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性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性质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
《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文学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一曰:不作言之无物的文字;二曰:不作无病呻吟的文字;三曰:不用典;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曰:不用套语烂调;六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七曰:不模仿古人;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思想运动,是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起先锋作用,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起了领导作用;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材料1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掀起了什么运动?
(3)材料2中的“新纪元”、“新潮流”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这个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4)为了迎接这个“新潮流”作者是怎么做的?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的材料,总结归纳。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合作交流】
结合所学知识及所给材料,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新文化指什么?
2、为什么把杂志起名为《青年杂志》(《新青年》)?
1、内容:
2、意义: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本课的内容比较象,他们对儒家的“纲常伦理”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让学生体会,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教具和教法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课堂总结】
学习总结:(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方法和有疑惑的问题,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作业设计
1、主体作业:
课后书面作业:相应习题。
2、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标志: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发生在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介绍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背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民主与科学的思潮兴起的时期,同时也受到列强的压迫。
此时,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的独立和民主,同时受到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前身,大约发生在1915年至1919年之间。
这一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倡导新文化,推崇科学、民主、自由等价值观。
五四运动的内容五四运动的爆发源于对巴黎和会的不满,中国的领土利益未得到保护和尊重,这导致了中国学生的抗议和示威活动。
五四运动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的学生和青年主动参与其中,提出了“五四”这个口号,表达了对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追求。
五四运动还呼吁废止封建制度,主张民主与科学,并呼唤文化革命和全面的社会变革。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是在五四运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开始兴起的。
与传统文化观念的对抗不同,新文化运动以推动文化革命和社会变革为目标。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倡导普及教育、解放妇女、崇尚自由思想等。
同时,新文化运动主张用现代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摒弃古代文言文的形式。
这一运动的影响力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它们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主意识,为中国独立和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次,这两个运动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废除了封建制度、兴起了民主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此外,这两个运动还对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文化的兴起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并推动了白话文学的繁荣。
总结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的背景、内容和影响都有着共同点。
这两个运动为中国奠定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基础,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对中国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后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十世纪初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救过强国之根本是改造国民性,因此决心发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要把更多人从蒙昧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
《新青年》的创立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阵地,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知识分子的先进观念首先在文学领域掀起了改革的风潮,并随之蔓延到各个领域,以燎原之势冲击着封建主义。
新文化运动主要围绕着“四提倡和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新文化运动开始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
不仅培养了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彻底的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使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使中国有了脱离封建思想、勇于改革的新一代!此外,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促成了五四青年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对众多有志之士造成了启发,并改造了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埋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
最后,新文化运动为文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推广了白话文、促成了一批优秀报刊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文学的弊端,对不少文学社团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它对近代的中国,对各个社会领域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孕育了新中国的希望。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部编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12、新文化运动
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混乱的局面。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是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以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时间:1915年
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警告青年》一文。
新文化运动发展:由上海发展到北京。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
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口号:民主、科学。
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的尊孔复古,《新青年》发表大量文章,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代表作品: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和科学。
(德先生、赛先生)
3、提倡文学改革。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等,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是一次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不足之处: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3、指导思想: 4、口号: 5、活动基地: 6、代表人物:
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宣传民主与 科学思想。 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 北京大学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刘半农、 钱玄同等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在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陈独秀
李大钊
这个口号不适用于今天。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 优良传统,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演变
代表 人物 思想 主张 实践 活动 结果及 影响 阶级 属性 学习 层面
