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建筑学课程

合集下载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课程编号:106078 学分: 2开课学院:建筑系课内学时:3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模块课程性质:限选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课程之一,也是主干课程之一。

公共建筑种类颇多,功能各不相同,本课程的内容是各种公共建筑物设计中所涉及的共性的问题。

其既有基本知识、设计原理,也有建筑创作理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方法、构思途径及建筑形象的创作。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在了解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基础上,着重理解其共性问题。

2.在分析丰富的建筑外在表象基础上,着重领会其内在规律。

3.学习和掌握公共建筑的空间布局原理。

3.树立“建筑•人•环境”的正确设计思想。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知识模块顺序1.知识单元一: 公共建筑概论(4学时)(1)知识点一:公共建筑学习内容及当前创作(2)知识点二:公共建筑的分类及课程学习方法(3)知识点三:公共建筑特点及功能分区联系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启发学生深层思考建筑的内涵,从建筑分类的讲述引入公共建筑概念,通过不同公共建筑的实例简述一般规律。

2.知识单元二: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4学时)(1)知识点一: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2)知识点二: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3)知识点三: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教学基本要求:本章通过对公共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公共建筑设计在功能与经济、功能与美观以及经济与美观等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

学生在总体环境布局中能考虑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和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并了解公共建筑设计中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方法。

3.知识单元三: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6学时)(1)知识点一: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2)知识点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3)知识点三: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公共建筑空间的三大组成部分,掌握分析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与分析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

建筑学专业大学全国排名(前10)

建筑学专业大学全国排名(前10)

建筑学专业大学全国排名(前10)建筑学专业大学全国排名前10清华大学(排名第1)、东南大学(排名第2)、天津大学(排名第3)、同济大学(排名第4)、华南理工大学(排名第5)、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6)、浙江大学(排名第7)、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8)、重庆大学(排名第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排名第10)。

建筑工程类比较好的专业1、建筑学主要研究建筑的结构、设计、材料、环境、建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涉及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市政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各类建筑的设计和规划等。

例如:大厦的建造方案和施工图的设计,城市大型建筑分布的布局规划,房屋室内的装饰设计等。

2、风景园林主要研究风景园林规划、区域规划、植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传统园林的保护修复等。

例如:公园绿地的规划,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旅游开发区园林的建设,花卉草木的培育养护,颐和园、拙政园等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修复等。

3、建筑设计技术专业面向适应地方建筑设计行业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涵盖建筑师助理初级岗位的基础上,能从事本专业领域大量急需的住宅建筑设计岗位工作。

并适度对接二级注册建筑师执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4、城镇建设专业培养具备城镇建设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岗位能力、城镇建设综合职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能够从事小城镇规划编制、城镇建设管理、相关施工技术管理和小型民用建筑设计等工作。

5、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主要研究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建筑电气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楼宇电气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检修、维护和管理等。

例如:大厦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监控系统的安装,楼宇电梯、空调、照明系统的检修与维护等。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培养方案

技术、干燥技术、洁净煤燃烧技术、能源经济与管理、核动力装置与设备、太阳能技术、电厂化学及水处理、数
值计算与建模、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燃烧及其污染防止、供热工程、制冷技术发展前沿、新能源及新发电技
术等
十.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学分,即
门类:
东南大学2012级 环境工程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
专业代码:
081001
授予学位:
学制: 四年
制定日期: 2012年6月
工学学士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城市和村镇水、气、固体废
弃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 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 技术人才。 二. 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核工程、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受到核工程、核技术方面的实践 训练,具有从事核工程、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学、工程热物 理、流体力学、核技术与核工程等基础知识; 3.获得核技术、核工程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5.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查阅相关专业的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料;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以及新技术与新设备 的发展动态; 6. 具有敬业与开拓进取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能在各方面协调发展 四.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三)建筑学专业

