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陶产业发展条例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建水紫陶的产业现状建水紫陶作为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当地,建水紫陶的传统工艺一直延续至今,并且成为当地一种重要的产业。
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需求。
与此建水紫陶的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导致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激烈,建水紫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弱。
受制于传统工艺和技术的限制,建水紫陶的产品创新和设计创意有待提升。
二、产业化发展对策针对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可行的对策:1. 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传统的手工制作模式,实现产业化生产。
2. 品牌建设:加强建水紫陶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举办展览、参加赛事、开展宣传推广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竞争力。
3. 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寻求合作伙伴,拓展销售渠道。
通过开发电商平台、参加国际展会等方式,拓展建水紫陶产品的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4. 人才培养:加强对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培训,培养一批新的工匠和设计师。
通过举办培训班、学徒制度等方式,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建水紫陶产业的传承和发展。
5. 文化挖掘:通过深入挖掘建水紫陶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通过推出以建水紫陶为主题的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增加产业的附加值。
三、总结建水紫陶作为云南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难题,但也充满了发展的机遇和潜力。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特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建水紫陶产业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推动其长远发展。
一、建水紫陶的产业现状建水紫陶是指在云南省建水县制作的紫陶器皿,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紫陶器皿质地坚硬,色泽莹润,釉色浓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目前,建水紫陶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料采集、制作工艺、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
但与此建水紫陶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
传统的制作工艺虽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销售渠道窄,品牌知名度不高。
建水紫陶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缺乏产业标准和保护措施。
在市场竞争中,建水紫陶面临着来自其他材料和工艺的竞争,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和保护政策来维护其地位。
二、产业化发展对策要推动建水紫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建水紫陶产业应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
完善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
加强建水紫陶的宣传推广力度,开发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建立品牌形象,打造地方特色,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建立产业标准和强化保护措施。
加强对建水紫陶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和市场认可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维护产业利益。
加强政策扶持和产业协作。
政府应加大对建水紫陶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规划,引导资金和资源向紫陶产业倾斜。
建立产业协作机制,加强产业链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展望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建水紫陶产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建水紫陶产业一定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早在唐代就有“建水陶器”之誉。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制造的兴起和消费者对新颖、实用、便捷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和生存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云南建水紫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云南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主要是手制、手胎,传统工艺的工序繁多,一些细节和纹饰的加工需要精湛的手艺,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在市场上,建水紫陶的竞争力较弱,一方面是因为其价格高,定位于高端市场,另一方面是应用范围窄,多用于收藏和装饰,市场规模较小。
1、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是云南建水紫陶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开发经典的建水紫陶文化产品,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的需求,又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例如,可以设计具有建水特色的送礼茶具、摆件等产品,营销渠道可以通过参加文化展览、线下活动等方式来扩宽市场。
2、提升工艺水平。
传统的手工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效率低、成本高的困扰,如何提升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符合市场需求,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
首先,可以通过工艺改进降低成本,应用现代化设备提高效率。
其次,可以实行专业化分工,重新分配生产流程,提高产能提升。
此外,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助于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3、拓展销售渠道。
如何找到更多的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提高品牌知名度,是企业追求增长的关键。
可以通过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开发新型市场,挖掘新的消费群体,创新销售模式,提高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三、对策1、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企业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包括产业布局、市场定位、产品研发和营销策略。
规划应该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变化。
2、加强品牌建设。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推广,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
与其他传统工艺品相比,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关的对策。
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保护和传承好其文化传统。
建水紫陶作为云南地方特色产业,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保护好其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相关的对策包括加强对传统技艺的培训和传承,提高工艺品的质量和品味,丰富产品的种类和风格,使之符合现代市场的需求。
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建水紫陶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相对较低,传销对象主要是一些地方的艺术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