派别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派别
代表 人物
思想主张
主要活动 结果及影响
阶级 属性
学习 层面
抵抗 派 洋务 派 维新 派
林则徐 魏源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康有为 梁启超
师夷长技以 制夷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 自强 兴民权 君主立宪
5、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推崇孔子;陈独秀等 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教,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 ) B A、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B、冲破封建阻力,倡导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C、把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D、扩大自身的影响
6、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 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共同之处:挽救民族危亡。 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或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 成)
哲人已逝
精神永存
八年级历史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内容要点: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知识结构:知识要点: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5、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提倡民主和科学(3)新文化也是一场文学革命6、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2、“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3、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时间:1915;2、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3、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先进的知识分子)4、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5、口号:民主、科学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思想革命:(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狂人日记》(2)提倡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德先生”“赛先生”2、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四、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地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进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 胡适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
(1891--1962) 安徽绩溪人
博士、实用主义哲学大师 杜威高徒,1917年在《新 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 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 文言文,写文章要言之有 物。
在1922年的《新青年》上,胡适曾写 过一首题为《希望》的诗。“我从山 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 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种在小 园中, 希望花开早。胡适,就似乎 带者徽州的兰花草,走向世界的。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 量壮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1)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3、思想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窃国大盗 袁世凯
欲 登 帝 位 的 袁 世 凯 尊孔复古的逆流
1915年,袁世凯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以次年为“洪 宪元年”。这幅图就是他称帝后在天坛祭天的情形。面 对袁世凯的“祭孔”闹剧,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表言 论,抨击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行为。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 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发生了。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 1、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标志、代 表人物、思想主张和主要阵地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挽救中国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辛亥革命的意义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 放。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临时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 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主要代表及其论著。
西方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西方政治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民主义”
变法维新 / 救亡图存
西方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和“科学”
由 表 及 里 层 层 深 入
兴起: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内容:抨击以孔子 为代表的儒家传统 道德和文化,提倡 民主与科学 主张推倒文言 文的旧文学,提倡 白话文的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改良刍 议》,提倡用白 话文取代文言 文。
《狂人日记》,借 狂人之口批判吃 人的封建礼教。
胡适
鲁迅
易漏点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 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 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 典范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牢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形成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完整历程。
【重难点突破】1、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为什么被称为“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反封建更加彻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预习自测】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其含义主第21课新文化运动要是指新文化运动A.主张民主共和 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思想2.“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3.“它对传统礼教的批判清扫了旧文化的地基。
批判“儒学价值系统”,为人们接受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
”材料反映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4.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 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探究案材料一民主是当代人类认同的普遍价值之一。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一方面有欧美和俄日的现代化过程的丰富经历作为参考,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中国人近代以来探索民主的道路,最突出地体现了这个特点。
(1)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能突出体现上述特点的中国近代思想变革有哪些?材料二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
历史趣闻新文化运动内容及意义 我们没认清真正的敌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新文化运动内容及意义我们没认清真正的敌人导语: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深刻,不仅解放了思想,还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深刻,不仅解放了思想,还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
但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故后人怀疑新文化运动中我们没认清真正的敌人。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反对孔教的立场完全一致。
民国初年,康有为及其弟子陈焕章致力于将孔教立为国教,并将此写进宪法。
其意在建立孔教意识形态。
此举为其它宗教派别所反对,也为坚持思想自由、反对定于一尊的新文化派所抗拒。
但破除儒学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并不是自新文化运动始,清末维新运动即对八股取士的制度给予激烈抨击,对韩愈的“原道”学说提出激烈批评。
1905年废除科举制,从制度上实际解构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新教育的发展方向。
民国初年,蔡元培制定的新教育宗旨明确取消“尊孔”条款,《大学令》解除经科,新的民国教育制度排除了建立孔教意识形态的可能。
陈焕章等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说明民国政治文化朝着民主、科学的方向发展已是不可更改的方向。
新文化运动对孔教的批评主要是展现在“礼教”、旧的家庭制度对人的个性束缚这一层面。