(三)建筑学专业

(三)建筑学专业1、专业基础平台认识实习( Cognition Practice)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时间(周数):1一、参考书与资料《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钟训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的涵意》刘育东天津大学出版社美术3(Fine Arts(3))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实训102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先修课程:美术1、2六、推荐教材:《高等建筑美术-色彩》美术3(Fine Arts(3))实训(实操)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102实训(实操)学时数:102实训(实操)项目数:5二、使用教材与参考书《高等建筑美术-色彩》建筑美术(Architectural Sketch)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实训102先修课程:美术1、2、3六、推荐教材:《高等建筑美术-色彩》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建筑美术(Architectural Sketch)实训(实操)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美术课程总学时:102实训(实操)学时数:102实训(实操)项目数:5二、使用教材与参考书《高等建筑美术-色彩》建筑力学(1)(Architectural Mechanics(1))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建筑力学》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建筑力学》钟光珞,张为民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理论力学》马棣勋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材料力学》刘鸿文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筑力学(2)(Architectural Mechanics(2))一、课程说明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推荐教材:《建筑力学》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建筑力学》钟光珞,张为民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理论力学》马棣勋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材料力学》刘鸿文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筑构造(1)(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1) )一、课程说明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45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建筑构造》上册重庆建筑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建筑构造》(一)东南大学建筑构造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构造资料集》上、下册陈保胜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设计标准图集(国标)(省标)建筑物理(Architectural Physics )一、课程说明总学时:68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实验17先修课程:建筑设计1/2,普通物理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建筑物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1)建筑物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_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节能窗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物理(Architectural Physics)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物理课程总学时:68实验学时数:17实验周学时:1开设实验项目数目:10推荐教材《建筑物理》,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柳孝图主编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s)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总学时:42 学时分配:讲课25 实验17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普通物理、材料力学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建筑材料》(第三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参考书目:《建筑材料》(建筑学专业)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s)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总学时:42实验学时数:17开设实验项目数:9四、实验教材与参考书《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自编)《建筑材料》: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结构(1)(Architectural Structure (1))一、课程说明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先修课程: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建筑结构原理与设计》林宗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1.《建筑结构》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设备(Architectural Equipment)一、课程说明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建筑物理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建筑设备》,陈妙芳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目:1、《建筑设备》,董羽蕙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王增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空气调节》,薛殿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建筑营造及经济管理(Construction&Economy Management)一、课程说明: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六、推荐教材《建筑经济与管理》参考书目:《建筑工程经济》中国建筑史(Chinese Architecture History)一、课程说明总学时:51;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1)(2)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同济、清华、南工、天大四院合编,《中国建筑史》,中国建工出版社[2]《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刘敦桢,《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History of Western Architecture)一、课程说明总学时:68 学时分配:讲课51,自主学习17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罗小未、蔡琬英著.外国建筑历史图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14.吴焕加著.20世纪西方建筑史.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5.(意)L·本奈沃洛著.邹德农、巴竹师译.西方现代建筑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陈志华著.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北京:三联书店,20027.(英)大卫·沃特金著.傅景川等译.西方建筑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建筑设计(1)(Architectural Design(1))一、课程说明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讲课17,自主学习17,实训68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美术(一)、(二)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六、教材及参考书目《建筑设计资料集》1、2、3集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组合论》《别墅建筑设计》《幼儿园建筑设计》《文化馆建筑设计》《中小学建筑设计》《建筑空间、形式、秩序》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①参观与调查相关建筑物。

建筑学专业全国排名前十大学

建筑学专业全国排名前十大学

建筑学专业全国排名前十大学建筑学专业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许多学生都对选择就读建筑学专业的大学非常感兴趣。

在中国,有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建筑学专业,但是哪些大学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呢?本文将为您介绍建筑学专业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

1.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位于北京,是中国著名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之一。

其建筑学专业一直以来都享有盛誉,被公认为中国最顶尖的建筑学府之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建筑学人才。

2.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位于上海,建筑学专业在该校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拥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平台。

3.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位于浙江杭州,其建筑学专业以培养具有独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师为目标。

该学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并鼓励学生在设计和研究方面展现个人风格和创造力。

4.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位于湖北武汉,其建筑学专业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该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团队和完善的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优秀建筑学人才。

5.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位于江苏南京,建筑学专业一直以来都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该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设计和研究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才能。

6.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其建筑学专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该学院拥有专业的建筑实验室和先进的设备条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

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位于陕西西安,其建筑学专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该学院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课程。

8.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位于江苏南京,建筑学专业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

该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学人才。

9. 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位于四川成都,其建筑学专业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建筑学专业与就业解读

