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17年春季学期)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听课背景最近,我有幸聆听了一节小学数学课,授课内容是关于整数乘法运算。
这堂课由经验丰富的李老师讲授,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二、教学过程记录1、课程导入李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导入课程:“同学们,假设我们班要举办一次庆祝活动,需要给每位同学准备 3 个气球,我们班一共有 40 位同学,那么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个气球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大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通过逐一相加的方法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则已经有了乘法运算的初步想法。
2、新授知识李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3×40,并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用乘法来计算。
她先让同学们回顾了乘法的意义,即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然后,她通过在黑板上展示点子图,将 40 个点分成 4 组,每组 10 个,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 3×40 实际上就是 3 个 40 相加,也就是3×4×10 =12×10 =120。
接着,李老师又给出了几道类似的乘法算式,让同学们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讲解乘法运算的法则时,李老师特别强调了数位对齐和进位的问题。
她通过具体的例子,如 25×14,详细地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进行竖式计算,先将 14 中的 4 与 25 相乘,得数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将 14 中的 1 与 25 相乘,得数的末位与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相乘的结果相加。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进位的概念,李老师还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并在旁边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同学们的错误。
3、课堂练习在同学们对乘法运算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之后,李老师给出了一组课堂练习题,让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这些练习题涵盖了不同的题型,包括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等。
同学们认真地进行计算,李老师则在教室里巡视,查看同学们的答题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4、课堂互动在练习过程中,李老师挑选了几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其他同学则在下面认真观看。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笔记参考(优秀12篇)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笔记参考(优秀12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一1、教学儿歌手势导入新颖、生动、直观。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运用智慧星奖励等形式,始终使学生处于进取思考的氛围中。
另外,从杜教师一句“停笔眼不离书,检查计算结果”话中,从细微处渗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教育,这也正是我们教师每节课应追求的教育主题。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篇二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第一篇:两位数乘法运算今天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首先,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运算,用于表示多个相同数的总和。
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成立的,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不受它们的位置和结合方式的影响。
接着,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
如果两个数都是两位数,我们可以使用竖式乘法来进行计算。
先将百位数乘以个位数,然后将十位数乘以个位数,最后将这两个结果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的答案。
我们进行了一些例题的练习,慢慢掌握了两位数乘法的技巧。
经过不断的练习,我发现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让我对数学有了更大的兴趣。
第二篇:算式的解法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教给我们了解算式的解法。
首先,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算式的例子:“7+□=12”。
然后,她问我们应该填入什么数字才能使等式成立。
经过一番思考,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问题的解法。
7加上多少等于12,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数字,使得这个数字加上7等于12、通过反推法,我们可以得知这个数字就是5接着,老师教给我们了另一种解法,那就是使用逆运算。
她说,如果有一个等式“□-4=9”,我们可以通过逆运算找到答案。
由于现在是减法,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数字,减去4等于9、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知这个数字就是13通过这些例子,我对解算式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觉得数学真的很有趣,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篇:三角形的运算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三角形的一些运算。
老师首先教给我们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而且任何一个角的度数都小于180°。
接下来,老师告诉我们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对于任何一个三角形,我们可以使用“底乘高除以2”的公式来计算其面积。
我们需要将底边的长度和高的长度相乘,然后除以2,即可得到三角形的面积。
我们进行了一些实例练习,通过计算来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17年春季学期)