新文化运动之表现为个性解放运动,一方面得力于破解束缚人性、个性的“礼教”、旧的家庭制度,一方面归功于西方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精神”的介绍。
严格来说,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系统清理和研究工作,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尚没有全面展开。
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在当时也只获得很小范围的认同。
生活常识分享。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转折点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转折点在中国文化史上,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转折点。
本文将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界的一场思想和文化革命,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觉醒运动。
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当时的中国社会遭受了外族侵略、国家危机、社会动荡等各种困境,传统文化和道德道德标准开始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同时,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介绍和传入,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传统文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这些背景因素使得中国知识界逐渐崛起一股反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的思潮。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主张文化新思想新道德,标志着中国近代自由思想和民主思潮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主要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反对儒家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成为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儒家思想则是这种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
因此,新文化运动主张“废除四旧,推翻五经”,即废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推翻统治者的儒家思想。
(二)推崇西方文明新文化运动赞扬西方文化的先进性,认为应该加以借鉴,并将之融入到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因此提倡民主、自由、平等、科学、人道主义等西方思想和理念,将其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是该运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新文化运动主张以现代人的思想感情为出发点,用白话文写作,呼吁“白话文运动”,使文学作品更加通俗易懂,从而更好地传达思想内容。
同时新文学注重表现社会生活,批判社会现实,将社会主义思想引入文学创作中。
(四)教育革命新文化运动认为“救国必先救民,救民必先教育”,因此它倡导改革传统教育制度,推行近代教育,特别是民立教育,在思想、方法、制度、教材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和改进。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较多,需要学生对历史史实有准确的识记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新文化运动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较多,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教材分析: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
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一知识点。
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
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
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学情分析:高一普通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弱,但是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习、思考的能力都较好。
老师应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
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
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历史意义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说说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反对孔教的立场完全一致。
民国初年,康有为及其弟子陈焕章致力于将孔教立为国教,并将此写进宪法。
其意在建立孔教意识形态。
此举为其它宗教派别所反对,也为坚持思想自由、反对定于一尊的新文化派所抗拒。
但破除儒学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并不是自新文化运动始,清末维新运动即对八股取士的制度给予激烈抨击,对韩愈的“原道”学说提出激烈批评。
1905年废除科举制,从制度上实际解构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新教育的发展方向。
民国初年,蔡元培制定的新教育宗旨明确取消“尊孔”条款,《大学令》解除经科,新的民国教育制度排除了建立孔教意识形态的可能。
陈焕章等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说明民国政治文化朝着民主、科学的方向发展已是不可更改的方向。
新文化运动对孔教的批评主要是展现在“礼教”、旧的家庭制度对人的个性束缚这一层面。
新文化运动之表现为个性解放运动,一方面得力于破解束缚人性、个性的“礼教”、旧的家庭制度,一方面归功于西方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精神”的介绍。
严格来说,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系统清理和研究工作,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尚没有全面展开。
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在当时也只获得很小范围的认同。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没有间断的历史文化传统,儒学在这一历史文化传统中居主干地位。
传统历史文化的资源核心部分实在是儒学,对于这一点新文化运动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在破的一方面下力较多,而对承继一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较少。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定位,在新文化阵营存在分歧。
陈独秀受法国文化影响极大,《新青年》的外文名称就是用的法文。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提出对青年的六大要求:(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新文化运动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 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 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 ‚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 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 普遍欢迎,被誉为‚青 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 ‚良师益友‛。青年得 此,如清夜闻钟,如当 头一棒。
材料三:
场景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他(小栓)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 轻轻说: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 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 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 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 头。—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 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空盘。
兴起
背景
新文化运动
意义
主要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 治
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
根本原因
经 济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
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思想文化
直接原因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尊孔复古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民主与科学 北京大学
蔡元培到校后,针对以往的陋习加以改革。 他在就任的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 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 民性。我不去整顿谁去呢?”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 府”,“无论何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 展。”
为了塑造新北大,他不辞辛苦地聘请众多学 术精英来北大任教。例如在聘请陈独秀主持北大 文科时,就曾多次拜访陈独秀,因陈习惯晚睡晚 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 小他一轮的陈独秀睡觉醒来。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争锋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以下两个问题思考讨论:①北洋军阀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目的是什么?②尊孔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冲突吗?使学生明确尊孔与独裁专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当时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冲突,理解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必然会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采用六环节教学模式,即“目标定向----自学自练----讨论问难----精讲指导-----练习检测---检查反馈”。
