其提供符合要求的原 材料。
重新检验:对于退回的原材料,应重新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要求。

原材料的外观检验,如 尺寸、形状、颜色等
原材料的电性能检验, 如导电性、绝缘性等
原材料的法规符合性检 验,如环保法规、安全
法规等
原材料的生物性能检验, 如生物相容性、生物降
解性等
检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检验标准:根据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进行检 验
操作步骤:包括取样、预处 理、检测、记录、报告等
确保产品质量: 通过检验原材 料,确保产品 质量符合标准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1.目的对原材料、外购件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原材料的进货检验。

3.定义:无4.工作内容4.1原材料的分类根据原材料对最终产品影响重要程度,将其分为重要物资(A类)、一般物资(B类)、辅助物资(C类)。

重要物资(A类):是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及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物资,作为重要物资材料,应严格按照采购程序和本规程实施采购、验收和定期确认检验,以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

一般物资(B类):最终产品质量有影响,但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弥补,不会引起重大安全问题的物资,作为比较重要的采购物资,应明确采购的质量要求和验收规定,并按照规定实施采购和验收,以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

辅助物资(C类):是对最终产品质量性能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仅起辅助作用的物资,作为辅助物资,对供方不作专门控制,以市场行情和供货质量情况直接实施采购。

4.2原材料采购检验判定标准进货检验判定依据: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其中关键项、重要项合格率100%,一般项不低于97%。

4.3采购原材料技术要求GB/T9439规定的灰铸铁的性能要求;4.4进货检验规定4.4.1进货检验抽样方式:检验样本须由检验人员在送检样本中随意抽取,不得由供方人员自行选样。

4.4.2外观检查检验样本检查按比例进行抽检。

4.4.3原材料检验标识验证采购部门收集供方产品合格证书等文件并存档,形成供方档案。

检验人员必须对原材料的合格标识进行核实,发现标识有问题及时通知质量负责人,并传递信息到采购部门核实标识情况,由采购部门确认方可进行验收,否则不必进行检验,直接退货,并按不合格品登记数量。

4.4.4外观检查当批量在500件以下时,按5%的比例抽检,不低于5件;当批量在1500件以下时,按2-3%的比例抽检,不低于10件;当批量在1500件以上时,按1-2%的比例抽检,不低于15件。

铁塔公司原材料检验规程

铁塔公司原材料检验规程

铁塔公司原材料检验规程
铁塔公司原材料检验规程
一、目的
为确保铁塔公司使用的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保证铁塔产品质量,制定本规程。

二、检验对象
公司采购的钢材、甲板板、涂料、轴承等原材料。

三、检验准则
1.国家标准: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企业要求: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原材料应满足公司制定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

四、检验方法
1.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外观是否完好,有没有表面裂纹、变形、锈蚀、水泥渣等缺陷。

2.尺寸检查:检查原材料尺寸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3.化学成分检查:钢材、涂料等原材料的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4.机械性能检查:钢材、轴承等原材料的机械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五、检验流程
1.采购部门向供应商索取供货质量证明。

2.供应商提供供货质量证明后,采购部门对证明文件进行复核。

3.采购部门将原材料送至检验部门。

4.检验部门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检查、化学成分检查和机械性能检查。

5.检验结果合格的原材料,检验部门应出具检验合格证书。

6.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材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返厂、退货等。

六、责任分工
1.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原材料和对供货质量证明进行复核。

2.检验部门:负责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和检验合格证书。

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验部门的工作,制定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

七、附录
1.标准及技术规范要求的清单。

2.检验合格证书模板。

3.不合格原材料处理的相关流程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实体的一个或各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和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要求相比较,以及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等所进行的活动。

专家认为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项或多项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判断每项质量特性合格与否的一种活动。

质量检验标准主要包含音箱检验标准、电热盘检验标准、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饰面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消声器制作质量检验标准、质量检验标准文件、防水层质量检验标准、原材料检验标准等等。

目录1 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第2页2 型钢原材料检验规范第4页3 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7页4 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9页5 铜板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1页6 其它板材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2页7 U-PVC管原材料验收规范第13页8 五金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5页9 包装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第16页10 电子元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7页11 塑料件进料检验规程第18页12 注塑用胶料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9页1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1目的对非生产物料及部分辅助物料的符合性、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使采购物资能初步符合使用效果。

