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20年春季学期)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时间:上午8:00-10:00
地点:小学数学课堂
内容:
1. 本次课程主要介绍了数轴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数轴,让大家了解数轴的组成和基本特性。
2. 接下来,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不同的数值。
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并解释了它们与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 在学习如何表示整数之后,老师开始介绍了数轴上的刻度。
他教会同学们如何按照一定的间隔绘制刻度,并让大家尝试在数轴上画出大于、小于和等于的关系。
4. 在数轴的基础上,老师引入了数轴上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具体的例题,他演示了如何使用数轴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解释了运算结果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同学们理解了数轴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了在数轴上表示不同的数值,并初步了解了数轴上的刻度和运算方法。
这些知识对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注重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轴的概念。
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
通过这次课程,同学们的数学基本能力得到了增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比 例 的 意 义》
2.用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1.5cm
3:1.5 = 4:2
1.5:3 = 2:43cm
3:4 = 1.5:2
4:3=2:1.5 4cm
4:2= 3 : 1.5 2cm
2 : 4 = 1.5 : 3
1.5 :2 = 3 : 4
2 :1.5 = 4:3
4.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5:1 = 10:2
5:1 = 20:4
5:1 = 0.5:0.1
35/7 = 1.5/0.3
......................
四、课堂总结:
理一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如果能简要的帮助学生回忆一下求比值的计算方法就更好了。比和比例的区别可以更详细的讲解一下。
3.下面各表中相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年龄/岁12 14
身高/m 1.4 1.6
不能组成比例
箱子数量/个2 8
质量/kg 30 120
能组成比例30:2= 120:8
时间/时2 3
路程/km 30 40
不能组成比例
衣服数量/件5 10
总价/元100 200
能组成比例100:5 = 200:10
(2)求下列比的比值:
0.3:1.2 1/4:3/8
=3:12 =1/4÷3/8
=1:4 =1/4×8/3
=1/4=2/3
2、讲授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上的情景图,各个地方国旗的图片(国旗是祖国的象征,眼中有国旗,心中有祖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国旗里面的知识。)引出课题——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比 例 的 基 本 性 质》
2.填一填: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0.5,另一个外项是(2)。
(2)3:2.4 = 5:(4)0.25:(1.25)= 0.8:4
(1)40:8和10 : 2
40 :8 = 5 10 : 2 = 5
比值相等,能组成比例。
40:8=10 : 2
(2)2:5和1/2 : 1/5
2 : 5 = 0.4
1/2 : 1/5 = 2.5
比值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
关于比例的知识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从而导入新课——比例的基本性质。
6:10 = 9:15
内项
外项
1/2:1/3 = 6 : 4
1/2和4是外项,1/3和4是内项。
3.6:1.2 = 3/4:1/4
3.6和1/4是外项,1.2和3/4是内项。
20/5 = 4/1
20和1是外项,5和4是内项。
例题1: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1)2.4:1.6 = 60:40
或a/b=c/d(b≠0,d≠0)——ad=bc或bc=ad
三、知识运用: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 = 8:5
6×5=30 3×8=24
6:3和8:5不能组成比例。
(2)0.2:2.5 = 4:50
0.2×50=10 2.5×4=10 0.2×50=2.5×4
板
书
设
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华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华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
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
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本次听课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时间安排为60分钟。
听课的
老师是张老师,有20名学生参加。
1、课前组织
张老师提前安排,学生分为4组就坐,每组坐5人,分别以绿、红、黄、蓝四个颜色标记小组。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要做好笔记,集中注
意力。
2、课堂气氛
张老师开展了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用数学分析问题,学习
重点知识。
他的授课方式活跃有趣,大家积极思考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气氛活跃,学生很投入。
3、上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小数的学习,老师首先讲解了小数的概念,
然后用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举出例题让学生练习,学生通过讨论,
相互辅导,完成题目。
4、教学方法
张老师把讲解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趣味性图片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增加课堂的互动性,用例题来巩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老师用奖励,示范,让学生更有自信,兴致勃勃地参与学习。
5、教学效果
教学结束时,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掌握小数的知识点。
6、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比 例 的 基 本 性 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比例的基本性质》听课记时间:2020年3月16日,第六周星期一第2节学校:XXX科目:数学听课人:XXX意见: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值得我们研究。
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授课人:XX老师班级:六年级一、复旧知在本节课之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
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在两个比相等的情况下,可以组成比例。
例如,40:8和10:2可以组成比例,因为它们的比值相等。
二、探索新知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比例由四个数组成,其中两端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2.4和40是外项,1.6和60是内项。
2.练一练对于6:10=9:15,9和15是外项,6和10是内项。
对于1/2:1/3=6:4,6和4是外项,1/2和1/3是内项。
对于3.6:1.2=3/4:1/4,3/4和1/4是外项,3.6和1.2是内项。
对于20/5=4/1,20和1是外项,5和4是内项。
3.例题对于2.4:1.6=60:40和3/5=9/15,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都相等。
对于1/2:1/3=6:4和3.6:1.2=3/4:1/4,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也都相等。
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研究。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探索、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管理。
教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落实好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严格要求学生的研究态度和行为惯,保证课堂秩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板书、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研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020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1篇)范文.doc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第一篇: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关。
