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部编教案:8 论教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论教养
8 论教养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
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论教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论教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内容,把握中心论点2、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在文章中的运用及作用。
3、深刻理解“教养”的内涵,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重难点:从“善与美”的角度理解“教养”的内涵,反思自身,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甲同学到讲台展示自己:整洁大方的衣着,礼貌谦和的举止。
这都是有教养的表现。
那么是不是这样就可以称他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到底什么才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起聆听这位被称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德高望重的长者对年青一代的谆谆告诫。
二、作者简介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年11月28日-1999年9月30日)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是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位相当的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化大师。
本篇课文出自他写给青少年读者的《善与美书简》。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1、浏览课文,找出本文的论述对象和论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作者观点,朗读格言警句2、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第二部分(3-12)列举六种无教养的表现后提出论点,并正面阐述有教养的具体表现第三部分(13-17)论述什么是优雅风度及优雅风度与教养的联系。
第四部分(18)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二)、具体分析,深入探究1、掌握文中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运用及作用第5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明确: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一个男人在外与在家的不同表现,突出这个男人在教养上的缺陷,论证了“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的观点。
2、由“教养”转向“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明确:教养是由内心的“善”出发,外化为“美”的优雅风度。
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论教养 利哈乔夫
8*论教养利哈乔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归纳本文中心论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教养的真正内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理清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如何才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的视频。
〔画面:公共场合大喊大叫;随地乱扔垃圾;从公共花圃中剪折花朵,把共享单车占为己有……〕在播放的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同学皱起了眉头。
视频中出现的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可能也遇到过,相信你们都对这些现象很反感,都会认为视频中的这些人是没有教养的人。
那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呢?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政治家、学者、作家和文艺理论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924年,进入彼得格勒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进入彼得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曾参加过惨烈的彼得格勒保卫战。
1946年到1953年,任彼得格勒大学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涵.养(hán)恪.守(kè)汲.取(jí)(gān’gà)积淀.(diàn)箴.言(zhēn)尴尬..彬.彬有礼(bīn)大发雷霆.(tíng)矫.揉造作(jiǎo)絮.絮叨叨(xù)(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论教养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79
8.论教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观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铺排举例说理的方法和格言式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己的人生,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确作者的观点。
学习难点赏析本文铺排举例说理的方法和格言式的语言。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一个有教养的人, 总是让人沐浴春风,同时也受到了别人的尊敬,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联学者利哈乔夫的《谈教养》。
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苏联的知识象征。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涵.养(hán)恪.守(kè)汲.取(jí)箴.言(zhēn)尴尬..(gān gà)雷霆.(tíng)彬.彬有礼(bīn)矫.揉造作(jiǎo)扭捏..作态(niǔ niē)理解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环节二自主学习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箴言:劝诫的话。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 8 论教养
8论教养【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3.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方法】自主互助、主题阅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白板。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几张有关不文明现象的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照片,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回答)对,这些现象说明这些人都是没有教养的人,那么,你觉得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教养的文章——《论教养》。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不敢mào()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kè()守时间。
(3)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jí()取有益的见解。
(4)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zūn()循哪些准则?[答案] (1)贸(2)恪(3)汲(4)遵2.根据下列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2)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3)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4)形容说话啰唆。
()[答案] (1)彬彬有礼(2)矫揉造作(3)附庸风雅(4)絮絮叨叨三、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小组内解决问题)如果有不能解决的字词,可以在班级内求助。
明确本文的论证思路:本文开篇便写“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开门见山地引入论题“教养”。
接着列举了生活中许多“无教养”的例子与“有教养”的例子进行对比论证,再由“教养”转向“风度”,批驳了对“优雅风度”的错误认知,进而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论教养教案 新人教版
8* 论教养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
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把弯的弄直。
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
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3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养。
文章语言优美,论述深刻,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
本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中等难度的文章。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式和词语,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教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2.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案例收集;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对一个人很重要?”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如:“教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论述教养的重要性的?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讨论身边是否有缺乏教养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写作或回答问题。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2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2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
本文主要通过作者对教养的见解,引导读者思考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养。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观点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本文时,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文中某些难懂词语和句式上存在理解障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如何分析作者的观点,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培养良好的教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分析作者的观点,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给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案例、PPT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词,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契诃夫及其作品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点,并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很重要?”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养,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8课《论教养》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8课《论教养》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8课《论教养》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教养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掌握教养的基本要素,如尊重、礼貌、诚信、责任感等。
3.学习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养,提高自身修养。
4.分析现实生活中教养缺失的现象,探讨其影响及改进方法。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教养相关的实际问题。
2.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在特定情境下如何展现良好的教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4.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学会倾听、表达和沟通。
5.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理解教养对维护社会和谐、促进人际关系的作用,自觉践行良好的教养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教养的内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尊重、礼貌、诚信、责任感等。
-掌握如何培养良好教养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实践活动的设计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本次课程中的角色扮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改进的空间。例如,可以增加更多互动性强的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教养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尝试将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教养。
九年级语文部编说课稿:8 论教养
九年级语文部编说课稿:8论教养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
这篇文章通过对比手法,论述了真正的教养在于营养成分的平衡,而不是表面上的礼节和仪式。