建设一个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建水紫陶品牌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关的对策包括建立专业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形象,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使之逐渐走向市场。
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大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传统的陶瓷制作技艺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相关的对策包括加强对建水紫陶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鼓励产业界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新的原材料和工艺,推动建水紫陶产业的升级。
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资金支持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搭建平台和桥梁,促进建水紫陶与其他传统工艺品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水紫陶的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只有加强传承与创新,加大市场推广和政府支持,才能推动建水紫陶产业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有关陶瓷方面的政策
有关陶瓷方面的政策陶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陶瓷文化,促进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政策。
一、发展方向1.加强陶瓷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修复和保护古代陶瓷器、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推广陶瓷文化知识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陶瓷文化。
2.提高陶瓷产业的技术水平。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陶瓷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3.促进陶瓷消费市场的拓展。
通过举办展览、推广活动等方式,扩大消费市场规模;同时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加出口额度。
二、政策措施1.加强陶瓷文化保护(1)设立专门机构对古代陶瓷器进行修复和保护,并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
(2)在各级教育机构开设陶瓷文化课程,推广陶瓷文化知识。
(3)加强对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盗掘、走私等违法行为。
2.提高陶瓷产业技术水平(1)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
(2)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3)加强对陶瓷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推广新型材料的应用。
3.促进陶瓷消费市场拓展(1)举办各类陶瓷展览、交流活动等,扩大消费市场规模。
(2)鼓励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3)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各类展览会,并鼓励企业在国外设立销售网络,增加出口额度。
三、政策保障1.财政资金支持。
政府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贴。
2.税收优惠。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税收优惠。
3.人才引进。
政府将对陶瓷产业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引进和培养支持。
4.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将加强对陶瓷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确保企业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5.政策宣传。
政府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本政策,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陶瓷产业的发展。
四、实施机制1.建立健全陶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2.加强对陶瓷企业的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3.加强对陶瓷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市场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建水紫陶产业面临着产业化发展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进一步挖掘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促进建水紫陶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2. 缺乏品牌化和市场化运营建水紫陶产业整体上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化运营能力,产品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1. 加强技艺传承和创新对于建水紫陶来说,最重要的是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要加强对紫陶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培训,营造有利于技艺传承的环境,注重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和发展,打破传统的制作模式,推动纯手工艺品和现代化设计相结合,提高产品的时尚与艺术感。
2.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化运营能力建水紫陶产业要加强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核心竞争力。
积极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市场化运营能力,使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3. 挖掘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建水紫陶产业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通过表现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性,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4. 加强政府扶持与产业联盟合作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建水紫陶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紫陶产业联盟,促进产业内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5.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通过开展各种展览会、文化节庆、宣传推广活动,提升建水紫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传统工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
三、结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水紫陶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必须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提升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化运营能力,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强政府扶持,并加强宣传推广,注重精神文化价值的传承,使建水紫陶这一中国传统工艺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云南建水紫陶行业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课程名称社会调研Ⅱ班级与班级代码国贸3班(132506013)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教师吕瑛学号 51名单姚莉提交日期 2015年9月7日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姓名姚莉调研报告成绩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概况摘要:云南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建水县是我国传统陶瓷的只要产地之一,在这里发现了距今3500年的陶瓷碎片,建水县有一个名叫碗窑村的以陶瓷为业的村落,建水陶瓷始发于此。
建水紫陶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品。
其制作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紫陶属传统的名优产品,建水文化最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就是紫陶。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驾齐名。