2范围适用于非产品用途的小五金配件、易燃化危品、工具、切削刀具、机电维修配件、模夹具材料、办公用具、厂房维修物料等,以及用于产品的部分辅助物料、低值易耗物料。

3检验细则3.1物资供应商应为合格供方。

(临时供方物资由使用部门试用证实合格后方可确认。

)3.2验证物资的合格证、说明书或其它证明资料。

3.3查验是否有图纸要求、规格型号要求或其它特殊要求等资讯。

3.4检验物资的适用性及坚固耐用、安全性。

3.5部件、配件是否齐全。

3.6电器构件应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电器安全规范。

3.7接电试验后无异常声音、运转灵活,其应用性能完好。

3.8验证有使用期限的物资是否在有效使用期限内。

3.9物资有没有变形、变质、掺杂或沉淀严重等现象。

3.10如属用于产品上的新物料,应做有关试验或试用。

3.11计量器具验证如下内容: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厂址、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检验外观应完整无损、配件齐全,按相关内校检验规范进行校验或送外校。

3.12易燃化危品在验证时应注意远离火源,做好现场防护。

3.13焊接工艺用的设备、电焊条、防护罩涉及特殊过程增加以下检测内容:a 电焊条药皮不能有裂纹、气泡、杂质、剥落、凸节、破头等缺陷。

页码:P1/2b电焊条要进行抽样2~3条试焊确认。

c焊接设备应进行接电调试并做试焊确认。

d防护罩应做试装后的强光检验。

e 焊接工艺所需物资的验证由特殊过程的巡查进一步确认。

3.14水泥进料应做以下检测:a 水泥由指定供应商提供指定的牌号、标号。

b 水泥验证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无淋湿、结块。

c 特殊过程巡查时应做塌场试验。

3.15物资的使用性能由使用部门试用后确认3.16以上检测内容根据物资的用途、实用性可选择执行,但必须满足能确定是否适用的初步评估。

4验证确认4.1对该类物资验证合格后在采购凭证背面鉴名确认。

4.2不合格物资贴上《不合格标贴》,将不合格情况口头通知仓管员、采购部,并在采购凭证背面注明原因。

2型钢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型钢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所有型钢类原材料的检验。

3验收规则3.1型钢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检查和验收;3.2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型钢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3.3型钢的标志可采用打钢印、喷印、盖印、挂标牌、粘标签、放置卡片或涂色等方式。

标志应字迹清楚、牢固可靠。

3.4型钢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型钢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热轧圆钢和方钢4.1外观要求4.4.1圆钢和方钢以直条交货。

4.4.2方钢不得有显著扭转。

4.4.3圆钢和方钢两端的切斜度不得大于该圆钢直径、方钢边长的30%。

4.4.4圆钢和方钢端头允许有局部变形。

4.4.5圆钢和方钢不允许有明显的爆铁、烂铁现象。

4.2圆钢直径和方钢边长的允许偏差圆钢直径和方钢边长>5.5~20 mm允许偏差±0.4mm、>20~30 mm 允许偏差±0.50、>30~50 mm允许偏差±0.60 mm、>50~80 mm允许偏差±0.80 mm、>80~110 mm允许偏差±1.1 mm。

4.3长度及允许偏差圆钢直径和方钢边长≤25 mm钢材长度4-10m、>25mm钢材长度3-9m。

5热轧扁钢5.1外形5.1.1扁钢不得有明显的扭转。

5.1.2扁钢的端头应剪切正直,切斜不得大于以下规定:宽度>100mm 的扁钢,不得大于8mm。

5.1.3扁钢外形不允许有明显爆铁、烂铁现象。

5.2扁钢截面尺寸允许偏差宽度尺寸:10~50mm+0.5/-1.0、>50~75 mm+0.6/-1.3、>75~100 mm+0.9/-1.8厚度尺寸:3~16 mm+0.3/-0.5。

5.3扁钢的理论重量宽度(mm)×厚度(mm)×7.85÷1000(kg/m)。

5.4长度及允许偏差通常长度(理论重量≤19 kg/m扁钢)3-9 m,本厂要求不低于4 m。

6热轧等边角钢和其它类型的型钢类材料6.1外观要求6.1.1不得有明显的扭转和变形,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夹杂和分层。

6.1.2表面允许有不超过负偏差的局部发纹、气泡、压痕、刮伤和麻点。

6.1.3不允许有明显爆铁、烂铁现象。

6.1.4凡属使用后可能造成性能缺陷的外观不良均不予接受。

6.2尺寸要求型钢的尺寸均应符合订货合同中的要求或样板尺寸的要求,对未明确提出的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或行业的规定。

