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目录1 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第2 页2 型钢原材料检验规范第4页3 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7页4 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9页5 铜板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1 页6 其它板材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2 页7 U-PVC 管原材料验收规范第13 页8 五金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5 页9 包装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第16 页10 电子元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7 页11 塑料件进料检验规程第18 页12 注塑用胶料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9 页1 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1 目的对非生产物料及部分辅助物料的符合性、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使采购物资能初步符合使用效果。
2 范围适用于非产品用途的小五金配件、易燃化危品、工具、切削刀具、机电维修配件、模夹具材料、办公用具、厂房维修物料等,以及用于产品的部分辅助物料、低值易耗物料。
3 检验细则物资供应商应为合格供方。
(临时供方物资由使用部门试用证实合格后方可确认。
)验证物资的合格证、说明书或其它证明资料。
查验是否有图纸要求、规格型号要求或其它特殊要求等资讯。
检验物资的适用性及坚固耐用、安全性。
部件、配件是否齐全。
电器构件应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电器安全规范。
接电试验后无异常声音、运转灵活,其应用性能完好。
验证有使用期限的物资是否在有效使用期限内。
物资有没有变形、变质、掺杂或沉淀严重等现象。
如属用于产品上的新物料,应做有关试验或试用。
计量器具验证如下内容: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厂址、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检验外观应完整无损、配件齐全,按相关内校检验规范进行校验或送外校。
易燃化危品在验证时应注意远离火源,做好现场防护。
焊接工艺用的设备、电焊条、防护罩涉及特殊过程增加以下检测内容:a 电焊条药皮不能有裂纹、气泡、杂质、剥落、凸节、破头等缺陷。
页码:P1/2b 电焊条要进行抽样2~3 条试焊确认。
原材料检验的操作规范
原材料检验的操作规范篇一: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1. 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3.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4.职责:4.1 采购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4.2 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4.3 采购部负责制定《来料检验控制规定》。
5. 来料检验注意事项:5.1来料检验专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5.2 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5.3 来料检验时的考虑因素;5.3.1 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5.3.2 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5.3.3 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5.3.4 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3.5 客户的要求。
6.来料检验方法:6.1 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6.2 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6.3 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6.4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7.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 :7.1 全检: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7.2 抽检: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待定)8. 来料检验的程序:8.1采购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规定》,由采购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原材料检验规程
物料检验规程1.目的本规程旨在确保车间采购的原材料、部件或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规范外购、外协物料的检验作业,确保物料入库合格,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保证公司生产质量。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产品]所需采购的物料和产品的检验。
3.编制依据J BT5936-2018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QB/T 4494-2013 自锁式聚酰胺扎带《工业凡士林》(GB/T 9106-2018)GB/T 33509-2017机械密封通用规范4.职责4.1.采购部4.1.1.采购部按采购计划要求采购,负责采购材料的质量保证文件的收集,并确保其真实性、及时性。
4.1.2.负责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说明物料不合格的原因,并要求供应商进行处理。
4.2.质检部4.2.1.负责外购原材料的外观、物理、化学检验等全面检验,4.2.2.根据检验结果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并制作检验报告。
4.2.3.将检验报告提交给采购部门。
4.3.库管部4.3.1.必须确认材料的检验结果是合格的,方能接受材料入库,按采购计划与送货清单核对数量、规格、型号等,并进行存储保管。
