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推进循环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转型发展与循环经济的技术战略
内容提 要 :我 国产 业集群 转 型发展 面, 环境风 险 与技 术障碍 。循 环经 济是 一种技 术 范式 变 临着
革 ,循 环 经 济 可 以 系 统 规 避 产 业 集 群 的 环 境 风 险 。 产 业 集 群 的 地 理 集 中与 网络 发 育 特 征 , 以 及 我
么 走 向衰 退 ,要 么通 过 技 术 创新 完 成 集 群 转 型 升级 并进 入 下
一
新 课题 。
一
轮的生命周期过程 。从演化经济角度 ,技术进步的 “ 路径
、
我 国产 业 集群 的转 型 障碍 与环境 风 险
依赖 ”以及经济体演化进程所面临的各种 风险 因素也会干扰
演化进程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进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风险
但城市基础设施却严重滞后发展局面 。有些产业集群是 以村
镇 为单位迅速发展 起来 的,多数村镇在招商引资初期对产业 集聚规模估计不足 ,仅 仅从提供土地 、厂房和劳动 力等基本 生产要素便利角度规划产业园区 ,对于产业集聚过程带来的
国产业 集群 已形 成 的规 模 经 济基础 是发展 循 环 经济 的理想 空 间。 产 业 集群 发展 循环 经 济的技 术 战
略应 以生 态效率 为导 向 ,构 建生产 企 业与 消 费者 的生态联 系网络 , 更依赖 国家创新 系统与 区域创
新 系统 的 共 性 技 术 开 发 与 技 术 创 新 体 系 支 持 。
从生成机理 角度 ,我 国产业集群 可以区分为外源型和内
生型两大类别 。外源型产业集群的生成动力主 要依靠外资推 动 ,外 向型经济与全球 化网络发育水平较高 。外源型产 业集 群 的典型代表 ,如东莞 的 I T产业集群 ,利用 对外开放的政
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互动关系研究
会 中介组织等之间的相互联 系和合作 ,以产业 集群为载 体 , 促 进整个社会循环经济的发展 。具体而 言 , 以产业集群为空间组 织形式 , 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1产 业 集群 能 够 提 高 循 环 经 济 的 资 源 利 用 效 率 , 、 实现 成 本
的形成。
开展技术和工艺创新活动 。企业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微观主体 , 下游企业 受此诱导 同样会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 , 层层传导
直至最终 产品 。同时 , 集群的组织网络有禾 于上下游企业和同 U
【 关键 词】产业集群
循环经济
互动机制
近几年来 ,作为介于市 场与企业 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 , 产 业集群在发展中是一把 “ 双刃剑 ”一方面极大地促进 了经济的 , 发展 、 加快 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 程 , 另一 方面不可避 免地造成 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 的急剧退 化。因此 , 如何保护好生
1循 环 经 济 可 以优 化 产 业 集群 的 资 源 配 置 , 高 资 源利 用 、 提
效率
态环 境 、 利用有限资源和防 治环 境污染 , 合理 迫切需 要一种新 思路 、 念 、 方式去重构经 济活动流程来触发 产业集群 系 新理 新 统 的建设性力量 ,推动现存 的产业集 群系统向生态系统跃升 ,
用资源在经济上不具备可行性 。而整个产业群 落中由几十家 、
数百家甚至几千家 企业构成 , 产业集聚区内不同的种群有不同 的要素需求 , 废弃物 数量足够大 , 引入的 “ 分解 者” 企业 对这些 企业的废料完全变成 另一个产业或企业的 “ 食粮”增加了物质 ,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循环经济理念受到广泛关注。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范围内,由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企业组成的产业群体。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并探索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理念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与产业集群的理念相互契合。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集群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再利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1. 优化产业布局在循环经济理念下,优化产业布局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可以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例如,将资源密集型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布局在相邻区域,使得资源的共享和回收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2. 建立资源循环体系建立资源循环体系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核心。
通过建设完善的回收和再利用系统,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
例如,建立废弃物回收中心,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再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为产业集群提供持续的原材料支持。
3. 促进企业协同创新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促进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利用,促进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例如,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共同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和转型。
