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组教材 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5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第八单元25、伯牙绝弦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1)朗读.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方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朗读法谈话法教学用具: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课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首古诗、词、曲,很有节奏。
我们还学过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的背好吗?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古文,能说说你对古文的感受吗?看来每个人学的时候感受是不同的。
古文虽然有点难,但觉得挺有意思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伯牙绝弦》一起读。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好吗?(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子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
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3、齐读课文。
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个字,注意停顿和节奏。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在兮和若后边停顿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们读的都不一样。
师范读,学生跟着读)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
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习作指导八 公开课教学设计
习作指导八教学设计文本简析:本次习作有两个话题:一是写自己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二是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安排本次习作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围绕“身边的艺术”这个话题进行了交流。
这节课,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灵动的笔,写下我们“身边的艺术”!【课件出示:身边的艺术】二、解读要求【课件出示:习作】同学们,请快速阅读,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有哪些?预设:【课件出示:本次习作有两个话题:一是写自己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二是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课件出示: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们知道了什么?预设:【课件出示:本次习作的主要写法是联想和想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解读题目,在初步理解题目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使学生对话题有了深入理解和感悟。
三、回顾写法同学们,本组课文的哪些地方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写法?预设:【课件出示:1、《月光曲》一课,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就是通过兄妹俩的联想和想象展示出来的。
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平静的海面上“洒满了银光”,这时月下的一切是那么幽静。
月亮“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是多美的意境啊,这又是一支多么美妙的曲子呀!2、《我的舞台》也运用了这样的写法:“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㨄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组教材 公开课课件
幽静 清幽 记录
蜡烛 琴键 莱茵河
失明 陶醉
纯熟 苏醒 霎时间
微波粼粼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 声不连贯。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 或思想活动中。课文中指优美的琴声 让兄妹俩听得入迷,似乎忘掉了周围 的一切。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课文中指 穷兄妹俩从美妙的音乐中回过神来。
贝多芬弹了几首曲子? 哪首是《月光曲》? 《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 样的泰山? 巍峨的泰山。 谁来把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与大家分享分享?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 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赞叹)道:‚你弹得太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 志: 想。 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善哉:太好了。 若:好像,仿佛。
1、自学生字,针对容易读错的 字音,容易写错的字形做标记。然后 和小组同学交流,提醒同学读字音、 写字形时注意的事项。 2、读准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 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3、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针对不理解的内容做标记。 然后与同学交流质疑,同学能解决的, 要认真倾听同学的想法。
谱写 陌生 飞奔
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 描述一下这广大的江河吗? 奔腾不息的江河。 谁来把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与大家分享分享?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 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 称快):‚妙极了!这琴 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从我心中流过)!‛
1、必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做。(从以下题中,选择一 道完成) 一星级:听一听乐曲《高山流 水》。 三星级: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 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写的‚伯牙 绝弦‛的故事。 五星级:将课文《伯牙绝弦》改 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6月光曲》公开课导学案_0
26、《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善良、易感的音乐家,经久不衰的音乐往往来自美好心灵所散发出的真情。
本教学设计重在读和悟上,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领悟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贝多芬,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讨论、探究的方法感受盲姑娘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以及贝多芬那善于倾听、易感的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善良美好、博大高尚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重点:通过抓住语言描写,领悟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难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解读文本内容,了解贝多芬1、了解贝多芬(师:一千多年前,中国出现了一位诗圣。
他就是伟大的诗人——杜甫;两百多年前,德国出现了一位乐圣,他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
(板书)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贝多芬吗?快读吧)课件出示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10岁举行首次演奏会,12岁开始作曲。
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
28岁时,因病两耳失去听力,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信与人交谈。
但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
世界名曲《英雄交响曲》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命运》、《田园》、《合唱》、《月光曲》等。
2、《月光曲》是贝多芬于1801年即兴创作的一支钢琴奏鸣曲。
(板书:月光曲)齐读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乐圣的人格魅力,感受《月光曲》的艺术魅力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出示自读提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①贝多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8我的舞台》公开课导学案_0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1.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最后的一篇略读课文。
2.教学重点: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及超人的勇气和毅力。
3.教学难点: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感悟成功来自于勤学苦练的成长之道。
二、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我的舞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最后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培养的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课文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应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
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2.学生实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能体会文中关键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他们对艺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感悟还不够深切透彻。
