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得无助到习得乐观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90后新生始业教育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第26卷第6期(总118期)2012年12月Vol.26,No.6(Sum.No.118) 文章编号:1674-649X(2012)06-0824-04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90后”新生始业教育
李伟杰1,连 灵2,张 敏2
(1.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西安710032;2.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根据积极心理学思想对人的生活意义的理解与始业教育的教育宗旨存在内在契合性,探讨
了“90后”新生的始业教育.提出始业教育要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塑造学生的积极品质;要使教
育理念从“提高适应能力”走向“实现自我超越”,教育目的从“习得无助”走向“习得乐观”,教育内
容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走向“积极情感和积极人格”的培养,教育方法从“灌输式”教学走向“体
验式”教学.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90后”大学生;始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 631 文献标识码:A
始业教育是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进行的准备性教育.始业教育堪称是大学的“第一课”,对于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缩短适应期、正确进行自我定位乃至实现自我重构和自我超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教育宗旨上讲,始业教育除了关注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之外,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近年来,一门旨在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幸福与发展的积极心理学兴起了.积极心理学被誉为当代国际心理学界的第四次浪潮.积极心理学主张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和理解身边的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建议改变对过去的消极看法,重视当下的积极体验和对未来的积极期望,引导人们识别并激发自己所拥有的积极品质,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在优势,进而塑造积极品质,最终达到最有效的自我超越.
精选《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心得体会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心得体会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心得体会:
乐观,是后天的能力
乐观的品质,绝大多数的人会认为是可贵的。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也看中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如果有人问我儿童最需要培养的品质是什么?我会说乐观、兴趣和习惯。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成长的保障;而兴趣与习惯都离不开乐观这个根底。孩子是否乐观是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志。〞可见,乐观精神是多么重要。
在逸爸的个人教育体系中,乐观与好奇心、阅读习惯属于最重要的三个培养目标。有人说,这乐观不乐观应该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我想大多数人会认同这种普遍认知。
塞利格曼最重要的理论奉献之一是,提出了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教育方向和方法。
所谓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失败时,对自身产生疑心,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乐观为什么可以习得?
因为在塞利格曼看来,能否形成乐观的积极思维的关键,是解释风格。解释风格从童年开始开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持续一辈子。对解释风格的判断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永久性,
即事情的起因是否会始终存在;普遍性,即起因影响许多情况;个人化,即起因就是我,而不是其他人或其他情况。
孩子不乐观,父母有责任
我们来看一个消极解释风格:
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回家后沮丧地说:“我永远学不好数学了!〞
作为父母,你会做出何种评价与解释呢?
有的父母可能会抚慰孩子:“老爸老妈数学细胞少,看来你也不是数学的料。〞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10篇)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10篇)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篇1
乐观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是人们在相像的情境中进展起来的一种类化期望,表现为主动的解释风格。谈到“乐观”一词,就不得不提到主动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他的美好五部曲之一《教出乐观的孩子》,是一本有用教育指南,作为一名幼儿老师,研读之后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一些教育启示,现总结如下;
一、乐观—主动的解释风格
塞利格曼发觉“习得性无助”这一心理现象,即“人类面对很多无法掌握的大事时的反应:常常试都不试就放弃了”,从而进行“心理免疫”,教会儿童习得乐观,将无助变成自主。在幼儿园里,以个人工作阅历来说,我发觉力量弱的孩子常常说:“老师,我不会”“老师,我不敢”,长期以往,渐渐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中,从而变得悲观、不自信,老师应当关心他们走出误区,习得乐观,形成主动的解释风格。
何谓“解释风格”呢?即个人对缘由的习惯性看法,从儿时开头进展,假如未经干预,就会保持一辈子,有三个重要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个人化。依据对本书观点的理解,结合工作实践,现举一事例:几年前,幼儿园开展迎宾小天使的活动,即幼儿佩戴红色绶带,站在园门口,大声地说“早上好”来迎接上学的小伴侣及家长们。妮妮特别渴望做迎宾小天使,这次却没被选上,回到家懊丧地对妈妈说:“我真笨!大家都能做迎宾小天使,我永久做不了了!”妈妈听完,
埋怨道:“由于你不乖,才没有被选上,真是一点用都没有!”其次天,妮妮始终闷闷不乐,老师与其谈心,知道了她的苦恼,劝慰她:“昨天并不是你一个人没有当上迎宾小天使,还有许多小伴侣都在等着下一轮呢。由于你最近感冒,需要爱护喉咙,不能大声地说‘早上好’来打招呼,这次才没有被选上。等你感冒好了,努力练习,再去试一次,确定能行!”妮妮听了,快乐地直点头,笑着说:“好!”妮妮及其妈妈对大事的解释就是消极的,把没有被选上迎宾小天使这一失败解释为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等难以转变的缘由,从而产生悲观心情。从中可以看出:妈妈的消极解释风格正在影响着妮妮,循环往复,将会让其陷入习得性无助中;而老师的解释就是主动的,把失败解释为临时的、特别的并且是可以转变的缘由,让其恢复自信,再次进行挑战。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主动的解释风格呢?学会反对!