建筑学专业与就业解读

建筑学专业与就业解读近年来,很多同学都对建筑专业非常感兴趣,该专业也一直是高考志愿填报的热点。

那么,目前我国开设建筑学专业的院校有多少?代表院校有哪些?志愿填报时需要注意什么?一、建筑学专业解读建筑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好的建筑不但可以记录某个阶段人类社会生活的状态,还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某种情感,让人产生庄严肃穆、明朗欢快等不同的情绪。

很多人把建筑称为“石头的史书”或“凝固的音乐”,就是这个意思。

据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马英副院长介绍,传统的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一门学科,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多个专业。

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离出来。

现在建筑学更多的是研究解决建筑的空间、功能和形式等问题。

不同的建筑因目标人群和使用性质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功能目标和要求,如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等。

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功能要求,并保证这些功能要求的实现。

另外,建筑设计还常常需要运用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园林艺术,创造室内外空间艺术环境。

因此,建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人才的培养:建筑学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等。

(各校根据开设专业、培养年限不同,课程设置有所差异,具体可查询各校的专业设置情况。

)建筑学专业着重培养从事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通俗的说就是建筑师。

马院长介绍,在一个项目中,建筑师负责整体建筑的设计方案,然后结构工程师根据方案计算结构,设备工程师来完成给排水、供暖、供电等功能的实施。

建筑师在一个建筑项目中起着龙头的作用。

所以,这个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

学生既要掌握相当的工程知识、绘图能力,拥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还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学学位的区分: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学建筑,有的拿的是工学学位,有的拿的却是建筑学学位呢?建筑学专业本科设有5年和4年两种学制,可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或者“工学学士”学位。

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导论大纲

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导论大纲

课程编号:02403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概论3学分 48学时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掌握建筑设计基本程序,步骤,方法和房屋设计的基本原理。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图与制图能力,为学习其他有关专业打基础。

二、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三、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一)建筑分类及防火;建筑设计内容和过程;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二)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及体型设计要求。

(三)民用建筑构造原则;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四)墙和基础构造;楼地层构造;楼梯构造;屋顶构造;门窗构造;变形缝构造。

(五)民用建筑工业化。

(六)城市规划导论。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1.概论民用建筑分类及分级;建筑设计内容和过程;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2.建筑平面设计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总平面设计。

3.建筑剖面设计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房屋层数的确定和剖面的组合方式;建筑空间的组织和利用。

4.建筑体型设计和立面设计建筑体型设计及立面设计要求;建筑体型组合;建筑立面设计。

5.民用建筑构造概念房屋的构造组成;建筑的结构类型;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6. 墙和基础构造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砖墙的构造;隔墙的构造;隔断;墙面装修;基础和地下室构造;建筑热工知识。

7.楼地层构造概述;钢筋混凝土楼板层构造;地坪及地面构造;阳台和雨蓬构造;建筑隔声构造。

8. 楼梯概述;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电梯和自动扶梯;台阶和坡道构造。

9. 屋顶概述;平屋顶构造;坡屋顶构造;屋顶的保温与隔热。

10. 门窗和遮阳构造概述:木窗构造;木门构造,钢门窗构造,铝合金及塑料门窗;遮阳构造。

11.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12. 民用建筑工业化13.城市规划导论城市规划概论,城市总体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中心区规划与景观设计。

重庆大学建筑专业本科课程

重庆大学建筑专业本科课程

1、专业基础课:建筑制图、建筑概论、美术、专业外语、计算机基础及计算机绘图、建筑构成等;2、专业主干课: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等;3、专业理论课:建筑设计原理、工业建筑设计原理、园林与景观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等;4、专业技术课: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经济、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5、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认识实习、建筑工地实习、美术实习、古建筑测绘、设计院实习、设计实践、毕业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某校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2007-06-28 19:02:19)转载▼建筑学专业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1学分数: 6 总学时数: 96课程内容:介绍专业方向,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从业要求等方面的概述。

通过若干专题向学生讲述建筑材料,建造方式,建筑形态,建筑和人的关系等方面的入门知识。

结合具体的训练题目教授具体的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讨论思考等方面的方法。

教材:田学哲主编《建筑初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 罗文媛主编《建筑设计初步》清华大学出版社前修课程:须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2学分数: 6 总学时数: 96课程内容:形态与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初步知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平面构成的概念和设计手法。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手法。