根据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制订了以下学习目标:①我要读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窃窃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②我能用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③我要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由于本篇为略读课文,并且文章内容条理清晰,学生容易把握,所以我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本篇课文的讲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2.预习检测①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我”不同时期的舞台分别在,,,,。
②文章的中心句是。
3、合作探究①“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我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这一点的,我要把它圈画出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资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分节线读3.指名读,学生评议,齐读4说说对课题的理解‘“绝弦”意味着什么课文讲得是谁和谁的故事,这两个人时何许人也,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三、读懂课文内容1.让我们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从哪可以看出她们二人互为知音学习伯牙善鼓…..江河!这里有4个“善”怎样理解,说说两句的意思自读这两句当你读到峨峨兮眼前出现了什么养的画面?洋洋兮呢既然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一定不止高山流水,还会有什么当伯牙的琴奏出清风,奏出明月,奏出……钟子期会怎么说,出示徐徐清风杨柳依依袅袅炊烟潇潇春雨潺潺流水师一个所念一个所得,这是真正的知音,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里的念和前面那两个字意思一样师,问问大家,钟子期所得是什么?伯牙什么样的志向,胸怀?假如你是伯牙,一直以来没人听懂你的琴声,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寂寞,可是现在无论谈什么,无论你的琴声寄托着怎样的情怀,都有人得之,你的心情如何,会说什么善哉善哉,知我者….齐读前两句,让我们看看她们是何等的幸福,默契生读文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也成了知音的代表师“传说这知音让伯牙和子期相见很晚,她们约定第二年秋再来相会,当……..墓碑学习最后一句齐读师从此还有人知我之志吗?你理解他的心情吗伯牙绝弦,断绝的仅仅是弦吗他绝的是所有的期望,所有的愿望,因为知音难觅呀正是这破琴绝弦,才使这个故事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人传送它读资料袋的内容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指导八。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习作指导八。
公开课教学设计本段文字中,作者通过运用XXX和想象的写法,生动地描绘了自己研究某种艺术过程中的情景和感受。
通过比喻自己为“生面团”,把师傅的动作形容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者的刻苦努力和对艺术的热爱。
同时,这段文字中也展现出了师徒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XXX和想象的写法,并激发他们在写作中运用这种写法的灵感和创造力。
四、作指导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动手写一篇关于自己研究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者是关于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的文章。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课文中提到的联想和想象的写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也可以参考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XXX和想象的写法,并且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提高写作水平和创造力。
五、展示交流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文章展示给大家,并分享一下你们在写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让我们一起欣赏和研究吧!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研究和借鉴,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XXX和想象的写法。
同学们,在选题一中,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展示故事:方式一:以苦为乐学钢琴开门见山,直接表达学钢琴的苦与乐,引起读者兴趣。
接着,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经历或几个镜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围绕要表达的主题展开叙述。
最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悟出的道理,或者借用名言或反问结束,引人思考。
方式二:借物铺陈以一幅画作为开头,引出自己学钢琴的故事。
在故事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经历或几个镜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围绕要表达的主题展开叙述。
最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悟出的道理,或者借用名言或反问结束,引人思考。
在选题二中,我们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展示艺术品:方式一:描述艺术品开门见山,直接描述艺术品的外貌、构成、特点等。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习作八》优秀教学案例
例如,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时,可以以课文中的某篇文章为例,分析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表述方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究写作技巧。
例如:“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设计丰富的写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4.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形成自我评价。
2.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写作的情感,激发他们创作欲望,树立写作信心。
2.通过写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倡导真诚、善良、美好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实的情感,传递正能量。
4.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如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勇于创新,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
2023年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教学设计
第8课《灯光》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灯光,生活中随处可见。
它出现在千家万户,出现在大街小巷,出现在海港码头,也出现在宽敞的教室,温馨的车厢,如此平常的灯光,在作者王愿坚的笔下,却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就让我们走进这灯光背后的故事吧。
(二)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看本课的学习提示是什么?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同学讨论。
1、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他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根据学习提示同学们打算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呢?我认为,解答疑问的前提是理解课文,要知道课文到底讲了什么,才能为深入理解课文打好基础,最终解决问题,所以第一步还是先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来补充,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找到文中所描写的天安门前的灯光,毫不影响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仔细阅读和思考,批注自己的体会,然后和同学一起交流他们之间的联系,最后再分析他们和课题有什么联系。
这两位同学真会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思路。
我们就按同学提出的几个步骤来学习这篇课文。
2、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围绕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认知文本:1、接下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写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的三幅画面,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
下面我们来听三位同学朗读的描写三幅画面的语句。
预设1:第一幅画面描写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请大家和我看第一自然段,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安盏灯静静的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人教版六上语文第8课教学设计
课题8、中华少年基于学情与课标的教学目标设计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教学重难点1.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2.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堂教学三个核心设计核心问题1、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2、每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核心练习(作业)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诗歌。
核心板书中华少年骄傲自豪雄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过程(内容实施与评价)一、谈话引入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学生自由谈)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搜集及整理资料的习惯与能力。