建水陶瓷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建水紫陶泥玩文化刻坯填泥无釉磨光目录一、导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 (1)(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2)二、现状分析 (2)(一)陈绍康代表手工作坊访谈录分析: (2)(二)肖春魁2015年国际柴烧活动体验 (3)(三)红河民族师范学院李红峰访谈录分析 (4)(四)政府政策 (5)(五)旅游业发展 (6)(六)调查问卷分析 (6)三、与江西景德镇陶瓷对比 (8)(一)制作工艺对比 (8)(二)发展情况对比 (10)(三)经验总结 (12)四、行业发展阻碍因素 (12)(一)紫陶工艺本身 (12)(二)制陶师创新意识 (13)(三)市场化与产业化的平衡 (14)五、行业展望与合理化建议 (14)六、参考文献 (16)七、附录 (16)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面积378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 2012年建水县实现生产总值(GDP)89.6亿元。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摘要】建水紫陶作为云南的传统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本文从建水紫陶的历史与特点入手,阐述了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在通过对建水紫陶产业现状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设计与研发能力、拓展市场渠道等发展策略。
在总结了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并展望了建水紫陶产业的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可行的发展策略,为建水紫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历史、特点、重要性、现状分析、问题、挑战、品牌建设、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市场渠道、发展对策、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云南建水紫陶的历史与特点建水紫陶,是云南建水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据传建水紫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建水紫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陶器的明珠”。
建水紫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彩绘上。
其制作工艺包括挤、包、捏、搓、揉、切、坯等数十道工序,工艺繁琐,技艺精湛。
而彩绘则是建水紫陶的一大亮点,采用传统的云南彩绘技法,色彩鲜艳,画面生动,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建水紫陶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实用性。
其制品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茶壶、茶杯、花瓶等,深受人们喜爱。
建水紫陶还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情感,是建水县的一张重要名片。
建水紫陶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手工艺品,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彩绘绚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1.2 阐述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点。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建水紫陶产业正面临着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产业化发展可以提高建水紫陶的产量和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改善农民生活。
通过产业化发展,建水紫陶可以更好地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这一优秀的传统工艺。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本文将从建水紫陶的产业现状入手,探讨其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产业现状建水紫陶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具有千年历史,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一直备受世人的喜爱。
受制作工艺与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而工艺水平的不稳定也使得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与此现代陶瓷制品的兴起,让建水紫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1. 传统制作方式的限制由于建水紫陶的传统制作方式多依赖于手工技艺,这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问题。
这种制作方式不仅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2. 品质不稳定传统手工制作方式造成了建水紫陶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有些产品甚至存在着瑕疵,这直接影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美誉度。
3. 市场需求的转变随着现代陶瓷制品的兴起,传统的建水紫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市场需求转变也给建水紫陶的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三、产业化发展对策1. 技术创新建水紫陶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依托技术创新,引进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 品牌建设建水紫陶产业需要强化品牌意识,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建水紫陶品牌,从而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市场,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 文化传承建水紫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应当注重文化传承,传承和弘扬建水紫陶的工艺技艺,提升其文化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升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家陶瓷行业相关政策
国家陶瓷行业相关政策
国家对陶瓷行业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发展政策:国家鼓励陶瓷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倡陶瓷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推动陶瓷产业做大做强。
2. 质量监管政策:国家加强对陶瓷产品质量监管,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罚,保障消费者权益。
3. 环境保护政策:国家推行绿色制造理念,鼓励陶瓷企业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实施循环经济。
4. 市场准入政策:国家对陶瓷行业设置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行业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5. 财政支持政策:国家对陶瓷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包括技术研发补贴、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增加投入,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政策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以上政策只是简要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政策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需求的变化,政策可能会进行调整和更新。
互联网+”云南建水紫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董蔓