4. 加强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
例如,可给予产业集群在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到循环经济模式中,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循环经济理念在产业集群政策法规体系研究的应用
展 。 目前 , 国许 多 产 业 集 群不 是 在 循 环 经 济 理 念 下 形 成 的 , 我
需要 进 行 调 整 与升 级 如 果 不 尽 快 调 整促 进产 业 集 群 发 展 的 理念 和方 式 , 济 发 展 将难 以持 续 。 因此 , 经 发展 循 环 经 济 型 产 业集 群 成 为 实 现可 持 续 发展 的必 然 选 择 。 促 进 产业 集 群 是 大 力 发 展 区 域 经 济 的必 然 选 择 ,而 产 业 集 群 必 须 遵循 循 环 经 济 理 念 。 这 必 须 由政 府 对 此 进 行 约 束 和
引导 , 台相 关 的 政策 与法 律 法 规 。 目前 , 国有 关 的 法 律 法 出 我 规 很 不 健 全 要 加 大研 究 力 度 , 法律 的 出 台和 循 环 经 济 与 需 为 产 业 集 群 的发 展 提 供 法 律保 障 。 二 、 内外循 环 经 济 立 法与 产 业 集 群政 策 现 状 国 德国 、 日本 、 国 三 个 国 家 是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具 有 代 表 性 美 的 国家 , 国 的 循 环 经 济 立 法 也 比较 先 进 。 德 国 是 世 界 上 最 三 早 实 施 循 环 经 济 的 国家 之 一 , 循 环 经 济法 制 建 设 也 走 在 世 其 界 前 列 。 日本 是 世 界 上循 环 经 济 立 法 最 为 完 善 的 国 家 。美 国 联 邦 和 州 政 府 相 继 制 定 了大 量 有 关 源 削 减 的 法 律 、 政 规 章 行 和 地 方 法 规 . 削减 法 律 制 度 开 始 在 美 国大 地 生 根 并 不 断 完 源 善 。 日、 、 的 循 环经 济 立 法 反 映 了他 们 共 同 的立 法 理 念 的 德 美 转 变 , 以环 境 保 护 与 可 持续 发 展 相 结 合 为 发 展 趋 势 , 末 即 从 端 处 理 、 头 控 制 到 循 环 利 用 的转 变 。 但 三 个 国家 立 法 的 侧 源 重点 有所 不 同 , 行 比较 研 究 和借 鉴 对 我 国循 环 经 济 立 法 具 进 有借鉴意义。 现 代 意 义上 的 产 业 经 济 政 策起 始 于 1 世 纪 , 时 , 国 政 7 当 英 府 为 了 促进 本 国的 生 产 和 出 口通 过 国家 干预 的 形 式 出 台 一 些
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例
以上 海 化 学工 业 区为例
张 婷, 宋殿清 , 侯敏艳
(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 上海 2 09 ) 0 0 3
摘
要 : 业集群 由集群 内节 点级 企业、 产 网络级产 业链 、 台级辅助机构 三大要 素组成 , 平 其合理 的组织结构 为循
环经济的发展提供 了得 天独厚 的优 势 , 实现资源循环 和 高效利 用的最有效 组织 形式。上 海化 学工业 区从 延 是
第3 卷 第 1 0 期
20 0 9年 1月
技
术 与 创 新 管 理
Vo . O No 13 .1
T CHNOL Y E: OG AND I OVAT O MAN EME NN I N AG NT
Jn 2 0 a.09
【 管理科学】
化 工产 业 集 群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模 式 研 究
ZHANG n S Ti g, ONG a — i g, U n y n Di n q n H0| Mi - a
( colfM ng m n , h n h i nvrt o eho g , h n h i 0 0 3 C i ) Sh o o a a e et Sa g a i sy fTcn l y S ag a 0 9 ,hn U e i o 2 a
伸产业链 、 节能降耗 、 清洁生产 等方面开展循环经 济, 取得 经 济、 环境 效益 的双重 回报 , 是化 工产业 集群 发展循 环经济 最佳模式之一 。 关键词 : 产业集群 ; 循环 经济 ; 海化 学工业区 ; 业共 生网络 上 工 中图分类号 : 2 . F 1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3 2 20 ) 1 0 7 0 17 7 1 (0 9 0 — 0 9— 3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产业集群
[ 关键 词] 循 环经济
产业集群 “R 3 ”原则
[ 图 分 类 号 ] F3 ( 献 标 识 码 ]A 中 07 文
1 循 环经 济
循 环 经 济 是 对 物 质 闭 环 流 动 型 经 济 的 简 称 ,即 模 仿 自然 生 态 系 统 ,按 照 自然 生 态 系 统 物 质 循 环 和 能 量 流 动 规 律 重 构 经 济 系统 ,使 得 经 济 系 统 和 谐 地 纳 入 到 自 然 生 态 系统 的物 质 循 环 过 程 中 , 是 实 现 环 境 与经 济 协 调 发 展 的一 种 新 的经 济 形 态 。 循 环 经 济 以 物质 、能量 梯 次 和 闭路 循 环 使 用 为特 征 ,
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就是在已有生态工业雏形的基础上分别进行重点优化项目的建设在甘蔗制糖蔗渣造纸生态链制糖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生态链以及制糖低聚果糖生态链这三条园区内的主要生态链间构成了横向耦合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网状结构实现了产品结构多样性产业生态链逐渐完善提高了园区的经济效益增强了系统抗风险能力
化 ” 是 输 入 端 方 法 , 旨在 减 少 进 入 生 产 和 消 费 流 程 的 物 质 量 ;“ 利 用 ” 属 过 程 性 方 法 , 目的 是延 长 产 品 和 服 务 再 的时 间 强度 ;“ 循 环 ” 资 源 化 是 输 出 端方 法 ,通 过 把废 再
物再 次变成 资源 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
22 产 业 间 的 中 循环 . 产业 间 的 中循 环 , 是 通 过 众 多 企 业 分 工 细 致 化 、合 作 紧 密化 ,实 现 企 业 间 的 工 业 代 谢 和 共 生 关 系 ,形 成 生 产者 — — 消 费者 — — 分 解 者 一 条 完 整 的 生 态 产 业 链 ,最
