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文学革命运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供大家阅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新文化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大主张:一曰:需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需讲求文法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的运动过程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前期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主题探究新文化运动适用年级八年级所属学科历史情境| 任务| 成果| 资源| 评估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讲讲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事迹。
任务:知识储备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能力培养点: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拳语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体验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觉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励学生见贤思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合作探究过程:(1)整体感知本课主要内容是新文化运动,介绍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所作的近代文化探索。
新文化运动以191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反封建,第二阶段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封建旧文学和文言文。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在客观上准备了思想条件,但是,它并未超出旧民主主义的范畴,没有给中国人民指出彻底解放的道路。
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成长起来,赋予了新文化运动以新的方向,把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到首要地位,因此,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波澜壮阔的文化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这次运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好人政府:1922年9月,在吴佩孚的支持下,王宠惠出任国务院总理,阁员罗文干、汤尔等属英美派,但是被称为无党派的“好人”,因而这个政府被称为“好人政府”。
直隶军阀曹锟和吴佩孚之间有裂痕。
这个政府仅存3个月就垮台了,成了历史的陈迹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
国民政府为谋求稳定币值﹐摆脱财政经济危机﹐采纳英国财政专家李滋罗斯的建议﹐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
实现了自清末以来,历届政府为克服币制紊乱,屡经拟议而没有实现的币制改革。
‘对缓和当时金融危机,稳定经济,保存国家抗日战争经济实力起了积极作用,也为以后的通货膨胀开了方便之门。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军校的宗旨是培植军事与政治人才,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力量。
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第一阶段: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内容: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
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运动,使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
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为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这种结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 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 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 A 项。
答案 A
(2011· 上海单科)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 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 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呐喊
• (3)主要内容 •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新文化运 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出“打倒孔家店” 旗号。 •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 命的序幕。 • (4)性质: •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新”表 现在彻底地否定封建正统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基础。
4.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及阶段
• (1)三大特征: •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 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救亡压倒启蒙) •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 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 学习物质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不断深化) • ③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 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 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 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 (5)意义
•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由于两者
新文化运动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理解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拼凑起所谓的“公民请愿团”,要求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
此后,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
仇视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民主和自由的进步知识分子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发动了一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史称“新文化运动”。
研究新文化运动,绕不开“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其为分水岭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其突出特点就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主要斗争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肇始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随后,《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分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活动基地。
从它产生的背景来看,袁世凯的尊孔逆流是导火索;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只改变经济政治而不改变人们思想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思想领域的运动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以期推动经济政治改革;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则在于它所处的时代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上升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他们对于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呼声越来越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
(此外的其他背景不再一一赘述)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主张新文化,反对旧文化,作为世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切中时弊的;新文化运动对孔教的批判不仅是极其勇敢的,也是充满理性的,他们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也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反对孔学定于一尊而主张思想自由,他们所要打倒的并不是孔学,而是对孔学的教条主义和狂热迷信;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改造思想,而它也的确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就其局限性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
一是有破无立:新文化运动破除了人们对于封建主义的迷信,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并未能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现代化道路。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意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在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一批接受过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人的带领下顺利而有序地进行着。
考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就可以发现,新文化运动的发动并非偶然,它是有道理有基础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兴起的一个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使新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然。
新文化运动
国 文
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
化 和
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
中 国
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
传 统 文
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
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兴起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 年杂志
前期
后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走近伟人 重温历史二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
20世纪初中国现状 之镜头一:
民国初年百姓门前的对联
皇
帝
恩 雨
德 乾
专制
露
坤
深
大
民主
20世纪初中国现状 之镜头二:
《药》对“人血馒头”的描写: 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地说
: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cuō)起这 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 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ǎo)开了,焦皮里面窜 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
旧文学
文言文
新文学
白话文
走近伟人 重温历史三 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文章“ 需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
“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 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
就怎么写;
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 胡 适 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
时代的话。”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感受新文学的魅力 希望——胡适
2、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框架】【重点梳理】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1)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3)口号:民主与科学(4)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主要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知识延伸】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表现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表现在维新变法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在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表现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㈠政治上: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和“新政”;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包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㈡经济上: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和“新政”;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思考3: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孔教?现代社会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由于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因而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找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因而,反对封建主义,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Q3: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有哪些?