4.3.2.负责不合格品隔离及登账等工作。
4.4.生产车间4.4.1.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原材料有质量问题的,须立即通知质控部。
5.检验项目、方法及判定详情查看《附表:检验项目、方法及判定》。
6.检验记录6.1.将检验结果以表格形式记录。
记录表格详见《物料检验记录》,记录包括物料的名称、规格、供应商、检验结果等信息。
6.2.每次检验工作结束后,将所有记录表格装订成册归档。
6.3.物料检验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6.4.物料检验记录保存至少三年,以备审核和追溯需要。
7.处理不合格物料的流程7.1.如果物料不合格,库管部和质检部将及时通知采购部。
7.2.采购部需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说明物料不合格的原因,并要求供应商进行处理。
7.3.供应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将不合格物料进行退回或重新供应。
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原辅材料名称: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 编号:原材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1引用标准GB15593 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YY/T0114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乙烯专用料YY/T024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丙烯专用料GB12672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GB/T14233.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GB/T14233.1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一部分:化学分析方法2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2.1包装2.1.1标志:每袋包装上应有清晰的标志,应印有生产厂名称、厂址、产品名称、商标、产品牌号、批号、生产日期、标准号。
2.1.2包装材料:拆包检验,包装应为内衬塑料袋的复合包装(或具有相同包装效果的包装)。
2.2粒料外观2.2.1聚氯乙烯(PVC):应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透明粒状物,塑化应均匀,无外来杂质。
2.2.2聚乙烯(PE):应为本色颗粒。
2.2.3聚丙烯(PP):应为本色颗粒。
2.2.4ABS塑料:应为乳白色颗粒,干燥,颗粒应均匀,无斑点和外来杂质,无气泡及机械杂质。
2.3工艺适应性:取适量原料按产品工艺要求进行试验,粒料塑化成型应良好,产品符合要求。
2.4化学性能:粒料若用于生产与药液接触产品须检该产品相应化学性能。
2.5毒性、溶血按GB/T14233.2-2005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试验,应无毒性、溶血反应。
3检验规则每批进货原料随机抽取3~5kg进行检验。
目测2.1、2.2、2.3条应符合规定。
其中2.5条毒性、溶血委托检验,正常情况下,在原材料牌号不变及供应商考核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一般为每一年进行一次(聚乙烯除外)。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1.介绍本文档旨在规范原材料的检验过程,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这些规程适用于所有采购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2.检验要求2.1 原材料质量标准:描述原材料必须满足的质量和物理性质要求,如外观、尺寸、硬度等。
2.2 抽样检验:规定抽取样本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样品能够代表整批原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测试。
2.3 检验指标及方法:列出各项检验指标,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和设备。
包括理化性质、成分分析、微生物指标等。
2.4 检验记录和文件管理:要求记录所有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并妥善管理,以备查阅和追溯。
3.检验流程3.1 接受原材料:原材料送货到货检验部门后,进行外观检查和标示确认,并填写接收记录。
3.2 抽样检验:按抽样计划进行样品的选取和编号,并记录相应的抽样方法和依据。
3.3 实验室测试: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必要的测试,如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测试结果应及时记录。
3.4 检验结果评定:根据检验指标和质量标准,评定样品是否合格。
如有不合格情况,应及时通知供应商。
3.5 检验报告和文件管理:生成检验报告,并妥善管理,以便追踪和核查。
4.供应商管理4.1 供应商评估: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设备、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4.2 监督抽检:定期进行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进行监督抽检,以确保其质量的稳定性。
4.3 不合格原材料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整改要求等。
5.培训与改进5.1 培训计划:制定定期培训计划,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5.2 检验流程改进:根据经验和反馈,不断改进检验流程和方法,提高效能和精确度。
5.3 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不良事件管理机制,及时处理和纠正不良发生的问题。
6.附则6.1 本规程的制订和修改应经质保部门评审批准。
6.2 本规程应向供应商进行宣贯,并确保其理解和执行。
6.3 如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发生变更,应及时更新本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一、目的:明确原材料检验标准,规范原材料检验工作流程,确保生产使用的物
料是检验合格的。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的检验作业。
三、权责:
3.1、供应部负责按原材料标准要求采购,对不合格进料跟踪处理。