循环经济背景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把经营的重心放在如何获取更 多的资源上, 这样就不利于可持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的产业 体 系 是大 势所 趋 ; 从微 观 层 面上 看 , 研 续发展, 一旦资源枯竭, 产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究循环经济背景下产业集群 的升级路径 问题 , 对已有 的集群优
二是自主创新技术欠缺 , 产业 结构趋同。 国的产业集群 我
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 。
虽然 我 国产业 集 群发 展在 规 模和 产业 结 构 升级 上做 了很 多
设 的循 环 经济 园 在 规 模 和 经 济 效 益 上 并 不太 理 想 。 然 循 环 努力 , 由于 产业 集 群 发 展 尚处 于初 级 阶 段 , 支 持 循 环 经 济 虽 但 在 经 济 的 理念 已经 取得 学界 和 企 业界 的广 泛 认 同 , 是 国 内的循 发展 上还 存 在 着一 些 问题 。 但 归纳 起 来有 以下几点 : 环 经 济 发 展模 式 仍 然 举 步 维 艰 。
一
是 依 赖 单一 资源 禀 赋 , 发 过 度 。 赖 资 源 禀 赋 形成 的 开 依
产业集群是具有共同技术或共 同的劳动力市场 的关联产 产业集群是指利用当地 的自然环境与独特资源, 形成与地域自 业在 区域 上的一种集结, 它的发展为区域经济注 入了极大的活 然资源禀赋特点相 匹配的产业与产业结构。 这样形成的产业集
使轻纺、电子等工业在我国沿海地 区进发 出旺 尔丁最 先提 出的 一种 以资源 的 高 效利 用 和 循 环 利用 为 目标 , 以 供了有利条件,
“ 量化、 减 再利 用 、 资源 化 ” 为原 则 , 以物 质 闭路 循 环 和 能量 梯 盛 的产 业 活 力, 增加 社 会 就 业和 财 税 收 入 发挥 了重 要 作 用 。 对 次使 用 为特 征 , 照 自然 生 态系 统 物质 循 环 和能 量 流 动 方 式运 但 由于我 国的产 业 集 群基 本 上 是 自发 形成 的 , 处 于初 期 发 展 按 仍 行 的 经 济 模 式 。 种 物 质 反 复 循环 流 动 的过 程 就 是 所 谓 的 污 阶段 , 期 以来 产 业 集群 发 展 实 践 中出现 的 问题 未 能被 及 时认 这 长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支持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措施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支持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措施新时期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科学论断,先后七十余次谈及“循环经济”“循环发展”“循环利用”等,为我们持续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为认真学习各项会议精神,抓紧抓实抓好学习调研,按照有关工作安排,我们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以调研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为切入点,结合强经济战略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支持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基本概况有关报告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一)探索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情况。
我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是西北地区及周边省市重要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集散地和聚集中心,是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低碳试点园区,并跻身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强,是西北唯一、最大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目前已规划形成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再利用、电子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再利用、再生非金属资源再利用和陆港物流产业为主的“5+1”产业体系,建立了覆盖周边10余省份1100多个回收网点。
1.产业发展基础不断积厚成势。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年回收处理各类废旧资源能力约在280万吨左右,其中,废钢铁综合利用62万吨、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84万吨(其中,再生铅利用32万吨、再生铜利用40万吨、再生铝利用12万吨),废旧轮胎综合利用10万吨,废油泥利用6.5万吨,铅酸蓄电池48.7万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再利用9万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30万台。
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互动关系分析
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互动关系分析产业集群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产业集群自身特点决定的,即企业比较集中、责任被分担以及不重视循环经济等因素共同造成的,而推行循环经济,能够保护环境,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对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两个概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互动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产业集群也在我国部分地区得到了深入发展,其规模在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产业集群在壮大的过程中,也反映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但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有些地方还造成了区域经济的衰退。