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
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
交流的问题并非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求,是他们在感悟后急于表达而自然产生的想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年春季学期)资料讲解
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一、学前准备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2、板演。
84 175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262、933 2、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884、666 四、思维训练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评议评语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听课记录表日期2017.3.16星期 四 节次 二 年级 四 班级授课教师 林 崇听课记录表日期2017.5.9 星期二节次二年级五班级授课教师蓝仁生科目数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1)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复习导入】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商不变规律。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新课讲授】1.教学教材第57页的例1。
2.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请代表发言。
3.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4.观察以上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3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3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1课前谈话: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
很好,都看着我啦。
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
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
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请生上台指出来。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一)起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
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
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课程标题:数的概念和数的读法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数的概念和数的读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数以及数的读法。
课程目标:1.掌握数的定义和概念;2.学会正确地读写1至100的数字;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课程流程:1.教师引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到很多数字,那你们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数的概念和数的读法。
”2.教师介绍数的定义:“数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的,我们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3.教师出示数字1,并提问:“这是什么数字?”学生回答:“1!”教师指着学生说:“不错,这就是数字1。
那么数字2呢?”学生积极回答:“2!”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读写数字。
4.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至10,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
然后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至20,要求学生读出来并比较与前面的数字读法的不同之处。
5.教师出示一个算式:“1 + 2 = ?”,并让学生回答计算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表示出计算过程:“先数1,再数2,然后一起数。
”学生跟着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并回答:“3!”6.教师介绍数字21至100的读法,并提问学生:“数字23是怎么读的?”学生回答:“2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顾数字1至100的读法。
7.教师设计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从数字1至100之间随机抽取一个数字,然后写出数字的读法。
然后小组之间互相检查答案,最后与全班分享。
8.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是数,学会了数字1至100的读法。
下一课我们继续学习数学运算,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努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数的概念和数的读法有了初步了解。
通过互动和参与小组活动,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读写数字1至100,还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这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引子:教研室组织新课程培训,我校施老师将执教研讨课《购物策略》。
教材创设了“商店促销商品”的生活情境,提供了三种常见的优惠策略;甲店是“买一送一”,乙店是“打九折”,丙店是“累积达到一定数目后,打八折”。
教材通过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优惠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店优惠策略的含义,然后通过对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选择适当的购物策略,使问题得以解决。
(1)甲商店花2元,乙商店花2×0.9=1.8(元),丙商店花2元。
因此去乙商店较为划算。
(2)甲商店花10元,乙商店花12×0.9=10.8(元),丙商店花12元。
因此去甲商店较为划算。
(3)如果在甲商店买3大瓶饮料,将获赠3小瓶饮料,即要花30元,在乙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要花36×0.9=32.4(元),去丙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要花36×0.8=28.8(元),所以去丙商店较为合算。
即如果要买30元以下的饮料,去甲商店或乙商店,如果要买30元以上的饮料,去丙商店,这样购买比较合算。
(4)所买饮料已超30元,去丙商店较为合算。
通过对以上题目的讨论与交流,课很顺利的进行着,学生逐步发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商家。
但是情况急转直下,有一学生提出了商店有远近,如果坐出租车或开车去,算上出租车费或油费不合算了,此一言激起了学生的纷纷议论,受此启发学生还提出了买12瓶小瓶比较容易分,如果买大瓶的一来分不均匀,二来大家共用也不卫生,如果再买杯子,那就不合算了。
由此讨论一发不可收拾,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课再也回不到去哪个商店买更合算的问题上来。
二、讨论:听课后教师们的研讨也主要集中在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上。
教师们纷纷出谋划策:教师1:课前就强调不考虑其他情况,只解决数学问题,考虑这样考虑那样是考虑不完的,这课还怎么上。
[经典]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经典]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从日常生活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商店的冰箱里有两种香芋冰淇淋,圆柱形冰淇淋每支3元,圆锥形的冰淇淋每支0.8元,已知这两种冰淇淋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认为买哪一种冰淇淋比较合算?。
3.导入:那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的体积)(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不对的给予指导。
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
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
3.交流汇报。
(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2)通过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师板书,学生进行对照)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
2020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1篇)范文.doc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第一篇: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关。