建筑设计入门主要内容为建筑方案的构思和分析,方案的完善和表达,使学生对建筑建筑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步骤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田学哲主编《建筑初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田学哲主编《形态构成解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陈瑛等主编《平面构成》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3)范欣主编《色彩与图形的整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4)吴静芳主编《立体构成》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2(5)崔艳秋主编《房屋建筑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及建议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及建议
构设 计人 员很 少能 参 与建筑 设 计。而且在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 霪
计 中也反应 出问题所在 ,毕业设 簿
教 ,我校该专业教师很少 ,应加强引
进。
2 . 教学内容 。 (1 )优化教 学 内容 ,合 理 补充 新知识 。房屋建筑学是一 门从长期工
0 课 程 建 设
识的基 础 上 ,不 断 学 习研 究 当代 建 筑 发 展 的状 况 和趋 势 ,能 够 把一 些 落 后 的 、过 时 的内 容不 讲或 仪 提 及 而 已 , 同时合 理 增 加 一 些新 知 识 。所 谓合 理 一 是 指 内容 选 择 要 合 理 ,因 为 现 在 建 筑 业 涌 现 的 新 材 料 、新 技
虽 经 几 次 修 订 ,但 都 未做 大 的变 动 。

“ 大土木”环境下 的改革做法及 嚣
建议谈一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 )存在的问题 一 1 . 课程定位 问题 。在新的大
土木环境下 ,房建课程的变动不
大 ,现 教 学 计 划 学 时 7学 时 , 2
些 业 已成 熟 的 结 构 构 造 做法 和新 材 山东农业大学水 利土木 料 、新技术在该书 中体现不多。如钢
长学时 ,如 1 周 或2 . 5 周课程设计 ,设 计 目标以拟定建筑设计方案 ,完成建
筑设 计 施 工 图为 目的 。为 达 此 目标 , 任课 教 师应 当 由建 筑学 专业 人 员任
实行注册建筑师和注册结构师考 誊 试制度后 ,设计部门和单位对用 接 人制度也更加规范, 仅仅作为结 羹 器
( )教学改革 二
针 对 以上 问 题 ,现 就 我校 已采 取
的改 革做 法 及可 采 取 的建议 总 结如

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将该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专题式“慢题”教学和阶段式“快题”教学两个部分,并对具体实施办法展开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一、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的建筑类型呢?这是全国建筑学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传统的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将课程题。

另外,快速设计仍旧是当前我国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定位为能力提高阶段,通过涵盖尽可能多的建筑类型,依据建筑因此传统的只有单一能力训练的建筑设计课程设置很难适应社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安排教学顺序。

这种类型式设计教学在中会发展的需求。

国高校实行了几十年,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案,成功地培二、教学探索养出了一批批建筑设计人才。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建筑类针对以上建筑设计课教学面临的问题,辽宁科技大学建筑型还会不断地涌现,我们的建筑设计课如何能够涵盖如此之多系在三年级“建筑设计”系列课的设置模式、教学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

(一)教学模式探索1.设置依据。

现代主义认为建筑设计思维就是一种解题过程。

因此,教设计的重点就是在教这种解题过程和从这过程中产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法。

而之所以能够进行建筑设计教学的逻辑基础就是必须假定这种解题过程产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是可教的。

基于以上两点,将原来“类型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专题式”教学模式成为可能。

2.快慢题并举的教学模式。

将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慢题”和“快题”两个部分。

(1)“慢题”设置模式——专题式。

即运用8周教学周完成的设计题目,由一组具有相同教学目的又具有各自阶段性的建筑设计课题构成。

每个阶段建筑设计课题重点解决一种建筑问题,把传统的类型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专题式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涵盖量不足难以适应社会进步发展要求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计划 1. 教学目标 本专业培养建筑学领域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优秀建筑设计人才。围绕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要求,学生应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在建筑学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的能力。