乐观的人最坚强读后感
乐观的人最坚强读后感
本着择一本轻松读物来输出读后感的初衷,选了书名看似读来会很轻松的《乐观的人最坚强》这本书,但貌似事与愿违了。读此书着实应证了“万事开头难”这句话,想读进去需费些功夫,有太多推演过程,味同嚼蜡,但读进去后却是甘之如饴,收益良多。
第一部分讲述了习得性无助理论研究的初衷、发现以及不断打磨的过程,从有思维漏洞被质疑到严谨无暇,又讲述了它与抑郁症的关系,以及抑郁症的应对之法。无助是可以习得的,乐观亦可习得。习得性无助和解释风格两者是应运而生的,对失败的解释风格可分析出你是悲观还是乐观的,通过改变自己的解释风格可以从悲观转变为乐观,从而有效治疗抑郁症。分析解释风格可以从三个纬度考究:普遍性、永久性和人格化。
第二部分通过大量实验和假设证实保持乐观可带来种种益处,以及通过悲观和乐观的测试分析可助益于各个行业。比如保险行业可通过分析面试者是否悲观来筛选到更合适做销售员的人,减少公司亏损;教育行业通过分析学生是否悲观来让老师更适时且有针对性的对学
生进行疏导,预防或缓解抑郁症;体育行业教练可根据运动员的悲喜特质来选择更合适的选手参加比赛,提高比赛胜率。乐观可以提高做事成功率,提高免疫系统,应对癌症等等,不胜枚举。
第三部分讲述如何正确的使用乐观技巧,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活出多彩人生。对于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巨大,不宜使用乐观技
术,反之则可以使用。比如想摆脱抑郁,升职加薪,可以乐观以调动自己积极的一面;事情暂无进展,身体出现问题时,可以乐观以提高免疫力。再比如你要为前途暗淡的人出谋划策,不建议用乐观技巧;对危险不确定的事做计划,不建议用乐观技巧。正如万事万物,适可而止,方为最妙。恰如其份的运用乐观技术,才能为生活增光添彩,活出美好人生。
行为心理学与习得性无助克服无助感的策略
行为心理学与习得性无助克服无助感的策略无助感是指个体对于无法控制或改变自身状况感到无能为力的情绪
体验。在生活中,人们经常面对各种挑战和难题,当面对困境无法解
决时,我们会感到无助和绝望,这会对我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而行为心理学提供了一些策略来帮助我们克服习得性无助感,恢
复自信,并积极面对困境。
一、接受现实并改变思维方式
习得性无助感往往源于我们对于困境的不接受,我们希望能够掌控
一切,但实际情况并非我们所能预料和控制的。因此,我们需要首先
接受现实,意识到我们无法改变某些状况。同时,我们需要改变自己
的思维方式,从消极和绝望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积极和乐观的思维模式。通过积极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困境中存在的机会和潜力,从而产生
正向的情绪和动力。
二、寻求外界的支持和帮助
无助感往往让我们陷入孤立和自我封闭的状态,无法主动地解决问题。而与此同时,我们周围的人可能具备更多的经验、智慧和资源,
他们可以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地与他人沟通,
寻求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不仅可以得到专业的
建议和指导,也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从而增强我们克服无
助感的能力。
三、设置可行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通过设定目标和行动计划,我们能够明确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当我们处于无助感的状态时,往往会感到一切都无望和无
意义。因此,在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时,我们需要将目标分解为小的
可行步骤,并逐步实现。通过一步步的努力和成就,我们可以慢慢恢
复信心和动力,逐渐摆脱无助感。
四、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和习惯
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VIP专享】
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
参赛教师:李琛讲师
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课程名称:心理学史
人文社科学院心理学教研室教案首页
题目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关键词刺激—反应、习得性无助、解释风格、积极心理学
主要教学内容引子:复习行为主义刺激—反应模式
一、习得性无助的实验研究
二、动物习得性无助研究的结论
习得性无助的要素、定义
三、人类习得性无助的经典例子
四、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
积极心理学的出发点、核心内容解释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及动物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
2.解释风格。
难点:
1.心理科学的历史演进过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从抑郁、变态……的心理学到乐观、积极、幸福的心理学。
2.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再到积极心理学中所蕴含的一个心理学
家学术研究的轨迹。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法、演示法
1.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一定的提示可使学生的思考限定在课程的主题框架下。
2.穿梭箱的动画演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也可更简洁的讲清楚实验步骤。