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
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
交流的问题并非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求,是他们在感悟后急于表达而自然产生的想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20年春季学期)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评议评语
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
听课记录表
日期
2017.3.27
星期
一
节次
三
年级
六
班级
授课教师
蓝瑞年
科目
数学
课题
比例尺(1)
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
【情景导入】
【新课讲授】
1.比例尺的意义。
(1)教师讲解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听课记录表
日期
2017.4.5
星期
三
节次
二
年级
一
班级
授课教师
蓝仁生
科目
数学
课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本次听课的主题是小学数学。
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技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老师也告诉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数学。
接下来,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小学数学的几个重点。
首先是小学数学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四则运算掌握得好与坏,对后续数学学习的成败影响很大。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把握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四则运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
其次是小学数学的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学生的空间想象、直觉和几何推理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感性认识,例如通过引导学生画图,让学生通过画图来领悟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个重点是小学数学的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可以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分数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有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应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发挥所长。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具体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自信和兴趣。
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这次我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学听课,我感到很荣幸也很兴奋,因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体验,使我更好地理解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这次听课的主题是“数学应用在生活中”,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因为数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生活中,几乎所有事物都有数字和计算。
如果我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许多生活问题。
从听课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教育方法。
首先是教师在上课中使用的教学方法。
这位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她采用了很多新颖且实用的教学方法,比如示例法、互动法、启发法等。
她将生动的小故事和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且易于理解。
其次,听了这节课以后,我发现这位老师非常重视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教给他们一个简单的口诀或公式让他们死记硬背。
她鼓励孩子们多动脑筋,多想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慢慢理解数学的含义并开始养成深思熟虑、细心、耐心的良好习惯。
此外,我还注意到这位老师很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
她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和游戏环节,让孩子们把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更加自由地实践,这种操作可以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这次小学数学教学听课对我的帮助很大,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因为我有机会认识这位优秀的教育家,也感谢她为学生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
我相信以后我也可以在我的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经验,让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加热爱这门科目,更加享受自己的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听课背景最近,我有幸聆听了一节小学数学课,授课内容是关于整数乘法运算。
这堂课由经验丰富的李老师讲授,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二、教学过程记录1、课程导入李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导入课程:“同学们,假设我们班要举办一次庆祝活动,需要给每位同学准备 3 个气球,我们班一共有 40 位同学,那么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个气球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大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通过逐一相加的方法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则已经有了乘法运算的初步想法。
2、新授知识李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3×40,并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用乘法来计算。
她先让同学们回顾了乘法的意义,即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然后,她通过在黑板上展示点子图,将 40 个点分成 4 组,每组 10 个,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 3×40 实际上就是 3 个 40 相加,也就是3×4×10 =12×10 =120。
接着,李老师又给出了几道类似的乘法算式,让同学们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讲解乘法运算的法则时,李老师特别强调了数位对齐和进位的问题。
她通过具体的例子,如 25×14,详细地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进行竖式计算,先将 14 中的 4 与 25 相乘,得数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将 14 中的 1 与 25 相乘,得数的末位与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相乘的结果相加。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进位的概念,李老师还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并在旁边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同学们的错误。
3、课堂练习在同学们对乘法运算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之后,李老师给出了一组课堂练习题,让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这些练习题涵盖了不同的题型,包括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等。
同学们认真地进行计算,李老师则在教室里巡视,查看同学们的答题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4、课堂互动在练习过程中,李老师挑选了几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其他同学则在下面认真观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比 例 的 基 本 性 质》
2.填一填: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0.5,另一个外项是(2)。
(2)3:2.4 = 5:(4)0.25:(1.25)= 0.8:4
两个外项的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1.6×60=96
2.4×40=1.6×60
(2)3/5=9/15
两个外项的积:3×15=45
两个内项的积:5×9=45
3×15=5×9
观察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呢?