2. 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①一年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院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历史遗产保护等各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1、帮助学生建立以模型研究为主要研究工具,以观察、讨论为重要研究推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研究的能力。2、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建筑价值观。3、建立和泛建筑设计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系框架。4、帮助学生了解各个专业方向,培养专业兴趣。 二、课程内容 1、建筑设计基础I (1)空间生成:以现代主义抽象绘画为底稿、板片、杆件、盒子三种类型模型材料为操作对象,探索不同的模型操作,观察特定操作产生的空间特征,并加以记录和总结。 (2)设计建造:以木材为建造材料,设计、建造一个可供单人进入的遮蔽物。首先对各种木料观察、实验,总结其视觉、加工、连接等方面的特质,由此发展出遮蔽物的构造节点、形成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际建造加以实现和总结。 (3)空间组织:以建筑师工作室为题讨论具有一定功能、环境要求的建筑空间基本组织方法。练习以先例分析入手,总结较为常用的6种空间组织方式,之后结合尺度、环境、功能、建造等讨论话题推进设计发展。 2、建筑设计基础II (1)空间概念:以板片、杆件、盒子三种类型模型材料为操作对象,制作一个立方体,探索设计操作和空间形态间的逻辑关系,发展出具有强烈空间特征和造型特点的空间构成作品。 (2)城市空间:从城市环境研究入手,分析给定街区的城市空间特征;之后,在给定城市区域增加一个建筑体量,保证这一体量添加过程对现有城市空间产生积极影响,以此产生设计目标的体量和基本空间关系。 (3)空间建构:在前一阶段的成果基础上讨论空间建构的其它基本问题,实现建筑功能、结构、构造和空间的互动,形成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案。 三、上机实习要求 学习Sketchup、ADOBE INDESIGN、AUTO CAD 等软件,应用以上软件进行设计研究和设计表达。通过互联网收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设计研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操作图纸、手工模型、电脑模型等多种设计工具 进行设计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记录、描述、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团体工作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设计思维的逻辑性。 2、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建筑图学知识,具备通过模型、图纸和语言等多种媒介表达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各设计作品成绩按学时比例换算的总和 六、教材及参考书 1.[美] 弗朗西斯·D·K· 钦. 建筑:形式、空间、秩序. 邹德侬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 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日] 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 尹培桐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美] 爱德华· 艾伦. 建筑初步. 刘晓光,王丽华,林冠兴等译.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5.[荷] 赫曼· 赫兹伯格. 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6.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建筑设计资料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②二年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基本的建筑观,掌握空间思维和相应的操作方法。 课程设置总体上仍旧采取原有的大框架,以建筑的三个基本问题——环境、空间、建构为主要线索,由浅入深地设置若干设计练习:包括单一形体与空间、连续空间、单元空间,最后发展到综合空间。对不同的课题,更加有针对性地匹配了不同类型的场地环境、使用功能、材料结构,以掌握建筑抽象的空间形式与具体的功能使用以及场地环境和材料结构之间互动的设计方法。 此外,在上述大框架下,近年来二年级的设计课程,重点强调了设计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展开和推进设计构思和操作方法之间的互动性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空间与生活——院宅 (1)学习场地限定下的空间设计,协调室内外空间关系的设计方法。 (2)学习生活模式﹑功能分化与空间的互动。 (3)初步掌握结构要素与空间的互动。 (4)学习通过实物模型与二维图纸进行设计研究的工作方法。 2. 单元空间设计——青年旅社 (1)学习标准单元空间的设计与组合方式,在给定的用地范围内,按场地条件、环境特点、建筑功能及形式要求对空间进行围合、划分、引导及联系,并进行建筑形体的塑造。 (2)此设计练习着重训练由单一形体建筑向由若干个单一形体所组成的复合形体建筑的转化,以及复合形体的组合方式、手法和构成特点,即由单元空间所构成建筑的设计与组合。 (3)分析青年人对空间的基本需求,分析青年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方式和感受,结合居住及出租特点分析此类建筑应有的形体特征、居住单元室内布置方式的各种可能性。 (4)理解结构形式对空间的限定及围合作用,掌握具体材料的建构方式和逻辑,注重其建筑构图的节奏及韵律。 (5)砖混结构是最基本的建筑结构形式,在这个设计练习中学习掌握这种结构形式的基本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技术手段,并着重研究其所形成的特有的结构形式逻辑。 (6)学习“空间”、“形”与“建构”之间互动的设计方法。理解环境条件对建筑生成的控制与限定作用,建筑与特定场地条件(城市街区)的互动、室内与室外空间的互动。 3.空间与场地——游客中心 (1)加强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场地与空间”关系的理解,学习坡地建筑空间与地形及场地组织之间互动设计的方法,加深对场地环境分析及设计的认识。 (2)学习展示性连续空间的要素构成和系统组织特点,注重空间的路径组织与人的行为体验,了解类似公共建筑的一般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3)基于坡地环境,探索不同比例的模型、不同的模型操作方法与连续空间设计的互动与表达。 4.综合空间设计——图书馆 (1)学习在一个简单形体内复杂空间关系的组织方法。 (2)建立在一个较紧凑的场地限定中,建筑的形体空间与周围建筑、道路及环境之间互动的设计态度。 (3)掌握以图书馆为代表的一般公共建筑的基本使用特征和要求,并理解功能使用的弹性及其与空间形式的互动。 (4)理解框架结构与空间形式的基本关系,着重结构要素(构件)与空间限定要素(构件)之间的基本关系研究。 (5)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强不同比例的手工模型研究,同时利用手工模型和电脑模型,以及模型与图面作业的互动。