所以认真对待产业集群与循环的互动关系,认真对待环境问题,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坚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已经成为产业集群实现良性、健康发展的唯一道路。
一、概念介绍1.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之内,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相互之间有一定关联性的企业、供应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厂商等组织机构所组成的一个团体。
不同的产业集群,其广度、深度以及复杂程度也有所区别,它所代表的是介于市场与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2.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主要是指在人类、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这一个大系统内,在投入资源、生产制造、消费、废弃的整个过程之中,将依靠资源消耗而增长的经济模式,转变成依赖生态资源循环而发展的经济。
它以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以及再循环为原则。
二、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1.产业集群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1)企业集中与成本外部化。
产业集群内部的中小企业高度集中,其处理物排放的速度远远大于自然消化的速度,这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企业受利益的驱使,往往把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上,因而将环境治理的成本外部化。
多维旋度大循环经济圈发展模式研究——产业集群视角下以黑龙江省为例
— —
产 业 集 群 视 角 下 以 黑 龙 江 省 为 例
霍 影
( 黑龙江科技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2 ) 507
摘要 : 了定 量分析省域空 间特征 区域 间的经 济增 长关 系 , 为 通过 引入场论理论框架 , 结合集聚经济学 和传 统空 间区域划 分理论 观点 , 出多 维旋度大循环经济 圈发展模 型。定 义资金通量经济场 , 提 以资金通量 流速和资金 通量 密度 为主要测 度指标 来衡 量特征 区域的经济学指标 。以黑龙 江省 大循 环经济圈发展模式 的建设构 思检验模 型的合理性 , 由此得 出黑龙 江省实 现经济再增 长 的关 并 键 问题是要处理好农林 产业 、 源产业 、 能 其他新兴服务产业 同外 贸产业之 间相互触发 、 互为依存 的激励关系 。 关键词 : 产业集群 : 资金 通量 散度 ; 资金通量旋 度 ; 资金通量密度 ; 黑龙江省
Ab ta t F r u n tt e a ayi f h c n m c go eain hp a n rvn i aue a  ̄ s te a to r p  ̄ sr c : o a t ai n l s o e e o o r  ̄h rlt s i mo g po i ca f tr ra ,h u h rp o o q i v s t i o le lre cru a c n - ag i lre o o c my crl e eo me t d l ae n mut i n in l u l ho g nrd cn ed te r a w r n o ii i a i o a p a g 0 i e d v lp n c mo e s do l dme so a r tr u h i t u igf l oy f me ok a d c mbn n w t t d t n l l m・ b i c o i h r g h r i s a
循环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转型
第23卷第6期湖 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2008年12月V ol.23N o.6 J 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 y of Techn ology Dec.2008[文章编号]1003-4684(2008)0620012203循环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转型景思江,尹 祎(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摘 要]面临来自资源环境的约束,倡导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集群的转型,是实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政府转变观念,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生态工业园[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Recycl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of Tndustry′s ClusterJ ING Si2ji ang,YIN Y i(School of Economi cs and P ol i ti cs&Law,H ubei Uni v.of Technol og y,Wuhan430068,Chi na) Abs t ract:W i t h t he rest raint f ro m resource environ ment,it i s advocat ed t o reduce t he resource con suming and envi ro nment al co st as great l y as po ssible s o as to achieve t he recycle econo my development m o del,t hat i s,econo my develop s wit h resource envi ro nment in harmon y.Pro motio n of t he t ran s i tio n of i ndust ry′s cl ust er i s a real ist ic choice of realizi ng i ndust ry′s cl ust er s ust ai nabl e develop ment.The government s ho ul d regard ecological i ndu s t rial park as carriers and st rengt hen ent erp ri se′s t echnological i nnovat ion,whi ch i s t he impor tant way i ndust ry′s clu ster real izes econo m ic develop ment of ci rculatio n.Keywor ds:recycl e eco no my;in dust ry′s cl ust er;ecological i ndu s t rialized co unt ry 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近年来发展迅猛,产业集群的竞争正在取代企业的竞争成为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机制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机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范围内产业集群现象愈加明显。