7对于有必要进行适用性判定的供方,由品管部确定可试验1~3件材料的特性做为试产的初步判定。

8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9其他型材类原材料的检验参照此标准的部分要求进行,并以工程图纸、样品为判定依据。

10相关记录《IQC检验报告》3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钢板类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冷轧钢板、热轧钢板、不锈钢板、电解钢板。

3验收规则3.1钢板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3.2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钢板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照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3.3钢板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板材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外观质量4.1钢板表面不得有气泡、裂纹、结疤、拉裂和夹杂,钢板不得有分层。

4.2钢板表面上的局部缺陷应用修磨方法清除,但不得使钢板厚度小于最小允许厚度。

4.3冷轧钢板两面允许有厚度公差一半范围内不大于钢板最小厚度的下列缺陷:轻微麻点及局部的深麻点、小气泡、小拉裂、划伤、轻微划痕及轧辊压痕。

允许有局部的蓝色氧化色,反面允许有厚度公差范围内。

不大于钢板最小厚度的下列缺陷:轻微麻点、小气泡、小拉裂、轻微划痕和轧辊压痕。

4.4热轧钢板两面允许有在厚度公差范围内不大于钢板最小厚度的下列缺陷:轻微麻点、局部的深麻点、小气泡、小拉裂、划伤、泥土痕迹、划痕及轧辊压痕。

反面允许有在厚度公差范围内且每一平方米不多于两个的斑痕和压坑。

表面允许有薄层的氧化铁皮。

4.5电解钢板及不锈钢板的外观要求等同于冷轧钢板的外观要求,但电解钢板的表面划痕允许在不伤及基材的前提下有少量擦花。

5尺寸偏差(见表1)6对于有必要进行适用性判定的供方,由品管部确定可试验1~3件材料的特性做为试产的初步判定。

表1 钢板类原材料尺寸偏差表如有特殊要求根据工程图纸或要求进行变更。

7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8相关记录《IQC检验报告》4 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钢管类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所有钢管类原材料。

3验收规则3.1钢管类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3.2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钢管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照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3.3钢管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材料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外观质量4.1钢管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分层、龟裂、裂纹、轧折和结疤缺陷存在,这些缺陷必须完全清除掉,清除不得超过其边长和壁厚的负偏差。

4.2划痕允许深度不大于0.40mm4.3钢管内、外表面应光滑,允许有深度不超过0.08 mm的少量凹坑、擦伤和细小的划道,但这些缺陷必须在壁厚的公差范围内。

5钢管尺寸的允许偏差5.1外径6~10mm允许偏差±0.20mm;大于10~30 mm允许偏差±0.40mm;大于30~50mm,允许偏差±0.45mm;大于50mm,允许偏差±1.0%。

5.2壁厚0.5~1.0 mm,允许偏差±0.15mm;大于1.0~3.0 mm允许偏差±15%;大于3.0 mm允许偏差+12%~-10%。

5.3钢管的长度:外径≤30mm为2~6m;外径>30~70mm为3~10m;外径>70mm为4~10m。

同批次材料长度偏差不超过±1%。

5.4钢管的理论重量(密度为7.85)按公称尺寸计算,其计算公式为P=0.02466·S(D-S),其中D为钢管的公称外径;S为钢管的公称壁厚。

页码:P1/25.5表面镀层的钢管其质量判定可参照《电镀件检验规范》执行。

6对于有必要进行适用性判定的供方,由品管部确定可试验1~3件材料的特性做为试产的初步判定。

7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8相关记录《IQC检验报告》5铜板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铜板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铜板原材料。

3外观要求3.1铜板的表面应清洁,不应有起刺、氧化铜等缺陷。

3.2不应有分层、裂缝、起皮、夹杂和绿锈,但许可有轻微的、局部的、不使板厚度超出其允许偏差的划伤、斑点、凹坑、压入物、辊印和修理痕迹等缺陷。

3.3轻微的氧化色、发暗和轻微局部的油迹、水迹,不作为缺陷的依据。

3.4板材应平直,但允许有轻微的波浪。

3.5板材的边应切直,无裂边、卷边,允许有轻微的毛刺。

4尺寸要求厚度1.35mm(-0.1mm),长度、宽度供参考比照。

5 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6 相关记录《IQC检验报告》6其它板材类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对于量小,品种变化较大的不常用板材进行检验,确保对于生产物料的检验符合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未有明确检验项目要求的板材类材料检验,此规范为通用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