③三年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最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整体的建筑观,以建筑的三个基本问题——功能、环境、材料为线索,由浅入深地设置若干设计练习,从单一问题发展到综合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大中型建筑的设计原理。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实验研究中心 (1)设计某研究所的化学实验研究中心,基地位于东南大学校园之内,两处地形可任选一处。要求初步掌握一般实验室建筑的设计原理并扩大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2)学习空间、功能、结构、场地互动的设计方法。学习分析类型载体的流程和分析场地内外关系的技巧,学习功能配置与结构配置结合的技巧,学习构建空间模式、组织空间秩序的技巧。 (3)培养利用手工模型进行快速推敲方案的能力。培养快速入手、多轮反复、逐轮深入的工作习惯。培养图纸、模型、设计对象之间想象的能力和把握秩序的能力。 2. 和平纪念中心 (1)设计南京国防园和平纪念中心,在指定的区域中选择一处自设纪念园区进行建筑设计及场地设计。要求初步掌握一般纪念建筑的设计原理,了解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2)在第一个练习基础上深化学习空间、场地、结构和功能互动的设计方法,学习纪念建筑的仪式和流线特点,学习利用坡地塑造空间的技巧,学习构思空间原形,学习研究重点部分(如祭堂)特殊的光线设计与结构设计的技巧。 (3)培养利用手工模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进行方案深化的能力。培养利用空间表现仪式的构思能力和对气氛、光线和结构的敏感性。 3.时装创意工坊 (1)设计某时装创意工坊,基地位于南京市晨光机器厂(1865创意产业园)。要求初步掌握功能复合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和基本知识。 (2)学习场地、结构、空间、功能互动的设计方法;学习在旧城区复杂场地环境中开展调研工作以及分析新旧建筑关系的技巧;学习功能配置与结构选型相结合的技巧;了解旧建筑功能置换以及适应性再利用的策略、方法和技术细节。 (3)学习建筑细部处理和构造设计互动的技巧。 (4)培养利用手工模型进行快速推敲方案的能力。培养快速入手、多轮反复、逐层次深入的工作习惯。培养对于图纸、模型、设计对象三者之间在设计过程中同步推进的想象力和把握秩序的能力。 4.文化艺术中心 (1)文化艺术中心设计,基地位于西安门或玄武门,两处地形可任选一处。要求初步掌握演艺类建筑的设计原理以及复合型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2)学习空间、功能、结构、场地互动的设计方法。学习分析类型载体的流程和分析场地内外关系的技巧,学习功能配置与结构配置结合的技巧,学习构想空间模式、建立空间秩序的技巧。 (3)培养利用手工模型进行快速推敲方案的能力。培养快速入手、多轮反复、逐轮深入的工作习惯。培养图纸、模型、设计对象之间想象的能力和把握空间秩序的能力。 三、能力培养的要求 1.设计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功能、环境、材料等各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设计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上述各种因素具有一定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方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学习模型、电脑和图纸等基本设计媒介对设计思维的推动和表达。 4.参考资料和典例的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学会从阅读材料和典例中主动去吸收、整理和消化,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背景知识和参考范例。 5.研究构思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研究设计问题的能力。 6.培养对技术性规范的尊重与理解。

④四年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最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设计教学质量,形成具有研究性和个性化的特色教学,建构“开放性、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前三年设计课的基础上,在四年级多样化的综合教学结构中,学习和认识城市设计、住区设计、大型公建以及其他重要学科方向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重点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培育创新思维和设计研究能力的发展,形成东大建筑设计教学的特色。 四年级设计教学总的特色可以概括为:教授工作室制、教学课题多样化、评图开放化。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