产业集群是某一领域生产企业在某一区域内聚集形成的生产型集合体,其内部企业通过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互补、繁荣的产业链。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产业集群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提升公司竞争力产业集群的企业有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他们通过集群与集群之间的合作互动,形成互补、协作的成分。
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生产要素的交流合作,从而の促进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立足于对产业链中某一个领域的掌控,集中优势减少劣势,从而提高产品品质和企业的发展速度。
2、节约了成本各企业间形成较高的聚集度后,可以更容易地达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过程优化、信息交流等产业链环节的优化和协同。
比如,磁器业集群,当中存在的小微企业就将其生产工艺和进口原材料低成本,并通过集群间互联互通,从而在减少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提高生产率产业集群目的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会集中企业的资源和优势,通过信息和技术的共享和协同,实现优化资源的调配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而生产效率的提高,不仅能提高工厂的产量,还能减少原材料和工序的损耗,从而提高竞争力。
4、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诱致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补和技术创新,集合集体资源,搭建大型平台,推动平台发展。
产业集群顾名思义就是由成群的企业所组成的一个独立机构,内部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技术、积累等方面的互补和流动,引导出新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技术创新。
因此,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产业集群机制1、产业链构建与优化产业集群构建形成的首要任务就是针对一个产业中的所有企业,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涵盖到该产业的各个环节,如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等。
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生态工业园与循环经济共生关系研究综述
一
般 地 , 个 国家 、 区 和城 市 发展 的空 间有 一 个允 许 经 济 最大 化 增 长 的生 态 阈值 , 过 阈值 , 一 地 超 经济 不
但不能继续增长 , 甚至还要持续衰退。这个阀值体现为两方面 : 经济系统输入端的资源阈值 、 经济系统输 出 端表现为各种污染排放 的环境 阈值『 1 1 。长期以来 , 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投入总量的增加 , 并 导致 了污 染 排放 量 的急 剧增 加 ; 济发 展 面 临的环 境 压力 愈来 愈 大 。 因此 , 中 国而言 , 革 一贯 以来 的 经 对 改 “ 开采 、 高 低利 用 、 高污 染 ” 的传 统线 形 生产 模 式 , 其 向 “ 污染 、 利 用 、 排放 ” 使 低 高 低 的循 环 经 济模 式 转 变 , 是 实现 中国经 济可持 续 发展 的必 然要 求 。 对 于如 何 通过 循 环 经济 模式 实 现 资 源 的集 约 利用 、 护 生 态环 境 , 保 我们 从 相 关 文献 中可 以发 现很 多 相 关 的方法 , 比如技术创新 、 产业集群 、 生态工业园( c—n uta PrsEP )都能在某些方面促进循环经济 E o I s i a , Is, d rl k 的实现。那么 , 在中国要实现循环经济 , 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又应该如何协调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拟 通 过 对技 术 创新 、 业 集群 、 态工 业 园 与循 环经 济 之 间相互 关 系 的文 献综 述 , 图对 产业 集 群技 术创 新 与 产 生 试 资源集 约 利用 之 间的影 响机 理进 行探 讨 。
产业集群 、 技术创新与资源集约利用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行 了归纳 。
【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 生态工业 园; 循环经济 [ 中图分 类号】 0 22 F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8 1 (0 ) — 0 3 0 10 — 3 8 2 1 0 0 3 — 5 1 4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那么集群就难 以持 续发 展。随着 “ 十一 五”的到来 ,中 央和各 级地方政府 逐步确立科学 发展观作为经济发展的 指导思想 ,力求减少经济 发展 中对资 源的消耗 和环境的
生物群落生存演化 的过 程 ,就 是源 源不断 地把原 始
—
2 一 6
维普资讯
第2 6卷
27 第月期 O 年22 O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16 N. 总2 o 0 . 2 第 .