参考资料1.马丁·塞里格曼著:《习得性无助》,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2.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3.马丁·塞里格曼著:《幸福的真谛》,北方联合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4.马丁·塞里格曼著:《教出乐观的孩子》,北方联合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5.David R. Shaffer著:《发展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6.(美)Dennis Coon著:《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认识之路》(第9版影印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学习的乐观与积极心态
学习的乐观与积极心态
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途径,而学习的过程中乐观与积极的心态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乐观与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面对困难,努力克服障碍,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学习的乐观与积极心态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培养这种心态。
一、乐观与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1.1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建立自信心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如果我们怀着消极和悲观的心态去面对,就很容易感到沮丧和失望,从而丧失持续学习的动力。而乐观与积极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取得好的成绩。
1.2 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改变困境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如果我们对待这些困境持消极和悲观的态度,就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而乐观的心态则能够让我们看到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积极的努力和坚持,改变当前的困境,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1.3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
乐观与积极的心态能够使学习变得更有趣和有动力。面对新的知识和挑战时,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更好地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主动探索和学习。同时,积极的心态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习的乐观与积极心态的方法
2.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培养乐观与积极心态的重要一步。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制定合理和具体的学习目标,并确立相应的计划和措施。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看到学习的方向和进展,并通过不断完成目标来增强信心和积极性。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习得性无助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习得性无助
孩子的习得性无助是指孩子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经历了多次尝试但
无法达成目标,最终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无助感。这种心理状态对孩
子的学业、人际关系和自尊心都有着消极的影响。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
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孩子走出习得性无助。
首先,建立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了让孩子从习得性无助中走出来,我
们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安全的环境。这包括家庭、学校和社
会都应该提供鼓励孩子尝试、接受失败和重新尝试的机会。我们要向孩子
传递一个重要的观念,即失败不是结束,而是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给孩
子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让他们有信心去面对困难。
其次,树立正确的目标观。习得性无助的孩子通常对目标设定不明确
或是过于追求完美。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且让他们
明白不是每个目标都能一次成功地达到。我们需要教导孩子设定合理的短
期和长期目标,并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以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真实的
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并积极调整目标。
第三,鼓励自主和自律。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常常缺乏自信和主动性。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在生
活中有更多选择和决策的机会。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决策,提供他们解
决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主和自律能力。我们还可以教导孩子承担责任,让他们学会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去责怪他人或找借口,而是主动
地去解决问题。
第四,提供有效的反馈和鼓励。孩子在面对困难时,需要得到来自成