确保原材料
供应方是经过评估、考核评定合格的供方;
3.2、供应部负责进料的报检,仓库及时将合格的原材料入库,不合格的及时退货。
3.3、品管部负责按要求执行进料的检验作业,进料产品的状态标识,不合格进
料的信息反馈,不合格进料的跟踪处理。
四、原材料检验作业流程
4.1、原料检验员接到供应部的《报检单》后,首先检查《报检单》的料号/品名/规格是否与业务下达的生产通知单及生产部下达的生产通知单相符, 如不相符,则不与检验,与采购人员联系处理。
如相符,则检查实物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2、检验完成后,出具原材料检验报告,原材料检验报告一试两份,一份留存,一份报采购。
如合格在材料上按批次贴合格证,不合格的贴不合格证。
4.3、当出现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质检员将每批原料的检验结果登记在《原料记录本》上。
4.4、生产使用原材料时,操作工和制程质检员对每件原材料进行用前和用中检查,发现不合格原料时停止使用,经质检员确认并贴不合格证和“退货”单。
质检员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不合格原料记录表》上。
2-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及标准
1.目的为了规范采购的原材料检验方式和标准,保证所购入的原材料符合本公司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购原材料的进厂检验。
3.职责3.1货仓部:来料的验收、保存等作业。
3.2 IQC:来料品质判定、标识及处理。
3.3生产部/品质部:来料的终审决定。
4.定义无5.程序5.1检验内容及要求5.1.1铜线采购标准5.1.1.1外观要求:光亮光洁、无氧化斑迹、毛刺及碰伤,包装应有防潮防护措施。
5.1.1.2尺寸要求:外径符合要求,采用千分尺进行检验。
圆铜线的直径及公差应满足下表要求。
5.1.1.3性能要求:质地均匀,纯度高,无空心现象。
5.1.1.4伸长率应满足下表要求5.1.1.5电阻率要求:电阻率ρ20℃≤0.017241Ω·mm2/m;计算时,20℃时的铜线物理参数应取以下数值:密度8.89g/cm3,线膨胀系数为0.000017/℃,温度系数为0.00393/℃。
5.1.1.6包装:有产品合格证、并标明生产厂家、型号规格、重量、名称、生产日期。
5.1.1.7贮存期:半年。
5.1.2绝缘漆5.1.2.1绝缘漆采购标准5.1.2.1外观要求:颜色均匀透明的液体,无机械杂质和不溶解粒子。
采取目测方式进行检验,按《抽样计划》检验。
5.1.2.2粘度:;聚氨酯漆(40±1℃;4号粘度杯);20 ~ 60s;5.1.2.3包装:装绝缘漆的容器应洁净、无锈迹不得有泄漏现象。
采取目测方式进行检验,按《抽样计划》检验。
5.1.2.4合格证:有产品合格证,标明批号、生产厂家、名称、型号、重量、生产日期。
5.1.2.5贮存期:一年。
5.1.3自粘漆采购标准:5.1.3.1外观要求:颜色均匀透明的液体,无机械杂质和不溶解粒子。
采取目测方式进行检验,按《抽样计划》检验。
5.1.3.2粘度:醇溶自粘漆(40±1℃;4号粘度杯);20 ~ 120s热熔自粘漆(40±1℃;4号粘度杯);20 ~ 120s5.1.3.3包装:装绝缘漆的容器应洁净、无锈迹不得有泄漏现象。
原材料检验规范_共10篇完整篇.doc
★原材料检验规范_共10篇范文一:原材料检验规范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所用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适用于本公司所用原材料的采购与入库验收。
2.焊条检验规范 2.1技术要求2.1.1焊条型号:碳钢焊条J422(E4303)、J5062.1.2焊条表面不应有裂纹、气泡、锈蚀及剥落缺陷。
2.1.3焊条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齐全,出厂日期在保质期内。
规格型号标识与实物相符,包装完好。
2.2检验方法对2.1.1、2.1.2、2.1.3项用目测检查。
对入厂的焊条,验证分承包方提供的该批焊条的货物清单、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对长期供货的供方可半年一次提供质量保证书。
2.3抽样方案及判定依据按1%的比例进行:有1件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取检查仍有不合格时,判整批不合格。
3.焊丝检验规范3.1技术要求3.1.1焊丝型号:H08,φ1.23.1.2外观:表面光滑平整,不应有毛刺、划痕、锈蚀和氧化等,镀铜层均匀牢固,无起鳞与剥离现象。
3.1.3焊条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齐全,出厂日期在保质期内。
规格型号标识与实物相符,包装完好。
3.1.4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3.2检验方法3.2.1对3.1.1、3.1.2、3.1.3项用目测检查,对入厂的焊丝,验证供方提供的该批焊丝的货物清单、质量保证书、合格证。
3.2.2对3.1.4项用游标卡尺检查。
3.3抽样方案及判定依据每批按1%的比例进行且不少于5盘,有1盘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取检查仍有不合格时,判整批不合格。
4.钢板检验规范4.1技术要求4.1.1表面质量:钢板表面不得有气泡、裂缝、结疤、拉裂和夹渣,不得有分层。
4.1.2化学成分符合下表要求4.1.3钢板厚度应符合下表要求4.1.4钢板宽度应符合下表要求4.1.5钢板长度应符合下表要求4.1.6质量证明:有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加盖销售单位印章。
4.1.7碳素结构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00-2006 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591-2008优质碳素结构钢力学性能应符合GBT699-1999。
原材料检验规则
原材料检验规则1. 检验目的本规则旨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满足产品生产的要求和标准。
2. 检验范围2.1 原材料检验适用于所有进入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原材料A- 原材料B- 原材料C2.2 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外观检查- 化学成分分析- 物理性质测试- 微生物检测- 残留物检验3. 检验方法3.1 外观检查应根据产品标准和要求进行,主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3.2 化学成分分析应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谱法3.3 物理性质测试应根据产品要求进行,可包括密度、抗拉强度、硬度等方面的测量。
3.4 微生物检测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包括但不限于:- 培养基法- 聚合酶链反应法3.5 残留物检验应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原材料中无任何有害残留物。