10 6 期
底物转化为代谢废 物的过程 。当底 物消耗和废 物累积达
环经济是产业集群发展 的 内在要 求。产业集群在产业链规模、信 息交流等方 面对 于发展循环经济有先天
的优势 ,不 同类型的产业集群都 可以通过对产业群 结构 的适 当改造 ,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 关键词 ] 产业集群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 中图分类号 )' 8 [ I 4 U9 文献标 识码 ]A
[ 要 ] 产业集聚发展是我 国许 多地 区经济增长 的重要模 式,能形 成较强 的竞争优 势,而另一 摘 方面产业的集聚也在大量消耗资 源并排放废物。产 业集群和生物群有很 大相似性 ,都是弱小的个体以群
聚方式生存并形成强大生存 能力,二者在资源利用方 面都存在向资源循环利 用演化 的趋势 。因此发展循
弥补了发展循 环经济 时 ,内部 经 济效 益被 削 弱 的不 足, 成为发展循环经济 的理 想载体 。具 体而言 ,以产业 集群 为空间组织形式 ,发展 循环经 济的优 势表现在 以下几 方
循环经济 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调研报告循环经济调研报告一、引言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经济模式。
随着全球资源匮乏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循环经济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循环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循环经济的现状1. 国内外政策环境支持:国内外各国纷纷出台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为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产业链整合与创新:通过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作用,循环经济模式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如废物资源利用、再制造、节能环保等。
3. 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改善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例如,在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资源回收率显著提高,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1. 技术创新和研发不足:目前,循环经济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限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速度。
2. 缺乏相关配套设施:由于循环经济涉及到废物资源的收集、分类、处理等环节,需要完善的处理设施和配套设备。
3. 意识培养不足: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接受度还不够高,人们对于废物和资源回收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四、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研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循环经济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资源的再利用效率。
2. 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将会更加完善,为循环经济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3. 培养循环经济意识: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接受度,培养循环经济的意识。
4. 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继续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提高资源回收率,实现循环经济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总结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循环经济发展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循环经济在国内外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资源利用率和废物回收率也有所提高。
探索新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发展
展差异的空间结构 ,主要采取梯度开发模式 .加强 中心 经济 区域 的地位 ,集中力量优化经济中心 .发挥其辐射功能 . 加快产业 技
我在福建考察 的时候碰到一位鞋厂的老板 ,他通过购买 “ 华 术的转移 ,形成 网络式经济发展格局 ,降低地 区间的经济发展梯
由于现在对名牌的仿冒绝大多数是 以违 法的形式存在 :在没 环流动型经济 .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 下 .按照清洁生产的 有授权 的条件下偷偷生产 ” A货”并售卖 。有的甚至是打 着正 品 方 式 对 能 源 及 其废 弃 物 实行 综 合 利 用 的 生产 活 动 过 程 。其 基 本 的旗 号 .这是对正 品的利益的侵 犯。 特征是在经济活动 中 减量化 、再利用 、再循环 ”为行 为准则。 获得授权生产作为 纪念 品” 的仿造产 品 . 也是一种方法。国 其模式是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 资源——产 品— —再生资源”的 外有这样小范围的例子 ,非常成功:首先与名牌正品的生产 商沟 反馈式流程 。其 目标是达到 自然资源的低投入 、高利用和废弃物 通, 交纳一定的费用 . 获得此品牌服饰某个款式的仿造特许授权 的低 排放 。 并且签定和约规定仿造 的款式 以及材料等 细节 。在 合同里面把 2 新疆 区域 循 环 经 济 模 式 的选 择 。根 据 新疆 经济 空 间 结 构 的 . 各项规定都罗列清楚 ,如仿造的产品的内、里面料必须织上 “ 此 现状 ,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尽快摆脱贫 困落后的局面 .应采 产 品系某品牌的仿造 品”的字样 .或者在服饰标 签下面 明显 的位 取非均衡 ,差别 发展战略和据点开发 、轴线延伸 网络开发的发 置标 明多大号的 仿造 品”或 ” 纪念 品”字样。在材料方面 .比 展模式 . 选择优势 区位 ,培 植增长极 点 ,通过各个 极点 的扩散和 如正品是用真皮材质 .可以要 求仿造 品只能用假皮制造 :正 品用 辐射作用形成产业带 . 个产业带相互交织形成经济圈 对于一 各 的是铜制拉链 ,可 以要求仿造品只能用塑料拉链 ,如若违 反 .即 些地 区.根据经济发展 的总体要求 ,进行重点开发 .实现经济跨 可 以对其违反合同的行 为处 以相应的处罚。这样 ,仿造 品就与正 越式发展 , 最终实现 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1全疆层面。 () 新疆 品有一定的区别 .但面貌几乎一样 。首先可 以满足喜欢这个 品牌 区域 循 环 经 济发 展 总 体 上 采取 非均 衡 、差 别 发展 战略 ,按 照 核心 的设计但资金不足 的人群 ,然后还可以满足 人们把某 品牌服饰作 集聚 、轴向扩散 、自然分隔、集约发展的原则 ,根据全疆经济发 为 “ 纪念品 的愿望。不但可 以为正品做 广告 ,同时也可 以为名