K3:
㈠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而在经济上要求打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代表的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政治上要求进步和改革,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提高自身地位。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要求反映在政治上就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进行维护共和的斗争;反映在经济上就是呼吁“实业救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一部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了反对封建旧文化、旧思想的文化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根源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 学科主页 >> 历史 >> 案例研究 >> 教学案例 >> 正文今天是: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新文化运动2
2001年人大校园在全国高校率 先立起了孔子像
《论语心得》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 究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新”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背景
政治: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②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经济: ③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根本 原因 思想: ①民主平等自由思想进一步传播 直接 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原因
材料三:“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 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 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作用: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
10.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 成果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掀起了文学革命的新时期 D.启发知识分子选择接受马 克思主义
根据材料归纳上述观点?
探究二:旧道德、新道德是指什么?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 材料:儒学宣扬强调君君臣臣、三从四德、忠 传统道德。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孝节义(君主专制、上下尊卑)等级,形成包办婚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姻、蓄婢纳妾、女人缠足、贞节守寡、繁文缛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材料一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 一必废其一。„„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 立君,势必复辟,理之自然,无足怪者。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二 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 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养成思想专制之 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但 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 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打倒孔家店”
考点30.新文化和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中心
北京
先锋 爱国学生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 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 第二阶段 中心: 上海 主力: 工人阶级
初步胜利表现: 1、释放 2、罢免 3、拒绝
五四运动时的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誓死力争” “头可断,青岛不可失” “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6、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 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 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它包括 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 的先进化。据此请回答: (1)1860年~1898年间,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 业化”方面取哪些重大尝试?(4分)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以 “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五四运动
思考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3、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4、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给青年学生什么启示
五四运动背景
国际 背景
①帝国主义侵略 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反帝情绪高涨
指明方向
①政治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工业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国内 背景
②经济 ③阶级 ④思想
袁世凯到天坛祭天
袁世凯祭孔
帝 德 乾 坤 大
辛亥革命后,百 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 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
皇 恩 雨 露 深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仍 没有根本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 当时的统治者和多数中国人都带有强烈 的皇权思想,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 诋毁共和,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一、《新青年》的创办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陈独秀《新青年》
一、《新青年》的创办
两大旗帜(口号)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 神。也包从西方传入的社会科 学理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 等思想观念 深入人心
新 旧 思 潮 发 生 激 烈 冲 突
袁世凯为实 现独裁专制, “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 2.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情况 时间: 代表人物: 旗帜(口号): 主要阵地: 内容:
1915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民主和科学 《新青年》 前期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文学就是白话迅
二、“新世纪的曙光”
“曙光”指什么? 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情况
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谁?
李大钊
重要作品有哪些?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宣传刊物是什么? 《每周评论》
1.1894年;孙中山创办的革命团体: 兴中会 ; 2.189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 中国同盟会 (第一 个 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三民主义 机关刊物:《 民报 》;指导思想: ; 意义:大大推进了 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 3.武昌起义:1911 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 发 动武装起义,史称“辛亥革命”。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4.1912 年元旦, 统,他被尊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5.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6.功绩: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新文化运动时间
新文化运动时间新文化运动结束时间是在什么时候新文化运动,实际上就是理解过西方教育的有志青年发动的一场思想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其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和等,他们以“反传统、反孔教以及反文言”为口号的思想文化的革新运动,那么新文化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这一活动的开端是在1915年,当时作为《新青年》主编的陈独秀在报纸上开始发表,提倡民主与科学。
也正是因为这一行为,启发了广大民众,使得更过的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从而为主义的宣传奠定了思想基础。
就新文化运动,其实是分为两个时期的,在1915年开始之后,到前期就是,一共经历了查差不多四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结束时间是在1919年。
在前期结束之后,很快国内就再次掀起了传播西方文化的高潮,这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了。
当然其后期的开始则依旧是在1919年,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刚加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能够是对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的全面反封,也就是说,因为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开展,使得中国的古典文化走上了没落之路。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一共经历了多久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大概也就是二十年左右吧,所以新文化运动结束时间就应就是1923年,其结束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新文化运动已经无法顺应是时代的潮流,因为在当时,以的开展为凭借,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的主流思想,而依旧在宣传资本主义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就这样走向了终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好处非凡的运动。
这场运动从开始到结束都有它的发展过程。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状况具体是这样的,起初是一些理解过新式教育的革命人士在意识到了中国封建统治是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他们在思想上统一之后,便开始了运动的筹备阶段,首先是透过对的继承还是批判开始的,因为当时有些人支持封建统治思想,也尊崇孔子的思想,能够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新兴知识分子,却不一样意这种观点,因为他们认为要顺从个人内心的想法,也就是为人类带给更多的自由。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前期阶段是这场运动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包括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端、思想启蒙和文学革新等内容。
首先,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重要事件。
五四运动是一
场由学生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
起点。
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得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也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其次,新文化运动的发端也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重要内容。
新
文化运动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之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和思想观念,
这些思想逐渐汇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理论基础。
思想启蒙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另一重要内容。
在这一时期,一
批思想家和知识分子开始进行对传统文化、封建思想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如民主、科学、人权等,这为新文化
