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核心考点(精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核心考点

宏观把握教材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秘(辩证唯物论)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认识论)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观)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观)

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战国)

2、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管仲(春秋)

3、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汉代)

4、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王充(汉代)

5、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范缜(南北朝)

6、“元气”才是唯一的存在。——柳宗元(唐代)

7、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明代)

8、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 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古希腊)

9、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史伯

二、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种精神,不是指人的主观精神,而是指脱离人而单独存在的所

谓“客观”精神

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明)王守仁(阳明)

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南宋)陆九渊

3、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坛经》

4、“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英)贝克莱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三、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2、“理在事先”——朱熹

3、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柏拉图

4、“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黑格尔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第2、3单元)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辩证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见教材第4、5课

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秘(辩证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第1个哲学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第2个哲学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及方法论(第3个哲学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第4个哲学原理)

一方面,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6,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绝对静止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辩证唯物认识论》原理和方法论-------见教材第6课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认识论)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第1个哲学原理)

一方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方法论(第2个哲学原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同时,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就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同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第3个哲学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原理和方法论-----见教材第7、 8 、9 、10课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7、8、9、10课)

第7课联系观

1,联系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观点看问题。

2,联系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否认事物的真实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3,联系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①从整体角度来看: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起着统率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