人的支持和鼓励。我们要给予孩子真实、具体和积极的反馈,让他们明白
从失落到乐观的心理描写优美段落作文
从失落到乐观的心理描写优美段落作文乐观是失意后的坦然,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乐观是挫折后的不屈,乐观是困苦艰难中的从容。谁拥有乐观,谁就拥有了透视人生的眼睛。谁拥有乐观,谁就拥有了力量。谁拥有乐观,谁就拥有了希望的渡船,谁拥有乐观,谁就拥有艰难中敢于拼搏的精神,只要活着就有力量建造自己辉煌的明天!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是乐观。感谢对手,感谢敌人,是乐观。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好处,从而去感谢它,是乐观。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乐观,当然多数人会觉得这是一个褒义词,谁都知道,不管遇上多大的挫折和不幸,都应该保持这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而相对于乐观的悲观,从个人的角度去理解,这当然是一个贬义词。乐观者就算错过了阳光,依然会期待第二天的晨曦。
乐观的人看什么都乐观,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而且,成功和健康也会伴随他。悲观的人则恰恰相反。我们要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做一个乐观者,我们的人生才会散发光彩。
守住乐观的心境实在不易,悲观在寻常的日子里随处可以找到,而乐观则需要努力,需要智慧,才能使自己保持一种人生处处充满生机的心境。悲观使人生的路愈走愈窄,乐观使人生的路愈走愈宽。乐观其实是一种机智,是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支撑起来的一种风景。
由“习得性无助”想到的论文:由“习得性无助”想到的
由“习得性无助”想到的论文:由“习得性无助”想到的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学生32%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轻度心理问题占28%,中度占3.9%,重度的占0.1%。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受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在一定时期存在着心理问题。
一、“习得性无助”
一个低着头的学生,一声不吭,英语老师说:“周某,(这次期中考试)你怎么只得了几分?只做了选择题,好过分啊!”历史老师说:“历史也只得了几分。”数学老师说:“数学也没有及格。”……这是我们常见的一个画面,这个孩子怎么了?
实验一: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用a和b两组狗做实验,生动的演示了“习得性无助”形成的过程。
先把a组的狗放进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是狗无法逃脱
的,里面还有电击装置,给狗施加电击,引起狗足够的疼痛。开始时,狗拼命挣扎,想逃脱笼子,但经过再三努力,仍然发觉无法逃脱后,逐渐停止挣扎,并卧倒在地,无奈的接受痛苦。
随后,把a组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狗受到电击后,除了惊恐一阵子外,就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那么容易脱逃的环境,它们竟然试也不试。
而b组的狗,直接放进第二个笼子里,却发现他们全部能逃脱电击的痛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没有电击的一边。
在人类的试验中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塞里格曼认为,人对控制能力的知觉是从自己已有的经验中习得的。一个人试图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到多次失败后,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后,就会停止这种尝试,并感到
2019智慧树《创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创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
2019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发掘需求:创业,你要创什么?
1、“我每晚躺在床上,去思考那些糟糕的事情”是()说过的名言,他是一位硅谷投资人,投资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企业。
A:埃隆马斯克 B:乔布斯
C:盖伊川崎 D:比尔盖茨
正确答案:盖伊川崎
2、以下哪些选项,是在见面课上薛老师提到的,知名创业公司字节跳动的旗下APP()
A:抖音 B:快手
C:今日头条 D:梨视频
正确答案:抖音,今日头条
3、被称为“王者荣耀”之父的,中国互联网行业领军人物是()
A:张一鸣 B:张旭豪
C:马化腾 D:姚晓光
正确答案:姚晓光
4、“屏幕那边有数千人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破坏你的自律”这句话,来自于见面课上薛老师分享的()一书中,本书是全面揭秘和解决“行为上瘾”的奠基之作。
A:《欲罢不能》 B:《思维的发展》
C:《知识的错觉》 D:《意识与脑》
正确答案:《欲罢不能》
5、下列选项中哪些选项,是在见面课上,薛老师分析的关于“王者荣耀”如何成为最赚钱的游戏项目的?
A:他的社交属性 B:“颜值即正义”
C:终极占用 D: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他的社交属性,“颜值即正义”,终极占用,生态系统
6、()战略是由由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提出的,应对“二八现象”的解决方案,主要是用着迷、低成本、使人满足的低俗娱乐内容,来满足人们的即时满足。
A:多巴胺奖励 B: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C:“奶头乐” D:斯金纳箱
正确答案:“奶头乐”
7、以下哪几个问题是在这次见面课上,薛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思考问题?