运动的深入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学革新也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时期,一批文学家开始进行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新的文学理念和创作方法,如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文学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综上所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端、思想启蒙和文学革新等。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思想观念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①、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 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 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当时是指法兰西 式的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
指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看 待事物的科学 观点和态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 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 三提倡 三反对
学习测评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A、《青年杂志》的创办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D)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马克思主义Biblioteka 史海拾贝新文化运动
胡适写白话游戏诗
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哈哈大笑,且请平心静气,这是什么论调!文字 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
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 “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
本来同事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至于 古人叫“字”,今人叫“号”;
古人悬梁,今人上吊;古名虽未必不佳,今名又何尝不妙?至于古人 乘舆,今人作轿; 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帽;这都是古所没有,而后人所创造。 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戴,认虎作豹?‧‧‧‧‧
新文化运动时间
新文化运动时间总结精选(1):新文化运动起止时间前期:1915-1919后期:1919-1920修改本段兴起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务必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务必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透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
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总结精选(2):新文化运动结束时间是在什么时候新文化运动,实际上就是理解过西方教育的有志青年发动的一场思想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其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和等,他们以“反传统、反孔教以及反文言”为口号的思想文化的革新运动,那么新文化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这一活动的开端是在1915年,当时作为《新青年》主编的陈独秀在报纸上开始发表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
也正是因为这一行为,启发了广大民众,使得更过的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从而为主义的宣传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新文化运动阶段划分的三种观点.doc.doc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阶段划分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上,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
1.两段说。
此说以彭明、吴雁南、杜文铎、肖堂炎等为代表。
彭明认为:“从1915年9月《新青年》的创办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五四’以前主要讲启蒙运动,‘五四’以后主要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吴雁南、杜文铎、肖堂炎基本上也坚持以五四运动为界把新文化运动分为两大阶段,认为“从1915年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它“是由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和领导的,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范畴。
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才促使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2.两期三段说。
孙思白是持此说的代表。
孙思白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应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又可分为两段,即两期三段。
具体划界是:“(一)前期,1915年9月至1919年5月。
第一阶段: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至1918年11月(《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 的胜利》发表)。
第二阶段:1918年11月至1919年5月(五四运动)。
(二)后期,1919年5月(五四运动)至1921年6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前)。
”其理由是:“第一,从1915年9月至1921年6月是这一运动的全部过程”。
“第二,以五四运动为界标把这一全过程区分为前期与后期,显示出新文化运动性质的重要转变”。
“第三,上述过程的各个阶段,各具有自己的特征”:“(1)前期第一阶段的特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向封建复古主义的旧文化作斗争”,“同时,新文化代表中,无论其还有什么急进温和之别和不同流派之分,但在向封建主义文化作斗争上是一致的”;(2)前期第二阶段的特征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也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但是应当特别重视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新文化,已开始孕育”,同时,“新文化的锋芒,也开始指向现实的政治问题”;(3)“后期运动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开始居于主导地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第一阶段: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
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运动,使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
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为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这种结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
第二阶段,从共产主义小组
的建立到党的成立为进一步结合阶段。
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的这种结合,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1)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
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
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义,对坚持正确意见的货不对他们随声附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无法及时地得到纠正。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
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方针: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具体过程: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订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抗战中中共对中间势力的策略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中共对地方实力派采取争取的策略。
具体的方式是:(1)发展壮大共产党,使之有充足的力量;(2)尊重他们的利益;(3)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取得胜利。
国民党军队在对日抗战中的积极作用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此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对日寇造成了一定的消耗。
在战略相持阶段,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对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停止敌对性行动。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
9月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
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进而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所以一开始就主张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并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这样做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
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上述原则和方针的提出和贯彻实施,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
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
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阿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啊。
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记得,还为盟国提供
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在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实现了双方的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迅速崩溃的原因
(1)战前,国民党统治集团破坏了政协协议,扼杀了全国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把自己放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同时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
并且,经过努力,中国人民争得了将近一年的和平的暂息时期。
这也为扩大和巩固解放区、做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提供了有利
的条件。
(2)战时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具有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有了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我党在政治上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军事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因而战局越来越朝着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方向发展,逐渐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
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进而发动总攻击溃国民党。
(3)战时在政策上,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使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反,国民党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使全国各阶层的人民生活陷入困境,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以学生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稳步推荐的主要表现P194
答:3方面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
(3)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