4. 检验记录与报告4.1 检验过程应有详细记录,包括检验时间、检验人员、检验方法和结果等信息。
4.2 检验报告应准确记录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并包含必要的配图和数据。
4.3 检验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并妥善保存备查。
5. 不合格处理5.1 若原材料检验结果不合格,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采取改进措施。
5.2 不合格的原材料应进行隔离并追溯相关生产批次。
5.3 不合格原材料的使用应得到质量管理部门的批准,并在使用中加以控制和监测。
6. 责任与意见6.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原材料检验规则的执行。
6.2 部门经理应对原材料检验结果负责,并及时采取相应行动。
6.3 员工应积极参与原材料检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汇报。
7. 修订与效力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且在必要时可进行修订。
以上为原材料检验规则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可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原材料的检验规范
原材料的检验规范1.抽样方法:确定从原材料批次中应取出的样品数量和方法。
一般来说,样品数量应该足够大,能够代表整个批次的质量。
2.外观检验:主要检查原材料的外观和色泽,包括颜色、形状、表面缺陷等。
这可以直观地了解原材料的外观状况,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3.物理性能检验: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测,包括硬度、强度、韧性、密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原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判断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4.化学成分检验:对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包括元素组成、杂质含量、氧化物含量等。
这可以判断原材料的纯度和稳定性,以及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5.粒度分析:对原材料的粒度分布进行检测,包括颗粒大小、分散性等。
这可以评估原材料的工艺性能和加工性能,以及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6.可溶性检验:对原材料的可溶性进行测试,包括溶解速率、溶解度等。
这可以评估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安全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检验,还应该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和生产工艺,制定适当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例如,对于食品原材料,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致病菌检测等;对于药品原材料,需要进行药理学实验、毒性实验等。
最后,原材料的检验应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检验人员进行,并按照标准程序执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和档案,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记录和追溯,以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
总之,原材料的检验规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控制,才能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
最新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参照引用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了本公司的检验规程。
一、门窗原材料的分类:根据原辅材料在产品中对质量的影响,将材料分为三类:A类:对产品质量起关键作用的材料。
B类:对产品质量起重要作用的材料。
C类:对产品质量起辅助作用的材料。
二、关键材料检验规程:型材、辅助材料以及五金配件的抽样检验,按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要求进行。
按GB/T2828.1-2003标准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Ⅰ,正常检验,可接受质量水平AQL6.5。
特殊注明的除外。
表1 表中Ac、Re以不合格品件数计。
单位:件1、铝合金建筑型材检验规程:铝合金型材进厂后,必须对购进型材进行检验,首先检查型材生产厂家的资质证明,包括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质量保证书、合格证。
其次是依据GB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和GB8013《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检查型材的性能指标,包括合金成分、力学性能、壁厚、尺寸偏差、外观质量、膜厚和封孔质量。
①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和合格证。
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是国家对具备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的型材生产厂家发放的准许生产铝合金型材的凭证,质量保证书和合格证是型材生产厂家对产品质量的承诺,也是日后解决质量问题纠纷的依据。
⑴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应标明:生产厂家、产品名称、许可证编号、批准日期、有效期。
⑵质量保证书应标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合金牌号、状态和合金成分、型号、重量或件数、批号、力学性能、氧化膜厚度结果及技术监督部门印记、包装日期。
⑶检验报告:生产单位提供的法定检验单位出具的有效的检验报告。
⑷应有生产单位提供的省建设厅核发的备案登记证明。
