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今天是小学数学课,老师讲了一堂关于分数的课程。这节课非常有趣,老师用
生动的例子和互动的方式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首先,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个苹果,我们把它分成两半,每一半就是1/2。然后老师拿出了一块巧克力,把它分成四块,每一块就是1/4。
接着老师又拿出了一个披萨,把它分成八块,每一块就是1/8。通过这些例子,我
们更直观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接下来,老师让我们玩了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出一道分数题,我们
要根据题目算出答案,然后站起来,举手回答。这样的互动方式让我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也更好地巩固了知识。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在课后完成。这些题目既
有选择题,又有填空题,还有一些应用题。老师说,只有通过练习,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分数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对分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明白了分数的概念,也知道了如
何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我会在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相信我会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最新整理)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华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华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小学听课记录数学范文(通用多篇)
小学听课记录数学范文(通用多篇)
第1篇: 小学听课记录数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
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一: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某=80某+20=702某=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某=8070+20=90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某>29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二)方程1、像30+某=80、某+20=70、2某=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某=50某+20=702某=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模板(精选6篇)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篇1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xx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2020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1篇)范文.doc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第一篇:
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
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
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什么特征呢?
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
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
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
生:想!(跃跃欲试)
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
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
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
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新的发现。(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
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
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
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没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关。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交流的问题并非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求,是他们在感悟后急于表达而自然产生的想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去讨论、去体验、去感受,相互纠正和补充自我的片面认识,最终使新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步一步浮出“水面”。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最新8篇)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最新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评析简短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3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能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旧知
1、请你说出徐老师站的位置?
2、引导学生用指南针找北方,说出南北、东西两对相反的方向。
二、探究新知,深化认识
1、指名指出北和南,并说说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2、小组合作:顺时针找东方
一个小组汇报后教师分析。
3、转换观察点,问:北方向在哪?找出后学生齐答其它三个方向。
4、三个点的北方向有什么相同点?指向哪?
5、师小结:这说明北方向是一致的。
6、猜C点的北方向和A点的北方向?
7、让学生贴出北方向。
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小组活动:找出你喜欢的点指出东、南、西、北。
根据观测点的不同找准方向。
2、全体做游戏:
(1)明确要求。
(2)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找方向。
(3)分组展示,体验成功。
四、总结质疑,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拓展延伸。
分析:
1、徐平老师的这节综合实践课《认识方向》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得比较好。徐老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找方向。
2、教师的语言精炼,教态自然,和蔼可亲,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3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3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1
课前谈话:
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很好,都看着我啦。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请生上台指出来。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一)起
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
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
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
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
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
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
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
生:想!(跃跃欲试)
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
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
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
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
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In this world, no one is easier to live than anyone, but some people are clamoring for the sky and some people
are working silentl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讲课评比”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一点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为期一天的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市内各个学校5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参评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刘艳杰老师的《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小沈阳”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
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找规律》时,吕金颖老师利用超市、商店开业时门口悬挂的彩旗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规律,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锦集(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锦集(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一、师生问好,激趣导入
1、引出机器人
师:今天呢,黄老师给一(1)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
生:机器人!
师:对了,是机器人!第一见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机器人想对我们大家说什么?好吗?
2、倾听机器人的“话”
机器人:我是机器人贝贝,听说大塘小学一(1)班的小朋友学习特别努力、认真,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好,那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贝贝的到来!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师:学习之前,我们得先陪机器人贝贝买一些学习用具,听说啊,小鹿文具店里的文具挺多的,而且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先让我们和机器人贝贝一起逛逛小鹿文具店吧!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师:我们知道,小鹿文具店之所以整齐、美观,因为它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那么像小鹿文具店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做分类。(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类。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8页。
三、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说一说
师:刚刚我们逛了小鹿文具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小熊文具店。
这一次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它和小鹿文具店有什么不一样?哪位小朋友能来说一说?
生:东西多、乱。
师:好,先让我们来看看小熊文具店到底都有什么文具(课件出示)——那我们该怎样帮助小熊把它的文具店弄得像小鹿一样整齐、美观呢?谁愿意帮忙出个主意?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数学听课记录本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
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
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
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
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 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
生:想!(跃跃欲试)
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
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
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
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
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
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
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交流的问题并非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学员听评课记录表
听课人:听课人所属学科:
授课教师科目数学听课时间课时1课时
课题走进乡村听课地点班级四年级
课堂教学纪要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
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
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
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
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
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
物体上有角。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