A:如何提升个体的“延迟满足”能
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影响及防治
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影响及防治心理学中,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困境中,无法改变自己
的处境或解决问题,而导致无助感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对个
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习得性无助的心
理影响,以及一些防治方法。
一、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影响
1. 情绪低落: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往往感到绝望、无望和沮丧,难以
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情绪经常处于低潮状态。
2. 自尊心受损:习得性无助会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感到自卑和无能。
3. 孤独感增加:习得性无助的人往往感到与他人疏离,缺乏社交支
持和情感支持,增加了孤独感。
4. 对未来缺乏信心:习得性无助的人通常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和恐惧,丧失了对自己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5. 生活质量下降: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常常感到生活缺乏意义和目标,丧失了积极的生活动力,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二、习得性无助的防治方法
1. 建立积极心态:个体需要树立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困境,战胜困难。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希望,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2. 提升自我效能感:通过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即相信自己的能
力和价值,可以有效应对困境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技能
和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 寻求社会支持:与他人进行积极的社交互动,寻求社会支持和情
感支持,可以减轻习得性无助带来的孤独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4. 制定实际可行的目标:个体需要制定现实可行的目标,并分解为
小步骤逐步实现。这样可以增加个体的成就感和控制感,激发个体的
心理学综述论文范文
心理学综述论文范文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心理学学科分支,自1978年在美国诞生以来,健康心理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充分共享。健康心理学在维持和改善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评估和诊断健康;完善和改进健康防治体系;协助政府制定卫生保健政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心理学综述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学综述论文范文一:心理学在国企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在国有企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实现员工内心认同和行动遵循,其效果会比单纯的刚性制度约束更有效。因此,本文试图探索在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引入心理辅导原则和技术的元素,更贴近人心实施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促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团队建设等相关工作的途径。通过寻找心理学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团队育人、企业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工作的结合点入手,将心理学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巧妙结合,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心理学;政治思想教育;企业管理
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凝聚、推动作用的重要载体。而实际工作中,如果能够实现员工内心认同和行动遵循,那么这种内心的认同会促使员工将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目标融为一体,也会让员工以企业的行为规则为行动指南,才能够真正从内而外的发挥团队凝聚和推动作用。因为员工内心认同和驱使,远远比单纯的刚性制度约束更为有效。那么如何实现员工的内向认同和行为遵循,我认为可以适当引入心理辅导的原则和技术,与国有企业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人力资源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工作的关键节点进行紧密结合,促进国有企业管理的提升。
习得性无助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的困境
习得性无助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的困境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在个体长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出现的心理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习得性无助会导致个体对自身能力和潜力的低估,从而进一步影响其积极性和自信心。然而,摆脱习得性无助的困境并不是不可能的。本文将探讨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原因以及有效的方法来摆脱这一困境。
一、习得性无助的概念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在长期遭遇失败或无法解决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无力感和绝望感。习得性无助与一次性的无助情绪不同,它是一种长期持续的状态,个体在面对类似的挫折或困境时会感到无能为力。
二、习得性无助的原因
习得性无助的形成通常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 重复的失败经历:个体在连续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会逐渐形成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低估。
2. 消极的解释方式:个体在解释失败的原因时,倾向于将其归咎于个人不可改变的因素,例如天赋、运气等,而忽视了外部环境和行动的影响。
3. 缺乏支持与鼓励:缺乏家庭、朋友或他人的支持与鼓励,使得个体难以建立积极的信念和心理资源。
三、摆脱习得性无助的方法
要摆脱习得性无助的困境,个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重建自信心:个体需要重新认识与承认自己的能力和潜力。通过
回顾自己的成功经历,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
2. 设定可行目标:设定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并分解为短期的小目标,逐步实现,从而培养个体的成就感和责任心。
3. 培养积极解释方式:改变对失败的解释方式,将其视为一个学习
的机会,而非个人能力的证明。关注外部环境和行动的因素,找到改
善的方向。
4. 寻求支持与鼓励:积极寻求家人、朋友、老师或专业人士的支持
学习如何从艰难中感受到快乐心得体会500字
学习如何从艰难中感受到快乐心得体会500字
人生百态,学习如何从艰难中感受到快乐心得体会500字,让我想起来了一句名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把人生中艰辛和快乐联系到了一起。我们在困难的道路上前行,艰苦的旅程中走出来的,未来中可能会有更多的晴朗和快乐,更多的欢笑与自信。
从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时候对于所有的困难,只有克服了,才能看到更美好的一面,遇到更大的一步成功。和苦海一样,但要放眼未来,我们有时需要挑战困难,坚持不懈,耐心等待着太阳穿云而出,等待着阳光焕发出勇敢与积极的光芒。
因此,当艰难的旅程层层显现的时候,我们要不断学习,勇于挑战,敢于承担,坚定自信,做出主动,尝试去改变,去创造,去感受艰辛也有出路,而这正是最终成就快乐的道路。就像行路的人,到达之前,一路艰辛,到达之后,也有了欢颜。
快乐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内心深处的自我感觉。只有承受磨难,才能感受快乐的双重滋味,才能获得最真实的快乐。我相信,只要有勇气,就能在磨难的路上,发现快乐生活的真谛!