(3)1/2:1/3 = 6:4
两个外项的积:1/2×4=2
两个内项的积:1/3×6=2
0.2:2.5和4:50能组成比例。
(3)1/3:1/6 = 1/2:1/4
1/3×1/4=1/12 1/6×1/2=1/12
1/3×1/4=1/6×1/2
1/3:1/6和1/2:1/4能组成比例。
(4)1.2:3/4 = 4/5:5
1.2×5=6 3/4×4/5=0.6
1.2:3/4和4/5:5不能组成比例。
1/2×4=1/3×6
(4)3.6:1.2 = 3/4:1/4
两个外项的积:3.6×1/4=0.9
两个内项的积:1.2×3/4=0.9
3.6×1/4=1.2×3/4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
用字母表示:a:b=c:d(b≠0,d≠0)
ad=bc或bc=ad
(3)已知a/4=b/4(b≠0),a : b=(4):(3)
人教版小学听课记录
学员听评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科目
数学
听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课题
走进乡村
听课地点
班级
四年级
课
堂
教
学
纪
要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2、小组讨论算法。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三、试一试:1、买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先让学生解答1千克、2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千克多少元。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
四、练一练:
第1题:综合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小数乘除法。第2题: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听课
评议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并学会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期
2017.2.28
星期
二
节次
三
年级
二
班级
授课教师
蓝广平
科目
数学
课题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评议评语
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有待提高。
听课记录表
日期
2017.3.22
星期
三
节次
三
年级
五
班级
授课教师
蓝仁生
科目
数学
课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
1.认识体积的概念。
2.体积单位的认识。
(1)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 、
2、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 、
四、思维训练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听课记录表
日期
2017.2.21
星期
二
节次
二Leabharlann 年级一班级授课教师
蓝仁生
科目
数学
课题
拼一拼
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
(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评议评语
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新课讲授】
知识点1 化简小数
1.出示教材第39页例3。
化简下面的小数。
0.70= 105.0900=
让学生讨论,口答化简结果。
0.70=0.7 105.0900=105.09
提问:在105.0900中9左边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小结:105.0900中9左边的“0”不能去掉,小数的性质指的是小数末尾的“0”。
2.练习强化。
不改变大小,将下面各数化简。
3.00900 10.8000 107.010
知识点2 改写小数
1.教学教材第39页例4。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 4.08= 3=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口答:0.2=0.200 4.08=4.080 3=3.000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商店里为什么将商品的单价标作:辣椒:2.50元/千克充电器:18.00元电视机:3680.00元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2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20—21页练习四的第4—6题。
评议评语
语言幽默风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双基落实,效果大为显著。
听课记录表
日期
2017.3.6
星期
一
节次
三
年级
三
班级
授课教师
蓝广平
科目
数学
课题
基本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4)指导算式的写法。
板书,20÷4=5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这是因为我国的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商品标签上的标价是精确到分。所以,有时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两个“0”,或在整元的右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2题。
2.化简下列各数。
0.300 1.80000 0.00004 12.002
随堂点评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评议评语
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听课记录表
日期
2017.3.16
星期
四
节次
二
年级
四
班级
授课教师
林 崇
科目
数学
课题
小数的性质(2)
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
【复习导入】
1.复习:小数的性质是怎样的?
2.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那如何利用这一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呢?
3.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