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工业园模式
行技术创新 ,其生产技术 的稳定使 副产 品
的生产保持 不变 。同时市场 中其他 同类企 业的平均成本保持 相对稳定 。而这样 的前
明迈进 的一种标 志,是人类社会 为摆脱 经
济发展过程 中的资源 、环境瓶 颈而 必然选 择的一种工业组织形态。
提在现实环境 中很 显然无法成立。一旦上 游企 业进行技术上 的创新导致副产 品生产
本发生变化致使企 业的最小经济规模发生
变化都将直接影响企业 的利 润甚 至生存。 循环经济 工业 园是 否能够使园 内企业 更大程度上贴近 消费者 或市场。贴近消费 者或市场 已经成 为企 业获得竞争信息 、及 时进 行技术创新 、获得 消费者满意 、对市 场进 行快速反应 的战略选 择。循环经济工 业 园内一般存在着几个核心 企业 。这些核
种在 中观 层次的循 环经济实践模式。相
内窖摘 要 :循 环经济 工业 园是 利 用工
对于传统的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园区,循环
经济工业园更注重园区内企业之 间的物质、
否能使企业享受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却不得
而知 。 如果不能获得 生产 上的经济规模 , 那 么企业 的利润甚 至生存就无从保障 。上述
因与产 业集群 具 有许 多类似 的 地方 。 可 以 看 作 为 一种 特 殊 形 态 的 产 业 集 群 。 循 环经 济工业 因的建立 可以借鉴 产业 集群理论 甚至 可以依托 于 已经成 型 的 产业集群 。与产业集群一样 。循环经济
用效率,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它是
人类社会 的生产形 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
园内企业之间的物质与能量 的交换 。减 少
环使用链条,优化整个园区循环经济网络
的结构。这种 旧工业 区改造型循环经济 工
工业园区如何实现循环经济
工业园区如何实现循环经济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模式对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实现循环经济,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业园区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还能增强园区的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在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这一理念在工业园区中的应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从规划设计阶段就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
在园区规划时,充分考虑产业之间的关联和互补性,合理布局企业。
例如,将上下游产业相邻布置,以便于物料和能源的直接传递,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污染。
同时,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供应、污水处理、废弃物回收等系统,为循环经济的实施提供硬件支持。
在能源管理方面,工业园区应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比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为园区企业提供电力和热能。
通过建设分布式能源站,实现能源的就近供应和高效利用。
此外,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也是关键。
对于高能耗企业产生的余热、余压等,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回收并供应给其他企业使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工业园区中同样重要。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对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和回用。
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用水量,并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绿化、冲洗等非生产性用途。
同时,鼓励企业之间开展水的梯级利用,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废弃物的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
建立统一的废弃物收集和分类系统,对各类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如废纸、废金属、废塑料等,通过回收加工企业进行再利用;对于危险废弃物,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置。
此外,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产业共生是工业园区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之一。
通过构建企业之间的生态产业链,使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或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推进循环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推进循环经济的路径,并从培养龙头企业、结构合作、技术合作、信息合作等角度提出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以及政府应该提供的保障机制。
开展产业群体间的循环经济合作和区内的循环经济合作,能有效提高区域整体资源效率,降低整个集群的能耗。