通过目标定向,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什么?教师通过问题导学,点拨学生自学自练、论疑问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明确知识点;学练检测,明确学得怎样?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检查、引导、督促激励、评点的作用。
学习方法通过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史料及解析】新文化运动
【史料及解析】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更伟大的意义在于,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背景:——(P课文第92页)①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③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④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⑤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
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2、标志:——(P课文第92页)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主要阵地:《新青年》(发表的意义见课本93页)3、主要内容:——(P课文第93页)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P课文第94页)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胡适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b.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c.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是新文学的典范——(P课文第96页)④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4、思想影响:——(P课文第97页)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③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历史意义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说说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反对孔教的立场完全一致。
民国初年,康有为及其弟子陈焕章致力于将孔教立为国教,并将此写进宪法。
其意在建立孔教意识形态。
此举为其它宗教派别所反对,也为坚持思想自由、反对定于一尊的新文化派所抗拒。
但破除儒学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并不是自新文化运动始,清末维新运动即对八股取士的制度给予激烈抨击,对韩愈的“原道”学说提出激烈批评。
1905年废除科举制,从制度上实际解构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新教育的发展方向。
民国初年,蔡元培制定的新教育宗旨明确取消“尊孔”条款,《大学令》解除经科,新的民国教育制度排除了建立孔教意识形态的可能。
陈焕章等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说明民国政治文化朝着民主、科学的方向发展已是不可更改的方向。
新文化运动对孔教的批评主要是展现在“礼教”、旧的家庭制度对人的个性束缚这一层面。
新文化运动之表现为个性解放运动,一方面得力于破解束缚人性、个性的“礼教”、旧的家庭制度,一方面归功于西方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精神”的介绍。
严格来说,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系统清理和研究工作,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尚没有全面展
开。
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在当时也只获得很小范围的认同。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没有间断的历史文化传统,儒学在这一历史文化传统中居主干地位。
传统历史文化的资源核心部分实在是儒学,对于这一点新文化运动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在破的一方面下力较多,而对承继一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较少。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定位,在新文化阵营存在分歧。
陈独秀受法国文化影响极大,《新青年》的外文名称就是用的法文。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提出对青年的六大要求:(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向西方学习“民主”与“科学”。
他强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彰显的就是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精神。
“近代文明”的三大事件:“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都是法国人率先发动。
陈独秀从法国大革命走向“以俄为师”的共产革命,其中的内在逻辑即在于他的革命思想。
胡适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中国人文传统的再生。
他向《新青年》同人建议,“我们这个文化运动既然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它就应撇开政治,有意识地为新中国打下一个非政治的(文化)基础。
我们应致力于(研究和解决)我们所认为最基本的的有关中国知识、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问题”。
带着这一目的,胡适提出新思潮的意义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
再造文明。
将新文化运动定位为启蒙运动,或是文艺复兴运动,这两种取向在当时并不明显,两种主张的学人并肩作战。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延和历史的演进,双方的差异才逐渐显现。
由此分际,陈独秀与胡适后来才分道扬镳。
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辛亥革命以来,以鲁迅等人为首的新式教育代表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推陈出新的新思潮。
如沉寂千年的死海水面上吹来的一阵清风,中国的传统迂腐的思想终于泛起了几圈涟漪。
其中功不可没的就是胡适、陈独秀等人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被看做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青年》原名为《青年》,后来才改名为《新青年》。
想来,只加了一个“新”字,就是为了有别于旧社会上的抱着旧思想的年轻人吧。
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希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初,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者,后来整个刊物的发行与编辑都由他一手主办。
后来因为陈独秀在北大任职的原因,《新青年》的编辑部还从上海迁移到了北京。
同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正式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理念,也就是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自此,民主和科学这两大旗帜在改革之风的吹拂下,飘扬飞舞,逐渐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在给予迂腐教条礼节以沉重打击的同时,还为人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新青年》杂志的发行之所以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因为它如新式教育开出的一剂良药,从思想上将中国人
民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赋予其新的生命。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是大家并不陌生的一次发生在民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成功,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是息息相关的。
新文化运动主要有三个代表人物,他们扛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是陈姓先生——陈独秀。
他在这一期间可谓是风头正盛,他创建了一本杂志,至今人们依旧能够对杂志的名字耳熟能详——新青年。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通过杂志,大力宣扬大家熟悉的民主和科学两个词汇,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抨击旧的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二是胡姓先生——胡适。
他在新文化运动的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号召大家运用白话文。
胡适的白话诗写的很好,在发表之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很大轰动。
有守旧的学者大儒批评胡适写文,胡适也用白话诗很幽默地回过去。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三是鲁姓先生——鲁迅。
他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抨击旧制度的大学者,他曾经担任过新青年杂志的编辑。
他也曾经在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的白话文,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他发表的。
他的文字发人深省,至今依旧有着很大的魔力,还入选了课本教材。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四是李姓先生——李大钊。
他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领头人物,他特别的推崇俄国的革命,认为中国以后一定会走这样的道路。
后来,李大钊因为政见太过激进,
被军阀杀死,引起了民愤。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