⑸合格证应标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合金牌号、状态和合金成分、型号、重量或支数、型材生产许可证编号、批准日期、有效期、出厂日期、检验员章及检验结论。
⑹每批型材应具有质量保证书、每包型材材料具有合格证。
②合金成分⑴质量要求合金成分是否合格,是关系到铝型材性能的重要保证。
原材料检验规范(Word最新版)
原材料检验规范通过整理的原材料检验规范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原材料进厂验收规范 1 目的为了验证进厂原辅材料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正确地开展检验活动,确保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入库、不投入生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部原材料进行检验和验证。
3 职责 3.1 供应部是监控和测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厂原材料的检验和验证 3.2 技术部负责编制原材料检验的技术要求、检验规程等文件3.3 供应部协作做好原材料检验工作。
4 工作程序4.1外购的钢材、焊材、锻件、热处理件等入厂后应先由外购业务员将材质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有关质量证明的凭证及相关图纸一同交质量检验员,检验员依据本规范的规定对物资进行全数或抽样检验。
检验完毕,检验员在“进货检验记录”上记录具体内容并签字。
4.2检验结果合格,检验员通知选购员并在检验合格的物资材料入库单上签名,仓库管理员核对无误后办理合格品入库手续。
4.3检验结果不合格,按《不合格品限制程序》进行处理,检验员在不合格品上作出标识并进行隔离,通知选购员作退货或换货处理,对重换来的物资应再次进行检验,对于批量较大和关键件还应刚好向公司质量管理部经理进行汇报。
4.4在没有作出检验结果以前,应保持货物原样,不准动用。
原材料分类5钢材检验规范5.1型钢验收准则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检查频率检查方法检查地点 1 外观 1.1应无肉眼可见裂纹 1.2允许外表面有少量锈斑,不允许局部点蚀全数目视仓库2 尺寸2.1圆钢:直径2.2钢管:a)外径b)壁厚每批每种规格抽检3根游标卡尺卷尺仓库3 化学成分3.1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规定按钢材熔炼炉号逐批检查核对钢材质保书中的化学成份是否与表2相符3.2化学成分的复检执行4.2.1条款规定按钢材熔炼炉号逐批检查1.复检结果与表2核对是否相符。
2.复检结果与钢材质保书核对是否相符4 低倍组织检验执行4.3条款规定按钢材熔炼炉号逐批任抽1根检查当直径≥Φ250mm时,作低倍组织和表面着色检查。
原材料检验规程完整
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目录1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2型钢原材料检验规3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4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5铜板原材料检验规6其它板材类原材料检验规7U-PVC管原材料验收规8五金件进料检验规9包装材料进料检验规10电子元件进料检验规11塑料件进料检验规程12注塑用胶料原材料检验规1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1目的对非生产物料及部分辅助物料的符合性、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使采购物资能初步符合使用效果。
2围适用于非产品用途的小五金配件、易燃化危品、工具、切削刀具、机电维修配件、模夹具材料、办公用具、厂房维修物料等,以及用于产品的部分辅助物料、低值易耗物料。
3检验细则3.1物资供应商应为合格供方。
(临时供方物资由使用部门试用证实合格后方可确认。
)3.2验证物资的合格证、说明书或其它证明资料。
3.3查验是否有图纸要求、规格型号要求或其它特殊要求等资讯。
3.4检验物资的适用性及坚固耐用、安全性。
3.5部件、配件是否齐全。
3.6电器构件应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电器安全规。
3.7接电试验后无异常声音、运转灵活,其应用性能完好。
3.8验证有使用期限的物资是否在有效使用期限。
3.9物资有没有变形、变质、掺杂或沉淀严重等现象。
3.10如属用于产品上的新物料,应做有关试验或试用。
3.11计量器具验证如下容: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厂址、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检验外观应完整无损、配件齐全,按相关校检验规进行校验或送外校。
3.12易燃化危品在验证时应注意远离火源,做好现场防护。
3.13焊接工艺用的设备、电焊条、防护罩涉及特殊过程增加以下检测容:a电焊条药皮不能有裂纹、气泡、杂质、剥落、凸节、破头等缺陷。
b电焊条要进行抽样2~3条试焊确认。
c焊接设备应进行接电调试并做试焊确认。
d防护罩应做试装后的强光检验。
e焊接工艺所需物资的验证由特殊过程的巡查进一步确认。
3.14水泥进料应做以下检测:a水泥由指定供应商提供指定的牌号、标号。
原材料检验规程
3.2.3
五.检验规程:
1.每种原材料应当按照采购合同要求出示由技术监督部门填写的质量证明书。
2.每批原材料在进仓检验前,供方必须附有产品检验记录。
3.铝型材(基材)
3.1尺寸:产品尺寸必须符合我方的产品图纸,公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3.2外观质量:
3.2.1型材表面应整洁,不允许有裂纹、起皮、腐蚀、气泡等缺陷存在。
公司
名称
文件编号
版号/状态
文件
名称Βιβλιοθήκη 原材料检验规程生效日期页次
一.目的:
确保产品在生产前的原材料符合产品生产要求,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和国家标准要求。
二.范围:
本公司采购回来的所有生产用原材料。
三.职责:
1.质检部负责本规程的执行与修正。
2.检验员负责执行《原材料检验规程》,填写《进料检验记录表》。
四.依据标准:GB 5237-2000
(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2
原材料检验标准作业及维护生效日期2011-9-22页码1/31、目的规范公司原材料的采购与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采购部、研发部、QA部、工程部3、职责3.1采购部:与供应商确认标准。
3.2技术部:制作标准草纸,优化标准3.3 QA部:执行标准3.4工程部:维护标准4、原材料检验4.1 材料采购的依据有《样品需求表》、《样品测试单》、《物料需求表》4.2 检验标准的依据有尺寸图纸、作业指导书、实物封样5、标准制作周期:5.1 注塑件一款以内两个工作日完成5.2 其它十款以内一个工作日完成6、原材料标准的更改、发放6.1 任何涉及到受控后的标准更改,相关人员需以《材料工艺更改通知单》的形式提出,后由标准专员完成标准的更改。