关键词: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一、产业集群推进循环经济路径分析
目前浙江的产业集群有义乌的小商品、衬衫产业集群;温州的男装、制鞋业、锁具、眼睛、剃须刀、金属外壳打火机、柳市低压电器、永嘉桥头纽扣拉链、龙湾合成革及五金洁具、泵阀、塑编、蒲州制笔、宜山再生睛纶等产业集群;嘉兴的皮革、服装、化纤、木业、电子、丝织等产业集群;绍兴的袜业、珍珠、服装、领带、电磁阀、药用胶囊、轻纺、化纤等产业集群;上虞的制伞、铜管产业集群;杭州的女装、电子业、网架等产业集群;宁波的模具、针织坯布及漂染、服装等产业集群等。
这些产业集群劳动密集度高、资源损耗大,综合国内外研究,这些产业集群实现循环经济有如下措施:
1.提高生产环节的资源效率,并直接导致环境效益。
通过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产品功能升级换代、产品价值链提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和对市场的反应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将生产环节中的排放作为资源再投入,形成生产系统中的产业共生关系,从而达到因排放再用而提高资源效率、因排放减少而增加环境效益的目的。
共生关系可以通过建立副产品交易体系、加强资源共享合作,建立跨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协作网络的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
实际上,产业集群内产业共生在某种意义上是纵向控制关系。
3.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
加强产业集群内的产业链、废弃链、资源共享、循环技术合作等一系列推进循环经济合作机制。
二、产业集群推进循环经济合作模式
1.培养产业集群龙头企业
区域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将带动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构筑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如温州市乐清的正泰、德力西集团,宁波服装业的雅戈尔集团,海宁皮革业的卡森集团,绍兴“恒柏”西服、“步森”服饰等一批服装企业迅速发展起,温州皮鞋业以奥康集团为首的2个“中国驰名商标”和3个“中国十大真皮鞋王”。
龙头企业吸引大批量中小企业加入其产业链,构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把供应商、制造商、服务商、销售商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龙头企业将带动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档次、市场开拓、招商引资和品牌效应的提高。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链逐步向两头延伸,如诸暨袜业已从单一织袜向为袜业配套的抽丝、加弹包覆发展,派生出了化纤加工业和电脑袜机、加弹机等机械制造业。
绍兴的特色产业是轻纺面料,现在
“恒柏”西服、“步森”服饰等一批服装龙头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改变了过去“有布不成衣的状况。
2.主体结构合作
企业集群由大量相关企业聚集而成,这些企业既有同质的竞争性企业,也有异质的共生性企业,它们构成了复杂的竞争合作关系。
产业集群推进循环经济,从构成主体来看,把大量企业按照物质循环关系联接构成,构建互惠共生关系的产业链,产业链内既包含有产业价值链也包含有产业生态链。
3.技术合作
提高土地和水及能源等公共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的合作研发、清洁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合作研发、产业链的续链技术的合作研发,形成产业群落之间的技术揉合。
依靠科技发展循环型产业集群的科技机制,要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要加强研究和开发各种先进技术,突破重点领域技术瓶颈,不断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为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发展道路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通过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强化产学研联合、建立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等措施,健全循环型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制。
定期在各产业群落开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信息交流和培训教育工作,形成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信息融合。
构建信息共享网络平台,方便集群内合作共享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如浙江产业集群建立的“中华商埠”、“my8848 ”、“中国纺织网”、“中国化
纤网”、“中国塑料网”、“易创五金网”等。
企业集群信息资源共享带来的合作创新会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及集群整体的竞争优
势的合作因素.
三、总结
产业集群内企业要实现合作应遵守如下原则:(1)在产业集群企业间构建主导产业链,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集群以及区域经济发展;(2)提高技术合作,实现能源和废热、水和废水、原材料和副产品等的高效使用,尽可能减少污染物、废弃物、有毒气体的产业;
(3)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副产品交换;(4)政府为集群内企业合作提供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v daniel r guide jr.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for remanufacturing:industry practice and research needs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0,18(4):467-483. [2]李刚:中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15-25.
[3]吴飞美:产业集群转型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2011(1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