互联网+”云南建水紫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董蔓发布时间:2021-08-13T15:15:29.07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作者:董蔓[导读]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建水紫陶传统炼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董蔓云南昆明 650215[摘要]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建水紫陶传统炼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诸如传统技艺流失、传承人缺乏、产品缺少创新等问题,如何通过互联网对紫陶传统技艺和文化进行有效保护与科学传承,已经变成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从技能人才培养主体的视角,立足自身办学优势,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紫陶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紫陶文化、传承与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针对目前建水紫陶生产方式落后、产品样式单一、人才培养不足、文化传播欠缺、信息化管理缺失等问题,以“互联网+”为主线,以“PDCA循环”为工具,以校企合作、内外联动为抓手,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紫陶技艺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深度融合,促进紫陶技艺、产品和文化的保护、研发、生产、推广、教育与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专门人才,助推云南紫陶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以此为载体探索对中华文明的保护传承与文化输出传播的成功模式。
1.意义1.1 是贯彻落实国家软实力建设战略的重要切入点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经济总量逐年上升,综合硬实力日渐增长。
与此同时,国家提出发展中华文明软实力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陶瓷之一,以紫色为主色调,器型雅致,纹饰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与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及生态环境等密不可分,也与现代技术和市场需求紧密相关。
本文将阐述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一、云南建水紫陶的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及生态环境建水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中部,素有“雨垂三界”之美誉。
这里的紫陶制作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时期,一度辉煌繁荣。
建水紫陶以紫色为主,因矿物含量及烧造工艺不同,还有绿、黑、棕等不同颜色的陶器。
建水紫陶器型雅致,技艺精湛,玲珑剔透,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纹饰繁多,绘有孔雀、龙凤、花卉、山水、人物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建水县已将紫陶作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之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购买。
建水县地处云南滇池流域,地势复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
然而,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建水县仍面临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方面,政府对建水紫陶的扶持力度增加,提供各种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推动紫陶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建水县积极发展旅游业,将紫陶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品牌,打造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产品,如紫陶博物馆、紫陶工艺品交易中心等。
紫陶的生产过程包含挖泥、制泥、制坯、雕刻、彩绘、烧制等多个环节。
传统的制作工艺虽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生产效率低下,制作成本高。
现代化的工艺和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也是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建水紫陶已经开始尝试现代化生产方式,并适应市场需求,加入了更多实用性元素,如花瓶、茶具、餐具等等。
然而,建水紫陶的面临着一些问题,使得产业化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1、环保问题紫陶制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和燃煤,导致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严重污染环境。
因此,必须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水紫陶,作为云南建水的传统手工艺产业,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建水紫陶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其制作工艺精湛,器物造型优美,色泽鲜艳。
对于建水当地来说,紫陶产业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竞争,建水紫陶面临着生存困境和发展挑战。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产品销售不畅导致产业发展受阻。
而且,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兴起,建水紫陶的市场受众范围逐渐收窄,需要更加积极地拓展市场。
加强对建水紫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研究,探索新的市场模式和发展策略,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建水紫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本文将从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希望能为建水紫陶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问题提出生产工艺传统化和产量有限是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虽然保留了古老的工艺和技术,但却无法满足现代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由于生产过程繁琐复杂,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限制了产业的规模扩大。
云南建水紫陶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着不足。
由于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和品牌推广策略,使得建水紫陶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有限。
很多消费者对建水紫陶并不了解,导致产品销售不畅,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拓展市场渠道,提升产品品质和形象,加强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2. 正文2.1 产业化发展现状云南建水紫陶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建水紫陶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品,而如今它开始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业。
云南建水紫陶的生产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工序是烧陶。
当今社会,随着消费者对于环保、天然、绿色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建水紫陶无论是外观、工艺还是质量都满足人们的期望。
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首先,加强品牌建设。
云南建水紫陶要想在艺术品市场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品牌营销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
除了在产品质量上做到卓越,还需要进行深度宣传和广泛推广。
建立品牌体系,通过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企业、社会以及公众心目中形成强大的品牌形象。
其次,进行创新和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云南建水紫陶要面对更新的设计与创新问题。
要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加入现代元素,让商品更具文化内涵和时尚感。
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引入现代生产、管理理念和技术,持续开发新品种、新款式,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
再次,促进企业合作。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通过合作共赢实现互利共赢。
在建水紫陶产业的系统中,可以实现“产、学、研”合作,整合市场资源,充分发挥企业独有的技术、渠道、人材优势和“大平台效应”。