6.2 标准专员制定完成后,需将批准后的纸文件交由QA部文控组进行受控,文控员需完成检验标准的发放。
7、检验标准的执行情况稽查、考核7.1 标准专员以三天为单位,对执行标准的相关部门进行稽查,并且做好稽查的记录7.2 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公司《考核方案》,未按作业指导书操作项进行考核7.3 对于标准丢失的,按公司《考核方案》,以《质量通报》的形式进行考核8、具体细则:阶段责任部门工作职责使用表格样品测试采购部根据《样品需求表》在规定的时间内,找供应商要回样品,样品实物需附带供应商的图纸与出厂检验报告,报告上需有检验数据。
《样品需求表》技术部回复《样品测试单》或《物料需求表》时,需同时附上材料的草纸标准,草纸标准需经过研发负责人签字《样品测试单》、《物料需求表》标准确认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完成标准的确认,供应商确认标准后需在草纸上签字,一款物料标准的确认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确认后标准交工程部。
标准确认完成后,供应商必须按照确认的尺寸或其他项进行生产,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物料,由供应商承担100%的责任,由采购对供应商完成扣款工作。
原材料检验标准作业及维护生效日期2011-9-22页码2/3标准制作及发放工程部标准专员严格按照供应商确认后的草纸,进行制作标准,制作后的标准交工程部经理批准。
(整理)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
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目录1 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第2页2 型钢原材料检验规范第4页3 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6页4 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8页5 铜板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0页6 其它板材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1页7 U-PVC管原材料验收规范第12页8 五金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3页9 包装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第14页10 电子元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5页11 塑料件进料检验规程第16页12 注塑用胶料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7页1、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1目的对非生产物料及部分辅助物料的符合性、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使采购物资能初步符合使用效果。
2范围适用于非产品用途的小五金配件、易燃化危品、工具、切削刀具、机电维修配件、模夹具材料、办公用具、厂房维修物料等,以及用于产品的部分辅助物料、低值易耗物料。
3检验细则3.1物资供应商应为合格供方。
(临时供方物资由使用部门试用证实合格后方可确认。
)3.2验证物资的合格证、说明书或其它证明资料。
3.3查验是否有图纸要求、规格型号要求或其它特殊要求等资讯。
3.4检验物资的适用性及坚固耐用、安全性。
3.5部件、配件是否齐全。
3.6电器构件应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电器安全规范。
3.7接电试验后无异常声音、运转灵活,其应用性能完好。
3.8验证有使用期限的物资是否在有效使用期限内。
3.9物资有没有变形、变质、掺杂或沉淀严重等现象。
3.10如属用于产品上的新物料,应做有关试验或试用。
3.11计量器具验证如下内容: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厂址、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检验外观应完整无损、配件齐全,按相关内校检验规范进行校验或送外校。
3.12易燃化危品在验证时应注意远离火源,做好现场防护。
3.13焊接工艺用的设备、电焊条、防护罩涉及特殊过程增加以下检测内容:a 电焊条药皮不能有裂纹、气泡、杂质、剥落、凸节、破头等缺陷。
页码:P1/2b电焊条要进行抽样2~3条试焊确认。
c焊接设备应进行接电调试并做试焊确认。
最新版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目录1 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第2 页2 型钢原材料检验规范第4 页3 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7 页4 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9 页5 铜板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1 页6 其它板材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2 页7 U-PVC 管原材料验收规范第13 页8 五金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5 页9 包装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第16 页10 电子元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7 页11 塑料件进料检验规程第18 页12 注塑用胶料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9 页1 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1 目的对非生产物料及部分辅助物料的符合性、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使采购物资能初步符合使用效果。
2 范围适用于非产品用途的小五金配件、易燃化危品、工具、切削刀具、机电维修配件、模夹具材料、办公用具、厂房维修物料等,以及用于产品的部分辅助物料、低值易耗物料。
3 检验细则3.1物资供应商应为合格供方。
(临时供方物资由使用部门试用证实合格后方可确认。
)3.2 验证物资的合格证、说明书或其它证明资料。
3.3 查验是否有图纸要求、规格型号要求或其它特殊要求等资讯。
3.4 检验物资的适用性及坚固耐用、安全性。
3.5 部件、配件是否齐全。
3.6 电器构件应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电器安全规范。
3.7 接电试验后无异常声音、运转灵活,其应用性能完好。
3.8 验证有使用期限的物资是否在有效使用期限内。