了不起的罗恩绘本读后感
了不起的罗恩绘本读后感
《了不起的罗恩》是一本可以从正反两面分别读到中间的书,是一个“双线并进”的故事。在同一个时空里,“罗恩眼中的自己”与“别人眼中的罗恩”作为两种视角并行不悖地存在着。不一样的叙事口吻、氛围、故事画面色彩及风格,都鲜明地彰显着主观心理与客观世界的不同。原来,这个叫做罗恩的孩子之所以认为自己没什么了不起,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和对自我的认同感。简而言之,就是遭遇了“自信危机”。因此,尽管旁人眼中的罗恩光彩照人,可他还是感到,自己小小的生命里罩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
在我们身边,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正在经历这样的“灰暗时光”,也不知道有多少已经长大的成年人,因为或多或少的童年阴影落下了“不自信后遗症”。“觉得自己不够好”是许多孩子心中难解的结,即使多少年后好像已经释怀,但在午夜梦回的时候,自卑的伤痛还是会悄悄到访。
几乎所有的“父母指南”里都会写这么一条——“真正接纳和认同自己的孩子”,然而,很多为人父母者总会吝啬于对孩子说一句“你真的很好”。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洞悉当今儿童心理及成长现状,创立了“积极心理学”,希望帮助孩子从“习得性无助”走向“习得性乐观”。对此,中国教育家孙云晓说,中国的教育太需要积
极心理学了,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之下,中国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倾向。父母有意的贬低与否定、无意的忽视与淡漠,都难免一些敏感的孩子跌入自我认同的低谷。而这种妄自菲薄的心态,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幸福人生的绊脚石。
从悲观走向乐观,从自卑走向自信,这疗愈孩子心灵的密码就隐藏在一些美好的绘本里。作者午夏用《了不起的罗恩》这个近似反转剧的故事,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太阳。画家马小得也从画面语言上给予了默契的回应。画面从开篇便设下悬念,正面的蝴蝶页上,罗恩像个孤独的小王子骑在马上,注意他是从右往左走的,这不是正常的行走方向,暗喻着罗恩对于现实的逃离和内心的惶惑;而在反面的蝴蝶页,罗恩正在快乐地向前奔跑,这一次,是从左向右。在图画书里,人物出场时的方向性暗示了情节的走向。画家在这两处的独特设计和与此产生的对比效果,值得玩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习得无助到习得乐观
——读《习得性无助》有感
《习得性无助》一书是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赛利格曼教授的经典之作。书中详细地讲述了“习得性无助”这一心理现象的由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研究是如何展开的,并深入研究了习得性无助与各种各种社会问题之间的紧密联系。接下来,我就谈一谈自己的三点收获与体会:
收获之一——从研究内容看:深入地了解了"习得性无助"这一心理现象的本质以及复杂的理论建构。
当经历过不可控事件而不断遭受挫败后,有机体认为他们对于未来的事件将会失去控制时,它们的动机、情绪以及学习可能会出现失调的状况,这一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它属于动机归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
“习得性无助”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和史蒂文·迈尔于1967年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在实验中,他们把狗分成三组,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将狗固定在架子上,给予许多无法预料的,使人痛苦的电击。第一组狗只要用鼻子推动架子底部的嵌板,即能逃避电击,第二组狗则无论怎样做也无法逃避和控制电击,第三组狗没有接触电击。24小时后进入第二阶段实验。三组狗被放入一个双间穿梭箱内,每只狗只要跳过中间的栅栏,就可以逃避电击。结果发现,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狗很快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顺利地回避了电击,而在第一阶段接受了无法回避电击的第二组狗,则无法学会如何避免电击,甚至不去尝试逃避电击,只是坐着不动,忍受电击,表现出痛苦和抑郁的表情,以致发出哀鸣声。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在经过努力仍无法避开有害和不愉快的情境时获得的失败经验,会对今后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干扰和破坏性效应,致使他们会消极地接受命运,不作任何尝试和努力。塞利格曼称这一现象为“习得性无助”。随后,许多心理学家以动物实验材料为基准,又不断地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现象在人类行为中也普遍出现:人们在工作,学习和交往等活动中,常常会因受挫折和失败而变得无望,丧失信心,进而陷入束手无
策,自暴自弃的消极状态中,并在以后的活动中表现出回避,退缩和放弃等行为倾向,在精神上出现抑郁反应。因此,对习得性无助现象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我认为最严重的是“习得性无助”具有扩散效应。当有机体产生“习得性无助”时,会导致动机上,认知上和情绪上的缺陷,这种缺陷会弥漫到他们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方面,对其个人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
收获之二——从研究过程看:所有的理论都要经过多次反复“质疑—验证”的过程,不断地修复和完善。