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在互联网上展示品牌与产品,实现产、供、销链条整合,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注重环保和供应链管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云南建水紫陶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方面注重环保问题,确保产品环保、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贯彻供应链管理理念,强化对供应商的评估和管理,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和可追溯性,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增加消费者的信心和满意度。
总之,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品牌、设计、合作和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不断改进和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推动建水紫陶的传统工艺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关于云南省陶瓷相关政策
关于云南省陶瓷相关政策一、云南省陶瓷产业背景云南不仅是中国三大青花瓷产地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陶产地,境内陶土资源、技艺丰富,品种繁多,建水紫陶、宜良白陶、华宁釉陶、陆良爨陶、西双版纳傣族曼伦陶、香格里拉尼西黑陶、丽江纳西族金沙陶、新平花腰傣土陶等各具特色,独领风骚。
云南陶瓷有着丰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化积淀,其发展都是在吸取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方面由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杂居的人文环境,具有典型的地方特点;另一方面各种文化的杂交、交流、碰撞、融合极大地影响着云南陶瓷的生存和发展,不同的文化所浓缩在陶瓷里的文化信息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近年来,云南陶瓷的发展态势正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甚至走进东南亚国家人民的生活。
然而,在当下,云南陶瓷面临新突围。
二、云南省陶瓷产业的政策支持(一)省级层面1、《云南省十三五规划》提出“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推广钢结构、新型玻璃和节能门窗,革新新型墙体和节能保温材料、升级陶瓷和化学建材消费、组织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构建绿色建材信息平台、不断推进绿色建材应用范围,选择典型城市和工程项目,开展绿色建材试点示范” 。
2、《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出“建设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区。
重点建设金银铜锡、木竹藤草、陶瓷泥塑、石雕石刻石砚、刺绣布艺染织等一批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区,构建以“金、木、土、石、布暠民族民间工艺品为重点的旅游文化商品体系。
”3、《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陶瓷泥塑工艺品产业。
深入挖掘与整合云南民间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独特优势,以建水、华宁、易门、香格里拉、勐海为重点区域,发展建水紫陶、华宁陶、易门陶、尼西黑陶、傣族曼仑陶等陶瓷工艺品。
兼顾发展工艺泥塑、陶艺体验、窑烧艺术创作等文化艺术项目。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艺技术的提升,云南建水紫陶产业也在不断进行产业化发展。
在面临市场竞争和生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云南建水紫陶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
需要对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推动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云南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历程云南建水紫陶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质的陶土而闻名,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过去,云南建水紫陶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云南建水紫陶开始逐步实现产业化生产,进入了现代化的轨道。
目前,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已经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种类增加,工艺水平提高,市场影响扩大。
但与此云南建水紫陶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频发,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是缺乏品牌意识,云南建水紫陶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知名度,营销和推广工作不到位。
再者是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有待提升,一些小作坊和无资质生产企业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形象和发展。
要推动云南建水紫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推进。
首先是加强产品创新,需要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开发出新款式、新工艺和新用途的紫陶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是建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消费者更加信任和认可云南建水紫陶。
再者是加强规范化生产,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铲除一些小作坊和无资质生产企业,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水平。
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对云南建水紫陶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环保措施,提高云南建水紫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也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推动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中央对陶瓷产业的相关文件精神
中央对陶瓷产业的相关文件精神
1. 支持政策,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陶瓷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包括陶瓷行业发展规划、陶瓷企业扶持政策等。
这些文件鼓励企业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2. 环保要求,中央对陶瓷产业提出了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要
求企业加强污染治理,推动绿色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相关文件要
求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3. 市场拓展,中央鼓励陶瓷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产
品质量和竞争力。
相关文件提出了扶持措施,包括加强品牌建设、
推广陶瓷文化、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以促进陶瓷产品的销售和出口。
4. 创新发展,中央强调创新是陶瓷产业发展的关键,相关文件
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陶瓷工艺和材料的研发,提高产品的附
加值和竞争力。
中央还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
进科技成果转化。
5. 人才培养,中央关注陶瓷产业的人才培养问题,相关文件提
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中央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中央对陶瓷产业的相关文件精神是支持、鼓励和引导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文件从政策、环保、市场、创新和人才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旨在推动陶瓷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紫陶发展现状分析
紫陶发展现状分析紫陶是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之一,起源于唐代,发扬光大于明代,被誉为中国陶瓷的瑰宝。
如今,紫陶的发展现状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紫陶的传统工艺正面临着逐渐失传的危机。
受到现代科技和快节奏生活的冲击,许多传统手工艺人已经放弃了紫陶的制作,年轻一代也缺乏对紫陶文化的传承。
这导致紫陶的传统工艺技法无法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使得紫陶的生产量逐渐减少。