3.9 物资有没有变形、变质、掺杂或沉淀严重等现象。
3.10 如属用于产品上的新物料,应做有关试验或试用。
3.11计量器具验证如下内容: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厂址、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检验外观应完整无损、配件齐全,按相关内校检验规范进行校验或送外校。
3.12 易燃化危品在验证时应注意远离火源,做好现场防护。
3.13焊接工艺用的设备、电焊条、防护罩涉及特殊过程增加以下检测内容:a 电焊条药皮不能有裂纹、气泡、杂质、剥落、凸节、破头等缺陷。
页码:P1/2b 电焊条要进行抽样2~3 条试焊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目录1 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第2页2 型钢原材料检验规范第4页3 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6页4 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8页5 铜板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0页6 其它板材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1页7 U-PVC管原材料验收规范第12页8 五金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3页9 包装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第14页10 电子元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5页11 塑料件进料检验规程第16页12 注塑用胶料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7页1、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1目的对非生产物料及部分辅助物料的符合性、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使采购物资能初步符合使用效果。
2范围适用于非产品用途的小五金配件、易燃化危品、工具、切削刀具、机电维修配件、模夹具材料、办公用具、厂房维修物料等,以及用于产品的部分辅助物料、低值易耗物料。
3检验细则3.1物资供应商应为合格供方。
(临时供方物资由使用部门试用证实合格后方可确认。
)3.2验证物资的合格证、说明书或其它证明资料。
3.3查验是否有图纸要求、规格型号要求或其它特殊要求等资讯。
3.4检验物资的适用性及坚固耐用、安全性。
3.5部件、配件是否齐全。
3.6电器构件应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电器安全规范。
3.7接电试验后无异常声音、运转灵活,其应用性能完好。
3.8验证有使用期限的物资是否在有效使用期限内。
3.9物资有没有变形、变质、掺杂或沉淀严重等现象。
3.10如属用于产品上的新物料,应做有关试验或试用。
3.11计量器具验证如下内容: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厂址、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检验外观应完整无损、配件齐全,按相关内校检验规范进行校验或送外校。
3.12易燃化危品在验证时应注意远离火源,做好现场防护。
3.13焊接工艺用的设备、电焊条、防护罩涉及特殊过程增加以下检测内容:a 电焊条药皮不能有裂纹、气泡、杂质、剥落、凸节、破头等缺陷。
页码:P1/2b电焊条要进行抽样2~3条试焊确认。
c焊接设备应进行接电调试并做试焊确认。
d防护罩应做试装后的强光检验。
e 焊接工艺所需物资的验证由特殊过程的巡查进一步确认。
3.14水泥进料应做以下检测:a 水泥由指定供应商提供指定的牌号、标号。
b 水泥验证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无淋湿、结块。
c 特殊过程巡查时应做塌场试验。
3.15物资的使用性能由使用部门试用后确认3.16以上检测内容根据物资的用途、实用性可选择执行,但必须满足能确定是否适用的初步评估。
4验证确认4.1对该类物资验证合格后在采购凭证背面鉴名确认。
4.2不合格物资贴上《不合格标贴》,将不合格情况口头通知仓管员、采购部,并在采购凭证背面注明原因。
页码:P2/22、型钢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型钢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所有型钢类原材料的检验。
3验收规则3.1型钢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检查和验收;3.2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型钢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3.3型钢的标志可采用打钢印、喷印、盖印、挂标牌、粘标签、放置卡片或涂色等方式。
标志应字迹清楚、牢固可靠。
3.4型钢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型钢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热轧圆钢和方钢4.1外观要求4.4.1圆钢和方钢以直条交货。
4.4.2方钢不得有显著扭转。
4.4.3圆钢和方钢两端的切斜度不得大于该圆钢直径、方钢边长的30%。
4.4.4圆钢和方钢端头允许有局部变形。
4.4.5圆钢和方钢不允许有明显的爆铁、烂铁现象。
4.2圆钢直径和方钢边长的允许偏差圆钢直径和方钢边长>5.5~20 mm允许偏差±0.4mm、>20~30 mm允许偏差±0.50、>30~50 mm允许偏差±0.60 mm、>50~80 mm允许偏差±0.80 mm、>80~110 mm允许偏差±1.1 mm。
4.3长度及允许偏差圆钢直径和方钢边长≤25 mm钢材长度4-10m、>25mm钢材长度3-9m。
5热轧扁钢5.1外形页码:P1/25.1.1扁钢不得有明显的扭转。
5.1.2扁钢的端头应剪切正直,切斜不得大于以下规定:宽度>100mm的扁钢,不得大于8mm。
5.1.3扁钢外形不允许有明显爆铁、烂铁现象。
5.2扁钢截面尺寸允许偏差宽度尺寸:10~50mm+0.5/-1.0、>50~75 mm+0.6/-1.3、>75~100 mm+0.9/-1.8厚度尺寸:3~16 mm+0.3/-0.5。
5.3扁钢的理论重量宽度(mm)×厚度(mm)×7.85÷1000(kg/m)。
5.4长度及允许偏差通常长度(理论重量≤19 kg/m扁钢)3-9 m,本厂要求不低于4 m。
6热轧等边角钢和其它类型的型钢类材料6.1外观要求6.1.1不得有明显的扭转和变形,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夹杂和分层。
6.1.2表面允许有不超过负偏差的局部发纹、气泡、压痕、刮伤和麻点。
6.1.3不允许有明显爆铁、烂铁现象。
6.1.4凡属使用后可能造成性能缺陷的外观不良均不予接受。