一、 学前准备1、 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 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2、 板演。
4!85帀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 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 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 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 理解图意。
(2) 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 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 问题的结果吗? 二、 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 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 明确42斗2表示什么意思。
(3) 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 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辽:2(4) 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 试一试,写出竖式。
_2(6) 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 课堂作业1、 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2叵、3趣 2、 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6屈四、 思维训练7"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 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听课记录表日期 2017.3.6 星期节次年级 -三 班级授课教师 蓝广平科目数学 课题基本的笔算除法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评议 评语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评议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
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评语有待提高。
【情景导入】【新课讲授】 知识点1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例1。
1. 做一做:请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
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 画一画:让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 说一说: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4•做一做:请学生动手用三支笔拼成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的 顶点、边、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华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华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
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
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本次听课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时间安排为60分钟。
听课的
老师是张老师,有20名学生参加。
1、课前组织
张老师提前安排,学生分为4组就坐,每组坐5人,分别以绿、红、黄、蓝四个颜色标记小组。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要做好笔记,集中注
意力。
2、课堂气氛
张老师开展了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用数学分析问题,学习
重点知识。
他的授课方式活跃有趣,大家积极思考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气氛活跃,学生很投入。
3、上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小数的学习,老师首先讲解了小数的概念,
然后用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举出例题让学生练习,学生通过讨论,
相互辅导,完成题目。
4、教学方法
张老师把讲解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趣味性图片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增加课堂的互动性,用例题来巩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老师用奖励,示范,让学生更有自信,兴致勃勃地参与学习。
5、教学效果
教学结束时,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掌握小数的知识点。
6、总结。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年春季学期)资料讲解

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一、学前准备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2、板演。
84 175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262、933 2、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884、666 四、思维训练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评议评语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听课记录表日期2017.3.16星期 四 节次 二 年级 四 班级授课教师 林 崇听课记录表日期2017.5.9 星期二节次二年级五班级授课教师蓝仁生科目数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1)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复习导入】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商不变规律。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新课讲授】1.教学教材第57页的例1。
2.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请代表发言。
3.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4.观察以上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
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3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3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1课前谈话: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
很好,都看着我啦。
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
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
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请生上台指出来。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一)起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
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
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引子:教研室组织新课程培训,我校施老师将执教研讨课《购物策略》。
教材创设了“商店促销商品”的生活情境,提供了三种常见的优惠策略;甲店是“买一送一”,乙店是“打九折”,丙店是“累积达到一定数目后,打八折”。
教材通过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优惠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店优惠策略的含义,然后通过对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选择适当的购物策略,使问题得以解决。
(1)甲商店花2元,乙商店花2×0.9=1.8(元),丙商店花2元。
因此去乙商店较为划算。
(2)甲商店花10元,乙商店花12×0.9=10.8(元),丙商店花12元。
因此去甲商店较为划算。
(3)如果在甲商店买3大瓶饮料,将获赠3小瓶饮料,即要花30元,在乙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要花36×0.9=32.4(元),去丙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要花36×0.8=28.8(元),所以去丙商店较为合算。
即如果要买30元以下的饮料,去甲商店或乙商店,如果要买30元以上的饮料,去丙商店,这样购买比较合算。
(4)所买饮料已超30元,去丙商店较为合算。
通过对以上题目的讨论与交流,课很顺利的进行着,学生逐步发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商家。
但是情况急转直下,有一学生提出了商店有远近,如果坐出租车或开车去,算上出租车费或油费不合算了,此一言激起了学生的纷纷议论,受此启发学生还提出了买12瓶小瓶比较容易分,如果买大瓶的一来分不均匀,二来大家共用也不卫生,如果再买杯子,那就不合算了。
由此讨论一发不可收拾,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课再也回不到去哪个商店买更合算的问题上来。
二、讨论:听课后教师们的研讨也主要集中在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上。
教师们纷纷出谋划策:教师1:课前就强调不考虑其他情况,只解决数学问题,考虑这样考虑那样是考虑不完的,这课还怎么上。
[经典]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
![[经典]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95ed9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4.png)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经典]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从日常生活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商店的冰箱里有两种香芋冰淇淋,圆柱形冰淇淋每支3元,圆锥形的冰淇淋每支0.8元,已知这两种冰淇淋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认为买哪一种冰淇淋比较合算?。
3.导入:那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的体积)(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不对的给予指导。
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
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
3.交流汇报。
(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2)通过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师板书,学生进行对照)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
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四篇】

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四篇】【热门资讯】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张尊敬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新整理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一)