其次,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紫陶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现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更多样化、更具艺术性的陶瓷制品。
相比之下,紫陶的质感相对较为粗糙,造型也较为传统,使得一些消费者对其失去了兴趣。
此外,一些陶艺家也面临着销售渠道不畅、市场推广不力等问题,导致紫陶产品的销售困难。
然而,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和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紫陶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和学习紫陶,这为紫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一些艺术家和学者也通过创新和融合,将紫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使得紫陶具备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
此外,紫陶也积极与国际交流,拓宽了市场。
中国紫陶协会多次组织展览和交流活动,吸引了全球各地的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关注。
同时,紫陶也通过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和推广,拓展了销售渠道。
这些努力使得紫陶得以在国内外市场上有所突破。
综上所述,紫陶的发展现状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正面临着一些机遇。
为了保护和传承紫陶文化,需要加强相关机构的支持和培训,引导更多年轻人加入紫陶制作的行列。
同时,紫陶制作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使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不断提升紫陶的艺术价值。
只有这样,紫陶才能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建水紫陶产业发展问题探究
建水紫陶产业发展问题探究聂磊明【摘要】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清光绪年间形成其独特工艺以来,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成为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陶艺品种,享誉海内外.近年随着建水紫陶产业的急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危机,在此背景下,对其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工艺传承,人才培养、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研究成为必然,其思考与探索也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有诸多参考、借鉴意义.【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17)004【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建水紫陶;产业定位;产业发展【作者】聂磊明【作者单位】红河学院美术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4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清光绪年间形成其独特工艺以来,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成为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陶艺品种,享誉海内外。
建水紫陶的发展经历了起伏变化的多个时期。
进入新世纪,建水紫陶产业迎来大发展的机遇期,据建水县统计,2017年,建水紫陶年产值17.25亿元。
2018年一季度产值8.81亿元,全县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1052户,其中:公司233个,个体工商户、销售企业、销售个体共819户;从业人员近2.2万人;有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7名,省级中级工艺美术师108名,助理工艺美术师187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名,“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师”1名,“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16名,各级非遗传承人23人(省级4人、州级12人、县级7人);“火宝”“贝山”“陶茶居”等多家企业注册的商标,已成为云南省、红河州的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
目前,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已吸引了来自北京、江苏、江西、四川等地的陶艺技师和大批国内知名书画家参与其中,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远销国内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条例(2014年1月13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14年3月28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建水陶(瓷)土资源,传承和弘扬建水千年紫陶文化,促进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建水紫陶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建水县行政区域内从事建水陶(瓷)土开采和建水紫陶生产、经营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建水紫陶,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的建水紫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范围内,以建水县紫、白、青、黄、五花等五色陶(瓷)土为原料,采用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人工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等工艺制成的紫陶成品。
第四条建水紫陶产业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传承创新、有效保护、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水紫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并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其发展。
建水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建水紫陶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建水紫陶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措施。
建水县国土资源、工业和信息化、文化、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以及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建水紫陶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建水县人民政府设立建水紫陶产业发展协调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有关部门编制建水紫陶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二)监督建水陶(瓷)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三)指导建水紫陶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四)开展建水紫陶的宣传、推介、学习培训、人才培养等工作;(五)负责建水紫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扶持等工作;(六)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建水紫陶市场产品质量监督;(七)指导紫陶学会、协会等组织开展活动;(八)建立和完善建水紫陶产业信息数据库,并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九)其他有关建水紫陶产业发展的工作。
第二章保护和管理第七条建水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陶(瓷)土资源进行调查,并根据其分布情况划定保护范围,设立标志,向社会公告。
第八条建水陶(瓷)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制度。
开采陶(瓷)土资源应当向建水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
陶(瓷)土资源采矿权主要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或者转让等方式取得。
第九条开采陶(瓷)土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建水紫陶产业发展规划,在批准的区域范围开采,并向建水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交陶(瓷)土资源年度开采量和年度利用计划报告。