本书中写到自从上世纪60年代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出现以来,就一直是争议的中心。但是正是有了各派心理学家对它提出的质疑,马丁·赛利格曼教授与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对它进行了各种修订,才使得习得性无助的相关理论更系统化,更具有效性。其中一个重要的修订是:当被试在无助实验中需要对不可控事件进行某种方式的解释时,实验所诱发的无助缺陷明显受到被试归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们引入了“解释风格”这个概念,并验证了它对习得性无助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我相信多次反复“质疑—验证”的这个过程,是理论成熟发展的必然阶段。
收获之三——从研究结果看:习得性无助理论在解决重大的人类问题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通过实验证明:习得性无助理论在抑郁、糟糕的学业表现以及有些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往往非常成功。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很关注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延伸性阅读。我发现心理学家特别针对中小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验证,结果也惊人的相似。当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和结果没有关系时,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不管多么努力都是无用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怎样防止学生习得性无助的产生呢?学生已形成的习得性无助又如何消除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教师的评价观念,形成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愿望,重视个人的选择,个别差异,充分尊重,了解和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处于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
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要强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教师的积极评价处于无法替代的地位。美国的心理学家杜可依也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在儿童成功时赞赏其能力,在失败是强调其粗心大意,努力不够等非智力因素,那么儿童就会肯定自己是聪明的,并相信只要更加努力就会做得更好,这样他们在长期的学习中对自己经常不很出色的成绩才会有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注意在评价学生时,不应只注重分数,而更应注重学生自身的进步,善于发现他们独特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此为契机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面对失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不要让考试,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惟一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没有表现自己。”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
很多“习得性无助”学生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学生在一定问题上进行指导,旨在从认知角度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策略训练中,教师可以呈现一个两难问题情境,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辅以一定的指导,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也可以呈现有效解决问题的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学习,并模仿这一成功的策略,最终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策略训练中,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的每一个进步以积极的鼓励,对学生不正确的方法也给予反馈,但在反馈时,应采取个别反馈的形式,以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
20世纪70年代末,迪纳和德韦克曾对儿童习得性无助行为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发现具有同等能力的儿童在失败情境或挑战任务前面有两种不同的反应倾向:一种是习得性无助倾向,另一种是自主性倾向。习得性无助儿童面对困难和失败,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对任务反感,厌倦,并有退避倾向;相反自主性儿童表现得更加自信,相信通过自己努力,运用自己的技能和策略可以解决难题。德韦克认为两类儿童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并不是他们之间的能力有多大差异,主要是他们的动机模式不同。自主性儿童具有适应性动机模式,习得性无助儿童则具有适应不良动机模式。在这两种动机模式里个人的目标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