)二、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2.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3.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三、读通课文,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提示展示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四人小组组内)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
教师出示学诗指导: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
(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24.少年润土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重点1.关注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我”内心世界的变化。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学会仿写。
难点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歌曲《小小少年》,请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了一位怎样的少年。
2.今天,我们也将认识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机智勇敢、见多识广,他就是——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少年闰土)注意“闰”的读音,学生齐读课题,读准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情况。
3.读了课文,少年闰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
自读要求: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思考: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请再次默读课文,用“_________”画出体现少年闰土性格特点的相关语句。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初识闰土1.自由读课文,思考:“我”与闰土初次见面时,闰土的模样如何?2.思考:1.文中对闰土的性格特点是怎样描写的?2.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1)自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思考并归纳其特点。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仿写练笔1.认清生字的形,描红、临写生字,互相提醒易错的部位。
2.仿照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或老师的外貌。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少年闰土》,大家还记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2.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生齐读课题)二、精读课文,再识闰土1.学习第l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组教材文本简析: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它是一首动听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图画,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它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和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
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2、欣赏音乐、绘图、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课时安排:25 伯牙绝弦.........................................2课时26 月光曲...........................................2课时27* 蒙娜丽莎之约.....................................1课时28* 我的舞台.........................................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回顾•拓展八..........................................2课时2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文本简析: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入境,揭题质疑同学们,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当你欢喜或忧伤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谁?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体会到知己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力量。
春秋时期,就有这样一对知己——【课件出示伯牙和钟子期】,他们之间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灵犀、心心相通的人。
同学们,谁来把你课前收集的关于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课件出示资料袋: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人,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因兴趣相投,两人成了至交。
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课件出示课题:25 伯牙绝弦】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质疑的吗?预设:【课件出示:“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又为什么要“绝弦”?】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借助课外资源的收集,引领学生萌生“知音可贵”的思想情感。
二、多层朗读,整体感知同学们,请自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反复朗读后,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同学们,请再读课文,依据课件中的停顿提示读出节奏:【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重点练读前四句。
【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一句一句地练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出停顿和韵味。
同学们,请默读前四句,找出描写两人特点的句子。
预设:【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同学们,哪些具体体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二至四句)。
同学们,第一句和后三句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善/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善听。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同学们,请再次大声朗读这四句话,体会总分结构。
同学们,请先圈出前四句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借助工具书以及书下注释解决,再与小组同伴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师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喜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理清层次,把握整体同学们,伯牙当时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名遍天下,但他始终找不到一个能懂他琴声的人。
他独自来到山涧排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却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懂得他的琴声。
同学们,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讲这个故事。
预设:【课件出示: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掌称快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钟子期一样了解他琴声的人了,于是,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同学们,伯牙绝弦的故事由哪两部分组成?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划分为两个层次,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这样划分的依据。
预设:【课件出示:前四句为第一层,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相知之喜;第五句为第二层,讲述钟子期死后,伯牙哀伤绝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建立完整的文本印象。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同学们,课后请查找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在乐曲中朗读课文,想象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画面。
设计意图:读课文与想象结合,课内感知与课外积累结合,增强学生对伯牙与钟子期情感的深度认知。
第二课时一、谈话交流,引入新课同学们,人生苦短,知音难觅,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中,相信,它会带给你历久弥新的启迪。
【课件出示课题:25 伯牙绝弦】齐读课题。
同学们,请自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
二、深入学习,感悟知音难觅【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画面,并交流: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吗?同学们,请再次观察画面,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画面内容。
预设:【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同学们,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相关语句画下来,并说说从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1、【课件出示第一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同学们,你们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课件出示:志、若、善哉】预设:【课件出示:志:想。
善哉:太好了。
若:好像,仿佛。
】同学们,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预设:【课件出示:巍峨的泰山。
】同学们,谁来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课件出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课件出示第二句: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广大的江河吗?【课件出示:奔腾不息的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