文章语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理解教养的真正含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对比手法和修辞手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难以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观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作者背景,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手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教养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作者的观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契诃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观点。
3.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
4.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强调教养的真正含义。
6.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作者:契诃夫内容:对比手法,论证真正的教养在于营养成分的平衡。
观点:真正的教养不在于表面上的礼节和仪式,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营养成分的平衡。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一个,它还有几个角?(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对角线剪,可能是只剪一个小角,也可能是弯曲着一个角剪……)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每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
二、知识卡片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
“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
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著名作家和文化活动家萨哈罗夫。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有教养和没有教养的人的行为表现,强调了教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优美,论点明确,适合中学生阅读和讨论。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论证类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文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观点,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教养的内涵和外延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纠正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养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难点:深刻理解教养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如何将教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教养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以便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解读。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
3.教学设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对一个人很重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背景,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1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著名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别尔嘉耶夫。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养。
文章语言优美,论述深刻,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有启发性,又具有挑战性。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开始产生兴趣,并愿意进行深入思考。
但同时,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教养的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教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养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2.案例分析法:以文章中的实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养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论教养。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关键词和观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8课论教养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论教养》这篇课文。我注意到,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表现出对教养话题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发现理论介绍环节学生们听得比较认真,但对于教养的深层含义理解还不够透彻。在案例分析时,我试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体会教养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教养的含义和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教养相关的实际问题。
2.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在不同场景下,教养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都进行得相当顺利。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角色扮演,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但同时我也观察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教材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主导者。我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内向或不太自信的学生,我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养的基本概念。教养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它是社会交往的基石,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8课论教养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8课《论教养》教案: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教养的定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b.掌握有关教养的礼仪规范和日常行为准则。
c.学会尊重他人,提高自身教养水平。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教养的体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教养的定义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教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教养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教学难点
a.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养知识,提高自身教养水平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为,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丰富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以加深理解和应用。
-举例:通过设定不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模拟展示有教养的行为,如在学校、家庭、公共交通等场合。
b.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细节2:分析教养对人际关系和谐的作用。
b.常见的教养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细节1:列举不同场合下的基本礼仪要求。
-细节2:介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如排队、礼让等。
2.教学难点
a.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养知识,提高自身教养水平
-细节1: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细节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教养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论教养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经常听见有人在骂:“你真是没教养!”那么,教养是什么呢?教养来自哪里?体现在哪里?教养,离我们有多远呢?教养和礼貌、教养和风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今天,我们就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去一探究竟。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进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
研究所。
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在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
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生难字词
(1)字音
彬.彬有礼(bīn)贸.然(mào)涵.养(hán)恪.守(kè)
矫.揉造作(jiǎo) 箴.言(zhēn) 絮絮叨叨
....(xù xùdāo dāo)
(2)词义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恪守】严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把弯的弄直。
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朗读指导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中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明确: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2.课文中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
明确: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3.课文中没有教养的种种表现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1)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家里有人在看书或做功课,也总是把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放得很响,或高声说话。
(2)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
(3)进入成年后,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
(4)当着外人的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步骤四深层探究质疑问难
1.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
试着列举出来。
明确:(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3)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5)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无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2.作者谈论“教养”又转向谈论什么?
明确:谈论“风度”。
3.“教养”和“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明确:它们是一脉相承的,风度主要体现在外表,它是教养的一个方面。
风度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
4.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简述作者的论证过程。
明确: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
本文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2.拓展延伸
一个讲礼貌的人,是不是就是个“有教养”的人?
明确: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
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
也就是说一个人表面有礼貌,讨人喜欢,但他可能内在是自私虚伪的。
但当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好,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是好的。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论教养
利哈乔夫
无教养——不洗餐具、对家人大发雷霆、对亲人缺乏了解、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的关爱、随心所欲地开大电视或收音机音量或高声说话、开家人的玩笑却不顾及其自尊心。
有教养——尊重别人,礼貌待人,对人谦让、礼让,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恪守诺言,不摆架子“翘鼻子”。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进行“教养”方面的学习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俗
话说“人有教养行走八方,无教养寸步难行”。
提升教养不仅是对人格的培养,也是进入社会的“必修课”。
同时,学生们也学到了本文对比论证(正反对比)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