采矿权人停办、关闭矿山的,应当完成采区土地复垦和环境治理工作,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条建水县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建水紫陶生活用陶和工艺用陶的划分,建立健全相应的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和监督机制。
建水紫陶的生产者应当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和质量技术标准进行紫陶生产。
第十一条单位和个人有义务保护其所有或者持有的建水紫陶珍品、精品及相关资料。
鼓励单位和个人将其所有的建水紫陶珍品、精品及相关资料捐赠给博物馆、档案馆等专业机构。
博物馆、档案馆等专业机构应当妥善保管馆藏的建水紫陶珍品、精品及相关资料。
第十二条建水县工业和信息化、文化、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建水紫陶知识产权的保护,支持建水紫陶作品、产品设计者通过申请注册商标、申报名牌产品、申请专利、著作权登记,采取防伪标识、电子信息管理等措施,保护建水紫陶作品、产品的知识产权。
第十三条建水紫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人是证明商标的所有权人。
从事建水紫陶设计、生产、经营、推广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申请使用建水紫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鼓励符合条件的建水紫陶注册商标持有人争创国家、省、州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
第十四条建水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有关规定,组织申请建水紫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引导符合条件的建水紫陶生产者申请使用建水紫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第十五条在陶(瓷)土资源保护区和建水紫陶生产经营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一)擅自开采、越界开采或者破坏性开采陶(瓷)土资源;(二)擅自在陶(瓷)土资源保护区内取土;(三)超出年度开采量和利用计划开采陶(瓷)土资源;(四)擅自在陶(瓷)土资源保护区内建设永久性建(构)筑物;(五)故意损毁陶(瓷)土资源保护区标志;(六)随意堆放废土、废渣、废石和排放废水等;(七)擅自使用或者伪造建水紫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者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八)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三章传承和发展第十六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建水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建水紫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增长逐年增加。
专项资金用于紫陶企业在科研、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扶持和紫陶历史文化研究、工艺传承、人才培养、表彰奖励、藏品征集等相关事宜。
第十七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建水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单位和个人到建水县投资办厂,加快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
第十八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建水县人民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创新适合建水紫陶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信贷投入。
第十九条建水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紫陶文化创意园区,扶持具有市场潜力和生产规模的骨干企业,培育全国知名制陶名家、紫陶名牌企业,推进建水紫陶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第二十条建水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紫陶生产企业生产旅游产品,传承紫陶文化、拓展旅游产品市场,促进紫陶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十一条建水县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建立建水紫陶作品交易(拍卖)中心,支持其定期开展建水紫陶作品的交易和拍卖活动,推广、营销建水紫陶作品。
第二十二条自治州人民政府鼓励具备条件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建水紫陶传统工艺专业课程,加快建水紫陶专业技术后备人才的培养。
建水县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建水紫陶文化的相关内容编入地方乡土教材,并鼓励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紫陶文化教育活动。
第二十三条建水县人民政府紫陶产业发展协调管理机构可以采取专业技术培训、委托企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对从事紫陶技艺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传授建水紫陶传统工艺和制作技艺。
第二十四条建水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建水紫陶博物馆,加强对建水紫陶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承,开展陈列展示和制作技艺交流等活动,提升建水紫陶知名度。
第二十五条建水县人民政府应当扶持建立建水紫陶文化创意(创新)中心,鼓励其定期邀请全国知名或者享誉世界的书画名家、创意大师到建水紫陶文化创意(创新)中心进行短期创作,推出名家精品名作,提升建水紫陶知名度。
第二十六条建水县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紫陶学会、协会等组织加强建水紫陶文化和传统工艺、技艺的研究,组织开展紫陶专业知识讲座、学术交流、研讨展评等活动,规范建水紫陶专著、刊物等书刊的编撰工作。
第二十七条建水县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文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对符合建水紫陶制作技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技艺人员,应当组织申报或者推荐授予相应等级的工艺美术(紫陶)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地方荣誉称号。
第二十八条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自治州人民政府或者建水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一)设计、制作的建水紫陶作品被省级以上博物馆收藏的;(二)在国家或者国际重大评比活动中获奖的;(三)成功争创建水紫陶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的;(四)捐赠建水紫陶珍品、精品或者相关资料,有突出贡献的;(五)在建水紫陶工艺传承创新或者人才培养,以及建水紫陶文化挖掘、整理或者研究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六)举报违法开采陶(瓷)土资源行为,查证属实的;(七)获得省级及其以上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誉称号的;(八)其他为建水紫陶产业保护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二十九条建水紫陶产业发展协调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博物馆、档案馆等专业机构对馆藏建水紫陶珍品、精品及相关资料未妥善保管造成损失的,由相关主管部门责令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建水县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擅自开采、越界开采陶(瓷)土资源、擅自在陶(瓷)土资源保护区内取土或者超出年度开采量和利用范围开采陶(瓷)土资源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没收采出的陶(瓷)土和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上25000元以下罚款;越界开采陶(瓷)土资源,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二)破坏性开采陶(瓷)土资源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处陶(瓷)土资源损失、破坏价值50%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三)擅自在陶(瓷)土资源保护区内建设永久性建(构)筑物的,由住房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并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罚款;(四)故意损毁陶(瓷)土资源保护区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六、七、八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三条本条例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建水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四条本条例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