新整理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一)
今天,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听取了一堂新整理的课程。
从老师独特的
教学模式,到教材的使用,再到运用示范课、练习和作业加以强化,
这种新整理的数学教材和课程的内容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首先,老师采用的教育方式十分特别,相信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在本
次新整理的课堂上,老师主要采用了以小组为单位的体验式学习方式。
小组之间小比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老师以幽默的
方法来讲授知识,使孩子们感到益智而不枯燥。
其次,运用了本新整理的数学教材,课堂上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老
师针对小学数学教育这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对数学教材进行了彻底的
整理和创新。
采用了更好的组织结构,更具吸引力的图片和练习题式,范围更加广泛,知识点更加丰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最后,课堂中的多种加强方式是值得赞扬的。
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完成
示范性问题,而且引导孩子们在每个知识点上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
不仅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而且促使孩子们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学到更
多数学知识。
总体来说,新整理的小学数学教育内容确实做到了一系列变革和创新。
采用幽默的方法,更加生动的教学,加上引导学生做练习和作业,使
学生需要的知识积累更快速,对小学生来说可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数
学知识,达到更好的数学成绩。
我相信,这种新整理的小学数学教育
方式将会在未来日益普及。
听课、评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

该教师技术应用策略较好的环节:
⒈PPT教学贯穿整堂课,在三角形作高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三角形作高与已有知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与结合,明了、易懂,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
⒉在三角形作高中,通过旋转环节,认识了各种姿态的三角形的每条高的作法,让学生容易理解。
评课建议
三角形是最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之一。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是学习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和高。
校本研修评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三角形的认识
学科
小学数学
班级
四年级
上课时间
2017年10月21日
评课教师
教学过程
一、看动画,关于生活中的三角形,引发了学生无限的想象,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
二、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三、重点研究和学习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四、完成有关作高的练习。
五、总结。
2、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安课堂教学。
程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有序合理地做好了课堂教学设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详略得当。在学生已经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后,老师对于三角形的特征(边、角、顶点)讲解安排的非常简单,而对认识高和作高作了详细的展开与交流。
3、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这节课对“三角形高的画法”程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课件出示3个问题加以点拨:(1.)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2)你认为在画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三角板怎样摆?4、你估计三角形会有几条高?几条底?反馈交流,教师介绍画法,学生画,电脑微课演示。这样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养成了自学思考的良好习惯。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17年春季学期)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17年春季学期)前言人教版小学数学是全国许多小学采用的教材,其严谨的数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备受家长和教师的欢迎。
2017年春季学期,笔者有幸参加了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学听课活动,并做了一些记录,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家长和教师更好地了解人教版小学数学。
一、听课主题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由四个阶段构成,分别为学前班、一年级到三年级、四年级到六年级和初中。
本次听课活动主要关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数学教学。
二、听课内容1. 课程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数字1-50,并能用数字序数词表述顺序。
2. 教学环节2.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字,并询问学生这些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2.2、讲解环节教师通过PPT展示数字序数词的用法,并让学生跟读数字词和序数词。
2.3、练习环节教师通过口算和完成配对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熟悉数字序数词的使用,并鼓励学生自己创造更多的序数词。
2.4、延伸拓展教师通过输出一道简单的口算问题来“诱导”学生把数字序数词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教学亮点本次听课活动的主讲教师采用了一系列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3.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讲解环节,主讲教师采用了PPT展示数字序数词,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字序数词的概念和用法。
3.2、注重情境教学在讲解环节和练习环节,主讲教师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场景来导入和呈现数字序数词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用法和意义。
3.3、突出个性化教学在练习环节,主讲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创造更多的序数词,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理念,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和自主。
三、听课感想通过本次听课,笔者感受到人教版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想象力和数学创新能力,以及以生活实际为背景的情境教学设计。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体现。
期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听课活动,感受更加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期2017.3.6 星期一节次三年级三班级授课教师蓝广平科目数学课题基本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板演。
417
8
5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
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
问题的结果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
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
(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26
2、93
3
2、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88
6
4、66
四、思维训练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
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评议
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评语
日期2017.5.9 星期二节次二年级五班级授课教师蓝仁生科目数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1)
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
【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
位。
2.商不变规律。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第57页的例1。
2.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请代表发言。
3.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4.观察以上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
数的大小不变。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讨论)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0
,而分数的分母不
能为0;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堂作业】
学生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四的第1~5题。
【课堂小结】
谁能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评议评语
教师示范---学生板演---巩固练习的过程清晰且训练较具体,巩固及时。
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意细节,另外也多了一点严肃,少了一点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