6.2尺寸要求型钢的尺寸均应符合订货合同中的要求或样板尺寸的要求,对未明确提出的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或行业的规定。
7对于有必要进行适用性判定的供方,由品管部确定可试验1~3件材料的特性做为试产的初步判定。
8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9其他型材类原材料的检验参照此标准的部分要求进行,并以工程图纸、样品为判定依据。
10相关记录《IQC检验报告》页码:P2/23、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钢板类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冷轧钢板、热轧钢板、不锈钢板、电解钢板。
3验收规则3.1钢板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3.2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钢板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照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3.3钢板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板材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外观质量4.1钢板表面不得有气泡、裂纹、结疤、拉裂和夹杂,钢板不得有分层。
4.2钢板表面上的局部缺陷应用修磨方法清除,但不得使钢板厚度小于最小允许厚度。
4.3冷轧钢板两面允许有厚度公差一半范围内不大于钢板最小厚度的下列缺陷:轻微麻点及局部的深麻点、小气泡、小拉裂、划伤、轻微划痕及轧辊压痕。
允许有局部的蓝色氧化色,反面允许有厚度公差范围内。
不大于钢板最小厚度的下列缺陷:轻微麻点、小气泡、小拉裂、轻微划痕和轧辊压痕。
4.4热轧钢板两面允许有在厚度公差范围内不大于钢板最小厚度的下列缺陷:轻微麻点、局部的深麻点、小气泡、小拉裂、划伤、泥土痕迹、划痕及轧辊压痕。
反面允许有在厚度公差范围内且每一平方米不多于两个的斑痕和压坑。
表面允许有薄层的氧化铁皮。
4.5电解钢板及不锈钢板的外观要求等同于冷轧钢板的外观要求,但电解钢板的表面划痕允许在不伤及基材的前提下有少量擦花。
5尺寸偏差(见表1)6对于有必要进行适用性判定的供方,由品管部确定可试验1~3件材料的特性做为试产的初步判定。
页码:P1/2如有特殊要求根据工程图纸或要求进行变更。
7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8相关记录《IQC检验报告》页码:P2/24、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钢管类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所有钢管类原材料。
3验收规则3.1钢管类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3.2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钢管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照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3.3钢管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材料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外观质量4.1钢管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分层、龟裂、裂纹、轧折和结疤缺陷存在,这些缺陷必须完全清除掉,清除不得超过其边长和壁厚的负偏差。
4.2划痕允许深度不大于0.40mm4.3钢管内、外表面应光滑,允许有深度不超过0.08 mm的少量凹坑、擦伤和细小的划道,但这些缺陷必须在壁厚的公差范围内。
5钢管尺寸的允许偏差5.1外径6~10mm允许偏差±0.20mm;大于10~30 mm允许偏差±0.40mm;大于30~50mm,允许偏差±0.45mm;大于50mm,允许偏差±1.0%。
5.2壁厚0.5~1.0 mm,允许偏差±0.15mm;大于1.0~3.0 mm允许偏差±15%;大于3.0 mm允许偏差+12%~-10%。
5.3钢管的长度:外径≤30mm为2~6m;外径>30~70mm为3~10m;外径>70mm为4~10m。
同批次材料长度偏差不超过±1%。
5.4钢管的理论重量(密度为7.85)按公称尺寸计算,其计算公式为P=0.02466·S(D-S),其中D为钢管的公称外径;S为钢管的公称壁厚。
5.5表面镀层的钢管其质量判定可参照《电镀件检验规范》执行。
页码:P1/26对于有必要进行适用性判定的供方,由品管部确定可试验1~3件材料的特性做为试产的初步判定。
7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8相关记录《IQC检验报告》页码:P2/25、铜板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铜板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铜板原材料。
3外观要求3.1铜板的表面应清洁,不应有起刺、氧化铜等缺陷。
3.2不应有分层、裂缝、起皮、夹杂和绿锈,但许可有轻微的、局部的、不使板厚度超出其允许偏差的划伤、斑点、凹坑、压入物、辊印和修理痕迹等缺陷。
3.3轻微的氧化色、发暗和轻微局部的油迹、水迹,不作为缺陷的依据。
3.4板材应平直,但允许有轻微的波浪。
3.5板材的边应切直,无裂边、卷边,允许有轻微的毛刺。
4尺寸要求厚度1.35mm(-0.1mm),长度、宽度供参考比照。
5 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6 相关记录《IQC检验报告》页码:P1/16、其它板材类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对于量小,品种变化较大的不常用板材进行检验,确保对于生产物料的检验符合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未有明确检验项目要求的板材类材料检验,此规范为通用规范。
3验收规则3.1板材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3.2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板材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照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3.3板材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板材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外观质量4.1板材表面应清洁,不应有裂口、裂纹、分层、气泡、压折、夹渣现象。
4.2板材表面允许有轻微的擦伤、划伤、压坑、凸起、凹陷、辊印和修理痕迹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